特種旅遊的發展
㈠ 如何在現行體制下做好特種旅遊業態的規范管理
一、概念
特種旅遊是與觀光旅遊、度假旅遊和商務旅遊等傳統旅遊和常規旅遊相對應,適應市場需求,為滿足旅遊者特殊偏好,而產生的一種新興旅遊方式,以及與之相應所開發的新興旅遊產品。特種旅遊偏重於個性化,有較強目的性,注重參與。其連續旅遊跨度大、時間長,旅遊目的地具有明顯的復合性特徵,所依賴的環境具有較強的原始性、自然性、生態性。
二、產品類型
1.非賽事體育運動類。自駕車游:普通車、越野車、大篷車、摩托車、房車等。戶外活動游:滑雪、漂流、滑沙、滑草、攀岩、騎馬、徒步穿越、戶外生存、戶外拓展、戶外自行車山地車、極限活動、熱氣球、高空滑翔、狩獵等。海上運動:滑水、帆板、皮筏艇、摩托艇沖浪、海上跳傘、海上垂釣等。
2.探險類。登山探險、沙漠探險、森林探險、峽谷探險、洞穴探險等。
3.考察觀察類。如觀鳥、觀蛇等;潛艇海底觀光、潛水觀海底生物等;文物古跡科考、冰川等自然地理科考、人文歷史景觀科考、學術考察、獨特文化映證考察等科考游等。
4.其他。如修學旅遊、醫療康復保健、宗教游、攝影游、寫生游、邊境游、跨境游等。
三、開發與經營
1.特種旅遊開發原則
特種旅遊開發上內容規劃有特色、功能規劃有吸引服務功能、空間規劃強調區域,可把旅遊對象的獨特新奇性與旅遊方式的特殊性相結合。
不同地區的特種旅遊發展,應該依託該地區相應的特種旅遊資源上。如新疆有著慕士塔格冰山、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塔里木河、羅布泊、輪台胡楊保護區,庫車克孜爾千佛洞等眾多特種旅遊資源,根據其獨特自然地理特徵和生態系統對其進行區域協調、整體規劃、資源整合,通過與歷史、地理、體育、人文等各個方面的專家共同參與,反復論證推出如名山攀登、沙漠探險、絲路尋蹤、冰川考察、文化考古等等特種旅遊路線,讓特種旅遊消費者體驗到新疆的原始粗獷、瑰麗雄渾和奇異神秘,同時自身的偏好需求得到最大滿足。
2.特種旅遊實施操作
特種旅遊所處環境及其本身旅遊活動方式和有關條件不同於常規旅遊,因此在實際操作上比常規旅遊要難度大,涉及的方面要多得多。
安全是特旅活動中首要考慮的問題。在經歷特種旅遊過程中將會遇到種種突發因素。因此在設計線路及實施操作時應盡可能地避免人們能夠預料的風險,把風險性控制在最低的程度。
特種旅遊通常是由若干特殊旅遊點、特殊地域單元通過線路組合起來的綜合性產品,組織管理工作的協調和各點之間業務操作的銜接,均要求達到較高的水平。特種旅遊中特別是關於探險性的許多項目和線路,都安排在自然環境條件較為艱苦,交通通訊條件及吃住條件不太理想的高山峽谷、草原湖泊、沙漠戈壁地區。有些配套服務和設施不可能全部跟得上,必然存在著許多難以預測的因素,這就要求在特種旅遊組織實施上應把握住各個環節,預備相應的應急措施和手段,對行程的各個細節事先仔細分析,在實施中嚴密控制。
為確保特種旅遊活動的順利進行,隨著特種旅遊活動的不斷實踐,應逐漸地創造條件,使特種旅遊活動管理規范化、程序化和標准化,逐步減少人為因素和隨機因素的干擾。這樣在保證特種旅遊者安全的前提下,既能夠滿足旅遊者最大限度地體驗到項目和線路所含的探險性,又能在接待、導游、定位和救援等方面提供完備的服務,從而使特種旅遊 者得到較為滿意的服務。
3.特種旅遊經營專業化市場化
特種旅遊不同於常規旅遊接待表現在難度更大、要求更高、操作規律和方式更具有專門性,這就需要特種旅遊經營者都必須具備豐富的特種旅遊的相關知識、經驗和技能。從事特種旅遊的企業首要任務是培養和擁有一支自然、歷史知識豐富,能吃苦耐勞,國家安全意識強,熟悉民俗民風,能嚴格執行民族政策,有志於特種旅遊的作業層、管理層等多層次多專業的人才團隊。
四、發展的意義
1。豐富旅遊產品種類。根據國際旅遊業的發展規律,一般遵循著觀光旅遊到度假旅遊再到特種旅遊的不斷深化開發的產品系列過程,目前如登山、漂流、滑雪、自駕越野、探險、狩獵等特種旅遊產品已經不斷成熟,新的特種旅遊產品還在不斷出現,極大豐富了我國旅遊產品系列。
2。引導旅遊開發。特種旅遊特別強調發揮旅遊者的能動性、主導性、參與性,強烈的現場感和在運動過程中的直接體驗,屬於消費者主導型產品。另外特種旅遊反映了現代旅遊者的消費傾向和潛在需求,其組織方式、運作形態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在組織常規旅遊產品時有借鑒價值以及示範和引導的作用。
3。帶來相當經濟與社會效益。特種旅遊雖然前期投入成本較高,但是它的獨占性和內在價值決定了它是一種高附加值的旅遊產品,可以給經營者、開發者更高的回報。開發特種旅遊產品不僅是特種旅遊組織者參與競爭的有效手段,提高整體旅遊消費水平的增加,刺激國家旅遊外匯收入的增長,對產品的獨占程度比常規旅遊產品高得多,它將成為特種旅遊方興未艾的原因之一。
五、問題及建議
特種旅遊因其本身的特性決定了開發的復雜性。經營者在開發特種旅遊產品的過程中要直接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需要交通、軍事、海關、外交、宗教、文化甚至一些特定自然人等等的支持和幫助。如何用制度或政策為經營者提供便利條件,並形成規范性的運作機制,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和障礙,這單靠市場組織和經營者的自發性行為是不能完成特種旅遊的運作,還得依靠旅遊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或幫助解決在特種旅遊開發過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困難。
另外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種旅遊,國家在布局上應進行總體規劃和指導,分出區域重點,避免特種旅遊資源的過度開發或者出現閑置,防止特種旅遊經營者的無序競爭。特種旅遊畢竟是個新生事物,各方面都還比較弱,需要政府出面進行指導,協調各方面利益,取得相關部門支持,才有可能健康持續發展。
㈡ 新疆特種旅遊新疆的特種地理優勢很明顯呀麻煩介紹一下
新疆的面積之大,地理面貌較為獨特,大概的地理狀況是三山夾兩盆,三山就是阿爾金山、天山、昆侖山,兩盆就是准格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著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新疆的地勢地貌。其實這只是大概的具體的還有很多,比如南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有世界上第一條沙漠公路,有帕米爾高原,古文物方面也有享譽中外的樓蘭古城,尼雅遺址,小河墓地等等這些都是中國幾千年前的西域國家,其中到底孕育了怎麼的文化,到現在為止中國的中國考古學家依然在研究當中。東疆的羅布泊被譽為生命禁區,古往今來多少探險家喪生於此,這里寸草不生沒有一絲生命的跡象,著也是吸引眾多探險家的地方。很多的傳說很多的故事都在羅布泊發生和結束。北疆的古爾班銅鼓特大沙漠,卡拉麥里動植物保護區,五彩城,幾億年前的古海溫泉,可可托海,喀納斯湖,禾木村。小黑湖,白哈巴村,伊犁的大草原都是不一樣的風景,在新疆你可以體會到從戈壁到草原,從山頂道山下,從萬物生息到生命絕境的感覺,這是一塊神氣的大地。
這樣下來新疆特種線路就是很多啊 ,呵呵。我走過新疆兩條特種線路,很不錯,任何地方都沒有辦法比的,具體我就能提供這么多資料了。不過你可以上「快樂新疆旅遊網」去看看,他們的特種線路很多,還有很多別的線路你也可以參考,綜合性很強的網站。在就看看關於新疆的資料。
有機會和你一起同行哦。
㈢ 特種旅遊的含義
在我國旅遊業大發展的同時,各類旅遊形式正競相發展。這其中以常規旅遊為主要形式,而特種旅遊亦在悄然興起,並有蓬勃發展的勢頭。(1)本文試就特種旅遊的幾個基本問題談點看法和意見。
一、特種旅遊的界定
特種旅遊是一種新興的旅遊形式,它是在觀光旅遊和度假旅遊等常規旅遊基礎上的提高,是對傳統常規旅遊形式的一種發展和深化,因此是一種更高形式的特色旅遊活動產品。「特種旅遊」,這一概念,通常也被稱為「專題旅遊」、「專項旅遊」和「特色旅遊」等等。
這里所說的特種旅遊,是指為滿足旅遊者某方面的特殊興趣與需要,定向開發組織的一種特色專題旅遊活動。根據特種旅遊的開展及實際操作經驗的性質判斷,它與觀光旅遊、度假旅遊相比較,具有下述幾個方面的內在特質。
1、在旅遊消費價值取向上,特種旅遊者側重於自主性、個性化、目的性,而觀光旅遊側重於對外在景觀的感知,度假旅遊側重於休閑性和享受性。
2、特種旅遊的體驗方式強調精神和體魄的因素,旅遊者在運動中感知外部世界,在冒險或面對全新的環境中得到精神上的滿足,旅遊者本身對行程的組織有較高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3、特種旅遊的手段和途徑,是藉助人力運作(徒步、狩獵、登山、駝隊、自行車旅遊)和自駕機動車運作(汽車、摩托車、其它機動運輸工具)。
4.特種旅遊的路線和區域具有較大的特殊性。連續旅遊跨度大、時間長,旅遊目的地復合化是特種旅遊的突出特徵。特種旅遊的自然環境和文化環境,具有濃烈的原始自然性,旅行經過的地區通常是邊(邊疆)、古(有悠久文明史)、荒(沙漠、人跡罕到之處)、奇(有奇特的地形地貌特徵)、險(高山、峻嶺、險地、惡水)、少(少數民族聚居地)地區。由此而組成的旅遊線路和項目,對旅遊者具有新鮮感、刺激感和探險性。
5.參與特種旅遊活動的旅遊者一般具有冒險精神和耐受艱苦條件的體魄,一般選擇志同道合的人作為旅伴。其內部有共同的文化准則。
6.特種旅遊的產品內涵會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特種旅遊在開發時具有的特殊審美情趣和特點會逐漸顯現。其內涵也因各國的條件而不同,如汽車旅遊在歐洲相當普遍。
7、根據中國的國情,特種旅遊一般使用非常規的交通旅遊形式,有時要經過非開放區,因此在政策上屬於需要特別審批的產品。
特種旅遊作為旅遊形式的一個類別,它除了與觀光旅遊、度假旅遊都具有為旅遊者提供食、住、行、游服務的共性之外,它的最主要物質是要與旅遊者共同參與旅行,並在參與中提供服務和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指導旅遊者實現其旅遊目標。此種旅遊活動面大,常常涉及邊遠、人跡罕見的地域以及旅遊活動方式超乎尋常,難度極大。就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地區跨度大、使用汽車、自行車、摩托車作為旅遊交通工具的旅行和非賽事的滑雪、攀岩、漂流、熱氣球、滑翔等體育旅行;到高山、峽谷、沙漠、洞穴、人跡罕至區域的探險旅行,以及短期觀賞、踏勘、參觀為主要旅遊形式的自然、人文景觀科考旅遊等均可列入特種旅遊的范圍。
二、特種旅遊的特徵
目前我國已進入大規模發展觀光旅遊產品的階段,度假旅遊產品處於積極發展的階段,特種旅遊則剛剛處於早期開發的階段。從實際操作或理論分析的角度來看,特種旅遊有別於觀光旅遊、度假旅遊等常規旅遊項目的主要特徵,在於它的旅遊生態環境和文化環境的原始自然性,旅遊項目和線路的新奇探險性,旅遊形式的自主參與性。
旅遊生態環境和文化環境的原始自然性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指旅遊者所到的旅遊區域具有獨特的自然生態風光,人口相對稀少,由於受工業化影響程度較低,保存著生態環境的相對原始狀態;第二,是指在這個區域內的人口具有歷史和現實的文化的獨特性,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的純自然原始狀態保留得較系統,對於旅遊者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吸引力。因為使旅遊者選擇去某地旅遊的共同心理特徵是了解、觀察、體驗有別於他們本人文化模式的異文化;第三,是指在上述兩個內容的基礎上設計的特種旅遊項目和線路,要體現特定的旅遊生態環境特徵相對集中,自然地理條件和人文條件和諧相存的要求,項目和線路能夠使旅遊者體驗到過去未曾體驗到的心理感受。
特種旅遊的第二個特徵,是旅遊項目和線路的新奇性、探險性。所謂新奇性,是指項目和線路設計,具有歷史感和現實感相結合的巧妙構思,視角新穎,能夠突出一兩個具有獨特特徵的主題。即使其它國家或地區有類似的項目或線路,在設計上也要有本區域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特徵相對集中的優勢,而這一點應該體現在具體項目和線路的每一個點、每一個節目安排獨到、新穎之處上,使旅遊者感覺到每天都有自己不曾料到的內容出現。所謂探險性,是指旅遊項目和線路具有某種程度的冒險因素。對旅遊者來說,他們對物質上的享樂程度的要求相對而言並不高,但注重精神或心理上有一種檢驗自己能力的滿足感。探險性的項目和線路,要有較為充分的內容使旅遊者展示自己的能力,包括體力、耐力、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以及心理素質。一般來說,特種旅遊許多項目和線路,都安排在自然環境條件較為艱苦,交通通訊條件及吃住條件不太理想的高山峽谷、草原湖泊、沙漠戈壁地區。這裡面有一個人類普遍心理因素在其中起作用,即對形式各異的自然環境的探險、求異和征服欲,特別是對自然奧秘的探險、對自然界的征服欲表現最為強烈和普遍。特種旅遊項目和線路的設計應該滿足這種心理慾望。當然,無論是新奇性,還是探險性,都必須有可靠的安全系數,能夠保證旅遊者最大限度地體驗到項目和線路所蘊含的冒險因素,又能在接待、導游和聯絡等操作上最大可能地保證旅遊者的安全,二者必須相統一。
特種旅遊的第三個特徵是其旅遊形式的自主參與性。這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所設計的許多項目,應該給旅遊者提供盡可能完善的服務;另一方面,又留有許多讓旅遊者自主參與的餘地。譬如說,在允許的范圍內,海外旅遊機構根據旅遊者的特殊需要,可以對項目或線路提出增加或減少內容的要求;在項目和線路實施過程中,精心安排一些旅遊者樂於參與的內容,諸如自備交通工具、自備架拆帳篷、參與餐食准備、組織娛樂活動,甚至參與排除事先安排的「險情」或偶而出現的「危險」局勢,以及提出更改某些具體內容的要求。在這一點上組織者要對旅遊者的文化心理有充分理解,盡可能滿足他們在這一方面的合理要求。旅遊者在參加特種旅遊過程中的自主參與性,在某種意義上改變了他們在常規旅遊中的角色和心理上的被動性,使旅遊者有一種感覺,即特種旅遊是充分發揮他們自身潛力、施展才乾的機會,使他們在體驗、欣賞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的同時,享受自身潛能和才幹在探險中得到體現的欣喜愉悅。 特種旅遊的上述三個特徵內涵,構成了它區別於常規旅遊的基本要素,也決定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所具有的不同於常規旅遊的諸多特徵。
三、特種旅遊的功能
如果說常規旅遊產品是旅遊超市中的大眾商品,那麼特種旅遊產品就是旅遊超市中的專賣商品、新潮商品和精品。正是特種旅遊這種專賣商品和精品的不斷涌現,促進了旅遊產品的升級換代,促進了旅遊業的進步和發展。隨著人們注重自身價值的開發,旅遊者審美層次的提高,社會經濟文化水平的發展,特種旅遊這種產品呈現出了蓬勃發展的生命力,特種旅遊在旅遊業中的作用和影響也越發充分地表現出來。
1.產品功能。旅遊業的發展一般遵循著觀光旅遊——度假旅遊——特種旅遊的不斷深化開發的產品系列過程,在觀光產品大規模發展,度假產品開始佔一席之地的基礎上,特種旅遊的發展就成為必然。特種旅遊產品的發展,可滿足有特殊偏好的旅遊者的需求,同時與常規旅遊產品不同,在產品開發系列上,特種旅遊屬於先導性產品,對其他旅遊產品的開發有著示範和引導的功能。在旅遊產業的鏈條中,旅遊產品是連接經營者與旅遊者的媒介,經營者要靠旅遊產品吸引旅遊者,旅遊者通過旅遊產品實現消費願望,旅遊產品是提高旅遊產業水平的紐帶和橋梁之一。特種旅遊所具有的在產業結構中的先導性和牽引力,顯示了它對整個旅遊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加大特種旅遊的開發和經營力度,即牽一發而動全身,旅遊業將會因此而受益。
2、經濟功能。經營常規旅遊雖然輕車熟路,但多屬於買方型產品,團隊利潤較薄,也不利於參與國際大旅遊市場的競爭。而特種旅遊雖然前期投入成本較高,但是它的獨占性和內在價值決定了它同樣是一種高附加值的旅遊產品,可以給經營者、開發者以較高的回報。開發特種旅遊產品不僅是旅行社參與競爭的有效手段,提高整體旅遊消費水平的增加,刺激國家旅遊外匯收入的增長,對產品的獨占程度比常規旅遊產品高得多,它將成為特種旅遊方興未艾的原因之一。目前特種旅遊的經濟功能已為旅遊界廣泛注視。
3.引導功能。這里指的是在旅遊觀念上所起的展示和引導作用。特種旅遊構成要素多,組織產品需要發揮想像力和藝術家般的眼光,因此對其它常規旅遊產品具有示範性的功能。特種旅遊的開展,有益於常規旅遊產品升級換代。這是因為,一方面,特種旅遊消費特徵特別強調發揮旅遊者的能動性、主導性、參與性,強烈的現場感和在運動過程中的直接體驗,屬於「消費者主導型」產品,而常規旅遊盡管也要考慮旅遊者的需求,但本質上是「生產者主導型」產品。另一方面,特種旅遊的消費特徵反映了現代旅遊者的消費傾向和潛在需求,其組織方式、運作形態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在組織常規旅遊產品時有借鑒價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特種旅遊對其它旅遊活動可以發揮影響,其作用機制與賽車運動的發展推動汽車工業開發更好的汽車技術是相似的。
4、宣傳功能。相當部分的特種旅遊活動,如跨越歐亞的汽車旅遊或攀登高山峻嶺的登山旅遊,由於其艱巨性、冒險性、刺激性,通常都會引起公眾和新聞媒介的關注,社會名流或政要也多參加此類活動的儀式,因此,對潛在的旅遊者來說,是一次極好的宣傳機會,對海外公眾來講是了解民俗風情、山水風光的極好機會。特種旅遊活動受公眾矚目,是輿論興奮點,實際上為旅遊業作了不花錢的廣告。特別是一些特種旅遊活動經過邊遠和可進入性較差的地區,對於邊遠地區的宣傳效益,即展示邊遠地區的文化,引起各界的關注,提供向當地人民導入旅遊文化的機會,在這些方面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從以上的角度出發,特種旅遊在旅遊業中的地位,不是僅由其直接經濟效益決定的,而是由其對旅遊產品的完善功能、催化功能、引導功能、區域旅遊形象的宣傳功能決定的。在旅遊業實現加速發展的戰略中,應充分重視特種旅遊在旅遊產業結構中的先導作用,使旅遊業的形象更為豐滿,對海內外旅遊考更有吸引力,在旅遊市場上更有競爭力。
㈣ 生態旅遊有哪些特點如何發展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與可持續發展旅遊有許多共同的特點,包括: 0將對環境的沖擊減到最小,不損壞自然環境,維護生態的永續; 0以最尊重的態度對待當地文化,以最大的經濟利潤回饋地方; 0給參與遊客最大的旅遊滿足;
0通常出現於相對少受干擾的自然區域或文化區域; 0遊客應成為對自然環境保護、管理的正面貢獻者; 0以建立一套適合當地的經營管理制度為目標。 Butler(1990)指出生態旅遊還有以下的特點: 0規模小;
0通常由當地居民開發;
0在相對未受破壞的自然區域觀賞、學習享受自然和當地文化; 0以保護環境和維護當地居民的福利為目的; O有適當的管理。
上述概括較為籠統,筆者認為生態旅遊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五個性」:
(一)自然性
指旅遊生態環境和文化環境的原始自然性。它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3
第一,指旅遊者所到的旅遊區域具有獨特的自然生態風光,人口相對稀少,由於受工業化影響程度較低,保存著生態環境的相對原始狀態;
第二,是指在這個區域內具有獨特的歷史和現實的文化,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保留純自然原始狀態的系統,對於旅遊者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吸引力。因為使旅遊者選擇去某地旅遊的共同心理特徵是了解、觀察、體驗有別於他們本土文化模式的異域文化;
第三,指在上述兩個內容的基礎上設計的特種旅遊項目和線路,要體現特定的旅遊生態環境特徵相對集中、自然地理條件與人文條件和諧相存的要求,項目和線路能夠使旅遊者體驗到過去未曾體驗到的心理感受。 (二)保護性
和傳統的旅遊活動相比,現代生態旅遊的最大特點就是其保護性。和產業革命以前的旅遊活動相比,當時的旅遊只是少數人參與的一種活動,旅遊並沒有對旅遊對象及其環境造成破壞,因此,當時不可能提出保護的問題。
和產業革命後的大眾旅遊活動相比,大眾參與的傳統旅遊由於參加人數之多、旅遊熱潮來勢之猛,使旅遊業中的旅遊開發和旅遊管理均為沒有成熟的理論指導下的應急行為,在旅遊經濟效應的推動下,開發和管理都是粗放性的,旅遊活動影響甚至破壞環境的現象隨處可見。在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影響下,人們不得不再次省悟,若再不注意保護,旅遊將消耗掉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殘留下來的最後的人類自然和文明將喪失貽盡。
㈤ 為什麼說可持續發展是旅遊業發展的一個永恆主題
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強調旅遊資源開發要與保護相協調,發展速度要與發展質量相協調,發展規模要與自然承載能力相協調,經濟效益要與生態效益相協調,實現「生態—經濟—社會」的良性互動。只有得到精心保護,處在良性循環狀態的旅遊資源和旅遊環境才能促進人們將旅遊願望轉化為現實的旅遊需求。
作為旅遊業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景區景點則是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的載體。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關鍵之一是如何確保景區景點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景區景點經營效益的持續獲取。
㈥ 特種旅遊的特種旅遊開發與經營
一、概念
特種旅遊是與觀光旅遊、度假旅遊和商務旅遊等傳統旅遊和常規旅遊相對應,適應市場需求,為滿足旅遊者特殊偏好,而產生的一種新興旅遊方式,以及與之相應所開發的新興旅遊產品。特種旅遊偏重於個性化,有較強目的性,注重參與。其連續旅遊跨度大、時間長,旅遊目的地具有明顯的復合性特徵,所依賴的環境具有較強的原始性、自然性、生態性。
二、產品類型
1.非賽事體育運動類。自駕車游:普通車、越野車、大篷車、摩托車、房車等。戶外活動游:滑雪、漂流、滑沙、滑草、攀岩、騎馬、徒步穿越、戶外生存、戶外拓展、戶外自行車山地車、極限活動、熱氣球、高空滑翔、狩獵等。海上運動:滑水、帆板、皮筏艇、摩托艇沖浪、海上跳傘、海上垂釣等。
2.探險類。登山探險、沙漠探險、森林探險、峽谷探險、洞穴探險等。
3.考察觀察類。如觀鳥、觀蛇等;潛艇海底觀光、潛水觀海底生物等;文物古跡科考、冰川等自然地理科考、人文歷史景觀科考、學術考察、獨特文化映證考察等科考游等。
4.其他。如修學旅遊、醫療康復保健、宗教游、攝影游、寫生游、邊境游、跨境游等。
三、開發與經營
1.特種旅遊開發原則
特種旅遊開發上內容規劃有特色、功能規劃有吸引服務功能、空間規劃強調區域,可把旅遊對象的獨特新奇性與旅遊方式的特殊性相結合。
不同地區的特種旅遊發展,應該依託該地區相應的特種旅遊資源上。如新疆有著慕士塔格冰山、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塔里木河、羅布泊、輪台胡楊保護區,庫車克孜爾千佛洞等眾多特種旅遊資源,根據其獨特自然地理特徵和生態系統對其進行區域協調、整體規劃、資源整合,通過與歷史、地理、體育、人文等各個方面的專家共同參與,反復論證推出如名山攀登、沙漠探險、絲路尋蹤、冰川考察、文化考古等等特種旅遊路線,讓特種旅遊消費者體驗到新疆的原始粗獷、瑰麗雄渾和奇異神秘,同時自身的偏好需求得到最大滿足。
2.特種旅遊實施操作
特種旅遊所處環境及其本身旅遊活動方式和有關條件不同於常規旅遊,因此在實際操作上比常規旅遊要難度大,涉及的方面要多得多。
安全是特旅活動中首要考慮的問題。在經歷特種旅遊過程中將會遇到種種突發因素。因此在設計線路及實施操作時應盡可能地避免人們能夠預料的風險,把風險性控制在最低的程度。
特種旅遊通常是由若干特殊旅遊點、特殊地域單元通過線路組合起來的綜合性產品,組織管理工作的協調和各點之間業務操作的銜接,均要求達到較高的水平。特種旅遊中特別是關於探險性的許多項目和線路,都安排在自然環境條件較為艱苦,交通通訊條件及吃住條件不太理想的高山峽谷、草原湖泊、沙漠戈壁地區。有些配套服務和設施不可能全部跟得上,必然存在著許多難以預測的因素,這就要求在特種旅遊組織實施上應把握住各個環節,預備相應的應急措施和手段,對行程的各個細節事先仔細分析,在實施中嚴密控制。
為確保特種旅遊活動的順利進行,隨著特種旅遊活動的不斷實踐,應逐漸地創造條件,使特種旅遊活動管理規范化、程序化和標准化,逐步減少人為因素和隨機因素的干擾。這樣在保證特種旅遊者安全的前提下,既能夠滿足旅遊者最大限度地體驗到項目和線路所含的探險性,又能在接待、導游、定位和救援等方面提供完備的服務,從而使特種旅遊 者得到較為滿意的服務。
3.特種旅遊經營專業化市場化
特種旅遊不同於常規旅遊接待表現在難度更大、要求更高、操作規律和方式更具有專門性,這就需要特種旅遊經營者都必須具備豐富的特種旅遊的相關知識、經驗和技能。從事特種旅遊的企業首要任務是培養和擁有一支自然、歷史知識豐富,能吃苦耐勞,國家安全意識強,熟悉民俗民風,能嚴格執行民族政策,有志於特種旅遊的作業層、管理層等多層次多專業的人才團隊。
四、發展的意義
1。豐富旅遊產品種類。根據國際旅遊業的發展規律,一般遵循著觀光旅遊到度假旅遊再到特種旅遊的不斷深化開發的產品系列過程,目前如登山、漂流、滑雪、自駕越野、探險、狩獵等特種旅遊產品已經不斷成熟,新的特種旅遊產品還在不斷出現,極大豐富了我國旅遊產品系列。
2。引導旅遊開發。特種旅遊特別強調發揮旅遊者的能動性、主導性、參與性,強烈的現場感和在運動過程中的直接體驗,屬於消費者主導型產品。另外特種旅遊反映了現代旅遊者的消費傾向和潛在需求,其組織方式、運作形態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在組織常規旅遊產品時有借鑒價值以及示範和引導的作用。
3。帶來相當經濟與社會效益。特種旅遊雖然前期投入成本較高,但是它的獨占性和內在價值決定了它是一種高附加值的旅遊產品,可以給經營者、開發者更高的回報。開發特種旅遊產品不僅是特種旅遊組織者參與競爭的有效手段,提高整體旅遊消費水平的增加,刺激國家旅遊外匯收入的增長,對產品的獨占程度比常規旅遊產品高得多,它將成為特種旅遊方興未艾的原因之一。
五、問題及建議
特種旅遊因其本身的特性決定了開發的復雜性。經營者在開發特種旅遊產品的過程中要直接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需要交通、軍事、海關、外交、宗教、文化甚至一些特定自然人等等的支持和幫助。如何用制度或政策為經營者提供便利條件,並形成規范性的運作機制,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和障礙,這單靠市場組織和經營者的自發性行為是不能完成特種旅遊的運作,還得依靠旅遊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或幫助解決在特種旅遊開發過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困難。
另外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種旅遊,國家在布局上應進行總體規劃和指導,分出區域重點,避免特種旅遊資源的過度開發或者出現閑置,防止特種旅遊經營者的無序競爭。特種旅遊畢竟是個新生事物,各方面都還比較弱,需要政府出面進行指導,協調各方面利益,取得相關部門支持,才有可能健康持續發展。
㈦ 旅遊的發展史
推薦你看這本書《旅遊的發展史>編輯推薦本書對跨越人類四個社會形態、長達數千年的世界旅遊史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對歷史上出現過的有影響的旅遊活動、旅遊事件作了精心的考證,從旅遊交通與設施、旅遊活動的類型,旅遊景點的建沒與開發,旅遊中介機構和旅遊組織、旅行家和旅遊文獻等多維的角度向人們展求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世界旅遊史畫卷。同時,作為國內第一部世界旅遊史研究的著作,本書對「旅遊產生於何時」、「工業革命之前有沒有旅遊」、「世界旅遊史如何分期」、「世界旅遊史研究的范疇是什麼」等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討,該書對推進世界旅遊史研究、構建世界旅遊史理論框架,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內容簡介本書對跨越人類四個社會形態、長達數千年的世界旅遊史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對歷史上出現過的有影響的旅遊活動、旅遊事件作了精心的考證,從旅遊交通與設施、旅遊活動的類型,旅遊景點的建沒與開發,旅遊中介機構和旅遊組織、旅行家和旅遊文獻等多維的角度向人們展求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世界旅遊史畫卷。同時,作為國內第一部世界旅遊史研究的著作,本書對「 旅遊產生於何時」、「工業革命之前有沒有旅遊」、「世界旅遊史如何分期 」、「世界旅遊史研究的范疇是什麼」等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討,該書對推進世界旅遊史研究、構建世界旅遊史理論框架,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作者簡介彭順生,湖南寧遠人。現任職於文州大學中法旅遊學院,曾先後在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義大利熱那亞大學訪學。自1990年研究生畢業以米,熱衷於歷史、旅遊,家庭教育研究,共出版著作6部,在《世界歷史》,《世界史研究年刊》、《北大史學》,《學術研究》,《思想戰線》、《旅遊學刊》等國家級和省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學術研究方向為世界旅遊史、旅遊文化、旅遊人類學。 目錄序
緒論
一、旅遊起源於何時
二、工業革命之前是否只有旅行沒有旅遊
三、世界旅遊史如何分期
四、世界旅遊史研究的范疇是什麼
五、編撰方式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世界旅遊的產生
一、人類早期的生產與社會活動
二、商務旅行的產生
三、西方神話傳說與旅行
第二章 古埃及旅行與旅遊
一、古埃及旅行與旅遊興起的背景
二、古埃及旅遊交通和旅遊設施
三、古埃及旅行旅遊活動
四、古埃及旅遊景觀
第三章 古希臘旅行與旅遊
一、古希臘旅行與旅遊興起的背景
二、古希臘旅遊交通和旅遊設施
三、古希臘旅行旅遊活動
四、古希臘旅遊景觀
第四章 古羅馬旅行與旅遊
一、古羅馬旅行與旅遊產生的背景
二、古羅馬旅遊交通和旅遊設施
三、古羅馬旅行旅遊活動
四、古羅馬旅遊景觀
第五章 歐洲中世紀旅行與旅遊
一、西歐中世紀旅行與旅遊產生的背景
二、西歐中世紀旅遊交通和旅遊設施
三、西歐中世紀旅行旅遊活動
四、西歐中世紀的旅遊景觀
五、西歐中世紀著名旅行家與旅遊文獻
六、西歐中世紀旅行與旅遊的特點
七、西歐中世紀旅行與旅遊對西歐社會發展的影響
八、歐洲其他地區的旅行與旅遊
第六章 亞洲中世紀社會的旅行與旅遊
一、阿拉伯帝國崛起前的西亞諸國的旅行與旅遊
二、阿拉伯中世紀社會旅行與旅遊產生的背景
三、阿拉伯中世紀社會的旅遊交通與旅遊設施
四、阿拉伯中世紀社會的旅行與旅遊活動
五、阿拉伯中世紀社會的旅行家與旅遊文獻
六、亞洲其他主要封建國家的旅行與旅遊
第七章 工業革命與世界近代旅遊的興起
一、17~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結束前的旅遊概況
二、工業革命及其對近代旅遊興起的影響
三、托馬斯·庫克與近代旅遊業的誕生
第八章 世界近代旅遊交通
一、近代道路系統的構建
二、蒸汽機與蒸汽機械交通工具
三、內燃機與汽油汽車、柴油汽車
四、汽車發明家時代
五、空中交通工具——飛機的發明
第九章 世界近代旅遊住宿業的興起與發展
一、近代大飯店的興起與發展
二、近代商業飯店的涌現
三、其他類型的近代飯店與旅館
四、近代新式飯店與古代客棧的差異
第十章 世界近代旅遊活動
一、近代商務旅遊
二、近代度假旅遊
三、近代保健旅遊
四、近代觀光旅遊
五、近代文化旅遊
六、近代旅遊活動的特點
第十一章 世界近代旅遊景觀
一、近代著名建築景觀
二、近代著名園林景觀
三、古代歷史遺址的開發
第十二章 世界近代旅遊中介機構與旅遊組織
一、世界近代旅遊中介機構的產生與發展
二、世界近代旅遊組織的出現
第十三章 世界近代旅行家與旅遊文學
一、驚險刺激的南極探險旅行
二、探險中亞的先驅——阿特金遜與《歐亞紀行》
三、岡察洛夫與《岡察洛夫環球游記》
四、羅伯特·拜倫與《穿行內陸亞洲》
五、其他旅遊文學作品
第十四章 現代旅遊勃興的背景
一、戰後世界經濟的增長
二、戰後交通運輸工具的進步
三、戰後世界人口迅速增加與各國城市化
四、戰後科學技術的發展
五、戰後各國政府發展旅遊業的態度與措施
六、戰後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他因素的作用
第十五章 世界現代旅遊交通
一、陸上近、中距離旅遊工具——汽車
二、空中主要旅遊工具——飛機
三、陸上遠程旅遊的主力軍——火車
四、水上旅遊交通工具——輪船、渡船、豪華遊船
五、特種旅遊交通
第十六章 世界現代住宿業的蓬勃發展
一、豐富多樣的現代旅遊住宿設施
二、現代飯店集團的演進
三、現代飯店集團的經營與運作模式
四、世界現代住宿業的特點
第十七章 世界現代旅遊新產品的開發
一、20世紀50~60年代: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的興起
二、20世紀70~80年代:旅遊新產品開發的蓬勃發展
三、20世紀90年代至今:後大眾旅遊產品方興未艾
第十八章 世界現代旅遊景觀
一、現代著名建築景觀
二、人造旅遊吸引物
三、世界遺產景觀
第十九章 世界現代旅遊組織的發展
一、現代旅遊中介機構
二、世界現代旅遊組織的多元化
附錄
一、古代遷徙、早期探險者和大旅行家紀事
二、旅行交通、設施、設備及供給紀事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㈧ 旅遊資源產業發展戰略措施
在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總體評價和分類型旅遊資源評價的基礎上,結合阿勒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產業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需求,對地區旅遊資源進行功能區劃,提出促進旅遊業健康持續發展相關戰略措施。
一、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空間布局
優化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空間布局,促進旅遊業在空間布局上的協調、有序發展。以喀納斯生態旅遊區和可可托海風景旅遊區兩個「龍頭」景區為重點,在阿勒泰地區構建三大旅遊環線、六條旅遊發展軸,劃定6大功能分區。此外,根據國家、新疆主體功能區規劃、阿勒泰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等要求,結合旅遊資源開發利用適宜性評價,劃分了旅遊禁止開發區等四大功能區。
(一)三大旅遊環線
1.西環線:西域邊陲風情旅遊環線
范圍:自北屯市(兵團)、福海縣至阿勒泰市,經喀納斯,沿西域邊陲風情旅遊景區軸,經217國道至布爾津縣,再至北屯市、福海縣。
旅遊特色:集綜合自然景觀、邊境風光、西域風情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環線。
功能定位:以喀納斯景區為龍頭,整合系統的以地貌景觀為主的旅遊資源,開展生態觀光旅遊。開展以邊境、口岸、邊防為基礎的邊境貿易旅遊活動。開展以人文景觀及民俗文化活動為載體的西域風情旅遊活動。
2.東環線:阿爾泰文化觀光休閑旅遊環線
范圍:自北屯市(兵團)至阿勒泰市,沿千里阿爾泰文化長廊至富蘊、青河、塔克什肯口岸,經青格里河沿線,沿324公路至福海,再到北屯市。
旅遊特色:以阿爾泰文化為主題的觀光休閑旅遊環線。
功能定位:以游牧文化、草原絲路、成吉思汗之路為主要內容的阿爾泰文化旅遊。以阿爾泰山地度假、烏倫古湖水上休閑、阿拉善溫泉療養、阿勒泰冬季旅遊及夜間旅遊為依託的休閑旅遊。以塔克什肯口岸、三道海子為依託的邊貿旅遊。
3.大環線:阿勒泰地區綜合旅遊環線
范圍:由西域邊陲綜合景觀西環線和阿爾泰文化觀光休閑東環線構成。
旅遊特色:阿勒泰旅遊的資源匯集環線、形象展示環線。
功能定位:串聯阿爾泰山、山前平原、額爾齊斯河自然風光及人文資源、烏倫古河流域及烏倫古湖、邊境口岸、阿勒泰地區主要城市,形成匯集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景區景點的大環線。阿勒泰地區旅遊形象展示的窗口。阿勒泰地區成為區域性旅遊目的地的旅遊交通主體框架。
(二)六條旅遊發展軸
阿勒泰地區旅遊發展軸共包括兩條橫軸、四條縱軸。
1.擬建阿爾泰(金山)文化旅遊橫軸
范圍:東起塔克什肯口岸,沿阿爾泰山麓,西至阿黑吐別克口岸。
特色:融草原絲路、成吉思汗之路、游牧文化探秘於一體的阿爾泰文化旅遊長廊。
功能定位:以千里岩畫長廊為代表的游牧文化遺跡薈萃之路。草原絲路探秘之路。成吉思汗行蹤探索之路。貫通阿爾泰山幾大旅遊區、旅遊景區景點,壓縮旅遊交通時間、提高行游比的旅遊交通大動脈。連通青河縣、富蘊縣和阿勒泰市的快速通道。
2.提升額爾齊斯河(銀水)風光旅遊橫軸
范圍:東起青格里河,依託額爾齊斯河,西至額爾齊斯河南北灣。
特色:中國唯一一條流入北冰洋的國際河流——額河銀水風光帶。
功能定位:以額河沿岸、河谷風光、沿途景區(點)為主要內容的路上觀光。以水上漂流、遊船為主要形式的水上觀光。在額爾齊斯河南北灣附近,爭取開通中哈兩國出入境水上短距離觀光游。貫穿阿勒泰地區南部的吉木乃口岸旅遊區、烏倫古湖休閑旅遊區和五彩城風景旅遊區的交通大動脈。連通北屯市、布爾津縣、哈巴河縣及中蒙、中哈口岸的快速通道。
3.擬建西域邊陲風情旅遊縱軸
范圍:北起那仁夏牧場,沿中哈國境,經阿黑吐別克口岸、吉木乃口岸,南至黑山頭。
特色:游中哈俄三國邊境,賞西域風情。
功能定位:以額爾齊斯河南北灣、阿黑吐別克口岸、吉木乃口岸和規劃建設的喀納斯口岸委代表的中、哈、俄邊境觀光游及邊貿旅遊。以185團、186團為代表的軍墾文化旅遊和以白哈巴中國西北第一哨、北灣邊防站(額爾齊斯河出口)、西北邊境第一連、吉木乃邊防站、達爾罕邊防站為代表的邊防旅遊。集阿爾泰山、喀納斯湖、那仁草場、額爾齊斯河、白沙湖、鳴沙山、木斯套冰川為一體的系統地貌景觀觀光游。展示以沿線人文景觀及民俗文化活動為載體的西域風情。
4.提升喀納斯生態旅遊縱軸
范圍。自217國道,至布爾津,沿232省道,至喀納斯景區。
特色:人間仙境喀納斯的經典生態旅遊軸。
功能定位:連接布爾津與喀納斯景區的快速通道。遊客進入喀納斯景區的主要通道。阿爾泰文化軸和額爾齊斯河風光軸的主要連接線之一。
5.擬建阿爾泰山水休閑旅遊縱軸
范圍:自217國道至布爾津,沿232省道至喀納斯景區。
特色:阿勒泰山水夏季避暑度假之旅。「人類滑雪起源地」冬季滑雪度假之旅。
功能定位:為國際國內遊客進入阿勒泰地區的主要通道。連接北屯市、阿勒泰市及其周邊景區(點)的便捷通道。融合阿爾泰山地度假、烏倫古湖水上休閑、阿拉善溫泉療養、阿勒泰冬季旅遊及夜間旅遊,彰顯阿勒泰山水休閑度假的特色旅遊軸。
6.提升可可托海觀光度假旅遊縱軸
范圍:由216國道連接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經五彩城、恰庫爾圖鎮,再經226省道至富蘊,再至可可托海景區。
特色:奇特的西域景觀,多彩而神秘的國家地質公園。
功能定位:遊客自阿勒泰地區東部進入的通道。與阿爾泰文化軸、額爾齊斯河風光軸一起,構建可可托海作為阿勒泰地區的兩大龍頭景區之一、成為景區性旅遊目的地的旅遊交通框架。連接五彩城、卡拉麥里有蹄類自然保護區、古恐龍化石區、可可托海、地質3號礦坑、神鍾山、額爾齊斯河河源,彰顯阿勒泰地區以沙漠、雅丹地貌、地質礦產等為特色的西域景觀的特色旅遊軸。
(三)六大旅遊資源功能區
依據旅遊資源評價基礎,結合國際國內旅遊市場需求、旅遊產品結構調整以及旅遊資源開發的可行性,對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進行功能分區,共劃定喀納斯生態旅遊度假功能區等6大功能區。
1.喀納斯生態旅遊度假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大致包括:大喀納斯景區、布爾津縣和哈巴河北部。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河流與冰川湖泊,如喀納斯湖、阿克庫勒湖、喀納斯河、禾木河等。山地和冰川地貌景觀,如友誼峰、山地冰川、第四紀冰川地貌。自然生態景觀,如西伯利亞泰加林景觀、高山草原牧場。喀納斯村、禾木村、白哈巴村等特色村寨。
功能定位:本功能區為阿勒泰地區旅遊業發展的「金牌」旅遊區,可拉動地區西域邊陲風情旅遊西環線旅遊業發展。以生態旅遊、度假旅遊、民俗文化旅遊、專項旅遊、特種旅遊、夜間旅遊和冬季旅遊為主導旅遊產品,共同打造喀納斯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
2.可可托海觀光度假旅遊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富蘊縣北部。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可可托海、三號礦坑、可可托海鎮、大東溝河段、野鴨湖、薩依恆布拉克夏牧場、唐巴拉岩畫、可可托海溫泉、額爾齊斯河河源等。
功能定位:本旅遊區是阿勒泰地區旅遊業發展的第二大旅遊區,地位僅次於喀納斯生態旅遊度假功能區。直接帶動阿爾泰文化觀光休閑東環線旅遊業發展。以觀光旅遊、度假旅遊、科普科考旅遊、金礦奇石旅遊、攝影繪畫旅遊、冬季旅遊為主導旅遊產品,共同打造國內知名可可托海觀光度假旅遊目的地。
3.阿勒泰市山水休閑度假旅遊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阿勒泰市、北屯市(兵團)、福海縣北部及中部地區、富蘊縣西北部地區。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包括:紅山嘴口岸、蝴蝶溝、淘金溝、阿拉善溫泉、五指泉、樺林公園(沙里福汗公園)、西域滑雪場、金山滑雪場、將軍山滑雪場、小東溝冰雪度假村、薩熱闊布、托勒海特景區、烏倫古湖和吉力湖等。
功能定位:本旅遊區為阿勒泰地區以山水休閑、度假為主要功能的旅遊區,以休閑旅遊、度假旅遊、文化旅遊、特色旅遊、商務會議旅遊、都市旅遊、養生保健旅遊、專項旅遊、冬季旅遊為主導旅遊產品,共同打造阿勒泰市這一國際化旅遊目的地城市、國際知名的冬季旅遊目的地。
4.西域邊陲風情旅遊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吉木乃縣和哈巴河縣的中部及南部地區。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吉木乃口岸、木斯套冰川、神石城、額爾齊斯河北灣、白沙湖、鳴沙山、阿黑吐別克口岸、樺林公園、哈龍溝等。
功能定位:本旅遊區是阿勒泰地區突出西域風情、西北邊境旅遊、中哈邊貿的旅遊區,是西域邊陲風情旅遊西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出入境旅遊和邊境邊防邊貿旅遊、西域景觀觀光旅遊、民俗文化旅遊、特色商品購物旅遊為主導旅遊產品,充分發揮喀納斯景區和吉木乃口岸輻射帶動作用,開拓國際旅遊市場,形成哈巴河縣和吉木乃縣域旅遊資源的整體優勢,實現該區域旅遊業健康持續發展。
5.三道海子游牧文化旅遊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青河縣。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三道海子、套查干郭勒湖、薩木特墓、塔克什肯口岸、河狸自然保護區等。
功能定位:本旅遊區是阿勒泰地區突出原生態草原游牧文化、成吉思汗之路尋蹤、中蒙邊貿旅遊特色的旅遊區,是阿爾泰文化觀光休閑東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出入境旅遊、邊貿旅遊、特色商品旅遊、觀光旅遊、文化旅遊為主導旅遊產品,加強中蒙旅遊合作,打造草原生態的草原游牧文化旅遊品牌和亞歐草原民族祭拜中心,形成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合力,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壯大。
6.准噶爾盆地乾旱荒漠景觀旅遊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福海縣南部和富蘊縣南部。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古恐龍化石、鳴沙山、卡拉麥里有蹄類自然保護區、五彩城、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等。
功能定位:本旅遊區是阿勒地區乾旱荒漠景觀集中、適合開發利用沙漠觀光和休閑的旅遊區,是阿勒泰地區綜合旅遊大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沙漠觀光、休閑和野生動物觀賞旅遊的主要景區。打造以沙漠觀光、沙漠攝影、地質礦產科普科考、野生動物觀賞和沙漠休閑旅遊為主導的旅遊產品,注重發揮旅遊資源整體合力,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打造遊客經216國道進出阿勒泰地區這一門戶旅遊區,使之成為北疆旅遊線上的亮點景區,中國最美麗的雅丹地貌景區之一。
(四)四大基於生態環境保護和旅遊資源開發的功能區
根據國家、新疆主體功能區規劃、阿勒泰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等要求,結合旅遊資源開發利用適宜性評價,阿勒泰地區劃分了旅遊禁止開發區等四大功能區,提出了功能區旅遊資源開發等方面的管理政策。其目的是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開合開發利用旅遊資源,引導與控制四大功能區內旅遊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方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工作。
1.旅遊禁止開發區
如下區域可劃定為旅遊禁止開發區:國家及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等的核心區。冰川、重點保護河段、重點保護湖區、飲用水源地保護區、景區一級生態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基本農田等為主體的區域。
禁止開發區管理政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2013年4月25日公布,同年10月1日施行)及相關規劃,對自然文化遺產保護區、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區、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價值的自然遺跡所在和文化遺址等,實行強制性保護,保持其原生態、完整性,嚴格控制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干擾或破壞。區內嚴禁旅遊資源開發活動,有序引導人口逐步向區外轉移。區內禁止建設各項旅遊接待設施,嚴禁旅遊、生產等活動。禁止開發區內要依法關停、轉移破壞環境、排放污染物的企業,實現污染物零排放,避免礦山地質環境遭受破壞。
2.旅遊限制開發區
旅遊限制開發區是指生態環境系統脆弱、生態重要性程度高、自然災害風險大,開展大規模旅遊開發的條件較差,且關繫到較大范圍涉及生態安全的區域。此外,還包括以生態敏感區、文物保護單位等景區(點)為主題的區域。
旅遊限制開發區管理政策。對發揮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功能,以及維護生物多樣性功能的區域,嚴格限制旅遊資源開發強度,確保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在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對較強的地區有限制的發展旅遊、農林牧產業生產和加工、觀光休閑農業等產業。區內在開展旅遊資源開發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上,嚴格限制旅遊接待設施建設,要對旅遊活動的類型、方式和強度要做出明確規定。限制開發區內要限制企業的資源開發利用活動,保證排污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水平下降,實現所有污染物的達標排放。
3.旅遊優化開發區
優化開發區是指旅遊資源開發強度較高、資源開發利用、以及環境保護等問題突出的區域和以風景區(點)、特色古村落等為主體的區域。
旅遊優化開發區管理政策。在旅遊資源開發強度較大的地區,調整和優化旅遊產品結構和發展方向,切實提高旅遊業發展經濟和社會效益。在旅遊開發強度較低的地區,適量建設必要的旅遊服務設施,組織適宜的風景旅遊、休閑旅遊活動。旅遊優化開發區內要實現更高要求的減排目標,提高污染物排放標准,增加實施總量控制的污染物的種類,實現旅遊效益增加。旅遊開發區內要加強對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地質災害的保護與治理。
4.旅遊重點開發區
重點開發區是指已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旅遊產業發展潛力較大的區域,主要是指旅遊景區的中心區、特色旅遊城鎮等為主體的區域。
旅遊優化開發區管理政策。在提高旅遊產業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節約與集約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成為區域旅遊業發展的引擎地區。區內可開展旅遊服務設施的集中建設,組織和開展多樣化的觀光、休閑、度假和娛樂活動。旅遊重點開發區內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提高污染物排放標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存在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地質災害的旅遊區,要開展綜合治理。
二、戰略措施
(一)組織編制實施地區、市縣旅遊發展規劃
阿勒泰地區及6縣1市旅遊資源豐富。按照《旅遊法》等的要求,阿勒泰地區行署,按照地區、各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要求,組織編制旅遊發展規劃,並將旅遊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根據旅遊發展規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編制重點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專項規劃,對特定區域內的旅遊項目、設施和服務功能配套提出專門要求。建立旅遊規劃調整或修編程序,促進規劃編制實施機制動態化。
旅遊發展規劃內容有:旅遊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旅遊資源保護和利用的要求和措施,以及旅遊產品開發、旅遊服務質量提升、旅遊文化建設、旅遊形象推廣、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要求和促進措施等。
旅遊發展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以及其他自然資源和文物等人文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規劃相銜接。各級人民政府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應當充分考慮相關旅遊項目、設施的空間布局和建設用地要求。規劃和建設交通、通信、供水、供電、環保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要兼顧旅遊業發展的需要。
阿勒泰地區行署、各縣市人民政府要組織對本級政府編制的旅遊發展規劃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並向社會公布。制定並組織實施有利於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產業政策,推進旅遊休閑體系建設,採取措施推動區域旅遊合作,鼓勵跨區域旅遊線路和產品開發,促進旅遊與工業、農業、商業、文化、衛生、體育、科教等領域的融合,扶持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旅遊業發展。
(二)編制實施阿勒泰地區冬季旅遊發展規劃,注重環境保護,促進旅遊資源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要以全球化視野、市場與經營理念為指導,根據阿勒泰地區冰雪資源特徵、市場條件等,編制實施冬季旅遊發展規劃。規劃要凸顯當地文化,體現阿勒泰特色,注重旅遊區生態文明建設,逐步加強冬季旅遊產品開發,促進地區旅遊資源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統一規劃阿勒泰地區冰雪資源開發利用,如滑雪場、滑冰館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冬季旅遊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將基礎設施、旅遊服務水平等相關軟硬體配套建設作為重點,提高綜合服務水平,按照國際知名的滑雪場、滑冰館的標准進行建設。逐步建立與高水平冰雪旅遊相適應的標准、設施、服務,提高冬季旅遊的國際化水平。
規劃要對阿勒泰地區冬季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滑雪場、館等)的數量、布局、時序、投資、客源情況等予以明確。根據市場需求,要形成合理的滑雪場建設布局與密度,形成能夠滿足不同層次遊客需求、分工協作、相互補充的滑雪場體系結構。避免造成滑雪場、滑雪館等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造成資金浪費,設施閑置等問題。
滑雪場(館)的建設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滑雪旅遊項目開發建設要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與項目一起同步建設相關環保設施,建立項目實施運行階段的環境監測評價體系。滑雪場(館)建設盡量要與現有設施及其他景區(點)設施相結合,盡量不佔用或少佔用植被,盡量減少項目建設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在滑雪場(館)建設施工過程中,在進行滑雪道的布局定位時,應順山坡就勢修建,盡量避開林地及大動土方工程;一定要進行的破土工程,必須在兩年內復墾綠化完成;需要砍伐的珍貴樹木,要盡量移植。旅遊禁止開發區內禁止亂采濫伐、亂采亂挖等破壞環境的行為,盡量保持原始的環境風貌。
(三)建立健全旅遊資源產業發展管理體制機制
建立健全阿勒泰地區行署相關職能部門間的協調機制。由於旅遊資源產業由多部門管理,造成政出多門、責任不明晰、執法不統一等問題,強化政府在旅遊資源產業發展中的綜合協調能力,對旅遊資源開發管理體制、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體制、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機制、體制方面出現的問題,提出協調和解決方案。
建議成立由阿勒泰行署專員領導的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產業發展委員會,負責統籌協調發展改革、規劃、建設、交通、財政、稅務、工商、國土、公安、環保、林業、漁業、畜牧業、水務等相關行業和部門的旅遊管理職能。上述部門要按照各部門職能分工,與旅遊管理部門密切協作,形成合力,共同培育壯大地區旅遊資源產業。
阿勒泰旅遊資源產業發展委員會主要職能為:①依據國家規律法規,制定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產業發展政策,組織編制旅遊發展規劃,加強旅遊資源產業宏觀調控。②統籌協調解決地區旅遊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如旅遊資源產業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等。③組織編制地區性的旅遊項目招商指南,促進和引導外商和社會資金向旅遊資源產業投入。④建立部門間定期或不定期的議事和決策機制,制定旅遊資源產業發展年度計劃,對重大旅遊資源產業發展問題進行決策。
(四)建立旅遊區綠色GDP評估考核機制
綠色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考慮了自然資源(土地、礦產、森林、水資源等)與人文環境因素(自然生態環境、人文環境)影響之後的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換句話說,也就是從GDP中扣除自然資源耗減價值與環境污染損失價值後剩餘的國內生產總值。改革現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環境資源進行核算,從現行的GDP中扣除環境資源成本和對環境的保護服務費用後,所得結果即為「綠色GDP」。建立旅遊區綠色GDP考核機制,對於只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環境資源效益的各項行為將會產生抑製作用。阿勒泰地區應積極推行綠色GDP評估考核機制,以綠色GDP替代GDP作為旅遊區管理部門績效考核的指標之一。通過綠色GDP考核機制,促進旅遊區旅遊資源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