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旅遊業概論的心得
① 旅遊學概論旅遊業為什麼要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
要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相輔相成! 我們要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與精神實質。科學發展觀是十七大報告中的重點和亮點,而把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這是對十七大的一大貢獻,具有重要意義。我認為應從科學發展觀的新定位、來龍去脈、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以及四個實踐要求七個方面來把握其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旅遊產業和諧有序發展! 旅遊業是體現科學發展觀和「五個統籌」的最佳載體之一,其發展應該按照科學發展觀來指導,走一條「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的路子,以促進旅遊、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並在「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發揮獨特作用。如何實現科學的旅遊發展觀,我理解應該有以下五條准則: 第一準則:「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科學的旅遊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科學旅遊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人」主要是指旅遊者(或遊客)和社區居民。旅遊發展首先應該研究人、關注人,然後才是物質設施。旅遊開發應把「以人為本」作為第一要義,以滿足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為目標,注重人的生命質量、生活質量的提高(即要為旅遊者提供審美價值、愉悅價值、健康價值、文化價值、知識價值、精神價值、道德價值等),也要為當地人帶來相應的福利。旅遊需求是一種高級的需求,它是基礎物質需求滿足後才產生出來的。通過有效的規劃和導引,使遊人在親近自然、欣賞山水、接觸社會、感受人文、體驗風情、享受休閑、美食購物的旅遊過程與服務過程中體驗到身心愉悅!對應於科學發展觀,就是要為遊客著想,滿足遊客的需求,即看什麼、玩什麼、吃什麼、買什麼、住哪裡等。事實上,真正抓住了這些要素,也就是抓住了消費的賣點,就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第二准則:「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價值觀應成為旅遊科學發展觀的又一指導思想,這也是中國旅遊發展創新的根本和哲學理論基礎。「天人合一」的實質,就是要求把旅遊開發建立在環境承載力之上,要與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的融合、和諧。為此,就要正確處理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在旅遊與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和諧統一的條件下開展旅遊活動,全面、協調地發展旅遊業,從而實現經濟發展目標與社會發展目標的統一;要實現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還必須對旅遊的社會文化效應予以高度重視,堅持「經濟-文化」二元統一論和「資源-市場-文化」的綜合導向;多搞「軟開發」,少搞「硬開發」,走內涵集約式發展的道路。 第三準則:「4Z主義」,即「資源、資本、制度、智慧」的結合,發揮智慧在資源、資本之間的橋梁作用,最有效地使旅遊資源資本化,同時依靠制度創新來保障和推進旅遊業的發展。旅遊是市場化程度很高的行業,這一行業的特點就是「事在人為」,企業應對市場的機制及穩定的人才團隊,是企業成功的關鍵。旅遊又是一「富民行業」,它可以通過帶動老百姓的創業、就業,致富一方百姓。 第四准則:「五種眼光」,即多學科專家、政府官員、投資者、媒體和旅遊者五種眼光的結合。專家的眼光可以保證科學的開發,避免少走彎路;政府官員的眼光可以體現出很強的現勢把握感;投資者的眼光可以更好地把握效益,把握投入產出及利潤;媒體的眼光通常對市場比較敏銳、能把握住賣點;旅遊者是最終的買單者,因此必須關注和引導旅遊者的需求。 第五准則:「規劃體驗」,也就是把消費者的消費融入情景設計中,以服務為舞台,產品為道具,環境為布景,在旅遊活動過程中,感受到美好的體驗。從設計者出發,要達到全方位的創造,使旅遊者的體驗達到全身心的感受。
② 哪裡有學習中國旅遊地理的心得體會如題 謝謝了
(一)旅遊業知識闡述。 1.旅遊業是為旅行、觀光、游覽服務的一項綜合性行業,旅遊活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旅遊既能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又能夠促進經濟的繁榮,社會秩序的穩定。同時發展旅遊業可以增加外匯收入,回籠資金,擴大就業,促進經濟發展,因而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產業部門之一。 2.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交通工具的發展,為人們外出旅遊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證。 3.旅遊業具有能夠提高人們素質和促進民族文化的交流,擴大國際間的交往與合作。 4.旅遊業投資少、見效快、利潤高的特點,它是服務性行業,對能源、礦產資源利用少,對環境的污染較少,又被稱為「無煙工業」。 (二)「旅遊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中的主要知識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分析旅遊活動中產生的環境問題(環境污染、對動植物資源的破壞、對背景環境的破壞、對文物古跡的破壞、對正常社會秩序的破壞)以及帶來的後果。旅遊活動的規模應與旅遊區的環境承載量相適應,一方面要充分開發旅遊資源,服務於人們的生產與生活。另一方面應注意不能超過旅遊區的環境承載量,如果規模超過環境的承載量,就會對旅遊區的資源產生破壞,使環境惡化。①旅遊活動排入環境的廢棄物,包括交通工具排放出來的廢氣,各種旅遊設施排出的污水,旅遊者亂拋的垃圾等。②對動植物資源的破壞,指當地居民為從事商業旅遊活動,不適當地使用當地的旅遊資源。③對背景環境和文物古跡的破壞。指各種旅遊服務性設施設計建設不當,對風景造成的破壞。④對正常社會秩序的沖擊,指旅遊活動對當地生產、交通、公共設施生活供應帶來的影響。 2.全面分析旅遊活動產生環境問題的原因(自然和人為原因,主要從人為方面分析)、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 3.辯證和綜合地評價旅遊資源開發條件的優劣,而旅遊資源的開發條件主要包括:游覽價值、市場距離、交通位置及其通達性、地區接待能力和環境承載量。 (三)中國和世界的旅遊資源。 中國旅遊資源: 1.自然風光-西湖、白頭山天池、天涯海角、長江三峽、桂林山水、黃山、日月潭。 2.古代文化藝術寶藏-明孝陵、承德避暑山莊、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布達拉宮、萬里長城、秦陵兵馬俑。 3.革命紀念地-井岡山、遵義、廣州、武漢、南京、上海、南昌。 4.民族風情-漢族端午節賽龍舟、苗族和侗族的蘆笙節、彝族的火把節、元宵節舞龍燈、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 5.十大名勝:北京故宮、八達嶺長城、承德避暑山莊、秦陵兵馬俑、長江三峽、桂林山水、蘇州園林、杭州西湖、台灣日月潭。 世界旅遊資源: 艾菲爾鐵塔(法國)、凡爾賽宮(法國)、泰姬陵(印度)、麥加(沙烏地阿拉伯)、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仰光大金塔(緬甸)、吳哥窟(柬埔寨)、富士山(日本)、克里姆林宮(俄羅斯)、羅馬古斗獸場(義大利)、赤道紀念碑(厄瓜多)、夏威夷群島(美國)、巴特農神廟(希臘)、水城威尼斯(義大利)、風車之國(荷蘭)、格林威治天文台舊址(英國)。
③ 學習中國旅遊地理的心得
淺談學習中國旅遊地理的心得
通過這一學期對中國旅遊地理的學習,收獲很多,也對這門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間過得真快,一個學期過去了,對這門課有點意猶未盡。
學習中國旅遊地理,使我能夠進一步加深對旅遊地理課程尤其是對中國特定地域的了解,掌握各分區最具特色的優勢旅遊資源,及主要旅遊區和景點及其旅遊價值以及重要旅遊線路。旅遊地理是旅遊業產生的自然背景,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學習中國旅遊地理是為學習旅遊管理的打下基礎。這門課令我對祖國美好河山有了更全面,更系統的了解,當別人問及我中國有哪裡好玩的時候,也不會啞口無言。學習中國旅遊地理的最大收獲不僅僅停留在知識層面上,且大大拓寬了我的視野,為將來步入社會,踏進旅遊行業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對於中國旅遊地理的學習方法本人仍處於摸索期間,因為它的學習方法與高中的地理的學習方法遠遠不同。高中地理注重的是對知識點的理解以及融會貫通,其中涉及的大多都是原理知識。而中國旅遊地理比較注重識記,內容也多,不僅要記得景點的地理位置、歷史,還要記得它的旅遊特色與優勢。所以學習中國旅遊地理要多看書,多看地圖。其實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有機會要四處旅遊一下。
還記得第一節課的時候,老師的風趣幽默深深的吸引了我,因為我是第一次接觸這么有幽默感的老師,當時就覺得學習這門課就會很好玩。果然如我所料,每一節課都在快樂的氛圍下結束,真希望這門課可以學久一點。這門可純屬紙上談兵,但老師也可以講得很精彩,但對這門課我有幾點建議:1.筆記比較少,比較零散,這使我期末復習的時候難度增加,希望有比較系統、簡明扼要的筆記;2.師生互動不夠,希望能增加師生互動;3.課件的圖片數量較少,令我很難領略景點的風光。
無論如何,對於這門課我是獲益良多,最後要感謝大俠您這一學期的悉心教導。
④ 學習旅遊概論的收獲
《旅遊概論》根據旅遊教育和旅遊業發展的實際需要,以旅遊業從業人員及管理人員應具備的旅遊基礎知識為出發點,闡述了旅遊活動及旅遊業發展的基本理論。其主要內容包括:旅遊的產生及其科學概念,旅遊的本質、屬性與特徵,旅遊活動的歷史考察,旅遊資源,旅遊業的構成,旅遊市場,旅遊業對經濟的影響,旅遊業行業管理及其可持續發展等。
其內容體系充分體現了教材的科學性、規范性和新穎性。此外,為了方便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在每章前都設計有學習目標、主要內容和案例導入,增強了教材的針對性;章末附有一定量的思考與練習題,使老師易教、學生易學,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旅遊概論·旅遊專業》內容系統、新穎,語言流暢,通俗易懂,可作為中等職業學校旅遊類專業教材,還可作為從事旅遊職業人員的自學參考用書。
旅遊概論是旅遊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和必修課,在中等職業學校系列教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旅遊及旅遊業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
⑤ 旅遊概論是什麼的概論論述
是導游資格考試的必考內容,就是旅遊的基本概念、特點、本質、屬性、內容等,屬旅遊專業書籍。
⑥ 旅遊學概論簡答題:旅遊業究竟在何種意義上可以成為一項產業,談談你的認識。
旅遊業概念的形成過程,是隨著旅遊業的產生、發展並逐步成熟的過程。如前所述,旅遊業並非與旅遊活動同步產生的。旅遊業是在近代產業革命之後,大眾旅遊成為世界潮流,大眾化的旅遊消費推動了旅遊業的形成與發展。
1.旅遊業不同於普通產業
過去,有人把旅遊業等同於旅行社業。在我國,也曾有人認為只有旅遊局和旅行社才算旅遊業部門。也有人認為,旅遊業的產品是由一系列相互有關的行業共同提供,體現了旅遊業所具有的綜合性特點。但這一供給取向的定義對於旅遊業在何種意義上構成一項產業的問題,並沒有作出很好的回答。
為了全面認識旅遊業的概念,我們有必要對「產業」一詞有所了解。
「產業」(Instry)是指「其主要業務或產品大體相同的企業類別的總稱」。這一解釋表明,一個產業是由同類企業構成的。這些企業之所以屬於同類企業,是因為他們都經營相同的業務或生產相同的產品。正因為如此,無論是從微觀的企業角度看,還是從較為宏觀的角度看,他們為經營該種業務或生產該類產品所作的投入和因此而實現的產出,都可以准確的測算和確定。所以,在傳統上,人們一直都將這些條件作為劃定產業的標准 >標准。
顯而易見,旅遊也距離這些標准相去甚遠。這是因為:
第一,旅遊業是綜合性的產業。她的產業邊界很不明確。旅遊業並非由同類企業所構成,這些企業的業務或產品自然也不盡相同。內容涉及「吃、住、行、游、購、娛」生活的各個方面。行業涉及餐飲、住宿、交通、銀行、通訊、文化、加工、郵政、文物、宗教、農業、林業、公安、市政、環衛等等。飯店經營的業務不同於航空公司,旅行社的業務也不同於飯店。諸如此類的情況在旅遊業中到處可見。
第二,旅遊業的投入和產出被相關行業消解(劉聰2003)。許多旅遊企業的服務對象都不僅限於
旅遊者或遊客。因此,該業務的投入中除了對旅遊業務的投入之外,實際上還有一部分是對非旅遊業務的投入。例如航空公司的乘客除了外出的遊客外,還有大量外出定居就業者。飯店除了主要接待遊客之外,也接待本地人的會議、社交娛樂甚至住宿。不要說去測算這兩部分投入各自所佔的比例,就是把這事實上的兩種投入區別開來也是非常困難的。因此,該業務的投入中除了對旅遊業務的投入之外,實際上還有一部分是對非旅遊業務的投入。不要說去測算這兩部分投入各自所佔的比例,就是把這事實上的兩種投入區別開來也是非常困難的。同理,要准確地測算該旅遊企業因旅遊業務而實現的產出(而不是該企業全部業務的產出)幾乎也是不可能的。從宏觀上看,旅遊並非一個界限分明的產業,其產品由諸多相關的產業或行業共同提供。所以,在測算和確定旅遊業的投入和產出時,人們也只能通過對有關的交通運輸業、住宿業、飲食業、旅行社行業等產業的投入、產出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和綜合,從而估算出旅遊業的投入和產出。
第三,旅遊業是對相關產業的重新組織,產生新的效益。例如飯店企業隸屬於傳統上早已獨立存在的住宿業,航空則隸屬於交通運輸業等等。絕大多數旅遊企業實際上都隸屬於某一傳統的標准產業。
或許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頒布的標准產業分類中,甚至在聯合國公布的《國際標准產業分類》中,都沒有將旅遊業列為單獨的立項產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部門分類標准》中,也沒有「旅遊業」的字樣,而是將與之有關的活動劃歸「住宅、公用事業和居民生活服務業」一類。所以,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從理論上講,旅遊業不能構成一項標準的產業。
但是,在實踐中,旅遊業卻是一項實際存在著的產業。雖然各國在自己的產業劃分標准中將旅遊也作為一項產業單獨立項,但在本國經濟發展規劃中都將旅遊業納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在這些國家中,例如西班牙、希臘、義大利等國,旅遊業實際上早已成為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力量。這些事實說明,旅遊業作為一項產業,實際上是客觀存在的。旅遊業不像其他產業那樣界限分明的情況同樣也是其特點的反映。盡管這些產業或行業的主要業務或產品有所不同,但在涉及旅遊方面,它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即便利旅遊活動,通過提供各自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同一旅遊者的需要,從而他們的不同產品也就在總體旅遊產品的前提下統一了起來。
⑦ 鐵路時代的到來為旅遊業帶來了哪些方面的積極影響 (旅遊概論題目)
你可以參考青藏鐵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