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遊文化元素
㈠ 紅色旅遊論文
你好 論文的格式你可以去查 很容易查到 不闡述了 論文主要就是 你明白了格式版 把你的調查成果 你的好權文采 你的 引經據典 證據 還有情感 當然 論述證據 最重要 這不是作文 說這個就是告訴你 你明白了格式 往裡面套 證據夠多 格式夠准 就好了 科學發展觀 這個一直是我國大力宣傳的 所以去查並不十分困難 明白了科學發展觀 請花時間去了解一下 還有紅色旅遊 這個就是愛國情懷 發展旅遊促進愛國主義教育 與當地發展和你所理解的科學發展的結合 這兩點不沖突 所以並不難結合 記住 按照格式寫 因為這是論文不是詩歌 這是我的看法 論文的格式很好查 謝謝
㈡ 重慶市區內有哪些旅遊景點
天坑地縫、奧陶紀、仙女山、長江索道、洪崖洞、磁器口、渣滓洞等網紅景點值得一去的地方。
洪崖洞,它是重慶最熱門的景點,最具巴渝傳統特色的吊腳樓建築,整座樓依著懸崖所建,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因為壯觀的夜景而成為重慶必打卡的景點,夜晚是洪崖洞的最美時刻。
磁器口古鎮,國家4A級景區。全國的古鎮其實都大同小異,瓷器口的特色是什麼呢?大概就是人多和巷子窄吧(不是故意黑自己家鄉的)。不過來都來了,自然要去看一下的,越往裡走人越少景色越美,所以進去了就走到頭吧。一定要牽好愛人的手哦,因為真的真的真的人超多,超級擠。
㈢ 廣西陸川民居特徵和民俗風情
廣西陸川民居特徵
此戲是以啀話進行說唱的戲種,以講述客家人勞動、生活、愛情、家長里短、悲歡離合等為題材,有一套較完整的戲劇唱腔。最大的特點是根據啀話問字定音,語言顯得干凈而清晰,在音樂上以大二度、小三度、前倚音較多,如宜(你)、啀(我)、來、從、黃、河、鈴等,其次是以3、4、5、8度大跳為主,曲式結構以單段體為主,每個唱腔有四個樂句或兩個樂句。啀戲廣泛分布於陸川縣所轄的14個鎮及其周邊地區,尤其是溫泉、大橋、橫山、烏石、灘面、良田、清湖、古城等鎮的民間啀戲劇隊常年開展活動,很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比如客家風情表演唱《賣豆腐花》、客家山歌劇《相親》、客家啀戲《垃圾風波》、情景歌曲《印象·客家情》、《陸川名豬美名揚》等一批具有濃郁客家文化元素的精品節目,分別獲得自治區八桂群星金獎、銀獎、玉林市文藝大賽一等獎等一系列各類獎項。
㈣ 促進三門峽紅色旅遊發展有哪些對策
看看其他地方的案例
一、延安紅色旅遊的內涵及發展現狀分析
延安作為中國革命聖地和中華民族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特別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辛苦戰鬥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培養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革命舊址。延安發展以紅色旅遊為首的文化旅遊產業,對於提升延安GDP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紅色旅遊的內涵
紅色旅遊主要是針對其歷史、精神、物質、文化等方面內涵而提出的。不同學者對此內涵有不同的認識。毛日清提出紅色旅遊是指遊客通過參觀革命歷史文化遺跡,使革命先輩的功績與歷史事件浮現在眼前,印記於心腦,達到豐富革命歷史文化知識,影響思想意識,起到教育激勵作用的旅遊[1]。李宗堯認為是以游覽革命老區和遺跡為主,在過程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旅遊方式[2]。潘碧秀提出紅色旅遊是以革命聖地和紀念地為主要旅遊吸引物的旅遊產品的觀點[3]。
綜合以上觀點:紅色旅遊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立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的物以及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和精神吸引並接待旅遊者,並且組織旅遊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體性旅遊活動[4]。
(二)紅色旅遊的功能及其發展意義
我們對於紅色旅遊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功能、教育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等方面。其中劉建平、伍先福是較早分析紅色旅遊的學者,提出紅色旅遊具有政治教育、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播三大功能[5]。周振國、周海生(2008)主要從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意義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6]。現在大家比較贊同的觀點是紅色旅遊至少具有四種功能,即政治教育功能、經濟發展功能、傳承文化功能和凝聚民心功能。總的來說我們研究的重點就是紅色旅遊的經濟功能如何實現。
(三)延安紅色旅遊資源及其發展現狀
1.紅色旅遊資源。延安是舉世矚目的中國革命聖地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這塊紅色的革命聖地上,共存有革命舊址351處,是全國保存面積最大、最完整的革命遺址群。
全市共有各類文物遺址5805處,其中古文化遺跡2956處,古墓葬491處,石窟177處,石刻1344處,古建築180處,革命舊址350處[7]。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名單的有9種,省級保護的有13種。這些文物遺址成為延安紅色文化產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2.延安紅色旅遊的發展現狀。延安精神產生於特定的歷史時期,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從上海成立到井岡山會師、從遵義會議到延安時期、從西柏坡到奪取全國勝利的每一個時期、每一次成功中所表現出的理想追求、精神風貌、思想品德、行為准則和工作作風[8]。
據統計,2013年全市累計接待海內外遊客2847.7萬人次,創旅遊綜合收入151.90億元人民幣。如圖可以看出「十一」黃金周七天各主要景區接待人次最低為影視城0.6萬人次,最高接待人數為13.8萬人次。壺口瀑布接待人次達影視城的20餘倍。各大賓館飯店節假日期間客房七天平均出租率達到92.1%,其中10月2、3、4、5日寶塔區范圍內連續客房出租率為100%。
據數據分析顯示,2009~2013年短短五年間,延安紅色旅遊業產值增幅高達98.02億元,增長率為181.92%,逐年穩步提升。2011年接待中外遊客突破20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100億元,以紅色旅遊為核心的旅遊產業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同時也成為延安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從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增長貢獻度評價指標角度分析得到,旅遊業對延安經濟增長的貢獻由2009年的7.48%增長到2013年的11.22%,旅遊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穩步增強,平均貢獻率為9.44%,成為拉動延安經濟增長的主要因子之一。
二、延安紅色旅遊的發展存在的問題
延安是我國開放最早的風景名勝區和國家優秀旅遊城市,擁有悠久革命歷史的紅色旅遊資源,在發展旅遊經濟和文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發展的態勢良好。然而近年來在延安旅遊業的發展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基礎設施落後、旅遊規劃項目策劃開發等工作滯後、紅色旅遊資源利用率太低,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等等。
(一)經濟基礎薄弱,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
交通的暢通和通訊的發達是形成開放型紅色旅遊的必要條件,特別是當前紅色旅遊突飛猛進的階段,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滯後則成為制約紅色旅遊發展的一大難題,而且這個難題將直接影響到革命老區的脫貧致富和紅色旅遊景區的長足發展。因此,加快完善紅色旅遊景區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二)紅色資源開發利用率低,宣傳活動不到位
我們要遵循旅遊市場的發展規律,發展紅色旅遊。遊客接待規模越來越大,年齡在18~40歲之間的佔63.9%,旅遊目的主要是觀光、學習和休閑度假等[9];青年比例較高、學生市場和中老年人市場構成紅色旅遊的核心目標市場,而小學生和初中生的佔有比例較低,機會目標市場是專業修學市場[10]。但是我們卻沒有抓住客源特點,准確開發遊客喜歡的紅色旅遊景點。 另外,雖然延安紅色旅遊資源豐富,但景區景點開發與利用有限,紅色資源的開發單一化、程序化,景點形式基本一樣。整體規劃不足,項目開發、宣傳活動、產品研製開發等工作落後,導致參與型和學習體驗型的旅遊項目過少。
(三)延安紅色旅遊景區形式單一,大大削減了遊客的興趣
旅遊是一項廣義的文化活動,是人們一種高雅的文化享受,延安地區有著豐富多彩的名俗文化,例如陝北秧歌、陝北民歌信天游、民間剪紙、安塞腰鼓等,但延安紅色旅遊景區卻多以展覽館、紀念館等靜態的呈現方式向遊客展示,這種形式單調無趣,對於旅遊者而言缺乏吸引力,難以引起旅遊者的興趣和互動,使旅遊者的參與程度降低。
三、促進延安紅色旅遊發展的對策
延安務必要抓住中央加快紅色旅遊發展的機遇,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抓住旅遊重點區,加大宣傳力度、豐富旅遊形式、提高服務人員素質等手段力爭將自身建成全國一流紅色旅遊景區。
(一)加大紅色旅遊投入力度,確立紅色旅遊長遠發展戰略
紅色旅遊是一種新型主題的旅遊,它既具有傳統旅遊的風格,又具有現代旅遊的特質,是有形與無形相結合的特色產業。在交通條件和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延安紅色旅遊要樹立長遠發展的意識,增加旅遊產業的投入,例如拓寬馬路,改變交通擁堵現象,加快建設4G網路全覆蓋,在旅遊的同時留下對延安的美好回憶等等。
注重打造以紅色品牌為目標,優化投資政策環境,鼓勵當地多元化的民間資本和民營企業投資,將餐飲、娛樂、住宿有機結合,不僅要將紅色旅遊納入延安社會經濟發展計劃之中,更重要的是要把以紅色旅遊為主的延安旅遊業上升為延安的精神支柱產業。
(二)傳播延安紅色旅遊歷史文化,塑造中國延安紅色旅遊網路品牌
延安旅遊的龍頭是紅色旅遊。目前正面臨著國家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的契機,我們延安應結合政府主導模式,把紅色旅遊資源保護納入法治軌道。
抓住紅色旅遊人群特點,拓展以青少年目標人群為主的旅遊形式。調查表明,遊客的文化程度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提高,因此延安紅色旅遊產品開發須注重知識性和趣味性,提高文化品位,如利用博物館動態宣傳充實紅色旅遊文化,用新金屬的音樂風格演繹紅色歌曲,並讓遊客親身感受紅色歌曲,豐富延安旅遊的文化內涵。
利用網路,加強與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推出「指尖上的延安」等活動,使遊客利用網路、手機將延安文化盡收眼底;並採用網路購票優惠政策讓絕大部分人有機會游延安,最終實現口碑宣傳、網路宣傳雙豐收的效果。
(三)豐盈旅遊產品,激發遊客旅遊興趣
以豐富的文化主題項目創新豐盈文化旅遊產品,包括融合多元素的旅遊線路,提高遊客對延安人文氣息的游覽追索興趣。讓旅遊者穿上革命服飾參加各種文藝活動親身體驗革命精神,加強與遊客的互動。扶持和創辦窯洞主題賓館,讓遊客感受黃土風情與特色住宿文化,配套提供延安特色小吃和紅軍餐,設計使用凸顯革命時期特色的糧票、餐票、水票等為購買形式。恢復一些極具代表性的知情舊址,開展「知情游」等活動,加強它的文化底蘊。
在建立方便快捷的旅遊環境的同時,大力改善餐飲住宿設施,在干凈整潔、朴實實用的同時,凸顯延安紅色旅遊區特色, 建議扶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產作為特色旅遊商品,如吳起蕎麥醋,甘泉豆腐乾、子長糜子黃酒等,讓遊客購得滿意;
紅色旅遊概念的提出適應了世界旅遊業的發展形勢和需求;紅色旅遊工程的啟動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弘揚延安精神,發展延安文化,拉動延安經濟新增長,成為當下建設和諧延安的新需求,未來我們將打造一條展示西北紅軍革命和戰斗歷程的精品旅遊線路,全面展示延安紅色旅遊文化內涵,使延安紅色旅遊更「火」!
㈤ 紅色旅遊景點運用了那些科技新體驗
據國家旅遊局消息,10月1日,全國當天共接待遊客1.13億人次,同比增長10.5%,2日,版接待遊客1.14億人次,同比權增長9.9%,一些景點開展了科技新體驗,不少網友感受後表示,革命先烈太偉大了,現在的生活真是來之不易。
館長表示,文物的大數據化是基礎,技術一定要服從於文物本真。以文物的掃描數據為核心,通過高科技手段使文物活起來!覺科技打造的沉浸式紅色文化體驗使參觀者置身於逼真的場景中,增強了代入感,從而讓紅色文化更加貼近不同年齡的人群。
㈥ 興安盟紅色旅遊資源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依託豐富的自然地理資源和人文歷史資源,按照紅、綠、銀三色並舉,春、夏、秋、冬四季並重的方針,積極構建以阿爾山、烏蘭浩特、科爾沁右翼中旗為軸線和重要節點的旅遊業發展格局,不僅提升了興安盟的旅遊品位,而且使旅遊品牌優勢得到了空前的增強。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的遊人紛紛來到興安盟烏蘭浩特市,踏訪全國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政府成立的地方,烏蘭浩特掀起了「紅色旅遊」熱。烏蘭浩特市的紅色旅遊資源得天獨厚:五一會址、烏蘭夫辦公舊址、內蒙古黨委辦公舊址、五一廣場以及新建的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等,形成了「紅色旅遊品牌」。 據了解,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自去年開館以來已接待參觀者達18萬多人次,平均每天接待參觀者達1000多人次,其它幾處紅色文化場館平均每天接待200人次到300人次。 興安盟阿爾山市市委書記劉文山說,生態是阿爾山魅力之源,必須立足生態,打造「健康阿爾山」品牌,才能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於是,他們緊緊抓住阿爾山「健康元素最多的城市」這一核心定位,按照旅遊大規劃建設六大標志性產品,精心打造三個國家級中心即國家生態旅遊中心、國家休閑度假中心、國家火山科考中心;精心打造三個國際級中心即國際溫泉度假中心、國際冰雪運動中心、國際會議論壇中心。 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是歷史悠久的科爾沁文化的發祥地,這里是內蒙古著名的「烏力格爾之鄉」、「安代之鄉」、「四胡之鄉」。這里有內蒙古唯一的馬術俱樂部。這里也是全國蒙古族人口最聚集的旗縣。 近年來,科爾沁右翼中旗加大了對傳統文化的保護、開發、挖掘、利用,整合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加大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使科爾沁傳統文化表現出旺盛的活力和多彩的魅力。 為深入挖掘和保護科爾沁傳統文化,科右中旗出台了《科爾沁右翼中旗(2007-2010)民族文化發展規劃》,成立了科爾沁文化研究室和科爾沁文化作品評審委員會,注冊了「圖什業圖王府服飾刺綉」、「科爾沁四胡之鄉」和「科爾沁文化傳媒」公司等一批文化品牌,把傳統文化的發掘和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和文藝人才的培養,文化的研究與交流等提到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為科爾沁文化建設夯實了基礎。
㈦ 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紅色旅遊是什麼
紅色旅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兼顧市場發展和公益性
紅色旅遊主要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遊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遊活動。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蘊含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的紅色旅遊再次成為熱點。綜合高德地圖和各大在線旅遊平台的數據來看,今年暑期,紅色旅遊持續升溫,總體天氣條件適宜出遊,預計將有過億人次的旅遊者選擇紅色旅遊。「八一」建軍節前後,或為出行高峰期。
紅色旅遊發展現狀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紅色旅遊接待遊客11.47億人次,同比增長11.7%,綜合收入達到3060.9億元,同比增長17.2%。近三年來,全國紅色旅遊接待遊客累計達34.78億人次,綜合收入達9295億元。。現在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紅色旅遊正成為旅遊產業的一個重要板塊。
年輕人漸成主力
紅色旅遊的一個較顯著變化是年輕人漸成主力人群。今年國內紅色旅遊的主要客群已由60後、70後向80後、90後轉移。今年1月至6月,紅色旅遊遊客平均年齡為33歲,在紅色旅遊總人數中80後佔24.9%、90後佔8%、00後佔5%。紅色旅遊遊客中,80後和90後的佔比已升至39%,60後和70後則降至32%。
紅色旅遊推動有利因素
1、紅色旅遊在時代特色、意涵方面的特殊性對年輕人形成一定吸引,注重遊客體驗成為產品設計的重要考量因素,綠色生態、自然風光、文化名勝、研學教育等與紅色旅遊相結合,形成更多樣化的產品體系,契合了不同遊客類型的需求
2.、另一方面,是相關政策的推動。早在2004年,國務院頒布《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之後國務院持續頒布《2011-2015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文件提出,要繼續擴大革命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加強革命文物創意產品的開發,鼓勵支持文化文物單位和社會力量參與革命文物創意產品的開發,並提高紅色旅遊發展質量,包括推出更多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研學旅行、體驗旅遊、休閑旅遊項目等。
3、從目的地一端來看,紅色旅遊景點密集,相關旅遊資源較為豐富,挖掘力度相對較大及其旅遊產品相對多樣化,是受捧的重要原因。不少目的地城市也在尋求更多彼此合作的機會,增加彼此間紅色旅遊市場的連接。
紅色旅遊發展痛點分析
不過在市場趨好背後,紅色旅遊也出現一些問題。其中低俗、過度娛樂化等現象在某些地區紅色旅遊區域較為突出。紅色旅遊中低俗、庸俗和惡俗現象主要包括,有的「景區」移花接木虛造歷史場景、建築和器物;有的做成不倫不類的游樂園;有的講解詞不實;有的紀念館越建越氣派,紀念碑越建越高;有的壟斷和強行兜售高價花圈、花籃牟利;有的借吃「憶苦飯」提供價實不符的飲食等等。
國內大部分紅色旅遊目的地的旅遊商品開發現狀還不盡如人意,旅遊商品的同質化傾向嚴重,旅遊商品創意概念的表達受阻。他認為,國內紅色旅遊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諸如紅色旅遊資源開發模式單一、項目建設同質化嚴重、產品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兼顧市場發展和公益性
下一步需要加強紅色旅遊特色商品與創新型商品的開發力度,進一步優化旅遊購物環境和市場秩序;鼓勵當地居民參與到旅遊商品的打造之中,充分整合利用當地社會資源,鼓勵企業本著社會責任的精神,積極投身紅色旅遊商品創新公益行活動,打造出有特色的旅遊商品品牌。
紅色旅遊應在市場發展與公益性方面保持平衡。紅色旅遊應該圍繞紅色主題,營造氛圍、深化體驗、寓教於游,切不可隨意用「產業化」「市朝」削弱文化主題和公益性質。
如何做大紅色旅遊市場?
要提高紅色旅遊發展的質量,依託革命文物資源,推出更多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研學旅行、體驗旅遊、休閑旅遊項目,豐富紅色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提升紅色旅遊的服務質量。
針對紅色旅遊參與主體年輕化的發展格局,紅色旅遊景區要將自身的紅色文化與美食、體育、科技、動漫、電子競技等現代化元素進行探索性的有機融合,從而更加直觀、有趣、有效地傳播紅色旅遊背後的主流價值觀。要充分認識到「旅遊+」是壯大紅色旅遊的重要發展方向,紅色旅遊需要在與時俱進和不斷融合的過程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培育紅色旅遊主題產品體系,構建紅色主題的餐飲、娛樂、購物等系列產品及品牌,大力推動紅色旅遊和觀光旅遊、文化旅遊、鄉村旅遊、休閑度假旅遊等其他旅遊產品相結合,形成以紅色旅遊為主題、形式多樣的復合型旅遊產品和線路,增強其吸引力和競爭力,實現產業化發展。
㈧ 江西有哪些旅遊景點
1、武夷山,武夷山位於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總面積999.75平方公里,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2、江西廬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北瀕長江,南傍鄱陽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山」之美稱。佔地面積500平方公里。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詩人李白曾這樣贊美廬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
3、三清山又名少華山、丫山,位於中國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市交界處。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
4、江西三爪侖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靖安縣境內,國家AAAA級旅遊區,公園總面積21333.3公頃,由況鍾園林景區、駱家坪景區、寶峰景區、盤龍湖景區、躁都景區、鐵門塹景區等組成百里風光帶。
5、廬山風景名勝區,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位於九江市南36公里處,北靠長江,南傍鄱陽湖。南北長約25公里,東西寬約20公里。景區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 ,是我國著名的旅遊風景區和避暑療養勝地,於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㈨ 近年來紅色旅遊為什麼這么紅
因為它是不斷變化的,時代在變,對於旅遊的需求也在變,紅色旅遊的內涵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其形式也變得越來越生動活潑。今天的紅色旅遊,正在呈現一些新的特性:
第一,百年縱橫的宏闊歷史厚度。紅色文化在不斷擴展內涵,今天的紅色旅遊至少涵蓋了1840年到今天的整個中國近現代開拓、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百年歷史縱橫,給予了紅色旅遊宏闊的歷史厚度和多樣的題材選擇空間,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加入更為紅色旅遊增加了工業的、科技的甚至時尚前衛的元素。紅色旅遊可以站在大歷史的視角,縱橫捭闔,直指時代人心,這令紅色文化成為驅動紅色旅遊持續發展的強勁晶元。
第二,「1+×」的體驗經濟模式。今天的紅色旅遊,已經有了新的發展模式,我們可以稱之「1+×」體驗經濟模式。「1」是一個堅實核心,也就是紅色文化,「×」是按照體驗經濟的規律,將紅色文化與自然生態、休閑度假等旅遊形式相融合,發展綜合紅色觀光、紅色教育、紅色餐飲、紅色休閑、紅色體驗、紅色藝術、紅色演出、紅色展覽、紅色商業等多種旅遊形式於一體的綜合型的新型紅色旅遊方式,紅色文化一旦與體驗經濟相匯,自然五光十色、神采不凡。
第三,有情感、有體溫、有故事、有色彩的新文化形態。今天的紅色旅遊,變得越來越可以觸摸,變得有情感、有體溫、有故事、有色彩。從孟良崮博物館外牆上的子彈殼可以觸摸到時代的溫度,「井岡山」、「夢回延安保衛戰」等實景演出無不打動人心,紅色旅遊成為了屬於當代的文化形態。
第四,不斷突破的運營創新。今天的紅色旅遊,也在講運營、講市場、講資本、講盈利模式,在用現代的思維豐富和完善產業鏈。有力的運營給予教育、文化等主體功能強勁的支撐,紅色旅遊由此進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有了動力機制。
概言之,紅色旅遊這么紅,是因為不斷創新。歷史賦予了紅色旅遊越來越重要的責任和功能,紅色旅遊也將在旅遊業的大舞台上不斷創先爭優。
㈩ 贛鄱文化的贛鄱文化「五行」功夫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當我們的目光掠過中國地圖時,或許會忽略這樣一塊圖形:它像一片樹葉,綻開些許春意;又像一輪帆船,勃發些許英姿——這塊版圖,它落在我們視野下方,只有移動目光才能把它仔細端詳。
這塊署名為「江西」的土地,自古號稱「文章節義之邦」,歷史悠久綿長,文化異彩紛呈,人才層出不窮,是一個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有著豐富文化資源的文化大省。「初唐四傑」之冠王勃的千古絕唱,毫無保留地描繪出它所散發的無窮魅力。
近年來,江西省立足本省與「金」、「木」、「水」、「火」、「土」相對應的資源優勢,結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以推介「銅都」、「綠都」、「洪都」、「紅都」和「瓷都」為契機,把江西打造成自然環境好、休閑品位高、生活質量優、文化氛圍濃的中部「生態休閑旅遊勝地」,推動江西文化不斷行遠播廣。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20年前,一座沉睡3000多年的商代大墓在江西省新干大洋洲被發現,可與安陽殷墟商王墓媲美,被譽為「江南青銅王國」,出土青銅器、玉器等多達2000多件,以其數量眾多、種類繁雜、特點鮮明,享譽海內外。這一重大發現,不僅彌合了江南文明歷史的斷層,也與四川三星堆青銅文化交相輝映,譜寫鑄就了中國商周青銅文明輝煌的篇章。
江西德興銅礦,有「中國銅都」之稱,是亞洲最大的露天銅礦,也是亞洲第一大斑岩銅礦,已探明儲量並開發礦產30多種,年產銅居全國之首。在此可以領略燦爛的銅文化,感受歷史悠久的華夏文明。
2009年2月7日,江西省省長吳新雄來到江銅工業園,視察生產經營情況。吳新雄高度贊揚江銅對江西工業的貢獻,強調江銅是江西工業的重點骨幹企業,對經濟影響大、貢獻大。今年,江銅努力保持滿負荷生產,按照最大產能安排生產任務,就是保增長,保就業,保穩定,就是為江西經濟作貢獻。作為全省工業的領頭羊,江銅要繼續保持爭先的銳氣,在挑戰中奮進,在競爭中突圍,為實現江西在中部崛起作出新的貢獻。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江西是旅遊資源大省,又是生態資源大省,森林覆蓋率達60.5%,位列全國第二,青山綠水在旅遊業中唱主角。全省擁有廬山、井岡山、三清山等11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其中廬山、三清山先後作為文化和自然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鄱陽湖、井岡山等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36處國家級森林公園,與「中國最美鄉村」的婺源都成為國內外遊客熱捧的對象。2008年江西全省接待遊客8103萬人次,同比增長15.6%,旅遊總收入559億元,同比增長20.6%。
贛鄱大地巧奪天工的江山勝景,孕育出美麗的江南美景,可謂「山水皆美景,滿目收不盡」。為實現從旅遊資源大省向旅遊強省邁進,江西省採取一系列措施,並取得明顯成效,其中生態旅遊表現出強大的發展後勁與勢頭。
2009年1月17日,「2009中國生態旅遊年江西啟動儀式」在撫州舉行。今年是國家旅遊局確定的生態旅遊年,主題為「走進綠色旅遊,感受生態文明」。江西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加大市場營銷力度,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提高旅遊通達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大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力度,著力打造一批生態旅遊精品工程,全面提升江西生態旅遊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鄱陽湖上都昌縣,燈火樓台一萬家。水隔南山人不渡,東風吹老碧桃花。」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是我國重要濕地,在長江流域發揮巨大的調蓄洪水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是我國十大生態功能保護區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的全球重要生態區之一。
作為江西的「眼睛」,它因「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每年秋末冬初,成千上萬只候鳥從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及中國東北等地飛來,直到翌年春離去。如今,保護區內鳥類已達300多種,近百萬只,其中珍禽50多種,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尤其可喜的是在這兒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白鶴群,它被譽為「白鶴世界」、「珍禽王國」。
2008年7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文化建設高峰論壇在南昌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作了《文化視角看江西》的主旨演講,來自省內外的領導、專家和社會各界人士共謀文化建設大計,共襄科學發展盛舉。
江西省文化廳廳長李玉英說,推進鄱陽湖生態文化建設正逢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就是國內外注重文化發展的大勢和江西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和有力保障;地利,就是江西豐富而彌足珍貴的文化資源,獨特而色彩斑斕的藝術品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取之不竭的源泉;人和,就是全省干群一心一意謀發展濃厚氛圍的形成,全省上下注重科學發展理念的確立,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
江西是著名的紅土地,是革命戰爭時期全國最重要的革命中心,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舊址、故居及紀念建築物數量多、分布廣,紅色資源在數量和層次上都位居全國前列。憑借豐厚的紅色資源,江西率先在全國提出「紅色旅遊」,首個推出省一級的紅色旅遊規劃,推出紅色旅遊線路,精心打造紅色品牌。如今,紅色旅遊正以星火燎原之勢燃遍贛鄱大地。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紅色旅遊,成立了紅色旅遊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推進紅色旅遊發展的政策措施,協調解決了紅色旅遊發展的重大問題。近年來,江西完成了重點紅色旅遊景區建設方案,投入上百億元加強旅遊交通、景區景點的保護和建設等。其中,投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以及革命文物修繕、保護、開發的資金多達10多億元。紅色資源開發在創新、探索、實踐中健康發展,旅遊品位也不斷提升。
為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傳承紅色經典和先進文化,江西省組織創排了大型情景歌舞《井岡山》和大型實景演出《井岡山》。前者自2005年公演以來,演出近300場;後者於2008年10月1日首演,反響強烈,好評如潮,被譽為紅土地又一部藝術經典。它由《印象·劉三姐》的創作班底傾力打造,總投資1億元,以井岡山自然景觀為背景,在環山與水庫中建造與自然、人文環境相協調的建築景觀作為舞台,演員多達600多名,均為井岡山地區普通群眾。《井岡山》共分為序幕《血》和《旗》、《燈》、《情》、《火》、《路》五幕,精心製作的舞台、絢麗的燈光、宏大的場面以及演員們的完美演繹,為觀眾奉上了視聽盛宴。 「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江西景德鎮素有「瓷都」的美譽,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其瓷器源遠流長,聞名中外。世界也因瓷器而認識中國。
「新平冶陶,始於漢世」,景德鎮制瓷已有1700多年歷史。它集各地名窯之大成,匯聚制瓷技藝之精華,形成獨具特色的景德鎮瓷器,以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造型優美、製作精良而著稱於世。
景德鎮制瓷在清朝達到歷史高峰,技術更趨嫻熟精湛,品種尤為豐富多彩,高溫顏色釉「晶瑩純全」,琺琅彩、粉彩精細秀雅。康熙時期的青花、三彩、五彩風格別致,雍正時期的墨彩樸素清逸,乾隆時期的青花玲瓏和仿古瓷雕等特種工藝瓷巧奪天工,出神入化,令人驚嘆。
而今,瓷器已成江西在全國乃至世界最具識別性的風物之一,千年以來形成的瓷文化更可謂是江西文化里精緻華美的一章。2008年5月,作為北京奧運會主要文化演出活動之一,大型原創舞劇《瓷魂》在北京天橋劇場上演。由江西省歌舞劇院、省軍區文工團演繹的《瓷魂》以景德鎮一個家喻戶曉的「以身塑瓷」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展陶瓷藝術之精靈。
江西省歌舞劇院院長徐向東說,《瓷魂》以景德鎮陶瓷文化為題材,通過特點鮮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舞蹈,結合現代舞蹈元素,表現了中國千年陶瓷文化的精粹,高品位的文化底蘊在大氣、絢麗、現代的舞台藝術中演繹出陶瓷文化「日新不弊」的創造精神。
自古以來,江西以其秀麗的山水、豐富的物產羈絆著無數騷人墨客的視線。在詩人的眼中,江西的山河是如此美麗,江西的文化是如此燦爛。循著詩人的詩句,遊走在贛鄱大地之中,眼前展現一道道耐人尋味的人文景觀,讓人不得不痴迷於深厚悠久的贛鄱文化,也看到了贛鄱文化崛起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