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文化遺產旅遊的大足石刻
Ⅰ 重慶大足石刻式世界文化遺產嗎
當然是啊,早在1999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了,是我國繼敦煌莫高窟之後第二個入列世界遺產的關於宗教類石窟藝術的世遺地,也是目前重慶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地。
Ⅱ 大足石刻是什麼時候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
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Ⅲ 故宮,大足石刻,頤和園,九寨溝都是文化遺產嗎
故宮、大足石刻、頤和園、九寨溝不都是文化遺產:故宮、大足石刻、頤和園是文化遺產,九寨溝是自然遺產。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慶十大文化符號。1999年12月1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里,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1998年11月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山地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南距成都市300多公里,是一條縱深50餘千米的山溝谷地。是世界自然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是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
Ⅳ 大足石刻旅遊開發現狀
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大足縣是重慶市版所轄郊縣權,始建於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豐大足」而得名,是馳名中外的「石刻之鄉」、「五金之鄉」,全國首批甲級開放縣,國家確定的長江三峽旅遊縣的起點,全國生態農業先進縣,重慶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大足縣歷史悠久,人文景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縣境內石刻造像星羅棋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2002年12月1日在摩洛哥歷史文化名城馬拉喀什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3屆會議上表決通過,將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神聖殿堂。
Ⅳ 大足石刻的文化價值
1999年12月1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因為滿足世界文化遺產下列評定標准而登錄:(i)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ii)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iii)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1999年12月1日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Ⅰ)(Ⅱ)(Ⅵ) 在摩洛哥歷史文化名城馬拉喀什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3屆會議上表決通過,將我國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申報的世界遺產只有一項獲得批准,那就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這也是我國的洞窟石刻類遺產在1987年莫高窟之後的第二次入選。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大足地區的險峻山崖上保存著絕無僅有的系列石刻,時間跨度從9世紀到13世紀。這些石刻以其藝術品質極高、題材豐富多變而聞名遐邇,從世俗到宗教,鮮明地反映了中國這一時期的日常社會生活,並充分證明了這一時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諧相處局面。 重慶市的大足石刻以其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和保存完整而著稱於世。它集中國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藝術的精華,以鮮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為中國石窟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史料,從不同側面展示了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中國石刻藝術的風格和民間宗教信仰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刻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具有前代石窟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許多歐洲人、尤其是法國人,對大足石刻寵愛倍加。
大足石刻是大足區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大足是石刻之鄉,全縣有40多處石刻,造像達5萬多個。其中最著名、規模最大的有兩處,一處叫寶頂山,一處叫北山。這兩處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晚唐以後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大足縣是重慶市所轄郊縣,星羅棋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
大足石刻開鑿於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盛於宋代。現存摩崖石刻造像5萬余尊,銘文10萬余寧,遍布100多處。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北山(包括北塔)、寶頂山、南山、石門、石篆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規模最大藝術價值最高的石刻造像代表。
石刻以佛教造像為主,兼有儒、道造像。具有石窟造像的特徵,屬於石窟藝術的范疇。早期的「廟宇殿堂」式結構,完全是摩崖造像,如大佛灣造像全都裸露在外,與山崖連成一片,給人一種非常直觀的感覺。突破了一些宗教的約束,使造像更具人性化。雕刻形式有圓雕、高浮雕、淺浮雕、凸浮雕、陰雕五種,但主要以高浮雕為主,輔以其他形式。不僅有不計其數的各階層人物形象,以及眾多的社會生活場面,而且還配有大量的文字記載,是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 中國石窟藝術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各個時期的石窟藝術都積淀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模式及內涵。以雲岡石窟為代表的早期石窟藝術魏晉時期,公元4—5世紀受印度犍陀羅和笈多式藝術的影響較為明顯,造像多呈現出胡貌梵相的特點。以龍門石窟為代表的中期石窟藝術隋唐時期,公元6—9世紀表現出印度文化與中國文化相融合的特點。作為晚期石窟藝術(晚唐至南宋時期,公元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藝術精華的基礎上,於題材選擇、藝術形式、造型技巧、審美情趣諸方面都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鮮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為具有中國風格的石窟藝術的典範,與敦煌、雲岡、龍門等石窟一起構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石窟藝術史。大足石刻三教造像俱全,有別於前期石窟。以南山摩崖造像為代表的公元11至13世紀中葉的道教造像,是中國這一時期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備的道教造像群。石篆山摩崖造像中以中國儒家創始人孔子為主尊的儒家造像,在石窟藝術中可謂鳳毛麟角。以石篆山摩崖造像為代表的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造像,以及以石門山摩崖造像為代表的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在中國石窟藝術中亦極為罕見。就保存狀況而言,大足石刻是中國石窟藝術群中保存最完好之一。
五山摩崖造像保存完好。全部龕窟與造像,除歷史上對少數雕像肢體殘損部分有過補塑外,未遭受大的人為和自然災害的破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日常維修保護中,嚴格遵守不改變原狀的原則,以確鑿文獻、碑刻題記為依據,採用傳統技術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手段進行。其設計、材料、工藝、布局等方面均保持了歷史的真實性。在對五山造像主體進行保護的同時,注重其周圍環境的保護,基本上沒有改變其環境關系。因此,從總體上看,「五山」摩崖造像基本上保持了歷史的規模、原狀和風貌。
大足石刻的千手觀音是國內唯一真正的千手觀音,約1006個。北山造像依岩而建,龕窟密如蜂房,被譽為公元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間的石窟藝術陳列館。寶頂山大佛灣造像長達500米,氣勢磅礴,雄偉壯觀。變相與變文並舉,圖文並茂;布局構圖謹嚴,教義體系完備,是世界上罕見的有總體構思、歷經七十餘年建造的一座大型石窟密宗道場。造像既追求形式美,又注重內容的准確表達。其所顯示的故事內容和宗教、生活哲理對世人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誘之以福樂,威之以禍苦。涵蓋社會思想博大,令人省度人生,百看不厭。南山、石篆山、石門山摩崖造像精雕細琢,是中國石窟藝術群中不可多得的釋、道、儒「三教」造像的珍品。
對中國石窟藝術貢獻
大足石刻注重雕塑藝術自身的審美規律和形式規律,是洞窟造像向摩崖造像方向發展的佳例。在立體造型的技法上,運用寫實與誇張互補的手法,摹難顯之狀,傳難達之情,對不同的人物賦予不同的性格特徵,務求傳神寫心。強調善惡、美醜的強烈對比,表現的內容貼近生活,文字通俗,達意簡賅,既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又有著極大的社會教化作用。在選材上,既源於經典,而又不拘泥於經典,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和創造性,處處反映出世俗信仰懲惡揚善、調伏心意和規范行為的義理要求。在布局上,是藝術、宗教、科學、自然的巧妙結合。在審美上,融神秘、自然、典雅三者於一體,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重鑒戒的審美要求。在表現上,突破了一些宗教雕塑的舊程式,有了創造性的發展,神像人化,人神合一,極富中國特色。總之,大足石刻在諸多方面都開創了石窟藝術的新形式,成為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以及體現中國傳統審美思想和審美情趣的石窟藝術的典範。同時,作為中國石窟藝術發展、變化的一個轉折點,大足石刻所出現的許多有異於前期的新因素又極大地影響了後世。
石窟藝術生活化的典範
大足石刻以其濃厚的世俗信仰,純朴的生活氣息,在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把石窟藝術生活化推到了空前的境地。在內容取捨和表現手法方面,都力求與世俗生活及審美情趣緊密結合。其人物形象文靜溫和,衣飾華麗,身少裸露;形體上力求美而不妖,麗而不嬌。造像中,無論是佛、菩薩,還是羅漢、金剛,以及各種侍者像,都頗似現實中各類人物的真實寫照。特別是寶頂山摩崖造像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情景之廣泛,幾乎應有盡有,頗似公元12世紀至13世紀中葉間(宋代)的一座民間風俗畫廊。無論王公大臣、官紳士庶、漁樵耕讀,各類人物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可以說是一幅生動的歷史生活畫卷,它從各個側面濃縮地反映了公元9~13世紀間(晚唐、五代和兩宋時期)中國社會生活,使源於印度的石窟藝術經過長期的發展,至此完成了中國化的進程。
對中國佛教密宗史貢獻
按過去佛教史籍記載,中國密宗盛行於公元8世紀初葉,流行於黃河流域,至公元9世紀初日本僧人空海東傳日本後,中國漢地漸至衰落。而北山、寶頂山大量造像及其碑刻文字無可爭辯地表明,公元9至13世紀,密宗在四川不僅未見絕跡,而且處於興盛。公元9世紀末(晚唐)四川西部的柳本尊自創密宗,號稱「唐瑜伽部主總持王」,苦行傳道,弘揚大法。到公元12至13世紀中葉間(南宋中期),高僧趙智鳳承持其教,號稱「六代祖師傳密印」,在昌州大足傳教佈道,創建了寶頂山摩崖造像這座石窟史上罕見的完備而有特色的密宗道場,從而把中國密宗史往後延續了400年左右,為中國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頁。
宗教信仰的變化
信神不信教、信仰多元化,是中國民間宗教信仰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個重大變化。大足石刻作為中國民間宗教信仰的產物,便是其重要實物例證。一方面,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三大主體的儒家、道教及佛教,在其長期的發展進程中,總趨勢是由相互對抗走向相互融合。其表現之一,是使原本屬於佛教產物的石窟藝術為道教和儒家所借用,且三教創始人不分高下的出現在同一個石窟之中。大足石刻中有釋、道、儒三教分別造像者,有佛、道合一和三教合一造像者。這些造像表明,公元10至13世紀,孔、老、釋迦皆至聖,懲惡助善,同歸於治的三教合流的社會思潮已經鞏固;世俗信仰對於三教的宗教界線已日漸淡漠。
另一方面,大足石刻豐富多樣的造像題材又有力地反映出這一時期源於印度的佛教神祇和道教早期的神仙系統已與中國民俗信仰的神靈融合,呈現出信仰多元化的趨勢。大足石刻所展示出的這種民間宗教信仰的重大發展、變化,成為後世民間信仰的基礎,影響深遠。
2007年5月8日,重慶大足石刻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08年5月,國家文物局將大足石刻千手觀音的修復工程定為全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並組織專家進行了會診。歷經近3年的前期勘察研究,結果令人憂心:石質、彩繪、金箔等34種病害侵蝕千手觀音,受害面積達200多平方米。
2011年4月,千手觀音開始啟動全方位修復,思路是:先治本,即在不損壞表面金箔的前提下,加固嚴重風化的岩體;後治表,包括金箔回貼、彩繪復原、缺失部位補型等程序。國家文物局撥付了4500多萬元經費。從那時起,來自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敦煌研究院以及龍門石窟的修復專家,加上大足石刻研究院的工作人員,組成了20多人的修復團隊。他們將千手觀音劃分為上、中、下三層,逐一向下修復。
Ⅵ 聞名世界文化遺產的大足石刻,為何不是遊客來渝的必選項
聞名世界文化遺產的大足石刻,不是遊客來渝的必選項的原因是他不夠吸引人。關於旅遊有一個定律就是去到敦煌的人,可以說是必去莫高窟,而去了洛陽,也一定會想要去龍門石窟,但為何到了重慶,我們的大足石刻卻不是大多遊客的必選項呢?不知道有沒有和我一樣認為中國四大石窟是「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和大足石刻」的?印象中我小時候的課本上好像是這么說的,而如今大家都知道的「中國四大石窟」裡面並沒有大足石刻,而是麥積山石窟。
在很多人的的印象中,大足好像挺遠的,不在當地住一晚就不行那種遠。但不去不知道,其實即便從主城區出發,全程高速也只需要一小時左右便能到大足城區,而最有名的寶頂山摩崖造像和北山造像離城區也只有十幾公里的距離,可以說是非常方便了,即便當天往返也並不顯得倉促,反而比平時上下班路上動則堵車一兩個小時的體驗好太多了。
Ⅶ 大足石刻旅遊景區的歷史文化
1999年12月1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因為滿足世界文化遺產下列評定標版准而登錄:(i)代表一種獨特的藝權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ii)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iii)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1999年12月1日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Ⅰ)(Ⅱ)(Ⅵ) 在摩洛哥歷史文化名城馬拉喀什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3屆會議上表決通過,將我國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申報的世界遺產只有一項獲得批准,那就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這也是我國的洞窟石刻類遺產在1987年莫高窟之後的第二次入選。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大足地區的險峻山崖上保存著絕無僅有的系列石刻,時間跨度從9世紀到13世紀。這些石刻以其藝術品質極高、題材豐富多變而聞名遐邇,從世俗到宗教,鮮明地反映了中國這一時期的日常社會生活,並充分證明了這一時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諧相處局面。
Ⅷ 大足石刻以什麼理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1999年12月1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因為滿足世界文化遺產下列評定標准而登錄:內(i)代表一種獨特的藝容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ii)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iii)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1999年12月1日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Ⅰ)(Ⅱ)(Ⅵ) 在摩洛哥歷史文化名城馬拉喀什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3屆會議上表決通過,將我國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申報的世界遺產只有一項獲得批准,那就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
Ⅸ 重慶大足石刻是什麼時間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歷史文化名城馬拉喀什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回產委員會第23屆會議上表決通過答,將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神聖殿堂。
Ⅹ 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大足石刻現有唐宋時期的摩崖造像75處,雕像共有多少尊
5萬多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