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供給
① 旅遊供給和旅遊投資是什麼關系
旅遊供給和旅遊投資當然是不相同的。他們是自由區別,又聯系的。旅遊供給一般是政府補貼。旅遊投資持有其他商人投入的。
② 旅遊供給側改革對中國旅遊經濟運行的有利影響
旅遊業的供給改革是在旅遊業領域內,按照國家供給側改革的理念,調整旅遊供給的總量和結構,從而更好滿足國民旅遊需求的過程。包含幾個方面的內容:增加旅遊供給總量,提高旅遊供給質量,調整旅遊供給結構,補充公共旅遊供給短板。
增加旅遊供給總量。未來旅遊供給總量的增長,主要在於幾個新興領域的政策供給能否突破。包括修學旅遊、度假旅遊、購物旅遊、老年旅遊、自駕車房車旅遊。修學旅遊作為世界上很多國家青少年素質教育的方式,對於全面培養青少年,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具有重要意義。國家有關部門早就認識到修學旅遊的價值和意義,2013年《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任務分解表,對教育部要求有:將研學旅遊、夏令營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國情教育的重要載體,納入中小學日常教育范疇。然而目前3年過去了,並沒有實質進展。度假旅遊能否突破,則依賴於休假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帶薪年假的全面落實,以及通過政策支持相關度假資源的管理和開發。2015年10月9日,國家旅遊局公布了首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是對這個領域的一個重要促進,然而目前僅僅認定了17家國家旅遊度假區,難以滿足蓬勃發展的要求。購物旅遊方面,由於中國的奢侈品稅收政策,遊客購物免稅、退稅政策的供給不足,導致大部分購物旅遊需求是通過國外市場滿足的,未來的關鍵在於財政、稅收、海關幾個部門的遊客購物免稅、退稅政策。老年旅遊則很大程度上受制於異地醫療報銷、保險等因素。自駕車、房車旅遊市場的主要障礙是路橋收費政策,可以觀察到,黃金周期間擁堵的高速公路,反映了人民群眾對於降低自駕車路橋費用的渴望,而這依賴於交通部門的相關政策;房車旅遊目前司機駕駛證類別、過路過橋費都比較模糊,上牌照、保險也存在困難,需要有關部門予以解決。此外,還需要從政策上降低旅遊企業運營成本,應首先落實一些呼籲多年仍未得到落實的政策,如降低酒店水電費率的標准、降低旅遊刷卡費率等。
提高旅遊供給質量。包括兩個層面:第一,改善國內旅遊市場環境,提高旅遊服務質量。近幾年,國內旅遊市場中,團隊旅遊市場上導游和遊客矛盾尖銳,沖突時有發生;散客旅遊市場也充斥著「坑蒙拐騙」現象,類似於「青島天價大蝦」,「哈爾濱天價魚」等惡性事件時有發生。導致相當一部分遊客「用腳投票」,轉向國外市場。出現這種情況,說明中國旅遊產品供給質量亟需予以改善。第二個層面,提高旅遊產品供給的科技水平。表現在旅遊業內部應用互聯網、高科技的規模和深度進一步提升,深化旅遊體驗。
調整旅遊供給結構。由於旅遊業具有拉動最終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客觀作用,因此被一些地方政府寄予了過高的經濟期望。旅遊規劃者為了迎合這一期望,在旅遊開發和策劃中不恰當地向高端市場傾斜,漠視中低端旅遊者的訴求。在全國相當多的地區,普遍偏向高端旅遊產品,如高星級酒店、溫泉產品、高端會展產品等。這種策劃和決策導致高端旅遊產品供給過剩,而龐大的中低檔大眾旅遊者,卻缺乏滿意的旅遊產品和設施。
補充公共旅遊供給短板。旅遊供給分為公共旅遊供給和私人旅遊供給,私人旅遊供給由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提供,是私人產品;公共旅遊供給主要由各級政府提供,是一種公共產品。過去地方政府治理的理念,主要圍繞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提供相應的公共產品,如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等,在旅遊目的地接待強度不高的情況下,矛盾尚不突出。但是隨著旅遊者出遊率的提高,中國許多地區旅遊接待強度持續擴大,許多地區旅遊者總量遠遠超過常住人口數倍,按照常住人口數量提供公共設施和產品,顯然無法滿足旅遊者需要。這需要政府治理理念和思維方式發生根本變化,要認識到一個地區、一個城市,不僅僅是當地居民的城市,也是外來旅遊者的城市。外來旅遊者享有相應的資源和設施佔用權利。這要求城市在進行各類資源設施供給時,必須把旅遊者需求放在和當地居民同等重要的地位進行考慮,如基礎設施、交通運輸線路等。
○隨著人們物質擁有程度的提高,擁有物質產品的幸福感越來越低。可以預見,未來的需求將上升為以文化和精神等非物質產品為主,而目前相應的產業供給遠遠不足。
○增加旅遊等產業的供給,事實上是中國經濟供給側補短板的一種方式。在現階段「去產能」「去庫存」的實際工作中,旅遊業也能發揮其他產業難以替代的作用。
○旅遊業的供給改革包含幾個方面的內容:增加旅遊供給總量,提高旅遊供給質量,調整旅遊供給結構,補充公共旅遊供給短板
③ 為什麼要進行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指從供給端入手,通過改革讓生產要素和自然資源充分、高效地利用起來,以解放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一般來說,短期內經濟產出水平由需求側決定,而中長期產出水平則由供給能力決定,因此,需求側管理往往著眼於平抑經濟總量的短周期調控,而供給側管理則關注中長期的系統性結構問題。需求側管理在應對經濟蕭條等「病症」上可以救急,但副作用大,搞不好會帶來滯脹;供給側改革雖見效慢,但通過綜合施治能夠治標固本。在不同時期,針對制約經濟增長的主要矛盾,各國的宏觀調控側重點會有所不同。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供給側管理尤為重要,因為它是提高潛在產出水平的唯一途徑。
從理論上分析,完善的市場機制能夠引導供給,使供給自動適應需求並創造需求。如果供給不能滿足需求,一定是存在某種程度的供給約束和供給抑制。因此,供給側管理要求放鬆供給約束、解除供給抑制,要求制度的變革與完善。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註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從中央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部署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包括簡政放權、放鬆管制、金融改革、國企改革、土地改革等,其核心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活微觀主體的能動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調整優化供給結構,提高供給品質,為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打下堅實基礎。
④ 旅遊供給的主要因素
(一)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二) 科學技術發展水平• (三) 旅遊目的地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對發展旅遊業的態度和政策• (四) 自然歷史條件• (五) 旅遊承載力
⑤ 旅遊供給的有效性是什麼
旅遊供給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以一定價格向旅遊市場提供的旅遊產品的數量,具體內包括旅遊容業經營者向旅遊者提供的旅遊資源、旅遊設施和旅遊服務等。
因為:近年來,我國旅遊業快速發展,但也出現了「牆內開花牆外香、國內掙錢國外花」的局面。究其原因是國內旅遊產品和旅遊商品供給結構不合理、不平衡,同質化嚴重,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低,沒有跟上需求多元化、升級型的市場消費的腳步。
拓展:供給規律旅遊供給規律的基本內容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旅遊產品的供給量與該旅遊產品的價格呈同方向的變化。一般而論,隨著商品價格的升高,生產者願意並且能夠提供的商品數量增加;相反,隨著商品價格的降低,生產者願意並且能夠提供的商品數量減少。即生產者的供給量與商品價格之間呈同方向變動。
⑥ 旅遊供給的介紹
旅遊供給的定義旅遊供給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以一定價格向旅遊市場提供的旅遊產品的數量,具體包括旅遊業經營者向旅遊者提供的旅遊資源、旅遊設施和旅遊服務等。
⑦ 如何解旅遊業決服務供給與需求的矛盾
旅遊需求是因個人因素而定義的.旅遊供給其實針對旅遊需求來安排.但是因為旅遊版需求是個個體行權為.旅遊供給在考慮的利益和操作上來講.旅遊供給往往不能滿足個體的旅遊供給.換句話說,需求人人都有.但是滿足起來就不是那麼容易.所以只能滿足大眾的需求.
⑧ 旅遊需求和旅遊供給的概念
旅遊需求是因個人因素而定義的.旅遊供給其實針對旅遊需求來安排.但是因為旅遊需求是個個體行為.旅遊供給在考慮的利益和操作上來講.旅遊供給往往不能滿足個體的旅遊供給.換句話說,需求人人都有.但是滿足起來就不是那麼容易.所以只能滿足大眾的需求.
⑨ 區域旅遊供給有哪些形式
旅遊不是旅遊局的旅遊,而是涉及全業全景全民的一種大社會旅遊,要跳出旅遊抓旅遊、跳出區域謀旅遊。旅遊的全域化,是在旅遊國際化加快推進的背景下出現的一種包括時間、空間、產業的全域化,是隨著自主、自助、自駕旅遊加快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跨界發展模式。但是,並不是任何縣市區都適合單獨設立旅遊主管部門,並不是所有區域都適合將旅遊作為重要產業、支柱產業、主導產業,並非任何地方都可以發展「全域旅遊」。
旅遊的邊界無限擴大
在旅遊業態漸趨豐富、旅遊花樣層出不窮的態勢下,「旅遊」早已跨越了各級旅遊主管部門管轄的旅遊界限(不再是旅行社、星級飯店、A級旅遊景區的老三樣)而躍升為一個涵蓋全方位、全時空、全業態的萬能詞。旅遊可以成為任何產業的前綴而衍生若乾的跨界行業,如農業旅遊、鄉村旅遊、工業旅遊、商貿旅遊、養生旅遊或康體旅遊、森林旅遊、文化旅遊、生態旅遊、觀光旅遊、休閑旅遊、度假旅遊、網路旅遊……旅遊的邊界無限擴大,旅遊的概念漸趨模糊,旅遊成了不是產業的「產業」、不是科學的「科學」,任何人都可以搖身一變而成為旅遊「專家」,任何行業都可以貼上標簽成為旅遊關聯產業。
「時間全域化」即要關注24小時全天候的國際化旅遊產品和服務建設;「空間的全域化」指面對國際旅遊競爭國內化、市際化、市內化趨勢,國際旅遊市場的無邊界,旅遊國際化要注重主客共享的空間發展,強調在充分考慮服務於國際遊客的同時服務於當地居民和國內遊客;「產業全域化」實質上就是樹立「旅遊資源無限制、旅遊產業無邊界」的觀念,它是與旅遊業關聯度較高的相關產業的一種跨界群體集合,包括了觀光游覽業、會展業、休閑度假業、文化娛樂業、遊憩商務業(特色商貿),以及旅遊延伸產業與旅遊衍生產業。
在此情況下,基層旅遊部門陷入了有限職權與無限責任的尷尬境地,旅遊業發展開始進入一個亟待政府統籌協調發展的階段。然而,並不是任何縣市區都適合單獨設立旅遊主管部門,並不是所有區域都適合將旅遊作為重要產業、支柱產業、主導產業,並不是所有的行業都適合聯姻旅遊而成為旅遊關聯產業。一個地方在較大區域背景中的位置與旅遊業在當地國民經濟體系中的位置將直接決定著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定位、路徑選擇、戰略目標與政策導向,決定了旅遊業的位置序列、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經費安排。
在開放思維與融合理念的指引下,旅遊部門需要從規劃規范、政策規范、標准規范、管理規范、服務規范等角度,強化旅遊發展觀念主導、業務指導、需求引導、營銷輔導與創新督導。社會各界對旅遊行業從業人員的要求是復合型、適用型、外向型與管家型的統一體,需要知識層次的厚度、知識結構的豐度、知識水平的深度。
旅遊不是旅遊局的旅遊
旅遊業既不是一產、二產,也不能簡單地歸類為三產,同時它又與一產、二產、三產的關聯度很高,是聯動一二三產業整合發展的動力產業,它是一種有別於一般文化經濟產業或經濟文化產業的跨界行業,是連接資源與客源的心理學產業。
旅遊不是一個產業,旅遊不是一門科學,旅遊行業沒有專家而只有雜家,旅遊是一種生活狀態,旅遊是一種心理需求,旅遊是一種意念(或感覺)產品。發展全域旅遊需要完善的規劃體系,需要對區域旅遊所處的發展階段、坐標位置、目標定位、戰略選擇、空間架構、特色挖掘、優勢整合、品牌塑造、需求把握、市場研究、渠道嫁接、人才支撐、政策導向等進行認真的研究與思考。並非任何地方都可以發展全域旅遊,也不是任何階段都可以提全域旅遊。
發展全域旅遊,需要具備以下七個「體系」:
一是互聯互通的旅遊交通體系。外部交通要迅達、內部交通要順暢,而內外交通要互聯互通,這是全域旅遊發展的基礎前提。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快捷順暢的交通路道體系;二是設施完善的旅遊交通集散體系(車輛換乘或接駁體系);三是完善鮮明的旅遊交通標識系統;四是舒適安全的旅遊車輛運輸體系,還有通景公路沿線的觀景點、停靠點、騎行道、人行道、慢行綠道系統等。
二是要具備設施完備的旅遊接待體系。包括住宿設施、餐飲設施、自助設施、旅遊地接體系等,跳出傳統的旅行社、星級飯店與A級旅遊景區的「老三樣」。比如,引導與鼓勵發展自助旅遊營地驛站、鄉村特色旅遊客棧、特色旅遊消費(購物)場所,同時將A級旅遊景區的創建提升范圍由傳統的山嶽型景區、主題公園拓展至時尚休閑基地、鄉村旅遊等。
三是要形成全時體驗的旅遊產品體系。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要特色鮮明的旅遊產品,早晚晨午都要有適合旅遊者需求的旅遊供給。
四要規范全景覆蓋的旅遊環境體系。環境的優美與整
⑩ 旅遊供給具有哪些特點
產地消費性
地域固定性是旅遊產品的一大特點,因此,旅遊供給在地域上是不可移動的,只能是在固定空間上的產品供給;而旅遊者要消費這些旅遊產品,他們就只能通過流通環節,到旅遊供給的產地進行消費,這使旅遊產品在生產、供給規劃上與一般的產品存在很大的差別。一般產品的供給,物流環節是規劃要重點考慮的內容;而旅遊產品的供給,景點、景區的環境容量和承載力則是規劃首先要明確的問題,它決定著未來旅遊供給的數量和水平。
例如,在某地建造鋼廠規劃交通運輸時,需要考慮運進與運出的平衡;而在一般情況下,進出旅遊景點的人數是相等的,無須考慮運輸的平衡,重點要考慮旅遊景點、景區的環境容量及接待能力,因為這才直接影響旅遊供給的數量和水平。
協作性
旅遊需求是一種綜合需求,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的食、住、行、游、購、娛等各方面的需求,單靠某一個旅遊企業的供給是無法滿足的。因此,旅遊供給必然是由社會多個旅遊企業與多種行業共同協作完成的。旅遊者的需求是多種產品的組合需求,旅遊供給是多個企業、多種行業的組合性協作供給。
非貯存性
旅遊供給實質上是一種服務的供給,其非貯存性是由旅遊產品生產與消費的同一性所決定的。一般物質產品可把產品貯存作為調節供需矛盾的手段;而對旅遊產品來講,由於旅遊產品生產、交換與消費的同一性,導致旅遊產品不能貯存,因而,產品貯存對調節旅遊供需矛盾已失去意義,實際操作中有意義的只是旅遊供給能力的儲備,而並非旅遊產品供給的儲備。
低彈性
影響旅遊供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主要有自然條件、歷史條件、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及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等。在這些因素中,很難找到一個因素,它的變動能在較短的時間里產生大量的旅遊供給。旅遊資源大都是自然的和歷史的結果;而某些旅遊的設施要增加,其建設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必要的科技手段,也需要一定的時間。由此可見,旅遊供給表現為一種低彈性。
多樣性
旅遊供給的存在是以需求為前提的,由於旅遊產品的使用價值在於滿足人們的心理和精神需要,這種需要千差萬別,所以,旅遊供給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即使旅遊供給者採用組團旅遊的方式來提高規模效益,但同時也要注意滿足團隊中個別旅遊者的特殊需求。這要求旅遊供給者在旅遊產品的生產和供給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旅遊者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把所有相應的物品和服務都納入經營的范疇,在大力發展傳統性大眾旅遊產品的同時,針對特殊旅遊者的特殊需求,積極開發個性化的旅遊產品和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