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旅遊融合發展工作匯報材料
A. 如何促進旅遊發展,如何增強體育惠民工作發言稿
近年來隨著「全來民健身計劃源」、「奧運爭光計劃」的順利實施,以及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推進,我國體育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以足球職業俱樂部的建立和職業足球聯賽的舉辦為突破口的競技體育改革,推動了我國體育產業化的過程,籃球、排球、乒乓球等職業聯賽相繼出現,體育贊助、體育市場的經營活動日漸增多,促進了體育產業中本源產業的成長和載體產業的形成。這為運動休閑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活動內容和良好的社會環境,廣大群眾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參與體育活動,其中通過休閑旅遊方式參與登山、游泳、滑雪、觀看比賽等體育活動就是主要的形式之一。
B. 為促進旅遊業和體育事業的融合發展,打造莒南的知名賽事品牌,展現莒南縣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精神面貌,5月3
A、垂釣手竿在使用時動力臂小於阻力臂,屬於費力杠桿,但能省版距離,正確
B、浮釣時應用了物權體的浮沉條件,正確;
C、餌料已離開釣者的手,手不再施加力,不做功,故C錯;
D、使用海竿上的輪子時,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正確.
故選C.
C. 如何實現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
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兩個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尤其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背景下,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是進一步強化融合即是發展的理念。一方面,根據旅遊市場的需求,通過對文化資源、文化遺產和文化傳統進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開發利用,融入到旅遊產品和服務當中,讓遊客在不斷體驗、感受和認知不同文化的過程中傳播文化,有利於推動旅遊目的地文化的交流和價值的實現,擴大文化影響力,增強文化軟實力。另一方面,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旅遊產業的融合,是實現旅遊產業提質升級的必然選擇,只有將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旅遊發展的全過程,實現景點外觀和文化內涵的統一,才能使旅遊產業更具生命力、吸引力和競爭力。
D. 為了適應國內外體育旅遊的發展,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備
由於起步較晚,我國體育旅遊的發展還遠不成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有:①目前對體育旅遊尚未進行統一的規劃和管理。②對全國體育旅遊資源賦存狀況還不夠了解。③體育旅遊專業服務人員缺乏,尚無培訓標准。④體育與旅遊兩種社會活動的結合還不完善。⑤對體育旅遊的理論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根據所存在的問題,提出我國體育旅遊發展對策。
1.兩大產業相互融合
旅遊產業和體育產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新興的產業門類。均為改革開放後20多年間發展起來,其中旅遊產業的發展要優於體育產業。但從整體上看,人們對二者的產業范圍,產業結構及產業定位均有很多爭議。同時,這二大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各行其道,取有用處而用之,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因此,我國體育旅遊的發展必須依賴兩大產業的相互融合,充分發揮二者對客源市場的吸引力,向客源市場提供內容豐富、功能完善的服務產品,從而推動兩大產業的發展。
2.專業人才培養
作為服務產品的生產,其核心是專業服務人員的培養。而目前兩大產業內部均存在專業人才結構問題,體育產業內部缺乏懂得對客服務、組織活動、經營管理的人才,而旅遊產業內部缺乏掌握體育專項技能,熟悉體育器材的專業人才。兩大產業的相互融合其實質上首先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同時兼備兩大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必須加強體育旅遊專業人才的培養,這一點可借鑒國外教育經驗,在體育專業下設置休閑方向專業進行培養,或在旅遊休閑專業的教育中強化體育專項知識、技能的培養。同時,強化在兩大產業內從業人員相關知識的培養,對一些特殊崗位通過職業鑒定考核方能上崗。
3.產品體系構造
作為體育旅遊產品,滿足市場是綜合性的需要,其中包括康體健身、休閑療養、養性娛情等。
因此旅行社在開發體育旅遊產品時,必須搜索市場需求信息,考察本地體育旅遊資源分布情況,同相關的體育部門、民間組織、景區景點互相配合、互相合作,開發適銷對路的體育旅遊產品,在市場需求與資源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
4.客源市場開拓
長期以來,人們談到體育就會想到競技體育,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和人民健身意識的提高,人們已從靜態的觀賞者轉變為積極的參與者。從旅遊活動的角度來看,大多數旅遊者已不再滿足於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活動,而是趨向於各種可以參與其中的活動,其中體育活動就是選擇之一,這就是近年極限運動在旅遊業中廣泛出現的社會原因。同時,旅遊者的需求也不再是增長見識、愉悅身心,希望通過旅遊恢復身心,強壯身魄。綜上所述,體育旅遊是兩大產業客源市場共同需求的產物。因此,客源市場開拓也必須把握住這一特點,通過相應產品的開發和形象設計及營銷工作來吸引客源拓展市場。
5.少數民族體育旅遊資源的開發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國家,其中西北、東北、西南地區是少數民族群眾分布最為集中的區域。這些區域自然風光奇特,民族風情濃郁,人文景觀眾多,旅遊業發展前景良好,其中少數民族在長期發展的歷史中形成的傳統體育項目形式奇特、內容典型、參與性強,這為體育旅遊的開發創造了良好的合作空間,也為國內外遊客了解我國少數民族,豐富健身活動提供了廣闊空間。我國少數民族體育旅遊資源的開發應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從體育史的角度深入挖掘,整理出各民族有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避免民族的傳統文化流失;其次將其從體育活動的角度規范化,減少危險性;然後結合旅遊活動提供給旅遊者,讓其參與其中。
最後,應加強體育旅遊的理論及政策研究,解決體育旅遊的基本理論問題,如理論框架、概念群、范疇等,以支持制定體育旅遊統一規劃及管理的政策。
E. 簡述中國體育旅遊發展概況
一、體育旅遊研究概況
體育旅遊是體育產業和旅遊產業交叉滲透產生的一個新的領域,它不同於一般的觀光旅遊,也不同於單一的體育健身活動,是二者的有機結合。也是體育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產物,既有產業特徵,也有拉動關聯產業發展潛力的作用,又有集體育競技與旅遊休閑觀光於一體的特性。在業界,旅行社重視海外大型體育賽事觀戰市場的開拓;戶外運動(旅遊)俱樂部則注重本土區域性市場的開拓;近年中國國際體育旅遊公司等團體,也組織了一些大型的國際體育賽事。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旅遊局都先後推廣體育旅遊,致力將體育活動由精英運動向大眾活動的方向轉變。國家體育總局體育信息中心致力於推廣國內外體育旅遊成功的案例研究,同時,不少民眾將目光投向了奧運旅遊。
二、 我國體育旅遊發展現狀
從旅遊發達的國家看,體育旅遊的興盛是體育產業和旅遊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出現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體育部門始終將工作的重點放在發展競技體育方面,而忽視了大眾體育的發展。政府相關部門也意識到這一問題,開始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計劃」。近幾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活動的推廣,我國體育產業明顯呈快速擴展之勢。1992年至1997年全國居民的文化體育消費指數年平均增長率達5.1% ;1997年全國居民用於體育用品的支出位於13項常用基本生活消費之外重要消費支出的第6位,居於子女教育、電器、住房、書報、高檔服裝之後;僅以桂林市為例,目前,全市年均體育消費額已達4.7億元人民幣。體育產業和旅遊產業的良性增長推動了我國體育旅遊的發展,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各地因地制宜,開發了多種體育旅遊產品,有較著名的青藏高原登山、黃河漂流、東北滑雪、湖北賽龍舟、鄭州少林武術、內蒙古看那達慕大會等。國家旅遊局將2001年定位「中國體育健身游」年,共推出60項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體育健身旅遊活動和11大類80個專項體育健身旅遊產品和線路,讓國內外遊客在其中充分感受中國體育旅遊產品的魅力。
1.我國體育旅遊的特點
國家旅遊局發布的《2001年中國體育健身游活動方案》囊括了我國目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體育旅遊產品,可以看作我國體育旅遊的一個縮影。根據上述《2001年中國體育健身游活動方案》我國體育旅遊產品的地域分布特點如下:就專項旅遊路線而言,西部地區顯然佔有絕對優勢,以43項佔了總計82條路線中的50%強;東、中部以25.6%和22%遠遠落後西部。在體育旅遊節慶活動的開展方面,東部地區則顯然走在前面,在2001年共計有30項大型節慶祝活動入圍,佔全部64項活動的46.9%;西部地區為31.3%;中部地區以21.9%位居第三。就這兩類的整體數量而言,我國西部體育旅遊產品分布最廣泛,以63項產品,佔全國總數43.2%的比例位居第一;其次為東部地區,51項產品,佔全國總數的34.9%;中部地區只有32項產品入圍,僅佔全國總數的21.9%。總之,我國體育旅遊產品在地域分布上已形成了分布廣泛,東、中、西部地區都有分布;東部地區以節慶體育旅遊產品為主,西部地區以專項線路體育旅遊產品為主的格局。
2.體育旅遊的特徵
(1)參與性
旅遊者可以參加一些有普遍意義的、集娛樂性和易學性於一身的體育活動項目,如登山、徒步旅遊等,可以使旅遊者在健身強體的同時,個人的需求慾望得到滿足。
(2)觀光性
觀看奧運會、世界盃、NBA等大型賽事旅遊以及欣賞各類體育表演,可使旅遊者感到力與美的結合,感受到運動的激情,運動的快樂,從而陶冶情操。
(3)民族性
某些體育旅遊項目,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如中華民族的武術、傳統養生保健術,還有少數民族的表演節目,這些可以使旅遊者享受到地方性十足的體育旅遊活動。
(4)技能性
對於一些技術性很強的體育旅遊項目,如射箭、高爾夫球等,則需要旅遊者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只有掌握了運動技能,才能真正體味到體育旅遊的樂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