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園旅遊發展現狀
A. 雁山園內有哪些景區
雁山園全園依據地形,按照功能分區需要來組織園林空間,布置樓堂館榭、園牆洞門,點綴奇花異卉。
園林空間多為開敞的,兼有部分封閉和半封閉的,空間相互穿插,巧加安排,使自然景觀和人造景觀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在雁山園正西方門前,有一座與眾不同的照壁,上書」嶺南第一名園」。一般來說,照壁都是直的,而它呈弧形,向大門外彎曲。
為何雁山園的照壁與眾不同呢?據說,按照當地風水學玄關的設計而言,該地所處之地是主雁山,雁山的主要龍脈在這個地方,這個弓稱為「順弓」,就是圍著自己的弓,在勘輿學上叫「有情」。
如果是反弓,則叫「無情」。這就像上古時代的後羿射日的弓箭一樣,把箭射向明堂,反過來等於自己射自己,所以這個壁照如此構成。
所謂「前有照,後有靠」,就是門前有水,門後為山,這就是風水學中向來認為的風水寶地。在照壁後的正門兩旁,書寫有一副對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雁山園的風水佳境就從這個古大門開始,大門坐東朝西,是桂北典型的富貴人家的樣式,三重馬頭牆,呈階梯狀對稱立於牆頂兩側,近看一朵朵菊花鐫刻在馬頭牆上樸素中帶貴氣;遠看白牆綠瓦,高聳在烏磚地面之上,氣勢恢弘。
正門內,園中小道被稱為「龍道」。龍道仿龍身而造,喻主人平步青雲,一塊塊天然成形的青石整齊地半鑲嵌在地基內,露出半邊石頭像龍鱗一樣,透出青色的潤澤。這樣的路在嶺南唯一在此可見。
岑春煊設立的問津門是整個園子的第一道關卡。據說,岑春煊之所以設置這道門,是因為他是兩廣總督一品大員,他不允許誰都能隨便進入雁山園。
經問津門,入園內後,有一座名為「玄珠橋」的單栱石橋,曾是南明王朝秘密行宮唯一一座通往外面的橋,也是雁山園內的金水橋。
在玄珠橋旁有一片重陽木林。每到冬天,葉子全落了,枝條扭扭曲曲,盤旋著,構成「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形成了入園第一景,叫「冬林觀雁」,因橋正對雁頭而得名。
其中,雁山園內的龍道,就是「古道」;園子的西面有風來了,似乎在問遊客中是否有屬馬的?
玄珠橋又稱觀雁橋或虹橋,是觀「雁落坪沙」妙景之處。此區設施雖簡,但給遊人的印象是非常活潑而深入的。用如此洗練之筆法,勾畫出這般動聽的美景,真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雁山園全園按方位布局分為園林入口區、稻香村、涵通樓碧雲湖、方竹山和乳鍾山五大景區。
園林入口區,包括大門外的寬闊水面,入口廣場、大門到乳鍾山西面直壁,南到清羅溪一帶。大門設在全園北端西面,乳鍾山正對大門作屏障。既自然舒展又宏偉瑰麗,使整個雁山園隱而不露,欲揚先抑,起到了增加全園景色層次和深度的作用。
大門為一重閣門樓,背山面西北,外有一元寶形集散廣場,寓意為聚寶福地。往西隔之以寬闊水面,置一拱橋引人渡入,步移景異。
至門前,透過園門可窺見重閣石壁,桂花樹海,山石嶙峋,猶似一幅天然圖畫,引人入勝。門額上書「雁山別墅」四個大字,左右書「春秋多佳日,林園無俗情」楹聯,詩情畫意使人浮想聯翩。
此處運用「欲揚先抑」的障景手法精心設計,把門內的空間延伸至門外,幾乎把整個園林空間擴大了一倍,匠心獨運,天衣無縫。
入園之後,面向石壁花叢,在賞壁之餘,沿路右轉向南,突見一水面,有豁然開朗之感。彼岸的水榭、綉花樓和各種花木倒影水中,頗有「半畝方塘一鑒開,波光雲影共徘徊」的詩意。
湖畔有一座別致的公子樓是陽台式小樓,曾為園主兒子所居住,因而俗稱「公子樓」。此區結合自然式布局設計為半封閉的園林空間。沿山路曲徑可達乳鍾山區,越過西南小橋,即為稻香村區。
稻香村區,位於方竹山以北,清羅溪以西一帶地區。此區有稻田菜地、荷花池和稻香村,建築是茅房陋舍風格,加之田野菜地,花籬瓜棚,具有濃烈的村野生活氣息。
在私家園林中,一派暢朗明快的荷蕖紅、菜花黃、稻浪香的自然田園風光在園內,是很少見的,可算此園的特色之一。
涵通樓碧雲湖區,是全園的主要景區和高潮區。范圍是方竹山以北,西至清羅溪,東至碧雲湖,南至梅林桂花林區。主要建築有涵通樓、澄研閣、碧雲湖舫、水榭、長廊和亭台等。
涵通樓是全園的主體建築,在清代嶺南園林建築中負有盛名,是園主藏書、宴客、聚友玩樂之處。是以兩條二層長廊把碧雲湖和澄研閣連接成為一組龐大的建築群。由於各個單位建築位置得宜,高低錯落,又以高大的方竹山作為背景加以襯托和對比,因而顯得造型優美。
涵通樓為歇山二層樓閣,畫棟雕梁,十分堂皇,可覽全園之勝。人稱之為「層樓巍聳,高甍華宇,氣象具細……」。
此樓是園主曾經的藏書樓,其內「藏書千卷」,是清末廣西第一藏書樓。樓前設一戲台,據說四角還設有4個小亭,可以看戲。
涵通樓外有一牆院,有二門,可關閉,東臨碧雲湖畔有一廊榭,與碧雲湖似隔非隔,使樓前成為一小獨立空間,由院前往北有桂花林、綉花樓、蓮塘、乳鍾山,層次豐富,頗有高樓深院感覺,也造成一種鬧中有靜的氛圍。
涵通樓後有小湖和清羅溪,隔水與相思洞相望,山石林立,頗有石林氣氛,可以攀登。小湖與溪之間為一大山石所分,但水流可以連通。湖中有一組散石,水濯其間,上置一八角亭,名為「釣魚亭」,有「流水清音」之韻意,可戲水垂釣。
另有一石欄小曲平橋與岸聯通,十分雅緻。樓西南有依山面水的兩層樓閣,名為「澄研閣」,是園主的卧室,其裝飾「精工綺麗,特冠全園」,有二層長廊曲折有致跨水與涵通樓連接,廊邊有山道可登至山頂方亭,鳥瞰全園,並遠眺園東奇峰。
澄研閣南山根石頭上構一六角形的「棋亭」,內置石桌和石凳,用來賞景、對弈。涵通樓東設有長廊與碧雲湖舫相連,使小湖與碧雲湖舫一廊之隔,形成了大小水面,襯托出碧雲湖深遠的氣象。
碧雲湖中,設有一座高兩層、局部三層的大水閣建築,形若舟,謂之「碧雲湖舫」,可登臨憑欄眺望,觀賞湖光山色和深林煙樹,也可以讀書、游樂、歌飲其間,為全園的重點建築之一。
湖北岸有一重檐敞亭與之隔水相望,湖東北角設有一綴石種竹竹影相襯、造型別致清雅的琳琅仙館,湖西部水中有一孤石小島,島上植柳數棵,在湖舫內透過絲絲垂柳,隱約可見西岸水榭和涵通樓,顯得層次深遠。環湖建築,亦互為因借,對景成趣。
湖內置畫舟小艇,可飲可歌。長廊東築花牆洞門一道,粉牆花影搖綴,十分清麗。出洞門南折可達後山,沿湖北行,有琳琅仙館、敞亭、水榭,環湖一周。洞門旁半山依崖而築一方亭,可以遠眺。
碧雲湖又名「鴛鴦湖」,為全園內最大水面,山石為岸,湖畔植柳,湖內種有「並蒂蓮」。蘆蓼繁殖、紅荷點點,畫舟翩翩,翠峰倒影,微風夾歌,碧波漣漪,游魚穿梭,景緻如畫。
其藝術布局體現了「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水無柳不韻,水無蓼不秋,水無魚不歡,水無鳥不遠,水無船不活,水無亭不涼,水無荷不雅,水無瀑不麗」的造園匠意。
這里是全園之腹地,通過幾道牆院、樓廊和方竹山,組成一個獨立的園林空間,也為內園,加上水面的阻隔,又顯得十分幽靜安全。
方竹山區系一狹長地帶,主要由方竹山南坡、花神祠、桃源洞、桃林李林組成。除祭祀活動外,是納涼、散步和讀書的好去處。
洞因桃林而名,亦有「世外桃源」之意,岩以幽為勝,洞戶彎廣,蒼崖壁立,洞中有洞,洞下有洞。洞西山邊坡腳,為花神祠,圍以短垣,其外遍植桃李。
這里桃李爭春,古藤方竹,奇岩異洞,清曠靜謐,林茂風生,可以避暑休閑,是全園後院之後院,為全園的安靜休息區及讀書消暑的好場所。
乳鍾山區包括乳鍾山、桂花廳、丹桂亭、水榭、綉花樓、蓮塘等。入園後沿山邊小道東行,有大小水塘各一,有土埂相隔,水體與清羅溪溝通,水漲時塘水可漫至山腳下淺岩內,岩內亦有清泉湧出,有小堤可通。
山腰間有一高台,其周圍遍植丹桂,因而稱「丹桂台」,台上置一亭,曰「丹桂亭」,與涵通樓遙相對應。
桂蔭濃翳、懸崖臨水、高曠開朗、花香襲人。亭下有二塘,石出水中,古木橫斜,十分優美,塘內種紅蓮和白蓮,叫蓮塘。
乳鍾山南,下有一洞,「蛇岩」。蓮塘東,蛇岩前,有一兩進建築,原名臨水樓,周圍植有桂花、翠竹,又稱「桂花廳」。廳後窪地一片,與碧雲湖通,春夏水至成潭,又稱「白鵝潭」。臨水樓前有石徑通琳琅仙館和碧雲湖邊小亭。
蓮塘西南清羅溪邊,有水榭和綉花樓,憑欄觀荷賞魚,平湖倒影,別有情趣。區內風景優美,山水相依,林茂花繁,有自然山水園風度,為起居遊憩的重要場所。
B. 雁山園有哪些特點
雁山園區別於其他嶺南園林的一個突出特點在於它是充分利用了真山真水的自然條件,集山、水、洞為一體的總體構想。「堆山疊石在我國傳統造園藝術中所佔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園,不分南北、大小,幾乎是凡有園,必有山石。所以有人認為山石應與建築、水、花木並列,共同作為構成古典園林的四大要素之一。」在我國的古典園林中,無論是北方皇家園林還是江南私家園林,甚至是與雁山園屬於同一范疇的嶺南園林,它們的築山理水大多都是靠人工手法創造咫尺山林的園林意境,難得有像雁山園這樣得天獨厚而集山、水、洞於一體的自然條件,這就是園主唐岳選擇這塊風水寶地建園的重要原因。唐岳參照「山,骨於石,褥於林,靈於水」,充分利用既有的山、水、洞這些自然資源,打造山水庭園。同時注意突出園中的主體建築——涵通樓、澄硯閣、碧雲湖舫。北方皇家園林、江南私家園林以及多數嶺南園林,缺乏天然山水,多在庭園中人工堆砌太湖石、黃石、英石假山。而雁山園中北有乳鍾山、南有方竹山,方竹山內又有天然鍾乳石岩洞——相思洞,洞內的石筍、石鍾乳光怪陸離。在方竹山和乳鍾山之間的開闊地帶,園主開挖了碧雲湖,平靜的湖水與相思洞流出的青羅溪動靜結合,一派湖光山色,充分體現了桂林山水秀、奇、險、幽的特點。雁山園藉助青山、碧水、幽洞進行總體構思和布局,營造出一番別有特色的嶺南山水佳境。
C. 桂林雁山大學城的雁山區(城內)旅遊資源:
位於雁山鎮南面公路西側,馬君武為民主革命早期的活動家、教育、愛國詩人。曾任孫中山總統府秘書長,廣西省省長等職。
愚自樂園 第二屆廣西(桂林)園博會園博園位於桂林市南部的雁山區雁山鎮和大埠鄉區域內,地處市區到陽朔風景旅遊區的必經之地。項目選址范圍涉及到廣西良豐農場、桂林市農科所、雁山區大埠鄉草底村委會,土地使用面積約1300畝。該區域生態環境優美、旅遊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厚重、自然風貌奇特。園博園的建成將帶動雁山區的旅遊、交通的快速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雁山區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品味,提高城市形象和競爭力,促進城市園林綠化水平的全面提升,有力推動城市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的改善,將會取得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D. 雁山區的旅遊
雁山區主要有國家4A級景區草坪冠岩和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愚自樂園藝術園;雁山公園和廣西植物園,以及草坪神龍水世界景區,桂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廣西農業旅遊示範點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蛇王李庄園,與靈渠齊名的古桂柳運河及李四光故居、唐氏庄園、潛經回族宗祠、竹園古漢墓群等。
古桂柳運河
古桂柳運河,又名陡河:座落在會仙鎮境內,與興安靈渠(東渠)相對,也稱西渠,開鑿於唐長壽元年(620年),全長15公里。沿河建閘水陡24座,均用料石砌就,運河源起會仙圩北角面積約30畝的分水塘,東流至桂林市雁山鎮社門嶺與良豐河連接,注入灕江;西流經四塘大灣達蘇橋,注入洛青江下匯柳江。離桂25公里,路面為三級柏油路,當地人稱睦洞湖。
雁山公園
又名「西林公園」,建於1869年,地處桂林-陽朔公路東側。是廣西現存三座古典園林中修建最早面積較大建園造詣較高,頗具南方特色的私家古典園林,素有「嶺南名園」之美稱。
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
又名桂林植物園,始建於1958年,是中國南方植物種質資源保存的集中地之一,是中國華南地區專門從事植物引種栽培研究的科研基地之一。現為中國科學院十大植物園之一,收集了世界各地及國內植物2100多種,近200種植物屬世界瀕危植物。園內的標本館為華南第二大植物標本館,館藏維管束植物標本35萬份,園內還有李四光創建的地質研究所舊址。
馬君武墓
馬君武為中國近代獲得德國工學博士第一人、政治活動家、教育家。擔任孫中山革命政府秘書長、廣西省省長,北洋政府司法總長、教育總長等職。是國民黨元老級人物。馬君武墓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愚自樂園
是中國唯一的文化藝術公益重點項目,位於中國南部風景如畫的桂林雁山區大埠鄉,由台灣企業家曹日章先生創辦。愚自樂園的建設內容,以國際雕塑公園為主體,包括雕塑園區、洞窟藝術、美術館、雕刻館、繪畫館、工藝館、藝術村、藝術度假村、心靈潛能開發中心、藝術家工作室、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壁畫宮、溫室苗圃、世界花廊、人工湖等等。
羅馬街
位於雁山區雁山鎮以南800米桂陽公路東側的桂林羅馬街,是一個集購物、休閑、娛樂、餐飲、旅遊觀光、文化、業務為一體的街區型、開放式購物中心。項目總投資愈千萬元、佔地3.62公頃,建築總面積8000平方米,擁有各種規格商鋪56間,國際標准停車位近百個,16000平方米的主題廣場。
桂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
桂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批准實施的全區「十大」示範園區之一,是廣西「十五」期間農業的重點建設項目,在桂林市雁山鎮建設,由桂林市農科所內的桂林市現代農業與生態旅遊示範基地擴大而成,規模1200畝。
E. 雁山園內是怎樣的
有園須有林才可稱園林。雁山園內的植物中,有眾多的植被、花卉、作物,除了觀賞性外,可為食為茶為葯。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樹木了。樹木成片生長就稱之為林,而林間也總是摻雜生長多種樹木,既相互搶占土質、陽光、水源,又相互依賴生存。清代劉名譽在《雁山園》中稱:「雁園有竹、桃、李、梅、桂五林。」其實「五」乃是虛指,所指的是園內較為集中成片生長的樹林。有自然生長的,也有人為移種的,不一而足。
(1)竹林進雁山園大門西行,過稻香村小橋,沿龍道石徑南行,經過玄珠橋西側,雙清橋西側直抵方竹山北麓,大片竹林展現在眼前,直抵方竹山西麓。竹林以綠色方竹和紫色方竹間雜而長,方竹山因此而得名,其中以紫色方竹最為名貴。這種紫色方竹較少,生長緩慢,一年生長高度僅為一至二寸。方竹林中,陽光透過竹葉灑在地上,竹影婆娑,光影搖墜,翠綠欲滴,石徑穿林間而過,別有情趣。
(2)桃林方竹山南麓,坡地多為土質。唐岳於清咸豐四年(1854)之前購買方竹山時就有意營造桃、李二林,開始移種桃樹,達數畝之多,造成桃源之景,建息祠,以名桃源洞,此林專為唐岳和家人春遊、祭祠、玩耍而營造。
(3)李林梅林在方竹山東麓、坡地為土質,園主移種大量李樹,近十畝,與桃林緊鄰,成桃紅李白之景。半坡建李祠(李廟),李祠比息祠更小,有石徑、石階相通。
(4)梅林乳鍾山與方竹山之間,碧雲湖畔與紅白蓮塘畔之間,榕園中,綉樓南,園主移種梅樹,間種黃蠟梅和綠萼梅。綠萼梅為梅樹中的稀有極品,據說是唐岳派人到江南求購運回栽種(已被列入瀕臨滅絕植物名單,目前廣西僅見雁山植物園單株)。
(5)桂樹林乳鍾山西麓、南麓自然生長有金桂、銀桂,園主唐岳培育出丹桂,栽種於金桂、銀桂之間。在白鵝塘北建桂花廳(臨水樓),於乳鍾山西麓半坡上建丹桂台(亭),是中秋賞桂的佳境。
(6)紅豆林在青羅溪北折灣處、釣魚台周邊的紅豆林很小,僅有數株紅豆樹。隨著歲月的變遷和種種原因,這已是目前青羅溪上碩果僅存的相思紅豆樹了。
雁山四寶即雁山園目前尚存的:綠萼梅、相思紅豆、方竹、丹桂。
F. 雁山園之名由何而來
傳說,1865年唐岳在建園之前,曾專門請了嶺南最著名的風水師不過五為他點撥地專脈,據說該地地脈屬「鳳脈屬」的一局,叫「平沙落雁」。
據不過五點脈看:該山中間的山頭為雁頭,兩邊的山脈則構成了大雁的翅膀。因而,整個山就像一隻大雁,一對翅膀還沒有完全收攏,正徐徐落在這個園子邊上。
古時,雁為天鵝,在我國鳳文化中有「五鳳」之說。五鳳為青鸞,是玉帝前面引路的一隻鳳;而五鳳中最後的一隻鳳就是雁鳳。所以,該地名為「雁山」。而「雁山園」之名正是由「雁山」而來。
G. 雁山園碧雲水榭何時重建的
唐岳建澄硯閣時,在桃源洞北洞口用大青方石建一城門,門洞緊鎖可拒出入。又於上方開鑿另一洞口中阻石,鋪石階通往南洞口,並搭建雕欄、平台,布以石桌石凳。修建院門小路,通往涵通樓後的小花園。從石城門洞口出來就是青羅溪北折灣,園主在淺水處鋪以幾塊跳石,到達一入水石階邊,有雕欄扶手可拾級而上,石階直達澄硯閣的雙層臨水廊。
雁山園雙層臨水廊一直延伸到澄硯橋上成為雙層廊橋,過橋後北轉臨青羅溪平行至涵通樓後,與涵通樓一樓、二樓西側對接,同樣的格局從涵通樓東側接出,直抵碧雲湖西南岸。這就是雁山園兩條復式雙層水榭長廊的起端。水榭長廊在涵通樓和碧雲湖之間一分為兩條廊。東長廊向東,沿碧雲湖南岸延伸,至碧雲湖舫對岸,再次一分為二,一條通過水中石墩,跨湖水接入碧雲湖舫。另一條繼續沿湖南岸向東延伸直至湖東岸,從一小園門隱入方竹山東坡的樹林里。這條水榭長廊全部保持復式雙層結構。北廊從分廊處向北,橫跨碧雲湖直抵戲樓看場東南角,為復雙層,收於一雙層樓亭,上層亭內,掛以幔紗亭簾,可供女眷看戲宴賓用。出亭變為單層長廊,穿過戲樓東側,臨水於白蓮塘,接入榕園綉樓。二廊廊道寬2.5米,廊柱間以漆木條椅相連,椅上欄以美人靠連接。上層長廊在美人靠上裝大格雕花窗。兩條復式長廊將涵通樓、戲樓、白蓮塘、紅蓮塘、碧雲湖、方竹山相互隔開又相互連通,產生一種「似隔非隔,似透非透」的效果。整座園林的整體觀賞性沒有因此遭到人為的視覺破壞,反而顯得有更深遠的層次感。
雁山園的水榭臨水而建,不但是雁山園畫龍點睛之作,也是溝連涵通樓、碧雲湖舫、方竹山、跨湖臨戲樓,連接白蓮塘、紅蓮塘、綉樓的通道。
雁山園中現存的水閣和水榭是1946年重建的,與最初的碧雲湖舫和水榭不同的是,重建的水閣和水榭都只有一層,原來的水榭一邊接通湖邊,現在的水榭增加了向北的出口,直通湖北岸的教學樓。
H. 雁山園的主要景點
1、桃源意境:園中方竹山上有一天然石洞名叫相思洞,因桃樹而得名,也有「世外桃源」之意。洞口淺而窄,乍見無奇特之處。進得洞去,扶壁而下,繞一巨石,則豁然開朗,意境別辟,「高崖數十丈,容設數十筵。」從洞內往外望,有綠竹三兩叢,桃花數百株,中有一茅亭,涼風颯然,清曠靜謐。與進洞時腦際留下的亭台樓閣繁華印象相比,彷彿進入到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因此,人們又稱其為「相思洞」。三十年代,胡適到此,因感洞前紅豆成林,建議將它改為「相思洞」。洞中曾發現恐龍化石。
2、神秘相思河:相思河宛如似一條細軟輕柔的「青羅」,由方竹山腳向北飄然而去。河中怪石天生,綠蔭夾岸,屈曲開河有變,河水澄碧清冽,游魚可數。上有石虹跨水,倒影如環。更為奇特的是此河由方竹山腳出現,至乳鍾山西麓突然消失,四周圍牆無缺口,路無涵洞,河流不知去向,僅有200來米河段鑲嵌在園內,可謂來無源,去無蹤,有首民謠唱道:「一段仙河落園中,路繞圍牆無處通,終年四季常流水,來無源頭去無蹤。」有人根據其來去無蹤的特點,稱其為「飛來河」。
3、桂花奇境:園中有上千多株奇形怪狀的桂花樹,金秋時節,芳香滿園,花落則覆地如雪。沿相思河兩岸的桂花樹,形狀各異,樹齡久遠,與園中自然環境渾然一體。
4、千年奇樟:園中七頭樟,千年樹齡,枝杈分布,形如北斗,是與桂林大榕樹並列的神樹,傳說,陽朔大榕樹為女性神樹,雁山園古樟樹為男性神樹。當地民謠:先有七頭樟,後有雁山園。當年主人正是看中此樹可佑他高升,而起造園之念,又傳,園主看中此地,也有獨占神樹之念。
5、嶺南第一風水福地:整個雁山園的風水,符合中國風水最佳之選原理,尤其是舊大門一帶,風水絕佳,是風水學的活教程。入大門正對的鍾乳山,內有神秘溶洞,藏蝙蝠無數,是嶺南僅見的「青山藏福」寶地。6、龍脊古徑:園中保留有中國傳統園林僅存的龍脊路。古人造園,以龍脊路喻平步青雲,科舉得名。 7、玄珠釣月:明代古橋、小姐樓、公子樓相望,月上東山,釣月台邊,輕舟漁歌,不勝優美。園中小姐樓,現為國畫大師黃格勝工作室,「榕園」二字,是齊白石題字。
8、花神祠:園中有嶺南唯一的花神祠,有十二花神像,到此遊人,可供拜鮮花,佑青春美麗、眷侶如花。著名學者陳綬祥為花神祠撰聯:一百零八記鍾聲,喚醒萬家春夢,二十四番信風,吹響四處山塘。
9、不掃徑:園中山邊小徑,深秋時節,落葉覆蓋,意境深遠,主人不忍掃落葉,故名不掃徑。園門口有聯「花聚散、葉聚散,人情也聚散,山浮沉、水浮沉、光陰不浮沉。
10、紅豆小館:園中有奇樹——紅豆樹,樹邊建有紅豆小館,中國最有學問的大學者陳寅恪曾居此一年,並留有許多詩文。陳寅恪精通二十多國文字,研究隋唐歷史著名,解放後公開聲稱不學馬列,文革期間病逝於中山大學,是公認的中國學術大師,他是廣西桂林人唐景崧女婿,唐是台灣巡撫。胡適也曾來此,並留下寫相思豆的詩:「相思江上相思岩,相思岩下相思洞,三年結子不嫌遲,一夜相思叫人瘦。」
11、碧雲湖·清湘水墨:雲湖又名「鴛鴦湖」,山石為岸,自然朴實。湖畔植柳,湖內種蓮,湖中建有二層局部三層的大水閣,形若舟,故名「碧雲湖舫「,有跨水長曲廊與涵通樓相連。登碧雲湖舫觀望,但見垂柳絲絲,紅荷點點,畫舟翩翩,翠峰倒影,美不勝收。湖舫後被岑春煊改為水榭。中國灕江畫派作家原作展示及工作室集中地,在園中碧雲湖水榭邊及水榭中央,是當代中國最大的畫派基地。12、澄懷書院:中國的現代書院,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創辦。有中國新文人畫派工作中心,此外,著名大師陳綬祥、謝天成、江碧波等均在此有工作室。書院中——清香書屋(又名公子樓)是國際著名華人企業家、文化名人靳羽西的出生地。
13、國寶《灕江百里圖》美術館:國寶《灕江百里圖》是黃格勝的作品,該作品是描繪桂林山水的巨作,其畫冊已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原作藏於園中,涵通樓內。
14、四寶園:桂林喀斯特自然生態的珍貴植物:方竹、紅豆、丹桂、綠梅,是園中眾多植物中的珍寶,又稱雁山四寶。
15、澄潭奇景:離桃園洞不遠處有一小湖,面積約百餘平方米,終年不竭。每當春夏、雨水旺盛之際,泉水從地下涌趵而出,轟然有聲,翻滾的水紋呈花朵狀。湖的一角又有游移不定的旋渦,將水從湖中帶走,因此,無論有多大的水灌入湖裡,水終不會滿溢岸上,始終保持水面平衡,世所罕見。潭中建有西林紀念亭。
16、西林往事:雁山園曾由兩廣總督岑春煊購得,岑是廣西西林人,故該園又名「西林園」。作為兩廣總督的私人花園,岑西林在此花費了大量心血造園,今天園中修復的清代式樣園林建築,就是岑的手筆。岑是近代史上非常有影響的人物。園中有岑西林遺像石刻及手跡石刻,是珍貴的史料。
17、民國文化:雁山園在當代中國園林中,是民國文化痕跡最重的地方之一。園中的建築,相當一部分按民國舊樣修復,其中大學廣場,保持民國原樣。禮堂——匯學堂是國內唯一可使用的民國禮堂。而園中民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山明水秀」題詞石刻更是廣西桂林僅見的民國最高領導人題字。
18、涵通樓(修復中):園中主樓,在清代嶺南園林建築中負有盛名,樓高二層,清人稱之為「層樓巍聳,高甍華宇,氣象距細……」,此樓首是園主藏書樓,藏書十萬,是清末廣西第一藏書樓。按原樣重修後的涵通樓,將成為灕江畫派文獻館。
19、澄研文氣:園中方竹山下,築有原主人住的澄研閣,主人在此會客寫書,曾是當時區域文化中心沙龍。此閣背山面水,水中曾有神魚,「漆鯉修長如人,嬉遊潭中。」
20、雁園秋色:雁山園的秋天,滿園落葉繽紛,意境奇美。
21、永遠的劉三姐:在禮堂中每晚放電影劉三姐,永不停止,並將申報吉尼斯世界記錄。
I. 雁山園建於什麼時候
桂林不僅擁有秀甲天下的自然山水,而且是一座有著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擁有極為豐富的文化積淀,雁山園就是桂林歷史文化積淀的代表之一。
雁山園位於廣西桂林市雁山區大埠鄉境內,為古典私家園林,原名雁山別墅,曾名西林園、雁山公園。
雁山園始建於清咸同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第一任園主,為清朝臨桂縣大埠(今桂林市雁山區大埠鄉)鄉紳唐岳。雁山園是唐岳在參考了上海的豫園並在《紅樓夢》中的大觀園啟發下建造的。整個園林依山傍水、樹亭建閣,規模堪稱當時廣西之最。唐岳時的雁山園別墅時期是雁山園最鼎盛的時期。1873年,唐岳病逝,唐氏後人將雁山園轉讓給時任兩廣總督的岑春煊。岑春煊系雲貴總督岑毓英之子,歷任廣東、甘肅布政使,陝西巡撫,四川、兩廣總督,郵傳部尚書等官職。岑春煊將此園更名為「西林園」,並對園內主體建築重新修葺。1929年,岑春煊將西林園捐贈給廣西省政府,雁山園從此更名為「雁山公園」,開始向普通民眾開放。民國時期的雁山公園主要用於政府辦學。廣西師范大學、廣西大學、廣西農業學院等學校先後在此辦學,我國很多著名文化人也曾在此工作或居住過。因此,有史學家將雁山園稱為「近代廣西文化的發源地」。新中國成立後,雁山園曾歸桂林地區行署管轄。1962年,桂林市園林管理處接管雁山園。現在,雁山園是中國新文人畫派、中國灕江畫派的創作基地,也是鳳儀書院、廣西藝術學院灕江國際文化學院及附中校園所在地。
雁山園融江南園林、桂北民居、民國建築特色於一體,並以真山、真水、古木參天、人文深厚而成為嶺南第一名園。雁山園濃縮了桂林山水的自然美景,園中的自然景觀於奇秀中隱透清俊、鍾靈之美,是一個集「風水寶地」「神奇景觀」「名流雅居」於一體的地方,是桂林山水中的絕版江南園林!雁山園的規劃和建築體現了建園者對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美學思想的追求,折射出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理想。雁山園文化積淀極為深厚,園內豐富的詩、詞、曲、賦、楹聯等文化資源,有很高的研究價值。雁山園歷史內涵極為豐富,曾是我國近現代史上眾多歷史名人集聚之地,他們在此留下了許多史實和故事傳說,成為雁山園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隨著桂林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桂林正在深入推進國際旅遊勝地建設,大力實施「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工程。我們編寫這一桂林歷史文化讀本,旨在系統挖掘整理雁山園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價值,讓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和了解桂林,保護利用好這座歷史文化名園,重塑和弘揚桂林獨特的園林文化和歷史文化,繁榮發展桂林文化事業,為國際旅遊勝地建設增添濃墨重彩的一頁。
歷史如過眼雲煙。雁山園見證了桂林的歷史,見證了中國近現代眾多歷史人物在桂林留下的痕跡。
中國近現代,百年激盪!
百年興廢,一園寫盡!
J. 雁山園有哪些景點
根據清代畫家農代縉《雁山園圖》的臨摹本,最初,雁山園有大門、跑馬樓、涵通樓、碧雲湖舫、澄硯閣、琳琅仙館、紅豆院、玄珠橋、棋亭、花神祠、方竹山、鍾乳山、碧雲湖、青羅溪等景觀。
劉名譽在《雁山園》(見《紀游閑草》,1909年刻本)中較詳細地記載了20世紀初雁山園的景觀:
距其園數里皆稻畦,嶂岫逶隨,林木蒼蔚,河流繞之,得略彴而渡焉。橋兩隅各蔭古桂,經一小村落,溝水泠泠,老樹偃卧,圍牆蜿蜒際山,凡數曲而抵園之門。浦漵重圩,灌輸活潑,長椅數丈。跨波以涉,溪聲潺潺,如琴如築如竽笙,球琳相間而鳴戛,谷紋差差,凈如綠玉不可唾,何其靚也?入園而好山迎人,逶而右沃田,彌望綠玉之水與堤為彎,環蒼瑤之,石與水為拱揖,松栝柳桂之木,又與石為哨蒨也。田之右為庄廈數十間,再進得長橋矗水之左。迤而左為水之樓,對樓有山岩壑幽,窅內閉脩蛇。舊設危亭,荒邃非可窮也。轉而南,皆坦途,幾疇芋塍相積。右顧水外時見牆屋,既而值垣門,是為內園之門。門目內磚坪數十丈,有層樓巍聳,高甍華宇,氣象鉅麗,是為涵通樓,斯園之主樓也。樓之下軒楹閎豁,旁區洞房,樓之上飛閣峻檐,往者藏數萬軸書於此,閎以外,楹以內,廣除數丈方,罄布之,通明而爽塏,登斯目眺,北有高峰疊,東有風亭水榭,西有阡圳廈苑。紫青繚白,浮金散紫,畢效奇於斯樓之外,由是而南為花圃、為竹台,沿磴旋折為山亭。亭之下溪水深碧,神魚之所出沒也,亭之後巉岩屈轉是為雁山峙洞,岈竅怪,不可思議而涼飈颯然,愈進愈闊,捫壁目下,高崖數十丈,容設數十筵,洵逭暑之一勝。洞外遍植芳木,側有花神祠,向晚遂不遍涉。
自樓而西南地橋屋上度復道(由涵通樓至承雁閣),是為澄硯閣,乃京卿寢興之室。迴廊綺疏,背隈隩而面孤亭,挾亂洞而俯澄綠,於此讀書,於此垂釣。自樓而東南得曲廊。沿廊數轉為橋亭,明湖開鏡,荇藻交橫,橋亭者壘石於湖中,建之拗拮,類之字,以達遠舫廳,廳凡七間,軒宏敞亮,周以畫欄,去水僅尺許,隨處可見,登舟湖光盪處,花竹倒影,好風吹袂,貴禽變聲。湖右李林,湖左花嶼,湖前之叢竹則青,琅玕館故址也。
雁山園的建築較多,若以老大門為北子點、澄硯閣為南午點的中軸來看,沿中軸線有大門、傘閣、綉樓、戲樓、涵通樓、澄硯閣六組建築,建築格局各異,層次分明,移步換景,自然舒展。從大門進入,山阻水隔,疑無去路,只見右側臨水邊上立著一座孤零零的亭閣——傘閣。與傘閣隔紅蓮塘相望的就是綉樓。傘閣前有一水塘,塘內開滿紅色的蓮花,故名為紅蓮塘。逆水而上是一溝渠,行至盡頭,乳鍾山腳下又見一水塘,滿塘開放白色蓮花,名為白蓮塘。再上溯還有一小塘,因園主曾用於養白鵝,故名白鵝塘。白鵝塘北岸為乳鍾山。這是一組結合自然地勢布局設計的連環水系。紅蓮塘水面與北流的青羅溪連為一體,共水注入沉魚塘,形成水面開闊的景象,頗有「半畝方塘一鑒開,波光雲影共徘徊」的意境。
雁山園的中心地帶是一處開闊的長形空地,北接榕園,南連涵通樓,東臨碧雲湖和白蓮塘,西抵青羅溪,可謂雁山園的中心廣場,地勢非常開闊。園主在靠榕園處建一戲樓(1936年廣西省立師范專科學校在已毀的戲樓地基上建了大禮堂,即今匯學堂)。
整個雁山園以中軸線建造的六組建築,集住、藏、演、綉於一線,青羅溪自南向北穿園而過,溪的東岸建築林立,西岸則是一派田園風光的稻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