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縣梨坪鎮九原村鄉村旅遊業
1. 文縣歷史上人物事跡
蕭藉(明舉人),城關西元村人,明代官至知州(五品),著述頗豐,有政聲,敕封文林郎,歿後葬於鵠衣壩,其墓有研究價值。
王繼禮(?——1539),鐵樓名人,明正德十六年進士,官湖廣按察使(從三品),威鎮海境,邊隅肅靖,勤政於民。
米重(1862-1923),文縣城關人,光緒21年進士,官至海城(奉天)、通化、石泉三縣知事(七品),為政寬簡,不苟苛察,受人敬戴。程晉三,清末進士,詩文行世,著有《余集》。
程海寰(1908——1949),中共地下黨工作者,詩人,詩作《甲後吟草》、《滌月軒集》。
楊懷仁(1917-1949),中共黨員,烈士。
秦錫田,文縣人,清同治副貢生,
張秋爆(1907——1958),留德學生,歐亞航空公司蘭州辦事處主任。
韓定山(1893——1965),自幼家貧,聰穎好學,1930年任文縣教育局長,1933年任碧口小學校長,1942年創辦文縣初級中學,著述頗豐。有《陰平國考》等,其文有昌黎遺風,其詩純朴自然。此外還有張海觀等。
齊培禮,曾任省軍區政治部主任,關心家鄉建設,著述頗多。西北師大副教授張海生,著有<林則徐在西北》、《甘肅史稿》、《中國近百年經濟史辭典》等著作。
鄢雨民先生,文縣人,書法在隴原書法界獨樹一幟,曾在日本國展出。
王應國,文縣梨坪人,曾任甘肅省交通廳廳長,為家鄉公路建設、冷堡子渡口、九原電站建設做出了貢獻。
張艮生,延安大學教授,尚德鎮人,從教數十年,西北文學研究所教授王尚壽著述近百萬字,著有《簡明文學知識辭典》,《甘肅文學四十年》副主編。
劉潤寰(1923——1960),舍書板石人,曾用名劉潤彩,1949年參加革命,曾任中共甘肅省委黨校教員,勤奮教學,深受學員敬佩。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病逝勞教農場,1979年沉冤昭雪。舍書人氏劉郁采,1950年參加工作,曾任甘肅日報社部主任、中共甘肅省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省委機關刊物《黨的建設》副總編、省委黨史辦主任,正廳級,著文頗多,有長篇通訊《看,陽山人怎樣征山戰水》。
劉守業, 石坊人,曾任隴南行署專員,省扶貧辦副主任,扶持修建石坊灌渠,積極為家鄉建設做出貢獻。[1]
2. 甘肅省文縣梨坪鎮派出所電話號碼多少
甘肅文縣梨樹壩在北半球。 梨坪鎮,位於文縣東北部,地處龍巴河流域。東鄰舍書鄉,南接臨江鎮,西靠橋鎮、屯寨鄉,北連武都縣外納鄉。南北長24公里,東西寬11公里,地域面積171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8.36%。鄉政府駐地李家壩, 距縣城100公里,海拔高程1326米。全鄉轄22個行政村,44個自然村,3152戶,13088人。該鎮自然資源豐富,城鎮建設及發展較快,2001年,全鄉經濟總收入1358萬元。 梨坪鄉曾是全鄉最貧困的鄉之一。1986年以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梨坪鄉人民牢牢抓住國家扶貧的機遇,夯實農業基礎,廣開生產門路,發展多種經營,新建了"三坪水渠"等一批水利設施,建成了細燕、侯家、尖脈花椒林帶。1990年以來,緊緊抓住退耕還林的歷史機遇,在元頭、劉家溝、李家河等村大搞以花椒、核桃為主的退耕還林,還栽植以洋槐為主的薪炭林基地已初具規模。貧困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2000年實現了全鄉基本脫貧。全鄉經濟、文化、教育、衛生事業設施有較大的發展。龍巴河落差較大,有建設電站的良好壩址,尚家壩幾戶聯辦水電站,解決了鄉機關單位和15個村農民的生產生活用電。梨坪鄉大部分村社植被較差,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群眾燒柴困難,長期以來曾與毗鄰鄉的群眾因柴山發生過糾紛甚至械鬥事件。90年代以來,全鄉不少村社大力營造薪炭林,解決燃料問題,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尤以趙村、劉家溝、李家河村成效最為顯著,營造薪炭林3400多畝,不少農戶從薪炭林中獲取燃料,不再進山林砍柴了,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
3. 文縣伊甸原鄉村旅遊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怎麼樣
文縣伊甸原鄉村旅遊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是2016-11-30在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注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內合作經濟容組織,注冊地址位於甘肅省隴南市文 縣堡子壩鎮德勝前村趙家溝社。
文縣伊甸原鄉村旅遊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3621222MA71H0P45B,企業法人陶國昌,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文縣伊甸原鄉村旅遊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是:生態旅遊觀光,原生態文化游覽體驗,古樹古木景觀設計,寺廟建築和保護,綠色長廊連接帶建設,原始農耕生產工具展示,農家客棧服務。為成員提供旅遊產品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培訓、信息咨詢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文縣伊甸原鄉村旅遊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資訊。
4. 甘肅文縣梨樹壩在南半球還是北半球
甘肅文縣梨樹壩在北半球。
梨坪鎮,位於文縣東北部,地處龍巴河流域。東鄰舍書鄉,南接臨江鎮,西靠橋鎮、屯寨鄉,北連武都縣外納鄉。南北長24公里,東西寬11公里,地域面積171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8.36%。鄉政府駐地李家壩, 距縣城100公里,海拔高程1326米。全鄉轄22個行政村,44個自然村,3152戶,13088人。該鎮自然資源豐富,城鎮建設及發展較快,2001年,全鄉經濟總收入1358萬元。
梨坪鄉曾是全鄉最貧困的鄉之一。1986年以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梨坪鄉人民牢牢抓住國家扶貧的機遇,夯實農業基礎,廣開生產門路,發展多種經營,新建了"三坪水渠"等一批水利設施,建成了細燕、侯家、尖脈花椒林帶。1990年以來,緊緊抓住退耕還林的歷史機遇,在元頭、劉家溝、李家河等村大搞以花椒、核桃為主的退耕還林,還栽植以洋槐為主的薪炭林基地已初具規模。貧困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2000年實現了全鄉基本脫貧。全鄉經濟、文化、教育、衛生事業設施有較大的發展。龍巴河落差較大,有建設電站的良好壩址,尚家壩幾戶聯辦水電站,解決了鄉機關單位和15個村農民的生產生活用電。梨坪鄉大部分村社植被較差,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群眾燒柴困難,長期以來曾與毗鄰鄉的群眾因柴山發生過糾紛甚至械鬥事件。90年代以來,全鄉不少村社大力營造薪炭林,解決燃料問題,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尤以趙村、劉家溝、李家河村成效最為顯著,營造薪炭林3400多畝,不少農戶從薪炭林中獲取燃料,不再進山林砍柴了,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
5. 文縣有哪些鄉
文縣轄3個鎮、20個鄉、1個民族鄉:城關鎮、碧口鎮、尚德鎮、鐵樓藏族鄉、丹堡鄉、劉家坪鄉、玉壘鄉、范壩鄉、中廟鄉、口頭壩鄉、尖山鄉、臨江鄉、梨坪鄉、舍書鄉、橋頭鄉、堡子壩鄉、石坊鄉、石雞壩鄉、中寨鄉、馬營鄉、上丹鄉、肖家鄉、店壩鄉、屯寨鄉。
文縣歷史悠久,秦以前俱屬氐羌,漢置陰平道,三國時魏置陰平郡,南北朝時建陰平國,北周明帝封「文」置州,明洪武四年降州設縣,古時稱「陰平」。
2005年,全縣轄20個鄉鎮,305個行政村,總戶數6.64萬戶、總人口25萬人,居住著漢、藏、回等7個民族,是全國白馬氐人主要居住區之一。 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城關鎮 29684 碧口鎮 15453 鐵樓鄉 9819 尚德鄉 5789 橫丹鄉 4816 丹堡鄉 5527 上丹鄉 3018 劉家坪鄉 2046 玉壘鄉 5575 范壩鄉 8141 店壩鄉 3763 肖家鄉 5746 中廟鄉 8305 口頭壩鄉 7663 尖山鄉 5951 臨江鄉 7633 黎坪鄉 12709 舍書鄉 4713 屯寨鄉 6833 橋頭鄉 22435 堡子壩鄉 14739 石坊鄉 9608 石雞壩鄉 10727 馬營鄉 7047 中寨鄉 17168
6. 甘肅省文縣陽山金礦床
甘肅省文縣陽山金礦床位於川陝甘交界地帶,行政區劃屬甘肅省文縣管轄。礦帶東西長約30km,南北寬約4km,地理坐標為:東經104°30′00″~104°50′00″,北緯33°00′00″~33°08′00″(圖1)。
圖1 陽山金礦交通位置圖
1—縣城;2—鄉、鎮;3—省級公路;4—鄉村道路;5—山峰;6—研究區
工作區以盛產砂金而著稱,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各家地質隊伍的努力,區內岩金勘查工作有了較大突破,先後發現了新關、聯合村和郭家坡等金礦床及一批化探分散流異常。1994年武警黃金第十二支隊進入該區,通過1∶20萬化探異常查證發現觀音壩—高樓山一帶有較好的找礦前景。1997年陽山一帶找礦取得突破而發現陽山金礦,至2008年整個陽山金礦帶已成為包括陽山、高樓山、安壩和葛條灣4個礦段及張家山、泥山和湯卜溝3個成礦遠景區段,控制金儲量已達308 t的超大型金礦床,而且其規模還在進一步擴大,顯示了該區極好的成礦前景。
1 區域成礦地質環境
1.1 大地構造單元
礦床在大地構造上位於揚子板塊以北、中朝板塊以南、松潘-甘孜褶皺系以東的三角區內,屬秦嶺褶皺帶西段南亞帶。
1.2 區域地層
區域上出露的地層主要有下古生界碧口群、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及中生界三疊系、侏羅系,此外本區還有大面積第三系(古—新近系)風成黃土以及第四系沖、洪積沉積物。
碧口群為一套巨厚的淺變質火山-沉積岩建造,出露面積約占基岩出露面積的70%左右,出露最大厚度在16 000m以上,主要由基性火山岩和酸性火山岩組成,夾板岩、千枚岩和白雲岩,而中性火山岩出露很少。
中泥盆統三河口組為一套巨厚淺海相的碎屑岩-泥質岩-碳酸鹽岩沉積建造,分為6個岩性段。第一、二岩性段組成一個不完整海侵旋迴,第三、四、五岩性段組成一個由碎屑岩-泥質岩-碳酸鹽岩-泥質岩、碎屑岩的海侵到海退完整沉積旋迴。該地層為陽山金礦床的主要圍岩。對於區域上三河口群的含金性,王學明等(1999)曾進行過研究(表1),結果表明,金含量最高的為砂質類岩石(7.78×10-9),其次為碳質岩類(4.52×10-9),第三為泥質岩類(3.31×10-9),碳酸鹽岩含金最低(2.61×10-9),這與野外觀察到的金礦主要賦存於砂泥質千枚岩中相一致。
表1 文康地區三河口群各類岩石的金含量
(據王學明等,1999)
石炭系主要由碳酸鹽岩組成,夾少量碎屑岩,底部夾豆狀赤鐵礦透鏡體。二疊系由海相碳酸鹽岩、正常沉積碎屑岩組成。三疊系主要由濱海-淺海相陸源碎屑岩組成,夾少量碳酸鹽岩,與下伏二疊系為整合接觸。侏羅系以紅色砂礫岩沉積建造為主,出露厚度>300m。
1.3 區域構造格架
礦床位於白龍江復背斜的東南部,控制本區的主要構造為文縣弧形構造,它由一系列近EW向的斷裂構造及褶皺構成(圖2)。
褶皺構造主要有關家溝-何家壩復背斜、呂家壩-冷堡子背斜;斷裂構造主要有松柏-梨坪斷裂、安昌河-觀音壩斷裂、馬家磨-魏家壩斷裂及白馬-臨江斷裂。
上述斷裂構造在本區域內總體走向均為NEE向、局部為EW向,實際上向西仍有延伸,其走向轉為NW向,因此構成一向南凸出的弧形構造(圖2),上述斷裂僅是其中段和東段部分。此外,在弧形構造的弧頂部位尚有一些近SN的斷裂構造。
1.4 區域岩漿活動
區內岩漿岩出露面積較少,總體有如下特點:①類型繁多,超基性、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和侵入岩均有出露;②岩漿活動受控於區域構造演化,誘導岩漿侵位和噴發的構造機制主要為大型構造破碎帶,系同構造岩漿活動;③岩漿活動具多期次性,根據構造-岩漿活動的旋迴性劃分為加里東-華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3個構造岩漿事件;④空間分布廣泛而零散;⑤規模一般較小,侵入岩多呈小岩株或岩脈產出,但與金礦成礦多有密切成因聯系,部分侵入體直接參與了金礦化(如陽山金礦、巴西金礦等),其中燕山期岩漿活動對金及多金屬成礦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加里東-華力西期構造岩漿活動時間跨度大,岩石類型較多,岩性以變玄武岩和凝灰岩為主;印支期火山活動微弱,且僅限於晚印支構造期,主要為發育於三疊紀海相地層中的少量基性火山岩;燕山期岩漿活動強烈,分布范圍較廣,具同源、同期、異相的特點。主要岩石類型為玄武岩類、安山岩類和流紋英安岩。侏羅紀火山岩K-Ar同位素年齡測定值為191.57 Ma,白堊紀火山岩Rb-Sr年齡值測定為112±27 Ma。燕山期侵入體分布廣泛而零散,岩體的分布與中生代斷裂構造關系密切,岩石類型以中性岩和中酸性岩石為主。燕山期岩漿活動與金成礦有著密切關系。
圖2 文縣弧形構造略圖
(據齊金忠等,2001)
T—三疊系;C—石炭系;D—泥盆系;Z—震旦系。1—石英閃長岩脈;2—斷裂;3—倒轉傾伏向斜;4—倒轉地層產狀;5—地層產狀;6—金礦床
1.5 成礦單元
礦床大地構造位置位於秦-祁-昆成礦域秦嶺-大別成礦省的西秦嶺成礦帶之南亞帶。
2 礦區地質特徵
2.1 礦區地層
礦區內出露的地層主要為中泥盆統三河口組第三、四岩性段的一套千枚岩、砂岩和灰岩,其中礦體主要賦存於第四岩性段的千枚岩中(圖3)。根據岩性上的差異,又將礦區第四岩性段(D2s4)劃分為5個次一級岩性段,詳述如下:
圖3 甘肅陽山金礦區地質簡圖
2—斷層;3—推測斷層;4—金礦體及編號
2.2 礦區岩漿岩
礦區內小岩株和岩脈沿構造破碎帶產出,其岩性主要為淺成的花崗岩類,包括斜長花崗斑岩、花崗細晶岩以及霏細斑岩等。
2.2.1 斜長花崗斑岩脈
礦區內的脈岩以斜長花崗斑岩為主,岩石為灰白—淺肉紅色,依氧化、蝕變強度不同而不同。長一般300~500m,寬一般1~5m,常順層產出,多產於斷裂帶內,或產於斷裂帶附近,並且多條脈常一起形成復脈帶(如葛條灣402號礦脈就是由多條斜長花崗斑岩脈構成的復脈帶)。斜長花崗斑岩脈與礦體關系較為密切,而脈體本身蝕變形成礦體也較為多見,在葛條灣、安壩、高樓山、陽山礦段,礦體均為斜長花崗斑岩脈或脈體附近的圍岩。在礦區也有許多變形、蝕變較弱的斜長花崗斑岩脈,並不構成礦體。
在礦區由於斜長花崗斑岩脈侵入的深度、岩脈的規模等因素的影響,脈體有一定的相變,其中在礦區外圍的新關礦點可見有中粗粒的斜長花崗斑岩脈,在湯卜溝一帶也可見有基質為隱晶質的斜長花崗斑岩脈,但其礦物成分基本一致。
2.2.2 花崗細晶岩脈
礦區內除斜長花崗斑岩外,還有少量細粒花崗岩脈,岩石為灰白色,在湯卜溝、葛條灣等地均有出露,但規模較小,長一般<200m,寬一般<2m,常與斜長花崗斑岩脈相伴,並切穿斜長花崗斑岩脈,顯然其形成時代晚於斜長花崗斑岩脈。同樣,細粒花崗岩脈也多產於斷裂帶內,或產於斷裂帶附近,與地層產狀基本一致。花崗細晶岩脈與礦體關系也較為密切,在葛條灣礦段細粒花崗岩脈破碎蝕變構成礦體(當地稱之為白礦)。
岩石SiO2含量為69.85%~80.77%,平均73.88%,里特曼指數(δ)一般為0.3~0.4,屬鈣鹼性系列。在Q-A-P三角圖上,岩石化學成分有連續變化的特徵。其中,斜長花崗斑岩脈在礦區出露最為普遍,與金礦體關系也最為密切。
2.3 礦區構造
礦區位於安昌河-觀音壩斷裂帶內,所以礦區內岩石變形相當強烈,構造變形也極其復雜。
規模較大的褶皺構造有葛條灣-草坪梁復背斜和無價山向斜。還出現大量的小褶曲,有兩翼產狀平緩的開闊褶曲,有兩翼產狀較陡的緊閉褶曲,還有小的倒轉背斜、平卧褶曲等,其中以緊閉褶曲較為常見。
礦區主要的斷層為安昌河-觀音壩斷裂,其總體展布方向為NWW向,由一系列次級斷裂及強變形帶構成。按展布方向來看,礦區主要存在NEE及NWW向次級斷裂帶,這些次級斷裂主要在背斜的翼部發育。
NEE向斷裂帶為礦區的主要斷裂構造,其中規模較大的為發育於礦區南部的斷裂,沿楊樹底下—三角地—草坪梁發育,其中有多處分支復合,或夾較硬地層的構造透鏡體,該斷裂帶為安昌河觀音壩斷裂帶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含礦斷裂,葛條灣礦區401,402,403,404號礦脈以及安壩礦段305,314等礦脈均賦存於該斷裂帶中。
NWW向斷裂帶在陽山金礦帶各礦段均存在,而在葛條灣礦段出現得較多,且主要產在葛條灣草坪梁復背斜的北翼,與地層產狀基本一致,是一組順層斷層,也是一組含礦斷裂。
2.4 圍岩蝕變
礦床圍岩蝕變主要有硅化、絹雲母化、粘土化、碳酸鹽化、黃鐵礦化、毒砂化和褐鐵礦化等,總體表現為淺成低溫熱液蝕變特徵,其中,絹雲母化、粘土化和碳酸鹽化在區內廣泛發育。
從礦體到圍岩有一定的蝕變分帶現象,表現為近礦部位硅化、黃鐵礦化較強,而遠礦部位粘土化、碳酸鹽化較發育。但由於受構造破碎以及圍岩成分的影響,蝕變分帶並不十分明顯。
3 礦床(體)地質特徵
3.1 礦體特徵
陽山金礦帶東起固鎮,西至堡子壩,全長12km,分為4個礦段,即陽山、高樓山、安壩和葛條灣礦段,共發現49條金礦脈,其中規模最大的305號,314號礦脈均位於安壩礦段(圖3)。305號脈位於安壩背斜南翼的破碎帶中,由碎裂岩化、黃鐵礦化千枚岩及斜長花崗斑岩組成,礦脈在平面上為舒緩波狀,在剖面上為脈狀,總體走向NEE,傾向N,傾角45°~70°,僅圈定了1條礦體,長1800m,控制斜深440m,平均厚度5.58m,平均品位7.06×10-6,計算金資源量56 133 kg。314號脈平行於305號脈並位於其上盤,也圈定1條礦體,長2100m,控制斜深330m,平均厚度5.61m,平均品位5.52×10-6,計算金資源量27 570 kg。
3.2 礦石成分
礦區礦石按氧化程度可分為原生礦石和氧化礦石,以前者為主。按礦石原岩類型又可將礦石分為蝕變砂岩型、蝕變千枚岩型、蝕變灰岩型和蝕變脈岩型4種,其中,以黃鐵礦化蝕變千枚岩型和黃鐵礦化蝕變斜長花崗斑岩型礦石為主。
礦石礦物成分特徵。礦石中金屬礦物種類較多,主要有自然金、銀金礦、毒砂、黃鐵礦和輝銻礦,其次有鈦鐵礦、釩鈦磁鐵礦、磁鐵礦、磁黃鐵礦、閃鋅礦、方鉛礦、白鐵礦、硫銻鉛礦、軟錳礦、硬錳礦和褐鐵礦等。其中主要為細粒(粒徑<2mm)黃鐵礦和毒砂,並且毒砂含量略高於黃鐵礦。
鏡下統計結果表明,礦石中金礦物以自然金為主,其次為銀金礦。金礦物主要賦存於毒砂、褐鐵礦、輝銻礦和粘土礦物中,有3種賦存狀態:①以包裹體形式賦存於毒砂、褐鐵礦和粘土礦物中,占鏡下統計數的75.46%;②以裂隙金賦存於黃鐵礦和褐鐵礦的微裂隙中,占統計數的11.82%;③以粒間金賦存於粘土礦物中(12.72%),金礦物嵌布粒度細微,鏡下見到的最大金礦物顆粒僅5~6 μm,大部分在2~3 μm之間或更小。
礦石中主要非金屬礦物有石英、絹雲母、方解石、白雲石和長石,其次有高嶺土、綠泥石、葉蠟石、綠簾石、重晶石、雄黃和石榴子石;微量礦物有鋯石、電氣石、透輝石、臭蔥石和螢石等。
3.3 礦石組構及成礦階段劃分
該區礦石發育多種結構構造。礦石結構主要有自形粒狀、他形、環帶、環邊、放射狀、包含、膠狀、交代、草莓及聚晶等;礦石構造主要有脈狀、浸染狀、團塊狀、疏鬆粉末狀及碎裂狀等。
成礦作用總體經歷了原生礦床形成期——熱液作用成礦期和次生富集成礦期——表生氧化成礦期(表2)。
表2 陽山金礦帶不同成礦階段特徵表
熱液作用成礦期依礦脈穿切關系及礦物組合特徵可劃分為4個成礦階段:①黃鐵礦-石英階段(Ⅰ):該階段以形成自形的中粒黃鐵礦及硅化發育為特徵,黃鐵礦常呈稀疏浸染狀分布於千枚岩、灰岩及斜長花崗斑岩中。②石英-毒砂-黃鐵礦階段(Ⅱ):以在斷裂破碎帶及劈理帶發育較強的硅化、黃鐵礦化及毒砂化等為特徵,黃鐵礦及毒砂多呈浸染狀或脈狀分布在石英或蝕變千枚岩、灰岩中。在劈理帶可見到石英-黃鐵礦細脈發育,脈寬2~3mm,該階段為本區的主礦化階段,且分布廣泛。③石英-輝銻礦階段(Ⅲ):該階段礦化以脈狀產出,礦脈厚幾厘米至十幾厘米,可見其明顯穿切早期石英-毒砂-黃鐵礦階段形成的礦層,該階段礦化僅局部發育。④石英-方解石階段(Ⅳ):該階段礦化以方解石細脈形式產出,其中有少量的石英,脈寬幾毫米至幾厘米,長幾厘米至幾十厘米,含極少量的黃鐵礦,雖廣泛分布但礦化強度低。
其中Ⅱ,Ⅲ階段為本區的主礦化階段。
3.4 礦石風化特徵
礦床形成以後,受喜馬拉雅運動的影響,地殼進一步抬升,絕大部分礦石裸露地表,氧化作用很強烈,主要表現為赤鐵礦化、褐鐵礦化,部分形成鐵帽或赤-褐鐵礦帶,並發育有黃鉀鐵釩。目前開采深度最深為220m,均為氧化礦石。
4 礦床成因分析
4.1 流體包裹體特徵
對19件樣品62個流體包裹體進行了顯微測溫分析,結果表明流體包裹體均一溫度范圍為105~310℃,主要集中在150~250℃之間。流體包裹體鹽度范圍為1.6%~10.4%,主要集中在1.6%~6.5%之間。流體包裹體成分分析結果表明,流體氣相成分以H2O和CO2為主,存在一定量的CH4和H2。液相組分中陽離子含量從高到低依次為Na+,K+,Ca2+,Mg2+,Li+,而陰離子以富Cl-,貧F-為特點,
4.2 同位素地球化學標志
4.2.1 硫同位素
黃鐵礦、輝銻礦的硫同位素組成測試結果表明,礦石硫以相對富集34S,並且離散性較大為特徵(δ34S 值為-3.47‰~13.23‰),一般認為這種硫同位素組成較分散,成礦過程可能存在多個硫源。本區黃鐵礦-石英細脈 δ34S 值接近礦化千枚岩,而輝銻礦 δ34S 值接近於再平衡岩漿水熱液礦床(-2 ‰~3‰),顯示地層硫與岩漿硫均參與了成礦作用。
4.2.2 氫氧同位素
礦石中細小黃鐵礦石英脈中石英氫氧同位素分析結果表明,δ18O石英值為3.23‰~0.41‰,δD 值為-92.4‰~62.9‰,按Clayton等的公式
4.2.3 全岩碳、氧同位素
全岩碳同位素分析結果表明,礦化石英脈的δ13CPDB值為-8.36‰~-2.19‰,較為離散,據於津生等(1997)資料,岩漿來源碳的δ13CPDB值上限為-4‰,>-4‰者暗示有沉積碳成分,據此認為本區碳是多來源的,比較接近於岩漿成因碳的分布范圍。另外,礦化石英脈的 δ18O全岩PDB值為-13.54‰~-9.06‰,更接近斜長花崗斑岩脈δ18O全岩PDB值(-9.77‰~-9.75‰),顯示成礦作用與岩漿活動有關。
4.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徵
稀土元素分析結果表明,不同岩石、礦石的稀土元素含量變化較大,ΣREE值變化范圍為16.1×10-6~202.2×10-6。千枚岩的ΣREE含量最高,其ΣREE平均值為152×10-6;斜長花崗斑岩ΣREE平均值為84.04×10-6;石英脈ΣREE含量最低,其ΣREE平均值僅為25.45×10-6。
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圖呈較陡的向右傾斜的曲線,但平滑性差,呈淺「V」字型(圖4),δEu為0.08~0.83,顯示弱—中等的Eu負異常。ΣLREE/ΣHREE值為4.57~17.96,表明輕稀土相對富集。就總體而言,礦石或礦化石英細脈與千枚岩及斜長花崗斑岩脈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較為相似,這反映礦石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圍岩(地層)的物質成分。
圖4 陽山金礦床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圖
(據齊金忠等,2003)
1—千枚岩;2—蝕變千枚岩;3—斜長花崗岩;4—蝕變花崗斑岩;5—高樓山礦石;6—安壩礦石;7—葛條灣礦石
4.4 成岩和成礦時代
從陽山斜長花崗斑岩全岩K-Ar同位素年齡的測試結果來看,礦區斜長花崗斑岩脈的全岩K-Ar年齡為171~209 Ma,平均年齡為189.4 Ma,顯示斜長花崗斑岩脈的形成時代應在三疊紀末至侏羅紀初。杜子圖等(1998)對西秦嶺地區岩漿岩同位素年齡的統計結果表明,岩漿同位素峰值主要為2個,即180~220 Ma和100~160 Ma,反映了在三疊紀末期—侏羅紀初期該區有較強烈的岩漿-構造活動。
楊貴才等(2007)對礦區微細浸染型礦石中細脈狀石英進行了氬同位素年齡測定(圖5),結果表明,石英黃鐵礦細脈中的石英年齡為195.31±0.86 Ma,顯示其成礦時代為侏羅紀。
圖5 陽山金礦石英39Ar-40Ar 同位素測試結果
(據楊貴才等,2007)
丁振舉等(1999)對碧口群銅礦床中礦化脈石英作過氬同位素年齡測定,結果表明其年齡為211.3±1.1 Ma,顯示銅的形成時代(或被熱液疊加改造的時代)為三疊紀末期。
4.5 礦床成因探討
1)陽山金礦90%以上的礦體賦存於泥盆紀粉砂質千枚岩中,王學明等的分析結果也表明,泥盆紀地層中砂質(粉砂質)岩石Au 含量最高(7.78×10-9),而碳質岩類、泥質岩類和碳酸鹽岩Au含量較低,分別為4.52×10-9,3.31×10-9,2.61×10-9,Au 含量較高的砂質、粉砂質岩石為金礦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物質基礎。
2)礦石中黃鐵礦有2種,即沉積成因和熱液成因,前者呈層狀或紋層狀,隨地層褶皺變形,其形態一般為自形細粒或半自形的立方體,常構成草莓狀集合體,該類黃鐵礦不構成礦體,但Au有明顯富集(紋層狀黃鐵礦化千枚岩中Au 含量為0.1×10-6~0.3×10-6),在受到後期熱液改造後,該類黃鐵礦發生不同程度的重結晶,形成增生環帶或承襲草莓狀黃鐵礦形態形成變余細粒黃鐵礦。熱液成因的黃鐵礦常呈脈狀、網脈狀,與毒砂、自然金等礦物共生,是主要的載金礦物。
3)礦帶總體展布受安昌河-觀音壩斷裂帶控制,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表明,金異常沿斷裂帶呈串珠狀大致等間距分布。另外,礦帶內礦脈與斷裂走向也較為一致,而礦體則產於斷裂帶中的次級破碎帶或順層剪切帶內。
4)陽山金礦床與侏羅紀早期岩漿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從時間上來看,斜長花崗斑岩脈的KAr年齡為171~209 Ma(5件樣品),含Au 石英脈的39Ar-40Ar坪年齡為195.40±1.05 Ma,二者形成時間基本吻合,即成岩成礦作用均發生於侏羅紀早期。在空間上,礦體一般產於千枚岩與斜長花崗斑岩脈內外接觸帶附近。
5)礦床地球化學研究表明,成礦流體為淺成低溫熱液,以大氣降水為主,並有岩漿水參與。硫同位素分析表明,地層硫與岩漿硫均參與了成礦作用;碳、氧同位素分析結果也表明,成礦作用與沉積岩及岩漿岩均有一定成因聯系。
綜上所述,陽山金礦是受構造控制、與沉積作用和岩漿活動有成因聯系的金礦床,即在泥盆紀本區沉積了一套金含量較高的碳、硅泥質地層。在沉積成岩及其後的區域淺變質過程中Au初步富集,與燕山早期岩漿活動有關的成礦熱液疊加於其上,並使其中Au進一步富集從而形成了陽山金礦,它既非單一變質成礦流體成因的礦床,也不是單一非變質成礦流體成因的礦床,而是由多種成礦作用共同參與形成的多成因復成金礦床。
參考文獻
郭俊華,齊金忠,孫彬等.2002.甘肅陽山特大型金礦床地質特徵及成因.黃金地質,8(2):15~19
李志宏,楊印.2007.甘肅陽山超大型熱液金礦床的成礦特徵.大地構造與成礦學,31(1):63~76
羅錫明,齊金忠,袁士松等.2004.甘肅陽山金礦床微量元素及穩定同位素的地球化學研究.現代地質,18(2):203~209
齊金忠,袁士松,李莉等.2003.甘肅省文縣陽山金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研究.礦床地質,22(1):24~31
齊金忠,袁士松,李莉等.2003.甘肅省文縣陽山特大型金礦床地質特徵及控礦因素分析.地質論評,49(1):85~92
齊金忠,李莉,袁士松等.2005.甘肅省陽山金礦床石英脈中鋯石SHRIMP U-Pb年代學研究.礦床地質,24(2):141~150
楊貴才,齊金忠,董華芳等.2007.甘肅省文縣陽山金礦床地質及同位素特徵.地質與勘探,43(3):37~41
於津生,李耀菘.1997.中國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袁士松.2007.甘肅省文縣陽山特大型金礦床成礦作用研究.礦產與地質,21(4):404~409
(李文良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