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國內體驗日本文化體驗
❶ 談談你對日本旅遊的感受
小精緻,我喜歡
❷ 想知道一些去日本的感受
來到日本東京首先第一印象就是很乾凈,衛生。地上基本上沒有垃圾。另外就是空氣很好,新鮮。感覺不到污染,不像中國北京的空氣一般,霧氣騰騰。人們的穿著很時尚,大方。無論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很有素質。
在國內都說日本人對中國人有敵視,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看到日本人很熱心,有禮貌,如果你問路的話,他們會把你一直領到你要去的地方。對中國人沒有什麼反感,就是有反感也不會露在表面的。總是在笑嘻嘻的和你說話。感覺到很溫暖。
在日本令我最深刻的一件事,大概是我在飯店裡吃牛肉飯,裡面是可以看到外面的!這時候來了一個看起來應該有50歲的老奶奶,但她的氣質別有一番風味,是那種高尚而又優雅,她牽著一條公狗!我為什麼知道它是公狗呢?因為我看到它在對面那家店的牌子上,抬起了腿,我覺得這沒什麼稀奇的,因為看上去那個店已經報廢了,但是我萬萬都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那個老奶奶缺那起手中的水瓶,像是把那個牌子洗了個遍,我驚訝的看到!我心想難到這就是日本干凈的原因?那個老奶奶並不知道我在這里看著但她還是堅持了她的原則,這是中國公民做不到的事情,
❸ 去日本旅遊,有什麼是一定要去體驗的
看一下日本的櫻花,體驗一下櫻花的世界,去日本大阪去感受一下日本特有的氛圍。
❹ 去日本旅遊是種怎樣的體驗
年初剛去了日本
屋子匱乏,讓這個民族的人很珍惜他們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物件。
❺ 日本文化之旅,有哪些好的旅遊攻略
我覺得日本的一個寺廟是非常不錯的,我們如果去的話一定要去那裡看櫻花,真的是非常美麗的場景啊。
❻ 為什麼有些人文化體驗的理由去日本
都說日本侵略中國,中國人討厭日本,但是去日本旅遊還是熱潮!據了解,2015年去日本旅遊人數達到了500萬,為什麼這么多人熱衷於去日本旅遊呢?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點:
1、距離近:從世界上來分析,去歐美旅遊沒有十幾天根本玩不嗨;去澳洲旅遊那是死貴死貴的;非洲不發達,又有原始部落不安全,去了也是遭罪;南美洲原始森林太危險。在加上日本和中國的距離、時差相差都不大,因而日本成為了國人旅遊的首選地之一。
2、天藍水清:日本的空氣質量在亞洲那是數一數二的,藍天白雲,水清澈無比,和國內時不時有的霧霾相比還是好太多。並且日本的景點、街道也是非常干凈的,他們分類處理垃圾的能力值得人學習。
3、購物好時機:日元匯率下降,日本的電器在中國有很大的名氣,公認的質量好。至今還記得有報道稱,日本免稅店的馬桶都被國人買光了。此外,日本葯妝店也是很多人去旅遊的原因之一,女生都希望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肯定希望有好的化妝品,而日本東西質量好又深入人心。
4、動漫影響:要說哪裡才是動漫王國,日本當之無愧!在日本,你會看到女僕咖啡廳、動漫手辦、動漫周刊,著名的秋葉原就是動漫愛好者們來日本必游地之一。
5、傳統和現代文化的融合:日本是個發達國家,有現代化的都市,繁華的街道,銀座就是其中之一。它與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紐約的第五大街齊名,是世界三大繁華中心之一,也是來日本旅遊必去的購物地。如果說日本現代文化氣息濃厚,那傳統文化更是有底蘊,在日本還能感受到千年前的唐朝,那個地方是京都,它完美保存著千年前長安的景象。此外,日本還保倫了非常多的祭祀活動,他們穿著和服,跪拜神明,也是一大看點。
6、服務質量好:在日本,無論是你有沒有買東西,服務員都是笑臉相迎,買了東西他們會送你到門口,並且丟了東西在日本很容易就能找到。
說了這么多,很多人喜歡去日本的理由都是不一樣的,有人喜歡它的文化,有人喜歡它的動漫產品,有人喜歡他們的素質高。總體來說,日本還是可以去遊玩的,當然這是在拋開中日的恩怨來說的。
❼ 去日本旅遊,有哪些當地傳統節日慶典值得體驗
日本三大船祭:亮點主要有兩個:
1、能在島上住一晚(除了奈良就只有這里能看到野生的梅花鹿了),欣賞一下嚴島神社晚上的景色;
如果能路過京都,有很多可以體驗當地傳統文化的活動,比如租借和服穿出去逛街、穿一次藝妓舞妓的衣裝再化個妝拍一次紀念照;做一次清水燒陶器;織一段真絲織錦的和服腰帶;做一個傳統和果子;乘坐人力黃包車、觀覽小火車、傳統觀光木船;在鴨川納涼台吃一頓夏日燭光晚餐。或者,買一包鹿餅干親手喂一下散養在奈良市區的梅花鹿再摸摸鹿鹿的頭,甚至,去太秦映畫村體驗一把忍者的修煉~還有很多城市有各自的特色活動,可以搜索公益社團法人 **市觀光協會。
日本各地的自然景觀四季皆美,各有風貌,是名符其實的全年皆適合遊玩的國家。選擇出行日期時,需要注意三個時段:12 月31 日-1月3 日的新年假期、5 月初日本國內的「黃金周」、8 月中旬的盂蘭盆節,期間很多商店餐館休息,交通比較擁擠混雜,往返日本的機票也會漲價,但能體驗到日本生活化、傳統化的一面。除了前面提到的,日本各地還有很多獨特的傳統節日、季節慶典,可留意出遊時間是否碰到這類節慶,如果不喜人潮則正好避開這些時段。另外,1 月、7月是購物的最佳打折季。下面按季節介紹(以本州島為主,北海道、沖繩的氣候和旅行季節略有不同)
春季(3 月-5 月):每年3 月底到4 月上旬是短暫絢爛的櫻花季,開學、新員工入職等都在這個時段,某種意義上是日本每年的「新開始」。這個季節是日本常規的旅行旺季,東京、京都等地的賞櫻勝地人滿為患。
夏季(6 月-8 月):6 月通常是日本的梅雨季節,會對旅行出行造成一些影響。梅雨之後的盛夏季節比較濕熱,氣溫與中國中南部類似。日本漫長的海岸線有很多海濱度假地,適合夏季前往,到輕井澤、長野等山區避暑也是好選擇,富士山的登頂線路也在夏季對遊客開放。日本夏季有許多傳統節慶活動,可以逛夜市、賞煙花大會。
秋季(9 月-11 月):日本各地層林盡染,紅葉遍地,京都、青森等地是賞楓的好去處。賞菊也是日本的一大傳統。秋天在日本還被稱作「文化之秋」,會舉辦各種展覽會、音樂會、體育競賽。
冬季(12 月-2 月):到了最冷時節,日本各地普遍都會下雪,在雪中泡溫泉是最大享受。中部、東北和北海道地區有眾多滑雪場,可前往體驗。北海道還有聞名於世的札幌冰雪節、小樽雪燈之路等節慶。
❽ 去日本旅遊是什麼體驗
去了還想去的地方
❾ 在日本旅遊有什麼獨特的體驗
去日本旅行,有哪些不可錯過的體驗呢?
1、逛本地菜市場。
去一個陌生的城市旅行,我有個常規節目:逛當地菜市場,從菜市場觀窺當地人的生活,我習慣於這樣的生活認識。
菜市場是個有意思的地方,如果說城市的建築廣場大道是一個城市的靚麗妝容,那麼,菜市場則是一個城市素麵朝天的本色,我要掀起你的蓋頭來,看看最真實的生活風貌。
每年的7月16日為祗園祭的霄山,17日達到最高潮,這時候京都的家庭會在屋檐下挎著神燈,鋪上席子,裝上鮮花,豎起屏風,給節日增添光彩。
各個街頭都會響起傳統打擊樂的器樂聲。
真正的亮點,是在之後的八坂神社,這個是整個後祭活動的核心,因為在最後八坂神社最吸引人的藝妓表演。
平時藝妓是要花錢去請的,而這時候,可以免費看到大量藝妓的演出。
❿ 求一篇日本文化體驗的論文
列島,盪漾著社會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震撼著日本人的心。但是,潮水有漲必有落。在西西方文化為媒介,創造日本現代文化的道路。可以說,明治後期文化已經完成落現代轉型,並且在與西方文化共流、撞擊與相融中,探索出現代日本文化發展的獨自道路。
短命的大正文化 在全國各地迅速發展起來。在平城京(奈良建有東大寺,地方各國建有國分寺,此外還有法華寺、西大寺、唐招提寺等許多著名的寺院。律令制集權國家解體以後,政治次序失控,封建混戰頻仍,社會動亂,民眾渴望在佛教中尋求精神寄託,於是一些理論通俗、方法簡捷、更容易被民眾接受的宗派,如真言宗、法華宗、禪宗和凈土宗等廣泛流傳起來。中國禪宗佛教由於融合了儒和道的某些思想因素更富有政治宗教色彩,禪宗宣揚「心是佛,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主張只有一心向佛,人人皆可「頓悟」成佛。因此,禪宗傳入後得到迅速發展,成為日本佛教的主流派別。
中國佛教傳入日本以後,經過長期發展,到鐮倉時期脫離了大陸佛教的特色,佛教日本化,成為日本人精神生活的基調,對日本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佛教傳人日本以前,日本人的信仰是從原始宗教發展而來的神道教,最初以自然精靈崇拜和祖先崇拜為主要內容。儒學和佛教傳入日本後,吸收了儒學的論理道德觀念和佛教的某些教義,逐漸形成一種多神信仰的宗教體系,號稱有八百萬神和一千五百萬神。特別崇拜作為皇祖神的天照大神,宣傳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並據「神敕」實行世襲統治;日本人的祖先是天照大神屬下的諸神,即為「天生民族」,故稱日本為「神國」。祭祀場所稱「神社」或「神宮」,地位最高的神社如伊勢神宮。神社和寺院一樣佔有大量土地享有免稅特權的大封建主。
神道教保留許多原始宗教殘余,且沒有系統的經典和完備的宗教組織,素質低下,因此無力與佛教競爭,長期出於依附的地位。根據「佛主神從」理論,神道教所奉之神被解釋為佛或菩薩的化身,作為佛教的保護神,真言宗把伊勢神宮所奉的天照大神和豐受大神說成是大日如來的化身。
江戶幕府時期,佛教衰落,神道教擺脫附屬地位而獨立發展起來。神道教吸收中國理學某些學說,強調忠皇忠君,鼓吹建立以神道教為統治思想的國家次序。明治維新後,為鞏固皇權,以神社和神道作為國家神道,提倡「神皇一體」、「祭政一致」,神道教空前發展,成為天皇統治的重要思想武器。
[編輯本段]日本文化特點
無論日本和中國在歷史上文化交流是多麼頻繁,相互影響是多麼深遠,從古至今,日本文化的發展還是有它的許多特點,有許多既不同於中國,又不同於西方的發展規律。在日本文化(包括性文化)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有許多看起來是很矛盾對立的現象,可是又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自具一格的東亞文化,這種情況可以說是舉世罕見的。所以美國哲學家穆爾認為,日本文化是「所有偉大的傳統中最神秘的,最離奇的」。
這種矛盾與統一首先表現在文化的吸收性和獨立性方面。
從歷史上看,在1000多年的時間里,日本大量吸收了中國的大唐文化。1868年德川政權崩潰、明治維新開始後,日本進入了「文明開化」時期。在這個時期,日本按照11個世紀前全盤接受中國文化的方法引進西方的文明,並取得了巨大的效果,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奠定了基礎。任何一種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都要受許多因素的影響,本國的和外國的歷史,以及佛教、儒教甚至基督教都曾對日本文化起過作用,日本在變化,但是卻從未真正脫離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
以上這種情況可以從日本社會的許多現象看出來。現在電視、空調、汽車、電腦、出國度假等已深深地滲入了日本的普通家庭,日本人的生活表面變得無可辨認了。盡管如此,在現代化的帷幕背後仍舊保留了許多屬於日本本土文化的東西,從深層分析看,日本仍是一個傳統的國家。例如,他們愛吃生冷的食物,比較崇尚原味;喜好素淡的顏色和天然情趣;家族勢力、家族意識和集團意識很強;民間信仰和巫術特盛;
女子對男子的溫順和依賴;想發財,能發財,但發了財以後又不知所措;等等。
這種矛盾與統一又表現在文化的輸入與輸出方面。
日本是個十分重視也十分善於吸收和輸入他國文化的民族,從7世紀的「大化革新」大規模地輸入大唐文化,到19世紀的「明治維新」大規模地吸收與輸入西方文化,都對日本的發展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相比較而言,中國在歷史上就不太善於吸收其他國家、其他民族的文化,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固然是一種優勢,但是如果只注意輸出而不重視輸入,不重視從其他國家、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吸取營養、不斷地發展自己,那麼這種優勢也會走向反面。
隨著日本經濟的高度增長,日本向外推銷自己文化的意識越來越強烈,而且提出了戰略性的口號,那就是曾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所說的「國際化」。在這方面,日本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據90年代的一份統計資料說,由日本官方機構主持的海外文化交流項目,諸如邀請或派遣學者、留學生,開展大型文化活動等等,每年的經費預算為10億日元。日本外務省所屬的國際交流基金,鼓勵、資助的主要是和日本有關的項目,例如國外的日語教育,日本文化和文學著作的研究、翻譯和出版,或與此相關的文化活動。政府的這種大投入推銷本國文化的舉措收效顯著。日本的茶道、花道之所以享譽世界,日本的文學作品之所以有眾多語種質量較好的譯本,和這些舉措是有密切關系的。
還有一個矛盾統一的方面是日本舊時的官方文化和民間文化。
在日本古代,不論政府如何強調外來文化,可是民間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有所保留。例如,在平安時代(公元794-1185年)大力提倡大唐文化的時代,日本所有的文人男子都用漢語寫作,但是婦女不這樣,結果她們成為日本本土文學的先驅。
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內,人們可以在政府准許、控制的許多地區的界線內隨心所欲。在那裡,男扮女裝的演員、男性賣淫者、妓女、木版畫家都能取悅於神。江戶時代的城市民間文化,尤其在比較繁榮的17世紀,和這個狹小的享樂世界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許多作家、音樂家、演員、畫家都出入於或活躍於這個受官方蔑視、可是卻深為平民所喜愛的「淫盪世界」。暴烈的娛樂和荒誕的色情在官方的嚴格控制下仍舊成為人們發泄情感的重要手段。不論時代如何變遷,這類文化的根本性變化很小,對這個現象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
最後,這種矛盾統一又表現在對性的文雅和粗俗方面。
應該認為,總的說來,日本民族是一個文雅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輕柔、溫順、禮貌而且溫和」,他們是以「溫和的人的感情」而不是以「乾巴巴的、生硬的理論思想」來表達他們自己的。和大多數其他民族相比,日本人更受感情的約束。例如,當兩個人爭論時,西方人往往生氣地說:「你難道不明白我說的意思嗎?」而如果是日本人,他會將怒火和不悅隱藏在禮貌的面具之下,說道:「你難道不明白我的感情嗎?」從總的看來,日本人比較寬容,常常用不同的方式維持表面的和諧,沖突總是被一層溫和的、禮貌的面紗所掩蓋。
這種文化現象當然表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表現在男女的性問題上。在日本男女的性交往過程中,即使是嫖妓,人們也講究規矩,講究禮貌,把最粗鄙的性動作用一層文雅的外衣遮蓋起來,否則怕被別人看不起,而絕大多數日本人是很要面子的。在這方面,似乎和中國古人所提倡的「溫、良、恭、儉、讓」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不同的地方是,日本人更重視把這種態度形成一種外在的禮節,而且還存在形成鮮明對比的粗獷、暴烈的一面。
[編輯本段]日本傳統器皿
日本的陶瓷器皿歷史久遠,大約在一萬年前,日本就有了不同樣式的土器,繩文土器、彌生土器等。
日本陶瓷繪畫色彩絢麗、構思大膽,設計新穎,給人一種全新的感覺。趣味高雅的陶瓷,使日本陶瓷更加聞名於世。
日本最初的陶器是在奈良時代,模仿中國的唐三彩製造的,採用了稱為「奈良三彩」的白、綠、茶色的釉彩。
陶藝歷史
大約在一萬年前,日本就開始製作土器了,根據時代和式樣的不同,起名為繩文土器、彌生土器。 其中繩文土器是低溫下燒制的很厚的黑褐色的土器。彌生土器則是在高溫下燒制的較薄的紅褐色的 硬土器。 陶器的產生則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一般認為,日本最初的陶器是在奈良時代,模仿中國的唐三彩制 造的,採用了稱為「奈良三彩」的白、綠、茶色的釉彩。
奈良三彩以後,日本大約近500年沒有再 製造陶器。這期間日本全國製造的是被稱為須惠器的、堅硬、燒透的灰黑色土器,但這種土器到了 平安時代末期幾乎也消失了。
真正燒制陶器是在鐮倉時代,瀨戶一個叫藤四郎的人從中國引入了技術,製造水壺、香爐、佛具等。以後直到室町時代,除了瀨戶以外,信樂、常滑、丹波、備前、越前等地也能製造陶器了,被稱作 日本的六大古窯。再後來1616年,朝鮮的李參平在肥前有田成功地燒制了瓷器,日本的陶瓷製作就此開始了。接著有各種燒器產生,其中伊萬里瓷器在歐洲也享有盛譽。
京燒:
在京都製造的陶瓷器總稱為京燒,又叫清水燒。京燒質地細膩,色彩和諧。盤子、花瓶、茶具和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工藝瓷器都是很好的旅遊紀念品。
有田燒:
江戶時代初期(1616年),朝鮮的李參平在現在的佐賀縣的有田陶土礦成功地燒制瓷器,便開始生產日 本最早的瓷器。這種日瓷立即受到歡迎,人們把這種陶器就叫有田燒。
九穀燒:
九穀燒的繪畫色彩絢麗、構思大膽,設計新穎,給人一種全新的感覺。據說九穀燒的窯在1700年左右被封鎖過,在江戶時代後期再次復興。所以復興前的陶器叫古九穀燒。
樂燒(しがらきやき):
以燒茶器為主的樂燒在京都也發展起來了,本阿彌光悅製成了品味極高的茶碗。光悅被譽為是日本近世初期的代表文化人。他多才多藝,在繪畫、書法、陶藝、著作、出版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郝繪燒
郝繪燒:
在寬永時期(1624年——1644年)結束時,酒井田柿右衛門成功地製成了第一件塗釉瓷器,完成了赤繪燒。 之後肥前地區的瓷窯迅速發展提高。因而把它又命名為 伊萬里瓷器。 這種瓷器不僅在日本國內大受歡迎,而且在歐洲也享有盛譽。
美濃燒
進入江戶時代,美濃燒作為平民的日常餐具廣為需要,成為國內有數的陶瓷器生產地至今。日本歧阜縣瑞浪市已有1300多年的美濃燒陶瓷製作歷史。瑞浪市的陶瓷製作藝人們採用多種工藝和精細無機無毒釉彩,燒制窯溫達到了1240-1260?C,而非通常的700-800?C,坯體所含金屬經充分氧化,其中的金屬含量遠低於日本國家標准(鉛2.5mg/L,鎘0.25mg/L)和中國國家標准GB 13121-91(鉛7mg/L,鎘0.5mg/L),生產出的陶瓷製品符合人們對綠色環保產品的需求,在日本和歐美市場倍受青睞。我們平時使用的洋式餐具、和式餐具的大約50%以上實際上是美濃燒。
日本著名瓷器美濃燒,各色圖按搭配,並配有精緻木盒,不僅做為餐具十分實用,還具有收藏價值。
玻璃器皿:
沖繩所在的琉球群島一向以玻琉製品而著稱。二戰後,人們從戰爭的廢墟中揀出了玻璃碎片,以此為原料加工各式玻璃製品。它們大多具有鮮艷的色彩,十分搶眼。至今,沖繩的玻璃器皿的製造沿用的還是幾十年前的老手法。另外,北海道的玻璃器皿也相當出名。
碧多蘿器皿
碧多蘿器皿:
日本的器皿向來以圖案獨特、做工精巧而聞名,「碧多蘿」是器皿中的精品,自江戶時代起它就是長崎獨有的土特產品。「碧多蘿」源於葡萄牙語「VIDRO」。這種器皿極為昂貴,色彩獨特,充滿了異國情調。
傳統的漆器餐具
日本情況則不同。他們的生活文化自唐以來,即奈良時代開始,一直沒有大的改變。雖然日本是經濟強國,現代化的生活水準也很高,但使用漆器作為日常生活用品的習慣並無多大變化,而且還特別珍惜和保護傳統漆器在現代生活中的位置。在日本的禮品展銷會及各大商場中成套的日用漆器名目繁多、品種齊全、檔次各異。每種器皿的用途分工細致明確,不僅有專門用來喝湯、盛蔬菜、裝飯、放生魚片的用具,在各種節日中還要使用不同的器具以配合不同的習俗和食物。比如端午節,就要用一套專門吃粽子的餐具。據介紹,日本平均每個家庭使用的僅僅是漆器托盤就不少於10個,再加上各種漆碗、漆杯、漆盤等,每個家庭使用的漆器數量是非常可觀的。特別是漆碗,在人們的生活中,使用面很廣,不但家庭使用,而且餐館、飯店也很普及。據說一年銷售量達一千萬件以上。此外,社會交際,婚喪嫁娶,紅白喜事,日本民眾都有選擇漆器作為禮品的習俗。
一般建築物的正式進出口被稱為「玄關」。在訪問傳統民宅時,客人先在稍帶庄嚴感的「玄關」前止步並告知來意,然後拉開拉門,進入被稱為「三和土」的平地。家人在面對平地的小房間迎接客人。相互寒暄後,客人這時才脫去鞋子,走上高一台階的板地(日語稱「式台」),並被帶引進入裡面的房間。
「玄關」是區隔內部與外部的空間,同時,對於習慣於進門脫鞋的日本人來說,這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空間。如今,即使是公寓等集合式住宅,也必然有「玄關」,雖然那已是一種簡化了的「玄關」。
「玄關」原是佛教用語,指的是禪宗寺廟的入口處,但是,據說這一詞又有嚴格的禪道入門的含義,修行的僧侶們非常注重「玄關」,將其視作為是修道的第一步。到了17世紀左右,武士們開始在宅邸的進門處建造了一個帶有「式台」的空間,並將其稱為「玄關」。後來,一些富商的住宅中也開始建造「玄關」,漸漸地,「玄關」便普及到了一般民居。
在現代,「玄關」被認為是家居中格調最高的「神聖場所」。作為區分「家內」與「家外」的界地,「玄關」可以說是每個家庭的「臉面」,因此,人們多用花或其它飾物來裝點「玄關」。由於這是一個重要的空間,所以,規矩也較多。
例如,在訪問他人家庭的時候,須在住宅外面脫去大衣和帽子,整衣後再進入「玄關」;參加葬禮回來,要在身上撒些用以潔身的鹽,拂去污穢後再進入「玄關」;脫鞋也講究禮節和規矩,脫下的鞋要鞋尖對齊並朝向門口,同時,鞋子須擺放在稍微靠近邊上,不能放在中央。
有80年歷史的民宅的「玄關」。近些年,這種舊式的「玄關」已經幾乎看不到了。
來訪者在「三和土」
(1)等候主人。當主人來到「玄關」內側的被稱為「寄付」。
(2)上脫去鞋子,上到「式台」。
(3)進入「寄付」。也有的人家在「寄付」處放置屏風。
(4)的房間迎客時,來訪者在「脫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