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文化相關問題
1. 文化旅遊發展存在的問題有哪些分點來說,越詳細越好
歷史文化名城旅遊發展過程中還有一個悖論,那就是其發展依託是歷史文化,具有差異性和特色化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的確具有強大吸引力的旅遊吸引物,但與自然吸引物有所不同,它有很多內容是看不到摸不著的,而旅遊產品為了增強遊客的感性認識一般是有形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不可避免地要進行大量的物化過程,物化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文化旅遊產品開發的成功與否,這無疑就增加了歷史文化旅遊產品開發的難度和風險。歷史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如果把握不好歷史文化這個核心特質,其效果只會是適得其反,歷史文化旅遊產品開發不太成功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旅遊發展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將歷史文化旅遊資源這一潛在的旅遊吸引物轉化為現實的旅遊吸引物,將是歷史文化名城旅遊深度開發和產品結構優化的一個嶄新的課題。 歷史文化名城是一個整體性的文化共同體,是一個地方文化的形成與傳播的集合點,要對歷史文化名城進行旅遊開發,發展文化產業,必須從整體層面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開發、統一的對外宣傳營銷,通過旅遊線路和劃定主題旅遊功能區進行互補性整合優化開發,同時加強與自然觀光旅遊整合,使得人文景觀旅遊與自然景觀旅遊有機結合,多元化互動和諧發展。此外,從發展區域旅遊的視野當中加強與旅遊目的地內相關旅遊資源的互動互補發展,把發展歷史文化名城旅遊與發展生態旅遊、城市旅遊、工農業旅遊、休閑度假等密切結合,形成綜合型、復合型強的旅遊產品,增強歷史文化名城旅遊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宣傳促銷、產品開發、線路設計、項目布局等方面從整體全局出發,將歷史文化名城旅遊融入到該大桂林旅遊圈的旅遊整體開發當中,加強與區域內各種旅遊要素的整合聯動、互動,強化歷史文化名城旅遊與灕江觀光、恭城生態、陽朔休閑度假、龍勝民俗風情等旅遊整體聯合推介營銷。對於歷史文化旅遊資源比較分散的具有較高旅遊開發價值的文化遺存,可以其周邊知名度高、開發經驗豐富的旅遊區或旅遊景區景點、旅遊線路為依託,實行捆綁式營銷,帶動歷史文化旅遊的發展。
2. 旅遊相關的問題
首創中國動景旅遊城市的建議
——大橋時代科技文化創意產業的科學發展新政之舉
《千島文化創意動景旅遊項目》
策劃書
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文化、科技和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憑借其獨特的產業價值取向、廣泛的覆蓋領域和快速的成長方式,被公認為21 世紀全球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而《千島文化創意動景旅遊項目》是結合了舟山市特別是以普陀山等千島旅遊與海洋文化為優勢資源,與北京中關村科技文化創意資源的優勢強強協作的一個首創項目。最近,中國旅遊研究院2009年旅遊經濟運行分析和2010年發展預測暨《中國旅遊經濟藍皮書(No.2)》成果發布會在京舉行。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借《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出台之機,2010年我國旅遊經濟發展速度有望超過2009年,旅遊總收入有望達到1.4萬億元,同比增長13%。而把旅遊產品深度開發,在景觀游的資源深度開發上引入科技文化創意價值,創新開發現代網路動景游的新人文景觀價值,這是一個優秀旅遊城市政府和企業創新執政與經營能力表現。而目前我國各地在文化創意項目上多以同質化的動漫項目為主,我們在這方面在國際化競爭上明顯落後。以2009年動漫產業為例,美國每年產值超過1000億美元,同樣,2009年日本動漫市場為2000億美元。而在中國本土動漫產品的佔有率僅僅只有11%,中國和美、日這些「動漫帝國」相比,「要辯證客觀看待這種差距,這需要一個積淀過程。」那麼,如何創新發展,走自主創新的科技文化創意產業的區域特色之路呢?我們舟山市正在崛起的千島新城將迎來這波旅遊新商機。以旅遊資源為基本元素,以網路科技新技術動景為手段,以文化創意內容為發展空間, 2010年4月底在定海區人民政府、舟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定海解放街道辦事處主辦,伍玖文化創意中心承辦的《大橋時代?千島文化創意產業論壇》的東風吹拂下,我們與北京正業宏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大國慧谷科技有限公司的共同倡議下,首創中國動景旅遊城市國際互聯網新傳播項目的建議,並策劃推出千島文化的動景傳播首創的特色項目《千島文化創意動景旅遊項目》。意在通過全新的、環保的、現代的、高科技、創意型的旅遊文化產業創意發展的新設想,製作全國首創的動景旅遊城市項目《動景舟山》(暫名)。這也是我們浙江沿海城市政府敢於創新、敢於實踐、科學發展、做現代化旅遊傳播的弄潮兒。讓海洋經濟強市、海洋文化名城、海島花園城市、海島和諧社會,以真實、立體、動態、可遠程實時在線。把全國重要的臨港先進製造業基地,重要戰略物資儲運基地,千島旅遊文化科技創意產業,通過最新的現代科技手段展現出來。讓中國旅遊市場美好前景的新太陽,從我們東海之濱的千島舟山冉冉升起,無限傳播,走向全世界。
一、首創中國數字化動景旅遊城市的新概念
數字旅遊城市現代化是進一步提升城市品牌、塑造旅遊城市形象和提升景區知名度、美譽度的重要舉措。通過對景區實體製作的動景展示,對虛擬旅遊環境等利用技術手段進行集成與整合,把旅遊景區全部以360度真實動態的場景實現人機互動式互動的效果搬上互聯網,從而提供較為真是立體的風景全貌,不僅對景區超信息化在線瀏覽起到了宣傳介紹的作用,還會讓全國乃至全球的旅遊愛好者通過網路動景展示了解舟山,了解舟山市普陀山的秀麗山水與奧妙的佛教文化,並實現在線欣賞美景,瀏覽景區,通過滑鼠點擊在線漫遊品味魅惑景色……。動景展示是通過360度攝影技術,將靜態圖像在微機平台上實現立體真實的實景動態展示技術。讓人們在網上能夠進行360度動景觀察,而且通過人機交互操作,可以實現自由瀏覽,從而體驗三維的VR視覺世界,體驗新的網路經濟和在線遠程旅遊動景的新技術。目前在德國、英國、日本和我國小部分地區在做個案實踐,北京大國慧谷科技有限公司的《互動世界》是北京中關村國內最先進的技術實踐單位。其高清晰360度動景圖片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宣傳傳播環境實景的理想途徑之一,先進的拍攝合成技術使圖像的視角達到360度x 360度。且圖片數據小,在線速度快,展現場景逼真,漫遊瀏覽互動自如。即:人的視線能看到的景物在動景屏幕上讓人身臨其境的感覺。無論身處千里萬里之外,都可足不出戶,在網路平台上點擊滑鼠、敲擊鍵盤或自動播放功能,方便快捷、互動性、無限制地自由的欣賞無限美景……。
二、旅遊產品可體驗的新商業模式
旅遊產品的創新將不僅僅只是旅遊資源的具體化,而且還需要更具觀賞性和多樣性。為了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求和期望。提高旅遊產品的競爭力。旅遊產品作為利用旅遊資源提供給旅遊者的旅遊吸引物與服務的組合,無論從產品、概念、理念、文化與品牌精神,都需要多樣性的表現方式傳播,目前世界各地都在積極大力推廣旅遊產品,北京中關村《互動世界》正在製作的《動景世博》的內容中,發展世界各地政府都在對本國的優秀旅遊城市不遺餘力進行宣傳,其宣傳手段不斷出新,投資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如沙特館、德國館和英國館都獨具特色。以每天50萬人游覽計算,整個世博會參觀人數才達到1億人。而我們《動景舟山》是一個永不落幕旅博會,其新穎城市動景、旅遊景觀動景、企業文化動景等方面都一個創新的動景新表現。數字動景技術作為旅遊產品可體驗的一種新模式,其價值不僅體現在對景區體驗,酒店動景,交通與碼頭等的可視化功能上,還將為傳統製造業在互聯網上的特色旅遊項目和廣告服務帶來更大的市場。通過產品體驗設計的方法,用設計好的環境,背景,服務,產品,把旅遊者布置於其中,讓用戶在瀏覽動景的過程中,加強產品對用戶的感官刺激和與用戶的參與性,使用戶注重感覺和自身的參與,從感性的角度認識事物,是主體和客體相互融合,並且能夠對個體產生特別影響。這樣才能使用戶充分體驗到旅遊產品帶給的個性感受,並將決定著開發出來的旅遊產品能否讓消費者接受。本次我們建議開發的動景項目(包括對景區體驗、酒店動景、交通與碼頭可視化,傳統製造業在互聯網上的特色產業游項目,動景廣告植入以及文化創意產業與科技的結合帶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等)
三、強強合作與可持續招商發展。
定海區伍玖文化創意中心在市區各級政府的鼓勵與支持下,在不久前召開了《文化創意論壇》,會議上與亞太經濟研究院、北京電視台、北京正業宏通文化發展有限公、 北京(中關村)大國慧谷科技有限公司等國內著名文化創意對舟山地區千島文化的大橋時代的文化創意與技術發展作了系統性的考察與調研,在與定海區伍玖文化創意中心的區域優勢強強聯合的意向中,我們對舟山地區的文化產業、創意空間、科技生產力、旅遊資源與現代服務業新市場所蘊藏的綠色GDP的戰略性前景的分析,決定在舟山市啟動《千島文化創意動景旅遊項目》,合作各方希望在有關部門與區域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首創中國動景旅遊城市之先河,惠聚普陀山優秀的自然景觀與佛教聖地之佛力,摘取中國旅遊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科技發展城市之桂冠。並在此基礎上借力互聯網發展影響力,讓普陀山以及千島文化傳播名揚世界。這也是我們合作夥伴《互動世界》門戶技術開發單位北京大國慧谷科技有限公司即將入住我們定海區伍玖文化創意中心的一大意願。
四、項目建設的投資回報及部門支持。
由於採取目前國際上先進的全新數字化動景漫遊技術,實現舟山地區千島旅遊、交通、企業、市政、社區等優秀宜居環境的實景動態、立體、真實的在線展示與體驗,其技術要求、漫遊設計、采景規劃、交通實景、在線酒店、企業動景、特色產品動景說明等項目的開發設計的文化創意、科技人力、軟體開發、藝術攝影、製作合成、網路上線、門戶建設等巨大工程,預計項目各方投入人力、物力和資金(前期的研發與技術知識產權除外)將在3000萬元以上。然而,項目建成所產生與拉動的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地投資發展應該在百億元以上,網路動景旅遊可體驗項目有:名勝景觀、海島社區、文藝娛樂、藝術展覽、文化創意、藝術教育、佛教建築、文物鑒賞、音樂美術、數字傳媒、康體休閑和海洋體驗為網路動景體驗內容,主要面向東南亞地區以及外全世界與全國來旅遊的人群。網路動景旅遊是永不落幕的國際化旅博會,是可持續的科學發展新模式,它所帶動的區域GDP將是無煙、環保、低碳、可持續現代服務業的科技化最新創意表現。
3. 文化旅遊發展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1、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夠,規劃不當。
我國擁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可供觀光的旅遊景區約1萬余處,現在已開發並可以接待國內外遊客的僅有1800餘處,不足1/5,文化旅遊資源價值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同時也存在規劃不當的問題。例如:世界文化遺產的「麗江古城」,正是由於對風景區已超常開發,使得其人工化,商業化現象十分嚴重,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民族氣息,歷史文化「古城南京」在古城牆邊上架設電梯的計劃更是嚴重的景區開發過度。
2、文化旅遊配套基礎設施落後。
文化旅遊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旅遊交通業、飯店業,也包括融入新技術的旅遊信息化基礎設施。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交通問題、飯店旅店業問題、文化旅遊信息化問題等,尤其在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即使它擁有很優秀的文化旅遊資源,但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比如交通不方便,飯店入住不好等,也會導致文化旅遊業受到限制。
3、發展資金不足,投融資渠道單一。
文化旅遊業以文化為底蘊,以歷史文物景觀及文化活動的瀏覽觀光服務為核心,涉及到各個方面,它是一個產業集群,因此它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我國目前文化旅遊主要資金主要來自於政府投入,民營資本介入很少,其他像金融行業也沒有發揮作用,融資渠道單一,而政府所能提供的畢竟是有限的。
4、法規體系不健全。
中國旅遊法律體系應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居主導地位的完整的法律體系。其中除旅遊基本法外,還應當包括旅遊業的各個方面。但目前看來,這一體系的框架結構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同時各項旅遊專業法規也不夠健全,主要是范圍跟不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具有暫時性,後續法規缺乏。由於對旅遊業進行監督和管理的法律缺失,導致惡性競爭、虛假廣告、合同欺詐以及破壞旅遊資源的等各種違法現象充斥著我國的旅遊市場,例如「香港阿珍」事件,還有眾所周知的「海南三亞宰客」事件,這些都必將導致該地區旅遊業收入的急速下滑。嚴重影響了文化旅遊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5、缺乏優秀文化旅遊產業專業人才。
21世紀,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然而我國旅遊業是最近興起來的,在人才的培養上明顯落後與缺乏,尤其是精通以文化為依託的來發展旅遊業的人才,更是稀缺。
文化旅遊業發展的對策分析
4. 旅遊文化三大要素的關系
旅遊文化三大層面與基本要素略論
旅遊文化的內在結構層次專,可劃分為旅遊文化物屬質層面、制度層面、精神層面,三大層面共同地組構成旅遊文化這一不同形態特質的復合體。旅遊文化由簡約到豐富,不斷承傳,在一定的時空中的嗣續,構成了旅遊文化層、文化因子、文化叢、文化系、文化區、文化圈、文化模式等基本要素。
5. 文化與旅遊融合需要注意處理好的幾個問題
文化與旅遊融合的作用、意義、必要性不少文章已經闡述的非常清晰,這里前瞻產業研究院淺議文化與旅遊融合需要注意和處理好的幾個問題。
一、需要認清文化和旅遊的性質,把握好融合的點和面,避免走入誤區。文化是一個寬泛的大概年,至今還沒有一個各方認可的確切定義,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文化帶有傳統性、民族性、地域性、唯一性特徵,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
二、需要堅持一個方向。文化與旅遊融合既是一個工作任務,也是長期堅持的努力方向。
三、文化與旅遊融合需要一個突破口,切入點。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當今,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光大已進入新階段,旅遊產業依託文化魅力在快速發展,文化產業規模和種類也在不斷的擴大、延伸,文化與旅遊融合提法不如改為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更現實、更科學、更具指導意義。
四、文化與旅遊的融合需要一個強推力。中國有自己的國情,文化與旅遊的融合,特別是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融合一方面需要市場調節,一方面更需要政府的推動。
6. 有關旅遊文化學的問題
http://wenku..com/view/a14a8161783e0912a2162a6d.html
這里有一個很好的網頁,你看專看吧屬
7. 旅遊是否與文化密切相關其中的問題是,它們在哪些方面是相連的,在哪些方面是
旅遊當然是與文化密切相關的。文化中的很多的知識都會在旅遊的景點中有所體現的。他們是既有聯系的。也是密切分不開的。
8. 旅遊與文化的關系
這是一篇很好的範文,請參考
旅遊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駕馭自然的一種生動反映,弄清旅遊與文化的關系,全面加強旅遊文化建設,提升旅遊文化品位,對於提高旅遊行業素質,增強市場生存能力和競爭力,促進旅遊產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具有特殊意義。
一、旅遊的文化屬性
旅遊活動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文化活動。無論是旅遊消費活動還是旅遊經營活動都具有強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內涵,它才會具備吸引旅遊者的魅力。正如孫尚清指出的,「旅遊在發展的一定階段是經濟———文化產業,在發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經濟產業。」此言透徹地闡明了旅遊與文化關系的密切程度。
1.旅遊主體的文化本質
旅遊作為一種跨時空的消費活動,它的廣泛出現是經濟發展驅使的結果,但一個人能否成為旅遊者更需要內在的動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講的,「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人類在基本生存需求滿足之後,隨著收入的增長,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遊活動更是文化驅使的結果。從歷史發展的觀點看,經濟發展固然為社會進步提供了物質基礎,但是社會發展最根本的是社會文化與觀念的革命。二戰以後世界范圍內旅遊活動的興盛,從客觀條件看,是全球經濟恢復、繁榮的結果,從深層次看,它是文化觀念轉變的結果。
2.旅遊客體的文化含量
旅遊資源按基本成因和屬性,大而言之可分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大類。人文旅遊資源,無論是實物形態的文物古跡還是無形的民族風情、社會風尚,均屬於文化的范疇。由各種自然環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質和自然現象構成的自然景觀,只有經過人為的開發利用,才能由潛在旅遊資源變為現實的旅遊資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須通過鑒賞來反映和傳播,而鑒賞是一種文化活動,因此,自然旅遊資源同樣也具有文化性。
3.旅遊媒體的文化特徵
旅遊者以追求精神享受為目的,可以說是文化消費者。因此,旅遊業的核心產品只能是文化產品或文化含量高的產品,旅遊經營者只有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才能從交換中實現盈利的目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旅遊資源的開發者不僅要了解旅遊資源本身的特徵和功能,還必須了解遊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徵,開發出滿足各類旅遊的文化旅遊產品。旅遊業的文化特徵還滲透在各旅遊部門的運行過程中,如現代旅遊飯店,不是簡單地提供膳食的場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娛樂、審美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場所。因此,一個優秀的飯店,有必要不斷提高餐飲、客房、娛樂等環節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養和提高服務人員的文化素質,有必要提供有情調的個性文化服務。
二、文化的旅遊功能
旅遊的文化性是其產業特殊性的集中表現。文化既是旅遊業的物質資源基礎,又是它的精神動力支撐。
1.文化的本質決定了文化的旅遊功能
文化作為人類勞動和智慧創造的結晶,貫穿著人類的發展和演化的整個過程,從而構成了世界豐富多彩的文化類型及其內涵。這些異彩紛呈的文化現象,其特質有三個:首先,文化是人的創造物,而不是自然物,它是一種社會現象,而不是自然現象。比如,原始的名山大川等自然物,不是文化,但經過人們用自己的智慧進行設計和加工後所產生的園林、景觀則是一種文化,從而使旅遊產品和文化融為一體。第二,文化是人類社會活動所創造的、為社會所普遍享用的,具有強烈的大眾性,從而為廣大遊客的參與提供了可能。第三,文化不是游離存在的,它體現在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式之中,體現在所創造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中。比如中國的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體現了文化,不在於它們的外在建築材料,而主要在於它們所體現的人類的科技水平和成就及其審美觀念,從而極大地擴充了旅遊的文化含量。
2.文化的基本類型決定了文化旅遊資源的存在形式
從廣義的文化概念來講,每種文化都存在三個方面的要素:一是文化的物質要素,也是文化的物質實體層面,一般稱為物質文化,正是這種物質層面的文物遺址,為我們發展旅遊提供了大量的文物古跡和歷史遺存。二是文化的行為要素,也是文化的行為方式層面,一般稱為行為文化,正是這種文化的行為要素為旅遊業提供了多樣化的民俗風情。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也是文化的精神觀念層面,一般稱為精神文化、心態文化或觀念文化,如宗教情緒、道德情操等,都是極具吸引力的旅遊資源。
從文化的分類來看,依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劃分出各種不同的類型。從旅遊的視角出發,可分為主體文化、客體文化和媒體文化;從范圍和時間的角度考量,可分為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以文化的物質載體為依據,可分為山文化、水文化等。所有這些,都是文化多樣性的表現形式。從旅遊開發建設的角度看,要依據各種不同的文化類型,以不同的視角去考慮和發掘各種資源的文化內涵,構建特色鮮明的旅遊產品。
3.文化的基本特徵決定了文化旅遊資源的基本特徵
(1)文化的地域性特徵。人類在與大自然作斗爭中,由於其特定地域條件的影響與制約,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在我國古代就有「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之說。居住在不同自然條件的人們,在閑暇、交往等生活的結構、范圍和對象都會不同,以致形成帶有強烈地域特點的文化形式,這些對人類的各種行為包括旅遊活動產生諸多影響。
(2)文化的民族性特徵。世界上許許多多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正是這種獨特的文化傳統,使一個民族與其他民族區別開來。每個民族都生活在特定的環境中,不同的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語言、文字、藝術、道德、風俗習慣,構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成為發展民族旅遊的潛力之所在。
(3)文化的時代性特徵。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文化的內容和功能是不同的。依其不同的時代特徵,可以劃分出許多類型。在我國,人們通常將我國的歷史文化分為「原始文化」、「農業文化」和「現代化文化」三個階段,分別代表「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的特徵。人類文化進化的類型與層次的多樣化是構成世界多樣性的原因,也是旅遊活動產生和發展的直接誘因。
(4)文化的繼承性特徵。人類為了生存繁衍,上一代總會把自己積累的生產、生活經驗與技能傳授給下一代,人們從前人那裡不僅繼承了有形的物質遺產,還承襲了傳統的價值觀念、思維習慣、情感模式和行為規范。經過潛移默化的內化過程,將其沉澱於顯意識和潛意識底層,文化由此得以保存流傳下來,從而積累了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
(5)文化的變異特徵。一方面人類在繼承前輩所創造的文化成果的同時,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事新的文化創造,另一方面,文化的交流也以更快的速度推動文化變遷。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里,文化交流的范圍之廣、頻率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人類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觀念的分化和融合,這種文化的變異性為旅遊開發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型旅遊資源。
三、提升湖南旅遊文化品位的新舉措
當前旅遊業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旅遊文化性競爭日益激烈,利用文化來發展旅遊,繁榮經濟,已成為世界旅遊發展的大趨勢和主潮流,我們必須適應這一形勢的發展。
1.充分發掘文化內涵,提高旅遊文化品位
湖南省旅遊資源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全省各地要深入調查研究,大力加強對旅遊歷史文獻的收集整理和開發利用,使蘊含在旅遊資源中的文化潛能得以充分釋放;要充分發揮歷史、文學、建築、工藝美術、園林、服裝設計以及音樂、書法、繪畫、雕刻(塑)、裝潢等專業人員的智慧,充分依靠藝術手段和科學手段,將旅遊資源進行藝術化處理,使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要通過舉辦一系列的旅遊節慶活動或者建設一批主題文化公園來顯示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內涵;要特別重視旅遊文化策劃工作,切實解決存在的整體旅遊形象不夠清晰、旅遊產品文化檔次不高、旅遊市場文化營銷策略不高明的問題,真正把旅遊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2.加強了解旅遊消費者的文化需求
作為旅遊經營者必須了解旅遊消費者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精神特徵。比如,外國旅遊者來中國,除了欣賞我國秀美的山川名勝、燦爛的歷史文化和品嘗中國的美味佳餚外,更希望能夠了解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狀況,了解中華民族的生產、生活、信仰、娛樂等方面的習俗。要研究不同的旅遊消費群體,把握消費者的文化消費心理。如當今世界一部分人長年生活在擁擠喧囂的城市中,過著節奏緊張、競爭激烈的生活,許多人想放鬆情緒,希望返樸歸真,回歸自然,因而生態旅遊、農家樂、農業觀光游等應運而生,並逐步成為時尚。一般而言,旅遊者的文化消費心理,不外乎審美、求新、求知、求樂、懷舊、偏愛、共鳴、從眾等,要針對這些心理需求,開發一些有特色的旅遊項目。
3.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旅遊開發格局
當前,旅遊需求消費的重心正在由觀光型向文化型、保健型和生態型等方面轉化。全省要下功夫打造一批旅遊精品,重點開發有關生態文化、健康娛樂、度假休閑、會務和商務型旅遊產品,以及獨具湖湘文化特色的旅遊商品。要突出抓好自然生態游、湖光水色游、田園風光游、濕地草場游、農業觀光游和農家樂等旅遊場地建設。要加強旅遊度假村、野外宿營地、戶外活動中心和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要改善城市的總體環境,建立大型的會議服務中心,積極爭取各種學術、經貿、體育、文化等國內國際會議在湖南舉行。在湖湘文化特色商品方面,要積極開發雕塑、陶瓷、建築、煙花、湘綉、書畫、竹木等工藝品。在產品建設格局上,要實行大湘西、大湘南、泛洞庭、都市群四大版塊共同發展,用奇山(張家界)、異水(洞庭湖)、偉人(毛澤東)三大特色來構築湖南旅遊的總體形象。各地都要圍繞自身獨有的文化特色來展開。
4.全面加強旅遊文化建設
旅遊業是一項涉及「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的綜合性產業,其文化建設除抓好旅遊資源文化內涵的挖掘外,還要抓好旅行社、旅遊賓館、旅遊車船公司等企業、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建設。旅遊企業的有形產品,除了要具備實用的功能外,還必須滿足顧客求美、求新、求知的文化功能。作為主要接待的旅遊飯店,要突出其建築文化、裝潢文化、功能文化和服務文化的建設,重視大堂文化、樓同文化、衛生間文化、餐廳文化和休閑娛樂文化等方面的設計和建設。旅遊目的地要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藉以提高旅遊區的品位和檔次。旅遊市場營銷,除加大產品的文化內涵外,營銷人員自身的文化素質、言談舉止、禮節禮儀都要體現一個民族、一個區域的文化特徵,給人以鮮明的高品位文化形象。
9. 旅遊文化事項包括哪些
文化旅遊定義1:是以旅遊文化的地域差異性為誘因,以文化的碰撞與互動為過程,以文化的相互融洽為結果的,它具有民族性、藝術性、神秘性、多樣性、互動性等特徵。文化旅遊的過程就是旅遊者對旅遊資源文化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這也是文化旅遊的主要功能之一,它給人一種超然的文化感受,這種文化感受以飽含文化內涵的旅遊景點為載體,體現了審美情趣激發功能、教育啟示功能和民族、宗教情感寄託功能。
文化旅遊定義2:泛指以鑒賞異國異地傳統文化、追尋文化名人遺跡或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為目的的旅遊。尋求文化享受成為當前旅遊業出現的新時尚。文化旅遊產業是一種特殊的綜合性產業,因其關聯性高、涉及面廣、輻射性強、帶動性強而成為新世紀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具有活力的新興產業。文化旅遊包括歷史遺跡、建築、民族藝術、宗教等內容。其涵蓋性強,幾乎可以囊括所有相關的產業。
文化旅遊,是最近幾年才出現並流行的一個名詞,它的出現與遊客需求的轉變密切相關。因此,較為流行的定義是「那些以人文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旅遊活動,包括歷史遺跡、建築、民族藝術和民俗、宗教等方面」。還有說法認為文化旅遊屬於專項旅遊的一種,是集政治、經濟、教育、科技等於一體的大旅遊活動。
綜上所述,文化旅遊就是以旅遊經營者創造的觀賞對象和休閑娛樂方式為消費內容,使旅遊者獲得富有文化內涵和深度參與旅遊體驗的旅遊活動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