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
㈠ 如何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建議
全域旅遊是旅遊業發展的一種新形態、新理念、新模式,也是世界旅遊發展的共同規律和總體趨勢,代表著現代旅遊發展的新方向。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對我市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轉型跨越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㈡ 如何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來推進:
(一)創新發展戰略,改革管理體制
發展全域旅遊,是一項改革創新工程,重在圍繞適應旅遊發展兩個綜合需求(綜合產業發展和綜合執法需求),改革創新旅遊體制,從旅遊市場監管、旅遊公共服務、旅遊產業促進、擴大旅遊開放、旅遊管理體制和基礎制度等推進綜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創新全域綜合統籌發展的領導體制,構建從全局謀劃和推進、有效整合區域資源、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的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充分考慮旅遊配套設施及其公共服務的需求,促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融合、銜接。
二是改革創新旅遊管理的綜合協調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的綜合改革,適應旅遊業從單一業態向綜合產業、從行業監管向綜合服務升級的客觀需求,這也是地方政府對旅遊發展認識升級的最典型和最生動表現。
三是改革創新旅遊綜合執法機制,鼓勵推進旅遊綜合執法隊伍等改革創新,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綜合執法保障。要把旅遊市場環境治理,納入到城市綜合治理的范疇內,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聯動。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主體負責」的旅遊安全責任體系與工作機制。設立旅遊警察和旅遊巡迴法庭,是許多國家通行的做法。許多國家早已設立旅遊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國、俄羅斯、希臘、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這些旅遊警察大多會外語、著裝醒目、在酒店和旅遊景區隨處可見,小到問路、物品遺失,大到被敲詐勒索,他們都會馬上介入解決。旅遊警察提升了國內外遊客的安全感,這是最重要的旅遊環境。旅遊警察還是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有力增強旅遊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旅遊規劃
發展全域旅遊,不能因循傳統規劃思路,必須改革創新規劃。
一是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理念,將旅遊規劃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規劃體制,推進多規合一。
三是創新旅遊規劃。全域旅遊模式的規劃與景點旅遊模式的規劃不同,不再只是規劃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需要系統全面規劃景點景區內外協調發展各、整合各類資源要素。
(三)改革評價體系
發展全域旅遊,必須樹立科學的旅遊觀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的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
一是將發展旅遊作為區域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形成明確的任務分工要求,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合力。
二是創新旅遊數據徵集、分析體系。按照旅遊發展的新業態、新特點、新趨勢設置評價指標。探索建立適應全域旅遊特點的旅遊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與旅遊電商企業合作,建立現代旅遊的科學評價機制。
三是加強綜合效益評估,擺脫門票經濟「依賴症」。我國大多數景區仍然處於門票經濟。2014年,除黃山門票占總收入的17.5%外,其餘景區門票佔比均超過40%,有的景區門票佔比更是超過80%。從門票經濟向全域旅遊經濟轉變,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遊的綜合效益評價體系,逐步擺脫對門票收入的嚴重依賴。
(四)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
推進全域旅遊,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撐。這需要巨大的投資,迫切需要抓住供給側改革的機遇,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融資支持,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吸引國際資本參與重大旅遊項目開發,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五)創新旅遊業態
創新旅遊產品,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構建新的發展載體。推進旅遊小鎮、旅遊風景道、旅遊綠道、旅遊度假區、旅遊產業集聚區、特色旅遊基地、研學旅遊基地、養老旅遊基地等新興旅遊業態和產品建設。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閑農業、鄉村度假、古鎮村落、特色民宿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新業態,推進特色旅遊目的地、國家休閑區、休閑旅遊示範城市等目的地建設。推進旅遊+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遊+研學(教育)、旅遊+交通、旅遊+休閑度假、旅遊+新型養老、旅遊+健康養生、旅遊+購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遊的新產品新業態。要加快特色提煉,在創建精品旅遊品牌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區域自然人文資源優勢,創建區域品牌。
(六)試點先行、示範引領
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可強求一律。作為推進全域旅遊主體的地方黨委政府,有必要積極務實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遊的好經驗、好做法。國家每年遴選一批市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分步實施,滾動發展,上不封頂,下不設限,試點先行,示範引領。要採取系列措施支持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㈢ 全域旅遊的意義是什麼
在新的格局下,全域旅遊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旅遊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從回景點旅遊模式向答全域旅遊模式轉變,是發展理念的創新,是發展模式的變革、發展路徑的轉變、發展格局的擴大、發展品質的升華。這不僅是旅遊要由點到面,由小到大,更大的格局是旅遊要跟各行各業進行融合,旅遊要從部門的推動走向黨委政府統籌。
「全域旅遊」工作在全國開展以來,一個最顯著的變化,是地方黨委政府對旅遊業的認識發生了重大變化,主動抓旅遊的熱情高漲,全域旅遊在全國凝聚起高度共識。許多省份主要領導或在媒體上發表署名文章,或在當地旅遊發展大會上部署動員,明確提出全域旅遊就是全局謀劃、全方位推進、全時空統籌、全要素配套、全產業聯動、全社會參與的大旅遊,要將全域旅遊發展貫徹於基礎設施、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環境保護等各類規劃之中,促進旅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智慧旅遊全域化、全覆蓋。銘智旅遊策劃也在全域旅遊的發展道路上做著自己的貢獻。
㈣ 為何要大力發展全域旅遊
"全域旅遊"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遊"的理念指導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目標。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旅遊業涵蓋了多個層面,薈萃了古建築、陶瓷、民俗、宗教和邊塞等多種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開發價值。「旅遊+」是指充分發揮旅遊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為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提供旅遊平台,插上「旅遊」的翅膀,形成新業態,提升其發展水平和綜合價值。在此過程中,「旅遊+」也有效地拓展旅遊自身發展空間,推進旅遊轉型升級。
長期以來,關於旅遊的認識停留在簡單的消費層面,旅遊同樣是增強國民幸福感、提升國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的新增長點;是優化區域布局、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增長點。
推進「旅遊+」,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就業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一業促五化」,有利於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網路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
全面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面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㈤ 關於全域旅遊發展,哪些新觀點必須
全域旅遊是指一定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以旅遊業帶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發展理念和模式。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在近日由國家旅遊局召集的全域旅遊研討會上說,全域旅遊發展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迸發出了巨大的生機和活力。
大眾化需求呼喚全域旅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全面小康社會必然伴隨著大眾旅遊的興起。2016 年,我國國內游達 44.4 億人次,人均出遊率達 3
次,旅遊成為中國老百姓的必需品。全域旅遊是應對全面小康社會大眾旅遊規模化需求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戰略。
從「觀光式」到「體驗式」,旅遊市場需求發生變化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暑期旅遊市場需求旺盛,確定將在暑期出遊的受訪者佔比59.3%,很多人選擇的出遊原因為「孩子放暑假,可以全家一起出遊」,佔比為37.3%。計劃暑期出遊的受訪者中,47.4%的人選擇了自助游,選擇旅行社跟團游的比例為32.2%,選擇自駕游的比例為16.5%。
隨著國民消費與出行能力的迅速提升,散客自由行逐漸成為主導旅遊形式,人們對旅遊的期待也不斷提高。
富民、轉型、改革 全域旅遊成法寶
隨著全域旅遊概念不斷深入人心,旅遊業在拓寬發展思路、創新思維模式、激發內生動力方面發揮著全局性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地區通過全域旅遊這條路,走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全域旅遊是一條富民之路,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武器
是實現「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的必由之路。河北省淶水縣計鹿村2015年人均年收入2000多元,2016年縣旅遊部門引導村民藉助冰雪旅遊發展農家樂,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了3500元,實現了整村脫貧。不止淶水縣一地,寧夏西吉縣龍王壩村、四川綿陽南華村等地的農民搖身一變成為了導游、服務員,大大提高了收入水平。2016年,旅遊扶貧覆蓋到了2.26萬個貧困村。「十三五」時期,中國還計劃通過發展旅遊帶動17%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到2020年,全國通過發展旅遊將帶動約1200萬貧困人口脫貧。
全域旅遊也是一條轉型之路
以「旅遊+」為手段,培育旅遊新業態,助推振興實體經濟。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指出,2016年,大慶市在原油產量持續下降、相關產業停滯不前的情況下,旅遊業逆勢上揚,實現旅遊收入19.1%的增長,探索走出了一條以旅遊業推動城市轉型發展的新路子。大慶的成功案例只是一個縮影,國家旅遊局計劃在全國創建1000個國家工業旅遊示範點、100個工業旅遊基地、10個工業旅遊城市。通過旅遊直接推動三產,間接帶動一產二產,全國許多地區完成去產能、穩增長、調結構的艱巨任務,完成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華麗「逆襲」。
全域旅遊還是一條改革之路
廁所革命在解決了遊客如廁難問題的同時,已經成為了我國旅遊全面改革發展的一面旗幟。從前,湖南省崀山景區廁所少而差、遊客如廁難。全面推進廁所革命以來,崀山景區新建、改建生態旅遊廁所62座。在完善硬體設施的同時,部分企業在管理方法上也進行了新技術探索。嶗山與光大集團攜手通過PPP合作模式建設了一批旅遊廁所,注重生態環保、智能管理、以商養廁,成為業界的亮點。兩年來全國共完成新建、改擴建廁所50916座。我國旅遊廁所建設基本達到了「數量充足、干凈無味、管理有效、實用免費」的目標。以旅遊廁所革命為代表,全國范圍內實現了涉旅基礎設施升級、配套系統更新、服務水平升級。
前景廣闊
全域旅遊戰略的意義和影響將遠遠超越旅遊領域。全域旅遊將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增就業、惠民生」的新引擎。這是歷史賦予當代旅遊人和中國旅遊業的巨大機遇。立足當前,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期待和相信,全域旅遊將帶來許多方面變革。
從全域綜合效應來看,全域旅遊將成為促進社會變革的新動力。全域旅遊將成為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載體。全域旅遊成為老百姓的旅遊生活新方式,成為老百姓幸福的重要源泉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主要指標之一。全域旅遊將更加有效地促進社會結構優化、人民素質提高、各民族融合、社會治理能力提升。
從理論研究與示範價值來看,對全域旅遊的研究將會保持較高的熱度,將形成全域旅遊的本土理論體系,為中國旅遊理論做貢獻,並為世界提供借鑒價值。全域旅遊將成為促進中國融入世界旅遊大潮、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新舉措,並為世界貢獻中國旅遊經驗。
㈥ 如何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建議
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來推進:
(一)創新發展戰略,改革管理體制
發展全域旅遊,是一項改革創新工程,重在圍繞適應旅遊發展兩個綜合需求(綜合產業發展和綜合執法需求),改革創新旅遊體制,從旅遊市場監管、旅遊公共服務、旅遊產業促進、擴大旅遊開放、旅遊管理體制和基礎制度等推進綜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創新全域綜合統籌發展的領導體制,構建從全局謀劃和推進、有效整合區域資源、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的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充分考慮旅遊配套設施及其公共服務的需求,促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融合、銜接。
二是改革創新旅遊管理的綜合協調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的綜合改革,適應旅遊業從單一業態向綜合產業、從行業監管向綜合服務升級的客觀需求,這也是地方政府對旅遊發展認識升級的最典型和最生動表現。
三是改革創新旅遊綜合執法機制,鼓勵推進旅遊綜合執法隊伍等改革創新,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綜合執法保障。要把旅遊市場環境治理,納入到城市綜合治理的范疇內,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聯動。建立健全逗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主體負責地的旅遊安全責任體系與工作機制。設立旅遊警察和旅遊巡迴法庭,是許多國家通行的做法。許多國家早已設立旅遊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國、俄羅斯、希臘、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這些旅遊警察大多會外語、著裝醒目、在酒店和旅遊景區隨處可見,小到問路、物品遺失,大到被敲詐勒索,他們都會馬上介入解決。旅遊警察提升了國內外遊客的安全感,這是最重要的旅遊環境。旅遊警察還是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有力增強旅遊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旅遊規劃
發展全域旅遊,不能因循傳統規劃思路,必須改革創新規劃。
一是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理念,將旅遊規劃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規劃體制,推進多規合一。
三是創新旅遊規劃。全域旅遊模式的規劃與景點旅遊模式的規劃不同,不再只是規劃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需要系統全面規劃景點景區內外協調發展各、整合各類資源要素。
(三)改革評價體系
發展全域旅遊,必須樹立科學的旅遊觀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的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
一是將發展旅遊作為區域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形成明確的任務分工要求,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合力。
二是創新旅遊數據徵集、分析體系。按照旅遊發展的新業態、新特點、新趨勢設置評價指標。探索建立適應全域旅遊特點的旅遊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與旅遊電商企業合作,建立現代旅遊的科學評價機制。
三是加強綜合效益評估,擺脫門票經濟逗依賴症地。我國大多數景區仍然處於門票經濟。2014年,除黃山門票占總收入的17.5%外,其餘景區門票佔比均超過40%,有的景區門票佔比更是超過80%。從門票經濟向全域旅遊經濟轉變,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遊的綜合效益評價體系,逐步擺脫對門票收入的嚴重依賴。
(四)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
推進全域旅遊,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撐。這需要巨大的投資,迫切需要抓住供給側改革的機遇,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融資支持,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吸引國際資本參與重大旅遊項目開發,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五)創新旅遊業態
創新旅遊產品,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構建新的發展載體。推進旅遊小鎮、旅遊風景道、旅遊綠道、旅遊度假區、旅遊產業集聚區、特色旅遊基地、研學旅遊基地、養老旅遊基地等新興旅遊業態和產品建設。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閑農業、鄉村度假、古鎮村落、特色民宿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新業態,推進特色旅遊目的地、國家休閑區、休閑旅遊示範城市等目的地建設。推進旅遊+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遊+研學(教育)、旅遊+交通、旅遊+休閑度假、旅遊+新型養老、旅遊+健康養生、旅遊+購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遊的新產品新業態。要加快特色提煉,在創建精品旅遊品牌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區域自然人文資源優勢,創建區域品牌。
(六)試點先行、示範引領
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可強求一律。作為推進全域旅遊主體的地方黨委政府,有必要積極務實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遊的好經驗、好做法。國家每年遴選一批市縣創建逗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地,分步實施,滾動發展,上不封頂,下不設限,試點先行,示範引領。要採取系列措施支持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了解更多全域旅遊內容,可以關注下雲途智旅。
㈦ 全域旅遊將更好的滿足旅遊消費需求嗎
據報道,發展全域復旅遊,將一制定區域作為完整旅遊目的地,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統一規劃布局,有利於不斷提升旅遊業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更好滿足旅遊消費需求。
「全域旅遊」從提出概念到上升為國家戰略,正是我國旅遊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據統計,過去五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次由8300萬增加到1.3億。2017年中國旅遊總收入為5.4萬億元,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長15.8%;2017年全年國內和入境旅遊人數超過51億人次,比五年前增長69.1%,年均增長11.1%。
與此同時,隨著大眾旅遊時代到來,我國旅遊有效供給不足、市場秩序不規范、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日益凸顯,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將一定區域作為完整旅遊目的地,有利於不斷提升旅遊業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更好滿足旅遊消費需求。
㈧ 如何理解旅遊景區在全域旅遊發展過程中可能會逐漸的被邊緣化
你好,作為一名資深的旅遊從業者,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從全域旅遊的大概念來看,內旅遊景區僅僅是其中容的組成部分,而且佔比並不很大。全域旅遊發展的前期,旅遊者以旅遊景區為主要目的地,這是旅遊行為的驅動力,所以它很重要。但是,全域旅遊這個概念被提出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翻或者說是邊緣化這個驅動力。把旅遊這個行為的驅動力變得多樣化,讓更多行業參與進來。這樣一來,當全域旅遊開始發展,旅遊景區必然被邊緣化。也就是說,全域旅遊發展的越好,旅遊景區被邊緣化的就越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