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區文化旅遊局
1. 山東齊魯山川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山東齊魯山川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是2018-11-02在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注冊成立的有限內責任公司容(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將軍路街道辦事處查王村山川路111號。
山東齊魯山川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302MA3NGECN3L,企業法人車呈興,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山東齊魯山川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旅遊景點開發、建設、經營;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組織、策劃;會議及展覽展示服務;攝影服務;景點管理服務;日用百貨銷售;工藝品設計、製作、銷售;餐飲服務;住宿服務;廣告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園林綠化工程施工。((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山東齊魯山川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2. 淄博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觀光游覽
景區概況
周村古商城
淄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具有發展旅遊業的豐富資源條件,「齊風陶韻·生態淄博」旅遊品牌優勢逐步顯現。經過近幾年的建設和發展,淄博市旅遊業的資源優勢得到了進一步發揮,並形成了"一個中心、五條環線"的旅遊發展新格局。其旅遊資源豐富多彩、特色突出,人文景觀縱覽古今,自然景觀涵蓋全市。
張店區是全市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旅遊接待、餐飲、娛樂、購物、會展中心。坐落於張店區的中國陶瓷館薈萃中外陶瓷精品,展示8000年來淄博生產、出土的陶瓷文物,盡顯「淄博陶瓷·當代國窯」風采。
東部臨淄區作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國國都長達800年之久,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齊文化旅遊區,這里文物古跡浩繁,有「地下博物館」之稱,齊國歷史博物館、中國古車博物館、東周殉馬坑、田齊王陵、稷下學宮、孔子聞韶處、桓公台等景區(景點)蜚聲中外。
西部周村區是"古商城"旅遊區,素有「金周村」、「旱碼頭」之譽,明清時代風格的古商城舊址被專家譽為展現中國民族商業發展的博物館群。
中部淄川區是聊齋旅遊區,既有"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的故居,也有建造獨特新穎的聊齋園。
南部博山區和沂源縣是自然景觀旅遊區,山、水、林、泉、洞天然生成,自然資源特別是溶岩資源之豐富在我國北方罕見。
北部桓台、高青是湖泊民俗旅遊區,這里碧水環繞,民風淳樸,一派「江北水鄉」、「北國江南」之景象。
總投資300多億元的省級文昌湖旅遊度假區、中心城區華潤城市綜合體和中國·淄博太空港生態文化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中。
淄博市於2001年被國家旅遊局正式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編輯本段主要旅遊景點
排名不分先後:
齊長城、田齊王陵、稷下學宮、馬踏湖國家濕地公園、博山淋漓湖風景區、周村古商城、聊齋城、原山國家森林公園、魯山國家森林公園、峨庄古村落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古車博物館、馬鞍山風景區、沂源九天洞、齊國歷史博物館、開元溶洞、樵嶺前風景區、中國陶瓷館、王漁洋紀念館、管仲紀念館、孔子聞韶處、桓公台、原山泰山行宮、奎盛園風景區、玉黛湖生態鄉村莊園、梓童山景區、夢泉生態旅遊區、姜太公祠、東周殉馬坑、峨庄瀑布群、蒲松齡故居、齊國故城遺址、淄博市博物館、泉河頭、姜太公旅遊中心、顏文姜祠、趙執信紀念館(因園)、文峰山公園、沂源溶洞、桐林田旺遺址、稷山洞石墓群、臨淄足球博物館、臨淄古錢幣博物館、潭溪山、黑鐵山古月樓博物館、玉黛湖滑雪場、聊齋園、漁洋祠、博山溶洞、王士禎故里、北魏造像碑碣墓誌、青雲寺、爐神廟、忠勤祠、四世宮保坊、磁村古瓷窯址、昌國故城、逢陵故城、楊寨塔、寨里大張古瓷窯址、辛店乙烯墓地、振衣閣、碧霞元君行宮、匯龍橋、齊景公殉馬坑、於陵故城、小龐遺址、高陽故城、萊蕪故城、焦裕祿紀念館、九鼎蓮花山、沂源牛郎織女景區、沂源天湖旅遊度假區、鳳凰山旅遊景區、博山泉河頭風景區、沂河源國家水利風景區、太公湖國家水利風景區、千乘湖國家水利風景區、黃河國家水利風景區、大蘆湖風景區、文昌湖旅遊度假區
3. 淄川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東部臨淄是齊文化旅遊區,也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位於濟青高速公路126公里處,它集中了我國古車的研究與考古成果,包括歷代古車馬陳列和後李殉車馬兩部分,全面展示了中國古車的輝煌歷史和造車技術。齊國歷史博物館位於齊國故城遺址之上,是我國十大異型博物館之一,通過大量珍貴文物和大量文獻資料、模型、雕塑等展示手段,形象的展示了齊國的產生、發展、興盛和衰亡的歷史。東周殉馬坑是齊景公的殉葬品,600匹戰馬長眠地下,展示了齊國的強盛和貴族的奢華。姜太公祠、管仲墓、晏嬰墓、田齊王陵等一大批旅遊景點構成了齊文化旅遊的豐富內涵。 中部淄川是聊齋旅遊區,「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的故居保持了蒲松齡當年居住時的原貌,體現了蒲松齡當年在聊齋著書「蕭齋瑟瑟、案冷凝冰」的情景。蒲翁後人依託故居建造的聊齋園內,有獨特新穎的狐仙園,充滿傳奇色彩的石隱園,蒲松齡當年汲水煮茶的「滿井」(現稱柳泉),還有亦仙亦凡的聊齋宮等景點。 南部的博山和沂源是自然景觀旅遊區,山、水、林、泉、洞天然生成,亭、台、榭、瀑點綴其間,情趣盎然。南部山區的自然資源特別是溶洞資源之豐富在我國北方罕見。大氣磅礴、瑰麗奇特的開元溶洞被專家譽為「山東第一洞」,沂源精美別致、石花資源異常豐富的九天洞被譽為「中國第一石花洞」。原山國家森林公園蒼松翠柏,綠蔭蔽日,景區內的齊長城遺址、石海、孟姜女泉等景點都在秀美浩盪中滲透和張揚著歷史的滄桑和厚重。魯山是山東四大高山之一,植物資源異常豐富,魯山森林公園位於觀雲峰的核心部位,園區內群山聳立、溝壑縱橫、飛瀑流泉、森林茂密,空氣清新,氣候溫涼,為典型的山嶽風景區,也是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北部桓台、高青是湖泊民俗旅遊區,這里碧水環繞,民風淳樸,一派北國江南的水鄉景色;西部周村是古商城旅遊區,古商城建築格局錯落有致,門市精巧別致,匾額和招牌豐富多彩而且富有古文化韻味,洋溢著濃厚的古商業氣息;張店是全市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旅遊接待、餐飲、購物、娛樂中心
4. 淄川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醇香古樸的聊齋古鎮—蒲松齡故居,幽雅的留仙湖公園 美麗的奎聖公園 位於源泉的深山中奇特的開元溶洞,北方的第一瀑布群—峨庄瀑布,青山綠水茈童山,革命聖地馬鞍山,最為壯觀的楊寨古塔,孝婦河畔最美公園—楊明園,等……
5. 淄博的歷史調查報告
淄博[1]歷史悠久,是齊文化的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歷史上第一本手工業方面的專著《考工記》、第一本農業方面的專著《齊民要術》以及最早闡述服務業的專著《管子》都是在這塊土地上寫成的。齊文化具有開放進取、兼容並蓄的特質,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淵源之一。戰國時期,齊國成立的稷下學宮稱世界東方第一所高等研究學府,囊括了百家爭鳴的所有學派的代表人物,淄博臨淄的稷下,一個神聖的名詞,中國唯一一次百家爭鳴的發生地,一個令古往今來無數賢才雅士魂牽夢繞的地方。戰國中期,諸侯兼並戰爭加劇,齊國為實現「一匡天下」 的理想,於齊都臨淄稷門附近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良博學之士到稷下學宮傳道授業、著書論辯。稷下學宮存在的一百五十年間,各派雲集、平等共存,百家爭鳴、學術自由,求實務治、經世致用,孕育或發揚了縱橫家、儒、道、法、名、陰陽、兵、雜等各家學說,使齊國成為天下學術文化的中心。稷下學宮的出現及其成就,不但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輝煌的一頁。雄辯縱橫家蘇秦、張儀、孟子、李斯和韓非子的老師荀子、滑稽大師淳於髡、陰陽家鄒衍、法家名士慎道等各色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台」,帶來了堪比西方雅典學派的學術盛世。2004年12月,全國首家民辦法律研究所——淄博齊銘法律研究所又作為中國大陸首家由律師主持發起的專業法律研究研討機構,將繼續秉承稷下學宮的精英文化學術陣地的作用,努成作為縱橫家、法家主流文化和各家思想的學術化、普世化和實踐者。目的是將稷下學宮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一致百慮、和而不同的「和同」精神發揚光大,同時迎合當前創建和諧社會、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國家政策,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作出一份貢獻。
約前6010年—約前5600年(後李文化時期) 據考古工作者對淄博地區最早的古文化遺址——臨淄區齊陵鎮後李官莊「後李遺址」出土的陶器考證,生活在這一地區的先民在距今約八千年前已開始製作陶器。其早期產品均為夾砂陶,以圓底器為主,器類單調,均以手制。是我國最早製作陶器的產地之一。 約前5500年—約前4300年(北辛文化時期) 今張店區傅家鎮浮山驛村、黃家村附近皆產陶器,所制器物有缽、鼎、壺、罐等工藝水平較後李文化時期有明顯進步,開始大量製作泥質陶,具有山東地區新石器時代北辛文化的鮮明特色,距今約七千年左右。 約前4040年—約前2240年(大汶口文化時期) 陶器生產較前有新的發展,生產范圍擴大。主要分布在今張店、臨淄、淄川境內,迄今已發現此時期的遺址30餘處,其早期產品多為紅陶,中晚期為灰陶、白陶及彩陶,在使用原料、成型、燒成等方面,先人們已積累了豐富經驗。 約前2010—約前1530年(山東龍山文化時期) 制陶業在前代基礎上已發展到相當水平。陶器製作成為氏族部落的一種專業勞動。普遍採用快輪成型,產品以黑陶、灰陶為主,種類很多。其中,黑又亮的薄壁陶最著名,產地分布較廣,今臨淄、張店、淄川、周村、桓台、博山、沂源區縣共有產地60餘處。 夏商周 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夏朝) 夏朝是我國歷史上建立的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根據淄博地區已發現的「岳石文化」考證,這一時期的陶器生產仍很發達。主要集中在臨淄、桓台、淄川、沂源、周村境內。 約前16世紀—約前11世紀(商代) 制陶手工業與夏代相比有較大發展,主要分布在臨淄、張店、淄川、桓台、周村等地,以燒制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為主。 前11世紀—前771年(西周時期) 西周初年,武王封姜尚為齊國君,都治臨淄。對制陶手工業頗為重視,專門設置「陶正」(官)管理陶器生產,臨淄附近出現官營作坊。齊國制陶業較前發達,始制白釉陶器及磚、瓦等建築用陶。 前770—前476年(春秋時期) 各地仍以生產鬲、鬶、盆、豆、盂等日用灰陶器和瓦、水管道等建築陶為主,制陶業中出現了產品分工。 前475—前221年(戰國時期) 淄博地區制陶業開始形成作坊集中的手工業生產,許多私營作坊出現。產品由日用生活品擴大到明器、陶制工具。隨著城邑建設的擴大,建築陶空前發展。 漢魏六朝 前221—前207年(秦代) 秦統一中國後立郡縣制、設齊郡,治臨淄,轄今淄博大部地區。制陶業無大發展。仍生產日用陶和建築用磚瓦。 前206—25年(西漢) 制陶業復興,淄川地區發展尤快,建築用陶的燒造技術和品種較前代有了顯著進步和擴大。陶塑,異軍突起。 25—220年(東漢) 低溫綠色釉陶器製作成功。各種陶器大量生產。制陶技術進入了新階段。 220—420年(三國·兩晉) 除西晉得到短暫統一、社會一度安定外,一百多年裡北方連年戰亂,兵連禍結,淄博地區的制陶業一度逆轉。臨淄以及市區北部的陶器生產逐步衰退,制陶業由北向南轉移。 534—550年(北朝·東魏) 今淄川區寨里村窯場興起,以燒造青釉瓷開創淄博瓷器之先河,為中國北方最早生產青瓷的產地。 550—577(北朝·北齊) 寨里窯制瓷工藝明顯進步,產品質量日漸精進。以青釉蓮花瓣尊為代表,其胎骨堅致、釉色瑩潤,造型優美,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同時,燒造黃色鉛釉陶器。 隋唐五代宋金元 581—618年(隋代) 寨里窯繼續燒造青釉瓷。 618—907年(唐代) 「貞觀之治」後,淄川磁窯務(今磁村)窯場崛起。713年(開元元年)於村南建規模宏大的佛教寺院「華嚴寺」。中期,以盛產黑釉瓷標新立異,並兼產青釉、醬色釉產品,創制茶葉未釉。晚期,各種色釉比較純正,器類復雜,形制多樣。 907—960年(五代) 磁村窯首創白釉瓷器,並採用高溫綠斑彩裝飾。 960—1008年(北宋早期) 由於農業、手工業、商業進一步發展,淄博地區的陶瓷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新窯場不斷出現。顏神店(今博山)、八陡、坡地、萬山和淄川鞏家塢、郝家村一帶窯場相繼興起。 1068—1077年(北宋·熙寧年間) 顏神店窯戶集資於北嶺村建窯神廟,窯業日盛。磁村窯以生產白釉瓷為主。燒窯燃料由柴改煤,裝飾出現了剔花、刻花。 1108年(北宋·大觀二年) 顏神店、坡地、萬山、郝家村一帶已發展成為主要陶瓷產地。 1205年(金·泰和五年) 磁村窯工藝技術進入鼎盛時期。燒成採用匣缽、碗籠、裝飾首創二次燒成釉上彩、篦紋、粉杠、白釉黑花、紋胎及各種雕塑。顏神店窯業盛況空前,品種之多,規模之大,堪與磁村窯場相媲美,所產青瓷印花和低溫三彩釉獨樹一幟。 1294年(元·至元三十一年) 淄川坡地、萬山及顏神鎮、八陡等地窯場在前代基礎繼續燒造傳統產品。但器物一般都渾厚體重、裝飾單調。以黑釉、白釉黑花器為多見。 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 淄博地區連年兵燹和天災,民不聊生。陶瓷業遭到嚴重破壞。雨點瓷、茶葉末釉及前代優秀技藝均失傳。著名的磁窯務窯場一厥不振。 明清 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 陶瓷生產得到恢復發展。主要產地集中在顏神鎮一帶,規模較大的窯場有李家窯、北嶺、山頭、窯廣、八陡、西河、福山等。 1558年(明·嘉靖三十六年) 顏神鎮窯業空前繁榮,「陶者以千數」,四方商販,聚集於此,八陡窯以生產琉璃瓦獨擅其能。 1662年(明·天啟二年) 西河窯場殊盛,有窯百座,產缸、盆、及黑釉碗等。業陶者在村東建窯神廟。 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 淄川大昆侖西山一帶發現白釉石(白葯石),繼此顏神鎮附近窯場用以製做白釉產品。 1652年(清·順治九年) 顏神鎮陶瓷業迅速恢復。鎮內大街南、李家窯及山頭、窯廣、八陡等窯場日盛。 1662年(清·康熙元年) 顏神鎮及周圍十里鄉村窯場四起,鎮內窯貨設市,山頭、西河村窯貨有市所,產品銷周圍數縣,「百里之外鄉村僻址有其縱跡」。 1665年(清·康熙四年) 顏神鎮人孫廷銓所著《顏山雜記》成書,對當地陶瓷、琉璃、煤炭生產作了較詳細記載,是一部研究博山清代早期陶瓷歷史的重要著作。 1670年(清·康熙九年) 葉先登篡《顏神鎮志》成書,其「物產」篇對當地陶瓷記載頗細。 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 清廷下令割益都縣孝婦、懷德二鄉;淄川縣簸箕掌、趙庄、大峪等二十一庄;萊蕪縣樂疃、樵嶺前等七庄新建博山縣。縣治顏神鎮。「博山」之名始此。設縣後,大街南首窯、李家窯繼廢。 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 淄川峪頭河村(今渭頭河村)孫氏建窯生產黑陶碗,乃此地最早陶瓷廠家。 1753年(清·乾隆十八年) 博山陶瓷業空前興旺,北嶺、務店、山頭、窯廣、八陡、福山為當時7大窯場,產品各俱特色,爭奇斗妍。博山城內商旅輻至,已成為相當繁盛的陶瓷生產中心和銷售中心。 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 萬山地區窯業日盛,重修窯神廟。 179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 山頭鎮窯場集巨資新建窯神廟於村北,其建築甚是壯觀,迎壁以陶瓷壁畫裝飾,匾額楹聯及各處布置華麗精巧,當時藝術之工與窯業盛況可見一斑。 1819年(清·嘉慶二十三年) 淄川峪頭河村業陶者發展到六七家,生意興隆,於村西建窯神廟。 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 博山陶瓷業產銷兩旺,業陶瓷者集資重修北嶺窯神廟。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 博山縣福山村窯業具有相當規模,是年,後產陶瓷者有17家,窯爐28座。 1852年(清·咸豐二年) 福山村窯戶集資於村南建窯神廟。 1869年(清·同治八年) 歐洲人阿·威廉遜到博山參觀考察陶瓷業,後在《北中國旅行記》中對博山陶瓷業作了評介。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 福山村窯戶王順清請五龍村窯工胡立存兄弟二人傳授盆類產品製作技術,福山始有古子盆、元魁盆。 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 德帝國主義強迫清政府締結「中德膠澳租借條約」,攫取了在山東境內修築鐵路和在沿鐵路兩側三十里開采礦產的權利,淄川、博山劃為德國勢力范圍。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 6月 膠濟鐵路、張博支線全線通車。下半年博山、淄川部分外銷產品始用鐵路運輸。 本年 石金元在博山北嶺村創辦「義祥窯廠」,楊佃福在山頭創辦「福同德窯廠」。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 山東省工藝傳習所總辦黃華委古董商王子久於博山下河街(今博山消防隊附近)設立工藝傳習所,研究改良博山陶瓷。這是山東第一個官辦窯廠。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 博山縣成立商會,窯行、爐行為分會。 1909年(清·宣統元年) 山頭窯匠侯兆良試成茶色、燎綠、燎藍顏色釉。 1910年(清·宣統二年) 陶瓷藝人陳希齡在博山工藝傳習所研製成功茶葉末釉,使失傳數百年的這一歷史名釉恢復生產。 1911年(清·宣統三年) 博山工傳習所研究白瓷、烤花,出品尚佳,後因受顏料所限未能推廣。 1916年,山東護國軍政府在 周村 成立。 山東抗戰史上國共兩黨關系的轉折點是 魯村會議。 1937年12月,姚鍾明、廖容標領導了黑鐵山起義成立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 1947年2月,華東野戰軍在淄川的 大荒地(今洪山)召開前委擴大會議。 1947 年7月陳毅、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發起了 南麻戰役。 淄博解放是1948 年。 1955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省轄淄博市
淄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齊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淄博是齊文化的發祥地。 淄博經歷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三個階段。西周建立後,姜尚封齊,開創"泱泱大風"的齊國文化。淄博地區作為齊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數百年,被譽為"海內名都",至西漢前期仍"鉅於長安"。齊國故城淄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臨淄作為春秋戰國時期"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冠"的齊國都城長達800年之久。在此期間,風雲變幻,波瀾壯闊,姜太公、齊桓公、齊威王、管仲、孫武、晏嬰、田單、司馬穰苴等名君賢相、英帥良將,不僅創建了"臨淄之中七萬戶,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揚"的這個海內外聞名的東方名都,也創建了一部雄壯曲折的齊國史。在先秦的歷史舞台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悠久的歷史,為淄博遺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跡,臨淄故城及其周圍地帶文物古跡浩繁,被譽為"地下博物館"。臨淄的後李文化在我國北方屬首次發現,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文化在淄博皆有跡可尋。清代文壇大家蒲松齡和他的巨著《聊齋志異》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的關注,淄川區蒲家莊,也成為一個風光優美、宛若仙居的聊齋文化旅遊區。清代文壇領袖王漁洋、趙執信和蒲松齡被後人並稱為孝婦河畔三名人,蘊藏深厚的齊文化,使淄博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積淀深厚的文化旅遊之都。
6. 淄川旅遊景點大全介紹
1、蒲米松齡紀念館
蒲松齡紀念館的前身是蒲松齡故居管理委員會,隸屬於山東省淄博市文化局,座落在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西距淄川城八里許。蒲松齡去世後,一直由其後人居住。抗日戰爭期間,故居毀於日軍戰火,僅剩殘垣四堵。1954年進行了初步修復。
2、太河水庫
位於淄博市東南部山區淄河幹流上,是淄博市最大的水庫,總庫容1.833億立方米,興利庫容1.128億立方米,上游控制流域面積780平方千米
3、淄礦集團德日建築群
位於淄礦集團機關院內,總佔地面積4661.0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7179.63平方米。有德國建築13座。整個建築群自清光緒三十年由德國人開始興建,到20世紀30年代日本人續建,有100多年的歷史。
4、普照寺
位於淄川城區,亦稱「大佛寺」。據《中國佛教文化大辭典》記載,始建於南朝陳廢帝光大元年,已有1400餘年。唐朝時為法相宗三祖慧昭大師弘法處,時稱「唯識三祖」或「淄州大師」,被譽為「山東一遍昭」。
5、文峰山風景區
坐落在淄川區城南二公里處,位於將軍路辦事處查王村東首。早在明清年間,文峰山上就建有大雄寶殿,大聖廟,文昌閣,山神廟等古建築,由於大聖廟到文革前還保留完好,所以文峰山又被稱之為"猴子山"。
7. 淄川有沒有好玩的地方
淄川區:
聊齋園(AAA) 蒲松齡紀念(AAA)
奎盛公園 梓童山風景區
博山區:
原山國家森林公園(AAA)
開元溶洞(AA)
樵嶺前風景區
魯山森林公園 趙執信紀念館
潭溪山風景區門票50元。1.4米以下兒童免票;持老年證未滿70周歲人員、持學生證人員半價,70周歲以上老人免票.
一、景區簡介
潭溪山位於淄博市淄川區峨庄鄉石溝村東,山青水秀,風景宜人,古樹盤桓,白鳥棲居,絕岩怪柏,巧奪天工,飛泉瀑布,一泄而下,林壑優美,壁立萬仞,顯現出大自然的雄渾與偉岸,春賞山花爛漫,夏聆溪水潺潺,秋醉滿山紅葉,冬觀滿山潔白,一年四時,各有神韻,姿態萬千。這里不僅山色秀美,還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據史載,明昭陽太子曾在此避難讀書,昭陽洞由此得名。唐賽兒曾在此屯兵起義,並留有點將台、三教祠、古碑、古廟等歷史遺跡。
二、出遊攻略
自駕游指南
1. 張店(張博路)淄川——上淄川立橋(東行3公里右轉)——洪山(第十五中處
左轉)——崇正水泥廠分岔路左行——黑峪隧道——太河鄉(太河水庫)——峨庒
鄉——潭溪山旅遊區(張店到潭溪山50多公里,大約車程一個半小時;)
2. 淄川 ——上淄川立橋(東行3公里右轉)——洪山(第十五中學處左轉——崇正水泥廠分岔路左行——黑峪隧道——太河鄉(太河水庫)——峨庒鄉——潭溪山旅遊區(淄川至潭溪山30多公里,大約車程1個小時)
3. 臨淄(辛店)——廟子——太河鄉(太河水庫)——峨庒鄉——潭溪山旅遊區(廟子有段路不好走)(辛店到潭溪山50多公里,大約車程一個半小時)
4. 臨淄(辛店)——廟子(往黑旺方向5公里有一急拐彎左轉)——九宮地(過隧道)——太河鄉(太河水庫)——峨庒鄉——潭溪山旅遊區
5. 周村——淄川(膠王路東行5公里右轉)——洪山(第十五中處左轉)——崇正水泥廠分岔路左行——黑峪隧道——太河鄉(太河水庫)——峨庒鄉——潭溪山旅遊區(周村到潭溪山50多公里,大約車程2個小時)
6. 桓台(大約半小時車程)-張店-淄川——上淄川立橋(東行3公里右轉)——洪山(第十五中處左轉)——崇正水泥廠分岔路左行——黑峪隧道——太河鄉(太河水庫)——峨庒
鄉——潭溪山旅遊區(桓台到潭溪山70多公里,大約車程2.個半小時;)
7. 東營(大約車程1小時)—臨淄(辛店)——廟子——太河鄉(太河水庫)——峨庒鄉——潭溪山旅遊區(廟子有段路不好走)(東營到潭溪山100多公里,大約車程3個半小時)
8. 濟南(大約車程1個半小時)—淄川(膠王路東行5公里右轉)——洪山(第十五中處左轉——崇正水泥廠分岔路左行——黑峪隧道——太河鄉(太河水庫)——峨庒鄉——潭溪山旅遊區(濟南至潭溪山100多公里,大約車程3個小時)
9. 濱州(大約車程1個小時)——張店(張博路)淄川——上淄川立橋(東行3公里右轉)——洪山(第十五中處左轉)——崇正水泥廠分岔路左行——黑峪隧道——太河鄉(太河水庫)——峨庒鄉——潭溪山旅遊區(濱州到潭溪山100多公里,大約車程3個半小時)
10、濰坊——青州廟子鎮(往黑旺方向5公里有一急拐彎左轉)——九宮地(過隧道)——太河鄉(太河水庫)——峨庒鄉——潭溪山旅遊區(濰坊到潭溪山70多公里,大約車程2.個半小時)
8. 淄博那個城市怎麼樣求解
淄博相對來說,我感覺經濟發展還不錯。但是不能堪比濟南,青島。內從物價上就感覺的容出來~~房價方面比較適合居住,不會太貴,不會一輩子背貸款。如果有穩定收入的話,買車也不是問題。空氣污染相對來說,有點嚴重,因為淄博有好多重工業工廠,例如齊魯石化,山東鋁業。我自小在淄博長大,對這個城市有感情,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熟悉。淄博人待人寬厚老實,所以我喜歡淄博~~也歡迎你留在淄博。]
9. 淄川的區域建設
抗擊「非典」區委、區政府堅持「科學、規范、持久、有效」的方針,把「非典」防治擺上重要位置,採取有力措施,有序開展工作。1.建立健全三大組織網路。一是建立指揮網路。抽調15人,成立區「非典」防治工作指揮部;製作「非典」疫情報告、處理流程圖,下發各類文件35個,編發簡報34期;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及7個部門、單位相應成立指揮部。二是建立醫療衛生網路,內設保障物資儲備、綜合協調、疫情控制、醫療救護、疫情管理、信息宣傳6個專業組。形成以村衛生室和企事業單位醫療機構為網底、鄉鎮衛生院為中樞、區衛生防疫站為龍頭的醫療衛生網路。三是建立群防群治網路。落實「十戶聯保」責任制,全區22 個鄉鎮、街道,473個村(居)確定6059名村民任小組(樓)長,15951人為「十戶聯保」責任人,形成抗擊「非典」的銅牆鐵壁。2.「嚴」字當頭,切斷輸入源。摸清底數,設立787個監測點;發揮「十戶聯保」和公安、交通系統的作用,構築「五道防線」,通過電話、書信等對在外人員進行勸阻,讓他們就地預防、觀察和治療。停開赴外省的所有車輛,在高速路口加強登記、監測和消毒。對公共場所、公交車等進行消毒,關停網吧、歌舞廳等場所。對外來及返鄉人員進行監控隔離和流行病學調查。設立30個發熱門診,發現患者及時救治。對城區樓堂館所及服裝城、建材城、旅遊景點等部門加強防範和消毒。3.控制傳染源。全區投入500多萬元,配備床頭X光機20台,猴服4000套,消毒液4噸。區醫院投入200多萬元,設立傳染病房8間、床位20個,設立單獨通道,配備救護車2部、呼吸機5台。加強醫療隊伍建設,配備專業醫護人員165名,成立45支流行病學調查分隊。4.與防治「非典」相結合,推進清潔工程。集中清除垃圾和白色污染;清理亂堆亂放、亂搭亂建;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大力開展綠化美化。5.抓好「非典」防治持久性工作。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工作要求,制定下發《淄川區今冬明春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預案》。
2007年,全區人民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穩步推進結構調整,積極轉變發展方式,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國民經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8.54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5億元,增長6.7%;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64.5億元,增長13.9%;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89.18億元,增長18.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8399元,增長15.4%。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86∶64.74∶33.40發展為1.88∶63.63∶34.49。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的任務比較艱巨;物價上漲的壓力加大等。 生產平穩發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574公頃,零星(四旁)植樹100萬株,鞏固了原有綠化成果,森林覆蓋率達38.5%。 畜牧業產量穩定增長。全年肉類總產6670噸,比上年增長13.61%;禽蛋產量8740噸,增長5.5%;年末擁有大牲畜1680頭,增長1.2%;生豬存欄5.05萬頭,增長15%;羊存欄1.56萬只,增長13.6%;牛存欄1598頭,減少1.9%,其中奶牛598頭,減少15.5%。
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改善。全區農用機械總動力達到28.98萬千瓦。其中,農用拖拉機1854台,減少7.5%,農用汽車1746輛,減少2.3%。全區耕地面積為16302.4公頃,減少0.7%;有效灌溉面積達到7668公頃,佔耕地面積的比重為47%。全區農村用電量 279386萬千瓦時,增長17.8%;化肥使用量(折純)4594噸,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397噸,地膜覆蓋面積898公頃。 工業生產較快增長。工業企業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以上企業達到502家,比上年凈增12家。工業生產持續增長,全區共完成工業總產值644.43億元,比上年增長22.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589.43億元,增長31.09%,實現增加值152.77億元,增長22.1%。規模以上工業生產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完成0.24億元,下降97.82%;集體經濟完成26.82億元,下降43.64%;其他經濟完成526.37億元,增長34.62%。陶瓷、機械製造、醫葯化工、紡織服務四大行業主導地位更加突出,分別完成產值191.16億元、43.65億元126.58億元和45.67億元,分別占規模以上企業的32.43%、7.41%、21.47%和7.75%。主要產品產量平穩增長,產銷銜接良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7.66%。
工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77.82億元,比上年增長31.19%;實現利稅69.02億元,增長34.13%;實現利潤43.38億元,增長34.34%。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62.32%。工業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全區投資過千萬元的工業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8.87億元,其中過5000萬元的項目40個。新興行業和高新技術行業增長加快。全年共完成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值154.9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6.29%,比上年末提高3.25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築業固定資產投資適度增長。全區50萬元以上的投資項目376個,其中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215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7.29億元,比上年增長26.7%。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0.37億元,增長16.7%;第二產業投資67.84億元,增長23.4%,其中工業投資 66.27億元,增長20.3%,佔全區投資的68.11%;第三產業投資29.09億元,增長35.3%。房地產開發穩定增長,全年城鎮單位自建和房地產開發投資達20.78億元;資質房地產企業竣工房屋面積15.38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7.01億元,增長8.35%。
建築業穩步發展。全區有資質的建築企業42家,共實現建築業總產值21.82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完成房屋建築竣工面積 187.64萬平方米,增長6.4%。
交通運輸和郵電業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全年公路貨運量達3325萬噸,比上年增長81%,貨運周轉量170178萬噸公里,增長121%;公路客運量2039 萬人次,增長49%,客運周轉量95407萬人公里,增長54%。全區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007公里。
膠王路、泉王路拓寬改建工程竣工通車:膠王路淄川段二期改建工程東起魯中駕考中心,西至與周村區交界處,全長9.5公里,按一級路標准改建,路基寬26.5米,中間設隔離帶,單幅路面寬11米,工程總投資7800萬元。泉王路拓寬改建工程東起昆侖張博路路口,西至嶺子鎮與周村區交界處,全長17.51公里,按二級路標准建設,路基寬13.5米,路面寬12米,建中橋3座、小橋涵26座,工程總投資8080萬元。兩項工程於4月底開工,11月底竣工通車
郵電通信業較快發展。全區郵政業務總收入3470萬元,比上年增長7.37%;電信業務總收入1.3億元,增長15.04%。全區固定電話交換機容量達31.5萬門,電話總戶數達21.8萬戶。信息網路發展迅速,互聯網用戶不斷增加。 城市面貌進一步改善。孝婦河景觀改造工程、般陽河改造工程等城建重點工程穩步推進。全年新建園林綠地59萬平方米,其中公共綠地47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12.5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33%,建
成區綠地率達到36.17%。 坐落在淄川區蒲家莊東西大街北巷,擁有正房和東西兩廂房,正房三間為蒲松齡誕生處,室內陳列著他74歲時的畫像及生前用過的桌、椅、床、幾、硯台、手爐、石景;懸掛著郭沫若、路大荒等人題寫的楹聯和匾額。1956年擴建了南院,與故居銜為兩進院落,增建南大門,請郭沫若題寫門匾「蒲松齡故居」。1963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辟為紀念館,又擴建了西院和北院,增設了陳列室、辦公室、接待室、展室,現有工作人員38人,故居已成為蒲學研究陣地和馳名中外的旅遊點。
《蒲松齡志》出版發行《蒲松齡志》是淄川歷史上第一部人物專志,由山東大學教授袁世碩主編,淄川區人民政府承編,部分蒲學專家分工撰稿,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題寫書名。全書26萬字,收錄珍貴歷史照片100餘幅,全面記載了蒲松齡的生平、家世、代表作、版本、影響等。編纂歷時4年,幾易其稿。4月,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印數10000冊。在第二屆中國(淄博)國際聊齋文化旅遊節上舉行了發行儀式,社會反響強烈。 李詭祖,淄川人,任曲梁縣令期間,清正廉潔,為民造福,疏通河道,治理鹽鹼,率先垂範,生活儉朴,把自己的俸祿都拿出來周濟貧苦的人,是老百姓愛戴的清官,死後老百姓立祠紀念。增福李公祠亦名財神廟在城內東街道北,祭祀北魏曲梁令李詭祖。明嘉靖間,邑人兵部王一鶚重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又重修。
成書於元明時期的道教經典《三家源流搜神大全》(即《三教搜神大全》)有增福相公一圖,這位增福財神穿一品朝服,戴丞相帽。稱:「李相公諱詭祖,在魏文帝朝治相府事。白日裁斷陽間冤獄,夜間主判陰間是非,兼管隨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飯祿料,及在世居民每歲分定合有衣食之祿。至後唐明宗天成元年(公元九二六年)贈為神君增福相公」。明《萬曆續道藏》所收《搜神記》也記載:「增福相公九月十七日生。李相公諱詭祖,在魏文帝朝治相府事。白日管陽問央斷邦國冤滯不平之事,夜判陰府是非狂錯文案,兼管隨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飲祿料,及在世居民每歲分定合有衣食之祿。至後唐明宗朝天成元年贈為神君增福相公。」
李詭祖死後,經歷了一個由人到神的過程,明萬曆兵部尚書曲周人王一鶚在《增福李公祠記略》有記載:「祠崇祭祀舊邑侯李公也。案郡乘,公家世淄川,魏文帝朝仕曲梁。時殛妖塞橫水,心切民隱,貽福孔多,既逝之後,民作廟祭祀之。蓋能御大災,捍大患,固祭祀典,之所適宜祭祀者,有唐封增福相公,元封福善平施公,則廟之所建也遠矣!明興晉祀名宦仍唐封,以便民之伏臘薦享,災祥祈禳者,公多靈異,每禱輒應。嘉靖初年,按使毀淫祠,議及公廟,稽功德存之。廟制為享殿五楹,左右翼以廊各五楹,前崇門,次樂樓,後燕宮。積歲,兩廊、燕宮就圮,迄乙未末,鄉民宋淵等,請於祝侯斗南,倡議捐資,聚材鳩工。正梁宇,新覆構,耀金碧,藻檐朱棟,飾牖畫垣。民咸樂趨,不月而煥然。且增建穿廊及廣生殿,以循古典,以循時制,廟其大備矣乎!歲時伏臘,百姓祭祀公於廟,而公墳墓在安上村。朱邑所謂子孫愛我,不如桐鄉之民也!則公之屍祝於茲土也,固與名宦崇祀,共垂不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