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旅遊發展專項資金
A. 我想搞個鄉村游項目國家有補貼嗎
漁業柴油補貼政策
漁業油價補助是黨中央、國務院出台的一項重要的支漁惠漁政策,也是目前國家對漁業最大的一項扶持政策。2015年國家繼續實施漁業油價補貼政策,並對補貼方式和方法進行調整完善,使漁業油價補貼政策與漁業資源保護和產業結構調整等產業政策相協調,促進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海洋漁船更新改造補助政策
中央投資按每艘船總投資的30%上限補助,且原則上不超過漁船投資補助上限。中央補助投資採取先建後補的方式,按照建造進度分批撥付,不得用於償還拖欠款等。國家不再批准建造底拖網、帆張網和單船大型有囊燈光圍網等對資源破壞強度大的作業船型。享受國家更新改造補助政策的遠洋漁船不得轉回國內作業;除因船東患病致殘、死亡等特殊情況外,享受更新補助政策的海洋漁船十年內不得買賣,賣出的按國家補助比例歸還國家。2015年該項目繼續實施。
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支持政策
2015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6億元轉移支付資金,採取「先建後補」方式,按照不超過單個設施平均建設造價30%的標准實行全國統一定額補助,扶持農戶和農民合作社建設馬鈴薯貯藏窖、果蔬貯藏庫和烘乾房等三大類18種規格的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實施區域為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福建、河南、湖南、四川、雲南、陝西、甘肅、寧夏、新疆等13個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開展農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政策
一是開展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推動全國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普查與分級管理,設置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監測國控點,開展動態監測預警,建立農產品產地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在我國南方6省區啟動水稻產區稻米重金屬污染狀況一對一協同監測,以南方酸性水稻土產區為重點區域,開展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示範,對中輕度污染耕地實行邊生產、邊修復,在重污染區域,開展禁止生產區劃分試點,同時對試點示範農戶進行合理補償。開展湖南重金屬污染耕地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工作。二是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完善全國農業面源污染國控監測網路,加強太湖、洱海、巢湖和三峽庫區等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示範區建設,在農業面源污染嚴重或對環境敏感的湖泊、流域,力爭實施一批綜合治理工程。在養殖、地膜、秸稈等污染問題突出區域,實施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水產健康養殖、全生物可降解膜示範、農田殘膜回收與再生、秸稈綜合利用示範等。三是積極探索農業生態補償機制構建。進一步加強在重點流域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生態補償試點工作,對採用化肥農葯減施、農葯殘留降解等環境友好型技術和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葯和生物農葯的農戶進行補貼,鼓勵農戶採用清潔生產方式,從源頭上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的發生。
開展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政策
推進新一輪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重點治理農村垃圾和污水。推行縣域農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有條件的地方推進城鎮垃圾污水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建立村莊保潔制度,推行垃圾就地分類減量和資源回收利用。大力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整鄉整村推進農村河道綜合治理。推進規模化畜禽養殖區和居民生活區的科學分離,引導養殖業規模化發展,支持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污綜合治理與利用。逐步建立農村死亡動物無害化收集和處理系統,加快無害化處理場所建設。合理處置農田殘膜、農葯包裝物等廢棄物,加快廢棄物回收設施建設。推動農村家庭改廁,全面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任務。適應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化生產的需求,統籌建設晾曬場、農機棚等生產性公用設施,整治佔用鄉村道路晾曬、堆放等現象。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整治,節約集約使用土地。
金融支持農業規模化生產與集約化經營政策
去年下半年,國家有關部門發布了金融支持農業規模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的指導意見,主要內容包括:加大對農業規模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的信貸投入。將各類農業規模經營主體納入信用評定范圍,建立信用檔案,提高授信額度,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依法通過兼並、重組、收購、控股等方式組建大型農業企業集團,合理運用銀團貸款方式,滿足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大額資金需求。在產業項目方面,重點支持農業科技、現代種業、農機裝備製造、設施農業、農業產業化、農產品精深加工等現代農業項目。在農業基礎設施方面,重點支持耕地整理、農田水利、商品糧棉生產基地和農村民生工程建設。在農產品流通領域,重點支持批發市場、零售市場和倉儲物流設施建設。
扶持家庭農場發展政策
2015年,國家有關部門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引導支持家庭農場健康穩定發展,主要包括:開展示範家庭農場創建活動,推動落實涉農建設項目、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支持、抵押擔保、農業保險、設施用地等相關政策,加大對家庭農場經營者的培訓力度,鼓勵中高等學校特別是農業職業院校畢業生、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務工經商返鄉人員等興辦家庭農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家庭農場登記制度,明確認定標准、登記辦法、扶持政策。探索開展家庭農場統計和家庭農場經營者培訓工作。推動相關部門採取獎勵補助等多種辦法,扶持家庭農場健康發展。
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政策
2014年,中央選擇山東、四川、安徽3個整省和其他省共27個整縣開展試點,其他省份結合實際,穩步擴大試點范圍。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1988個縣(市、區)開展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按照中央安排部署,2015年繼續擴大試點范圍,再選擇江蘇、江西、湖北、湖南、甘肅、寧夏、吉林、貴州、河南等9個省(區)開展整省試點,其他省(區、市)根據本地情況,擴大開展以縣為單位的整體試點,加大宣傳指導力度,不斷健全完善政策制度,抓緊抓實抓好此項工作。
B. 齊魯文化的產業發展
2008年山東省和12個市設立了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專項資金總額已達2億多元。濟南、青島、萊蕪、臨沂、濱州、煙台、濰坊等7個綜合試點市相繼出台了改革方案,改革進展順利。全省已有20家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
山東省文化產業品牌遍地開花,形成了以孔子文化節、濰坊風箏節、青島啤酒節為代表的文化節慶品牌,以電視劇《大染坊》《闖關東》為代表的魯劇品牌,以《大羽華裳》《蒙山沂水》為代表的旅遊演藝品牌,以《圓明園》《晶瑩小子》為代表的動漫品牌,以楊家埠木版年畫為代表的民俗文化品牌等一批文化產業品牌。達尼畫家村榮登首屆中國文化產業品牌榜,成為「中國文化製品七大品牌」之一。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大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是快速發展山東文化產業根本所在。山東應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契機,大力發展民營文化經濟,逐步尋找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
從2008年起,山東省財政將每年統籌安排5000萬元,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採取貼息、獎勵、資助等形式,支持文化產業發展。
為構建濟南市文化產業鏈,濟南市將重點培育108個文化產業項目,並面向全社會招商融資,投融資總額達人民幣172億元,共涉及出版發行、廣播影視、文化藝術、網路文化、文化休閑娛樂、節會展覽、文化產品生產及銷售、體育產業等領域,顯示出了省城文化產業發展的良好前景和巨大潛力。
據介紹,濟南市重點打造的齊魯動漫遊戲產業基地,根據自身發展需要以及未來規劃設計,要對金鑾大廈、金帝利大酒店、普利大廈、東航三角地片區、濟南市藝術大廈、濟南箱包市場等幾處地產進行整合,從而打造濟南市規模最大的動漫影視藝術文化創意中心,力爭成為濟南及山東省動漫產業核心區和示範區。重點開發的齊魯文化產業園中心,位於長清大學科技園,距濟南主城區16公里,規劃佔地面積800畝,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景色宜人,周圍現有高校9所,主要建設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藝術館、會展中心等約20萬平方米,將成為濟南、山東的公共文化中心,同時具有公務和交易功能,是一個綜合性的文化藝術中心。
濟南市還要打造濟南華山水景園,依託歷史名山華山,開挖大湖面,形成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觀,按照「七島伴三山,玉帶連兩湖」的總體結構,建造「一山兩湖十八園」,再現「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歷史風貌。
濟南市還要求,要把泉水作為城市最寶貴的戰略性資源加以保護。以正常降水條件下保持泉水常年噴涌為目標,妥善處理泉水保護與旅遊發展、城市供水的關系,搞好水資源的保護和綜合開發利用,提升「泉水之都」的城市形象。堅持泉源、泉脈、泉眼、泉系並重的保護原則,制定泉水保護總體規劃和重點泉群保護詳細規劃。加強泉景觀建設,增加泉文化內涵,做好泉水申報國家和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工作,重現「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泉城特色風貌。
省城將嚴格執行《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泉城特色風貌帶規劃》,以古城區、商埠區、歷史文化街區及傳統文化保護為重點,建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三個層次的保護體系。加強以明府城、大明湖、環城公園為核心的泉城特色標志區建設,保護古城區傳統格局、軸線、路網、水系和建築風格,保護商埠區路網街區和近現代優秀建築,加強對芙蓉街、曲水亭街等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維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風貌。
C. 旅遊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在線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專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屬 前瞻》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在網上預訂過機票、酒店、火車票或旅行行程的網民規模達到1.81億人,年增長6910萬人,增幅61.9%,使用率提升至29.3%。
近年來,資本市場對於在線旅遊企業的投資熱情高漲,足以反映出在線旅遊作為服務類電商在中國的巨大發展潛力。
從投資方向來看,近年投資的重點集中在兩個:一個是針對休閑度假等產品,另一個是旅遊信息媒體類網站。前者體現出繼機票、酒店等產品之後,度假產品將成為在線旅遊下一個支柱型產品;後一類公司「輕」(信息媒體類網站僅做相關的信息聚合和流量轉移工作,發揮媒體價值,並不直接持有庫存和銷售產品)的特點決定了其在資本推動下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時效性更強,而信息媒體的快速發展也預示著是在線旅遊行業必將持續景氣。
D. 我想要在農村辦一個旅遊觀光的項目,不知道怎麼辦理相關手續。
發展鄉村旅遊資源的調研報告
近年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遊客前來我國旅遊的動機,雖名目繁多,但仍可以發現其中的一個重要熱點,即是仰慕中國悠久的游牧、農耕文明史以及圍繞此而產生的不勝枚舉的名勝古跡。他們認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詩意綿綿、古樸淳厚的田園之美,以滿足其反樸歸真的願望的「回歸自然」的旅遊意向應首推中國。由此,我們應認識到,鄉村景觀,是一種獨特的旅遊資源,具有自然與人文並蓄的特色。這是自然和悠久的歷史、發達的農業賦予我國的一筆寶貴的財富。鄉村旅遊資源堪稱我國旅遊大千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其潛在的優勢不容忽視。旅遊界的有識之士應該對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引起足夠重視。
在新農村建設中,發展鄉村旅遊是題中應有之義。山東省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近年來隨著旅遊消費觀念的不斷更新,人們對旅遊的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回歸自然、體驗鄉村」的旅遊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同時「鄉村旅遊」也成為更多旅遊者選擇的一個旅遊市場。一些特色的鄉村旅遊景點也在這種環境下迅速的發展起來,山裡人家、海邊漁家樂、務農旅遊、鄉村體驗等等一系列鄉村概念的旅遊項目在為旅遊者提供更多選擇的同時也成為山東省旅遊市場中的一個亮點。
一、開發鄉村旅遊資源是我國旅遊事業不斷發展及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幾點現實意義:
1、豐富了我國旅遊資源。鄉村有著豐富的、天然的旅遊資源,如森林公園、奇峰異嶺、河流水庫、牧場冰山、農村風光,自然保護區、多民族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名勝古跡,無數的地方性土特產品和美術工藝品寓於民間。山東省的鄉村旅遊這幾年發展迅速。作為農業大省,山東省有豐富的鄉村資源。一大批鄉村游項目迅速崛起,如萊[找文章,到]蕪房干村、威海「膠東漁村」、長島的「漁家樂」等,威海西霞口、龍口南山等新農村也成為「小康之旅」的典型。山東省的農業旅遊示範點數量,在全國也位居前列。「鄉村游」主題的提出,無疑為山東省的鄉村旅遊帶來了新的契機。
2、發展鄉村旅遊可以疏散遊客。鄉村地域廣大,景點分布不擁擠,旅遊活動空間大,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條件。很多遊客,在目前旅遊意識比較滯後的背景下。出現了隨大流的旅遊趨勢,尤其是節假日、「黃金周」。景點 「人滿為患」,出來旅遊不是 「看景」,倒是「看人」照個風景留影都比較困難。這種情況以泰山、大明湖、嶗山景點尤為突出。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呢?筆者認為發展這些地區鄉村旅遊堪為良方妙策。鄉村的遊客容量比較大,如能巧妙利用當地獨特的旅遊環境,開發鄉村旅遊資源,勢必能吸引城市遊客,減緩旅遊熱點城市的人口壓力。青島紅島休閑漁村推出「挖蛤拾貝」活動,莒縣浮來青綠色生態旅遊區推出「江北茶鄉」觀光之旅等都比較富有吸引力,值得借鑒。
3、為振興農村經濟開辟了新途徑。旅遊業號稱「無煙工業」,是創匯的主要渠道之一。當前,由於經濟改革不斷深化,以及環境保護的形勢要求,有相當一部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鄉鎮企業要撤銷或調整,當地的經濟將受到一定的影響。發展鄉村旅遊,可以開發一處景區,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加速農民致富的步伐。在旅遊開發條件比較好的一些鄉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當地有特色的農村資源來發展鄉村旅遊業,將對當地農村的經濟發展和改善環境產生重要作用。
4、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的機會。旅遊業本身屬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它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強,發展鄉村旅遊業需要有「一條龍」的服務設施。不但需要有諸如導游、管理人員、服務人貝外,還需要有賓館、旅社、飲食服務、商場、旅遊交通、文化設施等與之配套,這就為開發農村勞動力資源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國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人多地少,勞動力過剩,發展鄉村旅遊可解決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5、發展鄉村旅遊業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對一個地區的社會系統各個部門都會產生促進作用,在物質上、精神上都會帶來可觀的效益。如鄉村旅遊可以使與之有關的食品、日用品、旅遊商品、工藝品等鄉鎮工業得到發展;可以促進商品交換、商業繁榮、市場活躍;可以促進交通事業的發展,使閉塞的鄉村對外開放,經濟搞活;可以刺激當地農業的發展,特別是為旅遊服務的農副產品、土特產品等將會得到較大的發展;可以促進鄉村的建議,改善鄉村的環境等;有利於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人口素質的提高。農村旅遊景點的開發和建設,不僅可以美化和改善環境,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湧入,這種廣泛的人際交流,會使人們的觀念,習俗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它會逐漸改變農村舊有的生活習性,美化人們的語言、心靈,更新人們的觀念;鍛煉和培育起一批旅遊業經營和服務的人才。總之,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其產生的社會效益是多方位的、多層次的,對所在地區整個社會綜合體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二、我省鄉村旅遊資源的內容及特色
我省鄉村旅遊資源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各具特色的鄉村自然風光。由於鄉村所處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我國的鄉村具有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風光:海鄉依陸臨海、海闊天高,陽光海浪沙灘迷人,例如青島、煙台、威海;一望無際,勃勃生機,綠樹成蔭的平原鄉村,以菏澤、濟寧、德州為代表;另有以山地、丘陵為特徵的山村國鄉,其中臨沂就較為突出。
2、豐富多彩的鄉村風俗民情。主要表現為各地節慶、習俗等方面的差別:每年9月泰山的登山節、濟南的千佛山廟會、菏澤的斗雞、斗羊比賽、淄博的燈會。
3、充滿情趣的鄉土文化藝術。我國的鄉土文化藝術古老、朴實、神奇,深受中外遊人的歡迎。我省廣大鄉村出產的各種民間工藝品倍受遊客的青睞,如濰坊楊家埠的年畫、濟南的布老虎、鄄城的魯錦工藝、魯南地區的柳編、菏澤的泥人、面人等,無不因其濃郁的鄉土特色而深受遊人歡迎。另外,鄉村烹食風味獨特。曲阜的孔府菜以「滿漢全席」為代表、博山菜、青島海鮮等,這些鄉村烹飪文化對廣大的外國旅遊者尤其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4、富有特色的鄉村傳統勞作。鄉村傳統勞作是鄉村人文景觀中精彩的一筆,尤其是在邊遠偏僻的鄉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勞動方式,有些地區甚至還處於原始勞作階段。正因為如此,它們會使當今現代文明影響下的旅遊者產生新奇感,並為之吸引。這些勞作諸如驢馬拉磨、老牛碾谷、木機織布、手推小車、做豆腐、捉螃蟹、趕鴨群、牧牛羊等等,充滿了生活氣息,富有詩情畫意,使人陶醉留連。
三、發展鄉村旅遊業存在的問題
山東大學旅遊系王德剛教授認為,山東省發展鄉村旅遊基礎不錯,但目前山東省的鄉村游產品規模並不大,而且尚處於補充地位,仍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他說,在世界旅遊組織專家為我省所作的全省旅遊總體規劃中指出,山東人與山東人的生活,是我省最寶貴的旅遊資源。無疑,這在鄉村游發展中也佔有主導地位。
王教授認為,鄉村旅遊在國外已經很成熟,但我省目前還剛起步,保持傳統特色的鄉村往往經濟欠發達,因此,政府還需要在規劃、產品組織、市場營銷、資金投入等方面進行規范、引導和支持。同時,發展旅遊的鄉村,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原有的特色,與城市生活區別開,從而保持其吸引力。
1、人們在思想觀念上還沒有把它作為一門新興產業而加以重視起來。改革開放十多年來,盡管鄉村旅遊業伴隨著整個旅遊事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但在農村經濟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還沒有廣泛地為人們所認識。特別是那些農村旅遊資源豐富的地方,有的尚未開發,有的雖開發了,但缺乏加強領導,管理機構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缺乏宏觀指導,目前還停留在低層次的發展階段,巨大潛力遠未開發出來。
2、鄉村旅遊資源雖有良好基礎,但在大部分縣市還缺乏一個整體的科學規劃。
3、鄉村旅遊資源與當地鄉村經濟建設的關系、以及與市、縣旅遊部門的協調問題,仍有待進一步解決。如發展鄉村旅遊業必需同時發展旅遊交通,旅遊賓館、旅遊餐廳、旅遊通訊以及解決水、電供應等。又如鄉村旅遊業開發起來後,如何與當地市、縣旅遊部門合作,旅遊網路,做到城鄉結合,點線結合,組成最佳的旅遊線路,以吸引廣大遊客
4、鄉村旅遊業政策尚未配套。如保護政策策、鼓勵外商投資開發政策等。、投資開發政策、信貸政策、經濟扶持政策、稅收政。
5、 目前鄉村旅遊業服務隊伍數量少、素質低,如何提高服務質量,優化旅遊服務,也是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6、 缺乏商品意識。目前國內外發展旅遊業,其重大意義已遠遠超過了旅遊業本身,而是「旅遊搭台,經貿唱戲」。而我省大多數鄉村旅遊景點都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尤其是對具有本地特色的產品開發不夠。
四、開發我國鄉村旅遊業的構想
鄉村旅遊業是一項新的產業,必要制訂一整套發展計劃,包括長遠規劃和近期組織實施計劃。從長遠規劃來看,主題是大產業意識,把鄉村旅遊業與鄉鎮企業同等對待,也可積極引進外資,興建一批度假村,參與國際旅遊競爭。從近期組織實施計劃來看主要是各地旅遊決策者及政府部門高度重視鄉村旅遊業,因地制宜,立足創新,循序漸進,辦出特色。在全盤籌劃鄉村旅遊發展的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措施:
1、 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開發鄉村旅遊業,首先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首先必須領導重視。在鄉村旅遊資源豐富並具特色的地方,當地政府要把興辦鄉村旅遊業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2、因地制宜,重點建設鄉村旅遊基礎。目前,我省大部分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全面開發是不可能的,應該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在旅遊資源質量高,交通運輸條件好、經濟基礎比較好、旅遊熱點附近的鄉村應加速旅遊業的發展,重點開發有特色的鄉村旅遊項目,建設風格獨具的鄉村旅遊基地。
3、注重特色,精心設計鄉村旅遊項目。旅遊開發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應揚長避短,充分表現和突出自我特色,這是旅遊活動能否吸引遊客的保證,也是旅遊經濟的生命所在。在設計鄉村旅遊線路及組織旅遊活動中,應將其放在首位。鄉村旅遊資源的特色主要是在鄉村文化景觀上體現出來,在旅遊線路的規劃中應將這些內容作為重點。如濰坊楊家埠每年都會推出讓遊客親自製作年畫的活動,親身體驗的感覺。備受遊客尤其是韓國客人的歡迎。
4、加強鄉村旅遊業的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旅遊業的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本的吃、住、行等問題,從吃來說主要是發展有地方特色的飲食業;從住來說雖然沒有必要搞星級酒店,但必須保持衛生、舒適,並解決洗澡等問題,最好是興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造價低廉的庄園式的旅舍,如長島的「漁家樂」就為遊客提供了比較干凈、衛生的民房改造的「炕床」住宿。反應比較不錯。
5、加強旅遊產品的開發,重視鄉村旅遊資源的保護。旅遊產品的開發是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旅遊產品大多是一些無污染的輕工產品和手工藝品以及土特產品。因此大力發展旅遊產品能把發展鄉鎮企業與發展旅遊業有機結合在一起,互相促進。但由於廣大鄉村農民對旅遊資源的價值認識不高,保護環境意識較低,使我國許多地區鄉村旅遊資源破壞嚴重。提高認識,廣泛宣傳,加強鄉村旅遊資源保護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多年來,古建築、古跡失修,森林的砍伐、圍湖造田、獵殺動物等人為破壞,嚴重破壞了鄉村旅遊資源,甚至使許多景觀瀕於絕境。由於現代耕作技術的發展,一些傳統的古老的農具、耕作方式已成為鳳毛麟角,如不有目的,有計劃地加以保護,將會使鄉村旅遊資源逐漸失去最富魅力的光彩。
旅遊業是改革開放以後全面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鄉村旅遊業則是廣大農民群眾以旅遊業為依託,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一個好辦法。對我國扶貧工作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因此,開發鄉村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我國鄉村旅遊,潛力是巨大的,意義是深遠的。我們希望通過調整,在近幾年內,使我國鄉村旅遊業將以神奇的中國風采出現於世界旅遊之林,為世界所矚目。
據了解,為更好地發揮旅遊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國家旅遊局確定今年全國旅遊主題為「2006中國鄉村游」,其口號為「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為次省旅遊局官員組織濟南、泰安、煙台、濰坊等地的相關人士,赴歐洲對鄉村旅遊進行了專題考察。在省府及旅遊局的策劃下還推出了「山東百景護照」等帶動旅遊發展的新舉措。山東鄉村旅遊掀開了快速發展的嶄新一幕。鄉村發展搭上旅遊快車,濟南旅遊汽車站一位負責人說:今春以來,他們車站已發送上千名遊客,80%以上是到農村旅遊景點的。
目前,我省擁有省級以上農業旅遊示範點76個,還有一批以觀賞、採摘、休閑、體驗為主的鄉村旅遊產品。有關人士指出,鄉村游拓寬了農業與旅遊「合唱」的新路子,直接帶動當地農民致富,給更多具備發展鄉村旅遊潛質的縣域創造了大好機會。
E. 農業新政策補貼有哪些
農業新政策補貼有: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建設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發展補貼、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補貼、農業產業強鎮示範補貼、信息進村入戶整省推進示範補貼、奶業振興行動補貼、畜牧良種推廣補貼。
重點作物綠色高質高效行動補貼、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補貼、農機深松整地補貼、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補貼、產糧大縣獎勵、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玉米、大豆和稻穀生產者補貼。
(5)山東旅遊發展專項資金擴展閱讀
1、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補貼對象原則上為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補貼資金通過「一卡(折)通」等形式直接兌現到戶。
2、農機購置補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內選取確定本省補貼機具品目,實行補貼范圍內機具應補盡補,優先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所需機具和支持農業綠色發展機具的補貼需要,增加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機具品目。對購買國內外農機產品一視同仁。
3、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發展。圍繞區域優勢特色主導產業,著力發展一批小而精的特色產業集聚區,示範引導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業發展。選擇地理特色鮮明、具有發展潛力、市場認可度高的200個地理標志農產品,開展保護提升。
4、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聚力建設規模化種養基地為依託、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現代生產要素聚集、「生產+加工+科技」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創建工作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負責,中央財政對符合創建條件的安排部分補助資金,通過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認定後,再視情況安排部分獎補資金。
5、農業產業強鎮示範。以鄉土經濟活躍、鄉村產業特色明顯的鄉鎮為載體,以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培育鄉土經濟、鄉村產業,規范壯大生產經營主體,創新農民利益聯結共享機制,建設一批產業興旺、經濟繁榮、綠色美麗、宜業宜居的農業產業強鎮。中央財政通過安排獎補資金予以支持。
6、信息進村入戶整省推進示範。2019年支持天津、河北、福建、山東、湖南、廣西、雲南等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示範。加快益農信息社建設運營,盡快修通修好覆蓋農村、立足農業、服務農民的「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進村入戶採取市場化建設運營,中央財政給予一次性獎補。
7、奶業振興行動。重點支持制約奶業發展的優質飼草種植、家庭牧場和奶業合作社發展。將奶農發展家庭牧場、奶業合作社等納入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進行優先重點支持,支持建設優質奶源基地。承擔任務的相關省份從中央財政下達預算中統籌安排予以支持。
8、畜牧良種推廣。在內蒙古、四川等8個主要草原牧區省份,對項目區內使用良種精液開展人工授精的肉牛養殖場,以及存欄能繁母羊、氂牛能繁母牛養殖戶進行補助。在黑龍江、江蘇等10個蜂業主產省,支持建設高效優質蜂產業發展示範區。承擔任務的相關省份從中央財政下達預算中統籌安排予以支持。
9、重點作物綠色高質高效行動。以重點縣為單位,突出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穀物和大豆及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集成推廣「全環節」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探索構建「全過程」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全產業鏈」生產模式。承擔任務的相關省份從中央財政下達預算中統籌安排予以支持。
10、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化農業服務組織、服務型農民合作社、供銷社等具有一定能力、可提供有效穩定服務的主體,為從事糧棉油糖等重要農產品生產的農戶提供農技推廣、土地託管、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烘乾收儲等農業生產性服務。財政給予適當補助。
11、農機深松整地。支持適宜地區開展農機深松整地作業,全國作業面積達到1.4億畝以上,作業深度一般要求達到或超過25厘米,打破犁底層。承擔任務的相關省份從中央財政下達預算中統籌安排予以支持。
12、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2019年,中央財政支持輪作休耕試點面積為3000萬畝。其中,輪作試點2500萬畝,主要在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黃淮海地區和長江流域的大豆、花生、油菜產區實施;休耕試點500萬畝,主要在地下水超采區、重金屬污染區、西南石漠化區、西北生態嚴重退化地區實施。
13、產糧大縣獎勵。對符合規定的常規產糧大縣、超級產糧大縣、產油大縣、商品糧大省、制種大縣、「優質糧食工程」實施省份給予獎勵。常規產糧大縣獎勵資金作為一般性轉移支付,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安排;其他獎勵資金按照有關規定用於扶持糧油產業發展。
14、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包括生豬調出大縣獎勵、牛羊調出大縣獎勵和省級統籌獎勵資金。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和牛羊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安排用於支持本縣生豬生產流通和產業發展,省級統籌獎勵資金由省級人民政府統籌安排用於支持本省生豬生產流通和產業發展。
15、玉米、大豆和稻穀生產者補貼。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實施玉米及大豆生產者補貼。中央財政將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撥付到省區,由地方政府制定具體的補貼實施辦法,明確補貼標准、補貼對象、補貼依據等,並負責將補貼資金兌付給玉米、大豆生產者。
F. 我國旅遊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有哪些
中國旅遊業的現狀及問題、新形勢下中國旅遊 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新形勢下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對策.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相關對策:一、各級政府應高屋建瓴,制定更有利於新形勢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及發 展規劃,加強宏觀管理.二、旅遊產業要摒棄固有的個別利益觀念,放棄惡性競爭,高瞻遠矚,做大做強,以適應新形勢的挑戰.三、從中國旅遊業的弱項入手,積 極開展旅遊商品的開發與研製,加大旅遊購物收入在旅遊總收入中所佔的比例,以適應旅遊者對旅遊商品需求差別化的新形勢.四、樹立中國良好的旅遊形象,加大 旅遊促銷比例,擴大國際知名度
G. 山東省2011年惠農相關政策
徹落實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積極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著力增加農民收入,我省研究制定了34條具體政策措施,努力促進全省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主要包括六個方面:
一、進一步加大財政支農力度,逐步健全「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
1、大幅度增加「三農」投入。2011年,省級財政預算安排「三農」方面資金258.63億元,比上年增加39.66億元,增長18.11%。
2、切實增強縣鄉財政公共服務保障能力。2011年,省級財政預算安排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獎補」資金76.20億元,加大對縣鄉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建立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將可用財力達不到省定基本財力保障標準的縣納入幫扶范圍,並根據實際情況給與補助。
3、繼續對欠發達地區實施傾斜政策。按照「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的原則,在各種補助方面,對不同地區實行分類補助政策,重點向中西部地區傾斜。
4、積極創新支農投入機制。認真做好與銀行業支持農業農村發展優惠政策的對接,積極吸引金融資金投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綜合運用貼息、擔保、以獎代補、先建後補、以物抵資等政策手段,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形成政府、農民與社會共同投入「三農」的格局。
二、加快推進水利改革發展,全面提升水利支撐和保障能力
5、多渠道增加水利建設投入。各級政府要從土地出讓收益中安排10%-2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重點防洪城市和水資源嚴重短缺城市,其城市建設維護稅須按不低於15%的比例用於城市防洪排澇、水源工程建設及水環境整治。延長省市縣水利建設基金徵收期限,拓寬來源渠道,增加收入規模,全部用於水利建設。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力爭今後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翻一番。
6、大力支持水利骨幹工程和防災工程建設。籌集資金8.23億元,繼續支持南水北調山東段、膠東調水干線工程建設;積極支持省級重點泄洪河道治理、平原水庫建設和河道建閘,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內重點中小河流治理步伐;在31個縣實施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支持開展全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啟動實施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重要支流及獨流入海河流治理和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設。
7、加快推進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籌集資金9.55億元,堅持整合資源、集中投入、整體推進、規模建設,全力推進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在繼續做好48個重點縣續建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重點縣規模,適當提高畝均建設投入標准,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對建設任務完成好、三年目標實現好的重點縣給予獎勵。
8、繼續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安排資金2億元,與中央補助資金統籌使用,繼續支持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加強水源工程建設,合理布局供水管網,完善運行管護機制,加快城鄉供水一體化步伐。2011年,著力解決全省260萬農村人口和60萬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
9、積極推動水利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支持基層水利服務機構強化公益性職能,經費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全面提高基層水利服務能力。落實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單位基本支出和維修養護經費。對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護經費由財政給予補助,探索社會化和專業化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加快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步伐,農業灌溉逐步推行終端水價與用水計量收費,灌排工程運行管理費用由財政適當補助。
三、大力支持現代農業發展,全力保障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10、全面落實各項惠農補貼政策。籌集資金105.83億元,認真落實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政策,進一步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積極實施漁業、林業、農村道路客運等行業成品油價格補貼政策;全面落實小麥、玉米、水稻、棉花四類主要農作物良種補貼政策,繼續在部分重點區域實施花生、馬鈴薯良種補貼政策,擴大畜牧良種補貼規模和林木良種補貼試點范圍,不斷提高良種覆蓋率,促進農業品種結構優化;繼續實施現代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計劃,認真落實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進一步優化補貼機具的品種結構,將補貼機具種類由150種擴大到160種,加大節水抗旱、深松深耕、玉米收獲等重點機具補貼力度,加快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節能環保和區域適用性強的農業機械。
11、積極扶持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籌集資金49.55億元,結合實施《山東省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以糧食主產區為重點,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准農田;認真落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政策,全面推進農村「田、水、路、林、村」土地綜合整治示範區建設,不斷增加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加大對糧油主產區的利益補償,繼續對產糧、產油大縣給予獎勵;深入開展糧棉油高產創建活動,不斷提升農業產出率和綜合生產能力。
12、大力促進農業優勢產業振興。籌集資金6.51億元。以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為統領,統籌安排各類生產性支農資金,集中支持實施蔬菜、漁業、畜牧、果業、苗木花卉、油料、棉花等產業振興規劃,積極引導優勢資源向優勢區域、主導產業和關鍵環節集聚,全面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優勢,著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支持水果、蔬菜標准園和畜禽標准化養殖場(區)創建,在優勢產區集中建成一批規模化建設、標准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產業園區。積極支持鄉村旅遊規劃編制、人才培訓和鄉村旅遊合作社發展,加大市場營銷力度,擴大山東鄉村旅遊的市場份額。
13、加快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籌集資金2.41億元,大力支持良種良法研發、科技成果示範轉化和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積極發展現代種業,加大對種質資源收集保護等基礎工作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扶持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龍頭企業的政策措施;擴大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項目實施規模,提高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公共服務能力,全面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設,繼續實施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科普惠農示範工程。
14、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籌集資金3.12億元,進一步完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政策,加強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重點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發展,切實幫助其解決融資難和資金短缺問題;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規范快速發展,鼓勵其提供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服務,加快建設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種植、養殖基地,擴大農民在市場競爭和生產經營收益分配中的話語權,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對林業龍頭企業、國有林場、合作組織等林業經濟實體在林業種植及經營方面的銀行貸款給予財政貼息,加快促進林業產業化發展。
15、切實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籌集資金1.66億元,繼續支持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工程,以「菜籃子」產品和出口農產品為重點,加強農業投入品源頭控制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加快優勢農產品生產標准體系構建,支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標准化生產基地建設;繼續開展測土配方施肥補貼,擴大土壤有機質提升項目實施范圍和規模;支持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和以企業為主體的檢驗檢測中心建設,著力提高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持我省農產品出口優勢。
16、不斷增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籌集資金13.17億元,對小麥抗旱澆水、鎮壓劃鋤和返青拔節弱苗施肥進行補助,支持受旱地區建設應急水源工程、購置抗旱設備及物資、開展庫河灌區引水灌溉應急配套工程建設、解決人畜吃水困難和實施人工增雨,力保夏糧豐收和農民生活穩定;全面落實四類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和撲殺補償政策,對基層動物防疫給予適當補助,重點加大美國白蛾等重點有害生物防治力度,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冷鏈體系和農業病蟲害專業化防治體系建設。
17、努力加強農產品市場調節和流通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糧油、豬肉、化肥等儲備調控機制,落實好糧食最低收購價制度。加大對生豬調出大縣的獎勵力度,支持生豬產業發展。全面落實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完善生豬價格預警機制,穩定生豬市場價格。積極支持農村市場建設、再生資源回收、下鄉產品流通網路建設,扎實開展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支持農超對接、農資流通體系、放心肉服務體系建設,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改造升級、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完善市場基礎設施,構建多層次的城鄉市場體系。
18、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支持保護力度。籌集資金4.98億元,大力實施「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建立漁業資源保護和修復體系,加強漁業執法能力建設;以水系生態建設區域為重點,繼續實施「綠化山東」造林工程,對1939.8萬畝國家級和省級公益林給予生態效益補償,支持編制全省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加強濕地保護與修復,實施沂蒙山區等重點區域水土保持建設項目,加強流域生態綜合治理。
四、著力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加快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19、切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籌集資金24.78億元,進一步加大農村道路建設和養護的支持力度;繼續對農村戶用沼氣、大中型沼氣工程和沼氣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進行補助,支持開展多種方式的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大力發展清潔衛生新能源;全面完成農房建設與危房改造三年任務,結合開展建材下鄉試點,今年新建農村住房80萬戶,改造農村危房20萬戶;進一步完善農村環境保護以獎促治政策,支持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示範鎮創建,切實改善農民居住環境。
20、全面推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籌集資金46.33億元,切實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力度。不斷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准,農村小學、初中分別達到每生每年600元、800元,省財政對東、中、西三類地區分別補助40%、60%、80%;對所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所需資金全部由省以上財政負擔;將農村小學、初中的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准分別提高到750元和1000元,進一步提高貧困學生資助標准和覆蓋面,所需資金由各級財政按補助公用經費比例分擔;繼續實施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農村中小學教學儀器更新工程和農村中小學「兩熱一暖一改」工程,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加快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對各地實施以獎代補,重點向農村傾斜;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除學費,補助資金由各級財政按比例分擔,省財政負擔省屬學校資金,對東、中、西三類地區分別補助40%、60%、80%。
21、大力促進農民就業創業。籌集資金1.49億元,繼續支持農民培訓「陽光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創業培訓工程和「技能扶貧與就業」工程,提高農民生產技能和創業本領,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全面落實普惠性的培訓補貼政策,積極實施進城務工農村勞動者職業培訓、職業介紹、職業技能鑒定、創業促進等政策,促進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
22、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籌集資金27億元,加快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步伐,2011年全省覆蓋面達到60%以上;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低保標准由1200元提高到1400元;探索建立城鄉統籌的醫療救助制度,努力形成便民快捷的城鄉醫療救助機制。健全完善省、市、縣、鄉四級分擔的農村五保財政供養機制。
23、不斷提高農村醫療衛生保障水平。籌集資金68.23億元,大幅度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水平,各級財政補助不低於每人每年200元,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到60%;全面完成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完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網路,加強農村全科醫師培養。
24、積極實施農村文化體育計劃生育扶持政策。籌集資金2.38億元,繼續加大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農村文化大院、庄戶劇團、送戲下鄉、流動舞台車、鄉鎮文化站建設的支持力度;對農村育齡夫婦免費提供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實行農村部分家庭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特別扶助制度,進一步完善人口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體系。
25、認真落實家電下鄉等政策。籌集資金20億元,繼續實施家電下鄉、摩托車下鄉及家電以舊換新補貼政策,認真做好建材下鄉試點工作,積極引導大宗商品消費,著力培育消費熱點,努力擴大農村消費市場,提高農村消費水平。
26、扎實開展農村扶貧開發。籌集資金16.35億元,圍繞新的十年扶貧開發規劃,進一步聚焦貧困人口,提高扶貧標准,擴大貧困村村民發展互助資金試點范圍,穩步開展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制度有效銜接試點,支持少數民族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和國有貧困林場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繼續實施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和小型水庫移民幫扶政策,確保扶持資金及時兌付到人、項目資金惠及移民村組,促進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經濟社會發展。
五、深入推進農村改革,不斷增強農村發展活力
27、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籌集資金33.45億元,扎實穩妥推進清理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工作,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和制度辦法,確保圓滿完成全省化債工作任務;研究制定製止農村義務教育新債的具體辦法,探索建立防止產生新債的長效機制;扎實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對符合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條件並納入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范圍的村內小型水利設施、村內道路等村級公益事業項目,各級政府按不低於農民籌資籌勞總額的50%給予獎補,構建科學高效的農村公益事業發展政策體系和協調機制;逐步建立資金來源穩定、管理規范、保障有力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確保村級組織依法有效履行職能。
28、加快推進新型農村金融改革。籌集資金6.94億元,全面啟動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獎勵試點工作,對涉農貸款平均余額增長超過一定比例的縣域金融機構給予獎勵,引導金融資金流向農村地區;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建立完善農業巨災風險保障機制,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實施小額擔保貸款及財政貼息政策。
29、穩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針對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完成後出現的新問題,研究促進林業健康發展的財政政策。積極推進農村小型公益設施產權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權、放活經營權、保障收益權,推進農村產權流轉,激活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運行管護機制改革,大力發展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和農民用水戶協會、水利合作社、供水聯合體等合作組織,鼓勵用水戶對工程維護、用水管理、水費收繳實行自主管理。
六、不斷加強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切實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益
30、加強管理制度建設。按照「先建制度、後分資金,先規范、後運作」的要求,及時制定、修訂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積極構建科學合理、覆蓋全面的財政支農資金管理制度體系,為資金安全運行和有效使用提供製度保障。
31、推進支農資金整合。不斷完善和強化現有政策體系,加強各項財政支農政策之間的有機銜接,統籌安排省直有關部門各項資金,深入挖掘資金整合潛力。結合重點項目實施,積極打造重點項目或主導產業平台,引導各級統籌安排使用有關支農資金特別是生產性支農資金,最大限度地發揮財政支農資金的規模效應。省財政加大績效考評和獎勵力度,鼓勵和支持縣級自主開展支農資金整合。
32、加快預算執行進度。繼續推行「基礎工作前移+因素法分配+資金直撥到縣+縣級報賬提款」的預算執行模式,完善計劃管理、定期通報、跟蹤督促、激勵約束等制度,強化預算執行管理機制。規范項目管理體制,督促部門充分發揮預算執行的主體作用,加快項目申報、審批和建設進度,努力實現支農資金由「分配快」向「支出快」轉變。建立預算執行獎懲制度,鼓勵部門和基層加快項目建設和資金撥付進度。
33、強化資金監督檢查。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強農惠農資金專項清查工作成果,堅決查處資金使用管理中的擠占、挪用、截留、貪污等違紀違規違法行為,確保財政資金安全、合規、有效使用。
34、加大績效考評力度。積極引入績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按照「統一規劃、穩步推進、先易後難、分步實施」的原則,不斷擴大績效考評范圍,著力構建全方位、立體式財政支農資金績效考評體系,逐步建立與公共財政相適應、以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為核心、以結果為導向的財政支農資金使用管理機制。市、縣也要建立支農資金動態追蹤問效機制,加快績效考評制度建設。
http://www.zibo.gov.cn/art/2011/3/24/art_79_76070.html
H. 山東威海有個國家支持的項目,一次性投資43800,保底保息,低投入高回報,是傳銷嗎
遵紀守法 創新互助
----相關法律問題回復
一、個人自身行為的合法性
1、個人來考察,合法。(憑身份證在祖國旅行自由。民法)
2、個人聽課,合法。(學習、了解、認知社會自由。民法)
3、個人自願互助他人,合法。(私有財產支配自由。物權法)
二、互助的合法性
1、性質屬於經濟類、類金融、互助性質活動
2016年3月10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秘書處法案組副組長(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闞珂說:《慈善法》第110條規定,城鄉社區組織、單位可以在本社區、單位內部開展群眾性的互助互濟活動。這和通過慈善組織做慈善是有區別的,是「抱團取暖」。今天我有困難了大家幫助我,明天你有困難大家再幫助你。彼此幫助時,會有得到他人來日幫助的回報預期。我們的社會組織呼籲通過不同種類的活動來幫助人們。這在法律的第105條提到過。這個行為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慈善。如果我現在幫助別人,將來會有人幫助我。這種活動是不被禁止的。(網路有視頻參考)。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2016年9月1日正式施行。
2、排除:詐騙、非法集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6條規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互助本身公開、公平、公正透明,沒有任何欺詐、欺騙行為。
根據《關於取締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中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單位或者個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經有關部門批准,以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證券或者其他債權憑證的方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並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資人還本付息或給予回報的行為,屬於非法集。凡是集資要有集資主體:單位或者個人。互助參與者不是,也不可能是集資主體。所有參與者僅僅是參與者,不是,也不可能是多少年前最初的事件主體。
3、認識什麼是傳銷?
傳銷是基於市場經濟發展而出現的一種銷售方法。傳銷產生於二戰後期的美國,成型於戰後的日本,發展於中國。在國外傳銷和直銷是一個意思,也就是說:國外只有傳銷這一個概念。國外傳銷主要概念是:以顧客使用產品產生的口碑作為動力,讓顧客來幫助經銷商來宣傳產品後分享一部分利潤,也就是客戶傳播式銷售。按世界直銷聯盟的定義,直銷指以面對面且非定點之方式,銷售商品和服務,直銷者繞過傳統批發商或零售通路,直接從顧客接收訂單。這也就是最早的無店鋪銷售,減少了店鋪租賃、裝修、運營成本。在東南亞國家把單層次直銷稱:直銷。多層次直銷叫:傳銷。
1990年雅芳進入中國,2006年3月獲得中國第一張直銷經營許可證。1992年,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成立,屬於第一批直銷公司。
國發〔1998〕10號《關於禁止傳銷活動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國務院決定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傳銷經營不符合我國現階段國情,已造成嚴重危害。傳銷作為一種經營方式,由於其具有組織上的封閉性、交易上的隱蔽性、傳銷人員的分散性等特點,加之目前我國市場發育程度低,管理手段比較落後,群眾消費心理尚不成熟,不法分子利用傳銷進行邪教、幫會和迷信、流氓等活動,嚴重背離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影響我國社會穩定;利用傳銷吸收黨政機關幹部、現役軍人、全日制在校學生等參與經商,嚴重破壞正常的工作和教學秩序;利用傳銷進行價格欺詐、騙取錢財,推銷假偽劣產品、走私產品,牟取暴利,偷逃稅收,嚴重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干擾正常的經濟秩序。因此,對傳銷經營活動必須堅決予以禁止。
由此可見,當年禁止傳銷的初心不在於禁止這樣一種市場經濟的銷售方法,而是這種方法傳入中國後發生了變異,產生了比較嚴重的政治性社會後果。邪教、幫會、迷信、流氓,嚴重背離精神文明建設要求,影響社會穩定.......事實上,真正的傳銷,只是一種市場銷售方式。傳銷本身沒有問題。就如社會上廣泛傳播的「菜刀故事」。菜刀本來是家庭主婦的廚房工具,美食的助手。而到了某些人手裡,就成了凶器。菜刀沒有錯,其實傳銷也沒有錯。
假設貴州茅台酒在某省有3個億的產值,1個億的利潤。1個省級總代,18個地市有18個地市總代,180個區縣有180個區縣代理。共199個代理分享這1個億利潤。如果以傳銷(直銷)方式運營,將有幾千,幾萬人分享這1個億。
自願互助,不是傳銷,不符合傳銷特徵。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公安部、人民銀行2004年《關於嚴厲打擊傳銷和變相傳銷等非法經營活動的意見》規定,傳銷或變相傳銷行為的特徵主要有:
1、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組織網路從事無店鋪經營活動,參加者之間上線從下線的營銷業績中提取報酬的;
2、參加者通過交納入門費或以認購商品(含服務,下同)等變相交納入門費的方式,取得加入、介紹或發展他人加入的資格,並以此獲取回報;
3、先參加者從發展的下線成員所交納費用中獲取收益,且收益數額由其加入的先後順序決定的;
4、組織者的收益主要來自參加者交納的入門費或以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交納的費用的;
5、組織者利用後參加者所交付的部分費用支付先參加者的報酬維持運作的;
6、其他通過發展人員、組織網路或以高額回報為誘餌招攬人員從事變相傳銷活動的。
互助基本特徵:
沒有組織者,沒有法人,自覺自願、自律。
互助,通過模式規則互助。沒有資金池。
1、沒有經營者。不論是哪一級,都是從發展層獲得收益。崗位與崗位之間沒有上線下線利益關系。所有人的收益來源於發展層。
2、有互助投入。沒有認購尚品或服務。(生活中幾乎所有行業都有報名費、掛號費、加盟費、會費等。繳費不能成為判別條件)
3、行業最低一級是發展層。大家沒有從「下一級」繳納費用中獲得收益。各個崗位沒有收益性質的關聯,沒有逐級獲取收益。沒有順序。
4、沒有組織者。沒有組織者收益。大家都僅僅是參與者。
5、沒有組織者。沒有沉澱用於運作的資金。大家都是普通的參與者。
6、其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萬眾不是幾個人。創新不是重復過去。
2005年國務院頒布《禁止傳銷條例》第一條:為了防止欺詐,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保持社會穩定,制定本條例;
條例第七條列舉了三種情況,都以「牟取非法利益的」為結尾,說明每一項所概括的行為內容並非都是傳銷,只有其中「牟取非法利益的」才是傳銷。這里從目的判斷是否為傳銷,而不僅僅是形式。
什麼是這里的「非法利益」?這里的「非法利益」有其特定性,那就是條例第一條和第二條規定的「欺詐」、「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可以說,沒有「欺詐」、沒有「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沒有「非法利益」這些本質表現,就沒有傳銷。
在《禁止傳銷條例》中,反復提到層級關系這個概念,一定規律組成層級關系只是眾多傳銷中的一個現象,必須是非法佔有他人財產的行為才有可能涉嫌被禁止的傳銷。
政府的組織架構層級關系分明。政府不是傳銷組織。
軍隊的組織架構層級關系分明。軍隊不是傳銷組織。
家庭、家族體系層級關系分明。家族體系不是傳銷。
按照《禁止傳銷條例》,只有組織者,或者經營者才是構成傳銷的主體,更多的人只是參與者。不是主體,不具備承擔主體的法律責任、能力、義務。普通民眾即不是法律專家,也不是熟知法律條文的專業人士,不存在知法犯法。普法的責任、義務在政府相關機構。
國務院《禁止傳銷條例》始於2005年。距今已經十幾年過去。如今的中國經濟、法制環境、市場開放程度,思想觀念,地區發展不平衡狀況,互聯網技術應用等,再不是十幾年前的中國。依法治國已經深入人心。依法治國的核心、重點是針對權力部門,執法機構。權力部門,執法機構,應該,也必須是遵紀守法的典範。任何個人不具備解釋、定性一種創新行為涉嫌違法的權力。
4、民間對傳銷的認識、認知,與互助的對比:
傳銷:
①無限金字塔:不平等,不可超越。宣傳的是管道理念,永續經營,可以傳承。《窮爸爸富爸爸》
②金字塔排序:引起家族性、區域性死盤。
③上線從下線逐級取酬,永無止境。管道收益,可以繼承。這是傳銷的核心標志。
④拉人頭。以發展下線數量,獲得對應收益。傳銷的制度模式要求必須讓對碰的另一條平衡,構成模式強制要求。
⑤為強制加入,限制人身自由。
⑥財產有損失。購買產品,完成業績需要,造成浪費性財產損失。
⑦不保本。產品超量購買後,過期,過量無法退貨。
⑧重復投資,過量購買產品,產生直銷(傳銷)難民。
⑨上大課、洗腦。標准教程。
⑩不限制參加人員年齡、成分。有錢就行。客觀使得參與人員過於繁雜,難於管控。造成社會不安定因素。
⑪沒有自律。塔尖太高,層級太多,無法有效管理團隊。
⑫違法。法律明文禁止。
⑬產品價格虛高
互助:
①出局制,沒有不可以超越的塔尖。先來後到一律平等。每個人在預期內可以獲得相同的收益。不可以永續,不可以傳承。
②系統跳排,避免家族性、區域性死盤。
③沒有上下線結構。級別之間沒有利益關系。所有人都是從發展層一個層面獲得互助。不可以繼承。出局制,沒有永續收益。
④一帶一成活線。沒有人頭數量要求,極限,限制。系統跳排保障收益。
⑤沒有要身份證,沒有限制自由出入,考察自覺自願,聽工作自覺自願。參與自覺自願
⑥考察沒有花一分錢。路費、食宿費都不需要個人負擔。食宿行標准還比較高。
⑦零朋友,保本彈出。沒有找一個人也可以保本。並且有10000多的利息性收益。
⑧只有一次性互助投入
⑨沒有大課,標准教程。一對一實實在在分享。
⑩限制年齡35-62。限制國家主體工作人員參加。拒絕黃賭毒,有前科人員。都是成年人,有完整的閱歷、知識體系,自控能力。
⑪自律、管理嚴格。制度管人,模式管人,利益管人。很少需要人管人。
⑫自願互助,有法可依。慈善法互助條款。
⑬沒有產品
三、罪刑法定原則與司法實踐
判定一個單位或者個人行為是否違法犯罪,必須有明確的法律、法規,或者司法解釋。任何組織和個人,沒有權力超越現行法律、法規,或者司法解釋認定單位或者個人有罪。下一級司法組織無權解釋上位法。
如果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或者司法解釋,屬於法無禁止范圍。法無禁止皆可為。立法權在全國人大。其它各級行政、司法組織沒有立法權。法無授權不可為。
2014年3月13日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李克強答記者問:讓市場"法無禁止即可為" 讓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調動千千萬萬人的積極性,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斷地注入新動力。
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對經過有關機構,公安機關,偵查、取證,依法認定有犯罪嫌疑的單位和個人行為,應由自訴人或者人民檢察院提起訴訟,由人民法院進行裁定是否有罪。其它機構和人員沒有權力認定是否有罪。處罰,依法進行。自訴人作為原告,必須對法律、對他人負責。
司法實踐需要遵循的原則:
1、疑罪從無,優先適用無罪推定法律。
互助從個人參與角度看,首先是個人自覺自願互助行為,初心、過程沒有違法。結果也沒有人受到傷害。其次,當前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均不能認定互助屬於經濟類法律禁止范疇。更沒有刑事類法律禁止范疇(沒有傷害人。沒有非法所得)。無罪推定是當前國際包括中國通用的原則。
無罪推定原則,是指「未經審判證明有罪確定前,推定被控告者無罪」。無罪推定原則是現代法治國家刑事司法通行的一項重要原則,是國際公約確認和保護的一項基本人權,也是聯合國在刑事司法領域制定和推行的最低限度標准之一。1997年10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2條明確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2、民不告官不究。自訴案件的原告是當事人。如果沒有原告,就沒有被告,民事的侵害案件不能成立。自訴人必須對控告事實負責,不得編造事實,誣告、誹謗對方。
3、法無禁止(民)皆可為。目前法律沒有明文定性、禁止互助行為。《慈善法》明確允許社區、單位內互助行為。
4、法無授權(官)不可為。目前法律沒有授權省級以下立法、司法機構定性、禁止互助行為。
5、某個項目如果定性是經濟、經營類的案件,首先應當由工商、市場管理部門處置,而非公安司法系統。公安系統明令禁止直接介入經濟類糾紛處置。
6、互助自律。不幹擾當地社會生活,不影響社會秩序。
7、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本身不可能完整的重復。
8、允許試錯政策應該得到落實。在當前的國際、國內大環境下,抱團取暖對於國家、企業、個人,都是現實需要。行業對於老年群體、弱勢群體的互助是顯而易見的。
9、互助沒有組織、領導者。按照模式,沒有逐級組織、管理要求、責任、權力、利益對應。屬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去中心化形式。互助項目最早落戶當地在2012年前後。目前參與的人都是近兩三年的人。邏輯上大家都不可能是組織者。大家僅僅是參與者。
10、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只是有些事情可能容易一些。走的快慢屬於發展不均衡。一個農民種10畝地,收入1萬元,需要一年的辛勤勞動。120萬需要120年。工人收入1萬元,兩個月工資。120萬需要20年。公務員1萬元一個月收入。120萬需要10年。商人1萬元,可能是一筆交易。炒股1萬元,只是一個買進賣出的決策。
容易,不等於天上掉餡餅,更不等於違法。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是趨勢,更是人類追求的目標。虛擬經濟,也是經濟。
11、生活中不乏各種機會,機遇,創新行為。因為是機會,就有稍縱即逝的可能。因為是創新,難免有缺陷。一個人如果時時刻刻關注1%,而不是99%。不論什麼結果一定與你無緣。經常有些人,張嘴萬一怎麼樣?總是從小概率出發認識社會,直接把9999拋到九霄雲外。結果是什麼?以足球世界盃為例:進攻與防守,結果是3:2。進攻結果:輸、平、贏。防守結果:輸、平。沒有贏的可能。
五、互助的社會學意義與當地經濟發展關系
任何一個項目都應該有三方面價值體現。一是對個人。二是對國家。三是對社會。
第一,個人,無需多言。獲取物質財富,獲取更多的物質財富,改變命運是絕大多數人的夢想。互助項目可以幫助個人、家族實現財富夢想。
第二,國家。如果一個項目於國家無意義,甚至有損國家利益,肯定是行不通的。需要說明的是,這里說的國家是抽象的。具象的國家就是一個個具體的城市、農村、社區,一個個具體的地方區域。項目在哪裡落地,就一定會對當地經濟社會起到巨大的經濟、人文推動、帶動、引領作用。以現在項目落地區域計算:(根據用水、用電、燃氣等大數據分析,假定有外來流動人口10萬。)
1、假定每個小區現在有100多戶來自祖國各地的人家,每戶每天3人生活,每天飲食生活消費100元。落地區域近百個小區。每天的生活消費是:100戶/小區x 100元/戶/天x 100個小區=100萬/天。X 300天/年=3億元/年;
這些基本生活消費,直接促進了當地民生改善,為當地的農業、牧業、漁業、林業發展提供動力。為當地農民、牧民、漁民、商戶增加收入。為當地社區增加了活力。
2、水電氣暖通訊網路電視,按消費計算:10元/天/戶x 1萬戶=10萬元/天x300天=3000萬/年。由此促進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是不容置疑的。
3、在交通方面,除了計程車、公交車消費外,自駕車在本地加油消費:10元/天/車x 5000台車=5萬x 300天=1500萬/年。
4、還有大宗商品家電消費,以及在當地購買汽車消費:1000輛/年x 10萬元/輛=1億元/年。
5、當地購房:1000套/年x 50萬/套=5億元/年。
6、租房:5000套/年x1.5萬元/套/年=7500萬元/年。租房解決了季節性旅遊渡假區常駐人口問題。為眾多的閑置房產找到出路,也成為旅遊渡假區房產銷售的指向標。沒有人租房,就沒有旅遊渡假區房地產銷售市場。
上述6項有形消費數據綜合起來至少高達10億2千萬/年。
大量的人流也帶動了信息流。當地沒有投入廣告費,卻做到了有效的,甚至是高端的,面向全國范圍的廣告宣傳。大量的流動人口常住本地,為當地房地產企業銷售做了免費的「托」。為什麼季節性很強的旅遊度假區,旅遊淡季也能比較好的完成銷售業績,與此不無關系。新區是一個移民社區,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
據調查了解,新區80%以上從事區域特色餐飲、小型超市、小食品深加工製作、裝飾裝修工程、區域性產品代理、家居飾品傢具代理、法律咨詢,房屋中介、婚姻介紹、招工招生代理等眾多服務業業主,高智商科技型項目業主,以及一些大型超市、商鋪、工業項目的投資人,最初都是源於互助項目的考察、認知,虛轉實,或者是實轉虛。特別是很多來自發達地區的離退休公職人員,專家學者,也把好的發展理念、經驗、方式方法帶到新區。這種社會效果,已經遠遠超過了一般的招商引資行為。
第三,社會。我們現在已經處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縱向里,今天的社會已經不同於10年前,20年前。更不同於改革開放以前。社會的發展進步與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僅經濟形態,就有計劃經濟,市場經濟、互聯網經濟等發展變化。無法迴避,不能拒絕。
橫向里,經濟形態的多樣性,財富增長方式的多樣性,探索性,都是無法迴避的客觀現實。從建國初期的互助合作社,到很多單位內部的工會、互助組織的運行,互助從其長期存在的合理性,已經證明了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
改革開放已經40年。我們不能在像改革開放之初,用一些明知違法的「投機倒把」特區政策對待新區。也不可能用其他社會世俗不認可的色彩(黃賭毒)、形式、政策對待新區。
面對入住率遠低於10%的「空城」,猶如150多年前的美國西部開發,需要一個富人俱樂部來聚集人才,聚集財富。破解「空城」需要政策、功能配套和產業。更需要時間,過程,循序漸進。不可能是工廠建好了,度假區建好了,自貿區建成了,港口通航了才開始吸引人來。也不可能像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一樣集中進行移民。沙雕製作,需要聚沙成塔。冰雕才是削冰成型。
假設有100個人,每人有5萬元。如果每個人只是拿著5萬元來項目地,幾乎除了日常消費,做不了什麼其它事。而如果把100個人的錢,集中起來是500萬,先平均分配給其中的20個人,每個人就有了25萬。買房子交首付沒有問題了。這就像現在時髦的眾籌。如果是1000人眾籌,就是200套房子首付。1萬人眾籌,2000套首付。10萬人眾籌,2萬套首付。眾人拾柴火焰高。
互助的社會價值還體現在試驗性,探索性方面。沒有容錯機制,就不可能有創新。沒有探索,就不可能進步。全國人大財經委吳曉玲副主任講話中談及與郭省長在山東合作的試點,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資金池。這就是一種金融互助的探索。
單就金融而言,必須明確的是:任何金融形態、活動本身是不會直接創造有形財富的。像銀行,股市,保險,都沒有創造直接的有形財富。它們是通過其資金的流動性創造價值。貨幣從幾千年前誕生之日起,就是以等價交換媒介定位的。它既不是兩只羊,也不是一袋大米,更不是鋼鐵煤炭,鐵路橋梁。貨幣的流動性是貨幣的生命。貨幣的流動方式方法是需要不斷創新的。沒有貨幣流動方式方法的創新,哪裡來的錢庄、銀行、典當、保險、支付寶、微信支付、基金、債券、股市?它們都沒有直接創造有形財富。但是擁有這些項目的都是富人。貨幣的流動性,以及其有序,有規律的轉移,是有形財富增長的必要條件。
金融在社會中的流動性、創造性不單單是一種經濟社會需要,也是人類社會的需要。沒有金融流動性創造的人的激情,就不會有金融創造財富的結果。金融在社會上的流動,猶如血液在人體中的流動,不單單輸送氧氣,營養物質,也傳遞激情、情緒、動能。
故事:一個房客去住店,交給店主主一百塊錢房費。店主用這一百塊錢房費還給了賣豬肉的,賣豬肉的又用這一百塊錢還給養豬的,養豬的用一百塊錢還給了賣飼料的,賣飼料的又還給了失足女,失足女住店欠費又把這一百塊錢給了店主,房客對房子不滿意要退房,店主又把這一百塊錢退給了房客。假設每個消費環節有20%的純利潤,店主、賣豬肉的、養豬的、賣飼料的、失足女,5個人,利潤合計是100%。如果是50個人,利潤合計是1000%。500人就是10000%的利潤。如果一分鍾內完成這個流動,就是一分鍾產生利潤。一天,一個月,一年?在這里,流動的速度和環節長度,決定了利潤水平。理論上這個利潤水平在時間上、空間上都是無限的。流動資金的重要性在於每一次周轉可以產生營業收入及創造利潤,因而流動資金的周轉是為企業盈餘的直接創造者。
六、項目可以運行多長時間?
任何項目,理論上都是有生命周期的。真正的萬歲是不存在的。決定命運的一是自身,二是環境。猶如婚姻一樣,初衷都是百年好合,白頭到老。過程多是酸甜苦辣。結果更是千差萬別。
從互助自身來說,已經千錘百煉,只要大家嚴格復制,遵章守紀,聽話照做,不標新立異,不投機取巧,合作機制已經解決了強與強,強與弱問題。解決了互助與國家、與社會間問題。橫向看已經沒有阻礙互助發展的問題。
縱向上,基於倍增學原理,有人提出閉環理論。有人借世界上某些國家養老保險金的支付危機,來強化互助需要閉環的概念。這里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參數:時間周期與環境影響。倍增不是說說那麼簡單的。更不是紙上算一算就可以得出結論的。
倍增學在無限周期這個假設概念上,永遠達不到倍增的頂點。美國的富人俱樂部至今仍然在有條件運行,已經說明這個問題了。150年已經過去了,富人俱樂部仍然活著。
互助如果設定一個閉環參數,35-62,佔1/4年齡段。平均,靜態變化,閉環終止要4億多人,20年。事實上沒有靜態環境。時間在增長,適齡人口也在不斷增長。閉環的理論存在,事實不存在。出局制決定了單項個體閉環,獲得了分區,分階段閉環技術支持。不會產生整體性、全局性風險。
在中國,經濟生活環境更多的取決於政府決策。在互助問題上,政府不幹涉就是支持。只要不給政府機構找麻煩,製造事端,政府為什麼要打擊對個人、對國家、對社會都有利無害的項目呢?不要小瞧政府機構、政府工作人員,更不要小瞧公檢法系統。不要認為他們不知道你在做什麼,不知道你是誰。其中的道理要悟。
七、行業風險管控
1、嚴格禁止加引號的「創新」。目前的模式、組織管理、制度設計、復制、紀律要求,都已經是千錘百煉,經歷了近10年的風風雨雨,一點點成長起來的。是一個不斷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完善過程。其完整性已經無可挑剔。不是某個人,某幾個人就可以修正的。
2、傻瓜模式,簡單、聽話、照做。這一點非常重要。
3、耍小聰明是大禍害。坐享其成一定會付出代價。大鍋飯可以吃,但是不好吃。良好的心態,踏踏實實做。
4、天上不會掉餡餅。不付出就想回報,是錯誤的。人沒有做好,事也很難做好。一些人長期脫崗,毀掉自己,也毀掉團隊。
5、團隊合作是必須的。是互助的基礎,基本形式。
6、不喝白酒、不賭博、不破壞家庭和睦。不亂停車,不擾民。鄰里親近,但保持距離美。
7、點將不招兵,嚴格年齡界限。
8、大團隊無私奉獻,作用、意義、價值很高。
9、模式創新的內在風險自控:
沒有資金池創新意義巨大,確保從制度、規則層面,沒有人為操控基礎。人之初,性本善。人一過百,形形色色。
系統跳排,徹底改變了傳統行業近百年的規則,避免了發展不平衡,區域性、家族性死盤。
分家裂變契合了物聯網時代區塊鏈、去中心化。
出局制給所有參與者創造了一個平等機會。也是徹底改變互助規則的創新。因為出局制的建立,形成了階段性閉環,打破了無限性倍增假設前提。
一次性投資杜絕了「直銷」難民產生的土壤。風險可控。
回本機制是客觀制度性設計,不是某個人、某些人主觀保證。客觀上保證參與者財產不受損失。
合點創造了新的制度性平衡,保證了互助的穩定發展。
限制參與人群,也是在契合法律規范,維護社會秩序。
一帶一模式規避了拉人頭的嫌疑。
沒有逐級取酬,從根本上撇清了和其它模式的關聯。
I. 山東對特色小鎮的專項補貼有哪些
山東省發改委抄關於開展山東省服務襲業特色小鎮試點工作,試點范圍:在商貿流通、休閑旅遊、文化創意、養老養生、醫療健康等服務業領域,選定一批服務業特色小鎮開展試點。
扶持措施:
(一)各市選定的試點小鎮向省發展改革委備案,由省發展改革委發文公布名單,由省級服務業引導資金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
(二)省發展改革委積極協調有關咨詢機構為試點小鎮提供創意、設計、咨詢、人才、營銷等服務。
(三)省發展改革委建立試點小鎮建設和發展情況季。(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J. 國家對烹飪大師有啥補助
餐飲業是重要的服務業,直接關繫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水平。科學發展餐飲業,對於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擴大市場消費、拉動相關產業、增加社會就業、促進社會和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促進我國餐飲業科學發展,根據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要求,特製訂本綱要。一、我國餐飲業發展取得的成就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餐飲業發展經歷了起步階段 、數量型發展階段、規模化發展階段和品牌建設階段,初步形成了投資主體多元化、經營業態多樣化、經營方式連鎖化、品牌建設特色化、市場需求大眾化、從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轉型的發展新格局。當前我國餐飲業發展正處於建國以來最好的時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一)行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權形式趨於多元餐飲業在國民經濟各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2007年,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2352億元,佔全國GDP比重達5%,同比增長19.4%,連續17年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全年上繳利稅逾1155億元,佔全國財政收入2.25%。餐飲市場細分不斷深化,中餐、西餐、中西合璧餐,正餐、快餐,火鍋、休閑餐飲、主題餐飲等業態快速發展。隨著民營資本和國際資本不斷湧入,風險投資和股票上市的成功運作,我國餐飲業產權形式趨於多元化。(二)品牌經營效應凸現,現代化步伐加快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注重品牌經營,餐飲連鎖經營擴張步伐加快。2007年,我國限額以上連鎖餐飲企業集團共有410家,平均擁有門店數量為41家,平均零售額為1.8億元。全聚德、小肥羊等知名餐飲企業通過加盟、合資等方式走向海外。現代科技成果不斷融入餐飲的產品加工、管理經營、產品開發等各個環節,加速了餐飲業標准化和工業化進程,促使餐飲業從傳統手工生產轉向現代化生產。(三)促進消費作用明顯,擴大內需貢獻突出餐飲業是居民休閑消費、社交消費、喜慶消費、會展消費和旅遊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從事商務活動的重要場所。強勁的餐飲消費對化解收入存量、拉動經濟發展效果顯著。1991-2007年,餐飲業零售額年均增長22.3%,比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高7.2個百分點,增幅位居國民經濟各行業前列。2007年,餐飲業零售額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7。(四)吸納就業的主渠道,改善民生的著力點餐飲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是農業和工業轉移剩餘勞動力主要途徑,在吸納勞動力就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餐飲就業人數逾2000萬,每年新增就業崗位200多萬個。很多城市將發展餐飲業作為改善民生的工作抓手,大力興建便民餐飲網點和美食街區,創造性地開展大眾化餐飲和早餐工程等工作,促進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五)推進城市化進程,助推新農村建設發展餐飲業,有利於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提高農民收入,推動建立現代化的原料種植、養殖基地,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帶動食品加工業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我國餐飲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一)歷史機遇1.國家擴大內需的方針為餐飲業發展帶來新空間。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將繼續保持平穩健康運行,大力發展餐飲業符合中央擴大內需的方針。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方式不斷變革,對餐飲業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健康、環保和綠色消費成為時尚。我國餐飲市場將進一步擴大,並帶動種植業、養殖業、食品加工業、建築裝潢業、製造業、教育培訓業等相關產業聯動發展,更好地發揮擴大內需的積極作用。2.國家加快服務業發展戰略為餐飲業發展帶來新機遇。目前我國服務業總量相對較小,2007服務業產值比重不到40%,與全球服務業產值平均比重60%(發達國家超過70%)相距甚遠。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及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為服務業加快發展奠定了良好政策基礎,為餐飲業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3.經濟全球化為餐飲業發展帶來新生機。加入WTO後,大量的外資、外企進入我國,不同飲食習慣和文化背景的外國人匯聚我國,為我國餐飲業發展提供更大空間。我國對外開放加速,世界知名的餐飲企業將更多地進入我國市場,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科學的運作模式和經營理念等更深地融入我國餐飲企業。與此同時,中式餐飲正在加快「走出去」步伐,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以及上海世博會等大型活動的舉辦,為弘揚中華餐飲文化提供了新舞台。(二)主要挑戰我國餐飲業發展面臨的挑戰既有行業自身發展過程中伴隨的問題,也有來自國外餐飲的競爭壓力。1.法規建設滯後。目前,我國餐飲行業缺乏規劃引導,在快速發展中有盲目、無序和低水平發展的現象。尚未建立適用於餐飲業的國家級法規,缺乏系統嚴格的市場准入制度和強制性標准,餐飲企業的標准參差不齊,內容不全面、技術知識含量低,缺乏全國統一性。2.市場秩序有待規范。我國餐飲業缺乏統一的行業執法,市場秩序不規范,餐飲環境不衛生,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市場管理和行業管理跟不上形勢發展需要。3.餐飲結構失衡。由於競爭加劇、經營成本不斷上漲,大眾化餐飲在一些地區發展很不平衡。行業內高檔餐飲勢頭強勁,中低檔餐飲服務明顯不足。4.產業化程度偏低。我國餐飲業總體仍處於小、散、弱的狀態,90%以上的餐飲企業為小企業,2007年規模最大的100家餐飲企業營業額僅占整個餐飲市場的8.5%。與國際知名餐飲公司相比,中國知名餐飲公司的企業規模、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和經驗等差距較大。此外,餐飲業上游供貨商不成熟,農業、牧業、農副產品食品初加工過於分散、生產初級,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5.餐飲人才不濟。餐飲教育科研滯後,全國沒有本科烹飪院校,餐飲職業經理人隊伍培養和專業培訓工作滯後。行業人員素質不高,缺乏高層管理人才和烹飪技術人才。尤其是廚師資格認證混亂,名師大師認證失范,出現花錢買證現象。外資餐飲企業以各種優惠條件吸引中餐技術、管理、服務、文化等方面人才,導致中餐企業人才大量流失。6.中外餐飲企業競爭加劇。與國外餐飲相比,國內餐飲企業在硬體、軟體,尤其是在管理、服務方面的差距較大。加入WTO後,更多外資餐飲企業的進入加劇我國餐飲行業的競爭。國外餐飲企業進入中國,對我國餐飲經營理念、服務質量標准、文化氛圍、飲食結構、從業人員素質要求等將產生深刻影響。而中國本土品牌餐飲走出去步伐較慢,競爭力不強。在國外,中餐企業大多表現為規模小、環境不佳、服務不到位,中餐特色不明顯。在國內,中餐企業面臨著外國品牌餐飲企業的擠壓。三、餐飲業發展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在傳承、創新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大眾化餐飲、綠色餐飲,統籌城鄉餐飲發展,拓展現代經營方式,提高產業集聚度,逐步形成各類餐飲業態互為補充、相互滲透,高、中、低檔餐飲協調發展,中外餐飲相互融合,區域餐飲特色鮮明,大眾化餐飲較為普及的現代化餐飲發展新格局,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餐飲需求,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作貢獻。(二)發展原則1.以人為本。努力提供豐富多樣的餐飲產品,搞好食品安全,注重營養保健,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餐飲需求。2.因地制宜。堅持從實際出發,突出地方特色,發揮比較優勢,形成不同地域的差異化餐飲風格。3.突出重點。明確發展重點,狠抓餐飲龍頭企業,培育餐飲品牌,力求重點突破。4.分類指導。各地針對不同餐飲業態的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標准規范,予以分類指導,促進其科學發展。5.傳承創新。要在弘揚中華餐飲文化精髓的同時,不斷進行管理、服務和產品創新,改良創新菜系、菜品,滿足餐飲消費需求。(三)發展目標到2013年,全國餐飲業將保持年均18%的增長速度,零售額達到3.3萬億元;培育出地方特色突出、文化氛圍濃烈、社會影響力大、年營業額10億元以上的品牌餐飲企業集團100家;全國餐飲業吸納就業人口超過2500萬人;在全國大中城市,建設800個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和16萬個連鎖化、標准化的早餐網點,規范一批快餐品牌,初步形成以大眾化餐飲為主體,各種餐飲業態均衡發展,總體發展水平基本與居民餐飲消費需求相適應的餐飲業發展格局。(四)主要任務1.提高餐飲規范化水平建立健全餐飲業標准體系,加大餐飲業行業標準的推廣實施力度,全面提升行業標准化水平,有條件的要建立餐飲業標准化培訓、推廣、示範中心。建立健全餐飲企業信用體系,引導企業開展規范經營、誠信經營。嚴格餐飲企業采購環節管理,建立食品和原材料的采購追溯制度。規范餐飲市場秩序,重點加強衛生、質量等方面的規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企業、消費者、政府部門和新聞媒體「四位一體」的監督管理體系,促進餐飲業健康有序發展。2.增強餐飲便利化功能要將餐飲業統一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城市商業網點規劃,把發展大眾化餐飲與城市改造和社區商業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在新區建設和老城改造過程中,合理配置餐飲網點,完善服務功能,使大眾化餐飲網點與社區居民需求相適應,具備條件的城市可集中建設餐飲美食街、餐飲特色街等大眾化餐飲街區。3.加快餐飲現代化步伐大力推廣現代管理模式,加快發展連鎖經營、網路營銷、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加快發展加盟連鎖和特許連鎖,積極引進世界知名的餐飲連鎖公司,促進我國傳統餐飲業的改造。大力發展特色餐飲、快餐送餐、餐飲食品等多種業態的連鎖經營。培育一批跨區域、全國性的餐飲連鎖示範企業。積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鼓勵引進先進的食品加工、製作和包裝技術;加快餐飲業信息化步伐,推廣建立餐飲呼叫中心,構建移動餐飲服務平台,提供快捷的電話訂餐查詢和訂餐服務,在餐飲資料庫、行業資訊、美食搜索、在線訂餐、電子商務等方面提供現代化餐飲服務。4.提升餐飲品牌化水平鼓勵創立餐飲品牌,實現企業發展多元化、系列化、功能化。以餐飲品牌帶動相關產品或品種的開發與銷售,以品牌信譽吸引外商投資,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擴展經營領域。5.推進餐飲產業化發展積極實施餐飲產業聚集戰略,加強縱向與橫向的餐飲協作,鼓勵資本運作,推進餐飲業集約化生產,通過大力發展餐飲業連鎖經營、特許加盟店等形式,加快我國餐飲企業集團化、規模化步伐。6.加快餐飲國際化進程要把中國餐飲文化的優良傳統與世界先進的餐飲文化結合起來,吸收國外先進的經營理念、先進技術,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餐飲,提升中餐國際競爭力。重點引導有實力、品牌效應好的中餐企業到國外開辦餐館,佔領國際餐飲市場。四、餐飲業發展格局(一)餐飲類別格局努力形成各類餐飲互為補充、相互滲透的餐飲發展新格局。1.傳統正餐。包括酒樓、飯庄、賓館餐廳等在內的主流餐飲店,以經營傳統飯菜為主,兼供酒水飲料等。重點推動菜品創新和菜系融合,增加服務功能和提升服務水平。2.快餐小吃。包括快餐店、小吃城、面館、餃子館等形式,基本上以滿足消費者的日常基本飲食需求為主。重點發展特色餐飲,加強衛生安全管理,提高成品和半成品的機械化程度,完善中心廚房建設,增強便利化程度。3.休閑餐飲。包括茶餐廳、飲品店、咖啡館等。重點完善基礎設施,改造環境,增強其旅遊服務功能,形成以餐飲為主,集休閑、娛樂、洽談、表演、健身等於一體的餐飲形式。4.其他餐飲。包括團體膳食、外賣店、主題餐廳等其他餐飲形式。重點發展規模生產加工,發展連鎖經營,完善配送及服務功能,增強食品安全,培育知名品牌,建立信用體系。(二)餐飲空間格局1.區域餐飲格局:在對傳統菜系改良、創新的基礎上,建設五大餐飲集聚區。--辣文化餐飲集聚區:以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江西、貴州為主的餐飲區域。重點建設重慶美食之都、川菜產業化基地、長沙「湘菜文化之都」和湖北淡水漁鄉,引導江西香辣風味、貴州酸辣風味餐飲發展。--北方菜集聚區:以北京、天津、山東、山西、河北、河南、陝西、甘肅及東北三省為主的餐飲區域。重點建設魯菜、津菜、冀菜創新基地,建立遼菜、吉菜、龍江菜研發基地,大力推廣山西、甘肅等地麵食文化。--淮揚菜集聚區:以江蘇、浙江、上海、安徽省為主的餐飲區域。重點建設淮揚風味菜、上海本幫菜、浙菜、徽菜創新基地,建設中餐工業化生產基地。--粵菜集聚區:以廣東、福建、海南等省為主的餐飲區域。重點建設粵菜、閩菜創新基地。--清真餐飲集聚區:以寧夏、新疆、甘肅、內蒙、青海、西藏等省區為主的餐飲區域。重點建設烏魯木齊「中國清真美食之都」、蘭州「中國牛肉麵之鄉」和寧夏清真食品工業化生產基地。2.城市餐飲格局:形成高中低檔餐飲協調發展的城市餐飲格局,著力發展三大城市餐飲集聚群:--商務餐飲集聚群:以滿足商務活動為目標,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商務區,建設若干商務餐飲集聚群。--中低餐飲集聚群:以滿足家庭節慶消費為目標,在城市流動人口集中區,建設若干美食一條街。--社區餐飲集聚群:以滿足家庭日常消費為目標,在居民社區,建設各具特色、老少皆宜的餐飲門店。3.農村餐飲格局:提升農村餐飲的衛生水平,規范發展「農家樂」,開發鄉土菜餚和民族特色小吃,提高農村餐飲服務質量和水平。五、餐飲業發展重點(一)著力發展大眾化餐飲大眾化餐飲是指面向廣大普通消費者,以消費便利快捷、營養衛生安全、價格經濟實惠等為主要特點的現代餐飲服務形式。要以規劃、標准和政策支持為保障,以實施早餐工程為突破口,以餐飲龍頭企業為依託,以店鋪式連鎖經營為主體,送餐和流動銷售為補充,加快推進大眾化餐飲的規模化發展。要切實解決大眾化餐飲企業的網點經營權和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引導和支持餐飲龍頭企業整合現有資源,延展服務網路,實現加工配送中心或中心廚房的合理布局和服務功能的提升。充分發揮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在解決大中城市早餐供應等大眾化餐飲中的作用,2010年前,在各大中心城市建設一批主食加工配送中心。(二)建設餐飲產業化基地鼓勵建立餐飲產業化基地。餐飲龍頭企業通過整合現有資源積極發展直營網點,或通過特許加盟方式開展規模化經營,實行統一生產、加工和配送,有條件的還可將業務延伸到餐飲原輔料種植基地建設。著力建設一批餐飲原輔料基地:--長江中上游山野菜蔬基地:主要包括貴州、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江西等地;--長江中下遊河鮮基地:主要包括湖北、安徽、浙江、江蘇、上海等地;--黃河流域牲畜基地:主要包括內蒙古、甘肅、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地;--嶺南地區家禽基地:主要包括廣東、廣西、海南、福建等地;--西北清真食品原料基地:主要包括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三)加快推進餐飲工業化加強餐飲工業化生產研發,把技術開發、技術創新與技術引進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中餐工業化水平。研製先進生產線,實現中式菜點成品和半成品工業化生產。積極發展中式快餐,走工廠化、標准化、連鎖化、規模化和因地制宜的道路。鼓勵發展便民利民的新型加工食品,引導大型餐飲企業建立中心廚房。重點建設上海市、常州市餐飲工業化基地。(四)培育一批餐飲品牌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餐飲企業集團。進一步推進餐飲企業等級劃分工作,各中心城市要加快培育5-10個餐飲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餐飲品牌。保護並弘揚老字型大小餐飲品牌,積極引導老字型大小開拓創新,融入現代消費理念,提升老字型大小整體形象。鼓勵支持老字型大小餐飲企業開拓特許經營業務,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知名度。開展多種形式的中餐企業國外巡迴展,引導中餐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五)大力發展節約型餐飲要在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自覺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資源綜合利用等為重點。加快推廣廚房現場管理(6T管理)法;建立食堂、飯店等餐飲場所「綠色餐飲」文明規范;實施「綠色照明」工程,推廣使用節能型設備,提倡用清潔能源代替污染能源;採用環保技術、進行清潔生產減少廢棄物;大力開展餐廚垃圾的回收利用,發展節約型餐飲;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和用具;對廢品、廢水包括泔水嚴加控制管理、防止污染;禁止使用保護動物、保護植物為原料,盡可能使用綠色原料,創辦綠色餐廳;積極提倡分餐制。(六)鼓勵企業管理創新鼓勵餐飲企業進行產品創新。強化菜餚研究和服務研究,不斷改進老品種,引進新品種,創名牌菜點,運用多種服務方式。加強成本管理,降低原材料進價,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建立績效獎勵機制,對管理業績卓越的職業經理人、菜餚改革創新成功的廚師、顧客滿意度很高的服務員予以獎勵。(七)加強人才基地建設產學結合、校企結合,著力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餐飲人才。積極發展烹飪中等職業教育和烹飪高等教育;加強餐飲培訓工作,提高培訓質量,規范職業資格認證。推廣餐飲業職業經理人制度,開展餐飲業職業經理人認定和技能大賽等活動。鼓勵建立餐飲人才培養基地,重點建設上海、武漢、合肥、長春、成都、濟南等城市餐飲人才培訓基地。(八)做好中餐申遺工作中華烹飪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要加強對「中華烹飪」文化要素、技藝的研究,積極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工作,加快將「中華烹飪」納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進程,弘揚中華飲食文化。六、保障餐飲業科學發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一)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加快制定餐飲業管理的國家級和地方性法規,建立健全行業法規體系。要制定餐飲業發展規劃,並將其納入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健全餐飲標准體系建設,盡快制定一些餐飲業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加強餐飲業統計工作,建立統計調查體系,增強行業運行分析。開展餐飲創新理論研究,深入研究行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有針對性提出解決的政策措施。(二)政府部門形成合力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加大協調力度,積極會同當地發改委、財政、稅務、工商、質檢、衛生、市政、交管等部門,研究制定促進餐飲發展的政策措施。要落實好餐飲企業在農副產品采購、吸納下崗工人再就業和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落實連鎖經營企業實行總部統一辦理工商注冊登記、簡化經營審批手續等政策;在用地選址、網點規劃、工商登記、衛生監管、財政支持、稅收優惠、減免收費以及便利運輸等方面,為大眾化餐飲經營企業創造良好條件;要積極貫徹實施十七屆三中全會確立的農民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制度,集中設立連片的餐飲基地,實現規模化的餐飲原輔料基地和產業化基地建設;要推動盡快將餐飲業與工業一視同仁,在水電氣方面給予等價待遇;對大眾化餐飲企業用水適用居民用水價格;通過建立重點餐飲企業聯系制度,在輿論宣傳、政策導向、市場開發、技術引進、扶持上市等方面予以幫助。(三)加大投入支持力度要積極運用財政資金,支持全國性餐飲產業化基地、餐飲原料基地、餐飲工業化基地和餐飲人才基地的建設;支持餐飲企業技術創新,建設餐飲公共服務設施;支持以改善民生為核心的早餐工程、城市中心廚房建設,鼓勵餐飲企業發展連鎖經營,開展集中采購和統一配送。商務部將利用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的有利條件和有關政策,根據合作區功能配套的需要,採取有效措施鼓勵具備條件的餐飲企業到境外經貿合作區內建店設點,在為園區服務和累積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所在國餐飲服務市場。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重點餐飲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發行股票債券等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餐飲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發行股票債券、上市融資等多渠道籌措資金。積極搭建中小餐飲企業融資平台,國家和地方的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給予重點資助或貸款貼息補助。加大對糧油生產者和規模化養殖戶的信貸支持力度,創新擔保方式,擴大抵押品范圍,強化餐飲產業鏈建設。(四)加大宣傳貫徹力度加大餐飲輿論宣傳,形成加快餐飲業特別是大眾化餐飲發展的社會輿論氛圍。加強典型引導,推廣餐飲先進經驗。廣泛宣傳節約型餐飲,引導科學飲食、健康消費。加強餐飲標准和規范的貫徹落實。認真貫徹實施《早餐經營規范》等餐飲業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進行貫標達標培訓和檢查驗收。(五)充分發揮協會作用充分發揮餐飲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支持行業協會在加強行業自律、維護企業利益、溝通行業信息、加強業務交流、推廣先進技術以及人員培訓等方面做好工作。(六)抓好《全國餐飲業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工作《全國餐飲業發展規劃綱要》(簡稱《綱要》)的實施,關繫到民生福祉,關繫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關繫到和諧社會的構建。要切實加強對《綱要》實施的組織領導,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加強具體指導,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同合作,共同推動《綱要》的組織實施。國家對烹飪大師有啥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