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化旅遊產業目錄
① 中國國家文化部都有那些下屬單位
直屬單位:
1、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中國藝術研究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直屬的國家級藝術科研機構,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在新中國建立初期成立的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音樂研究所、中國美術研究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80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定名。
2、中國國家圖書館
中國國家圖書館位於北京市中關村南大街33號,與海淀區白石橋高粱河、紫竹院公園相鄰。是國家總書庫,國家書目中心,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是世界最大、最先進的國家圖書館之一。
3、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4、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簡稱國博,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是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5、中央文化管理幹部學院
中央文化管理幹部學院創建於1979年7月,曾為文化部黨校,1987年正式更名為「中央文化管理幹部學院」。學院是國內最早開始培養文化行政和經營管理人才的教育培訓機構。作為唯一的文化部屬幹部教育培訓機構,學院主要承擔全國文化系統黨政領導幹部、文化經營管理人才和文化專業技術人才的教育培訓工作,建院三十年來,已為全國文化系統培養了數萬名文化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
6、中國文化報社
7、中國京劇院
中國國家京劇院成立於1955年1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直屬的國家級劇院。我國著名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任京劇院的首任院長。全國近百家京劇藝術團體在進行對外交流演出時,都把自己稱為中國京劇院,造成名稱和概念的混淆,因此中國京劇院此次更名進一步明確了劇院的國家屬性,全面樹立起國家劇院的形象。
8、中國國家話劇院
中國國家話劇院(NTCC),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外大街277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表演最高級藝術團體,是由兩個久負盛名的原國家劇院(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和中央實驗話劇院)於2001年12月25日合並組建的國家話劇藝術演出團體。
9、中國歌劇舞劇院
中國歌劇舞劇院是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的國家級劇院。劇院集多種藝術門類於一身,擁有歌劇團、舞劇團、民族樂團、管弦樂團、創作室及一個完整的舞台美術製作部。 劇院擁有以郭蘭英、趙青、陳愛蓮為代表的一批著名表演藝術家,近年來又涌現出許多深受廣大觀眾歡迎的中青年藝術家。
10、中國東方歌舞團(國家歌舞團)
中國東方歌舞團是在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倡導和關懷下,於 1962年月1月13日成立的國家級歌舞團。 把中國傳統民族民間歌舞藝術和表現現代中國人民生活的音樂舞蹈作品介紹給國內外觀眾,同時把外國健康優秀的歌舞藝術介紹給中國人民是中國東方歌舞團的主要任務。
11、中國交響樂團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CNSO)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直屬的國家級音樂表演團體。
1956年7月3日,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的前身——中央樂團在哈爾濱成立 ,而後在首都北京舉行了樂團成立後的第一場大型音樂會,音樂會的主題為紀念莫扎特誕辰200周年。1996年樂團進行了重組,更名為中國國家交響樂團。
12、中國兒童藝術劇院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是文化部直屬的國家藝術院團,成立於1956年,首任院長任虹。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肩負著國家兒童戲劇的繼承、發展與創新的責任,發揮著國家藝術劇院的代表作用、示範作用和導向作用,培養了幾代從事兒童戲劇的藝術家和藝術骨幹,並多次榮獲各種藝術大獎。
13、中央歌劇院
中央歌劇院是隸屬於文化部的國家歌劇院,始建於1952年,前身是延安的中央管弦樂團和魯藝文工團。1942年就在延安創作演出了秧歌劇《兄妹開荒》、歌劇《白毛女》。在中國及亞太地區具有規模優勢和實力的歌劇院。
14、中央芭蕾舞團
中央芭蕾舞團是中國國家芭蕾舞團,誕生於北京舞蹈學院,成立於1959年12月31日,第一任團長戴愛蓮,現團長馮英,時稱「北京舞蹈學校實驗芭蕾舞團」,代表作品有《天鵝湖》、《紅色娘子軍》等。
15、中央民族樂團
16、中國美術館
17、中國國家畫院
18、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
19、中國錄音錄像出版總社
20、中國演出管理中心
21、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
22、文化部文化設施建設管理中心
23、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
24、文化部離退休人員服務中心
25、文化部藝術服務中心
26、國家清史纂修領導小組辦公室
27、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28、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
29、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30、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
31、梅蘭芳紀念館
32、文化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建設管理中心
(1)國家文化旅遊產業目錄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是中國文化行政的最高機構。是國務院的職能部門,在國務院領導下管理全國文化藝術事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負責文化、藝術事業的組成部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最早的政府部門之一。
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將文化部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不再保留文化部。
② 請問誰有最新的國家鼓勵類產業目錄
鼓勵類
一、農林業
1.糧食中低產田綜合治理與穩產高產基本農田建設
2.國家級農產品基地建設
3.蔬菜、花卉無土栽培
4.優質、高產、高效標准化栽培和養殖技術開發及應用
5.重大病蟲害及動物疾病防治
6.農作物、家畜、家禽及水生動植物、野生動植物遺傳工程及基因庫建設
7.動植物優良品種選育、繁育、保種和開發
8.種(苗)脫毒技術開發及應用
9.旱作節水農業、保護性耕作、生態農業建設、耕地質量建設以及新開耕地快速培肥技術開發
10.生態種(養)技術開發與應用
11.農用薄膜無污染降解技術及農田土壤重金屬降解技術開發及應用
12.綠色無公害飼料及添加劑研究開發
13.內陸流域性大湖資源增殖保護工程
14.遠洋漁業
15.奶牛養殖
16.牛羊胚胎(體內)及精液工廠化生產
17.農業克隆技術研發
18.耕地保養管理與土、肥、水速測技術開發
19.農、林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地、保護區建設以及種質資源收集、保存、鑒定、開發和應用
20.農作物秸稈還田與綜合利用(包括青貯飼料、秸稈氨化養牛、還田、氣化、培育食用菌等)
21.農村可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開發工程(沼氣工程、生態家園等)
22.平垸行洪退田還湖恢復工程
23.食(葯)用菌菌種培育
24.草原、森林災害綜合治理工程
25.利用非耕地的退耕(牧)還林(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復工程
26.動物疫病的新型診斷試劑、疫苗及低毒低殘留新葯開發
27.高產牧草人工種植
28.天然橡膠種植生產
29.無公害農產品及其產地環境的有害元素監測技術開發及應用
30.有機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及有機肥料產業化技術開發及應用
31.農牧漁產品的無公害、綠色生產技術開發及應用
32.農林牧漁產品儲運、保鮮、加工及綜合利用
33.天然林等自然資源保護工程
34.植樹種草工程及林木種苗工程
35.水土保持綜合技術開發及應用
36.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工程
37.森林、野生動植物、濕地、荒漠、草原等類型自然保護區建設及生態示範工程
38.防護林工程
39.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
40.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生產
41.抗鹽與耐旱植物的培植
42.速生豐產林工程、工業原料林工程及名特優新經濟林建設
43.竹藤基地建設及竹藤新產品生產技術開發
44.中幼林撫育工程
45.野生經濟林樹種保護、改良及開發利用
46.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工程
47.林業基因資源保護工程
48.次小薪材、沙生灌木和三剩物的深度加工及系列產品開發
49.野生動植物種源繁育、培植基地及疫源疫病監測預警體系建設
50.地道中葯材和優質、豐產、瀕危或緊缺動植物葯材的種(養)殖
51.香料、野生花卉等林下資源的人工培育及開發
52.木基復合材料的技術開發
53.竹質工程材料、植物纖維工程材料生產及綜合利用
54.林產化學品深加工
55.人工增雨防雹等人工影響天氣技術開發和應用
二、水利
1.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及干支流控制性工程
2.跨流域調水工程
3.水資源短缺地區水源工程
4.農村人畜飲水及改水工程
5.海堤防維護及建設
6.江河湖庫清淤疏浚工程
7.病險水庫和堤防除險加固工程
8.堤壩隱患監測與修復技術開發應用
9.城市積澇預警和防洪工程
10.牧區水利工程
11.淤地壩工程
12.水利工程用土工合成材料及新型材料開發製造
13.大中型灌區改造及配套設施建設
14.高效輸配水、節水灌溉技術及設備製造
15.水情水質自動監測及防洪調度自動化系統開發
三、煤炭
1.煤田地質及地球物理勘探
2.120萬噸/年及以上的高產高效煤礦(含礦井、露天)、高效選煤廠建設
3.礦井災害(瓦斯、煤塵、礦井水、火、圍岩等)防治
4.工業及生活用環保型煤開發及生產
5.水煤漿技術開發及應用
6.煤炭氣化、液化技術開發及應用
7.煤層氣勘探、開發和礦井瓦斯利用
8.低熱值燃料(含煤矸石)及煤礦伴生資源開發利用及設備製造
9.管道輸煤
10.煤炭高效洗選脫硫技術開發及應用
11.節水型選煤工程技術開發及應用
12.地面沉陷區治理、礦井水資源保護及利用
13.煤電、煤焦化(焦爐煤氣、煤焦油深加工)一體化建設
14.提高資源回收率的採煤方法、工藝開發應用及裝備製造
四、電力
1.水力發電
2.單機60萬千瓦及以上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電站建設
3.採用30萬千瓦及以上集中供熱機組的熱電聯產,以及熱、電、冷多聯產
4.缺水地區單機60萬千瓦及以上大型空冷機組電站建設
5.風力發電及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
6.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
7.30萬千瓦及以上循環流化床、增壓流化床、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等潔凈煤發電
8.單機20萬千瓦及以上採用流化床鍋爐並利用煤矸石或劣質煤發電
9.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輸變電
10.投運發電機組脫硫改造
11.城鄉電網改造及建設
12.繼電保護技術、電網運行安全監控信息技術開發
13.大型電站及大電網變電站集約化設計和自動化技術開發
14.跨區電網互聯工程技術開發
15.輸變電新技術推廣應用
16.降低輸、變、配電損耗技術開發及應用
17.分散供電技術開發及應用
五、鋼鐵
1.黑色金屬礦山接替資源勘探及關鍵勘探技術開發
2.炭化室高度6米以上、寬500毫米以上配干熄焦、裝煤、推焦除塵裝置的新一代大容積機械化焦爐建設
3.煤搗固煉焦、配型煤煉焦工藝技術應用
4.干法熄焦、導熱油換熱技術應用
5.120萬噸/年以上大型鏈篦機回轉窯和帶式球團焙燒機等氧化球團生產
6.15萬噸/年及以上直接還原法煉鐵
7.先進適用的熔融還原技術開發及應用
8.廢鋼加工處理(分類、剪切和打包,不含煉鋼)
9.合金鋼大方坯、大型板坯、圓坯、異型坯及近終型連鑄技術開發及應用
10.現代化熱軋寬頻鋼軋機關鍵技術開發應用及關鍵部件製造
11.薄板坯連鑄連軋關鍵技術開發應用及關鍵部件製造
12.高強度鋼生產
13.高速重載鐵路用鋼生產
14.石油開採用油井管、電站用高壓鍋爐管及油、氣等長距離輸送用鋼管生產
15.H型鋼、400MPa及以上螺紋鋼筋生產
16.冷連軋寬頻鋼關鍵技術開發應用及關鍵部件製造
17.冷軋硅鋼片生產
18.控制軋制、控製冷卻工藝技術應用
19.直徑550毫米以上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生產
20.大型高爐用微孔、超微孔炭磚生產
21.優質合成、不定形耐火材料生產
22.鐵合金新工藝、新技術開發應用
23.全燃煤氣熱電聯產
24.蓄熱式燃燒技術應用
25.冶金綜合自動化技術應用
六、有色金屬
1.有色金屬礦山接替資源勘探及關鍵勘探技術開發
2.銅、鋁、鉛、鋅、鎳大中型礦山建設
3.緊缺資源的深部及難采礦床開采
4.硫化礦物無污染強化熔煉工藝開發及應用
5.高效萃取設備和工藝技術開發
6.高精銅板、帶、箔、管材生產及技術開發
7.高精鋁板、帶、箔及高速薄帶鑄軋生產技術開發與設備製造
8.軌道交通用高性能金屬材料製造
9.有色金屬復合材料技術開發及應用
10.高性能、高精度硬質合金及深加工產品和陶瓷材料生產
11.稀有、稀土金屬深加工及其應用
12.錫化合物、銻化合物(不含氧化銻)生產
13.高性能磁性材料製造
14.超細粉體材料、電子漿料及其製品生產
15.非晶合金薄帶製造
16.新型剎車材料製造
17.高品質鎂合金鑄造及板、管、型材加工技術開發
18.有色金屬生產過程檢測和控制技術開發
19.焙燒、熱壓預氧化和細菌氧化提金工藝技術開發及應用
七、化工
1.化工原料礦產資源勘探及大中型化工原料礦山建設
2.資源節約和環保型氮肥裝置建設以及原料本地化、經濟化改造
3.優質磷復肥、鉀肥及各種專用復合肥生產
4.高效、低毒、安全新品種農葯及中間體開發生產
5.用清潔生產技術建設和改造無機化工生產裝置
6.環保型塗料生產
7.新型生物化工產品、專用精細化學品和膜材料生產
8.新型高效、無污染催化劑開發及生產
9.有機硅、有機氟及高性能無機氟化工產品生產
10.無機納米及功能性材料生產
11.新型染料及其中間體開發及生產
12.大型芳烴生產裝置建設
13.提高油品質量的煉油及節能降耗裝置改造
14.大型乙烯建設(東部及沿海80萬噸/年及以上、西部60萬噸/年及以上)及現有乙烯改擴建
15.大型合成樹脂及合成樹脂新工藝、新產品開發
16.大型己內醯胺、乙二醇、丙烯腈的生產技術開發和成套設備製造
17.大型合成橡膠、合成膠乳和熱塑性彈性體先進工藝開發、新產品製造
18.新型環保型油劑、助劑等紡織專用化學品生產
19.復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及低成本化、新型塑料合金生產
20.採用先進工藝技術的大型基本有機化工原料生產
21.高等級道路瀝青、聚合物改性瀝青和特種瀝青生產
22.低硫含酸重質原油綜合利用
23.合成樹脂加工用新型助劑、新型吸附劑、高性能添加劑和復配技術開發
24.20萬噸/年及以上氧氯化法制聚氯乙烯
25.氯化法鈦白粉生產
26.高等級子午線輪胎及配套專用材料、設備生產
27.醇醚燃料生產
八、建材
1.日產4000噸及以上(西部地區日產2000噸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及裝備和配套材料開發
2.新型節能環保牆體材料、絕熱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建築密封材料、建築塗料開發生產
3.優質環保型摩擦與密封材料生產
4.3萬噸/年及以上無鹼玻璃纖維池窯拉絲技術和高性能玻璃纖維及製品技術開發與生產
5.優質節能復合門窗及五金配件生產
6.新型管材(含管件)技術開發製造
7.優質浮法玻璃生產技術、裝備和節能、安全平板玻璃深加工技術開發
8.一次沖洗用水量6升及以下的坐便器、節水型小便、蹲便器及節水控制設備開發生產
9.高新技術和環保產業需求的高純、超細、改性等精細加工礦物材料生產及其技術裝備開發製造
10.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牆體材料等建材產品生產中消納工業廢棄物、城市垃圾和污泥的無害化與資源化關鍵技術及裝備開發
11.玻璃纖維增強塑料製品(玻璃鋼)機械化成型技術開發
12.散裝水泥裝備技術開發
13.高性能混凝土用外加劑技術開發與生產
14.50萬噸/年及以上人工砂生產線及其技術裝備開發生產
15.100萬噸/年及以上大型水泥粉磨站建設
16.20萬立方米/年以上大型石材荒料、30萬平方米/年以上超薄復合石材生產
17.高品質人工晶體材料生產技術開發
九、醫葯
1.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葯開發與生產
2.重大傳染病防治疫苗和葯物開發與生產
3.新型診斷試劑及生物晶元技術開發與生產
4.新型計劃生育葯物及器具開發與生產(含第三代孕激素的避孕葯,第三代宮內節育器等)
5.天然葯物、海洋葯物開發與生產
6.制劑新輔料開發與生產
7.關鍵醫葯中間體開發與生產
8.醫葯生物工程新技術、新產品開發
9.新型葯物制劑技術開發與應用
10.大規模葯用多肽和核酸合成、發酵生產、純化技術開發和應用
11.葯物生產中的膜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手性技術及自控技術等開發和應用
12.原料葯清潔生產工藝開發與應用
13.新型葯用包裝材料及其技術開發
14.中葯現代化(瀕危稀缺葯用動植物人工繁育技術開發;先進農業技術在中葯材規范化種植、養殖中的應用;中葯有效成份的提取、純化、質量控制新技術開發和應用;中葯現代劑型的工藝技術、生產過程式控制制技術和裝備的開發與應用;中葯飲片創新技術開發和產業化)
15.少數民族醫葯開發生產
16.數字化醫學影像產品及醫療信息技術開發與製造
17.早期診斷醫療儀器設備開發製造
18.微創外科和介入治療裝備及器械開發製造
19.醫療急救及康復工程技術裝置開發生產
20.實驗動物養殖
21.微生物開發利用
十、機械
1.數控機床關鍵零部件及刀具製造
2.三軸以上聯動的高速、精密數控機床,數控系統及交流伺服裝置、直線電機製造
3.新型感測器開發及製造
4.轎車軸承、鐵路軸承、精密軸承、低噪音軸承製造
5.轉輪直徑8.5米及以上混流、軸流式水電設備及其關鍵配套輔機製造
6.大型貫流及抽水蓄能水電機組及其關鍵配套輔機製造
7.60萬千瓦及以上超臨界及超超臨界火電機組成套設備技術開發、設備製造及其關鍵配套輔機製造
8.30萬千瓦及以上循環流化床鍋爐製造
9.40萬千瓦級以上燃氣、蒸汽聯合循環設備製造
10.大型、精密、專用鑄鍛件技術開發及設備製造
11.500千伏及以上超高壓交、直流輸變電成套設備製造
12.清潔能源發電設備製造(核電、風力發電、太陽能、潮汐等)
13.30萬噸/年及以上合成氨成套設備製造
14.60萬噸/年及以上乙烯成套設備製造技術開發及應用
15.集散型(DCS)控制系統及智能化現場儀表開發及製造
16.精密儀器開發及製造
17.新型液壓、氣動、密封元器件及裝置製造
18.自動化焊接設備技術開發及設備製造
19.大型、精密模具及汽車模具設計與製造
20.可控氣氛及大型真空熱處理技術開發及設備製造
21.安全生產及環保檢測儀器設計製造
22.城市垃圾處理設備製造
23.粉煤灰儲運、利用成套設備製造
24.廢舊電器、塑料、廢舊橡膠回收利用設備製造
25.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設備製造
26.工業機器人及其成套系統開發製造
27.500萬噸/年及以上礦井綜合採掘、裝運成套設備及大型煤礦洗選機械設備製造
28.2000萬噸級/年及以上大型露天礦成套設備製造
29.大型油氣集輸設備製造
30.自動化高速多色成套印刷設備製造
31.種、肥、水、葯高效施用和保護性耕作等農機具製造
32.5噸/時以上種子加工成套設備開發製造
33.禽、畜類自動化養殖成套設備製造
34.設施農業設備製造
35.農、林、漁、畜產品深加工及資源綜合利用設備製造
36.秸稈綜合利用關鍵設備製造
37.農業(棉花、水稻、小麥、玉米、豆類、薯類、草飼料等)收獲機械製造
38.營林及人工植被工業化生產設備製造技術開發
39.大型工程施工機械及關鍵零部件開發及製造
40.電控內燃機及關鍵零部件技術開發與製造
41.蓄冷(熱)技術開發及設備製造
42.大型能量回收裝置成套設備設計製造
43.7000米及以上深井鑽機成套設備設計製造
44.高性能清淤設備製造
45.醫療廢物集中處理設備製造
46.自動氣象站系統技術開發及設備製造
47.特種氣象觀測及分析設備製造
48.地震台站、台網和流動地震觀測技術系統開發及儀器設備製造
49.地質災害監測治理新技術及設備研發
50.有害氣體凈化設備製造
51.食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相關技術及設備
52.報廢汽車拆解、破碎處理設備製造
十一、汽車
1.汽車、摩托車整車及發動機、關鍵零部件系統設計開發
2.自動變速箱、重型汽車變速箱等汽車關鍵零部件及具有自主產權(品牌)的先進、適用汽車、發動機製造
3.汽車輕量化及環保型新材料製造
4.汽車重要部件的精密鍛壓、多工位壓力成型及鑄造
5.汽車、摩托車型式試驗及維修用檢測系統開發製造
6.壓縮天然氣、氫燃料、合成燃料、液化石油氣、醇醚類燃料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開發及製造
7.先進的小排量經濟型乘用車、集裝箱運輸車、多軸大型專用車輛
8.先進的轎車用柴油發動機開發製造
9.城市用低底盤公共汽車開發製造
十二、航空航天
1.飛機及零部件開發製造
2.航空發動機開發製造
3.機載設備系統開發製造
4.直升機總體、旋翼系統、傳動系統開發製造
5.航空航天用新型材料開發及生產
6.航空航天用燃氣輪機製造
7.衛星、運載火箭及零部件製造
8.航空、航天技術應用及系統軟硬體產品、終端產品開發生產
9.航空器地面模擬訓練系統開發製造
10.航空器地面維修、維護、檢測設備開發製造
11.衛星地面系統建設及設備製造
十三、輕工
1.符合經濟規模的林紙一體化木漿、紙和紙板生產
2.高新技術制漿造紙機械成套設備開發製造
3.非金屬製品模具設計、加工、製造
4.生物可降解塑料及其系列產品開發
5.農用塑料節水器材和農用多層薄膜開發、生產
6.高技術陶瓷(含工業陶瓷)產品及裝備技術開發
7.陶瓷清潔生產技術開發及應用
8.光、機、電子一體縫制機械及特種工業縫紉機開發製造
9.天然香料、合成香料新技術開發和產品製造
10.新型、生態型(易降解、易回收、可復用)包裝材料研發、生產
11.新型塑料保溫板、大口徑塑料管材(直徑0.5米以上)、超低噪音排水塑料管、防滲土工膜、醫用塑料等新型塑料產品開發、製造
12.高新、數字印刷技術及高清晰度製版系統開發及應用
13.高技術綠色電池產品製造(無汞鹼錳電池、氫鎳電池、鋰離子電池、高容量密封型免維護鉛酸蓄電池、燃料電池、鋅空氣電池、太陽能電池)
14.少數民族特需用品製造
15.天然食品添加劑原料及生產技術開發應用
16.無元素氯(ECF)和全無氯(TCF)化學紙漿漂白工藝開發及應用
十四、紡織
1.高檔紡織品生產、印染和後整理加工
2.採用化纖高模擬加工技術生產高檔化纖面料
3.各種差別化、功能化化學纖維、高技術纖維生產
4.纖維及非纖維用新型聚脂(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葵二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生產
5.符合生態、資源綜合利用與環保要求的特種天然纖維(包括除羊毛以外的其他動物纖維、麻纖維、竹纖維、桑蠶絲、彩色棉花等)產品加工
6.採用高新技術的產業用特種紡織品生產
7.新型高技術紡織機械及關鍵零部件製造
8.高檔地毯、抽紗、刺綉產品生產
9.採用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的高檔服裝生產
10.利用可再生資源的新型纖維(聚乳酸纖維、溶劑法纖維素纖維、動植物蛋白纖維等)生產
11.紡織、紡機企業生產所需檢測、試驗儀器開發製造
十五、建築
1.節能省地型建築暨綠色建築的開發
2.高層建築與空間結構技術開發
3.低雜訊建築施工機具開發與製造
4.住宅高性能外圍護結構材料與部件製造
5.新型建築結構系統開發
6.建築隔震減震結構體系及產品研發與推廣
7.建築節水、節能、節地及節材關鍵技術開發
8.智能建築產品與設備的生產製造與集成技術研究
9.居住及公共建築集中採暖按熱量計量技術應用
10.商品混凝土、商品砂漿及其施工技術開發
十六、城市基礎設施及房地產
1.城市基礎空間信息數據生產及關鍵技術開發
2.城市公共交通建設
3.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體系建設
4.城市交通管制系統技術開發及設備製造
5.城鎮地下管道共同溝建設
6.城鎮供排水管網工程、供水水源及凈水廠工程
7.城鎮燃氣工程
8.城鎮集中供熱建設和改造工程
9.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工程
10.節能、低污染取暖設備製造
11.城鎮園林綠化及生態小區建設
12.城市立體停車場建設
13.先進適用的建築成套技術、產品和住宅部品研發和推廣
14.燃氣汽車加氣站工程
15.城市建設管理信息化技術開發
16.城市生態系統關鍵技術開發
17.城際快速、城市軌道交通(經國家批准)系統開發、建設及車輛製造
18.城市節水技術開發與應用
19.城市照明智能化、綠色照明產品及系統技術開發
20.國家住宅示範工程建設
十七、公路
1.國道主幹線、西部開發公路干線、國家高速公路網項目建設
2.公路智能運輸系統開發與建設
3.公路快速客貨運輸系統開發與建設
4.公路管理信息系統開發與建設
5.公路工程新材料開發及生產
6.公路工程及養護新型機械設備設計製造
7.公路集裝箱和廂式運輸
8.特大跨徑橋梁修築和養護技術開發
9.長大隧道修築和維護技術開發
10.農村客貨運輸網路開發與建設
11.農村公路建設
十八、信息產業
1.2.5GB/S及以上光同步傳輸系統建設
2.155MB/S及以上數字微波同步傳輸設備製造及系統建設
3.衛星通信系統、地球站設備製造及建設
4.網管監控、七號信令、時鍾同步、計費等通信支撐網建設
5.數據通信網設備製造及建設
6.智能網等新業務網設備製造及建設
7.寬頻網路設備製造及建設
8.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建設
9.IP業務網路建設
10.郵政儲蓄網路建設
11.郵政綜合業務網建設
12.郵件處理自動化工程
13.衛星數字電視廣播系統建設
14.增值電信業務平台建設
15.32波及以上光纖波分復用傳輸系統設備製造
16.10GB/S及以上數字同步系列光纖通信系統設備製造
17.支撐通訊網的新技術設備製造
18.同溫層通信系統設備製造
19.數字移動通信(含GSM-R)、接入網系統、數字集群通信系統及路由器、網關等網路設備製造
20.大中型電子計算機及高性能微機、工作站、伺服器設備製造
21.線寬1.2微米以下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製造
22.大規模集成電路裝備製造
23.新型電子元器件(片式元器件、頻率元器件、混合集成電路、電力電子器件、光電子器件、敏感元器件及感測器、新型機電元件、高密度印刷電路板和柔性電路板等)製造
24.電子專用材料製造
25.軟體開發生產
26.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輔助測試(CAT)、輔助製造(CAM)、輔助工程(CAE)系統開發生產
27.電子專用設備、儀器、工模具製造
28.大容量光、磁碟驅動器及其部件和數字產品用存儲卡製造
29.新型顯示器件、中高解析度彩色顯像管/顯示管及玻殼製造及技術開發
30.新型(非色散)單模光纖及光纖預制棒製造
31.數字音視頻廣播系統設備製造
32.高密度數字激光視盤播放機碟片製造
33.只讀光碟和可記錄光碟復制生產
34.數字攝錄機、數字錄放機、數字電視產品製造
35.普通紙傳真機製造
36.信息安全產品、網路監察專用設備開發製造
37.數字多功能電話機製造
38.6英寸及以上單晶硅、多晶硅及晶片製造
39.多普勒雷達技術及設備製造
40.汽車電子產品製造
41.醫療電子產品製造
42.金融電子設備製造及系統建設
43.無線區域網(Wi-Fi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等)技術開發、設備製造
44.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系統開發
45.衛星導航系統技術開發及設備製造
十九、其他服務業
1.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建設及以連鎖經營形式發展的中小超市、便利店、專業店等新型零售業態
2.糧食、棉花、食糖、食用油、化肥、石油等重要商品的現代化倉儲等物流設施建設
3.現代化的農產品市場流通設施及農產品貿工農一體化設施建設
4.閑置設備、舊貨、舊機動車調劑交易市場建設
5.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6.農、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7.租賃服務
8.後勤社會化服務
9.城市社區服務網點建設
10.房地產中介服務、物業管理服務
11.社會化養老服務
12.殘疾人服務設施建設
13.基本醫療、計劃生育、預防保健服務設施建設
14.血站建設
15.遠程醫療服務
16.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大眾文化、科普、體育設施建設及產業化運營
17.文物保護及設施建設
18.幼兒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及特殊教育
19.遠程教育系統建設
20.未成年人活動場所及兒童社會福利設施建設
21.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及旅遊信息服務系統開發
22.工業旅遊、農業旅遊、森林旅遊、生態旅遊及其它旅遊資源綜合開發項目建設
23.信用卡及其網路服務
24.旅遊商品、紀念品開發
25.就業創業咨詢、輔導、中介及培訓服務
26.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新產品開發設計中心、科研中試基地、實驗基地建設
27.科學普及、技術推廣、科技交流、技術咨詢、知識產權及氣象、環保、測繪、地震、海洋、技術監督等科技服務
28.經濟、規劃、工程、管理、會計、審計、法律、環保等咨詢服務
29.科學儀器、實驗動物、化學試劑、文獻信息等科研支撐條件共建共享服務
30.商品質量認證和質量檢測
31.防偽技術開發和運用
32.資信調查與評級服務體系建設
33.動漫製作
二十、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綜合利用
1.礦山生態環境恢復工程
2.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
3.微鹹水、劣質水、海水的開發利用及海水淡化工程
4.消耗臭氧層物質替代品開發與利用
5.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建設
6.危險廢棄物處理中心建設
7.區域性廢舊汽車處理中心建設
8.流出物輻射環境監測技術工程
9.環境監測體系工程和新型環保技術開發應用
10.放射性廢物及其它危險廢物安全處置技術及設備開發、製造
11.流動污染源(火車、船舶、汽車等)防治技術開發及應用
12.城市交通雜訊與振動控制及材料生產
13.電網、信息系統電磁輻射控制技術開發
14.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類產品的替代品開發與應用
15.廢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類產品處置技術開發與應用
16."三廢"綜合利用及治理工程
17."三廢"處理用生物菌種和添加劑開發及生產
18.含汞廢物的汞回收處理技術開發應用及成套設備製造
19.重復用水技術開發及設備製造與使用
20.高效、低能耗污水處理與再生技術開發及設備製造
21.城鎮垃圾及其他固體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工程
22.廢物填埋防滲膜生產
23.新型水處理葯劑開發及生產
24.煤氣、煙氣除塵、脫硫、脫硝技術及裝置開發、成套設備製造
25.牆體吸收雜訊技術與材料開發
26.交流變頻調速節能技術開發及應用
27.機動車、內燃機車節油技術開發及應用
28.新型節能環保家用電器和關鍵零部件生產及技術開發
29.節水、節能產品生產
30.用水監測儀器開發、生產
31.新型節能照明產品、生產技術開發和配套的材料、設備技術開發
32.節能、節水、環保及資源綜合利用等技術開發、應用及設備製造
33.日產2000噸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余熱發電
34.高爐、轉爐、焦爐煤氣回收及綜合利用
35.高能耗、污染重的石油、石化、化工行業節能、環保改造
36.高效、節能采礦、選礦技術(葯劑)及設備開發、成套設備製造
37.多元素共生礦資源綜合利用
38.低品位、復雜、難處理礦開發及綜合利用
39.尾礦、廢渣等資源綜合利用
40.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化
③ 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的第三批名單
第三批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由文化部於2008年9月17日命名。該批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共59家。
命名文件:《文化部關於命名第三批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的決定》(文產發[2008]36號)
名單如下:
1.北京老舍茶館有限公司
2.俏佳人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3.天津華夏未來文化發展中心
4.天津市愛心手工編織製品有限公司
5.衡水習三內畫藝術有限公司
6.曲陽宏州大理石工藝品有限公司
7.大同市廣靈剪紙文化產業園區
8.包頭市樂園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
9.沈陽雜技演藝集團有限公司
10.盤錦遼河文化產業園
11.大連海昌企業發展有限公司
12.吉林歌舞劇院集團有限公司
13.中箏文化集團長春光明藝術學校
14.顯順琵琶學校
15.哈爾濱松雷股份有限公司
16.哈爾濱新媒體集團
17.上海東方明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8.上海長遠集團
19.江蘇省演藝集團有限公司
20.江蘇愛濤藝術精品有限公司
21.揚州工藝美術集團有限公司
22.西泠印社集團有限公司
23.浙江中南集團卡通影視有限公司
24.寧波海倫樂器製品有限公司
25.黃山市屯溪老街
26.廈門市優必德工貿有限公司
27.景德鎮法藍瓷實業有限公司
28.蓬萊八仙過海旅遊有限公司
29.淄博東夷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30.嘉祥石雕文化產業園
31.焦作雲台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32.鄭州市天人文化旅遊有限責任公司
33.鄭州中遠演藝娛樂有限公司
34.湖北三峽非博園發展有限公司
35.湖南宏夢卡通傳播有限公司
36.張家界魅力湘西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37.廣東省廣告股份有限公司
38.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39.中山市小欖鎮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40.肇慶市端硯文化旅遊村開發有限公司
41.深圳古玩城
42.百色靖西舊州綉球村
43.海口市大致坡鎮瓊劇文化產業群
44.重慶巴國城文化投資有限公司
45.重慶洪崖洞城市綜合發展有限公司
46.四川樂山烏木珍品文化博物苑有限公司
47.成都洛帶客家文化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48.成都演藝集團有限公司
49.安順開發區興偉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50.雲南柏聯和順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51.昆明市福保文化城有限公司
52.拉薩崗地經貿有限公司
53.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
54.陝西華清池旅遊有限責任公司
55.華縣皮影文化產業群
56.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產業群
57.貴南縣石乃亥民間藝術團
58.寧夏回鄉文化實業有限公司
59.新疆和合玉器有限公司
④ 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的第一批名單
第一批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由文化部於2004年11月10日命名,共42家,命名文件為《文化部關於命名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的決定》(文產發[2004]43號)。
名單如下:
1、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
2、中錄同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3、北京市長安文化娛樂中心
4、北京保利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5、北京兒童藝術劇院股份有限公司
6、北京麥樂迪餐飲娛樂管理有限公司
7、天津市西青區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8、河北吳橋雜技文化經營集團公司
9、山西靈石縣王家大院民居藝術館
10、遼寧錦州遼西文化古玩商城
11、遼寧民間藝術團
12、大連普利文化產業基地
13、哈爾濱馬迭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4、上海張江創意產業基地
15、上海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
16、上海大劇院總公司
17、上海瑞安集團
18、常州中華恐龍園有限公司
19、江蘇省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20、浙江宋城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21、華寶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
22、寧波市新彩虹娛樂有限公司
23、安徽安美置業投資發展集團
24、山東愛書人音像(集團)有限公司
25、湖北省民間藝術團
26、湖南紅太陽娛樂有限公司
27、岳陽匯澤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28、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
29、廣州長隆集團有限公司
30、佛山市孔雀廊影音電器有限公司
31、深圳華僑城集團公司
32、深圳大芬油畫村
33、桂林廣維文華旅遊產業有限公司
34、桂林愚自樂園
35、四川自貢中國彩燈文化發展園區
36、成都武侯祠錦里旅遊文化經營管理公司
37、四川建川實業集團
38、四川廣元市女皇文化園
39、雲南映象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40、麗江麗水金沙演藝有限公司
41、蘭州市文化實業發展總公司
42、西寧新奇工藝裝飾有限公司
⑤ 請問我國文化產業分類
文化產業分類 國家統計局制定的《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中顯示,按照文化專活動的重要程度和屬對社會的影響程度,將文化產業劃分為三個層次,九個大類, 80個國民經濟行業小類。三個層次包括 「核心層」、「外圍層」和「相關層」,其中:「核心層」包括新聞出版,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文化藝術服務四個大類,涉及新聞、書報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廣播、電視、電影、文藝表演、文化演出場館、文物及文化保護、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群眾文化服務、文化研究、文化社團、其他文化等行業;「外圍層」包括網路文化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其他文化服務三個大類,涉及互聯網、旅行社服務、旅遊景點文化服務、室內娛樂、游樂園、休閑健身娛樂、網吧、文化中介代理、文化產品租賃和拍賣、廣告、會展服務等行業;「相關層」包括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銷售兩個大類,涉及文具、照相器材、樂器、玩具、游藝器材、紙張、膠片膠卷、磁帶、光碟、印刷設備、廣播電視設備、電影設備、家用視聽設備、工藝品的生產和銷售等行業。
⑥ 文化旅遊產業包括哪些
影途社溫馨抄提示:文化旅遊產業襲是旅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學術界和一些省市政府部門對文化旅遊產業的認識存在泛化現象,許多人把旅遊業主體都作為文化產業的組成部分,包括旅遊交通企業、旅遊住宿企業、純自然的觀光型景區等。
其實,這是把旅遊文化與文化旅遊混為一談。真正的文化旅遊產業主要是由人文旅遊資源所開發出來的旅遊產業,是為滿足人們的文化旅遊消費需求而產生的一部分旅遊產業。它的目的就是提高人們的旅遊活動質量。文化旅遊的核心是創意。特別強調「創造一種文化符號,然後銷售這種文化和文化符號」,並強調文化旅遊的「文化」是一種生活形態,「產業」是一種生產行銷模式,兩者的連接點就是「創意」。因此,文化旅遊可以理解為「蘊含人為因素創造的生活文化的創意產業」。
你還有不懂得歡迎網路影途社,免費咨詢。
⑦ 文化產業都包括哪些內容
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的內容包括:
1、以文化為核心內容,為直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進行的創作、製造、傳播、展示等文化產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
2、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必需的輔助生產活動;
3、作為文化產品實物載體或製作(使用、傳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4、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需專用設備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文化產業,這一術語產生於二十世紀初。最初出現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之中。它的英語名稱為Culture Instry,可以譯為文化工業,也可以譯為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和特殊的經濟形態,影響了人民對文化產業的本質把握,不同國家從不同角度看文化產業有不同的理解。
(7)國家文化旅遊產業目錄擴展閱讀:
趨勢:
一是我國文化資源進入到大調整、大整合的時期。文化資源的行政化配置體制已經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嚴重不適應,這種不適應不僅造成了地區的封鎖,還造成了行業的壟斷,最終對文化企業非常不利,表現為現文化企業非常弱小、同構化非常嚴重。
二是行業界限越來越模糊,出現了行業融合的趨勢。
三是文化與旅遊以及製造業的結合越來越明顯。
四是文化產業發展已經從自發轉向自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化產業
⑧ 國家旅遊局網站
國家旅遊局網www.mct.gov.cn
(8)國家文化旅遊產業目錄擴展閱讀:
國家旅遊局是國務院主管旅遊工作的直屬機構內。主要職能是:
1、統容籌協調旅遊業發展,制定發展政策、規劃和標准,起草相關法律法規草案和規章並監督實施,指導地方旅遊工作。
2、制定國內旅遊、入境旅遊和出境旅遊的市場開發戰略並組織實施,組織國家旅遊整體形象的對外宣傳和重大推廣活動。指導中國駐外旅遊辦事機構的工作。
3、組織旅遊資源的普查、規劃、開發和相關保護工作,指導重點旅遊區域、旅遊目的地和旅遊線路的規劃開發,引導休閑度假。監測旅遊經濟運行,負責旅遊統計及行業信息發布。協調和指導假日旅遊和紅色旅遊工作。
⑨ 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如何選擇
專家預測:未來,文化旅遊的市場空間將有望達到2萬億元。在這個背景下,把文化與旅遊攥成「拳頭」,既抓住了文化與旅遊的內在聯系,又順應了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相融合的規律。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應在以下四個方面發力。
1、聚焦「大融合」,在統籌兼顧上發力。推動文化旅遊產業提速增效,必須以統籌全局的視野加快推進「三個融合」,充實完善旅遊產業內容、促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撬動地方經濟騰飛。
2、規劃「大項目」,在強化支撐上發力。文化旅遊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一個個項目的支撐。當前,正從點狀開發、線路統籌向區域聯動轉變,必須通過區域內規劃布局和實施重大項目,充分發揮項目建設在優化結構中的強大引擎作用,推進文化旅遊產業聚集發展,在更大時空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發休閑、體驗和度假型產品。
3、開發「大產品」,在有效供給上發力。需求決定供給,供給引領消費。當前,我國文化旅遊產品「有效供給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旅遊領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問題。為此,必須以「用戶為王、體驗至上」為核心,充實完善旅遊產品供給、優化旅遊產品結構,更好地順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滿足快速增長的大眾化、個性化旅遊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