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出境旅遊市場的發展特點
㈠ 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分析
旅遊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所謂朝陽產業,它的發展前景廣闊可觀,當今的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發展項目,我國的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但是相較而言,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於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遊的狀況。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模仿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遊市場發展速度的要求。
旅遊人次數穩步增加,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絕大部分屬於觀光旅遊,文化型和兆絕享受型極少;國內旅遊熱門地區多集中在經濟發達、知名度高、旅遊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4A級以上景區。自助旅遊增多,團隊出遊減族碼姿少;度假村的區域『生特徵已經比較明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西部、東北等區域的度假村經營都各顯特色。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杭州、重慶等經濟發達地區度假村數量明顯比其他地區高很多。這說明我國旅遊房地產度假村細分市場的區域格
㈡ 我國出境旅遊有何特點
旅遊者空間行為規律在賓館選址中的意義初探 保繼剛 本文應用旅遊者大中小尺度的空間行為規律,探討旅遊賓館的宏觀選址,提出了4種選址模式. :中山大學地理系 :旅遊者行為;旅遊賓館;選址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cnki:ISSN:1003-2398.0.1991-03-007 : 一、引言 「賓館選址」包括第一選坦價竿二選址兩層意義。第一選址即賓館建在哪個城市或地區的選址,屬宏觀選址;第二選址即在第一選址確定後的具體位置的選址,屬微觀選址。本文所討論的選址是對第一選址的分析,賓館指旅遊賓館。 旅遊賓館的選址不同於工廠等項目的選址,比較特殊 參考資料:-RWDL199103007.htm 穩定性旅遊流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可保持均一的客流強度,客流量的變幅小或處於不斷增長趨勢。例如,北歐諸國氣候寒濕,居民每年往往舉家南下,湧向陽光明媚的地中海沿岸旅遊勝地度假。這類旅遊流表現為定向的、往復式的、不斷再現的旅遊行為。就個別旅遊者來說,目的地選擇上會有所變化,但就總體而論,其變幅甚微,因為部分人流改變,會被另一部分人流的改變所遞補。同樣,文化上的吸引也能形成穩定性的旅遊流。如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深的日本人民,到中國的游覽訪問亦可形成穩定性旅遊流。此外,宗教朝覲也可形成穩定性旅遊流。尋根旅遊也是如此,每逢中華民族傳統的春節、清明節,香港、澳門居民回家鄉省親、掃墓者常達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人。 研究旅遊流的流向、流量及其變化規律、旅遊者行為和消費特徵,對於旅遊地規劃建設方向、規模、等級及其與客源地間交通運輸線路的布局論證都是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中國出境旅遊客流一、行業發展為就業提供了巨大空間二、為拉動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不斷開發新產品滿足旅遊者的需求四、更加註重企業形象和服務質量還有一篇是關於 《外商投資旅行社進入我國市場的現狀與特點》 參考資料:高山海拔高在高山探險遇到的危險中,雪崩造成的危害是最為經常、慘烈的,常常造成「全軍覆沒」。因雪崩遇難的人要佔全部高山遇難的1/2-1/3。但是,探險者遭遇雪崩的地理位置不同,危險性也不一樣。如果所遇雪崩處正是在雪崩的通過區,危險要小一些,如果被雪崩帶到堆積區,生還的機率就很小了。
㈢ 簡答題:我國旅遊景區發展的特點
第一,三大市場「兩增一減」,出境、國內旅遊增長有所放緩,入境旅遊持續下降。
第二,大資本進軍旅遊行業,旅遊投資主體多元化,民間資本旅遊投資額約佔全年旅遊直接投資總額的57%,民間資本成為旅遊投資的主力。
第三,泛旅遊現象日趨顯著,旅遊消費行為自主化、多樣化,旅遊空間日趨泛化,城市、鄉鎮以及村落皆是重要的旅遊活動空間,同時產業融合進一步增強,催生了創意旅遊、在線旅遊、會展旅遊、旅遊地產等多種旅遊新業態。
第四,在線旅遊發展勢頭迅猛,在線旅遊市場初具規模,市場交易規模較2008年增長近5倍,達到2204.6億元,在線旅遊預訂使用率持續上升,發展潛力巨大。
第五,旅遊管理走向法制化,《旅遊法》的實施標志著我國進入了全面依法興旅、依法治旅的新階段。
謝謝採納!
㈣ 出境旅遊的發展現狀
1997年3月,國家旅遊局、公安部頒布《中國公民自費出國旅遊管理暫行辦法》,標志著我國出境旅遊市場的形成。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躋身全球出境旅遊消費前十位,是全球增長最快的新興客源輸出國。我國目前出境旅遊的發展大體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旅遊人次保持連續高速增長
1994年至2003年,我國累計出境近一億人次,年均增長13.87%。其中,2003年出境總人數達2022萬人次,首次超過日本1700萬人次左右的出境規模,成為亞洲最大的客源輸出國。見表1。
另據國家旅遊局統計,2005年我國公民出國(境)旅遊總人數為3102.6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5%,居亞洲第一位。其中:因公出境588.63萬人次,相比上年增長了0.2%,占出境總人數的19.0%;因私出境2514.0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4%,占出境總人數的81.0%。見圖1。
(二)目的地國家集中度發生變化
截至2004年,經國務院批準的我國公民出國旅遊目的地總數達到90個,已經實施的達63個。我國出境旅遊在國際旅遊市場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總體上,我國公民出境目的地仍然以亞太地區為主。從地域上看,1997年以前出境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新、馬、泰和港澳地區,而現在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德國等更多國家已經成為我國公民出境旅遊的目的地。
(三)出境旅遊的性質結構發生了轉變
近年來,在我國公民出境總人數中,因公出境人數與因私出境人數都出現了增長的勢頭。
因公出境在經歷兩年的減少之後,於2001年出現正增長,這一變化與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進一步對外開放和國際交流擴大有關。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因私出境旅遊沖破長期封閉,一經開辦就成為旅遊市場的熱點。而且,從2000年起,我國因私出境人數超過因公出境人數,成為出境旅遊的主體。
(四)出境旅遊成為旅行社新的利潤增長點
出境旅遊在我國有巨大的市場需求,經營操作主動性強,且利潤率較高,各家旅行社都瞄準這塊市場,開辟新的利潤來源。
(五)我國公民境外消費支出高
高收入的群體是我國出境旅遊的主體。因此,我國公民在境外的消費支出水平普遍高於目的地國家和地區市場的平均水平。據記載,目前,內地遊客人均在港消費已達5000港元,在澳大利亞人均消費3000美元。粗略推算,國人每年出境旅遊消費的總支出至少在200億美元以上。
(六)人民幣升值客觀上刺激了出境旅遊勢頭的增長
自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調整人民幣匯率以來,人民幣一直不斷升值,匯率屢創新高,人民幣升值促進了出境旅遊熱潮的持續升溫。
出境旅遊的費用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旅行社收取的費用,這包括遊客的交通、食宿、遊玩等方面。由於這部分費用支付給旅行社的是人民幣,因此不會對遊客產生很大影響。
另一部分費用是遊客在境外的購物。人民幣升值後,居民境外消費能力相對變強,居民境外購物將進一步受到激勵;一些潛在遊客也會在升值的心理下加入到出境游的隊伍;在選擇旅遊目的地時,也將出現新的結構變化,歐美游受到歡迎。另外,出國留學旅遊受到市場追捧。
2013年一季度,國內旅遊人數達9.98億人次,同比增長14.1%,國內旅遊收入7657億元,增長18.4%。
當前中國已形成世界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去年首次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消費國,並繼續保持世界第三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地位。總體來看,旅遊市場總量在增長,結構在優化,效益在提升,旅遊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下半年中國將大力鞏固重點市場、積極發展新興市場、著力培育潛在市場,強化措施,開拓創新,保持三大旅遊市場平穩增長,保持中國旅遊業國際地位穩中有升。
80後成出境旅遊消費主力軍
消費力旺盛的中國遊客讓羊年春節成為全球商戶的「旺季」。大數據顯示,中國「80後」正逐步成為出境游消費的主力軍。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旅遊輸出國。2014年中國內地出境旅遊人次超過1億,海外交易總額達1648億美元。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發布的《中國公民出境(城市)旅遊消費市場調查報告》顯示,35歲以下的內地旅客已經成為主要的中國出境遊人群,去年超過67.5%的中國內地旅客為「80後」。由於中國年輕旅客熱衷冒險和英語水平的提升,古巴、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原本「冷門」的拉丁美洲地區受歡迎程度也迅速提升。
㈤ 中國出境游市場呈現了哪些新特點
據報道,近日,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了《中國出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17》。《報告》顯示,中國出境旅遊市場與消費增長趨勢雖然放緩,但中國出境旅遊需求依然潛力巨大,中國遊客出境旅遊更加成熟和理性。
相關人士表示,中國遊客的消費方式正在實現從「買買買」到「游游游」的理性轉變。調查結果顯示,首次出境旅遊的遊客居多,游覽觀光和休閑度假是出境旅遊的主要目的,出境游花費的主要項目為購物、參團費用、餐飲和景點門票等。盡管購物仍然為花費最高的項目,但其比重已經減小。
隨著宏觀經濟、基礎設施、市場政策等發展環境持續完善,中國公民出境旅遊需求將進一步釋放,中國遊客旅遊需求多樣化趨勢將更加明顯,分享經濟、支付手段等新技術和新政策將有效擴大旅遊供給。
㈥ 試分析我國的區位特點對國際旅遊客源市場的利弊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版顯示,2011年,中國旅遊業權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和出境旅遊消費國,2012年中國已達到30億人次的國內旅遊市場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出境旅遊人數也超過8000萬人次,位居全球第三,對世界旅遊市場貢獻超過7%。2012年旅遊市場規模超過2.3億元,連續十年增長速度超過15%。
參考資料:前瞻網 《2013-2017年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㈦ 國際旅遊客流規律 簡述我國國內旅遊市場的特點
國際旅遊客流規律:指國際旅遊者的流向和流量帶有規律性的特徵內
第一,三大市場容「兩增一減」,出境、國內旅遊增長有所放緩,入境旅遊持續下降。
第二,大資本進軍旅遊行業,旅遊投資主體多元化,民間資本旅遊投資額約佔全年旅遊直接投資總額的57%,民間資本成為旅遊投資的主力。
第三,泛旅遊現象日趨顯著,旅遊消費行為自主化、多樣化,旅遊空間日趨泛化,城市、鄉鎮以及村落皆是重要的旅遊活動空間,同時產業融合進一步增強,催生了創意旅遊、在線旅遊、會展旅遊、旅遊地產等多種旅遊新業態。
第四,在線旅遊發展勢頭迅猛,在線旅遊市場初具規模,市場交易規模較2008年增長近5倍,達到2204.6億元,在線旅遊預訂使用率持續上升,發展潛力巨大。
第五,旅遊管理走向法制化,《旅遊法》的實施標志著我國進入了全面依法興旅、依法治旅的新階段。
㈧ 2010-2014我國出境旅遊市場的特點
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產生,興起於90年代中期,後期大力發展的新的消費領域和經濟文化現象,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出境探親游到公民自費出國游的發展過程。目前,中國已批准了20個國家和地區作為中國公民自費出境游的目的地,並開展了幾乎與所有毗鄰國家的邊境旅遊,赴中國香港、澳門地區的旅遊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中國已經成為亞洲地區一個新興的旅遊客源輸出國。這是我國綜合國力加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外開放程度加大的必然結果。因此,出境旅遊也會隨著上述因素的發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中國出境旅遊的總人數每年都在不斷地增長,因公與因私出境旅遊的增長呈反向發展。原來的因公出境旅遊者的人數多於因私出境旅遊者的人數變成因私出境旅遊者的人數超過了因公出境旅遊者人數。
現狀:
1.出境游市場需求旺盛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出境旅遊市場呈現出旺盛的需求。
2.亞太地區為主要的旅遊目的地 在我國公民出境旅行的前10個目的地國家和地區中,有8個是亞洲的國家和地區。這些情況均反映出我國公民出境旅行主要以周邊國家和地區為主。
3.團體旅遊為主要出遊方式
目前大多數旅遊者在出境旅遊時選擇團體旅遊的方式,即參加旅行社組織的旅遊團到境外進行旅遊活動。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的旅行社主要經營團體出境旅遊產品,而自助游產品相對較少。另外,我國的多數出境旅遊者對境外情況不熟悉,旅行經驗少、外語水平低等也是導致我國出境旅遊以團體旅遊為主要出遊方式的重要因素。
出境旅行社業的業態分析:
出國組團社的數量有較大增長
批發零售體系正在形成
市場營銷方式趨向差異化
出境游市場的發展趨勢:
1.出遊人數繼續增長
2.周邊國家(地區)為主要目的地
3.遠程目的地最受歡迎
4.分銷渠道競爭將逐步代替產品競爭
㈨ 出境旅遊市場近年的特點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截止2019年,中國遊客在境外消費的場景日益多元化,出境旅遊已是中國人生活水平改善、幸福指數提升的一大標志。
1、在預訂渠道上,中國遊客一個手機走天下,攜程這類OTA(在線旅行社)成為出境游主流預訂、服務平台。
2018年,攜程通過各類出境旅遊產品和服務,服務了超過5000萬人次出境遊客。2019年中國遊客選擇出境游度假產品到達全球158個國家,較去年增加了17%,出境人次和消費額也創新高。
2、銀行卡消費仍是主要的支付方式,但移動支付快速提升,銀聯卡已成為中國人出境主流支付工具。
為更好服務出境遊客,銀聯國際加速受理環境建設。境外已有176個國家和地區,2850萬商戶支持銀聯卡,「雲閃付」用戶已可在境外52個國家和地區掃碼或「揮」機支付。銀聯國際數據顯示,
(9)我國出境旅遊市場的發展特點擴展閱讀:
中國出境游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1、融入當地生活,深耕目的地特色體驗
從在線旅遊廠商來看,途家擴充10萬+海外新房源,布局對應中國出境游熱門東南亞目的地;窮游Q-Home線下門店加入民宿功能,目的地生活場景從服飾、廚藝到住宿逐步豐富。
2、技術+服務並行,解決目的地即時需求
旅遊和科技的發展相輔相成,科技改變人們的旅遊方式帶來更多互動式的體驗,而體驗中產生的差異化新需求也在催化著技術不斷前行。從需求本質上來看,遊客對技術的需求即是對解決能力的需求,因此,安全性、及時性和高效性的技術革新才是提升服務的有力輔助。
㈩ 我國旅遊市場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性、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旅遊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2008年,我國旅遊業連續遭受金融危機和各種突發事件、不利因素的沖擊,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我國旅遊行業總體上保持了平穩發展。全年共接待入境遊客1.30億人次,實現國際旅遊外匯收入408.43億美元,分別比上年下降1.4%和2.6%;國內旅遊人數17.12億人次,收入8749.30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6.3%和12.6%;中國公民出境人數達到4584.4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9%;旅遊業總收入1.16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5.8%。
2009年1-3季度我國旅遊業頂住了國際金融危機和甲型H1N1流感的巨大沖擊,旅遊經濟運行中的有利因素明顯增多,總體增長勢頭良好,三大市場保持「兩升一降」的格局。國內市場方面,2009年1-3季度國內旅遊人數14.5億人次,同比增長11%,國內旅遊收入7400億元,同比增長10%。入境市場方面,2009年1-3季度入境旅遊人數9400萬人次,同比下降3%,入境旅遊外匯收入280億元,同比下降7%。出境市場方面,初步統計2009年1-3季度出境旅遊人數3500萬人次,同比增長2.4%。從產業基本面來看,我國旅遊產業處於全面回升狀態,經營狀況有較大改善,旅遊就業保持穩定,旅遊投資持續活躍。旅遊產業的景氣是處於全面、大幅回升狀態。
盡管2008年的金融危機帶來了全球總需求的疲軟,對我國旅遊業帶來不利影響,但我國旅遊業面臨的重大機遇和基本環境沒有改變,旅遊業總體發展趨勢也不可能改變或逆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旅遊業發展的動力依然強勁。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長,居民旅遊消費需求潛力依然巨大。改革開放30年奠定的堅實基礎,將有力地支撐我國旅遊業發展。
同時,2009年12月1日,《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正式發布,首次提出了「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提出的5大措施指明了旅遊產業升級方向。這將為我國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預計2010年我國旅遊行業復甦趨勢明顯,行業增速將提高到16.5%,行業重新回歸快速增長。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旅遊業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共二十二章。首先介紹了旅遊的定義、類型、產業特徵及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等,接著分析了相關產業及因素推動旅遊業的發展和國際國內旅遊業的現狀,並對中國入境旅遊市場做了細致分析。然後具體介紹了生態旅遊、黃金周旅遊、紅色旅遊、溫泉旅遊、旅遊小城鎮、主題公園、獎勵旅遊、工業旅遊、農業旅遊、科技旅遊、自駕車旅遊的發展。隨後,報告對旅遊業做了市場細分與消費者分析、電子商務運用及構建分析、旅遊資源分析、行業競爭分析、產業鏈構成及價值分析、商業模式分析、信息化發展分析和投資分析。市場營銷是指一個企業為適應和滿足消費者需求,從產品開發、定價、宣傳推廣到將產品從生產者送達消費者,再將消費者的意見反饋回企業的整體企業活動。企業的經營導向經歷了生產觀念導向、產品觀念導向、推銷觀念導向、營銷觀念導向、社會營銷觀念導向五個階段漸次遞進的演變過程。 旅遊市場營銷是通過分析、計劃、執行、反饋和控制這樣一個過程來以旅遊消費需求為導向,協調各種旅遊經濟活動,從而實現提供有效產品和服務,使遊客滿意,使企業獲利的經濟和社會目標。旅遊市場營銷研究的出發點是旅遊市場需要,研究的目的是獲取效益。可見,旅遊市場營銷是獲得效益的重要環節,對發展旅遊事業起到重大作用。 二、旅遊市場營銷發展現狀 我國作為世界旅遊資源第一國,擁有著世界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並且2020年將成為世界最大目的地國。在這種供需雙向互動下,促進了我國旅遊業市場的消費需求量不斷增加,國民出境旅遊又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帶薪假期的延長使人們擁有更多的閑暇時間,以及人均收入的增長使人們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這些都為我國國民創造更多出遊的條件和機會。同時,隨著我國旅遊業的逐步發展,人們外出旅遊次數的增加,人們在旅遊方面的消費變得理性化、個性化、多樣化。然而,在此蓬勃發展的旅遊市場下,我國的旅遊市場營銷存在著一些問題,諸如營銷中盲目進行削價競爭,營銷策略科技含量不高,不注重售後服務、不能形成良好客戶關系,以及法制意識淡薄等問題。因此我國的旅遊業要形成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力,必須靈活運用目的地整合營銷(IMC)理念,改變營銷的思考重心,由4PS(產品、價格、促銷、渠道)轉向4CS(顧客、成本、方便、溝通),建立一種由外向內的營銷策劃模式,做好市場營銷。尤其在奧運的到來為我國旅遊業和旅遊市場營銷到來了更大的機遇,至此良機時,我國旅遊市場營銷將更加科學、健康、快速、持續的發展。 三、未來旅遊市場營銷發展趨勢 (一)加快發展旅遊網路營銷 1.大力發展網路營銷。隨著網路與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旅遊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和營銷策略的多樣化,旅遊業也積極改變陳舊觀念,擠身於網路營銷的大潮之中。旅遊業網路營銷是利用電子網路這一載體的營銷活動,是利用互聯網,對旅遊市場進行更有效的細分和目標定位,對分銷、渠道、產品的定價、服務、產品理念進行更為有效的規劃和實施,創造滿足旅遊者與旅遊產品銷售者之間的交易。 旅遊業發展網路營銷具有產品和網路兩大優勢:一是旅遊產品是一種特殊的服務產品,具有生產消費同步、遠距離異地消費、消費者無法對產品預先感知等特性,成為最宜於網上查詢、瀏覽、購買的產品類型之一;二是網路擁有豐富信息源和傳遞速遞快、覆蓋面廣、自主性強、反應及時、營運方式更合理等優勢,可以有效地降低產品生產、營銷、銷售成本,節約顧客精力、時間、資金成本。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大力發展網路營銷是旅遊市場營銷模式的必然趨勢之一,尤其是在我國申奧成功後,奧運帶來的巨大市場為旅遊網路營銷帶來一個難得的機遇。 2.網路營銷和傳統營銷需要緊密結合。從發展趨勢來看,網路營銷的實施是必然的,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國網路營銷仍處於較低階段,存在著信息源真實性和更新速度、網路安全等諸多問題,致使旅遊網路營銷還不能完全發揮其優勢,成為制約我國旅遊市場營銷發展的瓶頸。在此轉變時期,只有把網路營銷和傳統營銷緊密結合,揚長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滿足顧客需要,更好地發展旅遊市場營銷,從而促進旅遊市場的繁榮興旺。 (二)加強綠色營銷促進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隨著全球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世界各國都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強調經濟發展應與環境保護相協調,人們都開始追求更加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消費和綠色營銷。所謂綠色營銷是指企業以環境保護為經營指導思想,以綠色文化為價值觀念,以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為中心和出發點的營銷觀念、營銷方式和營銷策略。它要求企業在經營中貫徹自身利益、消費者利益和環境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旅遊業「它是個資源型產業,有賴於自然的饋贈和社會遺產」,但在現實發展中,旅遊業是「無煙產業」已受到質疑,「旅遊者帶走的只有照片,留下的只有腳印」,隨著旅遊業的推進,世界有太多精美如畫但很敏感的環境受到破壞,而且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這些有損環境資源現象,直接影響到旅遊業本身的發展。因此我國旅遊業必須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必須加強綠色營銷。首先,樹立以資源價值觀為中心的綠色營銷觀念。其次,確定綠色營銷目標。再次,樹立綠色營銷組合戰略。旅遊業在確立綠色營銷觀念和目標的基礎上,在旅遊產品的設計、價格、包裝、分銷、促銷和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上始終貫徹綠色原則,並科學地予以組合運用。最後,開展綠色認證。從1993 年起,國際標准化組織制定了一系列環境管理國際標准(ISO14000),極大地推動旅遊業綠色營銷的發展。比如我國浙江省、山東省開展的創建「綠色飯店 」活動以及武夷山景區實施的ISO14000認證,為旅遊業的綠色營銷注入了新的內容。 加強開展綠色旅遊營銷,是使旅遊業真正成為與環境友好、和諧的產業,是符合旅遊者回歸大自然、愛護旅遊生態環境的潮流,是走旅遊業
可持續發展道路,是一條極富生命力的營銷策略。 (三)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開展旅遊品牌營銷 現代企業越來越重視品牌的建設,以品牌為核心進行營銷也成為現代企業競爭的核心。品牌營銷是指企業通過利用消費者的品牌需求,創造品牌價值,最終形成品牌效益的營銷策略和過程。 我國旅遊業品牌建設的的精髓應在於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但目前我國旅遊業的品牌營銷對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挖掘還遠遠不夠,致使旅遊產品的生命周期不能有效延長。因此,必須首先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才能使旅遊產品利於不敗之地。比如,河南開封的清明上河園主題公園,是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再現,這個主題公園正是因為很好地挖掘了歷史文化的內涵,在全國主題公園旅遊處於低谷的情況下,它卻能以年均效益1,500萬元以上的規模發展。同時,要注意「深度」挖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又是一個需要不斷融入創新因素的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原有基礎的延續。其次在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開發設計的旅遊產品要走品牌化道路,要塑造和傳播品牌形象,這是品牌營銷的主要任務。依據我國旅遊文化,策劃具有中國特色的品牌形象,賦予旅遊產品品牌強大的生命力,然後根據成功地塑造品牌目標形象的要求、目標市場狀況以及自身的綜合條件等各種因素,科學、合理地選擇和組合傳播的方式,所選擇和組合的傳播方式要能夠全面、准確、直觀地表現出品牌的目標形象特點來,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企業自身經濟條件,要注意對投入與產出效益的研究,盡量花最少的錢而取得最大的效果。另外,旅遊公共部門(政府及各旅遊行政部門)也要發揮一定的作用,在營銷方面主要集中於對地區、省和全國的整體性促銷上,從而帶動旅遊業有序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