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旅遊發展歷程
『壹』 茂名有什麼著名景點
茂名的景點主要有: 茂名市歷史悠久,古跡很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高州縣寶光塔,高州縣長坡電白舊城遺址、信宜縣鎮隆文明門、電白庄山、化州石龍郡舊址、高州縣南學舍(廣東省農民協會南路辦事處舊址)、高州益壽庵(香港學生賑濟會青年回鄉服務團團部舊址)等。還有信宜凌十八故居、電白冼夫人墓等。名勝有信宜縣虎跳、西江溫泉、半月奇觀、大田頂、高州縣觀山寺群、南宮庵群、高州水庫、電白縣熱水溫泉、放雞島、龍頭山海灣樂園、虎頭山,化州縣琉璃井等。 茂名電白小良人工水土保持站還是當今世界最為獨特的生態環境自然保護區;茂名放雞島水下能見度為八米,被世界潛水旅遊專家評定為居世界第二位的海水潛水點。以20多公里迂迴曲折的海岸線和「綠色長城」——防風林帶為背景的水東灣省級旅遊度假區(含第一灘、虎頭山、龍頭山三個海濱景區),素有「南方北戴河」之稱;信宜市鎮隆古城有國內頗為罕見的古書院群落,是人們考究嶺南教育文化發展史的好去處。化州中火嶂旅遊區是人們回歸大自然,體驗粵西民俗風情、南國名山、探究仙境和嶺南俗文化的聖地。目前,這些旅遊資源經過開發,已經形成了茂名旅遊的「古、俗、生態與探險」四大系列的旅遊景點,成為粵西旅遊新的熱點景區。
『貳』 茂名有多少年歷史
茂名市名起源於人名,由人名而至縣名,由縣名而至市名。
據明萬曆《高州府志》記載:西晉末,永嘉年間(307-313年),今高州地內有個潘茂名的人,他入山遇著道士下棋。道士欣賞他的對答和相貌,教他予黃精不死的丹方。他便在東山采葯煉丹,而後升仙於西山(觀山)之上。解放前,高州城文明門外洗太廟門前尚有他用的石船及其丹灶古跡,今該廟內還有一塊生長著少許苔蘚的石船破石存在,作為傳說中的潘仙遺跡的歷史見證(又一說是冼夫人遺物)。
後人為了紀念潘茂名為民滅病除害和用石船救水災居民的歷史功績,就把他住過的山叫做潘山,把他煉丹所在地叫潘仙坡,把潘仙坡附近一帶地方稱作茂名。傳說鎮南大將軍馮游後來來到兩山間築城,取潘道士的名字,建了潘州的茂名縣。有些史書記載:隋始置茂名縣。其實東晉就已置茂名縣,後廢,南朝梁復置,「隋唐因之」。宋開寶五年(972年),廢潘州為高州,茂名改屬高州。明清的茂名縣,仍為高州府治。中華民國期間,廢高州府,茂名縣先後屬高雷綏靖處督辦、南路行署第七專區所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茂名縣先後屬南路、高雷、粵西、湛江專區(行政區)所轄。
1954年開始,中央有關部門派來地質勘測隊,在茂名縣南部和電白縣西部一帶進行勘探,並成立了勘探石油工區。1955年,國家批准了在茂名縣南部一帶開採石油。1958年,成立了茂名工礦區城市籌建處,並將茂名縣南部的金塘、公館,袂花、鎮盛、鰲頭等地區總共418平方公里的土地劃出,正式以「茂名」的名字建立了茂名市,將原來的茂名縣改稱高州縣。
茂名市初建時,因未定市名,而暫叫茂名工礦區。當時成立的一些屬於市籌建處的直屬單位,叫茂名工礦區城建局、茂名工礦區財政局等等。這個市叫什麼名稱,省委要市籌建處提出意見上報。有人建議,就叫「茂名市」。「茂名」是茂名縣的縣名,覺得奪去縣名不妥,再加上「茂名」是紀念傳說中的仙人潘茂名的,有封建色彩。又有人建議叫「公館市」而公館又帶有庄園氣味。還有人建議叫「金塘市」,又嫌其未能概括幾個礦區的特點。最後有的領導提出從金塘、羊角、石鼓、低山幾個礦區的名稱串成一個市名,從「金塘」中取「金」、從「羊角」中取「羊」,以同音取「陽」,叫「金陽市」,意思是在金色的太陽照耀下,創建美麗的城市(後來有條馬路叫金陽大道,有的商店叫金陽商店,緣由就是從這里來的)。茂名工礦區城市籌建處對這四個市名都分別陳述理由,以正式文件向省委推薦,由省委作決定。省委考慮茂名工礦區在世界上都出了名,再改用別的名稱,容易引起錯覺,為了連貫性起見,決定叫「茂名市」,將茂名縣改為高州縣,報國務院批准,1958年8月26日將茂名工礦區正式定名為茂名市。
『叄』 茂名在近代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茂名地處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自古以來。發展平平。
也就是開發版油頁岩之後,建立起油城權,經濟才得以發展,但是石化的營收稅收,並不是交給茂名市。而是交給廣東省。這點對於茂名來說,是一種嚴重的傷害。租了自己的地給別人做污染項目,而自己不能有更大的發展。
目前茂名的作用無非是製造石油副產品,中科石化與國家儲油基地被湛江拿下,是茂名最大的失敗。
茂名,只是一個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小丫鬟,完全沒有地位可言。
『肆』 茂名港簡介和發展歷史
茂名港位於廣來東省茂名市源境內,是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地處我國南部沿海、廣東省西部,地理位置極其優越,是廣湛水陸交通線的中心點,東接珠三角,西臨北部灣,南瀕南海,面向東南亞,北靠廣闊的大西南、中南地區,是粵西地區的中心樞紐。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將茂名港規劃為九大商港之一,並稱這里「以容巨船」。現轄水東港區、博賀新港區、吉達港區三個港區,是廣東省區域性重要港口,國家沿海港口布局規劃的珠三角地區港口群中進口石油、天然氣接卸中轉儲運系統的主要港口,交通部規劃的全國沿海港口大型貨主碼頭,也是國家四大進口原油接卸港。2011年貨物吞吐量達到2306萬噸,現規劃建設萬噸級以上泊位75個,規劃近期吞吐量6000萬噸,遠期2億噸。
『伍』 湛江與茂名的歷史
湛江歷史概要:
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國脅迫清 政府簽訂《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遂溪、吳川兩縣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的麻斜海灣(今湛江港灣)劃為法國租界,
統稱「廣州灣」,劃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范圍,設廣州灣行政總公使署,受安南總督管轄。
民國32年(1943年)2月,復為日本侵略軍所佔,曾建立極為短暫的日偽政權。
民國34年(1945年)9月21日,由我國收回,以廣州灣范圍劃設市治,定名「湛江市」。
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為省轄市,並隸屬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37年(1948年)3月改隸屬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38年(1949年)5月,改隸十四區行政督 察專員署;公署設於湛江。
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為省轄市。
1952年11月起,先後歸屬粵西區行政公署、湛江專區專員公署、湛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
1983年9月地區與市合並為湛江市,為省直轄市。
現湛江市共轄五區:赤坎區、霞山區、麻章區、坡頭區、開發區,代管三個縣級市:吳川市、廉江市、雷州市,二縣:遂溪縣、徐聞縣。
茂名歷史概要:
據明萬曆《高州府志》記載:西晉末,永嘉年間(307-313年),今高州地內有個潘茂名的人,他入山遇著道士下棋。道士欣賞他的對答和相貌,教他予黃精不死的丹方。他便在東山采葯煉丹,而後升仙於西山(觀山)之上。解放前,高州城文明門外冼太廟門前尚有他用的石船及其丹灶古跡,今該廟內還有一塊生長著少許苔蘚的石船破石存在,作為傳說中的潘仙遺跡的歷史見證(又一說是冼夫人遺物)。
後人為了紀念潘茂名為民滅病除害和用石船救水災居民的歷史功績,就把他住過的山叫做潘山,把他煉丹所在地叫潘仙坡,把潘仙坡附近一帶地方稱作茂名。傳說鎮南大將軍馮游後來來到兩山間築城,取潘道士的名字,建了潘州的茂名縣。有些史書記載:隋始置茂名縣。其實東晉就已置茂名縣,後廢,南朝梁復置,「隋唐因之」。宋開寶五年(972年),廢潘州為高州,茂名改屬高州。明清的茂名縣,仍為高州府治。中華民國期間,廢高州府,茂名縣先後屬高雷綏靖處督辦、南路行署第七專區所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茂名縣先後屬南路、高雷、粵西、湛江專區(行政區)所轄。
1954年開始,中央有關部門派來地質勘測隊,在茂名縣南部和電白縣西部一帶進行勘探,並成立了勘探石油工區。1955年,國家批准了在茂名縣南部一帶開採石油。1958年,成立了茂名工礦區城市籌建處,並將茂名縣南部的金塘、公館,袂花、鎮盛、鰲頭等地區總共418平方公里的土地劃出,正式以「茂名」的名字建立了茂名市,將原來的茂名縣改稱高州縣。
茂名市初建時,因未定市名,而暫叫茂名工礦區。當時成立的一些屬於市籌建處的直屬單位,叫茂名工礦區城建局、茂名工礦區財政局等等。這個市叫什麼名稱,省委要市籌建處提出意見上報。有人建議,就叫「茂名市」。「茂名」是茂名縣的縣名,覺得奪去縣名不妥,再加上「茂名」是紀念傳說中的仙人潘茂名的,有封建色彩。又有人建議叫「公館市」而公館又帶有庄園氣味。還有人建議叫「金塘市」,又嫌其未能概括幾個礦區的特點。最後有的領導提出從金塘、羊角、石鼓、低山幾個礦區的名稱串成一個市名,從「金塘」中取「金」、從「羊角」中取「羊」,以同音取「陽」,叫「金陽市」,意思是在金色的太陽照耀下,創建美麗的城市(後來有條馬路叫金陽大道,有的商店叫金陽商店,緣由就是從這里來的)。茂名工礦區城市籌建處對這四個市名都分別陳述理由,以正式文件向省委推薦,由省委作決定。省委考慮茂名工礦區在世界上都出了名,再改用別的名稱,容易引起錯覺,為了連貫性起見,決定叫「茂名市」,將茂名縣改為高州縣,報國務院批准,1958年8月26日將茂名工礦區正式定名為茂名市。現茂名茂名市轄2個市轄區(茂南區、茂港區),1個縣(電白縣),代管3個縣級市(化州市、信宜市、高州市)。
湛江是全國優秀旅遊城市、粵西第一城市,粵西經濟中心城市,號稱」花園港城」。原茂名市屬於湛江市的一個縣級市,後由於政治管轄需要,將茂名從湛江分離出來並成立成地級市。兩市沒分離時叫「雷高市」
湛江離茂名最近的地方時吳川的潛水鎮。
『陸』 介紹一下廣東茂名的年例歷史和文化
晚上好!
廣東茂名年例
在中國的眾多傳統節日中,春節可算是最為熱鬧的,繼而是元宵節。然而在粵西嶺南一帶,在春節之後仍有特別的節日要過,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習俗——年例。年例是高州、茂南、茂港及鄰近的吳川一帶的農村每年都會舉辦年裡,各地舉辦地年例的時間各不相同,只要集中在過完春節(舊年)的農歷正月份,,但在整個地區從農歷正月初一到農歷12月30日都有過年例的,有些地方一年中還會舉辦兩次年例年例一般都是在農村舉行,在年例這天,外出的人大都會返會原來的村子做年例,年例一般會維持三天,第一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後一天叫」年例尾「。而貫穿整個年例的大都是迷信的活動。
在年例開始前,各家各戶就已經准備了雞肉,豬肉,魚做成一副「三牲」供菩薩享用,叫做「擺忠」或"擺灶",一般是在正月年例的夜晚,各家各戶都居中在一處一起拜神,後是大放鞭炮。正年例的早上,菩薩出遊巡門,人們抬著菩薩挨家挨地走,還跟著個道士,到了一家就手舞足蹈,念念有詞,陪著菩薩共舞,十分滑稽熱鬧。如果村子很大,菩薩就要從早都晚不停地巡門,求能完成任務,這一天還會有許多其它的節目,如木偶戲,舞獅,看大戲,放煙花等等。這一天主人還會邀請諸多朋好友,開懷暢飲,熱鬧非凡。到了第三天「年例尾」的早上,火燒紙船,菩薩回廟,年例也就此結束。追溯年例的歷史,早在明清時期的地方誌已有了相關的據記載,從史料來看,年例最初是由冼代家族興起的,但其演化過程沒有史料記載。年例實際是擴大了的元宵節、廟會,粵西高州等地方祖先遷徙落腳紀念日等綜合起來的節日,傳統的年例的主是敬神、拜宗、祭祀社稷、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其本質是一種迷信活動,即便是現在年例形式,也充了迷信色彩。文革時期,年例曾被當作四舊,被禁止。直到改革開放,各農村又恢復了做年例的習俗。年例是大吃大喝的一連串的迷信活動。現在的年例則更加註重門面工夫,許多人都是利用年例大講排場,以顯示自己的財勢、地位,以至於造成鋪張浪費,互相攀比不良風氣。這的確是年例橫不利的一方面。許多人都對年例這個習俗有爭議,尤其是它所表現出來的迷信色彩。但作為一項自古沿襲的民間習俗,它表現的更多的應是優良的傳統,具有多方面的意義。
『柒』 茂名市的歷史以及城市建設和發展
參考抄下
http://ke..com/view/49793.htm
http://www.mmlyj.com/xwnr.asp?id=491
茂名概況襲裡面還有幾個小菜單 你看下
『捌』 關於茂名市文化歷史背景
據歷史記載,茂名秦朝時分屬象郡和南海郡,隋朝時設置茂名縣。1959年設立茂名市,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現轄茂南區、茂港區和電白縣,並代管高州市、化州市和信宜市。
茂名在距今45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土著民族在繁衍生息。夏商時期始稱百越族。茂名大地歷經千年的風雨剝蝕,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高州的冼太廟、觀山寺、寶光塔、長坡舊城、信宜的鎮隆古書院群、化州的孔廟、電白的鍾鼓樓、冼太故里、茂南的恐龍蛋化石等人文景觀引人入勝,文化底蘊豐厚。茂名在歷史上出過不少名人,如被周總理稱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的冼太夫人、唐代重臣高力士、嶺南著名才子陳鑒等都是高州人。今天,大部分古跡都被開發成景點,供遊人參觀游覽。
茂名市名起源於人名,由人名而至縣名,由縣名而至市名。
據明萬曆《高州府志》記載:西晉末,永嘉年間(307-313年),今高州地內有個潘茂名的人,他入山遇著道士下棋。道士欣賞他的對答和相貌,教他予黃精不死的丹方。他便在東山采葯煉丹,而後升仙於西山(觀山)之上。解放前,高州城文明門外冼太廟門前尚有他用的石船及其丹灶古跡,今該廟內還有一塊生長著少許苔蘚的石船破石存在,作為傳說中的潘仙遺跡的歷史見證(又一說是冼夫人遺物)。
後人為了紀念潘茂名為民滅病除害和用石船救水災居民的歷史功績,就把他住過的山叫做潘山,把他煉丹所在地叫潘仙坡,把潘仙坡附近一帶地方稱作茂名。傳說鎮南大將軍馮游後來來到兩山間築城,取潘道士的名字,建了潘州的茂名縣。有些史書記載:隋始置茂名縣。其實東晉就已置茂名縣,後廢,南朝梁復置,「隋唐因之」。宋開寶五年(972年),廢潘州為高州,茂名改屬高州。明清的茂名縣,仍為高州府治。中華民國期間,廢高州府,茂名縣先後屬高雷綏靖處督辦、南路行署第七專區所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茂名縣先後屬南路、高雷、粵西、湛江專區(行政區)所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