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旅遊發展委員會
❶ 景德鎮的簡介
·1.1【簡述】 景德鎮現轄一市一縣兩區,即樂平市、浮梁縣、珠山區、昌江區。景德鎮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重要組成,也是國家重要的山水生態歷史文化名城。景德鎮由於制瓷歷史悠久,瓷器產品質地精良,對外影響大,「瓷都」兩字成了景德鎮的代名詞。
市樹市花,1985年9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景德鎮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通過評選,將樟樹定為景德鎮市市樹,將茶花定為景德鎮市的市花。
·1.2【歷史變遷】
·古代 景德鎮市域春秋時屬楚東境,秦為九江郡番縣轄地,漢屬豫章郡鄱陽縣。東晉時稱新平鎮。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縣。鎮為縣屬,因在昌江之南,故又稱為昌南鎮。八年撤縣,開元四年(716年)復置,縣治設在新昌江口,故稱新昌縣。開寶元年(742年)改名浮梁。鎮先後隸於新昌、浮梁縣。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鎮產青白瓷質地優良,遂以皇帝年號為名置景德鎮,並沿用至今。元代,浮梁縣一度升為州,鎮屬州。明代州又改稱為縣,此後景德鎮在行政上一直屬縣轄區。
·近代及中華民國 清乾隆之後,由於各種社會原因,景瓷生產從巔峰走向下坡路,產量、器質、品種、造型等都呈明顯萎縮狀態。特別是鴉片戰爭之後,戰事頻繁,政局動盪,外貿入侵,市場縮小,景瓷生產也受到嚴重摧殘。延續500多年之久的御器廠也壽終正寢。中華民國時期的1916年,浮梁縣治從舊城(今浮梁縣)遷至景德鎮。1927年~1929年景德鎮曾一度稱市。1930年—1934年中國共產黨曾在景德鎮建立蘇維埃政權和組織。1935年,中國國民黨政府江西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從鄱陽縣遷至景德鎮,景德鎮成為贛東北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中心。第二次中日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稱為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和共產黨重新合作,於1938年在景德鎮設有中國共產黨的新四軍辦事處,北部山區的瑤里設有留守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4月29日,景德鎮和浮梁縣的政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接管。景德鎮與縣劃開建市。5月4日成立中國共產黨景德鎮市委員會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先後隸屬贛東北行署、樂平專區、浮梁專區、上饒專區。1953年6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景德鎮市為江西省轄市。1960年,浮梁縣建制撤銷,其行政區域劃入市境。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將樂平縣劃屬市轄,並將鄱陽縣屬的魚山、荷塘兩個行政區域劃歸景德鎮市轄。1985年,市轄樂平縣和珠山、昌江、鵝湖、蛟潭四個區。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恢復浮梁縣建制,撤銷鵝湖、蛟潭兩區。1992年9月,樂平縣撤縣建市(縣級市)。2005年,景德鎮市轄樂平市、浮梁縣和珠山、昌江兩區。
·1.3【人口及人口來源】
·景德鎮人口 2008年景德鎮市總人口為156.5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0.67萬人。景德鎮市各行政區人口數據:珠山區(景德鎮市城區)面積40平方千米,人口28萬;昌江區面積380平方千米,人口16.3萬;樂平市面積1975平方千米,人口80.3萬;浮梁縣面積2854平方千米,人口25.9萬。
·景德鎮市城區的人口 景德鎮城區的原住居民並不多,相當一部分是近30年來新遷入的人口。據有關史籍記載,唐初景德鎮及浮梁全境人口不足一萬,到天寶年間發展到四萬有餘。這裡面有自然增長的含量,但更多的是人口遷徙的原因。據有關地方誌、宗譜記載,移民主要來自鄱陽、樂平等人口相對較多的鄰近的平原地區,還有來自豐城、南昌等古洪州窯附近地區的陶工瓷工。隨著瓷器生產的迅速發展,外來移民也迅速增多,移民中除大批來自都昌、樂平、豐城的瓷業工以外,還有大批來自南昌一帶的船民和碼頭工,來自徽州地區的非瓷商戶。他們大部分是流動人口,但也有相當一部分逐漸定居在鎮區。建鎮一百年後的宋徽宗大觀二年,鎮區人口已經超過6萬,這6萬人口中「十之八九」是外來移民,初步形成了「八方雜處」的局面。元代,隨著景德鎮陶瓷經濟的空前發展使遷徙人口和流動人口都迅速增加,這一階段江、浙、閩、粵等沿海商人;荊、湘、川、滇、山、陝、魯、豫等內地商人;以及以蒙古族為主的各少數民族的采購商都經常雲集鎮區進行商貿活動,使出入鎮區的人口已經達到空前狀態。由此可見,景德鎮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
❷ 景德鎮是什麼城市
景德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雄踞長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鎮"之稱,歷史上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鎮並稱全國四大名鎮,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國家甲類對外開放城市。1953年6月政務院批准景德鎮市為江西省直轄市,現轄一市一縣兩區,即樂平市、浮梁縣、珠山區、昌江區,面積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萬,其中市區人口50萬。
景德鎮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西北與安徽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為鄰,西同波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坐落在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居東經116°57′-117°42′,北緯28°44′-29°56′,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山峰層疊,河流密布,山環水繞,景色秀麗。市區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09.8小時。
景德鎮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史籍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可見早在漢代就開始生產陶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宮廷詔令此地燒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鎮因此而得名。自元代開始至明清歷代皇帝都派員到景德鎮監制宮廷用瓷,設瓷局、置御窯,創造出無數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瓏、顏色釉四大名瓷著稱於世。"毛澤東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國賓館用瓷以及各類藝術陶瓷倍受世人贊賞。景德鎮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的美譽。郭沫若先生曾以"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的詩句盛贊景德鎮燦爛的陶瓷歷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鎮與世界緊密相連。
景德鎮市旅遊資源內涵豐富、獨具優勢。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觀、生態環境等,尤以陶瓷資源獨具優勢。全市現已發現30多處陶瓷歷史遺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產地及世界通稱制瓷原料高嶺土命名地高嶺、湖田古窯遺址、明清御窯廠遺址等等,分別列為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景德鎮市的風景名勝和景觀眾多,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築村、徽派建築群、古戲台;有號稱中國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梁古縣衙; 有以三閭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築三閭廟;有宋太祖朱元璋作戰時藏身的紅塔和瑤里的仰賢台、洪源仙境、太陽島、月亮湖、陽府寺、歷居山、翠屏湖等。景德鎮也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地區,著名的新四軍瑤里改編就在浮梁縣瑤里鎮,紅十軍的誕生地在樂平市眾埠鎮。1997年,我市被國家旅遊局等單位推介為97'中國旅遊年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
景德鎮市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好。主要礦產有瓷石、高嶺土、煤、鎢、砂金、銅、螢石、硫磺、石灰石、大理石等,特別是瓷石、高嶺土蘊藏量更為豐富,目前探明的儲量,仍可開采300多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0.9%,是江西省重點林區之一。距市區50公里處仍保留原始森林,棲息著眾多熊、虎、猴類等動物,並生長有紅豆杉等珍稀樹木。浮梁縣瑤里鎮的汪湖、白塔寺、梅嶺,鵝湖鎮的高嶺村、東埠村等都是終年雲霧繚繞、山清水秀。歷史上景德鎮特產素有"一瓷二茶"之稱,茶葉是景德鎮名產之一。早在唐代,景德鎮就是全國重要的茶葉集散地,詩人白居易著名詩篇《琵琶行》就有"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的詩句,當時,景德鎮茶葉稅收佔全國茶葉稅收的八分之三。"浮紅"茶在國際上久負盛名,曾獲得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獎。近年培育和研製的名優茶"得雨活茶"、"瑤里崖玉"、"浮瑤仙芝"綠茶暢銷市場。"得雨活茶"已被選為人民大會堂特供茶、國宴茶。
❸ 景德鎮陶瓷學院黃姓教授有哪些
歷史沿革景德鎮陶瓷學院科技藝術學院是景德鎮陶瓷學院申的,經教育部批準的,按新機制運行的公全日制本科獨立學院。學院於2001年8月根據江西教育廳、江西省發展計劃委員會(贛教計字[2001]195號)的批復開始籌建,2003年12月國家教育部(教發函[2003]543號)予以確認,2001年年底成立並於2002年開始招生。名城名校世界聞名的瓷都——中國景德鎮,屬江西省直轄市,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國家甲類對外開放城市。位於江西東北部,毗鄰黃山、廬山、婺源等國際著名旅遊景區,交通便利,有通往全國各大城市航班、列車及高速客車。景德鎮旅遊資源豐富、獨具優勢,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觀、生態環境等,尤以陶瓷資源獨具優勢。1997年,景德鎮還被國家旅遊局等單位推介為97』國旅遊年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2006年3月,在以「中華之行·魅力之旅」為口號的「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的評選活動中,景德鎮就是其中的被選城市。景德鎮生產陶瓷的歷史長達兩千多年,自宋代開始,便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獨領風騷,積淀了濃郁的陶瓷文化底蘊,成為人類文明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景德鎮陶瓷學院成立於1958年,其前身為1910年的中國陶業學堂,是中國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所以陶瓷為特色的名牌學校。景德鎮陶瓷學院科技藝術學院是由景德鎮陶瓷學院申的,經教育部批准按新機制運行的公全日制本科(三本)獨立學院,國際代碼為:13435。學院依託景德鎮陶瓷學院優質資源學,學院環境優美、藝術氣氛濃郁、設施齊全、現代風格的建築群與綠樹成蔭、山水環抱的自然風光相映成趣,構築了求知治學的佳境。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先進,有國家日用及建築陶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有美術、工程、法商、外語四個教學系,19個專業,其中藝術設計、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等12個為特色品牌專業。師資力量以景德鎮陶瓷學院骨幹教師為主,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56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有27人、碩士學位的有69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中國陶瓷藝術大師3人,同時還聘請海內外知名專家和高級管理人員為客座教授。實現了師資共享,確保了教學質量。學院佔地面積400畝,教學行政用房6.5萬平方米。建有圖書館,藏書25.01萬冊(含電子圖書);建有功能齊全的現代化語音教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中心、實驗室;建有能容納6000多人的學生宿舍,餐廳等生活設施和全塑膠標准運動場、多功能體育訓練館、室內游泳館、籃球場、網球場、排球場等體育設施。特色學1、加強國際合作,拓寬學生視野。我院先後與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著名大學建立了良好的校際合作關系,每年互派優秀學生學習深造,為拓寬學生視野創造了優越條件。2、實行基地學,增強學生動手能力。我院基於培養應用型、技能型高級專門人才的目標,先後與全國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建立了一批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增強學生動手能力。3、嘗試開通與申高校直通車,提高學生學習動力。積極取得申學校的支持,嘗試在2006年選拔優秀學生進入景德鎮陶瓷學院學習,提高學生學習動力。4、實施雙師教學,強化學生技能培訓,增強就業競爭力。來吧!堅信你的選擇,讓我們共同開創美好未來!
❹ 景德鎮的來歷
景德鎮市,春秋時屬楚東境。秦為九江郡番縣地。漢屬豫章郡鄱陽縣。東晉稱新平鎮。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縣,新平鎮屬之,以在昌江之南,又稱昌南鎮。
武德八年(625年),撤縣。開元四年(716年),復置,治所在新昌江口,故稱新昌縣。天寶元年(742年),改名浮梁。
鎮先後隸於新昌、浮梁縣。在宋代之前,景德鎮曾有過好幾個名稱:新平鎮、昌南鎮、陶陽鎮。歷史發展到宋代,南北名窒林立,突出的有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
而當時的景德鎮瓷業生產也進入一個嶄新時期,唐末、五代就有相當規模的青白瓷(影青瓷)這時更成為全國的代表產地。由於這里拉制的瓷器"土白壤而填,質薄膩,色滋潤"。
真宗景德年間(公元1004-1007年),皇帝趙恆派人到景德鎮,要這里為皇家製造御用瓷器,底書"景德年制"四字。
由於"其器光致茂美,當時則效著行海內,於是天下咸稱景德鎮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從此以後,這里就叫"景德鎮",名稱延用至今,到現在已有近一千年的歷史。
(4)景德鎮旅遊發展委員會擴展閱讀:
對景德鎮來說,宋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朝代,在宋代之前,景德鎮曾有過好幾個名稱:新平鎮、昌南鎮、陶陽鎮,歷史發展到宋代,南北名窒林立。
突出的有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而當時的景德鎮瓷業生產也進入一個嶄新時期,唐末、五代就有相當規模的青白瓷(影青瓷)這時更成為全國的代表產地。
由於這里拉制的瓷器「土白壤而填,質薄膩,色滋潤」,真宗景德年間(公元1004-1007年),皇帝趙恆派人到景德鎮,要這里為皇家製造御用瓷器。
底書「景德年制」四字,由於「其器光致茂美,當時則效著行海內,於是天下咸稱景德鎮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從此以後,這里就叫「景德鎮」。
景德鎮,別名 「瓷都」,江西省地級市,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西北與安徽省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為鄰。
西同鄱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省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介於東經116°57′—117°42′,北緯28°44′—29°56′之間,總面積5256平方千米。
景德鎮市處於屬於黃山、懷玉山余脈、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處於皖(安徽)、浙(浙江)、贛(江西)三省交界處,是浙贛皖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城市之一。
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這里千年窯火不斷,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獨特風格蜚聲海內外。
景德鎮手工制瓷工藝的所在區域主要是景德鎮市城鄉各地(新廠;老廠;樊家井;三閭廟;高新區等)。千餘年來,景德鎮制瓷業集歷代名窯之大成,匯各地技藝之精華。
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手工制瓷工藝生產體系,創造了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燦爛的一段歷史。其成就之高、影響之大、技藝之精湛、品種之齊全,是任何時代,任何其他窯場都難以企及的。
景德鎮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尤其以「白瓷」最為有名。白瓷的瓷質具有其獨特的風格和特色。
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合稱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薄胎瓷人稱神奇珍品,雕塑瓷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景德鎮陶瓷藝術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財富。
❺ 景德鎮在哪
景德復鎮市,在江西省東北部,西北跟制安徽省東至縣的交界,南跟萬年縣相鄰,西同鄱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省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
景德鎮市處於屬於黃山、懷玉山余脈、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位於安徽、浙)、江西三個省的交界處,是浙贛皖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城市之一。民國時期曾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並稱全國四大名鎮。
景德鎮屬丘陵地帶,坐落於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是典型的江南紅壤丘陵區。市區內平均海拔32米,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和西北部多山,最高峰位於與安徽休寧接壤的省界地帶,海拔1618米。景德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和濕潤,四季分明。
拓展資料
景德鎮的主要礦產有瓷石、高嶺土、煤礦、鎢礦、砂金、銅礦、螢石、硫磺、石灰石、大理石等,特別是瓷石、高嶺土和煤炭蘊藏最具特色。
以上資源來自於景德鎮政府網-景德鎮介紹
❻ 景德鎮還是瓷都嗎
我是景德鎮的復,景德制鎮一直以瓷都自稱,自榮。但我個人感覺現代的景德鎮陶瓷業發展並不容樂觀。除了每年一屆的陶瓷博覽會以外,就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活動。而且瓷博會的宣傳力度真的不夠大,我們在央視可以看到很多什麼什麼文化節什麼什麼博覽會的廣告,但就沒看到瓷博會的廣告。而且就我個人感覺,有關部門在景德鎮市內的宣傳都不夠用心。
而且現在景德鎮的瓷器造假的很多,尤其是假的古瓷。「殺豬」的商販不少,嚴重限制了景德鎮的聲譽。現在像山東淄博、河北唐山、廣東佛山的陶瓷業不比景德鎮差。如果景德鎮不好好反思並且改進,很可能只能成為「歷史上的瓷都」。
我一個字一個字得打的,辛苦啊,給分吧……
❼ 我國古鎮旅遊開發存在什麼問題古鎮旅遊開發在我國有哪些問題
國古鎮旅遊開發存在什麼問題?古鎮旅遊開發在我國有哪些問題?北京建國慧景旅遊規劃設計院是專業的旅遊規劃設計院,以古鎮周庄為例,簡單介紹我國在古鎮旅遊開發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經過10 余年來的開發,周庄由一座江南水鄉小鎮變成了享譽國內外的「中國第一水鄉」,在旅遊開發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和教訓。
早在旅遊規劃制定之初,主要負責規劃的阮儀三教授就諄諄告誡,不要因過度開發而毀了周庄,但是專家的意見終究不敵巨大的利益誘惑。過去周庄要靠擺渡進入,但為了開發旅遊,1998 年周庄「告別擺渡」,建起了1 座水泥大橋, 從此旅遊客車長驅直入, 破壞了周庄的原生態。
1994 年,受一家公司數千萬元投資的吸引,當地政府不顧規劃設計,在周庄南湖區域興建了一座「全福寺」,這里曾是陸龜蒙垂釣處和劉禹錫寓所遺址,現在卻被非清非明的水泥樑柱的寺廟所佔用 。除了這些建設性破壞外,古鎮內商業化氣氛濃厚、市場管理不規范、缺乏合理的修繕和維護等問題也很嚴重。據該鎮保護委員會工作人員介紹,該鎮房產有900 多處,其中80 %的房子為鎮集體所有,20 %是私房。集體所有的房子目前全部被出租用於開店或居住。由於這里遊人多,生意好,破牆、破窗開店的較多。對古鎮進行開發之前,這里飯館和商店共有800 多家,而目前飯館已超過150 家,商店超過1800 家。
不少住戶保護古鎮的意識淡薄,置政府不許破牆開店的規定於不顧,採取「先斬後奏」辦法,先開店後辦照,或是「半夜破牆」,形成以既成事實的方式達到開店的目的。每年未經保護委員會同意就對房子進行私自拆遷、改建的事件在10 多起以上 。周庄的門窗、海棠窗、板窗、順風窗、元寶窗等由於人為破壞,導致很多樣式消失了,現存數量減少,其中因為做生意對角門、元寶窗的毀壞最多 。
周庄旅遊開發之所以會產生種種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由於經驗不足和思想上存在單純發展旅遊業的傾向,沒有注意到旅遊開發「度」的問題。實際上,這些問題在我國各地古鎮旅遊開發過程中極具普遍性。
古鎮旅遊開發會是旅遊投資的熱點,北京建國慧景旅遊規劃設計院為此專門投入人力、物力進行了專題研究,以下是公司的研究成果,以供參考:1、《古鎮遊憩項目開發專題》 2、《旅遊小鎮——近期房地產的主流方向》 3、《景德鎮千年置鎮慶典與旅遊產業發展研究》。成功案例:《景德鎮千年慶典與景德鎮旅遊業發展的關系及策劃》,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僅僅是古鎮旅遊開發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希望通過上述的介紹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讓更多人來關注古鎮旅遊的開發。
❽ 景德鎮陶瓷大學和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裡面的藝術類專業的學費為什麼一樣
兩個學校不一樣
1.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Art)是一所以藝術為特色,工、文、經、管、法、教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辦學性質為獨立學院。學院由景德鎮陶瓷大學申辦,經江西省發展計劃委員會、江西省教育廳於2001年批准成立,經教育部確認,2002年開始招生。[1-2]
2.學院位於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世界聞名的千年瓷都——景德鎮。在中國校友會網發布的「2018中國獨立學院排行榜」中位居全國214位。[3]在2016年江西省本科專業綜合評價中,財務管理專業、計算機專業位列全省獨立學院和第二名,機械自動化、日語專業分別位列第三、四名。[4]陶瓷藝術設計是學院特色專業,依託校本部優質資源,聘請了一批高學歷、高職稱的學者和專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為客座教授及兼職教師。[5]
3.學院擁有專兼職教師381人,學院教學行政用房10.3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書49萬冊,電子圖書308萬冊;建有功能齊全的現代化語音教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中心、實驗室;建有能容納6000多人的學生宿舍、餐廳等生活設施;建有多功能體育訓練館、健美操形體房、乒乓球館、門球館、體操房、室內游泳館和全塑膠標准運動場、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等體育設施。[1]學院依託景德鎮陶瓷大學優質資源辦學,學院環境優美、藝術氣氛濃郁、設施齊全、現代風格的建
❾ 景德鎮陶瓷學院科技藝術學院和景德鎮陶瓷大學有啥區別
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和景德鎮陶瓷大學是兩所學校,只不過是用了景德鎮陶瓷大學的名字。景德鎮陶瓷大學是公辦學校, 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則是私立學校。
學院由景德鎮陶瓷大學申辦,經江西省發展計劃委員會、江西省教育廳於2001年批准成立,經教育部確認,2002年開始招生。
景德鎮陶瓷大學(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坐落於千年瓷都景德鎮,是中國唯一以陶瓷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高等學校。曾隸屬於原國家輕工部,1998年轉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江西省管理為主。
是29所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之一,中國首批自主招收藝術類本科生和有資格招收享受中國政府獎學金攻讀碩士、學士學位留學生的高校之一,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9)景德鎮旅遊發展委員會擴展閱讀:
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位於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世界聞名的千年瓷都——景德鎮。在中國校友會網發布的「2018中國獨立學院排行榜」中位居全國214位。
在2016年江西省本科專業綜合評價中,財務管理專業、計算機專業位列全省獨立學院和第二名,機械自動化、日語專業分別位列第三、四名。
陶瓷藝術設計是學院特色專業,依託校本部優質資源,聘請了一批高學歷、高職稱的學者和專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為客座教授及兼職教師。
學院擁有專兼職教師381人,學院教學行政用房10.3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書49萬冊,電子圖書308萬冊;建有功能齊全的現代化語音教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中心、實驗室;建有能容納6000多人的學生宿舍、餐廳等生活設施。
建有多功能體育訓練館、健美操形體房、乒乓球館、門球館、體操房、室內游泳館和全塑膠標准運動場、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等體育設施。
學院依託景德鎮陶瓷大學優質資源辦學,學院環境優美、藝術氣氛濃郁、設施齊全、現代風格的建築群與綠樹成蔭、山水環抱的自然風光相映成趣,構築了求知治學的佳境。
景德鎮陶瓷大學前身為1910年創辦的中國陶業學堂,1958年成立本科建制的景德鎮陶瓷學院。1984年,學校成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13年7月,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增列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16年3月,更名為景德鎮陶瓷大學[1]。
截至2017年10月,學校有湘湖、新廠、陶研所三個校區,佔地1600餘畝;設有10個教學院(部),本科專業48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13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2個。
有專任教師804人,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2萬餘人(含獨立學院),其中博士研究生50人、碩士研究生1152人、留學生近百人。
❿ 景德鎮發展史從古至今
景德鎮發展史述略
中國瓷都——景德鎮。
這七個字,概括了景德鎮城市發展的歷史特徵,灌注了歷代瓷業工人的智慧和勞動,顯示了景德鎮對中國乃至世界陶瓷文化發展的巨大奉獻。景德鎮是千年窯火不斷的產瓷勝地,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單一行業發展起來的城市,是中國古代四大名鎮之一,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國家批准甲類對外開放地區,是中國出口瓷器的主要生產基地。同時還是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革命老根據地。在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中,作出了新的貢獻。
景德鎮市歷史悠久,自然環境優越。它位於江西省的東北部,地處東經116°57'~117°42',北緯28°44'~29°56'之間。城區位於東經117°15',北緯29°10'。境域毗鄰安徽省的體寧、東至和祁門,本省的波陽、婺源、德興、萬年、弋陽。2005年,全市總面積為5256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22平方公里。
市域春秋時屬楚東境,秦為九江郡番縣轄地,漢屬豫章郡鄱陽縣。東晉時稱新平鎮。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劃鄱陽縣東部為新平鄉,四年(621)置新平縣。鎮為縣屬,因在昌江之南,故又稱為昌南鎮。八年撤縣,開元四年(716)復置,縣治設在新昌江口,故稱新昌縣。開寶元年(742年)改名浮梁。鎮先後隸於新昌、浮梁縣。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鎮產青白瓷質地優良,遂以皇帝年號為名置景德鎮,並沿用至今。元代,浮梁縣一度升為州,鎮屬州。明代州又改稱為縣,此後景德鎮在行政上一直屬縣轄區。1916年,浮梁縣治年從舊城(今浮梁鎮)遷至景德鎮。1927年~1929年景德鎮曾一度稱市。1930年中國工農紅軍江西獨立第一團於7月6日攻克景德鎮,曾建立景德鎮市蘇維埃政府,同時在里村建立浮梁縣蘇維埃政府。1934年4月,中共贛北特委曾在浮梁小源建立革命政權。後遷至程家山革命根據地擴至皖南邊區。7月間召開工農革命團代表大會,成立皖贛特委和蘇維埃政府。1935年,國民黨政府江西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從鄱陽縣遷至景德鎮,景德鎮成為贛東北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中心。抗日戰爭爆發後,國共重新合作,1938年在景德鎮設有新四軍辦事處,瑤里設有留守處。
1949年4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景德鎮和浮梁縣。景德鎮與縣劃開建市。5月4月成立中國共產黨景德鎮市委員會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先後隸屬贛東北行署、樂平專區、浮梁專區、上饒專區。1953年6月,經政務院批准,景德鎮市為江西省轄市。1960年,浮梁縣建制撤銷,其行政區域劃入市境。1983年,國務院批准將樂平縣劃屬市轄,並將波陽縣屬的魚山公社、荷塘墾殖城(現均為鄉)行政區域劃歸市轄。1985年,市轄樂平縣和珠山、昌江、鵝湖、蛟潭四個區。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恢復浮梁縣建制,撤銷鵝湖、蛟潭兩區。1992年9月,樂平縣撤縣建市(縣級市)。2005年,景德鎮市轄樂平市、浮梁縣和珠山、昌江兩區。
景德鎮「水土宜陶」。全境處於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的過渡地帶,以中低山和丘陵為主。東北、西部多山,群峰林立、崗巒重疊。最高峰海拔1618.4米。東南部多丘陵、平原。最低處海拔高度20米。氣候屬亞熱帶溫熱濕潤型,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特徵為夏熱秋涼,冬冷春寒,四季分明。歷年年平均氣溫17.1℃,歷年年平均無霜期248天,歷年年平均降水量1763.5毫米,歷年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68.5小時。氣候對自然植被、農業生產和瓷業生產都甚為有利。
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地下蘊藏著優質的瓷土礦。城區東面45公里的高嶺村出產的高嶺土,是中國首先發現應用的制瓷主要原料。18世紀傳到國外,國際上對這種特殊粘土都稱為高嶺土(KaoLin)。高嶺村則成為國內外考古學家和地質學家的嚮往之地。其它瓷土礦點星羅棋布,包括鄰近各縣共有170處之多。其儲量經批準的生產控制數,可使用數百年。此外,尚有煤、錳、塢、鐵、銅、鉛、鋅、金、大理石、石灰石、耐火粘土、海泡石、瑩石等礦藏。地表資源豐富。古代以南山為主的周圍群山,皆是松柴採伐之地。現在全市仍密荗的森林,面積達300餘萬畝,木材積蓄量700多萬立方米。樹木品種繁多,主要的喬木有杉木、馬尾松、青崗櫟、苦櫧、栲樹、木荷、樟木、楠木、麻櫟、檫樹等數十餘種,灌叢類型的種類則更多。據1981年森林資源調查資料,市區森林覆蓋率達54.15%,整個植被覆蓋則達80%以上。
景德鎮地處贛、皖之交,與浙江僅一縣之隔,周圍群山環抱。古代水上運輸則具備較好條件。主流昌江自北至南貫穿市域,還有東河、西河、南河、小北河等主要支流以及縱橫交錯的數十條小河港,構成水上運輸網路。當地以及鄰縣的窯柴瓷土,都可採用木船、竹筏運載,使窯柴與瓷土源源不斷地從水路運來景德鎮,供應瓷器燒造的需要。所產瓷器自昌江運往外埠,一條經鄱陽湖達長江,到長江上下游各商埠;一條經鄱陽湖通贛江,到贛南轉廣東;並由此而輸往海外。水路運瓷,運載量大,可減少破損,自明以來運送御瓷均由水路,所以古代昌江水上運輸繁忙。古人有詩曰:「坯房挑得白釉去,匣廠裝得黃土來,上下紛爭中渡口,柴船才攏槎船開」、「茅舍重重倚岸開,舟帆日日蔽江來」,說明當時水上運輸的繁忙。
昌江流域內多古老變質岩區,岩層質堅耐侵蝕,河床也較穩定,河水含沙量甚微,沖淤現象不明顯,河道下游水流平緩,水量、水質都很適宜瓷業生產。明《江西大志•陶書》中說:「陶廠景德鎮……水土宜陶」。
景德鎮陶瓷燒造源遠流長,馳名中外。
據乾隆四十八年《浮梁縣志》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新平即景德鎮前身)。清雍正十年(1732年)《江西通志》上說:「唐武德二年(619年)里人陶玉獻假玉器,由是置務設鎮,歷代相同,宋以奉御董造」而乾隆《浮梁縣志》所記是:「新平霍仲初制瓷日就精巧,唐興素瓷在天下而仲初有名」。「武德四年(621年),有民陶玉者,載瓷入關中,稱為假玉器,獻於朝廷,於是詔仲初等暨玉制器進御」。這些記載,說明唐時景德鎮陶瓷器燒造己達到一定水平。五代,景德鎮窯業有發展,瓷器造型多樣。目前發現最早的是湖田、白虎灣、勝梅亭(又名楊梅亭)等窯燒制的青瓷和白瓷,其中楊梅亭還是中國南方地區己發現的最早的白瓷產地。窯址分布於南河和市區近郊等地段,其窯場的規模、延燒的時間、窯器的品質,都是無與倫比的。
宋代是景德鎮窯的發展時期,首創青白瓷(又稱影青),瓷器白里泛青,溫潤如玉。朝廷命御董造,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置景德鎮。後成為中國古代名鎮之一。南宋時,景德鎮瓷器發展迅速,技藝既精:「器尤光致茂美」,於是「天下咸稱景德鎮瓷器」。景德鎮所產青白瓷器。胎薄質堅,釉色晶瑩,聲音清脆,故有「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的美譽。產品風靡一時,行銷各地。影響及於江西、廣東、福建、安徽、浙江各地窯場,形成景德鎮青白瓷系。
元代是景德鎮制瓷史上一個重要的時期。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朝統治者在景德鎮專門設置「浮梁瓷局」,掌管瓷器生產有關事務,進行督燒,管制甚嚴。並更景德鎮稅課監為提領。全國制瓷業逐漸向景德鎮集中。這時創燒了卵白釉瓷(又稱樞府瓷),尤其是青花瓷的逐步趨於成熟和釉里紅初步創燒成功,以及在銅紅釉和鈷藍袖的製作方面的一定成就,為景德鎮成為全國制瓷中心奠定了基礎。
據文獻記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在景德鎮設陶廠,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1402年),設置御器廠,專燒宮廷用瓷。有官窯20座,宣德時(1421一1485年)增至58座,各有專用。朝廷內府每年提出式樣,委派中官督造,製品有極高成就。同時民窯生產發展很快,產品質量提高,隆慶時的「崔公窯」萬曆時期的「壺公窯」,都是民窯中的著名者。嘉靖萬曆期間形成官民競市、官搭民燒的局面。明代歷永樂、宣德、成化、嘉靖、萬曆諸朝,景德鎮的青花、白瓷、彩瓷、單色釉瓷等品種都取得卓越的成就,真是五彩繽紛,繁花似錦,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於景德鎮,於是景德鎮發展為「天下窯器所聚」的全國制瓷中心。
清初,曾恢復官窯生產。根據縣志載,順治十一年(1654年),奉造龍缸未成。十六年奉造欄板亦不成。康熙十年奉造祭器,陶成分限解京。十九年御窯廠燒造御器,後派官駐廠督造。此後,景德鎮瓷業進入蓬勃發展時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臻於鼎盛,是我國古陶瓷史上的黃金時代。這期間,制瓷工藝達到新的水平。康熙時期的青花、五彩、紅釉、素三彩;雍正、乾隆時期的粉彩、鬥彩、琺琅彩,以及五光十色的各種顏色釉,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所以嘉慶時藍浦在《景德鎮陶錄》中寫當時的瓷業是「器則美備,工則良巧,色則精全,仿古法先,花樣品式,咸月異歲不同矣。而御窯監造,尤為超越前古」。並列舉了當時景德鎮著名的窯,有康熙年間的「臧窯」、「郎窯」,雍正年間的「年窯」,乾隆年間的「唐窯」。嘉慶以後,瓷業生產日漸衰落。咸豐五年(1855年)御窯廠停辦,同治五年(1866年)曾派員謀興復御窯廠未成。民窯也一蹶不振。光緒二十九年(1907年),江西巡撫奏請辦景德鎮瓷器公司,三十一年曾訂定瓷工章程。宣統二年(1910年)正式成立江西瓷業公司,終因內戰頻繁,國力衰竭,無法挽回衰頹之勢。
景德鎮的瓷業工人,以己之所長奮力與外瓷抗爭。自清末至民國,仿古瓷、美術瓷均有很高成就,許多雕塑能手,彩繪畫家等優秀藝人脫穎而出,「珠山八友」就是其中一例。廣大瓷業工人的努力,使景德鎮的傳統技藝得以保留。民國18年(1929年)1月江西省政府建設廳提請省政府會議通過在景德鎮設立陶務局,辦理關於瓷業的指導及改良事項。同年11月又經省政府通過《整理並發展本省瓷業方案》。19年陶務局歸並於省立工業試驗所的陶業股,21年劃出改組為陶業試驗所。24年(1935年)陶業試驗所停辦,另設陶業管理局於景德鎮,由杜重遠主持,並創立陶業人員訓練所,制訂陶瓷工業的改革措施,但不久杜氏被迫離鎮,改革未能成功。抗日戰爭爆發後,景德鎮遭到日機的狂轟濫炸,僅有30多座窯生產,瓷器產量急劇下降。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當局又發動內戰,瓷業進一步受到挫傷。至解放前夕,全鎮只剩下百來個處於停業狀態的作坊和1000名左右實際上處於失業的工人。景德鎮的陶瓷工業已是奄奄一息了。
1949年4月景德鎮解放建市,中共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採取了有效措施,恢復瓷業生產,回收流散的技術工人,對失業工人進行救濟,並組織生產自救。對私營工商業則給予低息貸款,幫助疏通供銷環節,調動他們復工開業的積極性。1949年8月著手籌建地方國營景德鎮市建國瓷業公司,1950年正式開工生產。同年5月成立景德鎮市瓷業公司。1952年開始「建國瓷」的試制,這對恢復和發展傳統技藝有著重要意義。景德鎮的瓷業生產很快得到恢復並走上發展的道路。雖然其中由於諸種原因的影響,曾一度出現過停頓萎縮,但總的趨勢是前進的,發生了一系列歷史性的重大變革。
——陶瓷工業在恢復的基礎上向前發展,時間為1949~1957年。這期間,一是整治了舊社會留下來的創傷,迅速恢復瓷業生產;二是經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樹立國營工業的優勢,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實現合作化和全行業公私合營;三是逐步進行技術改革,包括原料精製採用水波池、煉泥機,瓷器成型用機壓和注漿,窯爐燒煉首次採用煤柴合燒等。1953年到1957年底,產量年平均遞增31.6%。1957年日用瓷年產量2.76億件,電瓷2976噸,產值5938萬元,超過歷史最高水平。
——陶瓷工業在調整中曲折前進。從1958~1965年,這期間有成功也有失誤。成功之處,首推窯爐的改革,一是在1951年開始的中小型瓷窯以煤燒瓷的基礎上,1957年試制、試燒大型倒焰窯成功。二是在1965年試制、試燒連續燒成的隧道窯成功,這種窯具有生產連續化、周期短、產量多、質量高、降低燃料消耗50%、減輕勞動強度的特點。窯爐改革結束了千年以來以柴燒窯的歷史,每年能為國家節約近30萬立方米木材。同時它開拓了瓷器燒煉的新路,也促進陶瓷工業多門路的發展,如建築瓷、電瓷、耐酸瓷、紡織瓷、砂蕊、瓷手模、瓷球磨壇和球磨子等工業用瓷的生產。這期間的失誤,是反右擴大化挫傷了技術人員的積極性,過急地把一些企業轉化為全民所有制,在生產上片面追求高速度,造成比例失調。三年困難時期,日用瓷產量一再下降,到1961年只有7304萬件,其中出口瓷為3137萬件。再加上自然災害的影響,陶瓷工業曾一度處於困境。從1962年8月起,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各項工作都進行調整,陶瓷工業生產也逐步回升。當年日用瓷產量達到1.06億件。其中出口瓷3137萬件。到1965年,日用瓷產量達到1.74億件,其中出口瓷增至8002萬件。與1957年比較,日用瓷產量雖未趕上當年水平,但出口瓷產量卻較前增加。這期間在瓷業工人中實行了計件工資制度,在生產技術中實現了成型流水作業線、雙刀壓坯機、循環雙管施釉機等1460個新技術、新工藝項目,陶瓷工業又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
——陶瓷工業遭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壞而跌落。從1966年開始到1976年10年時間,各級領導「靠邊站」,陶瓷工藝美術家被列為反動學術權威,各項規章制度遭到廢棄,許多傳統產品視為「四舊」被砸爛、被禁止生產。後又以「瓷器不能打仗,不能當手榴彈甩」為由,對陶瓷單位大砍、大拆、大轉產。遠東第一流的現代化景德鎮瓷廠被砍掉,陶瓷研究所、陶瓷學院和陶瓷學校等教育研究單位被拆掉,13個大瓷廠被強令轉產汽車、拖拉機、電池、螺絲等產品,大批廠房、機械設備、科研儀器、檢測工具被撥作他用,工程技術人員被下放到農村勞動,四個瓷石礦被劃走。到1976年,陶瓷品種由1000多種減少到400多種,質量下降到一級品率只有20%多,全系統企業虧本達1300多萬元,景德鎮的陶瓷受到嚴重的破壞。
——景德鎮瓷業重新振興,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之後,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市黨政領導機關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改革開放搞活經濟的方針,到1985年,日用瓷產量達2.89億件,比1976年增長48%;1994年,日用瓷產量4.01億件;2000年,日用瓷產量、日用瓷品種發展到1000多種器型,2500多種花面,旅遊瓷、仿古瓷、民族用瓷的產品有很大發展,並且有一批名優產品獲得國際金獎和國內金獎、銀獎。建築衛生瓷和工業用瓷都在生機勃勃地向前發展。1985年全市釉面磚總產量達386.2萬平方米,為1956年的10倍。工業用瓷包括電瓷、紡織瓷、砂蕊、蜂窩瓷、耐酸瓷、瓷手模、瓷球、球磨瓷缽等都有很快的發展。特種陶瓷廣泛應用於機械、電子、光學、航空、航天等領域。全市生產高技術陶瓷的企業有7家,技術力量強,設備條件好,檢測手段齊全,許多產品在全國居領先地位,有的還屬國內首創,填補了國內的空白,因而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視,並以很快的速度發展起來。
20世紀80年代末,景德鎮陶瓷工業已經起了根本的變化,舊中國遺存的2493個小作坊已經演變成機械化、自動化、現代化的大瓷廠,全市共有陶瓷工業企業121家,職工7.03萬人;過去單一的日用瓷生產,已發展為日用瓷、建築瓷、衛生瓷、工業瓷、高級技術陶瓷多門類的瓷業生產;過去分散的服務性行業生產,現在已建設成為一個包括原料勘探、礦山開采、陶瓷機械、耐火材料、石膏模具、陶瓷匣缽、瓷用化工、窯爐安裝、瓷器包裝等協作配套的系列生產;並把單一的陶瓷生產經營,發展成為包括生產、流通、科研、設計、文化、教育、考古、旅遊在內的完整的陶瓷產業體系。產品不但遍銷國內市場,而且享譽世界,行銷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1997年,陶瓷工業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全面推進企業改革改制,公司31戶企業進行全面改制。2000年,公司深化改革,所屬24個企業全面進入改制狀態。
景德鎮市是以瓷業為主,以農業為基礎,多種工業綜合發展的新型工業城市。
新中國成立以來,景德鎮不僅保持了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以發展瓷業為主,而且電子、機械、建材、航空、醫葯、化工、採掘、電力等多種工業全面發展,成為綜合性的新型工業城市。1989年,市共有690個工業企業,其中大型企業40家,職工16萬餘人。全民所有制企業197個,集體所有制企業493個,完成工業總產值18.14億元。
電子工業自1965年起步,從無到有。到1985年已擁有15個企業,職工總數1.32萬人,總產值達2.05億元,實現利潤4033萬元。它在全江西省電子行業中佔有重要比重:職工佔31.3%、工程技術人員佔39.92%,固定資產原值佔44.1%,工業總產值佔34.14%,上繳利稅佔40.2%,成為江西省的電子工業基地。1978年至1985年,有9個電子工業產品獲國家優質獎,33個產品獲部優質獎,38個產品獲省優質獎,有8個工廠的產品多次為國家尖端科學項目和重點軍事工程配套,並多次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嘉獎和電賀。有四個廠的產品大量進入國際市場,還有的對外輸出技術和設備。
機械工業是景德鎮市的支柱產業之一,1985年全行業下屬企業24個,年工業產值達1.5億元,昌河飛機製造廠和直升飛機研究所共同研製成國內最大的「直八」飛機,昌河生產的微型麵包車,深受廣大客戶的歡迎。其它機械工業產品大體有四類:一是電工類產品,其產值所佔比重為15%;二是通用機械產品,產值所佔比重為13.1%;三是儀器儀表,產值所佔比重為7.8%;四是汽車配件、隨機工具等產品,產值所佔比重為14.1%。有些產品在國內外都有一定影響。市電瓷電器公司所產各種規格的高壓電瓷,產量居全國第一,是國內頗有影響的名牌產品。研製、生產的高壓氧化鋅避雷器,具有80年代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市製冷設備總廠,具備8個系列32個品種的生產能力,其中華意電冰箱投放市場,深受消費者歡迎,並已投入國際市場。市電機廠生產的系列電動機,產量居全省之首、產品遠銷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木工電機不僅與國內許多廠家配套,而且是出口免檢產品,機械全行業有9個產品獲部、省優質產品獎。
建材工業發展很快。建國前只有幾家私人開辦的磚瓦窯和石灰窯,經過30多年的建設,到1985年,建材工業已有建築陶瓷、水泥、大理石、塗料、石灰、機制磚瓦、石棉瓦、內外牆和地面裝飾材料、輕質石膏裝飾板等多種產品,成為景德鎮具有資源優勢和發展前景的新興行業。景德鎮陶瓷廠系全國建材行業的骨幹企業、1985年產釉面磚201.4產平方米。生產的「三角牌」釉面磚,是出口港澳市場免檢商品。市建材廠生產的「球心牌」小波水泥石棉瓦,於1981~1985年連續五年被評為省優產品。境內發現兩處大理石礦,岩石晶瑩明亮,花紋清晰美麗,有瑪淄紅、雪花白、漢白玉、錦黑色等幾十種,其中l處探明儲量1.25億立方米。是景德鎮具有發展前景的建材產品之一。
能源工業在建國以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煤生產自1983年樂平縣劃入後,到1985年已達206.54萬噸(其中市區11.06萬噸)。電力工業以火力發電為主。解放前景德鎮僅有一台48千瓦的小型發電機。到1985年,全市發電量10.915億萬度,其中市區發電量6.679億萬度。除樂平發電廠外,還有1977年建成的景德鎮發電廠,佔地面積386萬平方米,裝有5萬千瓦機組兩台,主機8台。兩個電廠裝機容量17.4萬千瓦,電力並入全省電網,既支援國家建設,又滿足全市工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的需要。
輕化、醫葯、食品等工業都有一定發展,輕化工業最早是以為陶瓷生產服務的手工業出現的。1985年,全行業所屬企業38個,主要生產瓷用毛筆、包裝材料、塑料製品、皮革製品、傢具、服裝、民用剪刀等。其中皮革、服裝、竹編工藝都已銷往國外。「三花牌」民用剪刀獲省優質產品獎,「海鷗牌」折剪出口量居全國之首。「瓷城牌」柏茂中號畫筆獲輕工部和省優質產品獎,產品暢銷24個省、市、自治區,324個陶瓷生產單位,並銷往日本。「麥鋒牌」高強度瓦楞原紙、經檢測物理指標達到美國、日本同類產品水平,獲得省優質新產品獎和中國包裝協會紙製品科技成果獎。醫葯工業有黎明制葯廠和東風制葯廠,技術力量雄厚,不斷創出名牌產品,運銷國內外,中葯和生化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還研製了紅管片、宮頸炎沖劑等新產品。此外食品、化肥、飼料等工業發展都很快。
交通運輸形成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的運輸網路。皖贛鐵路貫穿市區,北達南京與滬寧線相接,南至鷹潭,與浙贛、鷹廈線相接。市境內還有全程55公里的地方鐵路——景(德鎮)涌(山煤礦)鐵路,並連接有6條共長6公里專用線。公路,市境內有國道線一條,長115.75公里;省道3條,共長114.5公里;市縣道25條,共長436.24公里,鄉道44條,共長259.1公里,還有6條專用公路,總長27.65公里。水路,境內有420多公里的主幹河流和大小數十條支流,昌江渠化工程竣工後,枯水期間水位可在現有基礎上升高1.5米,300噸的拖駁船可常年經鄱陽湖與長江、贛江連接通航。民航有羅家機場,原通小型客機,現正停航擴建。郵電通訊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建國前投遞靠腳跑,電信僅有「西門子」磁石式交換機l台,容量10門。30多年來,郵政發展,電信設備不斷完善。到1985年,全市有郵電支局4個,郵電所25個,郵政代辦所9個,做到了鄉、鎮、村通郵,徹底改變了步班郵路狀況。1985年電信,裝機總數增至1724部,通訊線路全部為雙線迴路;長途載波設備有3路、迴路載波終端機5端,總容量105路;長途電話,省內直達線路33條,省際直達線路6條;電報通訊設備基本完善,收發報業務逐年增加。珠山西路郵電大樓竣工和萬門程式控制電話的安裝使用,郵電通訊面貌有顯著變化。
市屬農村有豐富的物產資源。全市有耕地面積96.8萬畝,其中市區38.8萬畝,全市有水田80.6萬畝,其中市區33.8萬畝。經過土地改革、合作化運動,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推行經濟體制改革,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五業興旺,生機勃勃。1985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2.6億元,其中市區1.1億元,與1949年比較,分別為5.72倍和5.16倍。全市農村多種經營產值為1.37億元,其中市區6194萬元;與1949年比較,分別為9.93倍和5.18倍。市區農、林、牧、副、漁五業的產值,1985年與1949年比較,農業為5.57倍,林業為15.59倍,牧業為4.03倍,副業為3.6倍,漁業為2.87倍,其中林業為江西省的林業生產基地之一。1985年市區有國營林業單位22個,集體林業單位122個,「普遍護林,重點造林,采育結合,永續利用」的方針正在深入貫徹落實,全市森林總蓄積量達718.75萬立方米,毛竹640萬株,歷年累計為國家提供木材130多萬立方米,毛竹630萬根,窯柴500多萬擔,並提供了大量的木炭、薪材、雜木棍以及香菇、松香、桐油、生漆等多種林副產品。茶葉是市區農村的大宗土特產品。浮梁有茶鄉之稱,產茶的歷史悠久。早在敦煌變文的《茶酒論》中就有「浮梁、歙州,萬國來求」的記述。《元和郡縣志》載:唐元和八年(813年)浮梁「每歲出茶七百萬馱,稅十五餘萬貫」。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所作《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之句。這些都說明早在唐代,浮梁就是有名的產茶區和茶葉集散地。至近代,工夫紅茶制茶工藝傳入,先是在浮梁西湖鄉磻溪村,後擴至全縣。1882年生產紅茶3萬擔。1911年曾產紅茶6萬余箱。為茶葉歷史產量最高峰,所產紅茶風味獨特,暢銷國外市場。嚴台江智甫經營的「天祥」茶號所制工夫紅茶,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章和獎狀。民國時期因連年戰爭,茶葉生產每況愈下,至1984年只產茶5000擔,1949年產4620擔。解放後,茶葉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初制廠逐年增加。1985年,共有大小茶場102個,茶園面積9.63萬畝,產茶3.2萬擔,為1949年的6.9倍。「浮紅」系列產品曾多次獲國家和省的優質產品獎。
工農業生產的發展,促進了商業,財政、金融、基本建設和整個經濟的發展。商業外貿形成了多種經濟形式、多種經營方式、多渠道、少環節的流通體制,城鄉市場興旺。1985年,各種經濟類型的零售商業、飲食業和服務機構達6401個,在業人員1.91萬人。個體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分別占總數的72.8%和30.3%。1985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全市4.4億元,市區2.94億元,均是1949年的20倍以上。外貿方面,市區茶葉供應出口456噸,換匯266萬元,瓷器出口7213萬件,換匯2005萬美元,歷年累計茶葉換匯為9105萬美元,瓷器換匯41833萬美元。
基本建設有較快發展,城市面貌煥然一新。解放初期,景德鎮道路照明、域市供水、公共交通基本屬於空白,街道狹窄,昌江東西兩岸市區僅憑1座用小木船連搭起來的浮橋溝通。從1950年至1985年,全市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47億元,其中市區10.28億元,新增固定資產7.65億元,其中市區6.24億元,全市竣工房屋建築面積554.75萬平方米。華風瓷廠、焦化煤氣廠、景陶瓷廠釉面磚工程、製冷設備總廠家用電冰箱生產線、洋湖水廠、出口服裝廠生產線等一批新建、擴建和技改重點工程相繼投入使用,有力地增強全市經濟發展的後勁。基本建設中屬於城市建設部分累計完成投資2789.52萬元,住宅建設全市竣工面積147.9萬平方米,其中市區132.95萬平方米。城市街道以珠山、瓷都大道為主幹,輔以中山路、中華路、沿江東路、沿江西路、東一路、東二路等20餘條街道,構成瓷都縱橫交錯的街道網,昌江上除改建原有浮橋,又新建昌江大橋、珠山大橋,將市區聯成一體。還有各種新型建築,已將古老的城鎮改造為新型的城市,顯露出瓷都的新姿。
景德鎮市教育發展,文化昌盛。尤以古今名瓷,作為珍貴的藝術品,傳播到世界各地,為弘揚中國的陶瓷文化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