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文化文明與安全旅遊目的地

文化文明與安全旅遊目的地

發布時間: 2021-03-03 05:20:01

❶ 如果你外出旅遊,你打算如何做一個文明守法的旅行

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遊已成為大家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休閑方式,我市旅遊人數也是連年增高。出門在外,市民的一言一行不僅僅代表著個人,更關乎著揚州的城市形象。創建文明和諧的旅遊環境,展示美好揚州的旅遊形象,是每位市民和旅遊從業者共同的責任。在此,我們向所有旅遊從業人員、市民和旅行 社發出如下倡議:
一、旅遊從業者要以身作則,積極教育引導游 客文明出遊。各旅行社和所有領隊、導游,要率先踐行中央文明辦、國家旅遊局頒布的《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中國公民出境旅遊行為指南》等相關條例,以身作則,用自身的文明言行帶動遊客;規范經營,恪守職業道德,遵紀守法,信守合同;切實履行引導遊客文明旅遊的職責,做好說明、提醒和引導工作,及時勸阻遊客不文明行為,引導遊客文明出遊。
二、廣大市民要克己守禮,文明出遊。出門在外,市民的一言一行都關繫到揚州的城市形象。每位市民都應從自身做起,守公德,講禮儀 ,文明游覽,安全出行,摒棄不良習慣,注意言談舉止;守秩序、講衛生、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尊重旅遊目的地的文化 習俗,爭做文明和友誼的傳播者。以文明的言行舉止 為自己加分,為揚州添彩。
三、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共創文明、共樹新風。文明和諧的旅遊環境不是靠一個人就能建立起來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來的。需要社會各方面一起努力,共同經營。要褒揚先進典型,批評不文明惡性。社會各界要對有損揚州城市形象、違背社會公德的不文明行為說"不",用公眾監督的力量推動文明旅遊良好風尚的形成。

旅遊業對目的地的經濟和社會文化具有那些積極影響

旅遊業對目的地大經濟的積極影響是:

一、直接影響--是換取外匯,回籠貨幣

1、國際旅遊接待是一種就地"出口貿易"。

2、發展旅遊業是回籠、穩定市場大有效途徑。

二、間接影響--帶動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大發展。

1、促進交通運輸業大發展。

2、促進建築業的發展。

3、促進工商業、農副產品、手工業等行業的發展。

(2)文化文明與安全旅遊目的地擴展閱讀:

定義旅遊業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旅遊業的精準定義對旅遊統計量度的准確性是十分重要的,准確性直接關繫到評估旅遊業和旅遊活動直接、間接和誘發性的經濟影響,關繫到旅遊設施和資源的規劃與開發,關繫到如何確定旅遊者結構並制訂營銷和促銷策略,以及識別遊客的流向、方式和偏好等。

聯合國十分關心對國際旅遊相關資料的統計工作,在1971召開了的 「貿易與發展會議」,制定了旅遊統計的准則。指出,國家旅遊統計的綜合系統在功能上應滿足以下要求:

——在需求方面,能夠度量在該國的國外(和國內)旅遊(和出國旅遊)的數量和方式;

——能夠提供有關旅遊者使用的住宿和其他設施供給方面的信息;

——有助於評估旅遊對國際收支和總體經濟狀況的影響。

❸ 如何做文明服務,安全旅遊,樹立文明大使,確保遊客不投訴

論旅遊者不文明旅遊行為 "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人們對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文明行為給予了高度肯定。然而在各個景點、景區經常看到遊客的不文明行為。 對遊客的不文明旅遊行為進行引導、管理和防範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①。糾正部分遊客在出遊過程中出現的不文明旅遊行為,不僅關乎公民個人素質,而且成為塑造良好國家形象的重要方面。

一、旅遊者出遊不文明行為現狀分析
遊客外出旅遊,是希望求得身心放鬆,心情愉悅,緩解工作疲勞。然而在各個景點景區難免看到很多遊客的不文明行為。 遊客不文明旅遊行為是指遊客在旅遊景區、景點游覽過程中所有可能有損景區(點) 環境和景觀質量的行為。② 國內旅遊和國外旅遊的發展特徵不同,遊客所表現出來的不文明旅遊行為也有所區別。2006年中央文明辦和國家旅遊局徵集 中國公民旅遊不文明行為表現 和 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建議 ,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的不文明行為表現有所差異。
1.國內旅遊中的不文明旅遊行為
通過對國內旅遊的調查分析可以發現,遊客在國內旅遊中所表現出來的不文明行為主要有如下方面:(1)隨處拋丟垃圾、廢棄物,隨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污染公共環境;(2)在非吸煙區吸煙,打噴嚏不掩口鼻,危害他人健康;(3)坐公交車、乘電梯、購物、買票、參觀、就餐時爭搶擁擠、插隊加塞,不謙讓老幼病殘孕;(4)在公共交通工具、賓館飯店、劇場影院等公共場所高聲接打電話、猜拳行令、喧嘩吵鬧;(5)在景觀文物、服務設施上亂刻亂劃,踩踏禁行綠地,攀爬摘折花木;(6)不聽勸阻餵食、投打動物,危害動物安全;(7)在他人面前打赤膊、袒胸敞懷,在房間外穿睡衣活動,穿著不合時宜;(8)講黃色段子、宣揚封建迷信、傳播胡編亂造的政治笑話,熱衷低級趣味;(9)強拉外賓合影,違反規定拍照、錄像;(10)吃自助餐時多拿多佔,離開賓館飯店時取走非贈品,貪小便宜。
上述不文明旅遊行為的危害體現在多個方面。從最根本的危害而言, 遊客的不文明旅遊行為極易造成旅遊景區整體吸引力下降、旅遊價值降低,嚴重影響著旅遊景區(點) 的可持續發展, 甚至還可能給景區帶來災難性影響, ③ 如違章抽煙、燃放爆竹、違章野炊等行為很容易引起火災。從最直接的影響而言, 遊客的不文明旅遊行為給旅遊景區環境管理、景觀管理帶來極大的困難。其次, 遊客不文明旅遊行為本身往往成為其他遊客游覽活動中的視覺污染, 影響游興, 破壞環境氣氛, 進而影響其他遊客的游覽質量。第三, 遊客不文明旅遊行為往往會給其自己人身安全帶來隱患。
2.旅遊者國外旅遊不文明行為
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隨著境外旅遊的升溫,中國人將自己的足跡印到世界更多地方之際,也用自己的言行,在世界面前勾畫著中國人的形象,每個公民都是中國的形象大使。根據2006年中央文明辦和國家旅遊局徵集 中國公民旅遊不文明行為表現 和 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建議 的徵集結果,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的不文明旅遊行為有如下表現:(1)隨處拋丟垃圾、廢棄物,隨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廁所不沖水,不講衛生留臟跡;(2)無視禁煙標志想吸就吸,污染公共空間,危害他人健康;(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爭搶擁擠,購物、參觀時插隊加塞,排隊等候時跨越黃線;(4)在車船、飛機、餐廳、賓館、景點等公共場所高聲接打電話、呼朋喚友、猜拳行令、扎堆吵鬧;(5)在教堂、寺廟等宗教場所嬉戲、玩笑,不尊重當地居民風俗;(6)大庭廣眾之下脫去鞋襪、赤膊袒胸,把褲腿卷到膝蓋以上、翹 二郎腿 ,酒足飯飽後毫不掩飾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礙觀瞻;(7)說話臟字連篇,舉止粗魯專橫,遇到糾紛或不順心的事大發脾氣,惡語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養;(8)在不打折扣的店鋪討價還價,強行拉外國人拍照、合影;(9)涉足色情場所、參加賭博活動;(10)不消費卻長時間占據消費區域,吃自助餐時多拿浪費,離開賓館飯店時帶走非贈品,享受服務後不付小費,貪佔小便宜。
國家形象是由不同的影響因子組成的,其中國民形象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一個國家的 軟實力 。而國民形象是由一個個具體的的形象構成的,在外國人眼裡,具體的人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改變著他對其國民形象的看法。在國外旅遊,每個人在相當程度上都代表了他所在國家的形象,每一個人都是 國家形象大使 ,當我們以一個文明的、有教養的形象和氣質出現在外國人面前,尊重他人的風俗和習慣,我們也才會贏得應有的尊重。當我們以負面的形象出現在外國人面前時,我們國家的總體形象就會受到形象。

二、不文明旅遊行為原因分析
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大眾旅遊為特徵的國內旅遊蓬勃發展,隨著遊客的增多,旅遊者的范圍增多,不文明旅遊行為也開始增多。同時國人的出遊范圍也向國外開始蔓延,很多中國遊客在國外旅遊過程中也會發生不文明行為,嚴重影響我國的形象。探究原因,不文明旅遊的產生主要有文化傳統因素、道德感弱化因素、教育傳統因素等。
1.文化傳統因素
中國社會的道德文化主要是一種私德文化而非公德文化。 中國傳統社會結構是家庭-家族-國家的結構層次 ④,這一結構導致了中國人重視血緣、地緣,而漠視社會公共空間和陌生人,整個社會也是在血緣和地緣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利己社會。整個社會重視社會資本,即熟人倫理關系,而輕視公共空間。因此可以看出中國傳統文化只講私德,不注重公德。這導致旅遊者在出遊過程中只注重個人以及親朋好友的感觸,而不太顧及他人感受。由此可以看到在旅遊過程中,有些旅遊者只注重個人的便利,隨手丟棄垃圾,而未考慮景區環衛人員的工作負荷等不文明行為。這正是受中國傳統的道德文化影響的行為。
2.道德感弱化因素
人們在旅遊過程中的 道德感弱化 現象是遊客不文明行為產生的重要原因。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追求休閑、放鬆、無拘無束, 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隨意、懶散、放任、無約束的心理傾向。當一個人以旅遊者的身份在異地游覽時,往往想擺脫日常生活中的約束, 道德的約束力量降低至最低點。此外,旅遊是一種暫時性、異地性的活動, 旅遊者擺脫了日常生活圈子中眾多熟人的監督, 所以對自己的行為舉止便少了許多顧忌與約束。在這種弱化的道德感之下,平時表現文明的人在景區游覽時也未必會表現文明。
3.教育傳統因素
中國是禮儀之邦,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並向鄰國輸出禮儀文明,對鄰國影響深遠。但中國傳統社會結構中缺乏公共空間,公共空間的缺失必然造成公共意識的淡薄,也就不可能有專門針對公共空間的教育。而現代教育的也是重視政治教育,輕視公民教育,缺乏對人性的教育。歷史教育傳統的缺失以及現代教育的不足,共同造成了教育傳統上的缺失。
遊客的環保意識不強、生態道德素質低下是傳統教育缺失的結果之一。文化素養低、環保意識差,遊客很少會考慮自己行為的環境影響, 因而容易在不知不覺間產生不文明行為。
4.其他因素
(1) 環境保護願望未形成
遊客不文明旅遊行為跟游覽活動中人們難以形成保護環境的願望的特點有極大關系。環境消費心理學認為, 決定個人產生保護環境的願望的因素有三個: 一是對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的認知,二是對造成環境污染的責任歸屬的認知,三是對解決環境問題有效性的認知。就旅遊活動而言, 遊客不文明行為對環境、景觀的消極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 它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往往是長期累積所形成的, 而遊客的游覽活動是暫時性、動態性、異地性的, 所以遊客並不能看到自己的不文明旅遊行為的嚴重後果。這就致使遊客一方面對旅遊景區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缺乏認知, 另一方面對自己的不文明旅遊行為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的責任歸屬感缺乏認知。並且由於眾多遊客的不文明旅遊行為的同時存在, 也使遊客個體對解決環境問題的有效性缺乏認知而去同與其他旅遊者。這種種因素決定了遊客在游覽活動過程中不易形成保護環境的願望, 因而也不易產生保護環境的行為。
(2) 旅遊經驗不足
中國旅遊業真正發展於改革開發以後,到現在尚不到三十年的時間,遊客能夠全面參與旅遊活動的時間更短。1999年實行黃金周以後,旅遊才真正普遍起來。正是由於旅遊經驗不足,很多遊客在酒店住宿時會順手帶走酒店物品,在境外旅遊過程中會發生不尊重當地社會風俗、宗教信仰等不文明行為
三、改善不文明旅遊行為的對策
旅遊過程中的不文明行為對旅遊者、旅遊景區甚至國家形象都會產生危害,必須從多個方面對不文明旅遊行為進行控制。
1. 立法促進公民文明素質教育
我國需要制訂一部專門的公民文明素質教育法規,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體現時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觀念的融合,應當成為我國公民文明素質發展的主流和方向,愛國主義、法治、理想、道德、誠信、科學、人道主義精神、艱苦奮斗思想等應當成為教育的主要內容。同時政府要依法支持有利於公民文明素質教育的文化宣傳活動,依法獎勵文明素質突出的公民和單位,立法提倡文明禮儀。
2.相關部門加強引導和管理
與旅遊業有關的部門,如政府環保部門、社會環保組織、旅遊管理部門應加強環境保護問題重要性的宣傳, 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要大力宣傳旅遊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相互關系, 使公眾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相關部門還要大力宣傳旅遊活動可能會給環境造成的損害, 尤其應讓公眾認識遊客不文明旅遊行為對旅遊環境、景觀的污染和破壞,政府部門應經常性地向旅遊者、旅遊地居民公布環境質量信息及污染對健康、經濟、環境的損害。通過種種措施使社會大眾對旅遊與環境的關系問題有正確的認識。文明出遊已成為一個社會熱點問題,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對出遊公民的社會公德、個人美德教育,使旅遊業健康持續地發展。
3.旅遊景區採取有效措施
景區管理部門要重視遊客不文明旅遊行為並其進行引導和管理。第一, 景區應提供各種設施、設備以防止遊客不文明旅遊行為的發生。如合理放置美觀有趣的垃圾箱, 使遊客便於、樂於負責任地處理廢棄物。設置必要的美觀醒目的標牌, 配置有親和力的標志性說明文字及提醒文字, 揭示遊客不至於太放任自己。第二, 景區管理工作人員首先應以身作則, 發揮示範作用, 帶頭愛護環境。景區可組織工作人員與青年志願者一起開展環保活動, 這既可強化工作人員的環保意識, 又能起到對公眾的宣傳作用。第三, 景區應制訂比較完備的規章制度對可能出現的各種不文明行為進行制約,對於有損景區形象的行為加以勸阻或懲罰。 第四, 旅遊景區在旅遊活動項目的安排中應有意識地增加與環境、景觀保護有關的內容, 使遊客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獲得相關知識,對遊客進行生態知識、游覽規范等的教育和引導,喚醒遊客的生態責任意識。通過種種措施和手段在旅遊景區內造就一種保護環境和景觀、遵守游覽規范的良好氛圍, 使遊客時時意識到旅遊景區對其文明行為的期待, 從而能夠約束自己的不文明旅遊行為。
4.導游發揮監督作用
帶隊導游可對遊客的行為起到直接的示範、監督和制約作用。在旅遊過程中, 導游不僅要完成組織協調、解說等傳統職責, 同時還應負有監督遊客不文明行為的職責。在幫助遊客了解、欣賞環境和景觀的同時, 應鼓勵遊客表現出對景區環境、景觀負責的行為, 預防和制止其不文明行為。與此相適應,旅遊管理部門在導游考評、導游詞設計等方面可適當增加有關環境特性和景觀保護常識等內容,對遊客進行文明旅遊行為教育。旅行社在組團出遊之前,要說明目的地的風俗習慣、禮儀規范、民族禁忌及行為方式,必要時組織出國文明旅遊考試,簽訂 文明旅遊承諾書 。

四、結語
遊客不文明旅遊行為是在旅遊過程中存在醜陋現象,不但會造成旅遊目的地的環境危害,還會給其他遊客造成視覺、聽覺污染,影響他人的旅遊心情。造成國民不文明行為的原因,不但有遊客個人的因素,還有社會體制、文化教育、社會傳統等方面的因素。針對各種不文明行為,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消除旅遊不文明行為,提高國民素質,維護國家形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城市旅遊目的地(包括城市公園、文化遺址等)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這里是上海松江廣富林遺址公園。廣富林,位於松江城西北6公里,辰山塘東岸,佘山鎮廣富林村,地處上海市松江大學城,是上古時期東吳東部文化、政治、經濟和交通中心。文化遺址一直延續到春秋戰國乃至兩漢以前,幾乎每個時代都留下了十分珍貴的文化遺存,這樣的歷史遺跡對於上海這樣一個缺少歷史根基的城市來說,其歷史價值、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意義都十分重大。早在新石器時代,上海地區的先民就在松江廣富林留下了生存發展的足跡。水網密布,土地肥沃的廣富林地區孕育了繁榮的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四千年前,北方的王油坊先民遷居到廣富林,與當地原住民一起創造了南北文明相互交融的「廣富林文化」。 為了傳承歷史文脈,規劃佔地1平方公里的廣富林項目包含有遺址公園、文化展示區、古鎮改造區等幾大片區,周邊還設計了體現休閑、居住功能的中式院落等。 其中,規劃以考古遺址保護區為核心,凸顯農耕、生態文化,以綠地、廣場的形式,對古遺址加以原生態的保護和呈現。 廣富林遺址公園的開發建設以傳承歷史文化,保護古鎮原始生態肌理為目標,將結合現代城市建設理念,建成一個「水下博物館」。在遺址保護區之外,還開辟了佔地120畝的「文化展示區」。其中,廣富林遺址考古博物館將作為主體建築矗立於公園核心位置。 博物館四周將開挖河道,形成一片200多畝的水域,而博物館就在水中「漂浮」,整個館分水上觀光台和水下展廳兩部分。展廳不僅陳列出土文物,開辟廣富林發掘現場模擬展示、藏寶室等配套設施,還包括一個再現古老集鎮民風民俗的廣富林漢代集鎮模擬館,一座集中展示上海古代重要歷史人物形象及事跡的鄉賢祠。一批制陶坊、布藝坊、農耕院、書院、水上碼頭等也將在此建成,西邊的廣富林文化遺址將被原址保留,形成一個具有都市農庄特色的公園。

❺ 我國周邊安全旅遊目的地有哪些國家

周邊的,安全的啊。
俄羅斯,蒙古,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韓國~這個自己考慮是否應該。還有尼泊爾。
緬甸現在不穩定。

❻ 旅遊與文明演講稿

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遊已成為大家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休閑方式,我市旅遊人數也是連年增高。出門在外,市民的一言一行不僅僅代表著個人,更關乎著揚州的城市形象。創建文明和諧的旅遊環境,展示美好揚州的旅遊形象,是每位市民和旅遊從業者共同的責任。在此,我們向所有旅遊從業人員、市民和旅行 社發出如下倡議:

一、旅遊從業者要以身作則,積極教育引導游 客文明出遊。各旅行社和所有領隊、導游,要率先踐行中央文明辦、國家旅遊局頒布的《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中國公民出境旅遊行為指南》等相關條例,以身作則,用自身的文明言行帶動遊客;規范經營,恪守職業道德,遵紀守法,信守合同;切實履行引導遊客文明旅遊的職責,做好說明、提醒和引導工作,及時勸阻遊客不文明行為,引導遊客文明出遊。

二、廣大市民要克己守禮,文明出遊。出門在外,市民的一言一行都關繫到揚州的城市形象。每位市民都應從自身做起,守公德,講禮儀 ,文明游覽,安全出行,摒棄不良習慣,注意言談舉止;守秩序、講衛生、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尊重旅遊目的地的文化 習俗,爭做文明和友誼的傳播者。以文明的言行舉止 為自己加分,為揚州添彩。

三、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共創文明、共樹新風。文明和諧的旅遊環境不是靠一個人就能建立起來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來的。需要社會各方面一起努力,共同經營。要褒揚先進典型,批評不文明惡性。社會各界要對有損揚州城市形象、違背社會公德的不文明行為說"不",用公眾監督的力量推動文明旅遊良好風尚的形成。

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提升旅遊文明素質,展示揚州的文明風采。

❼ 旅遊與文化的關系是什麼

一、民族文化關系著旅遊產品的競爭力。
文化是旅遊發展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發展的依託。旅遊產品的競爭力最終體現為文化的競爭。業內人士都清楚,旅遊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體現著對文化的應用、旅遊產品的品位,反映了策劃、規劃、開發者對文化的理解。只有把旅遊與文化緊密結合起來,這樣的旅遊產品才更具有生命力。這個基本規律對於民族文化資源的旅遊開發,更是表現得極為突出和典型,例如:西雙版納的傣族潑水節、楊麗萍的原生態大型歌舞《雲南印象》等,都是對民族文化充分理解和挖掘運用的典型。

二、旅遊和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作為旅遊的靈魂,始終蘊含在旅遊活動中,表現出極大的魅力。綜觀旅遊發展史,雖然各個時期都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但在本質上卻有許多共同之處,即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文化有很強的民族性和發展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們的地域性決定了文化的差異性。但是,地域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必然相互聯系、相互交流,而人類的旅遊活動,就是各種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結合的運動。旅遊的主旨和內涵,主要是文化。因此,組織旅遊和參與旅遊的一切活動,必然與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

三、旅遊文化
旅遊文化並不是旅遊和文化的簡單相加,而是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它是環繞旅遊活動有機形成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它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為依據,以行、吃、住、游、購、娛六大要素為依託,以旅遊主體、旅遊客體、旅遊中介間的相互關系為基礎,始終作用於旅遊活動整個過程之中。首先,旅遊文化包括人們對旅遊的理論研究成果,如旅遊、旅遊管、旅遊心理學、旅遊、旅遊、旅遊地學、旅遊學、旅遊影視藝術等,具有為旅遊業奠基和定向的作用。其次,旅遊文化是在與多學科的結合、碰撞、融會過程中形成的學科和專業,它主旨鮮明、內容豐富、研究內容獨具特色。此外,它還肩負著為旅遊業服務,提高旅遊品位和格調的任務,如主要體現在行、吃、住、游、購、娛六大旅遊要素中的特色

❽ 確定旅遊目的地教案

教材分析:本冊內容為選修部分,共分四章。 第一章分旅遊概述、旅遊資源、旅遊資源的形成和分布;第二章分旅遊景觀欣賞方法、中國名景欣賞和國外名景欣賞;第三章旅遊規劃也是三節,即旅遊規劃概述、旅遊資源評價和旅遊規劃;第四章文明旅遊要了解旅遊基本常識,做好旅遊前的准備,做個合格的旅遊者。 對本冊課本教學,結合學生特點,在教材內容上稍作處理。如在講完第一章內容後,把旅遊資源開發條件評價提前講述,這樣在後面分析旅遊景觀的欣賞時,學生會有注意旅遊資源本身價值的意思。 本書重點和難點: 內容是旅遊資源的分類和旅遊資源的綜合評價;難點是旅遊資源的綜合評價和旅遊規劃。 第一課時 旅遊概述 教學目標: 1、旅遊活動的基本要素 2、旅遊活動的基本分類 3、旅遊活動的影響 教學重點:旅遊活動的三要素及關系 教學過程: ?一、旅遊活動的基本要素 1、旅遊三要素:旅遊者、旅遊資源和旅遊服務業 2、現代旅遊的特點 (1)旅遊主體的大眾化 (2)旅遊形式的多樣化 (3)旅遊空間的擴大化 (4)旅遊目的的娛樂化 多媒體展示圖片具體分析 案例分析: 3、現代旅遊對區域發展的意義 1).拉動經濟發展 (1)發展國際旅遊,能夠增加國家外匯收入 (2)發展國內旅遊業是回籠貨幣、穩定市場的一個重要途徑 (3)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4)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2).促進社會文化繁榮 (1)促進國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2)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3)促進文化交流。 列舉鳳凰、張家界旅遊發展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進行分析。 3).影響區域環境 有利:利於環境保護、資源保護 不利:可能造成污染、旅遊設施建設可能對旅遊資源背景環境造成影響 列舉張家界百龍電梯建設、天門山索道建設。並多媒體展示圖片讓學生有感性的認識。 二:旅遊活動的基本類型 1.按游覽區域分:國內旅遊和國際旅遊 2.按旅遊目的分:觀光、度假保健、公務宗教和購物等 探究:旅遊活動的三要素是指什麼?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何? 第二、三課時 旅遊資源 教學目標: 1.旅遊資源的內涵 2.旅遊資源的特性 3.旅遊資源的主要類型: 自然景觀旅遊資源、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及自然和文化景觀旅遊資源 教學重點:旅遊資源的類型 教學過程: 一、旅遊資源的定義三、旅遊資源的分類與特性 1.旅遊資源的內涵 1).概念: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都可視為旅遊資源。 2).組成:具體的資源和抽象的資源 3).旅遊活動的異地性和流動性決定了旅遊資源的相對穩定性 2.旅遊資源的特性 1).位置相對穩定性 2)物質景觀的組合性.:利用和保護旅遊資源,注意旅遊資源的整體性、合理性和協調性 3).美學屬性 4).歷史文化屬性永續性:只有文化景觀才有 5)非消耗性 3.旅遊資源的類型 1)根據旅遊資源的本質屬性,劃分為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和自然和文化景觀資源。 ①自然旅遊資源:又稱自然景觀,主要有地貌、水文、氣候、生物等要素組成,其中地貌要素處於相對重要的位置,大多數自然風景區都離不開地貌構景的作用。 作用:對探險獵奇、游樂、療養等方面的旅遊有重要意義。 ②人文旅遊資源:又稱人文景觀,主要包括古人類遺址、古建築、宗教文物、民俗風貌等,其中建築景觀是人文風景區構成的重要標志。 ③自然和文化旅遊資源:我國很多名山都是這類資源,如黃山、廬山等。 [經典例題1](2006年天津高考)讀我國兩區域圖,回答問題。 a、b兩城市旅遊業均很發達。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05年b城市接待外國和港澳台遊客的數量比a城市多70餘萬人。 (1)分別說明兩城市轄區內,享譽中外的旅遊資源主要屬於什麼類型? (2)說明b城市旅遊資源突出的特性和價值。 答案 : 1 a城市享譽中外的旅遊資源主要為自然景觀;b城市旅遊資源主要為人文景觀。 2 b城市:許多文化景觀是中華文明的典型代表,非凡性更加突出;旅遊資源豐富,多樣性突出;b城市:歷史文化價值更高。 4、旅遊資源的形成必須具備的條件: 一是對旅遊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遊者得到一定的物質享受和精神滿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經濟、社會、文化價值,能給旅遊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只有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的事物才能被稱為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形成的核心:對旅遊者的吸引力。 第四、五、六課時 旅遊資源的形成和分布 教學目標: 1、了解旅遊資源的形成條件 2、理解人類活動對旅遊資源開發的影響 3、了解我國著名景點的形成原因和特點 4、掌握影響旅遊資源的分布因素 教學過程: 一、旅遊資源的形成 一)、自然地理條件是旅遊資源形成的基礎 1、原因:自然地理條件對旅遊資源的景點、景區的自然特性有決定性的影響 2、體現:火山地貌景觀、花崗岩地貌景觀、砂岩地貌景觀、山水組合景觀 註:多媒體圖片展示,逐類列表分析。 二)、人類活動與旅遊資源開發 1、原因:人類活動對優美資源資源的被認知、提升其文化內涵,顯然具有重要的影響,甚至對一些旅遊景點、景區形成起到主導作用。 2、體現: 1)自然與人為因素共同塑造的景區:宏觀的有城市、村莊等;微觀的有:園林、寺廟、寶塔等,追求「天人合一」完美意境。 2)文化遺產:在自然基礎上,人類活動居主導地位所形成旅遊資源。例:曲阜三孔、平遙古城。 結合多媒體和地圖冊介紹我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及其重要價值。 3)紅色旅遊資源:結合多媒體和地圖冊分析講解。 三、旅遊資源的分布 一)影響旅遊資源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 1)、地質基礎:很多依託於構造地貌形成的旅遊資源,其分布於構造格局有密切關系。如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科羅拉多大峽谷;斷層湖位於構造帶上,如維多利亞湖、青海湖、滇池等。 2)氣候條件:冰、霧凇、雪等; 3)海景旅遊資源:這類景觀分布受到海陸地形和氣候因素影響。沙灘、陽光、大海為特色的「三S」,主要集中在亞熱帶和熱帶的海濱地帶。如夏威夷、加勒比海地區、西班牙沿海、我國海南等。 2、人文地理因素: 1)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如中國的八大古都、俄羅斯的聖彼得堡等。 2)人類一些重大活動留下來的地理痕跡,本身就死旅遊資源。

❾ 如何降低目的地文化對旅遊者的消極影響

影響與降低方法:
第一,旅遊目的地居民心理和行為、社會生活的消極變化。旅遊者以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介入旅遊接待地社會中,引起接待地居民的思想變化,從而產生各種影響,這種作用稱為示範效應。示範效應是旅遊對接待地社會文化發生影響的主要途徑。學者認為旅遊接待地的居民向旅遊者的模仿最直接、最明顯的表現在日常生活的言行當中,這種模仿既包括動態的如言語、表情、手勢等,也包括靜態的如衣著、儀表等。同時指出這種影響在旅遊企業的從業人員身上也有明顯反映,尤其是涉外酒店的員工。由於他們長期工作於不同文化交叉並存的環境之中,況且外來文化又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就很容易使員工造成心理上的失衡。旅遊對目的地社會生活方面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旅遊業的發展不但改變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而且還改變著當地社會的結構。學者認為旅遊改變了當地婦女對自我原有角色認識。旅遊業為婦女走出家庭,改變了她們原有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這種角色的轉化又引起了家庭婚姻狀況及人際關系的變化。也有學者認為旅遊使接待地居民的經濟觀念越來越強烈,經濟上的計算成為人們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標尺。

第二,旅遊目的地歷史文化遺產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文化生態環境逐漸惡化。由於遊客特有的物質攝取心理及不檢點的行為使得蜂擁而來的旅遊者每到一處,常常毀損掉他們不辭辛苦特地前來觀賞的寶物:有的偷偷地掀下古廟的一片瓦,更多的人將摩崖石刻撫摩得光滑無痕,或在游覽點隨意刻上「某某到此一游」„„而更加普遍也是更令人棘手的問題是因開發旅遊所導致的客觀上的損害。例如,敦煌石窟目前每年要接待60萬以上的遊客,這是一個讓文物專家心驚肉跳的數字。旅遊旺季蜂擁而至的遊客使得石窟中彌漫著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人體散發的濕熱氣,使壁畫上起著雞蛋皮一樣的東西。這東西從裡面往外鼓,一摸就碎成粉末,被稱做壁畫的「癌症」。有專家做過試驗,讓40個人在洞窟中待37分鍾,空氣中的溫度、濕度及二氧化碳含量就將超過正常含量的6倍!敦煌壁畫正在以比古代快100倍的速度走向死亡。唐代第156窟里的墨書《莫高窟記》,60年代還清晰可見,現在已經模糊不清了。人們不禁擔憂:百年之後,敦煌安在。

第三,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傳統遭到異地強勢文化的沖擊和同化,地方文化的獨特性逐漸消失。文化的獨特性與地理環境的封閉性緊密相連,而旅遊的發展卻與當地的可進入性息息相關。隨著交通的改善,地理的封閉性被打破,旅遊地文化的獨特性也必然受到沖擊。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人們在歷史長河中所形成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如果沒有受到外界的影響,該地區的文化就能長期保留其固有的特徵,而無實質性的變化。20年代末,美國生物學家洛克博士多次來到素有「女兒國」之稱的滇西北瀘沽湖畔,從採集動植物標本到研究摩梭文化,並寫下了《中國西南的摩梭王國》。他一個人的走訪並沒有使摩梭人的生活和觀念發生什麼變化。可是今天不斷湧入的旅遊者身上所穿、手中所攜,鮮活地向當地人展示著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在村民家的火塘邊,在供遊客娛樂而每晚舉辦的篝火晚會上,遊客與村民相互詢問、交流著各自的生活方式與道德觀念。在桂林冠岩景區表演的摩梭少女,表演結束後,大多脫下了傳統服飾,她們衣著摩登,外表與一般城市女孩已沒有太大的分別。在外來文化沖擊下,摩梭文化進入了歷史上變化最快的時期。洛克當年在書中所記錄的大量的摩梭人的民俗,今天有些已很難看到了。有些學者感嘆道:「如果認為外來的、一切新鮮的東西都是最好的,一概不加選擇地吸收,那麼,不要幾年的功夫,在瀘沽湖將再也見不到真正的摩梭人,說得嚴重一點,只能見到一些穿著摩梭服裝的服務員。然而,如果不吸收外來文明,那裡將永遠貧窮和落後。如何找到自己的路呢?」這種現象和困惑在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極具普遍意義。一些少數民族文化在現代文明沖擊下鮮活的成分會越來越多,這是可喜的一面。但與此同時,其民族文化的獨特性會削弱,某些對外界人來說具有吸引力的成分會減少,從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角度來看,無疑是一種不可逆轉的損失。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由於歷史、經濟、社會等綜合因素制約,不少地方社會相對封閉,交通不發達,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明顯滯後。在旅遊者所攜帶的異質文化沖擊下,當地古樸的傳統文化所發生的變化比經濟較發達的開放地區要劇烈得多。正如有些文章所指出的,「旅遊一旦開發到哪裡,哪裡的傳統面貌便會發生急劇的改變,從衣著、建築到生活方式都迅速地與外來者趨同」。

第四,旅遊目的地的民俗文化出現庸俗化傾向,漸失其原有的意義、價值和特色。從本質上來說,旅遊就是人對異文化的體驗與追求。少數民族獨特的傳統文化可以滿足遊客求新、求異、求奇的心理需求。但是,某些旅遊開發商往往以現代藝術形式對民族傳統文化進行不恰當的包裝和改造,使之失去了原有內涵;有的開發商為了迎合某些遊客的需要,把一些陳規陋俗、低級趣味的東西搬上舞台;還有的開發商不懂各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區別,照搬照抄,形成不倫不類的假民族文化。所有這些做法,都導致民族傳統文化的庸俗化。例如,「洞洞婚戀」本是貴州瑤族(青瑤)的一種戀愛習俗。姑娘14歲以後父母就讓她單獨住在一間小屋裡,牆壁門上鑿有一小洞,洞口正對著姑娘枕頭。夜間,小夥子到自己愛慕的姑娘房門外,用根細棍通過戀愛洞把姑娘捅醒,隔門或隔牆談心對歌,若談得攏,可開門請進家,父母不幹涉,家人還迴避。談不攏,姑娘可以裝睡,小夥子便會知趣地離開,另找他人。當地俗話說:「一晚可以談五個,終身只歸一個人。」可見,瑤族雖然在婚戀選擇上有較大的自由,戀愛方式也較為開放,但他們對婚姻問題卻是非常嚴肅的。當地一些旅遊景點為了招攬生意,竟然打著展示民族婚俗旅遊的名義搞色情服務,最終激起了該民族的憤怒,他們對搞這種活動的旅遊點發出警告:如果再不改,將派出「火槍隊」武力解決;再如,在各地向旅遊者開放的民俗風情村裡,少數民族風俗舞台化的傾向十分明顯。盡管表演者的行頭比生活中真實的服飾漂亮百倍,但卻缺少了該民族服飾原有的本真韻味,給人以虛假的感覺。此外,大同小異的「竹竿舞」從海南的黎族跳到雲南的傣族,從貴州的苗族跳到廣西的侗族,被人笑稱為少數民族民俗風情舞蹈表演的「跳竹竿」現象;「背新娘」在不少民俗村、民俗風情園甚至在毫不相乾的溶洞景點內也比比皆是,挑逗誘騙遊客上當,強行索要小費等不愉快的事件屢見報端;一些落後的東西如鬼文化、占卜文化等被刻意渲染,粗製濫造的鬼洞、鬼城、陰曹地府等品位庸俗低下;凡此種種,不亦而足。像這樣連少數民族的婚俗、宗教祭祀儀式都可以根據「旅遊需求」隨時隨地「靈活」開展,那還有多少民俗文化的原有的意義和價值呢?這種遷就遊客「期望」的文化表演――同時也是文化歪曲對旅遊接待地文化的自然發展極其有害,旅遊者無法全面有效地接觸和發現接待地活生生的文化,而是接受了一種經過了包裝的「偽文化」、「偽民俗」,而且接待地固有的文化也會因此而逐漸失去特色。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如此開發民俗文化旅遊,無異於「殺雞取卵」。

第五,旅遊目的地文化限制寬松化,社會道德觀念扭曲,犯罪率呈上升趨勢。任何本土文化在與外來文化接觸時,通常會有選擇地接受和吸收那些與本身文化價值觀相契合的內容,而排斥那些與本身文化價值觀不相容的東西,即經過了所謂「文化設限」的過濾。但是,在經濟利益的刺激下,旅遊地對外來旅遊者的文化限制較一般情況下更為寬松一些。旅遊地為了招徠遊客,違心地接受外來文化中某些與本土文化的道德觀念與價值取向大相徑庭的東西。有的學者將其稱為「虛意接受」,即當地並不打算或不願意讓外來文化的某些因素,特別是與本身文化價值觀相抵觸的部分侵蝕或融入本土文化,但出於經濟效益方面的考慮,或有意識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作出讓步,甚至主動迎合旅遊者的需要。泰國在前幾年大力推銷的某些不健康的旅遊產品,如「人妖」表演、色情表演等,確實迎合了少部分遊客的需求,也為該國帶來了滾滾外匯。但據泰國官方公布的資料顯示,從1984年到現在,泰國人感染艾滋病、再度感染以及擴散的速率很快,已有14萬人死於這種頑症,那裡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徑是性。由此而引發的旅遊形象的下跌,目前已導致泰國旅遊業出現滑坡。上述案例表明,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在發展旅遊的過程中,有時難免受到西方社會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識的影響,進而有可能使當地的傳統道德觀念發生裂變和扭曲。盡管「色情、酗酒、搶劫皆因旅遊業而起」的說法是片面的,但應該承認旅遊業同一些社會問題的出現和蔓延確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海外旅遊者「現代化」消費模式的誘惑下,在旅遊者和旅遊地之間生活水平差異懸殊這一客觀事實的刺激下,當地的部分居民極易失去原有的純朴美德,墜落到罪惡的泥沼之中,色情泛濫,賭博猖獗,離婚率上升,嚴重影響社會秩序的安定,使當地的社會風氣惡化。此外,國內有些景區,因沒有織協調好當地居民的經營活動,平衡好各方利益,導致一些人心理失衡,敲詐遊客哄抬物價、甚至威脅遊客人身安全的旅遊犯罪案件時有發生。這無論是對當地旅遊業還是社會文化,都無異於雪上加霜。
此外,旅遊發展帶來的巨大經濟、社會效益,一方面使得旅遊地把發展的優先權讓給旅遊業,把國土、資源等讓給旅遊投資者;另一方面受旅遊者的生活方式的影響,旅遊地部分人的生活開始腐化,吃喝玩樂成風,形成了對旅遊經濟過度依賴等「新殖民主義」傾向。一些學者,包括西方的一些學者,在批判部分發達國家推行的「新殖民主義」時,常常把旅遊視為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只是「過去的大炮政策換成了今天的『國際旅遊訛詐政策』」,「發達世界是在通過旅遊將其生活方式輸出到第三世界國家」。盡管這些觀點可能帶有偏激的政治色彩,但並非空穴來風。有的西方人類學家說成群結隊的遊客把別人的鄉土作為「旅遊地」,無所顧忌地拍照、遊玩,然後再把當地令人好奇的風物特產帶回家,成為標榜炫耀之物,這一切都帶有明顯的「殖民化傾向」。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靈魂。旅遊是現代人的需要,更是未來人的需要。旅遊開發更多地要依靠自然生態環境和人類遺產、現代文明等文化生態環境,旅遊活動將給自然生態和社會文化帶來深刻的影響。如何增強文化生態意識,保護、整理、搶救瀕臨消亡的民族文化遺產;如何維護本土文化的傳統性,保持接待地的旅遊吸引力;如何採取防範措施,抑制民族文化的同質化現象;如何利用外來文化的某些形式和內容,嫁接和改造民族文化,或者賦予外來文化以民族性特色;如何強化本土文化中重要的價值觀,引導啟發民眾的文化自覺意識;如何尋求一種既能使東道社會收入最大化、又能保護生態環境和文化多元化的所謂「新概念旅遊」,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和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❿ 文化和旅遊部將開展哪些安全隱患排查治理

據報道:文化和旅遊部印發關於做好暑期旅遊安全工作的通知和關於進一步加強出境自助游相關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堅決防範各類涉旅突發事件的發生。

針對出境自助游,文化和旅遊部要求,各地要進一步加大我國公民在境外旅遊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保障,切實做好我國公民出境自助游相關工作。要立即對當地在線旅遊企業和平台、旅行社開展緊急排查,下架一批不合格自助游產品。遊客在購買境外單項旅遊產品時必須填報遊客信息,要求在線旅遊企業和平台、產品供應商在宣傳銷售高風險的出境自助游項目時加強風險提示。要指導在線旅遊企業和平台建立完善出境自助游應急機制,明確在線旅遊企業和平台相關責任,完善應急預案,細化安全措施,暢通信息渠道,及時進行風險提示。此外,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旅遊和理性消費宣傳,引導遊客合理規劃出遊線路,選擇有運營資質的交通工具,不在旅遊探奇中盲目追求刺激。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