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文化旅遊經濟效應

文化旅遊經濟效應

發布時間: 2021-03-03 02:34:20

1. 什麼是旅遊效應

旅遊效應又稱為旅遊影響,是指由於旅遊活動(旅遊者活動和旅遊產業活動)所引發的種種利害影響。

1、按照內容結構,分為旅遊經濟效應、旅遊環境效應和旅遊社會文化效應。

2、按照社會價值的性質,分為旅遊正(積極)效應和旅遊負(消極)效應。

3、按照表現形式,分為隱形效應和顯露效應。按照產生時間,分為即時效應和滯後效應。

4、按照作用來源,分為旅遊者效應和旅遊產業效應。

5、按照作用范圍,分為內部效應和外部效應。

(1)文化旅遊經濟效應擴展閱讀

旅遊需求旅遊者實現旅遊活動的基本心理因素,有什麼樣的需求,便會產生什麼樣的旅遊動機。所以,動機一行為既是旅遊行為產生的過程,也是旅遊者行為決策的過程。

一個人能否成為旅遊者和實現旅遊活動,往往取決於很多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就產生旅遊需求和實現旅遊活動的條件來看,這些因素可分為兩大部分:

其一旅遊者本身(即需求方面)所具備的條件;

其二是旅遊目的地方面(即供給方面)的影響因素。

很多研究表明,當一個家庭的收入不足以購買基本生活必需品時,該家庭是很少出去旅遊的。但是這個家庭的收入水平超過這一臨界點時,該家庭用於旅遊的消費就會迅速增加。很多市場調研公司的調查結果都表明,人們外出旅遊和家庭收入水平有著直接的關系。

在美國,年收入在15000美元以上的家庭外出旅遊的可能性,比年收入低於這一水平的家庭多出2倍。

年收入在25000美元以上的家庭外出旅遊者更多,相當於年收入在5000美元以下的家庭外出旅遊數量的5倍。而且收入增加的越大,旅遊消費的比例增加的也越大。一般收入每增加I%,旅遊消費便會增加1.9%。

2. 旅遊業的積極經濟效應表現在哪些方面

第一:帶動當地餐飲的發展
第二:帶動酒店業的發展
第三:帶動交通業的發展和收入
總之,旅遊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都有促進作用,也就是當地的經濟得到了發展

3. 簡析民俗在旅遊中的經濟效益

簡析民俗在旅遊中的經濟效益
由於經濟、文化和地理位置等原因民俗文化資源一度被閑置和封閉,現有的一些旅遊景點經濟疲軟,旅遊品位低下,國內外旅客很少光顧,從而使當地旅遊業與外界的市場旅遊經濟嚴重脫節。面對這樣的現狀,應揚其所長,避其所短。民俗資源豐富則是自己所長,故應以開發民俗作為自己的旅遊特色優勢。對於民俗文化旅遊而言,其經濟效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項目自身的經濟效益,二是通過飲食、住宿、購物、交通、就業、招商引資等帶動地區經濟。前者一般只有在其經濟效益程度上的差別,後者則是旅遊業的決策關鍵。本文圍繞以上的兩點,進行論述。
(一)
民俗文化是以民間文化和民俗風情為主體的民族民間的物質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傳統,它包括生產與生活習俗、游藝競技習俗、歲時歲日習俗、禮儀制度習俗、社會組織習俗、民間文學藝術等。當前,國際旅遊趨勢在向文化旅遊發展,以弘揚民族民間文化、展現民族地域特色的民俗旅遊越來越受到重視。民俗旅遊濃郁的文化氣息和可觀的經濟效益是其能夠得到大力發展的兩大優勢。
旅遊業是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應運而生的新興產業。而民俗游則是其新興的旅遊專項產品。民俗旅遊開發是為地區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跨越式的貢獻。「民俗旅遊已成為當今旅遊業的一個亮點。發展民族旅遊業應做到:自覺地執行民俗文化的保留和傳承原則;旅遊開發商應注意保護民俗文化;注重民俗旅遊開發的經濟效益原則。」(摘自《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年第7期)由此可以看出,注重民俗旅遊開發的經濟效益已成為當代發展民族旅遊業的一項重要原則。
(二)
民俗旅遊資源的開發應該向多元化、綜合化方向發展, 不能只滿足於風土人情的展示和民俗歌舞的表演, 還應充分結合獨特的自然旅遊資源和底蘊深厚的當地文化, 將自然風光與民俗風情、歷史文化等不同類型的旅遊資源有機結合, 從而增強旅遊資源的吸引功能, 提高其觀賞價值, 豐富和增強民俗旅遊的內涵和生命力,以此帶動地區的各項經濟發展。
經濟效益是民俗旅遊首先考慮的重要因素,只有能夠獲取最大經濟效益的旅遊開發才是成功的。我國旅遊產業發展模式經歷了從速度型向效益型轉變的過程,促進了遊客數量增長,增加了因旅遊帶來的各項經濟收入。其中因各地的民俗所拉動的地區其它產業經濟如飲食、住宿、購物、交通、就業、招商引資等都收獲不小。
新華社電訊中,曾有這樣一段話說,「我國具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改革開發以來,旅遊業發展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旅遊資源優勢正在逐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廈門日報》1994年2月10日)這段話中的第二句話,「各級政府重視」,也得到了旅遊為經貿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條件的回報。既然旅遊搭台,經貿唱戲,已為實踐證明了的較好的活動方式,把民俗風情游盡量納入其中,也就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以它固有的、獨特的文化底蘊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從而構成了良性的循環體經濟。
民俗旅遊是國外了解我國地方的窗口,也是我國各民族、各地方向世界的通道,近幾年,國際旅遊業出現了以民俗為主的態勢。民俗旅遊作為一種普遍模式的生活方式,具有很多優點,對旅遊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發展民俗旅遊業有利於發揮當地資源優勢,促進經濟發展。一般來說,一個國家、一個地域的民俗,其民俗品格越鮮明,原始風格越濃,歷史氛圍越重,地方差異越大,就越具有地方資源優勢,就越能吸引異國異域的旅遊者。而旅遊者的到來,不僅能是他們了解這個地方,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到來,也給旅遊地帶來了極大的財富,同時,帶動了整個地區甚至是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一方面,可以直接利用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直接帶來經濟效益,如充分利用頗具民俗風情的民間建築、飲食、游藝等建立民俗村、景區等;另一方面,利用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服務。旅遊業產出對經濟貢獻可表現於旅遊消費支出所產生的乘數效應上。所謂旅遊乘數就是旅遊業創造的總效益與其創造的直接效益之比。 這一比例越大,乘數效應越大,從而拉動的地區經濟效益也就越大。
由此可見發展民俗旅遊對旅遊的經濟影響是直接且重要的,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也是不可小視。
誰幫我改成加點分支···一(1)(2)(3) 二(1)(2)(3)
的格式,可以刪加

4. 旅遊文化節的開展能帶來哪些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社會效益:可以提升本地的知名度,以增加更多的遊客量;提升本地的版文化素養,因為創辦文化權節需要一定的文化素養要求,否則很難創辦好;提高本地居民對本地文化、旅遊的熱情度等等
2、經濟效益:創辦文化節後,吸引更多的遊客,可以帶動本地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增長,帶動本地的GDP;可以吸引外地商人到此投資,如果有人投資的話,那麼帶來的經濟效益就更大了,因為他所需要的勞動力、資金、人才等等的需求量就會增大。
3、總體來說,一個地方的旅遊節如果辦的好的話所帶來的效益會非常大,不僅僅有社會和經濟方面的,還有很多別的方面的。
4、最後祝您成功!

5. 旅遊業九大效應

  1. 形象展示效應

通過有抄效的策劃包裝,突顯城市的優勢特點,樹立城市形象

通過旅遊宣傳推介的強大攻勢,展示亮點

通過各方客源人流的集散,傳遞城市美好信息

2.產業關聯效應

3.投資的拉動效應

4.消費的刺激效應

5.生態效應

綠色環保的模式是當前世界經濟發簪的必然要求和趨勢,旅遊業是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產業,符合科技發展要求

6.經濟的推進效應

7.價值提升效應

8.幸福的提升效應

通過旅遊休閑,娛樂,增強體質,提高品位,提升綜合素質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9.社會的穩定效應

可以創造就業崗位,促成人員有序流動,加強人際交流,增進友誼,從而進一步構建和諧社會

6. 旅遊是經濟現象還是文化現象

旅遊是文化搭台,經濟唱戲.
旅遊從本質上講,;,旅遊以經濟為基礎,,旅遊既是經濟現象,也是文化現象.

7. 旅遊業的積極和消極經濟效應

一、旅遊業的積極影響
1、增加外匯收入,平衡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同其他國家發生經濟往來的全部收入和支出。
旅遊創匯與傳統商品相比,具有如下優勢。
(1)無形貿易。提供的是服務產品,不必付出很多的物質產品,不需要消耗很多能源即可以創匯。
(2)就地創匯。不受對方國家或地區貿易保護的限制。
(3)創匯便利。旅遊產品不必包裝、保險和儲運,也不必長期等待對方付款和辦理繁雜的進出口手續。
(4)現匯收入。
(5)匯率高,成本低。
2、有助於貨幣回籠。
回籠貨幣的途徑有:財政回籠,即通過征稅回籠;信用回籠,即吸收存款、收回貸款、發放國債等方式;商務回籠,即銷售商品回籠貨幣;服務回籠,即服務收費回籠貨幣。
由於旅遊消費是一種較高水平的綜合性消費,比日常消費能更快地回籠貨幣,從而減輕由於人們手頭貨幣過多對市場造成的壓力,促進市場穩定和繁榮。
3、增加目的地經濟收入。
4、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
包括建築工程及相關行業、航空運輸業、輕工業、商業、工藝美術和農副業的發展。
5、增加政府稅收。
6、平衡地區經濟發展,縮小地區差別。
旅遊業的發展,會帶來國內財產的移動和再分配,收入高的地區的居民通過旅遊把錢流向收入低的地區。
7、增加就業機會。
二、消極方面的影響
1、有可能引起物價上漲。
2、有可能影響產業結構發生不利變化。
3、過重依賴旅遊業會影響國民經濟的穩定。這主要是因為:
(1)作為現代旅遊活動主要組成部分的消遣度假旅遊有很大的季節性。
(2)旅遊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客源地居民的收入水平、閑暇時間和有關旅遊度假的流行時尚,而這些都是旅遊接待國或地區所不能控制的。
(3)從供給一方來看,旅遊需求還會受到接待地區各種政治、經濟、社會乃至某些自然因素的影響。

8. 旅遊給當地的經濟帶來了哪些影響

由於經濟、文化和地理位置等原因民俗文化資源一度被閑置和封閉,現有的一些旅遊景點經濟疲軟,旅遊品位低下,國內外旅客很少光顧,從而使當地旅遊業與外界的市場旅遊經濟嚴重脫節。面對這樣的現狀,應揚其所長,避其所短。民俗資源豐富則是自己所長,故應以開發民俗作為自己的旅遊特色優勢。
對於民俗文化旅遊而言,其經濟效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項目自身的經濟效益,二是通過飲食、住宿、購物、交通、就業、招商引資等帶動地區經濟。前者一般只有在其經濟效益程度上的差別,後者則是旅遊業的決策關鍵。本文圍繞以上的兩點,進行論述。
(一)
民俗文化是以民間文化和民俗風情為主體的民族民間的物質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傳統,它包括生產與生活習俗、游藝競技習俗、歲時歲日習俗、禮儀制度習俗、社會組織習俗、民間文學藝術等。當前,國際旅遊趨勢在向文化旅遊發展,以弘揚民族民間文化、展現民族地域特色的民俗旅遊越來越受到重視。民俗旅遊濃郁的文化氣息和可觀的經濟效益是其能夠得到大力發展的兩大優勢。
旅遊業是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應運而生的新興產業。而民俗游則是其新興的旅遊專項產品。民俗旅遊開發是為地區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跨越式的貢獻。"民俗旅遊已成為當今旅遊業的一個亮點。發展民族旅遊業應做到:自覺地執行民俗文化的保留和傳承原則;旅遊開發商應注意保護民俗文化;注重民俗旅遊開發的經濟效益原則。"(摘自《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年第7期)由此可以看出,注重民俗旅遊開發的經濟效益已成為當代發展民族旅遊業的一項重要原則。
(二)
民俗旅遊資源的開發應該向多元化、綜合化方向發展, 不能只滿足於風土人情的展示和民俗歌舞的表演, 還應充分結合獨特的自然旅遊資源和底蘊深厚的當地文化, 將自然風光與民俗風情、歷史文化等不同類型的旅遊資源有機結合, 從而增強旅遊資源的吸引功能, 提高其觀賞價值, 豐富和增強民俗旅遊的內涵和生命力,以此帶動地區的各項經濟發展。
經濟效益是民俗旅遊首先考慮的重要因素,只有能夠獲取最大經濟效益的旅遊開發才是成功的。我國旅遊產業發展模式經歷了從速度型向效益型轉變的過程,促進了遊客數量增長,增加了因旅遊帶來的各項經濟收入。其中因各地的民俗所拉動的地區其它產業經濟如飲食、住宿、購物、交通、就業、招商引資等都收獲不小。
曾有這樣一段話說,"我國具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改革開發以來,旅遊業發展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旅遊資源優勢正在逐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廈門日報》1994年2月10日)這段話中的第二句話,"各級政府重視",也得到了旅遊為經貿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條件的回報。既然旅遊搭台,經貿唱戲,已為實踐證明了的較好的活動方式,把民俗風情游盡量納入其中,也就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以它固有的、獨特的文化底蘊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從而構成了良性的循環體經濟。
民俗旅遊是國外了解我國地方的窗口,也是我國各民族、各地方向世界的通道,近幾年,國際旅遊業出現了以民俗為主的態勢。民俗旅遊作為一種普遍模式的生活方式,具有很多優點,對旅遊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發展民俗旅遊業有利於發揮當地資源優勢,促進經濟發展。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一個地域的民俗,其民俗品格越鮮明,原始風格越濃,歷史氛圍越重,地方差異越大,就越具有地方資源優勢,就越能吸引異國異域的旅遊者。而旅遊者的到來,不僅能是他們了解這個地方,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到來,也給旅遊地帶來了極大的財富,同時,帶動了整個地區甚至是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一方面,可以直接利用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直接帶來經濟效益,如充分利用頗具民俗風情的民間建築、飲食、游藝等建立民俗村、景區等;另一方面,利用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服務。旅遊業產出對經濟貢獻可表現於旅遊消費支出所產生的乘數效應上。所謂旅遊乘數就是旅遊業創造的總效益與其創造的直接效益之比。 這一比例越大,乘數效應越大,從而拉動的地區經濟效益也就越大。
由此可見發展民俗旅遊對旅遊的經濟影響是直接且重要的,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也是不可小視。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