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服務文化旅遊綠色康養產業發展
⑴ 文化旅遊+康體養生如何實現產業融合發展
在資源的高效配置、城市的均衡發展等方面,文化+康養產業特色小鎮均獨具優勢。需要注意的是,在這類特色小鎮建設和運營過程中,文化產業與康養產業不能盲目融合發展,還需形成資源共享、短板互補、循序漸進的發展格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文化產業與康養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在於資源共享、短板互補。優美的自然環境與文化生態,既是做文化旅遊的必要條件,又是打造優質康養基地的良好基礎,一項條件同時滿足二者之需,這就是資源共享帶來的價值。短板互補則是指文化創意設計能夠賦予康養產業更多文化內涵和趣味,從供給側提升康養產業的品質,並且形成產業特色。
文化+康養產業特色小鎮可以依託長壽文化,大力發展長壽經濟,形成食療養生、山林養生、氣候養生為核心,以養生產品為輔助的健康餐飲、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等功能集聚的健康養生養老體系;也可以依託醫葯文化發展醫葯產業,推動健康養生、休閑度假等產業發展的醫養特色小鎮;還可以原生態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健康養生、休閑旅遊為發展核心,重點發展養生養老、休閑旅遊、生態種植等健康產業。
⑵ 新疆康養旅遊產業發展情況如何
「我是從內蒙古來的,這趟就是沖著康養來的,你看這里入眼滿滿的綠色,原始森林與茫茫草原一望無垠,空氣非常清新。」8月7日,65歲的遊客劉金鳳說,她預定了景區內20天的森林中醫理療養生,准備在這里好好調理一下身體。
近年來,新疆各地依託森林草地、溫泉、沙漠等療養資源,在原有休閑度假基地的基礎上,著力打造一批康養基地和康養游線路。
「溫泉之鄉」養生游帶動多行業發展
在新疆,素有「中國溫泉之鄉」的溫泉縣,眼下也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泡溫泉。溫泉縣位於新疆西北部,博爾塔拉河上遊河谷地帶。近年溫泉縣圍繞「中國溫泉之鄉」這塊金字招牌,推出了溫泉養生。
「這里的溫泉可是出了名的,這次特意帶上家裡的老人一起來泡下溫泉,放鬆一下。」來自烏市的遊客王清峰一家選擇以自駕游的方式,來到溫泉縣旅遊。
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溫泉縣旅遊總收入達2869.23萬元,接待遊客人數31.5萬人次。目前,溫泉縣已經形成了以溫泉為產業的洗浴、康養等旅遊產業,帶動了酒店、餐飲等多個行業的快速發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工作人員說,康養旅遊是旅遊業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載體,是推動新疆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傳統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根據規劃,到2020年,新疆建立全區康養旅遊先行先試區10個縣市,康養旅遊示範基地3家,中醫葯健康旅遊示範基地3家,中醫葯健康旅遊示範項目10個。
⑶ 如何實現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
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兩個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尤其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背景下,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是進一步強化融合即是發展的理念。一方面,根據旅遊市場的需求,通過對文化資源、文化遺產和文化傳統進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開發利用,融入到旅遊產品和服務當中,讓遊客在不斷體驗、感受和認知不同文化的過程中傳播文化,有利於推動旅遊目的地文化的交流和價值的實現,擴大文化影響力,增強文化軟實力。另一方面,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旅遊產業的融合,是實現旅遊產業提質升級的必然選擇,只有將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旅遊發展的全過程,實現景點外觀和文化內涵的統一,才能使旅遊產業更具生命力、吸引力和競爭力。
⑷ 「旅遊+康養」這樣的特色小鎮怎麼搞
現實來中,康養小鎮一哄而上、同質化源的問題也引發關注。並非所有城市都適合大規模建設康養小鎮,康養小鎮與生態環境密不可分。康養小鎮剛剛興起,各地都在探索中,這需要規劃者們有明確的定位,提前布局,搶佔先機。無論康養小鎮定位如何,其醫療的核心功能不能動搖。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智慧康養小鎮建設須遵循以下五個原則: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理念的原則。特色小城鎮的作用是什麼?就是綠色、生態、宜居、宜業的生產和生活空間。
二、高度重視文化傳承的原則。將中醫葯傳統精髓文化植入我國新型城鎮化和特色小城鎮建設將是一個全新的起點。
三、倡導老年友好城市建設的原則。促進城市向老年友好型發展,以充分發掘老年人的潛能,促進人類社會更加和諧是新型城鎮化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重要原則。
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小城鎮的產業發展,必須突出特色,形成比較優勢,實施差別化競爭策略。
五、實現公共資源配置均等化的原則。實現公共資源配置均等化的關鍵在於體制機制創新,要進一步減少行政對公共資源分配的干預,要深入財稅體制和行政區劃體制改革,要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
⑸ 如何促進文化旅遊產業跨越發展,加快實現文化傳承創新有重大進展
首先來講,文化行業是國家重點發展的行業,可以充分結合最新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進行拓展思路,文化可以順勢而為充分結合有關創新創業政策發展,比如利用創新政策的資金、稅收等方面的資助進行發展
另外很多做傳統文化,甚至民間藝術項目,為了傳承,就利用科技的資源把它進行革新,與科技與網路與數字相聯系就是一種方法,用現代的技術去保護它
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其傳承應當順應新時代的形式,所有新事物都有老事物的影子,都與老事物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新形勢下的創新創業事業,都有我們文化傳承的基礎和精髓在支撐!
說到底,文化傳承有其天賦的自然規律,人為干預只會造成其本質的變味,文化本來就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一種歷史積淀,有自生自滅的屬性,不必人為刻意的去維護它傳承它,它該興盛的時候自然會興盛,大勢已去的時候就自然去吧
⑹ 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如何選擇
專家預測:未來,文化旅遊的市場空間將有望達到2萬億元。在這個背景下,把文化與旅遊攥成「拳頭」,既抓住了文化與旅遊的內在聯系,又順應了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相融合的規律。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應在以下四個方面發力。
1、聚焦「大融合」,在統籌兼顧上發力。推動文化旅遊產業提速增效,必須以統籌全局的視野加快推進「三個融合」,充實完善旅遊產業內容、促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撬動地方經濟騰飛。
2、規劃「大項目」,在強化支撐上發力。文化旅遊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一個個項目的支撐。當前,正從點狀開發、線路統籌向區域聯動轉變,必須通過區域內規劃布局和實施重大項目,充分發揮項目建設在優化結構中的強大引擎作用,推進文化旅遊產業聚集發展,在更大時空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發休閑、體驗和度假型產品。
3、開發「大產品」,在有效供給上發力。需求決定供給,供給引領消費。當前,我國文化旅遊產品「有效供給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旅遊領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問題。為此,必須以「用戶為王、體驗至上」為核心,充實完善旅遊產品供給、優化旅遊產品結構,更好地順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滿足快速增長的大眾化、個性化旅遊消費需求。
⑺ 如何加強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我國的旅遊業正在慢慢轉型,文化與旅遊結合的需求越來越明顯。現階段實現旅遊產業利益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價值需求,從而提升產業價值,獲得可持續發展。
但我國文化旅遊業發展目前面臨著一個主要難題:即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夠,規劃不當。
如何挖掘文旅資源?
我國是旅遊古國,旅遊文化是一筆珍貴的文化財富,包括國家的整體與區域地理環境、歷史變革、風俗人情、遺址、審美觀念、經濟社會發展等。
在中國大文化的影響下形成的、相對獨特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價值理念、民族性格、道德風尚、審美趨向、情感模式、風俗習慣等。挖掘這些文化內涵、發揮其獨特優勢,顯得非常緊迫。
明確旅遊文化的重要地位,樹立先進的發展理念,需要充分發揮中國整體文化、區域文化與民族文化的優勢,創造整體性的文化氛圍。
整合旅遊文化資源,提升文化內涵,使人們能夠體驗、理解、領悟中國文化的獨特內涵與魅力;進而形成中國整體文化、區域文化、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局面。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旅遊文化精品。從歷史文化中提煉出具有較高藝術價值、人們喜聞樂見的元素,將其融入到旅遊產業之中;結合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地形地貌,打造特色鮮明的旅遊文化景觀,豐建設旅遊文化街區、文化創意旅遊園區、旅遊文化綜合體。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國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與城鎮化建設的持續加快,必將會引起旺盛的旅遊休閑需求!
抓住這一戰略機遇期,發揮要素優勢,提升旅遊的文化內涵,中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區域產業競爭力必將會大力提升。
⑻ 如何推進現代農業綠色發展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明了行動方向,確立了基本遵循。我們要深刻理解農業綠色發展的深刻要義和時代特徵,明確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的重大政策和戰略舉措,加快培育和形成農業綠色生產方式與農村綠色生活方式。
四是大力開拓農業綠色產品供給渠道。要樹立大農業大產品大供給觀,深度開發農業的多種功能。新時代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快速升級,不僅要吃飽吃好吃得健康,還要吃得優質、綠色、生態。為此,要大力開發綠色生態農產品,改變農產品供給大路貨多,綠色、優質、品牌農產品少的狀況,增加優質、安全、特色農產品供給,促進農產品供給由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註重「質」的需求轉變。要夯實和提升農業物質產品供給的基本功能,不斷開發農業生態價值。要依託農村廣闊的山水田林湖草資源與厚重多元的農耕文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休閑康養等農村綠色生態產業。
五是健全完善農業綠色發展政策體系。明確農業綠色發展的政策取向,建立農業綠色發展的激勵機制,新時代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體系應向綠色化傾斜。在鞏固完善普惠支農政策的基礎上,要盡快制定引領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的各類專項政策措施。形成包括綠色財政、綠色補貼、綠色價格、綠色金融、綠色保險等層面的內容豐富、指向具體、有機融合、協調互補的農業綠色發展支持政策體系。要尊重農業生態容量,重視農村環境衛生,制定科學合理的綠色規劃、綠色項目、綠色治理、綠色修復、綠色補償等政策體系。要培育和形成新的綠色生活觀,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城鄉生活方式,實現農村山水田林湖草資源的永續利用。
⑼ 如何實現森林康養旅遊科學發展
發展森林康養旅遊這一新興產業,必須依靠智慧、依靠人才。通過集聚智慧,明確森回林康養旅遊的發展戰略定位答,具體包括目標定位、市場定位、產業定位和形象定位。在此基礎上,明確投資運營的主體,並創新商業模式與盈利模式。健康與養生,有著本質的區別。健康是狀態,是被動的;養生是過程,是主動的。不要想當然地將醫療機構放到景區,因為病人與旅遊景區顯然是相沖突的。人如果有病,還是去醫院治療比較好。養生是可以體驗的,養生旅遊相當於功夫+熊貓,等於「功夫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