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我國城市旅遊發展形象定位以杭州市為例

我國城市旅遊發展形象定位以杭州市為例

發布時間: 2021-03-01 20:43:45

A. 旅遊形象定位的摘要

隨著中國旅遊業的飛速發展,旅遊供給市場分類細化,旅遊地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同時隨著城市急劇發展,中國城市旅遊流日益壯大。中國眾多城市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吸引更多的遊客,以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紛紛開始對其旅遊形象進行塑造。形象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核心概念之一,人們對於形象的依賴已經成為一種生存狀態。現代人類所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和行為特徵就是形象消費方式與形象導向思維,消費者越來越依靠主觀感覺認知來購買產品。形象對於旅遊城市來說,更加不可忽視。

B. 杭州西湖博覽會的重開對杭州旅遊及城市發展有哪些影響

西湖得天獨厚的優勢使杭州成為發揮會展業的風水寶地。新世紀恢復舉辦西湖博覽會的主要作用:一是以西湖博覽會為載體,最大限度地利用杭州的自然、歷史和人文資源,發展會展經濟和商務旅遊,促進旅遊業和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促進杭州旅遊業產業結構的多樣化、高級化。二是以會展業為龍頭,造就新的企業群體,帶動相關產業,包括經濟、貿易、文化、旅遊、科技等產業的發展。三是以舉辦西湖博覽會為契機,塑造城市品牌,展示一流的城市形象。四是以西博會形成的集聚和輻射效應,發展注意力經濟,架起杭州與世界進行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橋梁。五是以西湖博覽會為抓手,振奮精神,凝聚人心,提高市民文明素質。
(一)城市形象大展示
1、展示了城市的整體形象和西博品牌。西博會期間中外媒體聚焦杭州,以空前的力度和聲勢宣傳杭州、宣傳西博會。中央電視台、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日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國日報等中央新聞媒體,美國、法國、紐西蘭、日本等境外媒體,兄弟省市上百家媒體濃墨重彩報道西博會。新聞媒體的大篇幅、多容量、高密度宣傳報道向全國和世界展示了杭州的整體形象,進一步打響了「西博」品牌。
由杭州電視台綜合頻道與中央電視台攜手合作推出的「億萬雙眼睛看西博」,在央視主要頻道的各主要新聞欄目中,高密度報道了第六屆西博會;由西博辦、團市委、杭州日報組織的「西博大使在行動」,足跡涉及10多個國內城市和英國、比利時、德國、西班牙、新加坡、法國等許多國家和地區;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外事辦公室、杭州市旅遊委員會、杭州廣播電視集團、浙大人文學院等共同主辦的「德國攝影家看杭州」是 2004年杭州對外宣傳的重大活動之一,提高杭州城市藝術品位,進一步提升杭州的國際知名度;77個境外主流媒體132名記者參加的「博覽杭州-文博之旅」大型涉外采訪活動,由杭報集團組織的「天下西湖聚西博」、「五十六朵金花聚西博」,以及杭州市廣電集團組織的西博海外宣傳推介等宣傳活動,提高了城市的美譽度。
杭州市先後組團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烏魯木齊、蘭州、香港、澳門等地召開西湖博覽會新聞發布會。2003年在上海舉辦的「宣傳杭州、接軌上海」系列推廣活動是市委市政府在上海舉辦,規模最大的城市整體形象推廣活動。杭州市政府以西湖博覽會新聞發布會為切入口,舉辦一系列城市形象推廣活動,主要包括西博會新聞發布會,上海、杭州兩市簽訂合作協議,上海—杭州工作交流座談會,杭州商務環境說明會,杭州民營企業與跨國公司合作交流會,「新西湖、新杭州、新天堂」杭州旅遊上海展示月、上海「杭菜」美食周活動,杭州市名優農產品推介暨農業招商座談會,「『天堂』—杭州時裝秀」杭州女裝專題推廣活動,「映日荷花別樣紅」杭州越劇專場文藝演出等10個專項活動,各區、縣(市)結合各自特點也推出19項特色活動,在上海掀起了一股持續的「杭州熱」,杭州城市品牌得到了全面展示,「新西湖、新杭州、新天堂」的形象得到全面提升,加深了上海各界對杭州的認識和了解,加快了杭州與上海接軌的步伐,推進了與上海全方位的合作,並為杭州企業拓展市場創造條件。通過宣傳推介活動,兩市企業共簽訂了17個經濟技術合作項目,總投資達18.48億元,引進內資17.43億元。杭州民營企業與跨國公司完成合作項目簽約10項,總投資3.3億美元,合同外資1.7億美元。杭州市名優農產品推介暨農業招商方面共簽訂15個購銷協議,協議資金達2.35億元。各區、縣(市)組織的活動協議引進內資34.09億元,引進外資3.78億美元。
2、展示了城市環境。圍繞辦好西博會,杭州市加大了創建文明城市工作以及環境建設的力度,「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積極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深入開展「藍天,碧水、綠色,清靜」活動,先後進行了西湖南線改造、西湖西進及楊公堤改造、北山街歷史文化保護街區的修繕,提高了城幣的景觀質量和生態環境質量。
3、展示了城市特色。西湖作為龍井茶的發源地,茶博覽會向世人展示了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國絲綢文化節宣告絲綢之府正為振興絲綢產業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工藝美術展展示大師藝術精華和植根於杭州市民中的藝術追求;杭幫菜在中國美食節上躋身於中國新菜系行列,顯示了杭州這座優秀旅遊城市的無限魅力;國外民間藝術團體參與的西湖狂歡節和絢麗多彩的煙花大會,更體觀了杭州人民的熱情、開放和友好。
4、展示了杭州人民熱愛家鄉的激情。群眾積極響應「做文明市民、建美好家園、迎西博盛會」的倡議,萬眾一心當好西博會的東道主,西博會志願者熱情友好地迎接每一位中外來賓。西博會是杭州市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抓手。
從2000年西湖博覽會開始,由共青團杭州市委組織的杭州市首支西博會志願者隊伍建立,招募了萬余名志願者,為西博會組委會及39個展項的近200種服務崗位服務,服務內容涉及到翻譯、禮儀、會務、秩序維護、保潔、布展、宣傳、講解、義賣、志願司機、環保、應急等15個方面。至2004年,以「小紅帽、紅馬褂」為標志的西博會志願者人數已從初期的一萬餘人發展到三萬七千餘人。五年以來,志願者們為200多萬人次提供了文明優質的公益服務,服務總時數達200萬小時以上。西博會志願者行動既為西博會各項工作的開展起到了拾遺補缺、緊急支援的作用,又營造了全民關心、參與、支持西博會的濃厚氛圍,弘揚了文明進步的新風尚,成為西博會成功舉辦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打響了杭州市志願者在全市乃至全國的品牌,也推動了杭州志願服務工作的項目化和社會化發展。
(二)名人雅士聚西湖
自2000年恢復舉辦西博會以來,「精製和諧、大氣開放」的新杭州、新西湖吸引了政界、文化界及駐華外交機構的貴賓、友好城市的市長、港澳台知名人士、國內外著名企業的名流紛至沓來。
自西博會重出江湖以來,歷屆西博會既是西湖的盛會,也是名人的聚會。在西博會期間與西湖相聚的名人相當多。2000年西湖博覽會恢復舉辦之際,喬石為西博會題詞「名城博採綉湖攬勝」,陳慕華題詞「西湖明珠,馳名世界」,鄒家華題詞「西湖博覽華夏情,天堂錦綉江南景」,汪道涵題詞「百花爭放,優勢是求」,薛駒題詞「西湖博覽再放異彩,百舸爭流共創新篇」,邵華澤題寫「聚會西湖」,高占祥題寫「攬西湖之勝,聚天堂之寶」,葉如棠題寫「西湖博覽匯精品,天堂盛會迎嘉賓」,金庸先生題寫「千年盛會聚嘉賓,西湖博覽匯精品」,陳香梅女士題寫「樂在杭州,創業也在杭州」。張德江在2000西博會總結上批示「《中國杭州——2000西博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績可賀,經驗可貴。希望杭州市委、市政府再接再厲,把西博會辦成浙江的名牌,中國的名牌」。
錢其琛同志一直密切關注杭州、關注西博會的每一步成長。他在考察杭州時指出,浙江的旅遊業必須積極開拓新的領域,加大新產品開發和宣傳促銷力度,通過舉辦博覽會、交易會等形式,發展會展旅遊、商務旅遊等特色旅遊是可行的辦法。2000年10月20日晚,在時隔71個春秋之後,由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的錢其琛宣布了西湖博覽會開幕。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同志,對杭州人民懷有深厚感情,應邀來杭出席了四屆西博會有關的活動,每次前來必親臨開幕式現場,參觀西博會部分展覽。2000年西博會期間,參觀在浙江展覽館舉行的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和杭州文物精品展。喬石同志對這兩個展覽很感興趣,興致勃勃地一邊聽取展館工作人員的介紹,一邊觀看展品,並與工藝大師們親切交談。他稱贊展覽的展品薈萃了獨具匠心的民間工藝品和歷代文物精品,充分展示了杭州歷史古都的文化內涵和大師們巧奪天工的技藝。他還勉勵大師們繼續創作出具有藝術價值和濃郁地方特色的國寶級工藝美術珍品。
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先生2002年應杭州市人民政府的邀請,專程來杭參加西博會。他分別參觀煙花大會、舉行專題演講、出席女裝展覽,並觀看了國際女裝展的杭派女裝表演,對杭派女裝表示稱贊。與十多年前他曾經到過的杭州相比,城市的飛快發展讓他驚嘆,他感嘆道,在西方社會,普遍認為中國是以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為主,然而現在看來,它已經具有了相當的技術含量。杭州,正在古老文化的基礎上,建設一個新杭州,發展新經濟,他希望自己能夠為中國和澳大利亞的友好合作出力。
聯合國人居中心執行主任安娜•蒂鮑尤卡女士,在2000年西博會期間參加「伊斯坦布爾+5」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籌委會議。安娜參觀了杭州不同收入階層的家庭,認為杭州市政府在改善市民居住條件上,作了很大努力,並非常贊同「住在杭州」的口號,說「我自己都非常喜歡搬到杭州來住」 ,還說:「杭州舉辦西湖博覽會的目的之一就是把自己推銷給世界。這是一個美麗的、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充滿潛力的城市。我希望杭州能變成東方的日內瓦。」
(三)經貿活動大舞台
西湖博覽會以「政府搭台,企業唱戲」,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經貿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經杭州市統計局綜合測算,西湖博覽會拉動杭州市經濟增長每年平均在0.6%左右,創造增加值超過10億元人民幣,與我國北京等會展業發達城市的GDP增長幅度相當。
西湖博覽會帶動展覽、廣告行業的發展。許多展覽、廣告設計和裝飾公司因西博會的舉辦而獲得了商機,商場,超市.賓館、飯店.旅行社等服務業的營業收入全面攀升,成了杭州商貿旅遊業的「黃金月」,成為繼全年三個「黃金周」以後的又一個營業高峰期。西博會期間杭州的民航,鐵路、公路,水路客運票款收入同比大幅增長,相當於這些行業的企業一年中做了五個季度的生意,郵電、通訊業的業務量大大增加。西博會的文化、教育項目進一步促進了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消費市場的繁榮。西博會的網路峰會、光電會議、中葯論壇、創業論壇等會議,為杭州市「兩港三區」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內洽會發布高新技術成果,實現合作項目的簽訂。
(四)杭州文化大博覽
西博會依託歷史文化名城的優勢,努力豐富項目活動的文化內涵,展示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蘊。
1、文化活動精彩紛呈。西博會是文化的傳播器,氣勢磅礴的開幕式,熱情奔放的狂歡節,燦爛多姿的煙花大會,國際民間藝術節、狂歡節和新劇節目匯演等一台台文化大餐,吸引了眾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到杭州共度盛會,共享歡樂。
2、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西博會充分展示了歷史文脈的相承關系。絲綢文化展示會的旗袍展示,中國四大名綉現場表演等活動,絲綢服飾博覽會的「理念與產品展示設計」、潮流廣場等活動,集郵展上推出的杭州和西博會專題郵品濃縮了城市的精華;美食節上的全國數百款小吃展示了精彩絕倫的中華餐飲文化;西泠橋上的《東方絲國》傳遞了東方人對絲綢文化和現代時尚的理解;友城展薈萃了各國的民俗特色商品,盡顯異國風情。
3、提供新思想、新觀念碰撞、研討與交流的平台。在醫葯論壇上,世界衛生組織代表與各國官員和專家共同探討加快中葯生產現代化和中葯標准化的步伐,促進世界了解中葯,讓中葯走向世界。以「鼓勵學子創業,發展高新產業」為主題的天堂矽谷國際創業論壇,為莘莘學子提供了高新技術領域創業的機會,在有市場前景的項目和風險投資機構之間建立了橋梁和紐帶。
(五)創新杭州旅遊業態
西湖博覽會創新杭州旅遊業態,加快了杭州旅遊業態的升級。加快從觀光游「一枝獨秀」向觀光、會展、休閑游「三位一體」轉變。
新西湖的深厚文化內涵,新西博的精彩紛呈場面,構成了金秋十月杭州旅遊的巨大亮點。西博會已不僅僅是項會展節慶活動,還成為特殊的旅遊品牌一一西博之旅,豐富的會展項目和杭州的旅遊景點結合,被包裝成特色鮮明的旅遊產品、線路推向市場。36條基本觀光旅遊線路與西博會項目經過組合,形成了上百條旅遊線路。如西湖新景游推出了「雷峰塔—萬松書院—胡雪岩故居—吳山城隍閣—清河坊古街—西博項目」的游線;文博之旅將杭州市的博物館資源串聯起來,推出了「中國茶葉博物館—胡雪岩故居—胡慶余堂中葯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西博項目」的組合。
2003年,以「游新西湖,觀西博會,品杭幫菜」為主題的「西博之旅」,十萬名中外遊客暢游新西湖,參加了西博會專題游、新西湖休閑游、江南風情游、浪漫新天堂游、散客自助游。
2004年推出了「休閑之旅——西博之旅」,「海外旅行商看杭州」、「國外遊客看杭州」和「珠三角遊客看杭州」活動。2004年3月,杭州與日本開通直航航班,為日本遊客來杭參加西博會各項節慶活動創造了條件,日本遊客赴杭州旅遊客觀環境明顯改善,市旅委與日航和全日空公司聯合推出了「日本人游杭州」好客節活動,成立日本市場旅行社聯合體,積極組織各國際旅行社宣傳推廣「西博之旅」,為日本人游杭州注入了新的活力。由於西博會開幕式和煙花大會特別受日本遊客的歡迎,據不完全統計,僅參加西博會開幕式和煙花大會的日本遊客就有30多個團500多人次,不包括散客和小型旅遊團。3000多日本遊客參加了「好客節」活動。作為「好客節」活動的重頭戲「跟隨『女子12樂坊』來杭州」和「西湖徒步大會」兩大活動中,約1000名日本遊客參加11月20日晚在浙江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美麗西湖——女子十二樂坊專場演奏會」。約300名日本遊客參加11月27日舉行的西湖徒步旅遊大會。2004年參加「西博之旅」專題旅遊的國內外遊客達16.1萬人次,其中國際旅遊者2.4萬人次,國內旅遊者13.7萬人次。包機9架次,專列19列。其中,杭州大廈旅行社自7、8月首發「西博會探班團」以來,累計組織西博會專列8列,包機5架,接待旅遊者達17600人次。

C. 城市水系規劃編制探索——以杭州市為例

徐承華

(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一、城市水系規劃的背景及意義

自古以來,人類的文明與水共存。由於江、河、湖、溪、海具有取水之便、通航之利,濱水地帶往往從人類最初的棲憩之地發展成為現代城市商貿文化的密集之域。水是城市的命脈,河流蘊藏著城市的歷史。

城市水系具有提供水源、防洪排澇、接納污水、生態涵養、交通運輸、休閑遊憩等諸多功能。水系是城市發展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水系是城市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水系是城市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關鍵資源和環境載體,水系關繫到城市的生存,制約著城市的發展。

近年來,由於社會對於城市水系的重新認識與定位,一些城市陸續開展了城市水系規劃的編制與研究。由於各地編制的城市水系規劃基於編制部門和服務對象的多元性,規劃目的不盡相同,編制方法亦有差異,總體而言尚處於探索階段。

城市水系作為貼近人民生活並與之息息相關的資源,在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彰顯城市形象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生態環境建設、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社會及政府部門逐漸認識到水系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顯著地位,認識到水系對城市的規劃建設意義重大,城市水系規劃的編制被提到議事日程。

編制城市水系規劃是用好水資源、建好水環境、推進濱水公共開放空間建設的要求,是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競爭力、適應社會經濟新階段的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因而,城市水系規劃應是城市規劃領域的重要規劃之一。編制城市水系規劃將是規劃師面臨的一項新的重要工作。

二、城市水系規劃的內容

城市水系規劃應以注重生態建設、引導環境改善、提升城市形象、服務社會經濟、構建人水和諧為目標。城市水系規劃應從單一的工程規劃走向統領水系保護和建設的綜合性規劃,體現城市水系的諸多功能要素。

基於對城市水系規劃的重新解讀,城市水系規劃著重涵蓋以下方面:

(一)合理水布局

城市依水而建,水與城的關系非常密切,水系空間的形態影響著城市總體空間結構。因此,水系網路應成為城市總體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持城市水系網路連通及形成連續水網的前提下,合理規劃城市的河網布局結構,確定主次河道及水面,構建與城市空間結構相協調的城市水網路系統。

規劃應對現有的河道重新整合,對不合理的河道走向進行調整,提出需溝通及新增加的河道。使河道與規劃道路相協調,在河道走向布置上注意使寶貴的土地資源得以充分利用。

(二)保障水安全

水安全是城市水系的前提,水安全包括飲用水源安全和防洪排澇安全。

城市水源安全是城市水系規劃的首要任務。水系規劃中應根據城市給水工程規劃提出城市水源的總體布局,明確備用水源,保證城市供水取水的水資源,保障飲用水源安全。對城市水源地盡量減少其他水體功能設置,避免對水源水質造成不必要的干擾。

防洪排澇保障城市安全是城市河道的主體功能。水系規劃中應根據城市防洪排澇規劃提出的布局,反映與水系有關的防洪排澇規劃工程措施,同時協調與其他工程設施的矛盾。

(三)改善水環境

水環境良好是實現人水和諧、持續發展的基礎,良好的水質是水系功能發揮的重要條件。如今,水污染已成為很多地方發展中的共性問題,由於水質下降而影響水系的正常及持續利用,並且污染河道的水質恢復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城市水系規劃中的水環境規劃應遵循「控源」與「生態修復」相結合原則,從外源控制(截污納管、面源控制)、內源控制(底泥修復)、河道水源補給(配水、再生水、雨水利用)等方面提出河網水質治理對策。除傳統的排水規劃外,還應綜合運用生物治理技術,對污染源進行治理,輔之河道配水、復氧等措施,恢復河道自凈能力。在實施河道兩岸截污、河網配水前提下,採用水體修復技術(人工浮島、河道生物及移動式曝氣設施等)以改善河網水質。河岸應注重生態性,避免漿砌,提高透水性,形成地下水與河水的自然循環,為水生動物的繁衍生息提供良好的棲息地,增加水體的自凈能力。

(四)建設水景觀

水景觀是城市自然景觀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水景觀規劃應形成「以水為脈、以綠為衣、以文為蘊、以人為本、城景交融」的獨具城市特色的景觀體系。應與城市水系相結合,展現多姿的水景觀;與城市功能區相結合,營造豐富多樣的水景觀;與城市綠地相結合,建立綠色網路體系;與城市文化相結合,塑造富有個性與地方特色的景觀體系。

通過河道景觀評價,確定河道景觀分類。將河道細分為重要景觀河道、次要景觀河道、一般景觀河道等,針對各類河道提出景觀規劃重點與設計引導。分別利用水體形態、河岸處理、沿河植被、濱河建築界面、視線通廊、夜景燈光、景觀節點等設計元素,引導城區河道景觀的構築。

在確定城市河道的平面線形時,應盡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彎曲,河道斷面收放有致,使城市河流重歸自然狀態。在景觀規劃中充分利用河道兩側控制的不少於15米的綠化帶,以此作為聯系城市各類公園綠地、廣場開放空間、生物物種遷徙的紐帶與通道,成為市民就近健身、遊憩、休閑的場所。

(五)體現水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的文化源遠流長,類型豐富多樣。水系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城市深厚的人文沉積和千年的文化傳承。通過對河道沿岸各種河道文明、歷史文化資源的梳理、挖掘、保護、開發河道沿岸古跡的內涵韻味,將無形的文化內涵,轉化為有形的物質形體,並結合現代文明,突出歷史文化特色,突出民俗文化、突出水文化的多元化,與時俱進創造新的水文化。

城市的許多文化都是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如飲水文化、用水文化、治水文化、嬉水文化、求水文化、消水文化、探水文化以及與水相關的商貿文化、航運文化、橋文化、壩文化、河岸建築文化等。每條河道都有其獨特的衍生文化,應通過對各種特色文化的綜合把握,提出河道文脈的總體空間架構,並運用多種文化載體,在水系中加以反映。

(六)發展水經濟

水經濟就是將城市水系的景觀、環境、工程等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如環境優美的河道帶來兩岸土地及房產價格的增值,開展水上旅遊活動等。而水旅遊則是發展水經濟的重要內容之一。

水系給城市帶來靈氣與活力,水是最不容缺失的旅遊要素之一,水旅遊能為城市旅遊增添濃墨重彩。水旅遊是水系和景點的緊密結合,河流的良好環境和沿岸的獨特風貌共同構成了精彩多姿、內涵豐富的旅遊內容。開展水系旅遊不僅能體現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也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

水旅遊規劃需要和城市旅遊事業規劃及其他的旅遊資源作為一個整體通盤考慮,密切結合,協調發展,構建內通外聯的整體水上旅遊網路。按照水旅遊資源的分布狀況選擇具備一定旅遊價值的河道,將單個景點景區串聯成鏈,以水路和陸路交通結合的方式,形成流暢的旅遊線路。通過合理的游線組織和形式多樣的旅遊活動開展,形成宏觀上具協調性、微觀上具異質性,適合不同需求的城市河道水旅遊系統。

(七)有序水空間

人類與生俱來就具有親水性。依水而居、面水而樂的生活場景是人們嚮往的一種境界。隨著城市經濟基礎的逐漸雄厚,濱水地區的開發已經成為我國城市建設中的熱點,甚至出現親水經濟的現象。

濱水空間是水系空間向城市建設陸地空間過渡的區域。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作為開展濱水公眾活動的場所來體現其公共性和共享性;二是通過水環境、綠化景觀、建築景觀的交相輝映來展現和提升城市濱水空間形象;三是作為濱水生物通道和面源污染攔截場所來體現其生態性。

濱水空間作為城市重要的公共開放空間,應作為彰顯城市魅力的窗口,應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和諧安康,應體現城市的公平,讓更多的人享用城市最美好的環境。

水系規劃對濱水地區開發提出規劃引導及框架性的城市設計指導。根據河道的特點及功能,控制兩岸綠線的最小寬度和常規寬度。在保證步行連貫性的同時,結合周邊土地開發形成豐富的河岸空間,在確保城市規劃確定的河道藍線、濱水綠線前提下,提出視線通廊、濱水界面等景觀空間要求。

三、杭州市水系規劃編制

基於以上分析,杭州市水系規劃編制著重水系總體布局、水安全、水環境、水景觀、水文化、水經濟、濱水空間控制等內容。

(一)合理水布局

杭州,有江、有河、有湖、有濕地,又鄰東海,是一座「五水共導」的江南水鄉城市。市區內河道縱橫交織,湖塘星羅棋布,形成了特有的水系脈絡肌理。河湖水系養育了一方百姓,也使杭州成為鍾靈毓秀之地。

根據水資源和水系空間分布,從點、線、面三個層次,構架杭州市城區水系的空間總體結構為:江河為軸,湖溪為核,五片三級,互聯成網。

即以錢塘江和京杭運河構架城區水系空間發展的主軸線,以西湖、湘湖和西溪濕地為重要核心,按照河網水系的水位特徵,將城區水系劃分為五大片區,即運河水系片、上塘河水系片、下沙片、上泗片和江南片。按照河道在安全、環境、文化、景觀、經濟、濱水空間等方面的權重,將城區河道分為主幹河、次干河和支河等三個級別。注重「點線交匯、連片成網」的整體水系互聯方式(圖1)。

圖1 城區水系空間結構圖

(二)保障水安全

杭州市的飲用水源來自錢塘江和太湖流域的東苕溪。水系規劃中明確了城市水源取水口的位置,提出水源保護的要求,劃定了取水口上下游沿岸的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對其他有關水系的規劃應避免對取水口的不利影響。

杭州市的防洪主要是錢塘江的江河洪水。而市區澇水排泄方向主要是杭嘉湖東部平原和錢塘江。按照錢塘江及城區內部地形、地勢的排水條件,將城區范圍內的防洪排澇分區劃分為運河水系片、上塘河水系片、上泗片、下沙片、江南片等。確定了主幹排澇河道及排澇泵站。

(三)改善水環境

杭州市的水系屬平原河網,流速極低,河流的自凈能力很弱。通過引入客水進入城區河道,增加流量對污染河水進行稀釋,亦提高河道的自凈能力。引配水工程以錢塘江作為城區河道的配水水源,形成「錢塘江(上游)—運河—上塘河—錢塘江(下游)」的河網水體循環系統,對上泗片和下沙片河道也引入錢塘江水源進行配水,同時通過錢塘江八堡泵站、七堡泵站等設施,盡快外排城區河水入錢塘江,減少污水進入杭嘉湖東部平原河網的可能性。

按照城市排水工程規劃對污水管道建設的要求,加強河道兩岸污水管道建設,攔截排入河道的污水,建設老城區的中河和東河污水重點截流區。明確將城西污水處理廠出水深度處理再生利用到運河水系作為補給水源。利用天然水面建設三墩濕地公園、城西濕地公園、西塘河濕地公園等,對周邊的污水進行處理。建設老城區的中河和東河初期雨水重點治理區。建設慶隆片區重點生態河道修復區、城北公園重點生態河道修復區、丁橋重點河道生態修復區等。建設西溪濕地生態示範基地。

(四)建設水景觀

水景觀的布局結構為:「兩帶、三面、十一廊」。

兩帶:運河景觀帶、錢塘江景觀帶。

三面:西湖景觀面、西溪濕地景觀面、湘湖景觀面。

十一廊:確定對城市景觀產生重要影響的主次干河流景觀廊道。包括餘杭塘河、上塘河、五里塘河、沿山河、西塘河、中河、貼沙河、和睦港、北塘河、五堡直河、官河等。

按照城區河道的不同類型,分為自然風光區段、人工環境區段、歷史風貌區段、商業辦公區段、文化教育區段、工業區段等,對居住區內的河道景觀以美化、綠化為主,強調遊憩、休閑功能,營造優美寧靜的居住環境。對公建中心的河道強調開敞性、共享性,以水為特色營造城市公共開敞空間,結合城市廣場等開發空間,開展各種親水城市活動,如運河文化廣場、城北體育公園等。對歷史街區和古鎮的河道以保護與恢復原有功能為主,強調文化性、開放性,如長河歷史街區、西興歷史街區、三墩古鎮等。

(五)體現水文化

按照杭州河道的文化內容和載體,確定「一軸興五片,兩帶連四區,三塊風水地,六點特色顯」的杭州水系文脈總體空間架構。

一軸:即錢塘江現代文化發展軸,引導現代文明的潮流。

五片:結合近期重點建設區域確定的之江度假區、錢江新城、錢江世紀城、火車東站、下沙副城五個現代文明片。

兩帶:即京杭運河和蕭紹運河兩條歷史文化帶,承載著千年的文化傳承。

四區:四個文化資源聚集的歷史文化區,即主城老城區、蕭山老城區、半山歷史文化區、三墩歷史文化區。

三塊風水地:指西湖風景區、西溪濕地、湘湖旅遊區等三個風水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杭城雅文化興盛的源泉。

六點:即六個水文化節點,指長河老街、西興老街、運河的拱宸橋西歷史文化街區、運河與小河交界處的小河直街這四個以清末民初杭州城市風貌為特色的文化節點,沿山河與五常河交界處的一個反映歷代杭州城市風貌的留下歷史地段文化節點,備塘河的一個以民國時期杭州城市風貌為特色的筧橋近代文化節點。

(六)發展水經濟

「東方休閑之都,人間幸福天堂」(Waterside,Heaven site)是杭州旅遊城市品牌理念的口號,其中「Waterside」強調了水的重要地位,「Heaven site」則體現了優質感受。在結合杭州旅遊總體定位基礎上,突出「水」在營造濱水天堂中的決定性作用,樹立充滿號召力和競爭力的水旅遊形象。

規劃充分挖掘水旅遊資源,從較為狹窄的西湖、西溪、運河、錢塘江等水旅遊重點向外延伸,由點及面地帶動整個水系旅遊資源的充分利用,形成流暢的水旅遊網路,使杭州不僅有「水」的資源,更有「水」的旅遊產品,使「水」成為旅遊者對杭州城市的第一感知。

圍繞西湖、西溪濕地、運河、錢塘江、湘湖等五大水旅遊點,構築以西湖為水旅遊發展中心、以京杭運河和錢塘江為雙軸、以西湖風景名勝區和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及湘湖休閑商務旅遊區為三片的水旅遊空間發展結構。塑造生態水都、人文水都、繁榮水都、生活水都的理念,提出四個可分可合的游覽主題:自然體驗游、歷史人文游、都會時尚游、水鄉風情游等。

規劃中提出的餘杭塘河旅遊線路、運河旅遊線路、上塘河旅遊線路已作為杭州市的三條水上黃金旅遊線路於2008年國慶節推出。沿途可將西溪濕地的清麗細致、餘杭塘河的漕運文化、上塘河的田園風光、京杭運河的古老文明、錢塘江的大氣壯闊等悉數體驗。

(七)有序水空間

水系規劃提出濱水空間規劃引導。包括通則、一般規定、開發控制、開發引導等部分。其中一般規定包括功能要素、生態要素、景觀空間要求、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利用、交通通路等。

在水域控制線外控制一定寬度的濱水綠化帶,濱水綠化帶的范圍通過劃定濱水綠化控制線界定。濱水綠化控制線范圍內宜布置為公共綠地,綠化應有足夠的公共性和連續性,並結合濱水綠化控制線布置濱水遊憩道路。

濱水區規劃布局應保持一定的空間開敞度。因地制宜控制通往岸線的交通、綠化及視線通廊,通廊的寬度宜大於20米。濱水區每隔200~250米應設置可直達水邊的公共通道。與河道平行設置的道路與河道之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以保證濱水空間的環境需要。

在濱水綠化帶外控制一定區域作為濱水建築控制區。濱水建築控制線與濱水綠化控制線之間應有足夠的距離。濱水建築控制區規劃布局應充分考慮水體自然特徵、天際輪廓線、觀水視線以及建築布局對濱水景觀的影響,應有利於濱水空間景觀的塑造。

四、結語與思考

城市水系規劃應通過「合理水布局、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環境、建設水景觀、體現水文化、發展水經濟、有序水空間」等規劃目標的定位,實現城市水系「水清、流暢、岸綠、景美、宜居、繁榮」的總目標。

城市水系規劃涉及水文、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市政工程等諸多領域,是自然系統、社會系統、經濟系統共同耦合的結果。城市水系規劃應從單一的工程規劃走向統領水系保護和建設的綜合性規劃,將各專業從不同角度完成的規劃進行有機銜接,對涉及水系的基礎設施進行協調,避免沖突和矛盾,使各專業規劃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從而體現規劃的整體性、安全性、歷史性、協調性和綜合性。

城市的水系規劃編制,宜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是城市水系規劃,相當於總體規劃階段;第二階段是單條河道的規劃,相當於詳細規劃階段。在城市水系規劃的框架下,再編制單條河道的規劃,將城市水系規劃中的有關理念及方案予以具體落實。

應通過各地城市水系規劃的實踐,建立城市水系規劃的技術體系及標准體系,制定適用於城市水系規劃的編制辦法及技術導則,為城市水系規劃的編制提供科學依據,填補國家在城市水系規劃理論方面的空白。

參加本項目的還有湯海孺、高群、毛斌、馮一軍、蔣江峰、桂明、楊毅棟、丁小平、黃文柳、陳瑋瑋、龍彥等。

D. 有高手知道 城市旅遊形象定位的一般研究方法嗎

E. 我國旅遊業的產業定位是

旅遊業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產業之一。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旅遊業以持續高於世界經濟增長的速度快速發展,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產業。國際旅遊界人士認為,旅遊業甚至已經超過石油和汽車工業,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2010年,第十屆世界旅遊旅行大會在北京召開時,會議主題就是「旅遊,世界第一大產業」。據統計,2011年旅遊業對全球GDP的貢獻率達9.1%(同期汽車製造業佔8.5%,銀行業佔11%),旅遊就業2.58億人次,佔全球就業總數的8.3%。

從國內看,旅遊業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主要表現在:旅遊業的經濟拉動作用更加突出。一是拉動了經濟增長。據測算,我國旅遊業增加值已佔到GDP的4%以上,與旅遊相關的行業超過110個,旅遊業發展帶動了社會投資,促進了相關產業發展。其中,旅遊業對住宿業的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鐵路客運業的貢獻率超過80%。二是促進了社會消費。2010年,我國居民國內旅遊消費達到12580億元,占居民消費總支出的9.4%。三是促進了社會就業。目前全國旅遊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350萬人,與旅遊相關的就業人數約8000萬人。
從全球看,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旅遊大國。我國已經是全球第三大入境旅遊接待國,我國已經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2011年,入境旅遊人數1.35億人次,入境過夜旅遊者5758萬人次。實現旅遊外匯收入485億美元。已有146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2011年人均出遊率2次,國內旅遊人數26.4億人次。

我國是亞洲最大的出境旅遊客源國,2011年,中國公民出境總人數7025萬人次。出境人員中,因私出境6412萬人次,占出境總人數的91.3%。《世界是平的》一書說,「中國旅遊者將改變世界旅遊業」。中國對全球旅遊業的貢獻率逐步加大,特別是我國出境旅遊快速增長,成為全球國際旅遊增長的重要支撐。據測算,2011年中國對全球入境旅遊的貢獻率超過30%。
戰略性支柱產業是指對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意義、構成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支撐的產業,它不僅本身具有相當的規模,而且發展潛力巨大,同時能夠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廣泛的關聯帶動的作用。國際上一般認為一個產業的增加值佔到GDP的5%以上,就是支柱產業,佔到8%以上就是戰略性支柱產業。把旅遊業培育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我國的主要思路是,推動旅遊業與第一產業融合發展,重點發展鄉村旅遊;推動旅遊業與第二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旅遊裝備製造業;推動旅遊業與第三產業主要與文化、金融、交通、商務、醫療、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
我們始終清醒地認識到,有許多問題和矛盾亟待解決。旅遊產品供給和需求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熱點產品仍集中在少數知名旅遊景區,導致旺季一票難求。休閑度假產品供給與急劇上升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中西部部分旅遊目的地交通不便、可進入性差問題依然突出。旅遊安全保障體系還不夠健全,旅遊便捷服務能力還有待提高。

國內旅遊市場秩序和人民群眾期待還有很大差距。現有的法律法規不適應旅遊業快速發展要求,旅遊民事規則不完善;旅遊活動缺乏全程監管,旅遊經營和管理不規范;市場誠信缺失,地區和行業壁壘依然存在;旅遊部門執法力量不足,綜合執法機制不健全。

我國旅遊發展方式還不完全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相當一部分地區存在重開發、輕保護,重硬體、輕軟體的問題。一些地方仍停留在「門票經濟」階段,沒有形成完整的旅遊產業鏈,旅遊綜合帶動效益還沒有充分發揮。旅遊業科技含量不高,組織化程度低、現代商業模式創新、現代科技運用等方面還有待加強。

旅遊人才隊伍建設還不能完全適應旅遊發展要求。特別是缺乏適應兩大戰略目標要求的企業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投資創業人才等,現在外語導游、專業的景區講解員、賓館飯店的主管領班都不能適應發展需求。目前全國開展旅遊教育的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達1968家,在校旅遊專業學生109萬人,但沒有真正意義的名牌大學。真正的旅遊大國應當產生真正意義上類似美國康奈爾大學、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這樣的旅遊大學。

走出「門票經濟」是一個形象化說法,走出去,就是告別過去靠賣門票、靠漲價甚至一錘子買賣模式,向科學發展切實轉變。

F. 幫忙解釋下名詞:城市旅遊形象 城市休閑 旅遊可持續發展 城市旅遊形象定位

城市旅遊形象:好的城市環境、市政配套。
城市休閑:節奏舒緩的城市生活。
旅遊可持續發展:不進行過度開采。
城市旅遊形象定位:依照本地的人文風貌。

G. 杭州旅遊休閑產業有什麼優勢

旅遊抄休閑產業一般涉及到國家襲公園、博物館、體育(運動項目、設施、設備、維修等)、影視、交通、旅行社、導游、紀念品、餐飲業、社區服務以及由此連帶的產業群。休閑產業不僅包括物質產品的生產,而且也為人的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保障。杭州在這方面有天然的優勢。

H. 以某個城市或鄉鎮為例,談談旅遊業發展給當地的綜合影響,並談談如何協調旅遊業發展與社會經濟

旅遊業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貢獻

改革開放20多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旅遊業也得到快速發展,並且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經濟的拉動性、對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正在實現著旅遊業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的發展互相促進的局面。1999年10月西峽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提出了建設「經濟強縣、生態大縣、旅遊名縣」的戰略目標,把旅遊業作為全縣新的支柱產業來發展。經過五年來的不懈努力,西峽旅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形成產業規模,成為拉動西峽經濟快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2006年全縣各景區共接待遊客130萬人次,綜合收入2.6億元,成為全省旅遊開發重點縣、旅遊體制改革試點縣,西峽旅遊已經成為豫鄂陝毗鄰地區一個響當當的品牌。縱觀五年來的發展,西峽縣不僅旅遊業突飛猛進,勢頭強勁,並且在旅遊業的帶動下,西峽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概括近年來旅遊業對全縣經濟社會的貢獻有以下幾點:

一、推動了投資軟環境的改善,加快了西峽縣對外開放的步伐。迄今為止,我縣已推出了恐龍遺跡園、鸛河漂流、寺山國家森林公園、老界嶺、龍潭溝、石門湖、蝙蝠洞等一批精品景區,其中國家4A級景區1個(鸛河漂流),3A級景區2個(龍潭溝、蝙蝠洞),國家級水利風景區1個(石門湖)。老界嶺景區獲「中國最佳休閑度假勝地」稱號,鸛河漂流獲「中國北方最佳漂流勝地」稱號,龍潭溝景區獲河南省首批「標准化示範景區」稱號。2004年,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通過國家審批,2006年,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在第二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讓西峽旅遊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旅遊景區品質的全面升級不僅直接刺激了全縣旅遊業綜合收入的高速增長,而且擴大與提高了西峽縣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推動了投資軟環境的改善,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如僅2005年,全縣全年就達成合作項目137個,引資16.6億元。爭取政策性投資項目194個,到位無償資金2.59億元,新建中外合資企業2家,合同引資520萬美元,實際到位300萬美元。外貿出口2729萬美元,創歷史新高,被評為全省對外開放重點縣。

二、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增值增效。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西峽縣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住宿接待能力上,全縣星級飯店已達9家,其中四星級的鸛河飯店已成功加盟國際金鑰匙飯店聯盟,星級農家旅館400餘家,全縣日接待能力達到萬人以上。龍鄉菇業公司(民營企業)與省國際旅行社合資興建的集購物、餐飲、住宿於一體的縣遊客接待中心已建成並對外營業,龍港商貿城等購物中心也即將開工。旅行社行業不斷壯大,僅2006年就新成立5家旅行社。2006年西峽縣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2.5億元,年均增長15.5%。

通過發展旅遊,更加有效的帶動種植業、養殖業、特色農業、特色工業的發展。農民通過參與旅遊,迅速的提高了市場經濟意識,為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奠定思想基礎,實現了一、二產業資源的再利用。西峽憑借特色農業、工業經濟發達的優勢和特點,建成了宛葯工業旅遊項目和英灣、袁店獼猴桃觀光園等工農業旅遊項目,在保證特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取得了特色旅遊項目的發展,充分發揮了旅遊業將一、二產業生產過程整合成旅遊資源而獲得產業增值的職能優勢。

三、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建設。在西峽,農民成為發展旅遊業最大的受益者。2006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540元,比2001年增長了76.8%。以雙龍鎮化山村為例:化山村227戶,人口861人,人均耕地不足3分,沒開發旅遊前是市級貧困村。近幾年依託龍潭溝風景區發展旅遊配套產業後,新農村建設成績卓著。首先,農民收入明顯增加。僅2005年該村旅遊業總收入達到4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00元,接近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兩倍。其次,產業結構得到調整。農副產品、旅遊紀念品生產迅速發展,從事一、三產業的勞動力比例達到42:58。再次,人居環境、醫療衛生條件等得到明顯改善,全村實現了電視入戶率、自來水入戶率、村民醫療保險參保率、兒童意外傷害保險參保率和計劃生育率的五個100%。化山村已成為我縣「三產服務型新村」的代表。化山村的巨變引得附近村子都紛紛效仿,使這一帶農村面貌煥然一新,雙龍鎮也因而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

社會主義鄉村旅遊成為思想觀念的「催化劑」,不僅給當地經濟注入活力,給農民帶來了實惠,更重要的是給農民帶來了全新的觀念和思想,收入的增加讓農民兄弟嘗到了發展旅遊業的甜頭,使他們樹立了很強的環保意識,也促進了當地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成為農村實現現代化的「加速器」。

四、促進了城市化建設和環境美化。旅遊業發展得越是深入,越是呼喚城市的支撐。城市化建設與旅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旅遊能夠擴大城市的知名度,例如日內瓦、威尼斯等幾個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就是靠旅遊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而旅遊活動的發展也會增加城市的收入。城市化的發展使城市的功能更加齊全從而保證了旅遊活動的正常進行。大型的酒店和度假村的建立不僅滿足了城市旅遊發展的需求,同時也美化了城市。

如今走在西峽縣城,時代廣場上的彩色音樂噴泉,揮灑著都市的魅力;鸛河大道上的巨帆,憧憬著勝似神話的飛天;入夜的鸛河兩岸燦若星河,映照出一派祥和、平安……一路一樹,一街一景,春花、夏蔭、秋色、冬青,西峽美,惹人醉,不思歸。

五、旅遊為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載體。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是旅遊的生命源和動力,旅遊又是文化外在價值的體現,這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西峽山青水秀,物華天寶,歷史文化一枝獨秀。從仰韶遺址到西周故城,從憑吊三閭大夫的屈原崗到被台灣同胞奉若神明的哪吒廟,從武則天的觀花園到李自成的演兵場,從日本帝國主義戰敗投降的馬鞍橋到宛西民團司令別廷芳的別公堰遺址……古跡遍布境內,傳說令人神往。發展旅遊業使這些濃厚的文化得以彰顯,迥異的文化又吸引著八方遊客。龍潭溝的地方戲表演、老界嶺的迎賓館模仿秀、恐龍遺跡園的地質文化展示等精品旅遊文化項目已逐步成為景區招徠遊客的重頭戲。通過旅遊工作的實踐證明,運用相對成熟的旅遊業已經搭建起來的巨大市場平台,高度重視文化的巨大促進作用,不斷豐富旅遊文化產業的形式和內容,就能強力拉動旅遊業不斷走上新台階,就能形成共享資源、共享市場、互為支撐、互為促進、共同提升、共同發展的雙贏格局。

旅遊業是當今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產業。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它不僅具有經濟發展功能,而且還具有強大的社會功能。它能夠推動中西部和農村的脫貧致富,縮小區域經濟差距;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增加就業和再就業;改善居民的生活,更新思想觀念;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保護和傳承文化,融洽社會關系;樹立新的資源觀、發展觀,形成保護與發展的良性互動,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可見,旅遊業的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有著內在的同一性。它能促進社會個體的和諧發展、社會結構和諧、經濟發展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等,從而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因而,大力發展旅遊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必然要求。

(一)樹立科學的旅遊發展觀,繼續推進旅遊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科學發展觀具體表述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旅遊業的發展需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建立新的旅遊發展觀。科學的旅遊發展觀要求以人為本,在旅遊開發、經營、管理方面,注重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並舉,通過特色化的產品、人性化的服務、柔性化的管理、多元化的經營,充分滿足旅遊者的需求,推動旅遊業從流量增長型向質量增長型轉化,使旅遊業走上城鄉旅遊良性互動、區域特色旅遊協調發展、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並重、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並舉、旅遊與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旅遊產業發展新道路,真正凸現旅遊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二)提升旅遊業的旅遊經濟功能,實現經濟的和諧發展
由於強大的輻射效應與乘數效應,旅遊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其他相關產業和當地經濟發展。我們應當在旅遊業實現脫貧致富和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成功經驗上,進一步提升它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經濟功能。一是通過「農家樂」、「漁家樂」等形式的鄉村旅遊開發,加速農村地區的旅遊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緩解「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別,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二是加速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的旅遊業發展,通過國內旅遊,增加旅遊收入,實現國民收入的再分配;通過國際旅遊,注入外匯收入;通過提升旅遊區域知名度,吸引國內外經貿投資,縮小中西部和東部地區的經濟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三是加強旅遊業的關聯帶動功能,刺激區域內會展產業、文化產業、信息產業等服務產業的發展,調整和優化區域經濟結構,促進區域經濟系統的升級;帶動區域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環境,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挖掘和擴展旅遊業的社會功能,實現個體和社會結構的和諧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挖掘和擴展旅遊業強大的社會功能。一是充分挖掘旅遊業的就業功能,增加旅遊業與相關產業的就業機會和職位,促使人們能夠各有所職,各盡其能,緩解個體間以及與社會的利益矛盾,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二是擴展旅遊業的社會交流功能,促進當地居民與遊客直接和間接交流,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信任;促進區域間文化的交流,實現先進理念和知識的區域間流動,促使社會關系能夠和諧發展。三是提升人們生活質量。旅遊需求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需求。1980年的《馬尼拉宣言》已經將旅遊看作人類的一種社會生活方式。旅遊已成為我國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的表現。目前,我國旅遊主體多為城鎮居民,農民旅遊者甚少。一個占國家居民人口絕對多數的農民旅遊需求缺位的旅遊產業與和諧社會的建設要求相比,顯然存在著較大差距。因此,建設和諧社會,還必須啟動農民旅遊市場,真正實現城鄉社會生活的全面發展。

(三)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的旅遊開發理念。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從資源利用的方式和特點看,與工業發展相比,旅遊業發展本身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相對較小,尤其是以自然旅遊資源為基礎,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的新型旅遊方式——生態旅遊,非常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同時,旅遊環境是旅遊生存之本,其本身就是一種旅遊資源,因而旅遊業的發展,需要建設、保護和美化生態環境,提高人們對自然環境科學利用和保護的認識,促進自然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同時,生態旅遊的發展,培育了旅遊者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意識,促進了生態觀念的擴散和生態行為的產生。正因為旅遊業具有與社會、自然和諧相處的基礎性特徵,被稱為「環境產業」、「綠色產業」、「無煙產業」。因此,在加快發展旅遊業這一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撐點的同時,更加重視堅持以人為本,以遊客滿意為中心,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前提,樹立可持續旅遊的理念,加強對旅遊者和旅遊地居民的管理,加強旅遊的規劃管理,促進人的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I. 杭州的支柱產業和城市定位是什麼

杭州城市定位是旅來游源與科技,代表作就是西湖和阿里。

今天只從就業的角度去看一下支柱行業,因為查不到杭州市2017年的城鎮單位就業情況,只在浙江省統計年鑒中查到了「2015年浙江省城鎮單位就業人數」情況表,僅供參考。

非常直觀地看到製造業和建築業是浙江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佔比高達就業總人數比例的60.37%。也就體現出2025現代製造業是多麼的重要,而房地產業為什麼經久不衰的道理;其次,金融、教育、醫療和公共服務行業。接著,批發、零售、商務、交通還有房地產銷售。

而我們一直引以自豪的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業全部合在一起就業才33萬,占總就業人數的比例僅有3%。

可為什麼如此引以自豪的科技行業,就業人數不多,遠遠不如製造業和建築業,但卻又如此的光芒四射。一個原因是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世界,未來的競爭就是科技的競爭;第二個原因是社會精英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第三個就是科技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遠遠超過傳統行業,為社會創造的巨大的金融市值,更為持有者創造了巨大財富。

這才是科技的魅力所在。

J. 關於濱海城市旅遊形象塑造和濱海城市旅遊產品發展的內容

應該先界定一下旅遊形象,然後說說旅遊形象塑造的影響因素,再提出一些我國旅遊形象塑造中存在的問題,最後提出一些解決措施.
旅遊產品的寫法跟上面類似就可以了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