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文化旅遊項目合作對接會舉行
❶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共同倡議
京津冀地區同屬京畿重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當前區域總人口已超過1億人,面臨著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城鎮體系發展失衡、區域與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等突出問題。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驅動,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是面向未來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京津冀空間協同發展、城鎮化健康發展對於全國城鎮群地區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示範意義。為響應國家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求,參加兩市一省規劃學(協)會和城市科學研究會、規劃設計院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京聯合召開的「京津冀空間協同發展論壇」與會者,就京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與區域治理達成共識。現發出如下倡議:
1、堅持生態優先為前提,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建設綠色、可持續的人居環境。以區域資源環境,特別是水資源、大氣環境承載力等為約束,嚴格劃定保障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紅線,明確城鎮發展邊界,合作推進「環首都國家公園」和區域性生態廊道建設。提高城鎮的用地集約利用效率,實現「存量挖潛、增量提質」,構建生態、生產、生活相協調的城鄉空間格局。加強城鄉地域特點和人文特色塑造,保護傳統村落,共同構建區域文化網路體系。
2、堅持區域一體、協同發展的原則,謀求城鎮體系、區域空間、重大基礎設施的協同發展與布局。促進城鎮功能合理分工,優化城鎮規模結構,著力培育區域次中心城市和沿海新開發地區。強化京津高端服務功能合作對接,京津冀共同構築面向國際的開放平台。加快建立「網路化、低碳化、安全化」的區域交通運輸體系,提升天津、石家莊等中心城市的客貨運樞紐地位,與北京共同構築國際門戶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促進京津冀地區各機場之間的分工協作,立足北京新機場建設服務於區域的立體交通運輸體系與國際物流基地。著重完善互聯互通的城際軌道網。
3、破除阻礙區域人口和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壁壘和制度障礙,促進多種形式的跨地區合作。重點加強創新、文化、教育、醫療、旅遊等的跨區域合作交流,推進多種形式的經貿合作。通過區域治理創新,促進共建共享,建立區域競合發展的良性格局,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兩市一省應合作開展支持冀中南地區、張承地區綠色轉型發展的研究。
4、建立跨區域規劃的編制與實施工作的新體制、新機制。應充分發揮京津冀空間協同發展規劃的綜合協調平台作用,開展專項規劃對接,加強重大空間布局問題的協商溝通。充分利用區域內智力資源密集的優勢,以京津冀的協同發展為目標,大力推進城鎮群發展理論與規劃實踐的創新。
「京津冀空間協同發展論壇」全體與會者
2014年7月10日
天津發布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路線圖」
日前,記者從天津市政府獲悉,《天津市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15—2020年)》(簡稱「方案」)已獲官方通過,標志未來5年天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有了明確「路線圖」。
據了解,天津方案涵蓋提高先進製造研發水平、構築交通網路、改革開放、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構建現代城鎮體系五方面。
天津方案將「提高先進製造研發水平」置於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措施首位。未來五年,天津將構建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的產業體系,形成技術領先、配套完備、鏈條完整的產業集群,建成先進技術、創新要素、高端產業的承接地和聚集地等,支撐和引領中國製造業發展。
在構築現代綜合交通網路方面,方案指出,天津將以海空兩港為核心、軌道交通為骨幹,全面提高航運服務輻射功能和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在改革開放方面,該市將充分利用自貿試驗區、自創示範區和濱海新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形成營商環境與國際接軌、投資貿易高度便利、示範引領作用強勁的改革開放先行區。
在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天津將打造水繞津城、城在林中、天藍水清;在構建現代城鎮體系方面,該市將提升中心城區,增強濱海新區龍頭帶動,做強輔城和中等城市。
天津師范大學自由經濟區研究所所長孟廣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天津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工業城市,有雄厚的製造業基礎,上述方案突出了製造業,符合天津特色。
孟廣文認為,天津製造業不僅應成為生產與加工裝配基地,還應該向自主創新和總部基地方向發展,以形成處於高端製造業價值鏈的產業群,帶動天津及區域經濟發展,更好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京津冀協同發展」寫入河北司法機關工作報告
2016年1月10日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河北高院「)自覺把法院工作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大局中統籌謀劃、協調推進,堅持以法治方式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捍衛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安定。此外,「京津冀協同發展」也寫入了河北省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報告。
❷ 「」北京——張家口」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對京津冀一體化建設的意義
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已近一年,三地合作更加熱絡緊密。
按照方案,北京市與河北省張家口市聯合申辦2022年冬奧會,屆時北京將對北京奧運會的場館進行改造後承辦冰上項目的比賽,北京延慶將舉辦高山速降的滑雪比賽,而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將承辦其他雪上項目的比賽。
成功舉辦冬奧會會帶來如下影響:經濟方面,投資支出增加,創造就業機會,勞動力供給的增加,相應的生活水平也會提高。但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物價的上漲、加劇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後續使用的浪費、對旅遊者的吸引力較小等。
北京和張家口作為舉辦地將擴大國際知名度,提升當地的國際化水平,通過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改進和區域人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的深度融合對接,充分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的進程。
京津冀一體化除了生產要素的一體化外,政府機構和商業機構也會在此次申奧成功中,磨合機制,鍛煉服務型隊伍,並進行公共服務效率、安保等方面的壓力測試,這會對京津冀可持續的發揮首都大經濟圈的增長極作用夯實基礎。
社會文化方面,申奧成功將提高北京和張家口,乃至整個京津冀地區的整體國際化水平,提高民眾的參與度,同時地方乃至中國的價值觀和傳統風俗也會向世界進行展示,增強區域制度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文化和價值觀的融合為京津冀的一體化打下思想包容創新的持久發展基礎。
申奧成功也會優化京津冀產業結構,使得布局更加合理。正如2008年夏季奧運會,北京范圍的污染和三高企業向外搬遷,才緩解了大城市病的壓力。
本次申奧成功會加快京津冀產業合理布局步伐,促進當地金融、信息等服務業的發展,更凸顯北京作為政治與文化中心的地位,同時天津濱海新區與河北的曹妃甸等區域的環渤海交通戰略優勢得到凸顯,之前的存量基礎設施優勢與投資得以發揮作用。
目前房地產與地方政府債務使得以銀行為主的簡介融資體系風險大大提高,股票和債券市場等直接融資得到鼓勵,但目前資本市場的震盪調整也為未來的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帶來不確定性。
在此情況下,奧運經濟作為國家推動投資促進經濟發展的有力方式在促進投資與消費的積極作用值得期待。這個階段也為京津冀的加速融合與發展帶來機遇。
❸ 京津冀地區旅遊業現狀如何
SWOT 分析優勢
旅遊資源稟賦優越。河北省多樣的地形決定了河北省多樣的旅遊資源。河北省歷史文化悠久,擁有燕趙大地五千年燦爛的文化,不僅有清西陵、避暑山莊等燦爛的歷史文化遺產,還有白洋淀等紅色旅遊景點,以及北戴河、野三坡等自然景觀。另外,河北省環繞京津兩小時交通圈優勢為河北吸引京津遊客提供了保障。對於定位高標准消費人群,具有明顯的地理位置與資源優勢。
劣勢
缺乏品牌效益。由於河北旅遊業後天的宣傳不夠,以及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下的宏觀地位要求,使得河北在旅遊業上生態保護與開發尺度存在不當,造成內部11個地市之間發展存」在不平衡現象,區域性發展明顯,但整體品牌效益較差,在京津冀之中,處於劣勢地位,沒有充分的話語權。
缺乏龍頭型旅遊目的地,尚未有國際性景區成立,缺乏有影響力的景點路線與旅遊品,使得河北遊客多為周邊省市,尤其北京的消費人群較多,但在國內沒有影響力,這也是河北省旅遊景點未在榜上的原因。
機遇
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對於河北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三地打破區域界線,集中20多處4A風景區共同開發,整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逐漸形成環京都休閑旅遊示範區。並且從2016年開始,每年一屆的河北省旅遊發展大會也為河北省旅遊帶來了良好的宣傳效果,使得區域性市場發展更加廣闊。
2016年,河北省首屆旅發大會在保定市淶源縣、淶水縣、易縣舉辦,成功打造了區域旅遊的經典品牌——京西百渡休閑度假區,開創了保定市旅遊產業轉型發展的新格局,實現了頂層設計和科學統籌發展、區域協同和旅遊大格局發展等十方面重大突破。當年旅遊人數突破7999.3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757.33億元,旅遊收入連續5年居河北省第一。
2017年第二屆河北省旅發大會在秦皇島開幕。大會集旅遊開發、生態保護、文化交流、招商引資、經貿合作為一體,以「打造世界一流濱海康養旅遊度假區」為主題,以「上山、下海、入村」為三大拓展方向,依託秦皇島獨特的山海文化資源,投資600億元,打造了濱海度假、海上娛樂、康體養生、山地生態、文化體驗、紅酒休閑六大業態,38個重點旅遊項目,形成了「一廊、雙環、七個組團」的格局,向世界展示河北豐富而獨特的旅遊資源。
❹ 京津冀協同合作有何優勢
據報道,京津冀三地協同合作的優勢尤其明顯,將有助於三地優勢互補產業升回級,協同走向高質答量發展。
近年來,伴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推進,該產業港已集聚各類機器人企業超過80家,其中75家來自北京,未來這里將打造成集服裝設計研發、面輔料一站式采購、金融服務、倉儲物流等於一體的服裝產業集群。
位於河北滄州的明珠商貿城已經聚集了8000多家來自北京的服裝批發商,吸引他們真正紮根留下的,是滄州給他們打造的服裝全產業鏈。明珠商貿城不遠處,總投資500億元、能容納近萬家企業的服飾產業特色小鎮已經初具規模。
文章來源:央廣網
❺ 怎樣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旅遊業發展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旅遊業發展要做到五個堅持,分別是:
一是要堅持解放思想。加強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要從實現國家戰略的高度思考和謀劃出發,跳出旅遊看旅遊,充分認識推進三地旅遊協同發展的重大意義,突出旅遊合作發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旅遊是綜合性產業,帶動性強、輻射面廣、產業鏈長。旅遊合作的成本低、見效快。經過努力,旅遊合作發展有條件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產業和示範引領。應當進一步加大旅遊產業戰略定位的宣傳力度,做到有作為、有地位,凸顯旅遊產業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大的勇氣和氣魄,主動謀劃,不斷提升旅遊產業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要堅持頂層設計。要用世界眼光、戰略思維審視和謀劃京津冀旅遊合作。加強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的目的,就是共同努力,把京津冀區域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塑造國際旅遊品牌,打造世界級旅遊產品。要通過三地旅遊部門建立起來的工作協調機制,加強頂層設計。要把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規劃納入國家級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之中,積極爭取國家發改委和三省市發改委的支持。要積極探索如何利用好京津冀三地旅遊資源的總體優勢和比較優勢,進一步加大旅遊資源整合力度。要依託北京首都的資源優勢,發揮河北省的資源優勢,突出天津的資源特色,共同打造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拓展京津冀旅遊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是要堅持問題導向。要抓住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的主要問題,才能有的放矢,打破瓶頸。當前的主要問題有: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的機制不夠健全,可操作性還不太強;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的重點還不夠突出,還沒有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切入點;三地旅遊合作發展的思路和認識已達成共識,亟須抓幾項符合旅遊工作實際的合作舉措,並實實在在「落地」;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格局看,還需強化旅遊協同發展在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旅遊合作的進展還不太快,示範和引領作用還不突出。解決好這些問題,就要強化聯動互動,在分工協作中發揮三地的作用;要強化市場機制,突出旅遊企業的主體地位,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和行業轉型升級中的基礎性作用。要迎難而上,善於破解難題,開創旅遊合作的新局面。
四是要選准突破點和切入點。要加快推進「四個一體化」,即:盡快建立健全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工作機制,加快推進旅遊組織一體化;進一步相互拓展旅遊市場,加快推進旅遊市場一體化;深化旅遊監管合作,加快推進旅遊管理一體化;加強對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編制以及項目建設等重大問題的統籌,加快推進旅遊協同發展一體化。三地旅遊部門可以把「三個一」率先做起來,京津冀一張網、一張卡、一張圖涵蓋吃住行游購娛,要一卡多用,要有優惠,有吸引力,這才是實實在在的便民惠民舉措。三地的薊縣、平谷區、遵化市、興隆縣、三河市已經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對接工作,積累了很好的旅遊合作經驗,下一步要繼續打造京東旅遊合作示範區,共同推進區域內的空港、海港過境遊客72小時免簽政策落地。選好這些突破點和切入點大力推動,定期總結經驗,有利於共同做好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這篇大文章。
五是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京津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互補性很強。北京是六朝古都和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是國家的政治、文化、國際交流和科技創新中心。北京的重點景區對海內外遊客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河北省內環京津,外環渤海,文化積淀深厚,旅遊資源豐富,特別是文物古跡數量眾多,河北的重點景區享譽海內外。天津是我國4個直轄市之一、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天津擁有亞洲最大的郵輪母港,正在加快建設中國郵輪旅遊實驗區。中國旅遊產業博覽會已在天津舉辦了五屆,我們正在積極創建中國旅遊產業園,推動了中國旅遊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最近,民革天津市委會關於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份材料建議,要加快推進京津冀文化旅遊產業一體化,提出「三千年歷史看河北,一千年文化看北京,近代百年看天津」。三地的文化旅遊產業各具優勢,北京的皇城、四合院,河北的山水、燕趙文化,天津的小洋樓、薊縣山水和濱海新區。應把京津冀的旅遊「珍珠」串聯起來,把各個歷史時期的風貌建築、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串聯起來,精雕細琢,打造世界級的旅遊「金項鏈」,推出「京畿百年風雲游」、「明初清末文化游」、「古長城文化游」等旅遊觀光線。這些建議值得我們深入思考、認真研究。京津冀三地要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為實現國家戰略、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做出旅遊行業新的更大貢獻。
❻ 京津冀三地發布六大主題旅遊路線是怎麼回事
近日,京津冀旅遊合作項目發布暨旅遊產品推介會在廊坊召開,三地旅遊部門、旅行商、投資商共同參會,京津冀三地精選了130個旅遊項目向全球招商,總投資規模近8000億元。同時,多彩京津冀系列六大主題旅遊線路首次亮相,誠邀海內外遊客踏破地域之限,全方位暢游京津冀。
「京津冀旅遊正從觀光游向休閑度假游轉變,這些特色路線進一步結合了三地遊客的旅遊需求,有了更多的個性化項目,讓景點成線成環。」宋宇評價道。
今年,京津冀將繼續探討旅遊市場一體化,完善規劃,建設標准,突破政策障礙,實現市場資源共通。在建立了旅遊示範區後,同一示範區的成員將共同開發整體的旅遊線路,由單一景區、景點拓展到旅遊線路,再拓展成旅遊帶、旅遊圈,讓示範區作為一個整體的旅遊目的地出現。在旅遊推廣和旅遊公共服務上,京津冀三地將共同開通旅遊直通車、設計統一的旅遊地圖、設置京津冀旅遊交通標志牌、投放京津冀自駕車旅遊護照和旅遊一卡通等。
❼ 為什麼京津冀旅遊區會成為我國長盛不衰的旅遊地方
京津冀地區是我國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長城、故宮、天壇、頤和園、避暑山莊等世界文化遺產,佔全國總數的近五分之一;擁有國家4A級以上景區200餘處,佔全國總數的十分之一,深化區域合作具有雄厚的資源基礎。
京津冀在市場推廣、監管合作等方面以任務分解方式逐漸推進旅遊大格局建設。從2014年開始,三地便著手建立旅遊協同發展工作會議工作機制,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共塑區域旅遊品牌。同時,覆蓋京津冀區域的旅遊投融資服務平台正式啟動運營,促進三地旅遊資源與社會資本有效對接,推動京津冀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行駛在河北「京西百渡休閑度假區」206公里風景道上,遠山、近水和農家院落相互交映。對接京津短途休閑游的需求,該度假區投資近300億元,將野三坡、清西陵、白石山、狼牙山、易水湖五個優質品牌景區連為一體,打造了一個總面積6600多平方公里的全域旅遊樣板區。
打造旅遊品牌,要以高品質旅遊產品和旅遊目的地為依託。在京津冀旅遊格局中,河北旅遊景區整體規模小、分布散、創新不夠、規劃建設水平低、附加值低,呈現「大資源、小產品」的現象。「『星星』多、『月亮』少,『月亮』不震撼,『星星』不耀眼。」河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那書晨形象地比喻。為此,河北舉辦首屆旅遊發展大會,積極打造全域旅遊,圍繞「京畿福地·樂享河北」核心品牌,大力實施旅遊品牌化戰略,提升旅遊產品供給,讓京津遊客「引得來、待得住、住得久」。在這一思路的引領下,2016年,河北省旅遊業總收入同比增長34%。
日前,在避暑山莊上演的一場清代皇家「冰雪奇緣」表演,讓數千名遊客一同觀賞傳統冰上運動「冰嬉」,也為京北生態(冰雪)旅遊圈標上了生動的注腳。
此前,京津冀三地17個縣(市、區)公布了《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示範區合作宣言》,三地共建的京東休閑旅遊示範區、京北生態(冰雪)旅遊圈、京西南生態旅遊帶等正快速推進。「依託旅遊協同發展戰略布局先行先試,旅遊示範區的建設,有助於推動三地旅遊發揮特色、錯位發展、合作共贏,支撐京津冀旅遊空間格局。」
❽ 京津冀旅一體化發展旅遊的優勢分別有哪些
京津冀三省市地域相接、人緣相親、文化相近,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極為重要的區域。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對三地尤其是河北的發展,是一個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旅遊業關聯度高、融合性強、拉動作用突出,是區域合作最容易起步、最容易實現的領域。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進程中,旅遊業扮演著橋頭堡和排頭兵的重要角色,既是共振點和共贏點,又是切入點和突破口。
京津冀區域旅遊資源富集。京津冀地區是我國旅遊資源最豐富、具有比較優勢的地區之一,旅遊資源不僅數量多、規模大,而且種類全、品位高。該地區集中了長城、故宮、天壇、頤和園、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明清皇家陵寢等7處世界文化遺產,佔全國總數的近1/5;擁有國家4A級以上景區200餘處,佔全國總數的1/10,深化區域合作具有雄厚的資源基礎。
京津冀區域旅遊特色互補。京津冀三地旅遊既有同宗同脈的統一性和完整性,又有各具特色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北京作為首都和全國旅遊中心城市,自然、人文、歷史等景觀優勢明顯。天津近代人文旅遊資源豐富,以近代文化、民間文化、歐陸古典風情最為著名。河北有山有海,歷史底蘊深厚,資源種類齊全,特別是海濱、海島、草原、湖泊、天然冰雪、優質溫泉、青山秀水、鄉村風光等都是發展環京津休閑產業的特色資源。
京津冀區域客源市場廣闊。京津冀處於環渤海中心地帶,是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後快速崛起的第三增長極,區位優勢明顯,交通通訊便捷。京津冀及周邊省份有4億人口,三地私家車擁有量已超過1000萬輛,市場廣闊、潛力巨大。京津冀GDP已突破6萬億元,佔全國10.9%。經濟基礎優勢明顯。2013年,京津冀旅遊總收入超過8000億元,旅遊總人數達到6.6億人次,並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
京津冀區域合作基礎堅實。多年來,河北把實施「環京津戰略」作為推動旅遊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先後與京津簽署了一系列旅遊發展戰略合作協議,與北京、天津等高鐵沿線6省市聯合發起成立「京港澳高鐵旅遊市場推廣聯盟」,與京津等長城沿線8省市發起成立「中國長城旅遊市場推廣聯盟」,並積極參與組織和推動北方交易會等活動。三地初步建立了區域旅遊合作機制,拓展了旅遊市場,加強了旅遊監管合作,推進了旅遊產業發展,促進了三地旅遊經濟圈的逐步形成,為京津冀旅遊一體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京津冀區域旅遊協同發展有良好的基礎和條件,已取得了顯著成效,前景可期。但仍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主要是:難以突破傳統行政區域思想束縛、欠缺一體化協調機制和統一規劃,旅遊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建設滯後、旅遊資源集約開發利用不夠、整體形象品牌不鮮明、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和產業鏈不完善等。這些都需要京津冀三地切實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共同努力推動實現協同發展。
一、建立健全協調合作機制
協調聯動的合作機制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保障。京津冀三地旅遊合作起步較早,進展很快,但是一直沒有形成全面統籌、協調聯動的長效機制。三地應主動作為,共同推動成立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完善京津冀政府間交流平台,建立京津冀及相關市縣參加的定期旅遊協調會議制度,研究確定區域旅遊合作戰略、方針與機制,協調解決區域旅遊發展與合作的重大問題。同時,共同制定完善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的相關政策,制定合作發展規則和標准,進一步推動區域旅遊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的合作與交流。
二、強化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
推進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必須堅持規劃先行,做好頂層設計。三地旅遊資源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很大的差異性,只有統一整合、規劃對接才能進一步提高整體吸引力和競爭力。在資源普查基礎上,三地可共同編制《京津冀旅遊業協同發展規劃》,根據不同資源特色,統籌策劃功能定位和結構布局,明確旅遊市場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發展目標,通過有效整合,構建多元化旅遊板塊,實現互補協同發展。同時,盡快編制河北省對接京津市場的專項規劃,使河北更快、更有效的對接京津旅遊市場,加速河北旅遊發展。
三、建設一體化旅遊交通體系
構建一體化旅遊交通體系,是區域旅遊協同發展的基礎。目前,三省市間和重點景區間道路建設均有滯後現象,斷頭路多,部分路段堵車嚴重、道路等級較低,不能適應快速、便捷的現代旅遊交通需求,影響了京津冀旅遊業整體快速發展。應借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勢,著力構築區域一體化交通體系,加快形成適應旅遊發展要求的現代立體交通網路。推動開通京津至我省主要旅遊城市的旅遊列車,在旅遊旺季加開三地之間的旅遊列車或增加旅遊坐席。爭取形成三地旅遊直通車網路體系,共同推動三地旅遊集散中心等相互開行通往異地的旅遊直通車,構建城市間旅遊公共交通網路,打造「京津冀公交旅遊圈」。
四、共同塑造區域旅遊品牌
形象鮮明的區域旅遊整體品牌是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三地應大力開展區域旅遊聯合宣傳推廣,聯合推出精品旅遊線路,聯合策劃組織旅遊宣傳活動,聯合參加旅遊展會,聯合舉辦旅遊節慶,以及共赴境內外重點客源市場開展聯合促銷,建立形成一體化宣傳格局。河北將著力對節慶活動進行整合,與京津合作把張北草原音樂節、衡水湖馬拉松等區域性節慶活動,打造成具備全國乃至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品牌。構建京津冀旅遊宣傳營銷平台,推動在三地媒體開設京津冀旅遊一體化專欄,在三地旅遊網共設京津冀旅遊板塊,支持區域內旅行社、景區、酒店等企業聯合建立旅遊營銷合作聯盟,鼓勵在策劃包裝產品、省際聯合推廣、互送旅遊團隊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五、構建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務體系
強化服務意識,優化發展環境是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的重要保障。加快建立一體化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共同制定符合京津冀旅遊產業發展需求的旅遊咨詢服務、標識標牌系統等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標准,加快完善旅遊集散中心、旅遊咨詢中心、旅遊指示標識等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使自助旅遊公共服務規范化、一體化。探索推出區域內旅遊惠民便民政策,加快推進省際間旅遊網路平台相互鏈接,開通遠程網路化預售票系統,積極推動「京津冀旅遊一卡通」全面發行使用,推行統一旅遊套票,實現京津冀區域旅遊市場一體化。
對河北旅遊來說,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是一次重大的、空前的歷史發展機遇,我們必須乘勢而上,借勢發展,力求更大作為。只要三地加大統籌整合、強化緊密合作、推動協同發展,就一定能夠把京津冀地區打造成為中國最具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成為帶動區域旅遊特別是河北旅遊業新一輪快速增長的重要引擎。
❾ 京津冀區域旅遊合作現狀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對少開放的不斷擴大,中國旅遊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區域之間、城市之間、景區之間以及行業之間的合作逐漸形成共識,在一些地區,合作形式不斷創新,在當地旅遊業發展中發揮著日益明顯的作用。處於中國旅遊業發展龍頭地位的北京、天津、河北三個行政區,長期以來,在旅遊業的發展中一直在探討如何更好地合作,發揮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在華北地區乃至全國旅遊業的發展中充分發揮區域合作的優勢。雖然在一些地區和領域已經出現了一些合作的行動,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從總體上說,至今尚未取得突破勝的進展。因此,京、津、冀區域旅遊合作的問題值得認真探討和認真對待。
一、京津冀區域旅遊合作的發展歷程和現狀
從旅遊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出發,京津冀是國內最早提出區域旅遊合作的地區。早在1985年就成立了京東旅遊區,致力於京東地區兩市一省旅遊資源的開發和景區的合作,這個區域包括北京平谷的金海湖,天津的盤山、黃崖關、薊縣和河北省的清東陵等,創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聯合開發、聯合營銷的合作方式,效果明顯。後來由於多種因素,沒有能夠堅持下去。1987年,由北京旅遊學會發起,聯合天津旅遊學會、河北旅遊學會,在北京密雲白龍潭召開了第一次"京津冀區域旅遊合作研討會",與會代表表達了區域旅遊合作的願望,從而使這樣的研討會成為例會,每年大家在一起探討區域合作問題,而且參與的省市越來越多,一直到後來發展為北方十省市旅遊聯誼會,並促成了每年-屆的"北方旅遊交易會",由各地輪流舉辦,2003年河南鄭州舉辦。2003年9月19日至21日,京津冀三地旅遊局還在北京中華世紀壇廣場舉辦了"京津冀旅遊宣傳周"活動。應當說,在推動這三個地區的旅遊合作方面,三省市的旅遊學會和旅遊局都做出了積極的努力。但是,總的說來,還沒有實質性的發展,還停留在形式單-、規模有限、參與不足、隨意性強的較低層次上。
二、加強京津冀區域旅遊合作發展的必要性
(一)中國旅遊業大發展的需要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躋身於世界旅遊大國的行列,旅遊業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03年10月13日,世界旅遊理事會(WTTC)在北京發布了《旅遊及旅行業對就業和國民經濟的影響·中國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報告,《報告》中特別強調,中國具有成為世界旅遊大國的潛力,中國旅遊及旅行業的發展前景是光明的。在未來的十年間,"中國的旅遊及旅行業需求將有望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大旅遊及旅行業高增長國家』。根據這個《報告》,2004年中國旅遊及旅行業總需求預計將達到15367億元人民幣,有望直接創造136000萬個就業機會。屆時,"廣義的旅遊及旅行經濟(直接和間接)將創造12736億元人民幣的國內生產總值,或者全部國內生產總值的10.2%。"雖然世界旅遊理事會(WTTC)的數據和國內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具有一定的不可比性,但是根據這一報告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國際社會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旅遊業在中國國民經濟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北京是全國的首都,天津是最早的直轄市之-,河北是華北的大省,京津冀三個行政區在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有著天然、緊密的聯系。同樣,它們在中國的旅遊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三個行政區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是如果它們合在一起,其在全國的位置則非常突出。京津冀都被列入全國接待入境旅遊者30萬人以上、接待外國旅遊者20萬人以上和外匯收入在~億美元以_上的省市名單之中。京津冀的旅遊外匯收入佔全國外匯收入總額的18%。因此說,在未來中國實現世界旅遊強國的進程中,京津冀應當、也一定會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認真探討京津冀三地發展更加緊密的經濟關系,加強旅遊發展中的合作與聯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二)旅遊活動"無邊界行為"特徵的需要
旅遊活動的核心是人員的流動。旅遊者流動的方向是具有吸引力的目的地。旅遊者本身和旅遊目的地處於某種行政管理的區劃之中,而旅遊者在做旅遊決策和實際旅遊時,並不關心目的地的行政歸屬,而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從這一意義上說,旅遊活動是無邊界行為。但是,基於行政管理和地方利益的需要,一些政府機構則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強調行政區劃的范圍,人為地劃定了界限,設置了藩籬,製造了障礙。也許在封閉時代這顯得很自然,這些小圈子在不斷被加固和強化;也許在計劃經濟的時代,這樣做更能夠實現計劃,而在市場經濟時代,這樣做顯得是不和時令的,因為它限制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市場經濟就難以正常運行。也許農業或某些製造業可以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區域范圍內會發展得很好,然而旅遊業則不行,它的發展就需要打破疆界,多方聯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旅遊業的大發展,實現區域的多贏。世界旅遊業發展的實踐證明了這-點,國內各個省市也都朝這個方向努力,試圖打破長期以來計劃經濟運行的慣性,探索旅遊業發展的新路。
(三)旅遊活動發展"內聚外拓"規律的需要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旅遊活動表現出"內聚外拓"的規律。一方面,大范圍"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旅遊活動將逐漸減少,中小區域尺度的休閑度假旅遊逐漸興時。隨著人們出遊能力的加強和出遊次數的增加,身心愉悅功能會不斷增強,走過幾個地方很難成為驕傲的資本,人們更加強調為自己而旅遊,走馬觀花式的旅遊方式讓人疲於奔命,人們更願意靜下心來,好好體驗異地文化和氛圍,在這種情況下,中小區域尺度旅遊將會受到人們更多的青睞。另一方面,郊區游的范圍將逐漸向外拓展,也會向中小區域尺度的休閑度假旅遊發展。隨著人們可支配收入和時間的增加、道路交通設施的完善、信息的豐富和快速傳播、私家車的增多,人們一日游、周末游的范圍被拓寬了,通過距離的增加人們能夠獲得更加完整、新鮮的旅遊體驗。京津冀三地地域集中,區內北京和天津等特大城市是巨大的旅遊市場,旅遊活動的這種"內聚外拓"作用更加明顯,對區域旅遊合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旅遊業區域競爭態勢的需要
旅遊業發展到今天,已經經歷了景點競爭、線路競爭、城市競爭,開始進入區域競爭的階段。從國際上看,歐盟東南亞等區域的旅遊合作頗為成功,特別是在歐盟,旅遊者的流動和旅遊業的經營都實現了無障礙,申根協議的制定和擴展,都為旅遊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致使歐洲一直保持著全球國際旅遊最大的份額。從國內來看,區域旅遊合作掀起新的熱潮。先是西部旅遊投資規劃、長江三峽旅遊規劃、香格里拉生態旅遊示範區規劃等的啟動,拉開了我國旅遊新一輪區域合作的序幕。隨後跨省市區域旅遊合作不斷涌現:皖贛兩省聯手推出"江山風清』旅遊線,江浙滬共築長江三角洲旅遊圈,西藏、青海、甘肅開展青藏高原區域旅遊合作,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閩粵贛金三角地區的旅遊合作等。長江三角洲地區在區域旅遊合作上跨出了很大的一步,以上海為龍頭,江蘇、浙江等周圍地區聯合打造旅遊品牌,聯合促銷,大范圍內整合資源,甚至建立了"綠色旅遊通道",實現了旅遊投訴無障礙,旅遊業的發展有了新的進展。包含港澳粵的珠江三角洲,在促進旅遊的聯合發展方面也有了許多新的進展,特別在邊境旅遊方面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嘗試。
(五)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需要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大趨勢,歐盟的出現成為經濟一體化的範例,北美、東盟等也是朝著經濟一體化方向發展。就國內而言,京津冀經濟圈、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並列為中國三大經濟圈。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長三角分別成為20世紀80年代、90年代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亮點,是中國目前經濟發展最好的區域。與珠三角和長三角相比,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的潛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在今後一段時期內,加強京津冀區域經濟融合,加快經濟一體化步伐,是這一地區發展的首要任務。區域旅遊合作不僅是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對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起重要作用。加強區域旅遊合作發展,可以增加京津冀地區的人員和信息交流,促進交通、通訊、環保等基礎設施的改善,形成良好的區域形象,為區域經濟合作營造更好的環境。
(六)提高旅遊供給能力的需要
旅遊供給涉及多方面的生產要素,區域旅遊合作有利於區域生產要素的互通有無,提高供給能力。區域旅遊合作,對內有利於統籌區域發展,發揮比較優勢,實現旅遊地域分工;對外有利於整合區域資源,發揮規模優勢,提高競爭能力。目前北京已經建設高爾夫球場40多家,河北也擬發展高爾夫項目,極易形成重復建設、惡性競爭的局面。從比較優勢上說,北京具有客源市場近的優勢,而河北具有空間廣闊、環境條件好的優勢,如果從區域合作角度考慮,這時就應該根據具體地形、交通等條件,統籌安排,以發揮最大的效益。再如大型現代娛樂場所的建設,北京、天津甚至河北都在爭取,但是與其三地都建,不如選擇一個地方建設好,上規模、上檔次,成為遊客到京津冀地區遊玩必去的旅遊地,成為遊客想到京津冀地區來遊玩的旅遊地,以此帶動整個區域旅遊的發展。
三、加強京津冀區域旅遊合作發展的條件和機遇
(一)地理區位緊密一體
從地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北京、天津和河北省是彼此難分的區域。河北人說,河北省像"胸膛",而北京和天津就像河北"胸膛"中的"心臟"和"肺葉"。京、津、冀三地雖然各有疆界,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交叉,或懷抱,在全國來說,這樣的區域也是唯一的。這樣的格局,對發展區域旅遊合作來說是非常有益的。
(二)旅遊資源類型多樣
京津冀地區旅遊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有利於構成相互補充的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豐富遊客遊玩內容。北京是中國首都,又是明清故都和現代國際大都會,無論對於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北京可以說都是最具吸引力的旅遊地。北京最著名的旅遊景區點包括天安門、故宮、頤和園、王府井、八達嶺長城、明十三陵、北京胡同等。天津從天津衛發展起來,是近代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旅遊資源以近代文化、街頭小吃、民間文化、歐陸古典風情最為著名。河北則有山有海,著名旅遊資源有北戴河、避暑山莊、木蘭圍場、趙州橋、滄州武術、吳橋雜技等。三地旅遊資源各有特色,形成綜合效應,有利於區內市場流通和共同拓展區外市場。
(三)基礎設施條件較好
京津冀地區經濟較為發達,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較好,形成了海陸空交通立體網路,可進入性強,從北京到天津、承德等地均有高速公路,北京、天津以及河北主要城市均在3小時城市圈以內,非常有利於區域旅遊合作的發展。住宿設施更是門類齊全,各有特色,可以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
(四)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
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是京津冀區域旅遊合作發展的良好機遇。北京將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投巨資全力改善北京交通擁堵狀況,目前463公里的高速公路將發展到890公里,也為天津、河北與北京的無縫對接提供了先決條件。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除了主要舉辦地北京以外,也離不開河北和天津的支持,服務奧運將京津冀地區更加密切地聯系在一起,必將促進這一地區的旅遊合作。
四、京津冀區域旅遊合作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
雖然京津冀區域旅遊合作意義重大,具備非常好的條件和機遇,但是存在問題和制約因素也較多,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區域旅遊合作主體看,主要是企業自發行為,還沒有上升到政府間合作的層次
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三地的旅遊合作一直沒有間斷,只是這些合作主要是旅遊企業自發的行為,是出於本身業務和利益的考慮而進行的,規模小,層次低,隨意性強。例如旅行社之間的相互代理,景區之間的聯票互惠等。在政府層面上,在旅遊資源整合、重大項目的協調、聯合促銷等方面,沒有看到突出的進展。更多的是旅遊研究工作者的良好願望和情感,政府並沒有真正的介入,或者說,相關決策機構並沒有真正把這個問題放到議事日程上。
(二)從區域旅遊合作運行機制看,主要是市場推進,還沒有進入到政策協調的階段
京津冀區域旅遊合作主要是企業間的交易行為,主要依賴企業間的經濟紐帶聯系。京津冀區域旅遊合作上步於北方交易會,河北省提出京津冀合作,天津市提出環渤海合作,都沒有最終實現。政府合作停留在口號上,沒有出台實質性的政策,沒有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沒有為企業合作創造更好的環境。
(三)從區域旅遊合作支撐系統看,交通、通訊等相關部門還缺乏協調
在公路交通方面,還存在關卡林立、互設障礙的現象,在海上交通、機場等方面還缺乏相互協作,沒有形成流暢的區域交通格局。在通訊網路、旅遊信息設施建設等方面,還仍有畫地為牢的現象存在,沒有真正成為一個整體。
(四)從區域旅遊合作運營基礎來看,跨區域經營的連鎖企業、旅遊集團還非常欠缺
京津冀整個地區還缺少在資產、資金、人事、管理、運作、品牌等方面聯系密切的旅遊連鎖企業和企業集團,旅遊企業之間的合作多為一次性或短期的,旅遊企業之間缺乏長期、規范、穩定、深入的聯系,區域合作微觀基礎並不牢固。雖然三個地區都有各自頗具規模的旅遊集團,但集團之間似乎沒有形成合作的機制,沒有真正合作的行動,沒有做到強強聯合的態勢。
(五)從區域旅遊合作認識基礎看,互利互惠的"共贏"觀念還沒有形成
各地政府沒有充分意識到區域旅遊合作的意義,沒有形成區域旅遊合作互利互惠的觀念,沒有意識到區域旅遊合作最終可以形成"共贏"局面。落後觀念制約著區域旅遊合作的發展。一是面子觀念。北京作為首都,總有一種"老大"的派頭,事事不求人,而津、冀也覺得必須保持"尊嚴",有必要自成體系,沒有必要依附於人。雖然口頭上唱合作,心裡頭也覺得應當合作,但一落實到行動上,架子就放不下來。二是自利觀念。自覺不自發地強化了自己的山頭,有意無意地為對方設置障礙,而不是主動地為對方提供方便。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河北提出"河北人遊河北",北京就提出"北京人游北京",那麼"天津人"也就自然強調"游天津"了。在相互設立辦事處方面都強調屬地管理,很少講實行互惠互利,為對方提供方便;原本很通暢的一條路,處處設卡,不斷地提醒遊客在跨越"疆界",不斷地要客人留下"買路錢",執法人員當然對外來人更是鐵面無私。三是攀比觀念。在交通上,你有個機場,我也必須有個機場,你有航空公司,我也要有自己的航空公司;在景點建設上經常是相互攀比拼殺,你有的我也要有,你建的我也要建。四是求全觀念。恪守"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的祖訓,結果造成大量的重復建設。
(六)從區域旅遊合作利益機制看,存在條塊分割的財政體制和區域發展不平衡
條塊分割的財政體制使得各地必然將本地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為了增加本地的財政收入,造成資源利用、道路交通、企業發展等很多方面的障礙,而區域發展不平衡又加劇了這些障礙。特別對於區內市場合作來說,河北、天津都希望在北京旅遊市場佔有更大份額,但是北京對河北、天津卻缺乏相應的依賴,這種不平衡使得三地區域旅遊合作從一開始就處於一種不平等的位置,不利於區域旅遊合作的長期和深入發展。
(七)從區域旅遊合作產品基礎看,缺乏區域旅遊凝聚力
京津冀作為一個整體,缺乏一個統一的形象。北京是中國旅遊最發達的城市,但卻很將河北、天津和北京的旅遊資源整合在一起,缺乏一種區域旅遊凝聚力。河北、天津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但是卻處在北京的陰影之下。旅遊者到北京來,沖的就是故宮、頤和園、天安門、長城,要他再跑到趙縣看趙州橋,跑到天津看盤山,基本上不太可能,因為這些景區點和故宮等不是一個層次上,如果沒有故宮,可能遊客就沖著趙州橋、盤山來,因此故宮的存在對這些資源反而起到一種屏蔽作用。再如北戴河等海濱旅遊資源,也很難和北京都市旅遊資源組合在一起,前者以度假為主要功能,後者以觀光、商貿為主要功能,二者針對的市場不一樣,難以組合進同一旅遊產品當中。京津冀區域旅遊合作很難通過北京旅遊產品的延伸,帶動河北、天津旅遊發展。
五、加強京津冀區域旅遊合作的對策和措施
京津冀在旅遊方面的合作已經有了基礎,也進行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當務之急是更新觀念,提高層次,尋求突破。所謂更新觀念,就是不要僅僅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談合作,要站在京津冀一體化的角度談聯合,看自己能夠為此做出什麼貢獻,實現共同受益;所謂提高層次,是要各級政府決策層來共商旅遊發展的大計,實現政策的協調,決策的落實,真正見到成效,而不是說說而已,也不是只是在老停留在企業一對-的具體業務合作上;所謂尋求突破,就是要有新的理念,大的動作,真正能夠使合作的結果影響全局,把區域旅遊的全盤棋走活。在改革開放20多年後的今天,面對經濟全球化的外部環境,我們國家都在努力和外國合作,實現更大區域的貿易自由區,而京津冀這樣天然的鄰居,難道在聯合與合作的步子不能更快一點嗎?如果說其他行業或領域在這方面的障礙更大一些,那麼,在旅遊方面我們為什麼不能率先跨出一步呢?
(一)利用行政手段拆除制約旅遊發展的藩籬
目前,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在發展區域旅遊方面都有很多成功的典型。但其中非常重要的做法就是,區域內的各級政府主動拆除制約旅遊發展的藩籬和障礙,創造一個良好的旅遊發展的大環境。例如,是否可以首先在京津冀或在京津冀三個行政區域內最緊密的范圍內,撤銷公路分散收費的關卡,使公路交通通達通暢?是否在京津冀范圍內主要的城市設立聯合旅遊信息中心,相互為到訪的或潛在的旅遊者提供整個區域的旅遊信息,甚至做到聯合提供旅遊服務設施的預訂,而不必各個城市各自設立單獨的旅遊辦事處?是否在京津冀的范圍內旅遊企業經營全部開放,取消企業經營的屬地限制?是否三個行政區聯合頒發一定數量的導游證,導遊人員可以自由受聘於各個旅行社而不受行政區劃限制?是否為旅遊經營部門創造條件,使旅遊車專線的經營更加合理、方便?是否制訂統一的旅遊者投訴程序,實現區域內處理投訴的聯合機制,提高整個區域旅遊形象和可信度?總而言之,要從拆除制約整個區域內旅遊發展的障礙入手,為旅遊長期發展的合作"搭橋鋪路",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基礎的。
(二)利用規劃手段進行總體布局
最近幾年以來,大家都非常重視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的編制,因為有了科學的發展規劃,才能夠充分發揮旅遊資源的優勢,創造出適合市場需求、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實現旅遊促進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但是,由於旅遊發展規劃主要是依據行政區劃的范圍制訂的,一個城市制訂一個城市的總體規劃,一個縣(或區)制訂一個縣(或區)域的發展規劃,雖然在一些規劃中也考慮了周邊地區的旅遊資源和產品,但是多從競爭的角度採取應對策略,而很少從聯合的角度整合資源。實際上,一個行政管理機構也不可能來整合別人的資源。所以,盡管規劃上提及了,也很難實現,這樣做的結果,雖然看起來在這個行政區內資源和產品的開發、產業布局有很好的合理性,強調了數量的"多",品種的"全",而在更大區域的范圍內看,則會出現重復建設,布局失衡,造成相互抵消、形不成比較優勢。因此,尤其是像京、津、冀這樣地域關系如此緊密的區域,非常有必要聯合編制一個區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從全局發展出發,而不是從地域均衡的角度,對產品開發進行合理布局,科學安排開發時序。其中非常重要的是突出和強化該區域內的骨幹城市的特點和形象,利用一個紐帶使這些城市群的形象在全國乃至世界旅遊市場上凸現,形成吸引力。這樣的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最好請獨立的專業規劃機構來編制,充分借鑒國內外大都市圈發展旅遊的經驗和教訓。這件事宜早不宜遲,以避免宏觀決策上的失誤。
(三)利用資本手段實現利益共享
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發布的公報中特別指出,"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並強調,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建立歸屬清晰、責權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是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是構建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基礎。還提出,"要依法保護各類產權,健全產權交易原則和監管制度,推動產權有序流轉"。中央這一決定,必將大大推進現有旅遊企業的改制進程,也為京津冀提供利用市場機制加強聯合發展旅遊的新契機。在政府層面聯合編制規劃的基礎上,要充分利用資本手段來整合資源,聯合開發,集團化經營,扭轉旅遊發展中各自為戰的局面。首先要在重大旅遊項目的開發和經營上入手,例如在大型或超大型的主題公園的建設、大型綜合性景區的開發、大型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等項目上,可以在這三個省市區范圍內融資,利用資金的紐帶把大家聯系在一起,實現利益共享。其次,在旅遊的經營上,也要創造條件,協調政策,利用資本的手段,打破所有制的界限,充分發揮國家和民營經濟的積極性,促進建立跨行政區域的旅遊企業,並形成具有競爭力的旅遊經營體系,向更大的區域范圍擴展。這樣做才能把旅遊做大,這樣的合作才可能形成真正的利益相關、休戚與共的合作,而不是"同床異夢"的"拉郎配",也只有做到利益共享,聯合和合作才夠持久。
(四)利用特大型項目帶動津冀地區參與合作
特大型項目對於旅遊業的帶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最著名的例子如美國奧蘭多的迪斯尼世界。從區域旅遊合作角度看,為了將天津、河北從北京的陰影中解放出來,在這兩個區域上特大型項目比在北京要好,可以用特大型項目帶動這兩個區域旅遊業的發展,使它們具備真正能夠和北京聯合構成產品的項目,在區域旅遊合作中取得更為平等的地位,解決區域旅遊發展不平衡和區域旅遊凝聚力問題。基輔號航空母艦落戶天津,在天津旅遊業發展和京津冀區域旅遊合作進程中走出了很好的一步。天津、河北兩地除了爭取建設類似環球影視城的特大型現代娛樂項目,也應該選擇將合適的傳統旅遊產品做大,如天津的"五大道"地區以及毗鄰的和平路、多倫道一帶,匯聚了風格獨特的西洋建築230多棟,完全可以建成"歐洲城",演繹歐洲風情,成為與北京風格迥異、外國旅遊者和國內旅遊者都嚮往的旅遊區。
(五)利用區內市場合作帶動區外市場合作
京津冀區域旅遊合作首先要解決區內市場合作問題,通過互相開放市場,促進區內旅遊者和旅遊業資金、資產、人才、知識、管理、品牌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形成一個生動、流暢的區域旅遊發展局面,通過區內市場合作,為共推產品、聯合促銷、進行區外市場合作創造條件,最終實現京津冀區域旅遊業整體發展的目標。各個地區要為旅遊者在區內旅遊活動創造條件,給予一視同仁的區域公民地位,不要人為設置障礙;要為旅遊企業在區內業務拓展創造條件,鼓勵開設分支機構或特許經營機構,鼓勵兼並、收購以及各種方式的聯盟和合作,做到資源共享、產品共推、互為市場、互相提供產業支持。
結束語
區域旅遊合作發展市場機制是基礎,但是政府行為也可以起到推動或阻礙的作用。京津冀在旅遊發展上都有聯合與合作的願望,也有實現區域合作的良好基礎,還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重要的是大家要有誠意,要下決心,尋找突破口。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確定京津冀旅遊發展合作的新起點,政府的作用最為關鍵。因此,現在非常有必要組織專門的隊伍,對京津冀旅遊發展區域合作問題進行深入的調查和研究,大家統工思想,拿出真正的行動,促進合作,這毫無疑問對整個地區旅遊業和社會經濟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