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特色紀念品缺乏
Ⅰ 如何讓旅遊紀念品走出三大怪圈
缺乏地域特色
缺乏創意開發
同質化嚴重
目前我國旅遊紀念品市場出現的缺乏地域特色、缺乏創意開發、同質化嚴重的現象,已受到業界和廣大遊客的關注。那麼,如何讓旅遊紀念品走出如此怪圈呢?
「過這村就沒這店」
旅遊紀念品賣的是地方特色和文化,這才是旅遊紀念品的價值及核心競爭力所在。「過這村就沒這店」的東西會讓人念念不忘,並且引發購買的沖動。
在歐洲,很多旅遊紀念品都只有在景區出售,一旦離開該地,在其他地方是買不到的,例如荷蘭的木屐、各教堂的模型以及法國埃菲爾鐵塔為原型的明信片、紀念品等。獨一無二的地方性,體現出了旅遊紀念品的不可替代性。
在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設計創意學院教授朱鍾炎看來:一件有生命力的旅遊紀念品首先必須具有獨特的「地方性」,只有在某個特定地方才能買到的東西,才會讓旅遊者念念不忘。
「就拿上海的東方明珠景點來說,關於上海東方明珠的旅遊紀念品在上海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買到,已經達到泛濫的地步。因此,就導致東方明珠相關旅遊紀念品價值下降,從而給旅遊紀念品的開發帶來了負面效應。」朱鍾炎認為。
要突出旅遊紀念品的「地方性」,還必須保持旅遊紀念品所傳遞文化信息的確切性。「旅遊紀念品作為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必須能夠代表『自己』,目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旅遊紀念品所承載的文化信息紊亂。比如藍印花布這一極具江南水鄉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就不應該在西北出現。」2010「老鳳祥杯」上海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評委、中國作協會員、上海作協理事沈嘉祿提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目前,雖然在上海城隍廟等地方有一些具有特色的、前店後廠的旅遊紀念品商店,但是規模不大,而且有些還存在著粗製濫造的問題。這些粗製濫造的旅遊紀念品會讓旅遊者對中國文化產生誤讀,打斷旅遊紀念品綿延發展的脈絡。
因此,許多城市在旅遊紀念品開發中可以從「昨天」中挖掘題材,從城市的歷史土壤中尋求養分。只有表達了確切的文化信息,弄清了「你從哪裡來」,才會知道下一步「要到哪裡去」。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旅遊紀念品必須兼具長久生命力和新鮮性的雙重特質。在這樣的要求下,開發工作猶如「戴著鐐銬跳舞」,「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創意開發顯得尤為重要。
依靠其「獨具慧眼」的專業設計經驗,上海老鳳祥有限公司總工藝師張心一認為:在根植於本土文化的基礎上,旅遊紀念品要實現藝術的深加工與實用性相結合,就必須依賴於創意及設計的引領。
在上海文化元素的體現上,絕大多數旅遊紀念品依舊是取用上海的標志性建築(如陸家嘴的三大高樓、石庫門、世博場館、外灘金融牛等)作為題材。如何克服審美疲勞,實現題材的創意開發呢?
沈嘉祿告訴筆者,石庫門是上海旅遊的突出代表,但我們以往總是局限於從它的門樓等角度來進行設計。為何不換個角度來看問題,抓住石庫門中具有代表性的「老虎天窗」來做文章?
石庫門作為上海旅遊紀念品中的經典必備元素,近年來也在不斷實現創意升級。朱鍾炎談到了一款具有石庫門風情的項鏈。項鏈上的掛件把人們從遠處觀賞的石庫門風情攬進小小的金屬吊墜中,除了造型優美之外,還非常具有精緻、小巧的特質,充分表現了旅遊紀念品的功能和價值。此外,這款旅遊紀念品還採用鍍金、黃金等不同材料製作,價格有所區別,充分滿足了不同層次旅遊消費者的市場需求。
而入圍2010年上海「老鳳祥杯」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決賽的《風雲石庫》作品則將八音盒設計成虎紋狀圖案石庫門,配上「上海灘」主題音樂,傾訴著上海灘百年的滄桑巨變。據了解,該作品採用了礦渣(煉鐵廢料回收利用)和樹枝的材質,也十分符合當今低碳、環保的風潮。
「幽默感」和「肖像權」
「旅遊紀念品在具有地方性、創意感及文化內涵之外,還必須具有『幽默感』。外國熱銷的旅遊紀念品告訴我們,幽默感強的東西,群眾喜聞樂見,掏錢也快。」沈嘉祿說。旅遊觀光本就是一件十分輕松愜意的事情,而旅遊紀念品又承載著旅遊者的一段文化經歷和感悟。乍一看很好玩,又出乎人們意料的紀念品才能吸引眼球。旅遊紀念品要想有個性,必須擬人化,具有人情味。
「在上海的田子坊等地,我看到過許多讓我耳目一新的旅遊紀念品,比如竹殼熱水瓶、寫滿網路詞彙的搪瓷茶缸……」沈嘉祿說道,「這些旅遊紀念品不僅承載著城市的記憶、滿足了人們的懷舊情緒,還體現了現代人的一種幽默感,抓住了人們心理上的『癢處』。」事實證明,這些旅遊紀念品不僅受到國外旅遊者的追捧,國內旅遊者對之也十分喜愛。
旅遊紀念品的知識產權保護,是制約旅遊紀念品市場發展的又一個瓶頸。國內一個好的旅遊紀念品往往一經推出,便會出現一窩蜂地仿製,從而引發惡性競爭及變相壓價,因此沒有企業敢花大力氣研發新產品。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也就很難形成有競爭力的品牌。而上海市旅遊行業協會旅遊紀念品分會的成立,有助於將優勢整合在一起,形成上海的整體優勢,杜絕惡性競爭,進而推動上海旅遊紀念品產業的發展。
「我們不能忽略旅遊紀念品的『肖像權』,即旅遊紀念品的知識產權保護。」朱鍾炎表示,「必須在制度上予以健全,實施專項產品專項管理,讓旅遊紀念品的發展擁有一個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空間。」
Ⅱ 旅遊紀念品文化特色不突出有哪些
旅遊紀念品,顧名思義即是遊客在旅遊過程中購買的精巧便攜、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工藝品禮品,並讓人銘記於心的紀念品。有人比喻旅遊紀念品是一個城市的名片,這張名片典雅華麗,有極高的收藏與鑒賞價值。
不同旅遊紀品念分類:
西湖邊遊客購買創意旅遊紀念品
旅遊紀念品隸屬於旅遊商品,旅遊商品的種類有多種分法。
旅遊商品分為三大類:旅遊紀念品、旅遊用品、旅遊消耗品。
旅遊購物商品分為四類:旅遊紀念品、旅遊日用消費品、旅遊專用品及其他商品。
旅遊商品分為:旅遊日用品、旅遊食品、土特產品、文物古玩、傳統工藝品以及旅遊紀念品。
由於旅遊紀念品在定義上缺少學術支持,因而在分類上較為困難。以下是編輯者提供的分類
傳統旅遊紀念品。即已經形成的深入人心的旅遊紀念品。此類商品和旅遊地區的名片無異,比如北京烤鴨、西安的兵馬俑復製品等等。
已產業化旅遊紀念品。即已經生產的,市面上有銷售但沒有被作為旅遊紀念品看待或銷售。此類商品多數為旅遊地區或全國居民日常使用的產品,有著當地特色的文化,有獨特的紀念意義,同時此類商品多有隻在本地銷售的特點。比如當地特色明信片、北京的瓷罐酸奶、上海的蜂花檀香皂等等。
未產業化旅遊紀念品。即全新的旅遊紀念品,此類商品種類繁多,形態各異,但多為「小作坊」製作,缺乏完整產業鏈。比如個性影像旅遊紀念品,上海民國時期廣告宣傳畫等等。
Ⅲ 為什麼各地旅遊景點賣的紀念品都差不多
各地旅遊景點賣的紀念品差不多,根本的原因就是賺錢,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這主要也是因為精緻的工藝品成本非常高,景區內一般店鋪租金也很高,因此做生意的成本高,為了賺錢只能賣一些成本低的商品來降低自己的虧損,實現最大限度的賺錢,去一些山區,廟宇之類的景點,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木質玩具桃木劍等等,一些手串做工粗製濫造,在北方各大景點還能見到一些南方特色。
當然,隨著政府對文化和旅遊產業的重視程度加大和不斷的資金投入支持,這一局面將會被逐步改善,可喜的是我們看到某些地區已經有有思想有實力的機構介入到開發和銷售特色旅遊紀念品這一巨大的市場當中。
Ⅳ 目前市場上的旅遊紀念品有哪些優缺點
一般旅遊紀復念品都在景點附近賣,制能充分體現當地特色,展現人們的聰明才智,
如果是山,就有木拐杖,小斧頭,小木人,竹子做的茶葉桶,---
海邊,就是貝殼,和海螺,小掛件,
少數民族,手工做的小包,小人,少數民族衣服,
Ⅳ 麗江市旅遊紀念品的現狀。還有你們對麗江旅遊紀念品開發的建議。 謝謝啦。
目前麗江旅遊市場的紀念品沒有形成氣候,也就是說沒有特點和心意,也專沒有以旅遊為中心的紀屬念品產業鏈,而且紀念品沒有本土文化特色,缺少對外文化的輸出
建議:本土文化的包裝和宣傳 民族特色紀念品的產業鏈的建設 外來舶來文化產品和事物的控制 加強民間宣傳增強意識
Ⅵ 文化旅遊紀念品存在哪些缺點
文化旅遊紀念品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載體
Ⅶ 為什麼全國的旅遊景點銷售的紀念品都差不多
大江南北的旅遊景點銷售的紀念品都差不多,都沒有獨特的紀念意義,主要也是因為本身旅遊景點也是沒有特地製作那些紀念品的,只不過因為旅遊業的發展所以紀念品才出現。但是缺乏專門的運作機構,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所以這類的產品都差不多。
三、批發的小商品工藝粗糙,也沒有地方特色遊客們去一個地方旅遊,購買這些紀念品,當然是想要具有地方特色的東西,才有紀念意義。可是那些批發的小商品顯然做工都是很粗糙的,設計也不好,但是價格又很昂貴,顯然會造成很不好的購物體驗。再加上款式,又和其他地區的大同小異,也會造成遊客們的審美疲勞。
Ⅷ 旅遊紀念品市場的現狀怎樣,前景如何
行業分析的主線一般以時間為參數,即編年體的事件分析。簡單地說,就是行業歷回史、行業現狀答、行業未來。
一、行業歷史
1、講述行業的發展歷程;
2、重點突出行業發展的「拐點」;
3、揭示產生「拐點」的根源;
4、尋求行業發展的規律;
二、行業現狀
1、當前狀態,如行業規模、品牌格局、消費者認知等;
2、行業格局分析一般使用「波特五力模型」;
3、品牌競爭態勢一般使用「SWOT」模型;
4、行業發展潛力一般使用「波斯頓矩陣」
5、提出行業當前焦點問題;
6、提供宏觀層面的解決方案;
三、行業未來
1、對比行業發展規律,判定行業當前的「位置」;
2、預測行業未來「拐點」;
3、提供應對未來拐點變化的行業解決之道
Ⅸ 當今濟南市的旅遊紀念品是否存在這些問題,應如何解決
今年暑期,調查濟南地區旅遊紀念品現狀的創意首先在旅遊學院幾名大學生中產生了,並吸引11名同學參與。調查分為設計問卷,到社區、景區等地發放和回收問卷,以及最後找專業的老師統計、分析調查數據等幾個環節。問卷內容涉及旅遊紀念品生產和銷售過程、旅遊紀念品開發有關支持政策、專項資金,以及普通市民對當前市場存在的旅遊紀念品印象等諸多方面。
旅遊紀念品滿眼「大路貨」
目前在各景區、商場、旅遊紀念品商店中銷售的旅遊紀念品多為一些隨處可見的「大路貨」,這是參加調查大學生的第一印象。 「比如市場上隨處可見的一種套裝旅遊紀念品『少林寺小和尚』,從河南嵩山的少林寺,到省內的泰山,再到濟南的靈岩寺、千佛山,幾乎隨處可見,樣式完全一樣。」田憬若說,「絕大多數遊客對這樣的旅遊紀念品不感興趣」。
省旅遊局旅遊商品中心一位工作人員的話佐證了學生們的感受。據該工作人員掌握的情況,目前在濟南乃至全省旅遊市場銷售的旅遊小商品,大多是浙江義烏、廣東惠州一帶生產的。其出廠價不過幾分錢,攤販在各景區售價幾元錢,已經屬於「暴利」。但這些旅遊「紀念品」因為「千物一面」,通常購買者寥寥,攤販想賺更多的錢也是難事。
對旅遊紀念品的消費力不低
調查中,令黃宜俊他們感到意外的是,遊客對於旅遊紀念品的消費能力比大學生預想的高出不少。在「遊客對濟南紀念品價位認可度如何」的問題中,設立了50元以下、50-100元、100-200元、200-300元、300-500元等5個選項。絕大多數參與答卷遊客的答案是「100-200元」或「200-300元」,高出大學生原來設想的「50元以下」。「實際上我們還曾擔心標准設高了。事實證明大眾對於特色旅遊紀念品消費有著較高的期許」。參與此項調查的唐麗霞說。
市場化的路走得不夠
頗受人們好評的旅遊紀念品(創意)有以「泉娃」、 「泉標」等形象製成的掛件或者圖片。此外,濟南傳統老手工藝——絹花,也極受參與調查的大學生們推崇。「去了省旅遊局才知道,各地有太多好東西值得開發,但因為市場的路子走得不夠,『產』並沒有和『研』很好地結合,再好的創意也只能被束之高閣。」黃宜俊等幾名大學生感慨地說。此外,調查中還發現有的導游員也不了解本地優秀旅遊紀念品的現象。譬如絹花,很多老導游也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