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發展的環境保護問題及對策

旅遊發展的環境保護問題及對策

發布時間: 2021-03-01 10:41:04

『壹』 急求旅遊業的發展對環境保護的影響。

生態旅遊是針對旅遊業對環境的影響而產生和倡導的一種全新的旅遊方式,是生態學、旅遊學和社會學等多種學科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生態旅遊不僅迎合了人們追求返璞歸真,充分體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統一,而且貫穿了以人為本思想,是科學發展觀在旅遊產業中的具體體現。發展生態旅遊,不僅有利於優化自然生態環境和旅遊產品結構,促進資源實現市場價值,而且對提高城市知名度,強化旅遊「富民」功能,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以都江堰為;例
一、都江堰市生態旅遊發展現狀

(一)優良的生態環境,奠定了都江堰市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都江堰市地處成都平原西北岷江中上游,位於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部,地貌兼具平原、丘陵、山區等多種形式,是中國西部兩大地形階梯的轉折點,建於2260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川西平原工業、農業、環保、生活等用水的唯一源頭,被稱為川西平原生命之源,是成都平原和岷江水系重要的綠色生態屏障。同時,都江堰市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市內兩大植物區系交匯,其生物多樣性具有全球典型性的極高價值。擁有2處世界世界遺產(都江堰、青城山)、1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1處國家森林公園(龍池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7911.5公頃,其中,龍池原始森林和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離特大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有重要景觀33處,有國寶大熊貓和珙桐等多種珍稀動植物3012種,1994年被中科院列為全國生物多樣性五大基地之一。優美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遊資源,不僅使都江堰市成為成都平原一方綠色寶地,而且「生態牌」已成為市域可供長期利用十分可觀的無形資產,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誘人魅力。

(二)良好的發展基礎,拓展了都江堰市生態旅遊增長的巨大空間

近年來,都江堰市堅持以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為指導,注重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結合,以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為先導,確立了「堅持可持續發展,建設生態文化旅遊城市;堅持防治結合,營造綠色人居環境城市;堅持依法行政,塑造環境管理精品城市」的環境方針和「建立綠色政府、經營綠色城市、發展綠色經濟、推廣綠色生活、倡導綠色文明」的發展目標,著力構建綠色經濟生態系統,走出了一條富有都江堰特色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道路,有力地促進全市生態、經濟、環境和社會同步協調發展。

——全力構築綠色生態屏障。堅持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指導,以改善和提高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目的,積極探索並不斷完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障體系,認真實行綜合決策、統一監督與齊抓共管、環境投入、公眾參與四項制度,強化生態環境執法、投入、宣傳、科技四個關鍵環節,全市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和優化。近年來,全市大興植樹造林,大力實施「長防」工程、「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草)工程,新增綠地面積31.11萬畝。在城市綠化方面,採用「騰地造綠,破牆透綠,借地還綠,見縫插綠」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辦法,努力擴大城市公共綠地面積,建成了「一個綠色心臟、五條綠色綵帶、六條綠色長廊、十八顆綠色寶石」為支撐的城市綠地系統,形成了以「大環境為依託、公共綠地為重點,道路河堤綠化為骨架,專用綠地為補充」的城市綠化新格局。全市綠化覆蓋率達54.02,森林覆蓋率達53.86,總綠化率為94.73。2000年,都江堰生態示範區建設通過了國家驗收,獲得「人間天堂都江堰」的美譽。2001年,都江堰市政府系統及都江堰景區、青城山景區順利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獲得了通往國際社會的「綠色名信片」,在全國縣級政府系統首開先河。2003年,成功通過國家園林城市驗收。

——著力培育旅遊精品。一是打造觀光旅遊精品。形成了以自然生態與人文精神完美結合的經典巨作、當今世界唯一留存的最古老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生態型水利工程-都江堰為核心的都江堰景區;以山林幽深、古道幽靜、山花幽香、鳥鳴幽趣、亭閣幽雅、溪流幽清為特徵的中國道教發祥地青城山景區;以自然環境獨特,山巒重疊,林海幽深,集湖、石、林、瀑於一身,融奇、險、幽、雄為一體,春看杜鵑,夏避酷暑,秋觀紅葉,冬賞冰雪的龍池景區。二是打造生態休閑度假旅遊精品。充分利用獨特的內陸山水田園風光、優良的植被、水和空氣,突出生態特色和川西民居的優雅舒適風格,建立了以青城

『貳』 33.旅遊環境保護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關於自然旅遊資源及環境的保護,重點掌握對地質地貌、水體、大氣和生物旅遊資源及環境的保護措施;同時熟悉雜訊污染防治、旅遊垃圾處理、旅遊廁所建設與管理的措施;關於人文社會旅遊資源及環境的保護,重點掌握對文物古跡、民俗風情與傳統文化藝術的保護措施,並了解旅遊城市環境保護與建設及旅遊社會環境治理與維護的措施。

『叄』 旅遊開發中的環境保護措施 巧妙記憶

1、有序有理有節制
將旅遊納入有序的管理范圍是解決環境問題的基礎。加強休閑旅遊建設有序的開發,貫徹對生態資源環境保護的原則。
旅遊景區的開發與建設要兼顧對資源與環境的保護,對景區內新建項目要進行環境評估,嚴格控制各種賓館、餐飲、歌舞廳等旅遊服務設施在景區內發展,在必要地段可實行封山育林,保護景區生態平衡,促進旅遊有序、持續發展。
2、自然資源合理利用
調查表明,自然風光是旅遊吸引遊客的重要因素之一。沒有良好的自然風光和環境為依託就沒有旅遊的可能性。植被的保護要防患於未然,在旅遊開發階段要做好科學規劃,盡量避免植被的大范圍破壞。因勢利導資源優化的利用現有的自然風光不被破壞,達到和諧與自然的統一。

3、環境承載能力布局預警制
休閑旅遊的環境包含社會、經濟、自然環境在內的復合環境系統,需在旅遊環境和承載能力內去做旅遊的規劃方案。風景區的環境容量,包括對污染物的凈化能力和對旅遊人群的承接能力。對環境狀況隨遊客人數增減而產生的變化要實時監測並及時反饋,使景點的美學價值的損減,原生態系統的破壞,環境的污染減到最低值,測定承受旅遊的接待人數。
4、增強意識加強觀念
旅遊發展打開了鄉村的封閉性,外來遊客帶來的風俗和文化對鄉村社會環境影響潛在而深遠。在思想意識上重視起來,加強思想教育。把真正的鄉村休閑生態旅遊當成是一種崇尚自然、學**自然、保護自然的旅遊教育活動。

『肆』 景區環境方面的問題和怎麼治理措施

一、調查景區污染現狀。景區氣體、水體、固體污染來源主要有4個方面:一是景區內的賓館、茶樓等旅遊住宿設施產生的生活廢氣、污水和垃圾,直接排入或倒入景區空中、河道,有的景區雖然建有化糞池,但容量小、數量不足或存在跑冒滴漏等問題對水源造成一定污染;二是景區內部的衛生間產生的污水,未加處理便排入河道,導致水源污染;三是景區商戶直接在河道洗刷食物或衣物等造成的污染;四是遊客在景區遊玩時丟棄水裡的塑料袋等雜物,未能及時清理而引起的污染。
二、制定景區水污染整治目標。旅遊景區要加快水污染治理步伐,推廣使用對空氣、水源污染控制、治理的先進工藝,制定切實可行的環保措施,制止亂排現象,有效削減景區水、氣污染排放量。
三、提出合理的工作要求。
(一)要抓緊制定景區污水、廢氣、垃圾治理方案、明確治理任務、限定治理期限;
(二)污染嚴重的景區必須按要求向當地環保和旅遊部門提交治理方案、治理進度,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治理任務,提交完工報告和具有資質的環境監測部門編制的水污染排放情況的監測報告、竣工驗收申請;
(三)有關縣(市)、區要及時組織驗收,污染嚴重的景區務必在規定的時間前要取得實效。屆時,市將組織有關部門進行驗收,對於未按時完成治理任務的,問題嚴重的景區依法停業整頓。
四、工作責任有關縣(市)、區人民主要領導為直接責任人;縣(市)、區環境保護部門主管領導為直接監管責任人。市、縣有關部門要給予旅遊景區積極幫助指導。
五、工作措施
各級要充分認識景區水污染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把水污染治理工作納入重要工作日程。景區水污染嚴重的輝縣市要立即成立由環保、旅遊等部門參加的輝縣南太行景區水污染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將水污染治理任務落到實處、取得成效。污染易發景區,要防患於未然,及早制定措施,力避環境污染問題的發生。

『伍』 我國生態旅遊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一、生態旅遊的內涵及其特徵
近些年,「生態旅遊」成了社會上的一個熱門詞彙,上山下海、觀景覽勝似乎都和生態旅遊有些關系,但究竟什麼是生態旅遊,生態旅遊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卻很少有人能夠說得准確、說得透徹。生態旅遊(ecotourism)是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特別顧問謝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於1983年首次提出的。 當時就生態旅遊給出了兩個要點,一是生態旅遊的對象是自然景物;二是生態旅遊的對象不應受到損害。1993年,國際生態旅遊協會把生態旅遊定義為: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遊活動。生態旅遊的內涵更強調的是對自然景觀的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旅遊。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旅遊項目協調員希拉爾給出如下的定義:生態旅遊是在純自然的環境中進行的旅遊。旅遊者在旅程中會受到環保知識的教育。這種旅遊對目的地的生態環境沒有任何破壞作用。而且,它要求當地社區的更多參與並從中長期獲益。世界銀行環境部和生態旅遊學會給生態旅遊下的定義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區去了解環境的文化和自然歷史,它不會破壞自然,而且它會使當地社區從保護自然資源中得到經濟收益。生態旅遊作為綠色旅遊消費,一經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響,短短二十年後的今天,生態旅遊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內涵也得到了不斷充實,結合以上各種觀點,針對目前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筆者認為,生態旅遊實質應包括三層含義:一是生態旅遊必須是以自然環境為基礎的旅遊活動,滿足人類回歸大自然的強烈願望;二是生態旅遊要體現環境保護意識,不能以資源的消耗為代價來獲取經濟利益,以區別於傳統的旅遊業;三是生態旅遊要以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為前提,增加足夠的就業機會,並同時為當地創造足夠的經濟效益。
與傳統旅遊相比,生態旅遊有如下特徵:
1、保護性。與傳統旅遊業一樣,生態旅遊也會對旅遊資源和旅遊環境產生負面影響。但是,比較而言,保護性是它區別於傳統旅遊的最大特點。它要求旅遊者和旅遊業約束自己的行為,以保護旅遊資源和旅遊環境。生態旅遊的保護性體現在旅遊業中的各個方面。對於旅遊開發規劃者而言,保護性體現在遵循自然生態規律和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旅遊產品開發設計,充分認識旅遊資源的經濟價值,將資源的價值納入成本核算,在科學的開發規劃基礎上謀求持續的投資效益;對於管理者而言,保護性體現在資源環境容量范圍內的旅遊利用,杜絕短期行為,謀求可持續的經濟、社會、環境三大效益的協調發展;對於遊客而言,保護性體現在環境意識和自身素質的提高,自覺地保護旅遊資源和環境。
2、專業性。生態旅遊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內涵,這就要求旅遊設施、旅遊項目、旅遊路線、旅遊服務的設計和管理均要體現出很強的專業性,以使遊客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回歸大自然的精神享受和滿足,啟發並提高遊客熱愛、保護大自然的意識,進而自覺地保護旅遊資源和環境;同時,旅遊管理的專業性也是旅遊資源和環境得以保護和持續利用以及三大效益的協調發展的前提條件之一。再者,專業性還體現在遊客的旅遊心理上。生態旅遊者不是沒有自己確定的旅遊目的、被捲入旅遊時尚潮流的盲目旅遊者,也不是為追求豪華奢侈的物質享受、認為金錢可以買斷自然的旅遊者,而是具有欣賞、探索和認識大自然及當地文化的明確要求的較高層次的遊客。
3、普及性。在我國,生態旅遊的普及性不僅體現在生態旅遊者的普及,也體現在旅遊資源的普及。生態旅遊是建立在傳統旅遊基礎上的,因此,中國的生態旅遊不應是高消費和高素質者的特權,只要以了解當地環境的文化與自然歷史知識為旅遊目的,並能夠自覺地保護和珍視旅遊資源和環境,普通的工人、農民、職員、學生等都可成為生態旅遊者。從旅遊資源上說,西方國家將生態旅遊僅僅定位於自然景觀,而我國是具有5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自然已經與文化融為一體,所以,中國生態旅遊的對象不僅僅是自然景觀,而且包括與自然和諧的文化景觀
二、我國生態旅遊發展顯現問題
1、旅遊生態意識落後
我國對於生態旅遊的內涵的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分歧,不少人對生態旅遊旅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走向大自然,而忽視了生態旅遊的環境教育和文化保護意義。這種認識上的誤區直接導致很多問題,首先是對生態旅遊產品市場定位不清晰。生態旅遊發展的經驗表明,生態旅遊應該定位為高層次的具有責任感的旅遊者群。而目前在國內,對傳統大眾旅遊客源和高層次的生態旅遊客源沒有區分,大批觀光遊客的進入,對生態旅遊區的環境造成了破壞。其次,把大眾旅遊的開發方式和經營管理方式套搬到生態旅遊區,開發管理不當造成環境破壞等。例如面對黃金周對大眾旅遊市場廣泛招徠,致使景區過度進入。
2、旅遊資源的粗放開發和盲目利用
許多地區的政府有關部門在開發旅遊資源時,缺乏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學論證、評估與規劃,便匆忙開發。特別是新旅遊區的開發,開發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論證與總體規劃的條件下,便盲目地進行探索式、粗放式的開發。開發中重開發、輕保護,造成許多不可再生的貴重旅遊資源的損害與浪費。
3、缺乏真正科學的生態旅遊規劃
首先是開發隊伍的問題,生態旅遊專業性很強,同時要考慮到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社區經濟的發展等多重目標,所以不僅需要多方面的專家、還要吸納當地居民代表參與,而我國現在的生態旅遊開發規劃隊伍仍沿用傳統的大眾旅遊規劃的人員結構和規劃方法,這已經不符合生態旅遊規劃的要求。其次,規劃中保護意識淡漠,缺乏必要的保護手段和技術。
4、景區內環境破壞嚴重
我國現階段旅遊開發對於自然環境的破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由於規劃開發不當造成的生態系統破壞;第二,遊客過度進入超過環境承載力造成破壞;第三,消費者進入以後產生的垃圾污染沒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和管理而造成的破壞。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在旅遊區內各大飯店、賓館林立而起,由於旅遊人數逐年增加,景區內的樓堂館所及生活設施也隨之巨增,隨即帶來了生活廢水、垃圾糞便和燃煤等污染,使旅遊區的環境質量下降,觀賞價值也隨之貶低。據有關方面報導,在已經開展生態旅遊活動的自然保護區中,有44%的保護區存在垃圾公害,12%出現水污染,11%有雜訊污染,3%有空氣污染。由於開發者不合理的開發,管理者不當的管理,旅遊者不文明的旅遊,破壞了自然和人文景觀的自然美,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夥伴關系,阻礙了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5、生態旅遊的專業技術人才缺乏
這是導致生態旅遊問題的又一大原因。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對產品設計有專業化的要求,技術較為復雜。而我國生態旅遊發展實踐尚短,生態學和旅遊學又相對獨立,因而既懂生態學知識和旅遊學知識,同時又能正確把握生態旅遊內涵的專業人才缺乏。更為重要的是,生態旅遊的開發依託的資源多分屬不同部門管轄,作為旅遊管理機構的旅遊局難以對其生態旅遊開發和管理參與意見,而大多是保護部門又同時搞開發,無論從專業背景還是經營管理水平均不能滿足生態旅遊對開發經營人員的多樣化要求。
三、我國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綜合考慮、統一規劃
旅遊環境是一個有機的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它不僅是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整體,而且在地塊之間、地區之間也是相互結合的整體。如果建設或開發活動缺少綜合規劃和長遠兼顧,會使原有生態系統惡化。做好旅遊開發規劃,貫徹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思想,這不僅是使開發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預防資源和環境遭到破壞的重要措施。生態旅遊規劃必須考慮的主要因素包括:旅遊資源的狀況、特性及其空間分布;旅遊者的類別、興趣及其需求;旅遊地居民的經濟、文化背景及其對旅遊活動的容納能力;旅遊者的旅遊活動以及當地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活動與旅遊環境相融合。在制訂生態旅遊規劃時,必須分析生態旅遊地的重要性,合理劃分功能區,擬定適合動物棲息、植物生長、旅遊者觀光游覽和居民居住的各種規劃方案。充分利用河、湖、山、綠地和氣候條件,為遊客創造優美的景觀,為當地居民創造衛生、舒服和安謐的居住環境。
2、加強生態旅遊的宣傳工作,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生態旅遊是一種特殊興趣的旅遊活動,在全世界,尤其在我國還是個新生事物,旅遊者,旅遊地居民,旅遊經營者,政府官員甚至旅遊學術界,對於什麼是生態旅遊,如何運作生態旅遊,生態旅遊的效應如何評價,都還缺乏認識。因此,有必要加強生態旅遊的宣傳工作,藉助各種宣傳手段和途徑,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使公眾認識到,旅遊資源的破壞是對自身生活、福利的危害,讓他自發行動起來,採取措施保護旅遊資源環境。但是,公眾的生態意識並不是整體性的進步和提高的,不同的知識水平和發展階段制約了人們對其的認識。這就需要政府以及旅遊企業制定一些措施提高公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如政府經常性地向公眾公布環境質量信息及污染對經濟和健康的損害,並通過旅遊企業在旅遊活動項目的宣傳介紹以及安排中,有意識增加與環保有關的內容,如種植紀念樹,開展與景區生態環境保護有關的知識競賽等。以提高公眾的生態環境意識,形成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和價值觀念。
3、堅持以保護為主、旅遊開發為輔的方針
自然保護區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保護好區內的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其他各項工作的開展都必須圍繞保護工作而進行,尤其是保護區內的自然資源開發更不得以破壞資源和環境為代價。因此,生態旅遊的開發必須以生態學原理為准則,以促進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為目標。在保護好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前提下,根據自然保護區的總體規劃適度開發。生態旅遊開發區域必須嚴格限制在保護區實驗區范圍內,旅遊接待能力和實際接待量不得大於保護區的旅遊生態容量,真正達到保護和持續發展的雙重目的。
4、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依法有序開發生態旅遊。首先,要編制高起點、高標准、高水平的、生態旅遊規劃,指導和協調生態旅遊資源建設工作,將生態旅遊納入有計劃、有步驟的軌道;其次,制定與生態旅遊相適應的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把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旅遊資源開發納入法制化軌道,依法進行生態旅遊開發,避免生態旅遊開發中的盲目性和無序性,保證生態旅遊開發科學、規范和有序地進行

『陸』 旅遊業對環境的影響

旅遊業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物質相對豐富而相應發展的產業。近年來開放政策和經濟的高速發展為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國旅遊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並由此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1994年我國旅遊收人為1600多億元,躍居全球十大旅遊目的地中的第八位。與此同時,我國旅遊業資源破壞、旅遊區環境質量下降的問題也日益突出。為使旅遊業持續、協調發展,有必要分析旅遊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影響方式和所造成的結果,為我國旅遊業發展的管理、決策提供服務。

一、旅遊環境與旅遊業的關系
一般意義上的旅遊環境,指對於具體的旅遊客體——旅遊區,影響旅遊活動的主體——遊客的旅遊行為的各種外部因素,包括社會環境、自然生態環境、旅遊氣氛環境和旅遊資源等。這里僅指旅遊區的旅遊資源、自然生態及相應的旅遊氣氛。與之相聯系,旅遊環境問題也就指由於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響和破壞,使遊客旅遊活動的滿足程度受到影響。

旅遊區的旅遊資源是遊客觀賞的對象。對於遊客而言,旅遊資源本身蘊含的各種美學特徵及其歷史、文化、科學價值是旅遊行為的直接激發者,資源的破壞將直接影響旅遊者的滿足程度。

旅遊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是旅遊區地貌、空氣、水和動植物等生態因子的總稱,這些生態的有機結合形成了旅遊區環境的優美與愉悅。從人類審美的心理需求來看,自然景觀美是基礎,在一個空氣污濁、水體污染、四周嘈雜的環境中,遊客是無法去領略、欣賞、體會具體游覽對象的各種美學特徵的。特別是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的閑暇時間逐步增加,城市居民進行旅遊、回歸自然,借自然環境的潔凈達到鍛煉和療養身心的願望正日益高漲。由此看來,旅遊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從某種意議上來說也是一種旅遊資源。

旅遊氣氛環境指旅遊區所特有的地方特色、歷史、民族風情及與之相適應的外部氛圍。旅遊環境美是形象與意境的雙重美,而每一具體的游覽對象,其對遊客旅遊行為的激發,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歷史、地方、民族特點或一種異國、異地的特殊情調。

所以,旅遊區環境狀況的好壞對旅遊者旅遊效果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遊客旅遊的滿足程度與旅遊區環境條件息息相關,直接影響旅遊業持續發展,必須充分認識到保護旅遊區環境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二、目前我國旅遊業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我國旅遊業目前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
1、相當一部分熱點旅遊區污染嚴重。主要表現為水體污染,空氣質量下降,局部生態環境受到破壞,旅遊資源受到損害;
2、旅遊區環境衛生狀況較差,區內垃圾隨意拋灑堆積,污水、污物隨處可見;
3、一些熱點旅遊區超規模接待遊客,旅遊區人滿為患,擁擠不堪,旅遊氣氛喪失;
4、旅遊開發建設項目與旅遊區整體環境不協調。

三、旅遊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造成旅遊區環境破壞、環境質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有如下幾種:
1、人類經濟行為的不當破壞了旅遊環境
人類經濟活動對旅遊區環境的影響與破壞可以分為三方面:(1)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工業生產排放的廢物及產生的噪音污染了旅遊區的自然環境,擾亂了旅遊區應有的寧靜。結果一方面旅遊區喪失了以往清新的空氣、透明的水體、靜謐的氛圍;另一方面遊客游覽的興致因環境污染而降低。(2)不合理的資源利用與農業生產方式破壞旅遊區的自然生態平衡,旅遊資源直接受到影響,例如森林砍伐、過度開采地下水、開山炸石等活動造成水土流失、游覽水體水位下降、奇山麗景慘遭破壞等。(3)在經濟結構、生產力布局、城市發展規劃中,忽視旅遊資源的存在,使得區域經濟結構類型、生產力布局方式、城市發展方向與旅遊業正常、持續發展對環境條件的要求不相適應。如在雲南石林旅遊區建設大型水泥廠,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建設灰窯、煤窯等。

2、旅遊活動對旅遊區環境影響
旅遊活動對旅遊區環境的影響主要在於旅遊過程產生的垃圾對景點環境的污染以及旅遊活動本身對景點自然生態平衡及旅遊意境的影響。由於旅遊區本身設施的不完善和遊客素養不高,隨著旅遊活動規模的擴大,景點垃圾遺棄量日益增加。旅遊區內大量垃圾隨意拋灑堆積,破壞了自然景觀,污染了景點水體,使旅遊區水體富營養化。我國許多旅遊區水體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相當一部分旅遊水體的透明度、色度、嗅味等指標均超過國家規定的旅遊水體標准,漂浮物、懸浮物、油跡污染物已經影響遊客感官,使其旅遊興致降低。

超過景點容納容量的超規模接待破壞了旅遊區自然生態系統平衡。構成自然景觀的生礅系統對旅遊活動本身存在一定的承載能力,這種承載能力由生態系統的結構所確定,超過其承載能力的旅遊活動將使旅遊區生態系統結構發生變化,旅遊區旅遊功能喪失。主要表現在大量遊人將旅遊區土地踏實,使土壤板結,樹木死亡;大量遊人在山地爬山登踏,破壞了自然條件下長期形成的穩定落葉層和腐殖層,造成水土流失,樹木根系裸露,山草倒伏,從而對旅遊區生態系統帶來危害……

不當的旅遊活動本身所蘊帶來的問題是嚴重的,忽視這種影響,只注重短期效益,盲目擴大規模,無限制地接待遊客,將對旅遊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損害。

3、旅遊開發和建設破壞旅遊區環境
在旅遊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有關設施建設與旅遊區整體不協調,造成旅遊資源、旅遊區生態環境、特別是旅遊氣氛環境、特別是旅遊氣氛環境的破壞主要表現為古跡復原處理不當,新設項目與旅遊區景觀不協調,改變或破壞了旅遊區所有的且應當保留的歷史、文化、民族風格和氣氛,利於具體的旅遊對象,其旅遊價值主要表現在其本身所蘊涵的獨特的歷史、文化、民族風格。在開發利用旅遊資源時,這些無疑是應當保留且極力保護並充分予以表現的,忽視旅遊區的整體協調及其所蘊涵的內涵,盲目開發,只會造成景點的不倫不類,進而喪失其旅遊價值,使遊客的興致減退。

城市建設破壞旅遊氣氛,主要表現在新建建築與旅遊城市的整體建築不協調。使本身作為旅遊對象的城市失去其本來面目。

四、旅遊環境保護的對策分析
為使旅遊業持續地發展,充分發揮旅遊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針對旅遊業所存在的環境問題筆者建議採取如下措施:

1、加強旅遊環境保護的科研工作和旅遊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教育。
長期以來,環境科學的研究只是從人類健康需要出發,很少從人類精神、心理需要進行研究,而這正是人類與環境相互聯系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並在人類旅遊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

從旅遊業對旅遊環境的依賴關系,旅遊區環境對旅遊活動的承載能力,旅遊業發展對旅遊環境的破壞等方面研究旅遊環境與旅遊業的關系;從確定景觀美學質量標准、自然生態質量標准、滿足特種旅遊活動的環境質量標准、旅遊區環境質量評價方法等方面研究旅遊環境保護的方法淪;從美學、心理學角度出發研究旅遊環境保護的工程方法;還要進行旅遊環境保護政策研究,為正確的決策奠定基礎。

加強旅遊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提高人們的旅遊環境保護意識,向全體遊人、旅遊從業人員和區附近居民宣傳旅遊環境保護知識。

2進付旅遊開發的環境影響評價。
不當的旅遊開發活動對旅遊區環境的破壞是無法彌補的,從保護的角度出發。存開發前對開發活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分析、識別建設、經營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影響提出相應的減免對策.把可能對旅遊環境造成的貝面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旅遊開發的環境影響評價內容包括:旅遊區環境承載力分析、旅遊規模分析、開發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識別、旅遊過程對環境的影響分析等等。

3、在旅遊區發展建設中做好旅遊環境規劃。
旅遊環境問題的產生、旅遊區環境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經濟活動的不當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學性、嚴謹性和預見性的旅遊環境規劃。用於組織、管理經濟、旅遊及其它破壞旅遊環境的活動,來解決發展生產、擴大旅遊規模與景點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使其協調一致,以保證經濟發展和旅遊活動持續穩定的進行、防止旅遊區環境的破壞。

旅遊區的環境規劃是旅遊區的經濟發展、旅遊業發展和旅遊區環境保護的綜合性規劃,這個規劃是從維護旅遊區環境美學質量和合理利用旅遊資源的角度出發,應用系統工程的原理與方法,遵循經濟發展規律與旅遊區環境美學規律,對經濟活動和旅遊活動的結構、規模和布局實行統籌規劃,達到既發展經濟、擴大旅遊又不破壞旅遊區環境的目的。

4、運用經濟及其它手段,控制熱點旅遊廠的旅遊規模。
採取提高熱點旅遊區的門票價格、劃定特殊旅遊景點並控制其旅遊人數等手段;調整旅遊區的旅遊規模,在保證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使旅遊區的環境得到保護。

5、加強旅遊環境立法。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遊環境保護工作的保證,通過對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制定行為規范。對破壞行為實行強制性的干涉與懲罰。立法主要內容有(1)旅遊區建設項目的審批辦法和許可權;(2)旅遊區保護范圍和保護內容的確定;(3)對違反者的處罰辦法等。

『柒』 中國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幾相應的措施

我國正處在旅遊業快速發展時期,全國31 個省
市自治區,幾乎都做出了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決定,有
24 個省市自治區把旅遊業當作主導產業或支柱產
業來發展,成為區域主導產業或支柱產業是有條件
的。我們不禁要問,這些省份的旅遊業真的都能做
大、做強? 這裡面肯定有盲目性。
旅遊業決不是人們常說的「無污染產業」,因游
人大量擁擠於景區,或者因決策者的旅遊開發戰略
不當、缺乏系統規劃等原因,開發會導致自然生態和
社會環境的破壞。旅遊業也不是沒有風險的產業,
「投資少見效快」、「回報率高」只是一廂情願。事實
上,國內的旅遊開發,真正賺錢的不過1P3 ,盈虧平衡
的大約1P3 ,虧本的不少於1P3。只是那些賠錢的,都
是由政府買單,無人承擔責任罷了。由此看來,那種
只強調收益、不重視成本、更忽視風險和生態損失的
旅遊開發,是危險的。
自然生態環境具有價值,如果沒有它的存在,就
不會有可持續發展。生態服務功能是人類生存與現
代文明的基礎,科學技術能影響生態服務功能,但不
能完全替代。不適當的旅遊開發會破壞原有生態系統,
導致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降低,這一點應受到充分
重視。
總之,旅遊開發不能只強調收益,更不能誇大收
益;不能忽視風險,不能不計成本;不能只強調綜合
收益而不考慮綜合損失。因此,必須進行損益分析
和風險評估。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