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沙傣族文化旅遊村
1. 瑞麗有什麼好玩的
國門畹町橋
國門畹町橋是全國有名的「一橋兩國」景點,位於瑞麗市的畹町經濟開發區內。它是中緬兩國的界河橋,即畹町——九穀橋。橋全長20米,寬5米,高9米。畹町——九穀橋是維系中緬兩國友誼的一道彩虹。
天涯地角 ——姐告
姐告是我國端麗江對岸唯一的一塊「飛地」,面積1.92平方公里,是雲南省第一個邊境經濟開發區,也是320國道的終點。姐告雖小,但供旅遊者觀光的景點卻不少;雲南公路史上的第一長橋——姐告大橋(460米),雲南邊境線上的第一國門,中緬邊境唯一的兩國街——中緬街(長100多米),位於81號界碑兩側均在此地。
中緬共飲一江水——弄島
弄島叫島不是島,是傣語譯音,即青苔水塘之意。它距瑞麗市區30公里,是祖國西南最邊遠的一塊國土。這里已建成丙冒商貿旅遊小區。丙冒口岸邊的瑞麗江,兩國在此共飲、共浴;瑞麗江邊的 「共飲一江水」漢白玉雕塑,象徵著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雕塑前的大理石碑上鐫刻著陳毅元帥《贈緬甸友人》:「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中緬邊境一日游就從這里登船出境。
畹町生態園
畹町生態園位於畹町經濟開發區內,全園佔地約 500畝,是由遼寧省撫順天儀公司與畹町開發區合資共建的以生態觀賞為特色,集園林、旅遊多功能於一體的旅遊景點。
迎客榕——芒令「獨樹成林」
迎客榕——芒令「獨樹成林」位於瑞麗芒林寨旁,長在320國道邊,瑞麗人稱它為迎客榕。她樹干粗大,氣根垂冉,樹形美觀,獨樹成林,站在那裡敞開胸懷迎候遠方的來客。
瑞麗江漂江游
瑞麗江漂江游從回環頭開始至江心島全程26公里,水上漂游時間約5小時。當您被都市的喧鬧攪得頭昏腦脹的時候,當生活中的煩惱無法排遣的時候,請來這里,在瑞麗江上徜徉一次,胸懷頓覺寬廣,你一定會感謝大自然給您帶來了希望和信心。
東南亞名塔——瑞麗金塔
瑞麗金塔位於瑞麗市區東北的姐勒寨亮旁的小丘之上。極目遠眺,塔頂巍峨矗立,直沖雲霄,是東南亞三大佛塔之一。每逢佛教節日都在此舉行佛寺大擺,境內外僧尼紛紛前來講經浴佛。
大等喊傣家農村公園
風景如畫的大等喊傣寨景色秀麗、風光迷人。遠眺鳳尾竹點翠,近觀柚子樹成林,柚花飄香,沁人心脾。傣家的幢幢竹樓掩映在竹林叢中,引人游思神往。最幽靜的去處,便是有「孔雀王宮」之稱的大等喊奘寺。傳說佛祖傳經佈道路過時曾在此下榻,信徒為了紀念他的恩澤而修建了這座寺廟。該寺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在瑞麗的所有奘寺中最負盛名。
瑞麗東南亞、南亞風情園
位於瑞麗市邊境經濟合作區內,距市區2.5公里,佔地208畝,園區翠竹環繞,環境秀美,交通便捷。園內設有民族歌舞餐廳、舞廳、娛樂廳、會議廳、珠寶交易廳、度假村等部門,度假村內又設溫泉浴、篝火晚會、中緬旅遊服務及發廊、按摩等服務項目,集觀賞民族風情、旅遊度假、購物及娛樂為一體。風情園民族歌舞演出隊曾在 1992年全國旅遊行業文藝調演中榮獲集體優良獎和兩個優秀節目獎。
姐告邊境貿易區·中緬街
姐告邊境貿易區中緬街位於瑞麗市東南4公里,瑞麗江東岸,與緬甸國家級口岸木姐市緊緊相連,被稱為祖國西南的沙頭角。面積3.4平方公里,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全國唯一的由海關實行特殊監管,集貿易、加工、倉儲、旅遊為一體的邊境貿易區,是雲南省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示範區和試驗區,也是雲南省實施國際大通道戰略的橋頭堡。4公里國界線上有界碑9座,橫跨瑞麗江的姐告大橋長460米,雄偉壯觀,堪稱雲南第一。
在姐告邊境貿易區東北面,有一條以國界碑 81號(附1號)至82號為中軸線,長400米、寬40米的中緬一條街。街的南面是中國,鋪面具有傣、景頗等民族的建築特色,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家公司、商號和個體戶在此設立窗口,中國生產的針紡百貨、五金交電、化工建材、汽車農機、土特產品及日常生活用品,應有盡有。街的北側是幾排典型的緬甸式建築鋪面,磚木結構,框架全部是珍貴的柚木,屋頂像太陽帽,覆蓋鍍鋅鐵皮波形瓦,房屋上部為白色(稱白象街),下部為柔和的藍色,來自緬甸各地的上百家商人在這里經營,擺滿了來自東南亞各國的珠寶玉石、金銀首飾、手工藝品、土特產品。中緬雙方遊客均可自由往來於中緬兩側街市,直接用人民幣、緬幣或美元購貨。遊客還可在中緬街辦理簡易登記手續到緬甸木姐市領略異國情調。
瑞麗市的扎朵瀑布
瑞麗市的扎朵瀑布位於潞西、隴川、瑞麗三縣市結合部的莫里峽谷,藏於山巒疊翠、萬木崢嶸、雙峰對峙的廣弄山和廣馬山之間的亞熱帶雨林深處。清澈的泉水從40米高的懸崖陡壁傾瀉而下,有「疊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的景象,似一匹巨幅白綢在空中迎風飛舞,高峰懸崖間雪飛雲涌,響聲雷鳴,瀑布下又有溫泉湧出,景觀十分奇特。
景頗族「目腦縱歌」場
「目腦縱歌」場位於瑞麗市目腦路允崗村內,面積40餘畝。場內設有景頗族目腦縱歌的「示棟」標志牌四根,中間兩根較高,邊上兩根稍矮,均繪有規則的「目腦縱歌」舞步圖和天地、五穀、六畜圖案,雄偉壯觀。
瑞麗旅遊淘寶場
瑞麗旅遊淘寶場位於瑞麗市弄島鎮以西,距市區約35公里,佔地60公頃。這里是世界著名的寶石成礦帶,也是歷史悠久的寶玉石生產和交易地。沿清澈的南姑河綿延約10多公里的瑞麗旅遊淘寶場,是寶玉石成礦中最富集的區域之一,以蘊藏紅、藍寶石而聞名中外。
一院兩國
奇特的「一院兩國」界上人家景點,在瑞麗屯洪寨邊的傣族農民項補家。院里立著中緬邊界上的84號雙立界碑。不少遊客來到這里,都會為這奇特的景觀而流連忘返。
「一寨兩國」銀井
位於中緬邊境71號界碑旁的銀井寨與緬甸的芒秀寨連在一起,寨中的國境線是以竹棚、村道、水溝、田埂為界的,因此,中國的瓜藤爬到緬甸的竹籬上去結瓜,緬甸的母雞跑到中國居民家裡生蛋便成了常有的事。
瑞麗熱帶亞熱帶雨林風景區
在瑞麗熱帶亞熱帶風景區內,鬱郁蒼蒼的熱帶雨林里,生長著上千種植物,受國家保護的珍稀物種多達十幾種。在游覽途中您能看見被稱為活化石的樹蕨、億年化石。林中那奇形怪狀的樹,那九曲十八回的碧玉清溪,會令您心曠神怡;那飛流直下的銀瀑會令人凈化,讓您真正領略到回歸大自然的情趣。
姐東崍榕樹王
姐東崍榕樹王位於瑞麗市區西南3.5公里處的姐東崍寨旁的丘包台地上。它面向瑞麗壩,背靠景頗山,是山壩結合的一處天然美景。這里山邊一片碧綠,四周鳳尾竹點綴,山地瓜果飄香,竹林深處竹樓幢幢、一派秀麗風光。
小乘佛教文化旅遊區——喊沙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瑞麗壩的每個傣族村寨,幾乎都有一座富麗堂皇的奘寺,而喊沙奘寺則是其中之最。它與秀麗的傣家竹樓組成了一個協調統一的建築群體,它是傣家民族建築之精華、傣族文化薈萃的藝術寶庫。每當傣家節日到來之際,來這里朝拜的香客絡繹不絕。
寶石寺廟——雷奘相
雷奘相,意為寶石寺,坐落於瑞麗市姐相鄉順哈村西北的芒約寨後的山丘叢林之中。相傳釋迦牟尼曾在此講經傳教。據傣文經書記載,雷奘寺為當時的東南亞八大寺廟之一,現已成為中緬邊民和小乘佛教徒朝山拜佛的一處勝景。
原中央雷允飛機製造廠遺址游覽區
原中央雷允飛機製造廠,是全國最早的飛機製造廠,創建於 1935年。工廠當時員工達2500人,曾製造飛機63架,組裝50架。1942年遭日軍轟炸,雷允廠宣告結束。現在,該地有部分車間及停機坪遺址,擬建成以休閑度假、游覽觀光為主的旅遊區。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2. 朋友在西雙版納傣族村買了一條銀腰帶,上面標有S990,是不是真的
按我以往的經驗,可以比較負責任的告訴你,你朋友應該是上當了。導游帶回去的地方正答常來說沒有好東西,如果當時你能看到更多的遊客也同在的話,那就真是上當了。前段時間,西雙版納還專門針對沙金,沙銀的村寨黑點進行了整治。當然,也不排除買到真銀的可能,最好還是拿去銀店裡面讓專人看一眼。
3.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邊寨喊沙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喊沙」為傣語,意即「黃金休憩地」。是瑞麗市勐卯鎮一個古樸的傣族村落,座座竹樓掩映在鳳尾竹和榕樹群之中,居住在村子裡勤勞的傣族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後,這里將天天潑水節,夜夜篝火晚會。我們的民族美食、民族歌舞表演、民族風俗體驗等活動一定會讓遊客流連忘返。」喊沙村村民兼導游信孟介紹,邊寨喊沙的運營是以「1+X」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以公司+農戶,實現公司、農民、政府利益的共同發展,把農民利益與村鎮開發利益緊密掛鉤,實現民族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用宅基地流轉的方式保護村鎮文化遺產,實現喊沙民族特色村的持續發展。 「過去,這里和普通的傣族村寨並無區別,得益於瑞麗市勐泐旅遊文化公司的投資開發,如今,村子不論是村容村貌,還是經濟發展,變化很大。」信孟說,目前,景區已完成村寨寨門、民族旅遊商品集市、潑水廣場、私房菜美食街、家訪示範戶、瑞麗江之夜民族歌舞餐廳等一期工程建設,並正式投入使用。 走進村子,奘寺里的敲木魚聲和誦經聲此起彼伏,風吹動佛塔上的風鈴發出「叮鈴叮鈴」清脆的聲音。據了解,喊沙奘寺是瑞麗中緬邊境最著名的奘寺之一。該寺建於清末,1981年翻修擴建,因寺頂呈三疊,故又稱浩達溫寺。每逢傣家節日來臨,朝拜的香客和遊客絡繹不絕,國內外賓客來到瑞麗,都要到此一游,這里已成為祖國西南邊陲的一處旅遊勝地。 在寨子里,許多牆上都畫上了色彩鮮艷、內容豐富的畫作,從插秧、收割、曬穀子,到青年談戀愛,牆上的畫反映了傣族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據介紹,這是由民間繪畫演變而來獨具特色的傣族農民畫。這一傳統文化過去在傣族地區廣為流傳,後遭到毀壞,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才慢慢被挖掘出來。而隨著社會的變遷,在瑞麗的傣族村寨,會農民畫的人越來越少,民族傳統技藝正逐漸淡出傣族村寨的情況受到有關部門的關注。2011年,瑞麗市建立了農民畫展室,設立在勐卯鎮喊沙村村民吞也的家裡。瑞麗市開始在勐卯鎮喊沙村實施農民畫村建設,力圖結合該村文化旅遊的資源優勢,把喊沙打造成為集農民畫研究、創作、展示、收藏、流通、認證為一體並具有傣族農村風貌的農民畫村。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瑞麗邊寨喊沙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4. 西雙版納旅遊旅遊局規定必須去的傣族村寨叫什麼名字
其他倒是沒什麼要帶的這個季節去版納應該不會變天,還容易買到假貨,貴的要命。\r\n 總之遊玩在外,不過還是帶些衣服。其他就沒什麼咯,一般不要賣,西雙版納蟲子比較多,如果是外省人的話。\r\n 還有就是要注意那邊兜售玉石的,帶點花露水之類的,自己多多注意安全
5. 我在雲南西雙版納旅遊,被導游騙到一個傣族村高價買了銀手鐲!現在想退款,該怎麼辦
傣族村寨買的吧,全是騙人貨,你在哪家旅行社報團的就直接讓旅行社幫你退,如果他們左右推託讓你自己聯系店鋪或者聯系導游什麼的,不肯幫你處理的話,找雲南省旅遊局投訴去,只要一投訴他們就馬上會處理的了。
6. 去西雙版納旅遊,傣族村裡買了一條沙金手鏈,是鉑金顏色的,價值150元,請問值嗎沙金有白色的嗎
旅遊大部分都是坑的 我是這里本地人很清楚 這里你們20元買到的動西本地人專5元就能買到 賣家屬還保賺,門票就更是坑人的了 本地人進進出出 外地就高價. 要來這種地方玩 找個本地朋友最好了.不會被坑,絕對比跟旅遊團好的多,朋友多路好走啊
7. 瑞麗各旅遊景點
國門畹町橋 國門畹町橋是全國有名的「一橋兩國」景點,位於瑞麗市的畹町經濟開發區內。它是中緬兩國的界河橋,即畹町——九穀橋。橋全長20米,寬5米,高9米。畹町——九穀橋是維系中緬兩國友誼的一道彩虹。 天涯地角 ——姐告 姐告是我國端麗江對岸唯一的一塊「飛地」,面積1.92平方公里,是雲南省第一個邊境經濟開發區,也是320國道的終點。姐告雖小,但供旅遊者觀光的景點卻不少;雲南公路史上的第一長橋——姐告大橋(460米),雲南邊境線上的第一國門,中緬邊境唯一的兩國街——中緬街(長100多米),位於81號界碑兩側均在此地。 中緬共飲一江水——弄島 弄島叫島不是島,是傣語譯音,即青苔水塘之意。它距瑞麗市區30公里,是祖國西南最邊遠的一塊國土。這里已建成丙冒商貿旅遊小區。丙冒口岸邊的瑞麗江,兩國在此共飲、共浴;瑞麗江邊的 「共飲一江水」漢白玉雕塑,象徵著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雕塑前的大理石碑上鐫刻著陳毅元帥《贈緬甸友人》:「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中緬邊境一日游就從這里登船出境。 畹町生態園 畹町生態園位於畹町經濟開發區內,全園佔地約 500畝,是由遼寧省撫順天儀公司與畹町開發區合資共建的以生態觀賞為特色,集園林、旅遊多功能於一體的旅遊景點。 迎客榕——芒令「獨樹成林」 迎客榕——芒令「獨樹成林」位於瑞麗芒林寨旁,長在320國道邊,瑞麗人稱它為迎客榕。她樹干粗大,氣根垂冉,樹形美觀,獨樹成林,站在那裡敞開胸懷迎候遠方的來客。 瑞麗江漂江游 瑞麗江漂江游從回環頭開始至江心島全程26公里,水上漂游時間約5小時。當您被都市的喧鬧攪得頭昏腦脹的時候,當生活中的煩惱無法排遣的時候,請來這里,在瑞麗江上徜徉一次,胸懷頓覺寬廣,你一定會感謝大自然給您帶來了希望和信心。 東南亞名塔——瑞麗金塔 瑞麗金塔位於瑞麗市區東北的姐勒寨亮旁的小丘之上。極目遠眺,塔頂巍峨矗立,直沖雲霄,是東南亞三大佛塔之一。每逢佛教節日都在此舉行佛寺大擺,境內外僧尼紛紛前來講經浴佛。 大等喊傣家農村公園 風景如畫的大等喊傣寨景色秀麗、風光迷人。遠眺鳳尾竹點翠,近觀柚子樹成林,柚花飄香,沁人心脾。傣家的幢幢竹樓掩映在竹林叢中,引人游思神往。最幽靜的去處,便是有「孔雀王宮」之稱的大等喊奘寺。傳說佛祖傳經佈道路過時曾在此下榻,信徒為了紀念他的恩澤而修建了這座寺廟。該寺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在瑞麗的所有奘寺中最負盛名。 瑞麗東南亞、南亞風情園 位於瑞麗市邊境經濟合作區內,距市區2.5公里,佔地208畝,園區翠竹環繞,環境秀美,交通便捷。園內設有民族歌舞餐廳、舞廳、娛樂廳、會議廳、珠寶交易廳、度假村等部門,度假村內又設溫泉浴、篝火晚會、中緬旅遊服務及發廊、按摩等服務項目,集觀賞民族風情、旅遊度假、購物及娛樂為一體。風情園民族歌舞演出隊曾在 1992年全國旅遊行業文藝調演中榮獲集體優良獎和兩個優秀節目獎。 姐告邊境貿易區·中緬街 姐告邊境貿易區中緬街位於瑞麗市東南4公里,瑞麗江東岸,與緬甸國家級口岸木姐市緊緊相連,被稱為祖國西南的沙頭角。面積3.4平方公里,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全國唯一的由海關實行特殊監管,集貿易、加工、倉儲、旅遊為一體的邊境貿易區,是雲南省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示範區和試驗區,也是雲南省實施國際大通道戰略的橋頭堡。4公里國界線上有界碑9座,橫跨瑞麗江的姐告大橋長460米,雄偉壯觀,堪稱雲南第一。 在姐告邊境貿易區東北面,有一條以國界碑 81號(附1號)至82號為中軸線,長400米、寬40米的中緬一條街。街的南面是中國,鋪面具有傣、景頗等民族的建築特色,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家公司、商號和個體戶在此設立窗口,中國生產的針紡百貨、五金交電、化工建材、汽車農機、土特產品及日常生活用品,應有盡有。街的北側是幾排典型的緬甸式建築鋪面,磚木結構,框架全部是珍貴的柚木,屋頂像太陽帽,覆蓋鍍鋅鐵皮波形瓦,房屋上部為白色(稱白象街),下部為柔和的藍色,來自緬甸各地的上百家商人在這里經營,擺滿了來自東南亞各國的珠寶玉石、金銀首飾、手工藝品、土特產品。中緬雙方遊客均可自由往來於中緬兩側街市,直接用人民幣、緬幣或美元購貨。遊客還可在中緬街辦理簡易登記手續到緬甸木姐市領略異國情調。 瑞麗市的扎朵瀑布 瑞麗市的扎朵瀑布位於潞西、隴川、瑞麗三縣市結合部的莫里峽谷,藏於山巒疊翠、萬木崢嶸、雙峰對峙的廣弄山和廣馬山之間的亞熱帶雨林深處。清澈的泉水從40米高的懸崖陡壁傾瀉而下,有「疊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的景象,似一匹巨幅白綢在空中迎風飛舞,高峰懸崖間雪飛雲涌,響聲雷鳴,瀑布下又有溫泉湧出,景觀十分奇特。 景頗族「目腦縱歌」場 「目腦縱歌」場位於瑞麗市目腦路允崗村內,面積40餘畝。場內設有景頗族目腦縱歌的「示棟」標志牌四根,中間兩根較高,邊上兩根稍矮,均繪有規則的「目腦縱歌」舞步圖和天地、五穀、六畜圖案,雄偉壯觀。 瑞麗旅遊淘寶場 瑞麗旅遊淘寶場位於瑞麗市弄島鎮以西,距市區約35公里,佔地60公頃。這里是世界著名的寶石成礦帶,也是歷史悠久的寶玉石生產和交易地。沿清澈的南姑河綿延約10多公里的瑞麗旅遊淘寶場,是寶玉石成礦中最富集的區域之一,以蘊藏紅、藍寶石而聞名中外。 一院兩國 奇特的「一院兩國」界上人家景點,在瑞麗屯洪寨邊的傣族農民項補家。院里立著中緬邊界上的84號雙立界碑。不少遊客來到這里,都會為這奇特的景觀而流連忘返。 「一寨兩國」銀井 位於中緬邊境71號界碑旁的銀井寨與緬甸的芒秀寨連在一起,寨中的國境線是以竹棚、村道、水溝、田埂為界的,因此,中國的瓜藤爬到緬甸的竹籬上去結瓜,緬甸的母雞跑到中國居民家裡生蛋便成了常有的事。 瑞麗熱帶亞熱帶雨林風景區 在瑞麗熱帶亞熱帶風景區內,鬱郁蒼蒼的熱帶雨林里,生長著上千種植物,受國家保護的珍稀物種多達十幾種。在游覽途中您能看見被稱為活化石的樹蕨、億年化石。林中那奇形怪狀的樹,那九曲十八回的碧玉清溪,會令您心曠神怡;那飛流直下的銀瀑會令人凈化,讓您真正領略到回歸大自然的情趣。 姐東崍榕樹王 姐東崍榕樹王位於瑞麗市區西南3.5公里處的姐東崍寨旁的丘包台地上。它面向瑞麗壩,背靠景頗山,是山壩結合的一處天然美景。這里山邊一片碧綠,四周鳳尾竹點綴,山地瓜果飄香,竹林深處竹樓幢幢、一派秀麗風光。 小乘佛教文化旅遊區——喊沙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瑞麗壩的每個傣族村寨,幾乎都有一座富麗堂皇的奘寺,而喊沙奘寺則是其中之最。它與秀麗的傣家竹樓組成了一個協調統一的建築群體,它是傣家民族建築之精華、傣族文化薈萃的藝術寶庫。每當傣家節日到來之際,來這里朝拜的香客絡繹不絕。 寶石寺廟——雷奘相 雷奘相,意為寶石寺,坐落於瑞麗市姐相鄉順哈村西北的芒約寨後的山丘叢林之中。相傳釋迦牟尼曾在此講經傳教。據傣文經書記載,雷奘寺為當時的東南亞八大寺廟之一,現已成為中緬邊民和小乘佛教徒朝山拜佛的一處勝景。 原中央雷允飛機製造廠遺址游覽區 原中央雷允飛機製造廠,是全國最早的飛機製造廠,創建於 1935年。工廠當時員工達2500人,曾製造飛機63架,組裝50架。1942年遭日軍轟炸,雷允廠宣告結束。現在,該地有部分車間及停機坪遺址,擬建成以休閑度假、游覽觀光為主的旅遊區。
8. 傣族文化以及特色
二、傣族的語言文字
傣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分西雙版納方言、德宏方言和金平方言。傣族的拼音文字來源於梵文字母,各地不盡相同。1954年進行了文字改革,分傣哪文(德宏)、傣泐文(西雙版納)、傣綳文(瑞麗、耿馬、瀾滄等地)和金平傣文。現通行西雙版納和德宏兩種傣文。
三、傣族的天文歷法
傣族有自己的傳統歷法。傣語稱「祖臘薩哈」,意即「小歷」。其起源可上溯至周秦之際,現行傣歷則始於明代以前。是一種陰陽合歷。傣歷的年是陽歷年,即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傣歷的月是陰歷月,即以月亮的一個圓缺為周期。一年分12月,單月是30天,雙月是29天。以六月為歲首,它的正月相當於夏歷十月。平年是350或355天,閏年為384天。傣歷始於公元638年。
四、傣族的醫葯衛生
傣醫葯作為一門知識,是傣族科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傣族人民在和疾病的斗爭中,不斷總結經驗,匯積了豐富的民間葯方,收集了上千種草葯。其中《檔哈雅》(醫葯書),是傣族一部重要的醫學文獻。
據文獻記載:傣族遷到景永時,許多村寨因疫病死亡了很多人,唯獨有一個村子,在景永壩頭,不但沒有人病死,而且個個身強力壯。他們開出了許多田地,生產發展得很快。一天,有個名叫波的牙老人上山摘野果,路過這個村子,看到村裡的人個個都很健康覺得很奇怪,就問村子裡的人:「你們吃些什麼東西,為什麼人人都身強力壯的?」村子裡的人告訴他:「沒有吃別的什麼,只不過剛來的時候大家天天上山採摘野果野菜吃,可能是這當中有什麼原因吧。」
波的牙回去後把這一情形告訴了別的村寨的人,並勸大家不妨試試看,上山去採摘野菜吃。大家都想把病冶好,便紛紛照波的牙說的去做了。經過一段時間,果真見效,疫病明顯減少。波的牙注意從大家每採摘回來的野果、野菜中挑出樣品保存起來。以後只要村子裡有人生病,他就依樣找這些果、菜給病人吃,有的吃了病就好了,也有的效果不太明顯,而換了別樣的一吃就有效。就這樣他慢慢地總結、積累經驗,凡遇有人生病(當時主要是瘧疾),就按不同類型的病分別給予治療。逐步地疾病減少了,人們健康了,傣族群眾就把波的牙稱為「摩雅」,意思是會治病的人。從此就有了傣醫。有了文字以後,才記載下來成為今天較完整的傣族醫書。
《傳統傣醫學手稿》:傣族古典醫學著作。記載了傳統傣醫關於醫葯、方劑、制劑方面的理論和治療方法。至今保存下來的有在貝葉上書寫的「貝葉本」和用構樹皮支撐的紙張轉抄的「棉紙本」多種。這是中國醫葯遺產中的珍品,目前已根據這些手稿資料整理編寫出版了傣漢文對照的《德宏傣葯驗方集》及《西雙版納傣葯志》。
五、傣族的宗教信仰
傣族是一個信仰南傳佛教的民族,傣語稱為「布塔沙散那」。它對傣族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都有極深刻的影響。大約在公元6—8世紀傳入傣族地區。在此之前,傣族先民信仰的是多神崇拜,亦即原始宗教。由於佛教的廣泛傳布,傣族地區佛寺十分普遍。送子入寺為僧似乎是天經地義之事,尤其是在西雙版納地區,男孩到了8—10歲幾乎都要入寺去過僧侶生活。他們在那裡學經識字,一般在1~5年還俗回家。傣文的大藏經號稱八萬四千部,大部分刻寫在貝葉上,稱貝葉經。其中有些是傣族僧俗根據佛教義加以發揮和補充的著述。
六、傣族的文學
民族文學:傣族人民有著蘊藏豐富的民間文藝作品,包括敘事長詩、寓言、神話、傳說、童話等。許多著名的敘事長詩,如《召樹屯與嫡木諾娜》、《娥並與桑洛》、《阿鑾的故事》 等中外聞名。
史詩:《巴塔麻嘎捧尚羅》又名《南師巴塔麻嘎帕薩傣》。傣族創世史詩。內容包括開天闢地、人類形成,傣族先民的興起、遷徙、定居的過程。其中有許多傣族的神話故事和歷史人物傳說,是一部研究傣族古代神話及社會的古籍文獻。
史書:《泐史》原名《囊絲本勐泐》)(《西雙版納歷代編年史》)。該書採取編年體記錄了傣族從1180年(傣歷542年)傣族首領叭真入主西雙版納建立景金殿國始,止於1950年西雙版納解放的主要史實。該書有1947年雲南大學刊印的、李拂一的譯本,譯名為《泐史》,翻譯的是從1180年~ 1864年部分。1958年由張公瑾補譯1844~1950年部分,名為《續泐史--西雙版納近百年大事記》。該書還有其他詳簡不同的譯本。《泐史》為後人提供了了解傣族社會歷史的許多珍貴資料,是傣族重要的史書類文獻。
七、傣族的戲劇
西雙版納境內有泰緬化的歌舞劇,騰龍沿邊一帶有漢化的傣族戲。歌舞劇都在較大的宗教集會中演出,例如車里宣慰街每年冬間的賧佛大會,一連三天晚上都有歌舞演出,劇情有歷史故事,宗教神話,愛情傳奇,而行頭化裝則千奇百怪,用紙紮成龍、孔雀、龜、鶴、鹿、蚌等,彩畫鮮麗。化裝為美女的演員,把紙扎的孔雀分前後兩段纏在身上,以兩手捉翼而飛。化裝為青年的演員,把紙鹿纏身上做鹿舞。大龜則用一個人伏在龜腹內、手腳即龜之四足,龜頸內有一機關;能使龜頭倏而伸長數尺,倏又縮回腹內,引得觀眾大笑。
傣戲:傣戲大約有二百年的歷史。較早的劇目有《十二馬》、《公孫犁田》、《昌少對唱》等。到本世紀初,盈江土司成立了第一個傣戲劇團,在上演原劇目的基礎上,吸收、改編了不少京劇、滇劇劇目,同時吸收了它們服飾、道具、樂器等方面的成分,豐富了傣戲。傣戲一般人物不多,主要是反映勞動人民的生產勞動和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內容,表演形式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內容短小精悍,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廣大傣族群眾的喜愛和歡迎。
傣劇:傣族戲曲劇種。流行於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盈江、潞西、梁河、隴川、瑞麗等縣和保山地區的保山、騰沖、龍陵等縣傣族聚居區。傣劇是在「冒少對唱」(男女對歌)、「耍白馬」(逢年過節到各家祝福的一種歌舞)、「銀海」(趕著牛表演的歌舞)等傣族民間歌舞的基礎上,經過向雲南花燈學習,發展為帶有一定情節、人物的「十二馬」、「布屯臘」(犁田的老漢)等歌舞和歌舞小戲,吸收 滇劇的劇目、表演、打擊樂,逐漸形成的比較完整的戲曲形式。
傣劇的表演是在提煉本民族各種舞蹈的基礎上,吸收了漢族戲曲的表演技巧而發展豐富起來的,具有較鮮明的民族特色。傳統劇目有根據傣族民間傳說和民間敘事詩改編的《帕罕》、《千瓣蓮花》、《紅蓮寶》、《阿暖海東》、《郎金布》、《七姐妹》、《思南王》等;有根據漢族戲曲和小說演義改編的《三聖歸天》、《王莽篡位》、《三下河東》、《穆柯寨》、《花果山》、《大鬧蟠桃會》等;有按歷史故事、傳說編演的《沐英第一次征南》、《張四姐》等;有新創作的現代戲《波岩三回頭》、《波過石的婚禮》、《金湖緣》、《國境線上》、《三丑會》等。較有影響的劇目有《布屯臘》、《陶和生》、 《娥並與桑洛》、《岩佐弄》等。
傣族文學作品大都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關於開天闢地的最古老神話,在傣族群眾中流傳最廣的是《布桑該與牙桑該》。至今,傣族人民仍然把布桑該與牙桑該稱為「我們的祖宗」。關於開辟西雙版納、勐遮、易武,建立村寨,砍柴、修房等,都有一段段神奇的傳說。在傣族地區,還廣泛流傳著 召瑪賀、艾蘇和艾西等聰明人的故事。這些理想化的人物,具有萬能的本領和超人的智慧。
傣族詩歌,包括歌謠和敘事長詩兩大類,傣族中有職業歌手或半職業歌手,傣 語叫做「贊哈」。
贊哈:傣族曲種。「贊哈」在傣語中就是民間歌手的意思,贊哈演唱是傣族民間喜聞樂見的傳統文藝形式,形式靈活簡便,一人一笛,隨時隨地可以演唱,被譽為傣族人民生活中的鹽巴。傳統曲目多為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也有藝人即興編唱的獵歌、酒歌,如《召樹屯》、《四棵緬桂花》、《賀新房》、《哈路教》等;新編曲目為《流沙河之歌》、《彩虹》等。贊哈對傣族民間文學的繼承和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他們的演唱優美生動,塑造人物細膩委婉,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他們有即興創作的才能,深受廣大群眾的愛戴和歡迎。
古歌謠,是傣族文學的萌芽,至今還以口頭和手抄本形式流傳民間。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雲南)出版的《傣族古歌謠》中的許多短篇作品反映了傣族先民原始 時代的生活、勞動、思想和感情,例如《蜈蚣歌》描述人類通過實踐逐漸認識了 客觀世界;《打水歌》描述人類逐步改變自己的居住條件;《摘果歌》和《拾菌歌》等描述的則是人類的勞動生活。這些詩歌形式簡單,節奏明快。
敘事長詩,是傣族文學寶庫中光彩奪目的明珠。基本上可分三類:神話敘事詩,阿鑾的頌歌,愛情悲劇敘事詩。神話敘事詩與神話傳說的內容基本相似。關於阿鑾的頌歌,數量極多。「阿鑾」一詞,據說來自梵文,指有本領的匠人。在傣語中 是指出身貧寒、意志堅強、本領高超、正直善良的英雄,或者是有福氣、有本領的善良人。佛教徒則把這些故事說成是描述釋迦牟尼轉世的故事。阿鑾故事中,有宣傳佛教教義的成分,但整個內容遠遠超出了佛教思想范圍,堪稱傣族民間故事的總匯,內容涉及當時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階級關系、倫理道德、婚姻戀愛等。
隨著佛教傳入傣族地區,印度文化對傣族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吾沙麻里》,是由印度的一個小故事發展演變而成,《蘭嘎西賀》的情節與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相似,但主題思想、人物和故事結構均有變化。長詩加強了召朗瑪對十頭魔王的戰爭,成為反映社會生活、政治斗爭與宗教斗爭的巨幅畫卷。
傣族佛教保存的經典甚為豐富,所譯三藏佛典包括經、律、論中相當多的經典,還有不少藏外典籍。這些經典中有一部分是用傣文字母音譯的巴利語寫本,保存了小乘佛典比較早期的面貌,還有一部分是傣族僧人根據佛教教義加以闡發的著作,其中記錄了許多關於傣族地區的歷史、地理、語言、文學材料。西雙版納及孟連、耿馬等地的經典大多刻寫在貝葉上,稱為「貝葉經」,其他地區多寫在當地製作的構皮棉紙上。
八、傣族的音樂
傣族音樂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包括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4類。
民間歌曲:傣族民間歌曲有山歌、敘事歌、悲歌、宗教歌等。
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獨唱或男女對唱。有的表達愛情、贊美家鄉、歌頌幸福生活,有的為即興編唱。德宏地區山歌主要有「喊嘛」與「喊同卯」 兩種。金平地區的山歌傣語稱「琿卯騷」,由男女青年在夜間對唱,用玎琴伴奏,曲調多為宮調式,但在徵音上結束。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風格不同的山歌。
敘事歌:包括「喊秀」(鸚鵡歌)、「喊吳哦」(敘事歌)、「喊暖轟」(流水歌 )、「桑烘」(鳳凰情詩調)、「拽」、「索」、「森」等。喊秀為綠色的歌,是用以詠唱情詩或敘事詩的民歌,流行於德宏的瑞麗、芒市等地。曲調富吟誦性,與跟鼓調旋律相近,常由中、老年人在家中演唱。喊吳哦與喊暖轟流行於德宏瑞麗地區。前者富吟誦性,後者歌唱性較強,常用含有變徵音的羽調式。桑烘流行於西雙版納的古老詩歌形式,也是表達青年人真摯愛情的長篇抒情詩,有唱本流傳。唱腔類似贊哈調,依字行腔,旋律較自由,可用玎、篳等伴奏,亦可清唱 。拽與索、森流行於孟連縣邊境孟阿地區。拽的音樂較抒情,速度稍自由,多採用羽調式,演唱時常用弓弦樂器多洛伴奏。索的音樂較活躍,速度稍快,多採用商調式。森的旋律性強,多為羽調式。演唱索與森時皆用彈撥樂器玎列伴奏。
悲歌:傣語稱「喊細喊海」,包括「喊海」、「喊海賽篾」、「喊玎」、」 喊蹩「等,流傳於德宏各地。喊海,傣語意為哭調,辦喪事時由婦女邊哭邊唱。喊海賽篾,是在姑娘出嫁時母女相對哭泣而唱,歌詞表現了母女戀戀不舍之情。二者曲調基本相同,音域不寬,旋律似宮音三和弦的分解,句尾的長音常用較強烈 的下滑音。喊玎,意為玎琴歌;喊蹩,意為口弦歌。演唱時不用樂器伴奏,多在憂傷時吟唱。
宗教歌:德宏地區有拜佛調、念經調、倒水祝福調等;西雙版納地區有拜佛調 、升和尚調、念經快調、念經慢調等。此外各地還有反映原始崇拜的祭神調,以及巫婆演唱的師娘調、跳柳神調和巫師演唱的卜卦調等。其共同特點是音調近於朗誦。此外,還有催眠歌、兒歌等。
歌舞音樂:歌舞音樂包括孔雀歌、打鼓調、十二馬調、依拉恢、喊扎等。在年節、趕擺、喜慶時演唱,多用象腳鼓等打擊樂器伴奏。
孔雀歌:傣語稱」喊羅永「,流行於德宏地區,歌唱與孔雀舞表演穿插進行。音樂輕快活躍,多為徵調式。
打鼓調:傣語稱」喊海光「,流行於德宏芒市、遮放一帶,分跟鼓調(喊本光)及 跟鼓說唱調(喊盞光)兩種,二者音樂近似,前者用宮調式,後者用徵調式;歌唱與舞 蹈穿插進行。
十二馬調:傣語稱」喊馬細雙「,流行於盈江、梁河等地。由12個男女青年腰間套上竹扎的彩色紙馬邊歌邊舞,表現青年們在趕擺路上相遇對歌的情形,及每年12個月中的生產活動。曲調抒情,多為商調式。
依拉恢:是一種群眾性歌舞,流行於西雙版納各地。每年潑水節賽龍船放爆竹時,人們載歌載舞,氣氛熱烈。唱詞基本是3字句,音樂質朴,多由羽調式的三音列或四音列構成。
說唱音樂:主要流行在西雙版納及孟連等地。傣族人民在逢年過節、 建造新房、婚嫁生育、賧佛儀式等活動時,都邀請民間歌手到場演唱助興。這種半職業性藝人在西雙版納稱」贊哈「,在孟連稱」窩甘「。各地流傳的曲調有」 贊哈調「、」窩甘調「、」孟連調「等。由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樂器分別用篳、西玎,曲調與語言結合緊密,節奏較平穩,音樂結構基本是樂段的變化反復,唱詞多押腰韻。由於唱詞的結構較自由,故樂句數量及長短也不固定;樂器伴奏常與唱腔聲部形成支聲復調的關系。
戲曲音樂:傣劇是在傣族民間歌曲和歌舞音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並借鑒了漢族戲曲藝術的表現手段,流傳於德宏、保山、臨滄等傣族聚居區。傣劇包括多種男女唱腔,男腔多用羽調式,女腔多用徵調式。20世紀50年代以來,傣劇吸收了多種傣族民歌和舞曲,豐富了唱腔,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傣劇唱腔基本是上下句組成的樂段及其變化反復。由於唱詞字數可多可少,因此唱腔樂句長短不一。過去,傣劇只用小堂鼓、鑼、鑔等伴奏,後逐步採用了多種民族樂器及西洋 管弦樂器,組成新型的傣劇樂隊。
民族樂器:傣族的民族樂器有屬於吹奏樂器的有篳、葫蘆簫 、豎笛、木葉等;彈撥樂器有玎琴、口弦等;弓弦樂器有西玎、牛角玎等;打擊樂器有象腳鼓、光隆、光邊、光邦、鑔等。
芒鑼:傣、佤、壯、景頗、德昂等族的打擊樂器。流行於雲南、廣西等民族地區。芒鑼形體圓厚,用響銅鑄成。鑼面低,中心有乳頭凸起。鑼邊有穿皮條的孔兩個。演奏時,左手提鑼,右手執槌擊奏。也有將大小不同的錄組成編芒,掛在木架上擊奏的。多用於歌舞伴奏和器樂合奏。
九、傣族的舞蹈
象腳鼓舞:流傳於雲南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和布朗族等少數民族中的民間舞。是一種男子自娛性舞蹈,因舞者身挎象腳鼓而得名。象腳鼓用芒果樹或木棉樹干挖空,蒙上牛皮製成,形如象腳。鼓有長短之分,長者1.7米左右,中長者1米左右,短者0.7米左右。長象腳鼓舞端莊瀟灑,舞步緩慢,擊鼓方法多變,鼓點節奏豐富;中象腳鼓舞穩重扎實,剛健有力,動作幅度較大,有甩鼓、轉鼓、掖腿等技巧動作,短象腳鼓以靈活騰躍著稱,有斗鼓、賽鼓等競技內容。象腳鼓舞是雲南省代表性舞蹈,凡盛大節日,舞蹈行列皆以象腳鼓領舞。
孔雀舞:傣語叫「戛洛涌」、「煩洛涌」或「戛楠洛」。是傣族人民最為喜聞樂見的舞蹈 ,流傳於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西雙版納被稱為孔雀的故鄉,在傣家人的心目中,孔雀又是吉祥、幸福、美麗、善良的象徵。因此,孔雀就成了傣族人民最喜受的民間舞蹈。在歡度潑水節期間,跳孔雀舞是必不可少的活動,屆時,傣家人聚集在一起,敲起芒鑼,打起象腳鼓,跳起優美的孔雀舞,歡度節日。孔雀舞最早是一種化裝舞蹈,演員頭戴菩薩金冠,臉覆金剛面具,腰間綁著用彩紙或花布紮成的孔雀,兩手用線牽住孔雀的翅膀的尾巴,隨著鑼鼓的節奏做出各種優美的孔雀動作。後來,不用道具而舞,以象腳鼓、芒鑼等伴奏。跳孔雀舞在西雙版納傣族地區非常普及,幾乎每個村寨都有跳得較出色的。
花環舞:傣語叫「戛洞」,是青年人的集體舞蹈。主要流行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區。如今只在盛大的節日時才跳,已變成一種有組織的舞蹈表演。花環舞中的花環在長二米左右的竹篦上紮上鮮艷的花朵做成,舞時雙手握住花環的兩端,在移動步伐的同時,著重於花環的變化。並組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圖案。花環舞跳到極樂時,由一人指揮,舞者一起由慢板轉入快板,有踮步、「頓錯步小跳」等動作。
大鵬鳥舞:大鵬鳥舞,傣語叫「戛倫」。是傣族人民在盛大的節日里跳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舞。主要流行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縣一帶。大鵬鳥舞矯健、粗獷,動作大而有力。舞蹈主要表現大鵬鳥與雨神搏鬥的動作和不畏強暴的氣質。動作變換快速有力,造型時間較長「三道彎」舞姿稜角突出。如:出場動作一般是大跳接一個大的舞姿造型,表現大鵬鳥從空中迅猛疾下的氣魄。多用爪式手型(手指張開成扇形)和掌式手型,這些手式加強了動作的力度。大鵬鳥舞的表演者只有一至二人。過去舞蹈時帶大鵬鳥型道具和面具,現多已棄之不用,使舞蹈動作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鼓點異常豐富,鼓聲深厚有力。
十、傣族的美術
傣錦:傣族生產和使用的一種具有民族風格的紡織品。傣錦是以薴麻為原料的色織物,紋樣為幾何圖案,用挑花方法織制。傣錦利用腰機織成。織幅不寬,長度也有限,以較細的薴麻線織成平紋作地組織,以較粗的薴麻紗經染色作彩緯織入。在平紋部分不起花紋,而在使用色緯時緯浮顯色於織物表面。傣錦常使用小方塊組成的菱形回紋。在大菱花紋轉向時則往往又換用另一色的彩緯,因而在織物表面上常隨菱形花紋的斜向轉換而調換色調。色調要求和諧,以棕色和黑傣錦紋樣色調配。傣錦用挑花方法起紋,織物表面出現大量的浮紋起花。整經後的經紗均繞於木輥上,然後穿入分經輥、線綜,而緯紗卷於小紆管上。織布時可以將卷有經紗的木輥掛在架上,展開經紗,在經紗上已繪有花型,織錦時只需在提綜時一梭按平紋織入,另一梭則在織入前先用挑花木片按花型挑起經紗,而後用雙緯色紗一次織入雙根有色緯紗。打緯則用打緯刀壓緊緯紗。用這種方法不適於生產過寬過細密的織物,花型也不能過於復雜。傣錦質地堅牢硬挺,花型美觀,多作被面或裝飾用。由於傣錦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作為工藝美術裝飾用品,也受到其他各族人民的喜愛。
十一、傣族的建築
建築藝術別具一格,尤以寺塔和飛架於江河上的竹橋最為有名。傣族的佛寺建築精緻、堂皇。寺廟中的雕塑和壁畫既有南亞藝術風格,又顯現出中原文化的影響,是傣族造型藝術的精品。佛塔的樣式更是多種多樣,有金剛寶座式、密檐式、亭閣式、金鍾式等,塔也分單塔、雙塔、群塔。群塔大都是中間為一大塔,周圍是若干小塔,如盈江的曼勐町塔就有小塔四十多座,宛如眾星捧月,直上雲霄,巍巍壯觀。
傣家竹樓:竹樓是傣族人因地制宜創造出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傣族竹樓是一種全用竹子建造的二層樓房。上層住人,下層拴放牲畜。柱、梁和屋架結構用粗竹,圍牆用竹片編織,剖開的竹子壓平做樓板,門、窗也用竹子製作,屋頂蓋茅草或葵葉編的草排。底層有的架空,用來飼養耕牛、舂米或堆放雜物,有的用竹牆圍作糧倉或廚房。二層設堂屋和卧室供人居住,並在一側或兩側設有外廊和曬台。屋頂坡度較陡,屋脊兩端設通風孔。屋檐很低而且出挑深遠,起遮陽避雨作用。廊下安裝樓梯供人上下。傣家竹樓通風、涼快、清潔、明亮,又可以防備野獸的襲擊,十分安全。
十二、傣族的娛樂
丟包:丟包不僅是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的一種傳統娛樂活動,也是它們選擇對象、尋覓情侶的一種方式。每當傣歷新年來臨之際,姑娘們就精心地用花布條拼製成一種多菱形的布包,包內裝滿綿籽,四角綴有花穗子,正中有一根60厘米左右的提繩,包上還綉有各色花紋。這就是姑娘們的愛情信物——花包。丟包時,男女各若幹人分立在廣場的兩邊,用包互相扔擲。凡接不到而使包落地者受罰,男的接不到,把袋裡的錢輸給女方,女的接不到,把身上飾物輸給男方,男的取到了勝利品,排到家裡陳列著,但並不就據為已有,第二天仍原件送還給女方。每年新春有一次宴請賓客丟包盛會。這一天,附近村寨的少女,都花枝招展極盡妍麗的裝飾了來到廣場上,總得有五六十人。每人提著一個棉籽包,由一個年長的做領隊,提了一藍鮮花,外客帶著許多銅幣到廣場上應戰,兩陣對立,中間間隔不到五丈地。傣族姑娘們不等你陣腳扎穩,五六十個棉籽包便紛紛地投過來,當然大半數是落在地上,於是輸了,一群女將爭上來領賞,每人發給銅元三枚。再對陣,客方照樣把棉包丟過去,她們接不到,每人送上一朵鮮花。這樣,待銅元都輸光了,鮮花也散完了,方始滿足地放你會赴席。
潑水:傣族的浴佛節約當漢地的清明前後,又稱為潑水節是一個富有青春意味的男女狂歡日。潑水節這天,村寨中的青年男女,一清早便群往山中摘取野花樹枝,攜到佛寺中供佛。中午,把一尊佛像放置院里,擔清水來浴佛。浴畢,以水灌花。男女互以水濺潑為戲,等到遍體淋漓,然後相偕擔水遊行街中,遇到人便以水濺之,被濺的不論是土司頭人或漢宮,都只報之以笑臉。在這一天被潑水在身上是一種吉利,所以人們都特意走到街上去讓青年們戲潑,如瘋似狂的嬉戲,直到街中水流成渠,始淋漓盡興而歸。
賽龍舟:每年端陽這一天,傣族都舉行龍舟競渡,比賽時,用平時航行江中的小木船,扎以花彩,每船由青年男子多人駕駛,在江而上作速度競賽,數百里內的男女都收拾打扮在兩岸圍觀,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優勝者會得到獎品。
火燈:火燈傣語叫「貢菲」。潑水節的夜晚,人們可以看見傣家人把巨大的火燈放入天空。放火燈是潑水節期間的一項傳統活動,傳說佛教傳入西雙版納時,與原始宗教爭奪傳教權,佛教用火燈與原始宗教放高升比賽誰升得更高。比賽結果,火燈比高升升得更高,佛教取得了勝利,火燈便流傳開來。後來,放火燈卻變成傣家人的一種精神寄託,人們把錢和其他物品拴在火燈底部,讓火燈把這些東西帶到天上,同時把人們死後的靈魂也帶到天上去。今天,傣家人又賦予放火燈新的內容,它是帶著傣家美好的理想和願望飛向天空。
火燈是用棉紙糊成的,一盞火燈要幾百張棉紙才能做成。火燈的底部不糊,用幾十斤重的棉線繞起來做燈芯,燈芯用植物油浸泡透。放火燈時,先用竹竿把未充氣的火燈撐開,然後點燃燈芯。燈芯點燃後,熱的氣流就把干癟的紙袋式的火燈漲得鼓鼓的,成了一個橢圓形的氣球,這時,只要抓住火燈底部的手一放開,它就像氫氣球那樣徐徐上升上。質量好的火燈,可以連續在空中運行幾天幾夜,從地面仰望,就如同天上的星星。
十三、傣族的服飾
傣族婦女講究衣著,追求輕盈、秀麗、淡雅的裝束,協調的服裝色彩,極為出色。青年婦女盤於頭頂,是傣族服飾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女裝用色彩鮮
9. 我這幾天在西雙版納旅遊時 在那個傣族自然村莊里買了個銀器 不知道是真還是假。在那買過的朋友告訴...
你好,別去傣族自然村莊里買銀器,那裡的銀子都是摻假的,都是些包銀和鍍銀飾品,請以後謹慎購買,請予以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