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洛陽旅遊文化論文
『壹』 介紹洛陽文化1500字作文,,,
洛陽文化,是產生於洛陽地區的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是華夏文化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洛陽文化不同於中國其它區域性文化,在中國和世界文化史上佔有極為重要地位。
洛陽,因位居洛水之北而得名。據史籍記載:西周初年此處稱「郟 」,周公營建「王城」與「成周」稱「洛邑」,或「新大邑」。到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為東周國都。戰國時始有「洛陽」之稱。西漢未年,王莽建立「新朝」,改稱「宜陽」。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改「洛」為「雒」。曹魏、西晉、北魏復改「洛陽」。隋湯帝在洛陽建都,先後稱「東京」和「東都」。唐朝和武周時期稱洛陽宮、東都、神都、東京。五代時曾建都洛陽的後梁稱「西都」。到後唐稱「雒京」。後晉、北宋均稱「西京」。明朝光宗皇帝朱常洛,為避諱「洛」字,又改「洛」為「雒」。清代迄今,仍稱洛陽。
洛陽文化,就廣義而言等同於河洛文化。意指黃河由河曲、渭水而東,中經砥柱之險,過孟津、滎陽,直達鄭州,這段大河以南,以洛陽為中心的地區,包括洛河、伊河流域及登封、嵩山周圍等地的古代傳統文化。狹義說,指現今洛陽市所轄的一市(偃師)、八縣(孟津、新安、宜陽、伊川、汝陽、洛寧、嵩縣、欒川)、六區(澗西、西工、老城、厘河、洛龍、吉利)共1.5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古代傳統文化。
中國版圖遼闊,不同區域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區域文化,如齊魯文化、燕趙文化、三晉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吳文化等等。作為洛陽文化,有區別於其它區域文化的重要特徵。
1、核心性:一是從地理上看,洛陽位於古代中國的腹心,「居天下之中」。它北有邙山屏障,南有伊闕聳立,西有秦嶺在望,東有嵩岳峻極;伊、洛、澗蜿蜒其間,東邊的虎牢成皋,西面的函谷澠崤,是古代東西重要關口;北邊的孟津,是黃河上的古渡,東南的轅關,則是直達江淮的戰略要地,南邊的伊闕關是通往漢江的要道。這里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土質肥沃,物產豐實,風光秀麗,自古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形勢甲天下」之稱。二是從洛陽文化的內容看,以洛陽為中心形成的文化是華夏文化的核心。我國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以洛陽為中心的黃河、洛水地區是中華民族文化之源,洛陽是鑲嵌在河洛大地上的一顆璀秈的明珠。「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上,自夏代起,曾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歷經103個帝王,歷時1529多年。中國都城的歷史便是從這里開始的。洛陽在中國七大古都中,是建都歷史最長、居住帝王最多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千餘年間,一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洛陽五大古都群,舉世無雙,它是河洛文明的象徵,是洛陽文化的重要基礎。無論是研究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還是講到區別於任何區域文化的河洛文化,都離不開研究洛陽文化。洛陽文化在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中處於無可置疑的核心地位。
2、正統性:早在50萬年以前,洛陽地區就有人類繁衍生息,過著不定居的原始人類生活,創造了原始的古代文化。7000年前,洛陽地區進入母系氏族公社時期,人們開始過著以農業為主的定居生活。5000年前,洛陽地區已進入父系氏族公社時期,人們用石器生產,創造著更為先進的古代文化,為中國社會進入文明時代奠定了基礎。公元前21世紀,洛陽地區進入奴隸制社會,產生了國家,夏王朝在此誕生。之後,中國第一個學校在此出現,儒、道、神學均產生於此。據不完全統計,洛陽在中國古代史上,有許多震撼全國、影響世界的第一大事,它們構成中國正統的古代文化的大部分內容,就是到了北宋以降,在洛陽產生的洛學仍然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後700餘年間統治階段的正統文化。此後,洛陽文化隨著洛陽地位的變化以及洛陽地區經濟發展的遲滯而趨於衰落,但是作為洛學的「伊洛淵源」,洛陽文化古風猶存,影響海內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隨著洛陽社會經濟的振興,洛陽文化也在揚棄中繼續得到發展。
3、穩定性:又叫文化惰性,亦稱文化保守性。指每種文化在發展過程的慣性作用。洛陽文化產生以後,隨著歷史的不斷變遷,即使部分文化失去了固有的價值,但是在歷史上也不容易消失。洛陽文化作為一個文化系統的形成過程,是在文化世代連續傳遞的基礎上不斷容納和增添新因素的過程,這個過程形成洛陽文化的積淀。洛陽文化的文化積淀極深,文化學認為,文化積淀愈深,文化的穩定性愈強。因為洛陽文化積淀建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認同基礎上,並通過這種深層次的感知認同又一代一代向下傳遞,播灑於人的靈魂中,流淌在人的血液里,因此,不是任何力量能夠隨便消滅它的。如,周公制禮作樂,孔子學禮於周,形成儒學。儒學歷經滄桑,流播千古,即是五四時期「砸爛孔家店」,文化大革命中「打倒孔老二」,但最終砸不爛,打不倒,其照例發展。由此可見,洛陽文化的穩定性極強。這是民族之魂、民族之光,是中華五千年燦爛古代文化的希望所在,它將永遠放射出耀人的光輝。
4、擴散性:洛陽文化以其無與類比的中心性、歷史長期演進的正統性和中華民族古代文化內核的穩定性,通過社會交往和時代變遷而廣泛擴散開來。這種擴散過程,是洛陽文化的文化特質和文化叢以洛陽為中心向周邊逐步傳播的過程。如佛教文化,從印度傳入洛陽,西漢皇帝在洛陽建立了白馬寺,進行譯經,並組織人員學習、消化,然後由洛陽逐步向周邊擴散,傳向全國各地,又傳向東南亞各國。當然,在這種擴散過程中,洛陽文化以其極大的能力,與各種外來文化亦互相學習,不斷交流,最後不斷融合,吸收各種外來文化,使自己更加完善和嚴整,愈益形成自己獨有的文化模式。這種模式的進一步擴散,又極大地影響和發展著中華民族的整個古代文化。
『貳』 我要寫4000字的洛陽旅遊論文 請給我幫助吧
這里有所有的旅遊論文.不知道你要是的設計還是什麼版..自己看看吧權.有你要的
http://www.8wen.com/search/docs/%C2%DB%CE%C4%A1%A1%C2%E5%D1%F4%C2%C3%D3%CE/1
『叄』 誰有描寫洛陽名勝古跡的作文
美麗的洛陽,這是個歷史悠久、風景誘人的大都市。它地處河南省西部,古稱豫州,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城市。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城市的興起距今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從公元前二十億世紀起,先後有13個朝代在此建都。自古以來,這里墨客騷人雲集,因此有「詩都」之名,有「花都」的美譽。
洛陽的名勝古跡數不勝數,其中龍門石窟最為著名,它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古稱「伊闕」,這里山河壯麗,風景優美,石窟密布在伊河兩岸的崖壁上,長達一公里之餘。他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合稱為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世界各地的人都來此觀光旅遊,引得遊人如潮。
其次就是白馬寺了,它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洛陽白馬寺為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乃佛教傳入我國後官辦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譽為「釋源」、「祖庭」。被國家旅遊局評為4A級景區。
洛陽牡丹甲天下,牡丹是洛陽的一絕。牡丹是中國傳統名花,賞花是洛陽人民的古老習俗。自古以來,洛陽牡丹就以品種繁多,花色絕倫而名揚天下。天下無雙艷,人間第一香」稱譽牡丹,實不為過。牡丹乃花中之王,雍容華麗,色艷香妍,冠壓群花,盛開在暮春。自唐代以來,牡丹之盛,莫過於洛陽,歐陽修稱贊「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洛陽牡丹因此有「花中之王」「萬花一品」諸多美稱。唐代詩人白居易「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劉禹錫「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等膾炙人口的詩句,生動地描述了當時人們傾城觀花的盛況。我喜歡這種富貴的花,比野花更喜歡。因為我覺得他們傾盡全力的開放,越是嬌貴,越是珍愛。
古都洛陽正煥發著青春的力量。一條條馬路更加寬敞,一棟棟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直插雲霄的中原明珠,波光漪漪的洛河湖面,綠油油的草坪,連古老的盧舍那大佛也為古都的變化而面帶微笑。到了夜晚,五彩繽紛的霓虹燈,猶如節日的禮花在空中綻放。優雅的環境,美麗的景觀,古都洛陽日漸成為現代化的大都市。我們要積極投身到四個現代化的建設中,刻苦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用我們的聰明才智熔鑄洛陽現代化的大廈,擔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奮力向前。我堅信,洛陽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肆』 急~~對洛陽龍門石窟寫一篇關於其歷史文化解讀的論文1500字左右~~ 在這謝謝了~~~發到[email protected]
我肯定還性好大 。
『伍』 求有關洛陽文化的論文
http://tieba..com/f?kz=156019117這是別人寫的,你看一下版吧權
『陸』 請高手幫忙寫一篇主題是:洛陽詩詞文化與旅遊 的論文
文化,洛陽真正的名片
洛陽,作為一十三朝古都,盛名於冊,聲顯於世,放眼全國,可以說也是歷史最為悠久的古城。每一個喝著洛河水長大的河洛郎,對於洛陽,心中都有一份難掩的自豪。可當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古洛旅遊,從滿懷希望而來,到輕輕唏噓而去,我們不難窺見那份遺憾。何以如此?仔細想來,不難發現它的原因所在。一個城市名著於世的資本,不僅僅是它的經濟,更是其對自己城市特色的一種堅持。
威尼斯,不可謂不名揚天下,大凡知道者,都知它是一個美麗的水上城市。今天,讓我們重新審視它,會發現,它原來只有十萬之眾,面積也僅6.9平方公里。微型的威尼斯卻是成功的,原因何在?那是因為它對自己獨特的文化進行了保護和宣揚。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是繼佛羅倫薩和羅馬之後的第三個中心。現在的威尼斯不僅對那個時期的歷史遺存進行了重點保護,還依託這些舉辦了聞名世界的國際電影節,電影節反過來又把威尼斯的文化推向了世界。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獨特,地基大都淹沒在水中。在這座水上城市,汽車、摩托車、甚至自行車都是被政府所禁止使用的,城市的公共交通靠的是公共汽船。這種獨特的文化和環境氛圍,似是一種魔力,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每一個人。
威尼斯如此,洛陽亦可如此。洛陽,歷經多次浴火重生的磨難,地上文物,城中所存,已剩無幾。可是,但凡有心,覓於荒野,仍可見遍地的舊朝瑰寶。轘轅古關的歲月滄桑、會聖宮碑的巍巍秀美、杜子美墓的人文故事等,不都是洛陽歷史的符號嗎?這些不也正是吸引全國乃至世界的地方嗎?可我們自己,又有幾人知道呢?悠悠歲月易過,歷史遺物尚存。在洛陽未來的復興中,這些承載著歷史的遺存才是我們最大的資本!
洛陽,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也應該得到宣揚。我們不僅是一十三朝古都,更是華夏文化中的聖城。歷史上,和洛陽有關的名人和詩詞歌賦,真可謂舉不勝舉。一個人就是一個故事,一段詩詞就是一個傳說。洛陽,更是華夏第一道曙光照耀的地方,儒學、佛學、道學、理學、經學、玄學等對中國文化產生重大影響的學說,無不與洛陽有關。這些華采樂章,能給洛陽美譽度帶來多大的提升,可以說是遠不可估量的。
歷史遺存的厚重和洛陽文化的博大,將會讓洛陽成為一個充滿魅力的城市。這些潛藏的軟實力,也許正是洛陽最吸引世人的地方。
洛陽,真正的名片是文化。用文化來打造洛陽,是我們應該有所意識的,讓洛陽作為華夏文化聖城的地位得到彰顯,更是我們應該堅持並要努力做的。經濟發展的同時,用我們的全力來保護和開發洛陽的這些遺存,宣揚洛陽歷史文化,我想,也許這才是這座古城的滄桑正道。
鑒於此,建議將文化強市寫進我們強市途徑之中,從「工業強市、旅遊強市」到「文化強市、工業強市、旅遊強市」。
文化自然泱泱,要想彰顯絕非易事。我想可以從下面去做點事情來。
一、樹立兩個文化核心
樹立「根在河洛」和「洛陽是中華民族聖城」的兩個理念。根在河洛是我們尋根旅遊的主旨,更是我們彰顯洛陽歷史的王者之作。洛陽歷史,從可追尋的五千年裡,遙至夏商,是源頭。洛陽,不僅僅有歷史,更是一個被文化所深埋的古城,和洛陽相關的詩詞歌賦,在中國,沒有一個可出其右者。對於中華民族的性格塑造影響深遠,所以她是我們的聖城。
二,依託河洛文化,在洛陽成立「河洛文院」,承載和發揚河洛文化。我們洛陽目前的書畫在中原地區與開封一道支撐著中原門庭,在「河洛文院」里設置「書畫院」,用以壯大書畫隊伍,弘揚河洛文化。洛陽圍棋,全國響亮,作為第二個城市達到百段的城市,在「河洛文院」里,我們也設置「洛陽棋院」。我們還可以考慮在「河洛文院」里設置洛陽考古研究院,依託洛陽雄厚的考古人才和大量古文物資源,打造成國內知名的且有影響的研究單位,也不是什麼難事。其它方面,諸如文學創作,河洛文化研究等,我們也可考察論證,發揮洛陽特色,做出一個響亮的「河洛文院」。
「河洛文院」,拼湊容易,做強很難,如我們把這個「河洛文院」提升到弘揚河洛文化的高度,用一個城市的力量來打造,我想,說不定,這會成為我們新城市名片。
三,依託旅遊產業做大文化產業.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在洛陽,我認為可以相互支撐發展.通過河洛文化的弘揚,我們可以加大洛陽旅遊的魅力,反過來,通過旅遊的效應,又可以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這兩者是一個很好的搭配,只要我們措施得當,這兩個將會是一個極佳的相互支撐產業.
四,依託歷史資源,做強古文化.我們洛陽要做強古文化,是極其重要的,我們還要著重打造夏商文化,這個是洛陽所獨具的,其他七大古都則只有安陽有殷商文化,這對我們打造源頭文化,樹立根在河洛的觀念是極其重要的.除了夏商文化,周文化、唐文化,等等,我們可以有重點打造幾個文化品牌出來。這樣,我們古文化可以形成方陣形,讓人有極強的震撼。在這其中,需要我們加強對仿古建築的建設和古文化的挖掘。
五,培養洛陽自己出版業,打造自己的「龍門書局」。
作為一個河洛文化的中心,也作為中華文化的源頭,洛陽需要培養自己的出版業,努力打造自己的龍門書局。商業化運作,我們不具備優勢,需要政府進行支持。我們的龍門書局,要以古代文化為主,承接多種業務,創出一番自己的天下來。這個比較難做,需要雄心,更需要我們的精巧運做。
六、加強與印度的合作
印度多被忽略,但對於洛陽來說,它卻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國家。在洛陽被邊緣化的今天,唯有印度國家元首來華是在北京之後直奔洛陽,所以佛教是洛陽和印度的聯接點,這是一個對洛陽影響極大的聯結點。
如果,我們能利用好與印度的關系,佛教旅遊也會得到極大的促升。印度撥款為洛陽建佛殿就是一個好的開端,希望我們不要被動,而是積極主動,與印度溝通,抓住機會,為我們旅遊贏得另一個亮點。
七、在文化宣傳上,要有大手筆。
在CCTV和全國性的傳媒上做些精心的宣傳,遠比我們到其它城市開新聞發布會的效果要好。今年,我們在中央台做了形象宣傳,這個就不錯,以後,我們也考慮在鳳凰進行廣告片宣傳,洛陽在海外有很高的認同,鳳凰是個很好的平台。甚至,我認為可以邀請張藝謀來,讓他將牡丹和龍門等標簽性的洛陽文物做一個宣傳短片。今年邀請了《同一首歌》和《相約洛陽》來洛陽,鳳凰在洛陽做了《根在河洛》的大型尋根,這些都為洛陽進行了很不錯的口碑宣傳。對於提升洛陽美譽度,有很大的提升。
八、彰顯河洛文化,做大洛陽旅遊,何不來個「一票通」呢?
持「一票通」可以旅遊洛陽任何景點的牡丹和文物,時間為一個月。打造「一票通」,將極大增強洛陽的吸引力。門票一次性「少得」,將換來人流的「多得」,所以門票的收入不一定會降。另外,服務業的收入將會因此而大大提高,洛陽的美譽度也會在大家的口碑中進行傳播。看重門票的殺雞取卵,還是追求綜合旅遊經濟效益,值得我們思考。
一個小小的「一票通」,將會是一個很好的旅遊催化劑,也是彰顯河洛文化、做大洛陽旅遊的契機。
『柒』 求一篇旅遊文化的論文.
游文化的歷史本真性
(一) 旅遊文化蘊含真實的歷史文化。歷(厯)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隻腳,表示人穿過樹林。漢代徐慎所著的《說文解字》里便說:「歷,過也,傳也。」「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藝術、宗教、神話、法律、風俗以及其它社會現象。」(英國.IB.泰勒)旅遊文化作為一種歷史和文化,應該「真實」,這種真實,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是靠拉幾個「洋專家」,「土權威」捏造、篡改的歷史。在這場「絲路起點」爭論中。河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河南大學易學考古研究所所長蔡運章在古籍《穆天子傳》找到了佐證:西周時期穆天子從洛陽出發,西遊到昆侖山會見西王母。這種帶有傳奇色彩的「佐證」,只能是傳說而已,筆者認為並不能構成歷史文化的真實場景。獲取歷史本真的方法很多,特別是「絲綢之路」作為涉及氣象、宗教、貿易、藝術等方面的特質「旅遊產品(旅遊資源)」,更應運用現代的考古方法進行科學斷定,通過多方面尋找史料,多方論證,才能還原其本真性。
(二) 旅遊文化的真實性也是相對的。要絕對復原「絲綢之路」是不可能的。在研究時,我們應盡可能的在現階段考慮周全。在張騫出使西域前,也有零碎的絲綢資料可走。蔡運章先生認為,早在張騫出使西域前,絲綢之路已經開通。商代時期,中原到西域就有一條「玉石之路」,安陽殷墟富豪墓以及洛陽一些富豪墓里出土的玉器有不少是來自新疆的和田玉。事實上,商州時期,直至張騫出使,長安以西是蠻荒之地,漢朝對此冷淡,甚至有放棄掉「涼州」的打算。我們研究問題,要用哲學的觀點,應該分清主次和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關系。研究「絲綢之路」要首先確定其歷史概念上的內涵和外延。唯有張騫是代表大漢政府主權國家出使西域的,這是其一;學術界認可研究絲綢之路的起止時間和起止路線已有定論,就應在這個范疇內深入研究,這是其二。絲綢之路陸路有三條,在歷史中有過演變,但應有一個公認的界定。當然,我們不應反對歷史的置疑和推敲,但任何一種顛覆是要有根據的。所以,旅遊文化的本真性是相對的,應考慮旅遊、歷史、文化三者的最佳結合。這樣才有研究價值和意義。一些考古的東西僅限於歷史的范疇,對旅遊文化的作用應有所選擇。經過慎重考慮,中國專家目前側重於主張以張騫出使西域時間為起點,清中期為時間終點,這一主張在「新疆會議」上基本被中亞沿線國家接受。
(三) 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還表現在它的「真實性」不受政府及其媒體的歪曲。政府出於政治目的,經濟意識或者為了迎合某種觀點、理論,主導宣傳、媒體轟炸,造成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在體驗、傳播中褪色或者變味。西安、洛陽媒體報道時各有偏頗,缺乏「中立」立場,這也許是為了製造新聞「賣點」。但有點「禍國殃民,貽誤子孫」。洛陽媒體在對「新疆會議」上的《初步行動計劃》表述有意篡改,這種「黑色幽默」有悖於職業良知。
旅遊文化主體從心理上需要真實的歷史文化,旅遊文化作為一種學術探討,不應將民間調查上升到學術依據。旅遊客體應反映客觀的歷史文化,旅遊文化媒介需要掌握、了解真實、准確、最新的歷史文化。我們應尊重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探首溯源,賦於客觀真實歷史意義上的旅遊文化,才能發展本地、本區域、本民族的旅遊文化。
旅遊文化的市場商品性
(一) 旅遊文化作為一種旅遊主體、客體、媒介各種關系的總和,在初期表現為旅遊資源,更多地表現為一種旅遊產品。一旦形成旅遊產品,其市場商品性隨之而來。「絲綢之路起點」之爭,說白了是一種旅遊資源、旅遊產品與旅遊文化之爭,西安、洛陽兩城市都想站在文化的「高地」,用「絲綢之路起點」這種旅遊文化世界知名品牌支撐自己的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良好的品牌形象,讓城市在整體競爭中獲勝。
(二) 旅遊文化應該在市場上商品化,但不能違背旅遊文化的真實歷史。西安、洛陽之爭,不僅僅看到聯合國對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經濟援助,還在於旅遊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城市文化內涵的提升。在今天,各個旅遊城市利用文化品牌進行城市經營,加快國際化旅遊城市進程中,應尊重旅遊文化的真實歷史,走市場化道路,不要大肆鋪張,大建一些虛無的城市廣場、城市標志等,違背商品的市場價值規律。
(三) 旅遊已成為城市的「名片」,旅遊文化更是「名片」的「晶元」。西安、洛陽兩城市渴望自己的城市明確定位,希望早日打造城市的旅遊文化品牌,應該按照旅遊、歷史、文化的規律辦事,並要分析、研究旅遊文化的特殊性,保護城市的歷史文化風貌,不要一方面大搞古城拆遷,一方面大搞新城建設。筆者看到西安、洛陽兩個城市及兩個城市在旅遊文化經營方面舊城已經破壞十分嚴重,新城的快速建設讓旅遊文化消失殆盡。所以說,旅遊文化不是一種簡單的文化,應統籌考慮,從城市的色彩定位、形象等各個方面來最終確定自己的特色。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廣東的漢奸別墅,湖南的清代妓院遺址,長安古樂等等旅遊文化內容(類別)應有選擇性的接收或者傳承。
七、結尾
西安、洛陽兩城市爭奪「絲綢之路起點」這一事件,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兩個城市對旅遊文化的重視,旅遊文化已成為旅遊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走向共贏」是最好的選擇,但這種選擇,不是打著中華民族「和為貴」的旗幟,漠視旅遊文化歷史本真性的選擇。也不是為了保住洛陽加入申遺名單,在「不影響西安」的前提下,將始點由西安東移至洛陽。絲綢之路在世界的商貿、文化、交流上是有重要作用,當前,商貿交易有「回潮」趨勢,備受沿線各國關注。其申遺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巨大的工程,任何一國無法單獨申報,申遺工作應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據悉,這個政府關於絲綢之路申遺的准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西安作為起點城市,在重新設立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漢長安城、唐大明宮、西安碑林等將作為絲綢之路的捆綁項目出現;絲綢之路在甘肅省全長1600公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組對天水麥積山、武威文廟、天梯山石窟、張掖大佛寺,以及嘉峪關和魏晉墓等文物點進行了重點考察,包括10處石窟、6處古建、7處古遺址、4處古墓葬在內的物質遺存,被列入了申遺保護方案;作為絲綢之路的必由之路,新疆已經啟動了近兩年的對沿線遺址的調查、研究、保護工作
除了陝西,甘肅和新疆三省,將河南(洛陽)也納入了絲綢之路申遺項目單位,但並不是以「絲綢之路起點」的名義納入的,主要還是考慮了其絲綢之路的遺跡。筆者考慮,可能是為了全面展示絲綢之路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甘肅在打「絲綢之路」品牌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如成立甘肅省絲綢之路協會,辦《絲綢之路》雜志,新疆,陝西也不例外。絲綢之路已成為一種馳名世界的旅遊品牌,例如舉辦「絲綢之路國際模特大賽」等等,影響甚廣。
關於旅遊文化及其歷史所謂本真性和市場的商品性問題,筆者只是泛泛而談,希望能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也希望更多的師長們加入到研究旅遊文化學科建設、基礎理論、發展探究等等問題的隊伍中來,不斷創新,為發展中國特色的旅遊文化盡自己一點心意。
『捌』 找一篇洛陽文化底蘊的文章
眾所周知,洛陽是中國建都時間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朝代最多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優勢是洛陽最大的優勢。中華民族正是在這里起源和形成的,這里是中華民族的聖地。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聖地。猶太人的聖地是耶路撒冷,伊斯蘭教信徒的聖地是麥加。作為聖地,它是民族的發源地、民族宗教的誕生地、民族文化的肇始地。這種地方往往在民族發展中三位一體,獨一無二。對中華民族來說,這個地方只有一個,它就是洛陽。
千年帝都、民族聖地、中華聖城,這是洛陽的主體形象。
從夏代開始直至宋金,洛陽在中國城市中「唯我獨尊」,元明清時期,洛陽仍是中原的商業龍頭城市和文化之都。
這樣一座偉大的城市,蘊藏著豐厚無價的文化資源,是一個敢於亮劍、敢於論劍的城市。洛陽不能甘心於所謂的「副中心」,因為洛陽是一個具有陽剛之氣的偉丈夫,不是一個任人擺布的「通房大丫頭」!千年帝都,民族聖城,誰與爭鋒?
一、上兵伐謀:洛陽笑傲中原
兵法雲:上兵伐謀。一個城市的行動指針,不在於集結大量的人力,以數取勝,而在於建立完善可行的謀略,以質取勝。眾多城市面臨的不僅僅是龍頭地位的爭奪,亦有如何將蛋糕做大的窘境,而上兵,才是這一切最終的宗旨。戰略者認為,一切戰役的王者,擁有的不僅僅是最終的勝利笑容,更在於他們運籌帷幄中的思想。 伐謀,是腦力激盪,也是網聚人力,缺少一致的戰略構想及規劃的城市,沒了人氣,沒有謀略,沒了一致的方向與思想,空有的僅是眼前的利益得失。而當城市面臨轉機,面對契機時,缺少戰略規劃的城市管理,永遠談不上將城市資源管理作為發展的助力。 因而,城市管理的戰略規劃,在城市發展的漫漫黑夜裡,是一盞指引眾人前行的燈光,是保持與提升城市持續生存能力的核心方針,更是未來發展的利器,擁有戰略規劃的城市,才是勇者,更是王者。
洛陽在發展和竟爭中,做到了上兵伐謀。上世九十年代中後期,正是洛陽經濟發展的低谷,但是洛陽的暫時沉默並不是沉淪,他們認識到「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正是在這個時期,洛陽市成功地將龍門石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開始進行洛浦公園的規劃,悄悄地進行著洛南新區的規劃,並將丹尼斯百貨引進洛陽。這為「十五」期間洛陽的大發展埋下了伏筆。因此,上世九十年代中後期也是應該大書特書的五年,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五年。
已經過去的「十五」時期,洛陽在發展和竟爭中,更做到了上兵伐謀。「十五」以來,洛陽全市上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以招商引資為總抓手,以發展民營經濟為主攻方向,以項目建設為支撐,強力實施「工業強市、旅遊強市」戰略,促進了「十五」計劃主要發展目標的提前實現,實現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連續五年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和增長質量,綜合經濟實力躍上新的台階。「十五」時期是洛陽綜合實力提升幅度大、城鄉面貌發展變化快、人民群眾得到實惠較多的一個時期。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多、增長快、成效明顯,經濟建設和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各項改革不斷深化,非公有制經濟和開放型經濟發展加快;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這些都為「十一五」時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面向未來,洛陽經濟社會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戰略起點上,跨入了加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2005年,洛陽市GDP已超1100億,全口徑財政收入121億。預汁,2005年鄭州市GDP接近1570億(鄭州市自己的估計為1700億),全口徑財政收入160億;2005年武漢市GDP接近2300億。雖然,洛陽與武漢、鄭州還有一定差距,但洛、鄭、漢三市在中原各城市中已成為遙遙領先的三大城市。洛陽,已有資格向鄭州、武漢挑戰,已有資格爭當笑傲中原的龍頭老大!
『玖』 關於洛陽風俗的論文1000字左右
洛陽婚嫁習俗沿襲《禮記》所定的「六禮」(問名、納彩、納吉、納征、請期、迎親)程序。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進步和文明的發展,一些洛陽婚嫁習俗逐漸廢棄,但洛陽婚嫁習俗的基本程序一直沿襲至今。洛陽是十三朝古都,建都史達千年之久,是數千年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所以以洛陽為中心的婚嫁習俗隨社會的發展傳到全國各地。洛陽的婚嫁習俗大致如下:
(一)議婚在豫西洛陽,通常為男方家人找到媒人,讓媒人到女方家提親,向女方家介紹男方的基本條件和經濟狀況。女方家感到滿意後,女方父母到男方「相家」,婚事大致同意後,媒人和雙方家長要在男家設宴,宴席上男女兩家鄭重交換男女生辰八字庚貼後,舉杯慶祝,永結姻親,不可變異。(二)訂婚即古代的納吉和納征。男家卜的吉兆後遣媒人至女家互換婚帖。首先交換「庚貼」,此外,男方還要給女方送聘禮,所贈聘禮洛陽俗稱「四色禮」,多為女方所用衣物及點心食品等。女方贈筆墨、文具、摺扇給男方,意盼婿成才。(三)成婚通常要經過下帖、過禮、送嫁裝、迎娶等過程。下帖。又叫「送好」。就是雙方到了結婚年齡後,男方要請人擇個結婚吉日(俗稱「好」),再將擇定的吉日(好)寫在「書上」,把吉日告訴給女方,讓其准備婚嫁事宜。女方同意,便可接下聘書。洛陽人婚期常選擇「黃道吉日」或農歷的三、六、九日。過禮。結婚前半月或十日,男方須給女方送彩禮,禮品有衣料、鞋襪、套裝、化妝品、首飾及肉類、點心、麵食等。備嫁妝。准備嫁妝是女方在婚前的主要事項,歷來都受到人們的重視。嫁妝的多少往往決定了新娘以後在夫家的地位。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女方,准備的嫁妝豐厚齊全,經濟狀況差的則由男方准備妥當後在結婚前抬往女家,結婚當日再作嫁妝抬回。也有男方出錢讓女方購買等情況。送嫁妝。在婚禮前一天或迎娶當日舉行,男方在抬嫁妝前先送上肉一方、米一盤,俗稱「辭娘米、離娘肉」。待嫁妝抬到男家後,押妝人將鑰匙交給新郎母親。准備洞房。在結婚的頭天晚上,男方家選定的女性給新娘鋪床,並往床上撒放花生、栗子、白果、核桃、紅棗等物,意為早生貴子、男女孩「花」著生。新人的被褥,男家須請兒女雙全、夫婦俱在的婦女用紅線縫制,被子數量均取偶數。當晚,要由男方近親家的健康男孩兒睡在新床上,俗為「壓床」,意為新娘快快生個胖小子。 迎娶。迎娶的當日上午,新娘穿戴齊整後等待男方迎娶。新娘上轎時雙腳不能著地,由新郎將新娘抱起放在轎中,娶親隊伍在樂隊的伴奏下啟程上路,娶親來回不走同一路線。每逢轎至路口、大樹、枯井、古廟處,都要燃放鞭炮以辟邪。轎至男家門口,男家人立即燃放鞭炮,新娘在迎客人的攙扶下,踏鋪地紅氈進入大門,男家人向新娘撒乾草、彩紙和糖、花生、棗、銅錢、硬幣等物,小孩們掙搶,以示熱鬧。然後舉行儀式:一對兒新人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對拜,爾後,把新娘送入洞房。儀式必須在中午12時前舉行,12時後則視為不吉利。 鬧房。按照風俗,在新婚的前三夜,全村老少,不輪輩份高低,都要聚到新媳婦房裡鬧洞房,以增加新婚氣氛,俗說:「三天不論大小。」不過,當長輩的都比較規矩,只是看看笑笑,湊湊氣氛,鬧得最瘋的主要是兄弟們和鄰里的嫂子們。當新媳婦最愁最怕的就是鬧洞房這一關,膽小體弱的往往心驚肉跳,提前幾天就做心理准備。聽房。就是「聽房事」,夜靜人散之後,新婚夫婦要吹燈安歇了。新婚之夜那種激動不安和興奮羞澀的言談舉止,是最秘密、最刺激的。那些沒結過婚的小兄弟們,總要約三五個人藏在房後窗戶根下偷聽動靜。回門。婚後第二天是新媳婦父母瞧看閨女的日子,娘家人攜帶四色禮品到男家,男家設宴款待並回贈禮品。婚後第三日為新媳婦省親回門日,這天上午,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
『拾』 關於旅遊文化方面的論文
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
(一) 旅遊文化蘊含真實的歷史文化。歷(厯)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隻腳,表示人穿過樹林。漢代徐慎所著的《說文解字》里便說:「歷,過也,傳也。」「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藝術、宗教、神話、法律、風俗以及其它社會現象。」(英國.IB.泰勒)旅遊文化作為一種歷史和文化,應該「真實」,這種真實,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是靠拉幾個「洋專家」,「土權威」捏造、篡改的歷史。在這場「絲路起點」爭論中。河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河南大學易學考古研究所所長蔡運章在古籍《穆天子傳》找到了佐證:西周時期穆天子從洛陽出發,西遊到昆侖山會見西王母。這種帶有傳奇色彩的「佐證」,只能是傳說而已,筆者認為並不能構成歷史文化的真實場景。獲取歷史本真的方法很多,特別是「絲綢之路」作為涉及氣象、宗教、貿易、藝術等方面的特質「旅遊產品(旅遊資源)」,更應運用現代的考古方法進行科學斷定,通過多方面尋找史料,多方論證,才能還原其本真性。
(二) 旅遊文化的真實性也是相對的。要絕對復原「絲綢之路」是不可能的。在研究時,我們應盡可能的在現階段考慮周全。在張騫出使西域前,也有零碎的絲綢資料可走。蔡運章先生認為,早在張騫出使西域前,絲綢之路已經開通。商代時期,中原到西域就有一條「玉石之路」,安陽殷墟富豪墓以及洛陽一些富豪墓里出土的玉器有不少是來自新疆的和田玉。事實上,商州時期,直至張騫出使,長安以西是蠻荒之地,漢朝對此冷淡,甚至有放棄掉「涼州」的打算。我們研究問題,要用哲學的觀點,應該分清主次和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關系。研究「絲綢之路」要首先確定其歷史概念上的內涵和外延。唯有張騫是代表大漢政府主權國家出使西域的,這是其一;學術界認可研究絲綢之路的起止時間和起止路線已有定論,就應在這個范疇內深入研究,這是其二。絲綢之路陸路有三條,在歷史中有過演變,但應有一個公認的界定。當然,我們不應反對歷史的置疑和推敲,但任何一種顛覆是要有根據的。所以,旅遊文化的本真性是相對的,應考慮旅遊、歷史、文化三者的最佳結合。這樣才有研究價值和意義。一些考古的東西僅限於歷史的范疇,對旅遊文化的作用應有所選擇。經過慎重考慮,中國專家目前側重於主張以張騫出使西域時間為起點,清中期為時間終點,這一主張在「新疆會議」上基本被中亞沿線國家接受。
(三) 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還表現在它的「真實性」不受政府及其媒體的歪曲。政府出於政治目的,經濟意識或者為了迎合某種觀點、理論,主導宣傳、媒體轟炸,造成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在體驗、傳播中褪色或者變味。西安、洛陽媒體報道時各有偏頗,缺乏「中立」立場,這也許是為了製造新聞「賣點」。但有點「禍國殃民,貽誤子孫」。洛陽媒體在對「新疆會議」上的《初步行動計劃》表述有意篡改,這種「黑色幽默」有悖於職業良知。
旅遊文化主體從心理上需要真實的歷史文化,旅遊文化作為一種學術探討,不應將民間調查上升到學術依據。旅遊客體應反映客觀的歷史文化,旅遊文化媒介需要掌握、了解真實、准確、最新的歷史文化。我們應尊重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探首溯源,賦於客觀真實歷史意義上的旅遊文化,才能發展本地、本區域、本民族的旅遊文化。
旅遊文化的市場商品性
(一) 旅遊文化作為一種旅遊主體、客體、媒介各種關系的總和,在初期表現為旅遊資源,更多地表現為一種旅遊產品。一旦形成旅遊產品,其市場商品性隨之而來。「絲綢之路起點」之爭,說白了是一種旅遊資源、旅遊產品與旅遊文化之爭,西安、洛陽兩城市都想站在文化的「高地」,用「絲綢之路起點」這種旅遊文化世界知名品牌支撐自己的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良好的品牌形象,讓城市在整體競爭中獲勝。
(二) 旅遊文化應該在市場上商品化,但不能違背旅遊文化的真實歷史。西安、洛陽之爭,不僅僅看到聯合國對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經濟援助,還在於旅遊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城市文化內涵的提升。在今天,各個旅遊城市利用文化品牌進行城市經營,加快國際化旅遊城市進程中,應尊重旅遊文化的真實歷史,走市場化道路,不要大肆鋪張,大建一些虛無的城市廣場、城市標志等,違背商品的市場價值規律。
(三) 旅遊已成為城市的「名片」,旅遊文化更是「名片」的「晶元」。西安、洛陽兩城市渴望自己的城市明確定位,希望早日打造城市的旅遊文化品牌,應該按照旅遊、歷史、文化的規律辦事,並要分析、研究旅遊文化的特殊性,保護城市的歷史文化風貌,不要一方面大搞古城拆遷,一方面大搞新城建設。筆者看到西安、洛陽兩個城市及兩個城市在旅遊文化經營方面舊城已經破壞十分嚴重,新城的快速建設讓旅遊文化消失殆盡。所以說,旅遊文化不是一種簡單的文化,應統籌考慮,從城市的色彩定位、形象等各個方面來最終確定自己的特色。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廣東的漢奸別墅,湖南的清代妓院遺址,長安古樂等等旅遊文化內容(類別)應有選擇性的接收或者傳承。
七、結尾
西安、洛陽兩城市爭奪「絲綢之路起點」這一事件,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兩個城市對旅遊文化的重視,旅遊文化已成為旅遊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走向共贏」是最好的選擇,但這種選擇,不是打著中華民族「和為貴」的旗幟,漠視旅遊文化歷史本真性的選擇。也不是為了保住洛陽加入申遺名單,在「不影響西安」的前提下,將始點由西安東移至洛陽。絲綢之路在世界的商貿、文化、交流上是有重要作用,當前,商貿交易有「回潮」趨勢,備受沿線各國關注。其申遺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巨大的工程,任何一國無法單獨申報,申遺工作應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據悉,這個政府關於絲綢之路申遺的准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西安作為起點城市,在重新設立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漢長安城、唐大明宮、西安碑林等將作為絲綢之路的捆綁項目出現;絲綢之路在甘肅省全長1600公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組對天水麥積山、武威文廟、天梯山石窟、張掖大佛寺,以及嘉峪關和魏晉墓等文物點進行了重點考察,包括10處石窟、6處古建、7處古遺址、4處古墓葬在內的物質遺存,被列入了申遺保護方案;作為絲綢之路的必由之路,新疆已經啟動了近兩年的對沿線遺址的調查、研究、保護工作
除了陝西,甘肅和新疆三省,將河南(洛陽)也納入了絲綢之路申遺項目單位,但並不是以「絲綢之路起點」的名義納入的,主要還是考慮了其絲綢之路的遺跡。筆者考慮,可能是為了全面展示絲綢之路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甘肅在打「絲綢之路」品牌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如成立甘肅省絲綢之路協會,辦《絲綢之路》雜志,新疆,陝西也不例外。絲綢之路已成為一種馳名世界的旅遊品牌,例如舉辦「絲綢之路國際模特大賽」等等,影響甚廣。
關於旅遊文化及其歷史所謂本真性和市場的商品性問題,筆者只是泛泛而談,希望能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也希望更多的師長們加入到研究旅遊文化學科建設、基礎理論、發展探究等等問題的隊伍中來,不斷創新,為發展中國特色的旅遊文化盡自己一點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