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中國與東盟旅遊業合作

中國與東盟旅遊業合作

發布時間: 2021-02-28 14:37:43

1. 旅遊合作可以促進中國和東盟的關系嗎

據報道,日前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回實現政策溝通、設答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旅遊合作將促進中國—東盟民心相通。

希望旅遊可以促進中國和東盟的發展!

2. 中國加強與東盟合作得出發點和有利條件

1.經濟常識
(1)資源的優化配置.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能加強發展中國—東盟各國的互利合作關系,有利於在國際范圍內調劑資源餘缺,參與世界資源的分配,為中國與東盟企業創建了更加便利的發展平台,促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經濟發展.
(2)發揮比較優勢.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有利於發揮比較優勢,節約社會勞動,實現優勢互補;有利於引進和吸收各自先進科技成果,增強各方自力更生能力.
(3)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加強區域內部經濟聯系,是走向經濟全球化的階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不僅有利於中國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產業分工鏈,還有利於促進國內改革開放,為在更大范圍內開展經濟技術合作積累經驗.對東盟國家來說,則可利用中國強大而穩定的經濟實力、工業體系和市場緩沖力,帶動東盟國家走出金融危機,應對跨國公司挑戰,共同促進對國際市場的出口.雙方加強互利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實現共同發展與繁榮的必由之路.
(4)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有利於我國對外貿易的進一步發展.發展中國與東盟的經貿交流,可以互通有無,調劑餘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可以吸收和借鑒東盟在某些方面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可以接受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和挑戰,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促進國內企業不斷更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國際化水平.
2.哲學常識
(1)聯系的觀點.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又是有條件的,我們必須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為中國和東盟國家提供了一個雙向互動、競爭開放的合作平台,將為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和發展創造條件,從而促進各國在經濟、社會、文化和科技領域開展廣泛的交流與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後,雙方的互補優勢將得到充分發揮,互補性貿易將極大豐富雙邊市場,貿易和投資都將大幅增長,有利於促進雙方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既符合我國利益、又能促進共同發展.
(2)發展的觀點.整個世界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恆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發展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我們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中國與東盟的關系從無到有,到推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全面深化雙方戰略夥伴關系,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等,體現了發展的觀點.
(3)矛盾是對立統一的原理來分析.中國—東盟既合作又競爭,在合作中展開競爭,在競爭中強化合作.
(4)量變與質變的統一.2002年中國與東盟啟動自貿區談判,2003年正式實施「早期收獲計劃」,2004年簽署《貨物貿易協議》,2007年簽署《服務貿易協議》,此次《投資協議》的簽署標志自貿區主要談判任務成功完成,自貿區在2010終於全面建成.
3.政治常識
(1)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國家職能反映國家性質.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體現了我國的國家機構履行組織和領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國際的交流與合作,創造有利於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維護世界和平,積極發揮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的對外職能.
(2)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外交政策.維護國家利益是一個國家發展對外關系的依據,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有利於中國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產業分工鏈;有利於促進國內改革開放,為在更大范圍內開展經濟技術合作積累經驗.
(3)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是中國和東盟各國謀求長遠發展戰略,努力爭取有利於本國發展的和平國際環境的結果.中國與東盟由競爭走向「合作雙贏」體現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4)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世界各國都清楚地認識到,能否在科技發展上取得優勢,增強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最終將決定本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各成員國積極履行各項責任和義務,這表明,在當今和未來的世界,經濟是基礎,發展經濟已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最關心的問題,各國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多地轉向經濟、科技等領域.
(5)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是我國積極推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結果,促進東盟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既是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國加速經濟科技發展的需要.

3. 中國和東盟國家合作有哪些方面

中國就是東盟里的主導國!!
東盟合作組織就是因為加強貿易而建立的,但經過多年的經營中國也可能和一些國家有貿易安全關系像打擊海盜什麼的

4. 我國和東盟各國間的合作為什麼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加快,我國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不斷深化。今年7月起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降稅計劃正式啟動,除2004年已實施降稅的「早期收獲計劃」涉及的產品和少量敏感產品外,雙方對其他約7000個稅目的產品實施降稅。至2010年,中國與汶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等6個東盟老成員將取消大部分產品的關稅;柬埔寨、寮國、緬甸和越南等4個東盟新成員將多享受5年過渡期,至2015年,東盟十國與中國實現一個人口超過18億、經濟總量達2.4萬億美元、主要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一、中國-東盟貿易現狀我國與東盟之間的雙邊貿易不斷放大,1993年以來東盟已連續12年成為我國第五大經濟合作夥伴。

(一)貿易規模擴大,貿易逆差大。據海關統計,2000年以來,我國與東盟貿易迅速放大,2004年進出口額1058.8億美元,比2000年..7倍,增長速度為28.8%。今年1~10月進出口額1052.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24.4%。貿易逆差也由2000年的48.4億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200.8億美元,增長3.1倍;今年1~10月貿易逆差為135.2億美元,東盟是我國國際收支產生逆差的主要地區。2004年以來,中國對東盟貿易逆差占雙邊貿易總額的比重有所下降。

(二)《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的正式實施有助於雙邊貿易往來。今年7月20日《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的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未來5~10年內對原產於中國的產品和服務可在較低關稅、免配額以及其他市場准入條件進一步改善的情況下,順暢地進入雙方市場。今年1~10月,我國對東盟累計出口447.8億美元,增幅高達33.4%,比我國同期出口增幅高出..3個百分點;進口604.5億美元,增長18.4%,比我國進口增幅高出1.7個百分點;顯示出雙方市場發展空間廣闊。其中,對印尼、泰國出口68.8億美元和55.4億美元,增幅超過5成;對越南出口42.8億美元,增幅超過4成。自菲律賓、寮國進口增幅超過5成,自緬甸進口超過4成。同時,表現出貿易國別顯著集中的特點,今年1~10月我國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等四國進出口分別為270億美元、165.8億美元、141.8億美元和119.7億美元,分別占雙邊貿易總額的25.7%、1..8%、13.5%和11.4%,與寮國、汶萊、柬埔寨和緬甸的貿易額不大,但總體規模上升。

(三)我國與東盟貿易互補性和競爭性同時存在。2004年1月1日起,《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下的早期收獲計劃開始實施,同時與泰國簽署了《中泰蔬菜水果協議》,並入「早期收獲」方案中執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初步建成後,我國市場潛力大、勞動力便宜、產品生產能力強等優勢和東盟擁有我國可依賴的、需要進口的資源性豐富,兩者結合起來,雙邊貿易實現互補互利、互相競爭,實現長期利潤最大化。

1.農產品貿易機遇與挑戰並存除機電產品外,農產品貿易居我國與東盟貿易的第二位。我國既有與東盟國家品種相同、質量略遜、收獲季節滯後、競爭力較弱的熱帶水果,也需要東盟國家生產的優質水稻、棕櫚油、可可和木薯等。我國由於緯度跨度大,溫帶、亞熱帶水果、玉米以及蔬菜、茶葉等豐富,這些商品東盟國家缺乏或者是生產成本高昂,價格大大高於中國市場,為中國產品進入東盟市場廣闊的空間。隨著零關稅計劃的逐步實施後,雙方農產品貿易在競爭中得到不同的實惠,2004年我國自東盟進口農產品36.2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40.1%;同期我國出口農產品19.5億美元,下降12.7%。今年1~10月我國自東盟進口農產品30.1億美元,下降2.2%;出口18.6億美元,增長12.5%。具體品種中,今年1~10月,我對東盟出口蔬菜3.8億美元,增長40.2%。出口茶葉6585噸,增長48.8%,東盟成為我國茶葉在其他市場受阻後出口增幅最快的地區。

2.互補性貿易極大地豐富了雙邊國內市場

我國與東盟貿易原料進口和產品出口存在明顯的互補性。出口產品以東盟國家生產成本較高或國內外差價大的商品為主,如鋼材、成品油等。由於國內鋼材產量大幅增長,產品供大於求,過剩產量依賴出口市場來消化,而東盟國家鋼材生產成本較高、產能不足,為我國鋼材出口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今年1~10月,我國出口鋼材至東盟國家合計363.8萬噸,增長92.7%。同時由於國際市場成品油價格快速上漲和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制約,今年以來國際油價遠高於國內市場,我國成品油因此大量出口,今年1~10月我對東盟出口成品油577.6萬噸,價值27.3億美元,分別增長31%和76.1%。

同時,由於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國內供應不足,生產性原材料和能源缺口大,需大量進口。我國自東盟進口商品主要有原油、成品油、塑料原料、天然橡膠、鐵礦砂和煤炭等。據統計,今年1~10月我國自東盟進口原油、成品油分別為793萬噸、556萬噸,占原油、成品油進口總量的7.5%和22%。進口塑料原料、天然橡膠、煤炭和鐵礦砂等分別為31.6億美元、13.9億美元、3.6億美元和1.2億美元,分別增長20.7%、16.6%、1.1倍和69.5%。

3.機電產品大進大出,區內產品互為產業鏈

我國和東盟均為世界機電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的主要地區。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等電子業發達國家基於成本和佔領海外市場考慮將電子加工業轉移到東盟國家,帶動了當地機電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和市場消費,後來隨著中國對外開發程度不斷擴大,中國勞動力、土地等生產成本優於東盟國家,日本等發達國家又將電子加工業陸續轉移到中國。由此,中國和東盟國家電子原材料、零配件及相關產成品互為產業鏈,我國並顯示出更好的發展勢頭。今年1~10月我國自東盟進口機電產品376.7億美元,增長27.2%。同期,對東盟國家出口機電產品243.6億美元,增長30.7%。

4.服裝、鞋類和玩具等同質化商品共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激烈

我國和東盟服裝、鞋類、玩具等勞動密集型加工業發達,產品同質化、出口市場相同,我國是世界服裝、鞋類和玩具生產、出口最大的國家,近幾年頻遭歐美等主要出口市場的限制,而東盟服裝、鞋類出口因較少受到反傾銷和貿易壁壘限制,是我國出口上述產品的強勁對手。主要表現為:我國紡織品出口轉向非設限的東盟國家,東盟國家趁此機會大量從中國進口紡織紗線和布匹等紡織品,對我國出口紡織品需求量加大;二是我對東盟出口服裝、鞋類和玩具等增速大幅減緩。

據統計,今年1~10月對東盟出口紡織品、紗線等30.2億美元,增長28.9%,比全國紡織品出口平均增幅高4個百分點。同期,我國對東盟出口服裝15.3億美元,增長10.4%;出口鞋類2.1億美元,下降19.7%;出口玩具0.5億美元,下降10.5%,遠低於同期全國出口服裝、鞋類和玩具平均增幅(全國上述商品平均增幅分別為21.3%、26.1%和5.8%)。

(四)私營企業在東盟貿易中最為活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為私營企業拓展境外市場搭建了更為通暢的貿易橋梁和廣闊的平台。今年1~10月,外商投資企業是我國與東盟貿易的主角,合計進出口637.3億美元,增長29.2%,占進出口總值的60.6%。國有企業進出口254.7億美元,增長27.2%。私營企業進出口119.3億美元,大幅增長44.6%,所佔比重由去年同期的9.8%上升到今年的11.3%;其中出口70.8億美元,大增64.9%。個體工商戶出口增幅高達35倍。

(五)對外承包工程成為對東盟貿易增長的亮點。隨著自由貿易區的成立,服務貿易得到長足發展,在承包工程和勞務、旅遊業、文化交流、人力資源開發和培訓等方面日益頻繁。至今年9月15日,我國對東盟十國旅遊業全面開放,目前東盟是我國境外旅遊首選目的地和境外遊人數最多的地區。在承包工程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並帶動我國相關產品出口大幅增長。今年1~10月我國對東盟對外承包工程出口2.8億美元,增長1.2倍,全國同期平均增幅只有49.7%。

二、我國與東盟貿易過程中存在的障礙和困難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區域一體化成為必然,我國與東盟打造區域經濟自由化,為促成區域經濟競合互補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也存在諸多困難和障礙。

(一)經濟水平接近和經濟同構制約雙邊合作。從資源存量、經濟結構、經濟發展水平來看,我國與東盟國家相似度很高。從經濟結構來說,我國和東盟國家勞動密集型產業占相當大比重,都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問題。同時由於勞動力資源豐富,都面臨解決勞動力就業的壓力。

(二)區域內部整合不足,競爭有餘。在現行行政區劃格局中,東盟各國之間存在經濟發達程度不同,經濟利益主體不同,國內各省區之間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因而區域內國家間、國內省區間經濟合作與沖突並存,主要表現為區域間低水平競爭、生產要素競爭、出口市場競爭和封鎖等。自我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以來,全國各地掀起了與東盟對接的熱潮,但各方都將目光局限於本地經濟的發展、本地經濟與東盟的對接,很少涉及共同協作,削弱了整個區域參與國際經濟的競爭力。

(三)區域關稅優惠協議使用效果不明顯。2005年7月20日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啟動2000餘種商品的降稅計劃,由於實施時間不長,大部分企業尚未申請原產地證明出口。據悉,廣東省檢驗檢疫部門介紹,省內相當多外貿企業還不知道持有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東盟國家簽發的原產地證明書是享受關稅優惠的必備條件,2005年上半年,全省簽發一般產地證8000份,簽證金額2.8億美元(不包括貿促會系統的簽證量)。廣西今年前10個月共簽發原產地證明1.3萬份,同比增長6.35%,金額為9億美元,同比下降13.8%。至今年9月份,海南省檢驗檢疫局僅簽發了一份原產地證明。雲南有關部門反映,該省除"中泰果蔬零關稅協議"項下有一定數量的果蔬進出口外,其餘關稅優惠協議使用較少。海關統計資料顯示,今年8~10月,我國對東盟出口34.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3.6%,比前7個月平均增幅低1.2個百分點,說明我對東盟出口仍然是按照以前的運作模式出口,大部分出口貨物未享受到降稅優惠。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由於實施時間不長,國內宣傳力度不夠,大部分企業還不清楚有降稅優惠協議;二是東盟對我國出口的減免稅商品管理嚴格,進口實行細查細驗的通關模式,造成商品通關周期長,出口企業通關成本較高,企業申請少;三是申請手續繁瑣,企業反映冷淡。

(四)涉及農產品保護條件不平等。企業反映,在"早期收獲"方案中,針對東盟新成員國比較落後的現實,我國給予這些國家延長保護期和關稅上的特殊優惠,以避免這些國家農業受到損害,而我國卻沒有保護期和例外產品。事實上,我國大部份省市的農業還很弱小,農業現代化、機械化水平甚至都比不上東盟一些國家。

(五)低價競銷使我國摩托車業深受其害。東盟歷來是我國摩托車重要出口市場,為迅速佔領東南亞市場,我國企業採取低價競銷,由於出口產品質量因出口利潤減少而有所下降,加上售後服務不能得到保證,印尼和越南先後對我國出口摩托車實行反傾銷,導致我摩托車對東盟市場出口迅速回落,影響了摩托車出口市場良性可持續的發展。據統計,今年1~10月,我國對東盟出口摩托車51.1萬輛,下降23.3%。

(六)交通運輸條件差,制約西南地區與東盟的貿易往來。我國與東盟國家貿易往來主要運輸通道有海運和陸運,其中西南省區與東盟貿易大部分依靠陸運及河運。據昆明海關反映,雲南省對東盟貿易主要通過公路運輸,但由於雲南省地處橫斷山脈,多山路,江海運輸則受到瀾滄江-湄公河航道運輸條件差和運期短的影響,江運費用較高。相比之下,企業更願意選擇成本較低的海運。

(七)相鄰東盟國家市場規范程度低,不利於區貿易自由化。與我國毗鄰重要的東盟貿易夥伴緬甸、寮國等國家經濟欠發達,市場規范程度低,外貿企業較難從這些國家的相關部門取得商品的原產地證明,因此,企業更願意選擇手續較為簡捷的邊境小額貿易,這對企業利用中國-東盟協議優惠帶來了一定影響,不利於區域貿易自由化。

(八)銀行結算體系有待完善。完善、高效的銀行結算體系是支持對外貿易和對外交往的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但在中國與東盟的國際交往中,由於存在相當數量的邊境小額貿易和邊民互市貿易(不做海關統計),銀行結算體系不能完全有效的發生作用。據統計,今年1~10月,我國與東盟邊境小額貿易11.1億美元,增長27.6%,佔全國小額貿易的85.7%。以廣西為例,一直以來與越南的邊境小額貿易和邊民貿易很活躍,是我國主要與東盟國家產生小額貿易的省份,邊貿結算主要有銀行邊貿結算、現鈔與個人儲蓄帳戶結算、"地攤銀行"等方式,其中,銀行邊貿結算佔88%,其他方式佔12%,且主要以人民幣為結算工具。其中"地攤銀行"結算能得到邊民的認同,主要源於:一是結算速度快、手續簡單,一般通過電話或傳真就可以進行結算;二是收費少,一般上都不收手續費,通過匯差獲取收益;三是不分工作日,隨到隨辦;四是部分邊貿客商不熟悉銀行邊貿手續,且認為其手續繁雜。

三、對策中國-東盟經濟互為依託、互為補充,相互之間搭建更為通暢的經貿橋梁,充分發揮天時、地利、人和的便利條件,採取切實措施促進中國-東盟經濟進一步融合,通過產業競合提高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一)三大"經濟圈"應成為與東盟貿易的"領頭羊"。珠三角、長三角和渤海灣三大"經濟圈"是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最快、經濟結構最完善、經濟實力最強、經濟總量最大的地區,利用經濟的互補性大力發揮三大"經濟圈"作用,加大優勢產業對東盟的出口和帶動直接投資,使三大"經濟圈"成為我國與東盟貿易的"領頭羊"。

(二)通過貿易與投資相結合,"引進來""走出去",提升產業合力,實現產業互補互利和經濟的持續發展。隨著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加快,有形貿易將更加順暢,貿易規模不斷放大,我國與東盟成員國將逐漸形成貿易結構不同的產業梯次轉移體系,將更好地解決區內各國間產業趨同和相互間競爭的問題,形成多贏的格局。同時通過貿易與投資相結合,"引進來""走出去",鼓勵企業相互間直接投資,特別是發揮國有中資公司資金雄厚、對外聯絡廣泛的優勢,加大對外投資和對外承包工程,與東盟國家聯合起來,推動資源開發,實現資源共享。另外,通過引進外資,鼓勵資產重組,提升產業結構。

(三)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建設共同市場,拓展市場空間。到今年我國已成功舉辦兩次中國-東盟博覽會,以後按規定每年在廣西舉辦一次。博覽會為中國和東盟長期合作提供了有效平台,為中國、東盟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企業家和投資商提供了商品交易、投資洽談、經濟技術合作平台,促進了雙方資金、技術、商品和服務的雙向流動,共同市場的建設,拓展了市場空間,推動了中國與東盟區域經濟合作的深化和發展。

(四)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和整合,加快貨物與信息的流通。首先要抓好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增加溝通相鄰國家的航線,加快瀾滄江-湄公河流域航道建設和港口建設,打通因運輸條件差制約西南部對外貿易發展的瓶頸,加快東、南向交通通道建設,連通西南、內地和越南等鐵路、高速公路等。其次,抓好水電等能源基礎設施、通訊設施建設。最後,共同構築一個信息互動平台,加快貨物與信息的流通。

(五)加大服務貿易、旅遊業的宣傳,合作前景十分看好。東盟除新加坡經濟比較發達外,其他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很大,國內基礎設施亟待加快建設,我國應加強各方的溝通和交流,擴大海外承包工程建設業務。另外,我國目前境外旅遊業主要是以出境游為主,我國應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將我國豐富的旅遊資源、悠久的歷史文化向外推廣宣傳,吸引更多旅客的入境游,服務貿易前景看好。

(六)建立高效、快捷的地區貿易結算體系。隨著中國與東盟產業合作、無形貿易的深入開展以及區域內貿易的逐年增加,必然要求雙方加強金融業方面的合作,因此,有必要嘗試建立地區貿易結算體系。可藉助今年7月份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有利時機,加之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且具有較大的可獲得性與償還性,獲得邊民的認可,在中越邊境貿易中具有國際清償手段的職能,因此,建立區域內以人民幣為結算體系的一攬子貨幣的銀行結算體系,區域內各國貨幣可以直接結算,減輕對美元的過度依賴,減少交易成本和降低匯率波動對國際收支的影響,從而促進經貿的進一步發展。

5. 中國與東盟團結共贏的好處

你給這么多分我就給你分析一下吧
政治上:增進相互信任,有利於解決南海島嶼歸屬問題和緬甸問題
壓縮台灣國際活動空間,促進祖國統一大業
增強東亞合作,爭取在國際政治中的話語權,整體實力增強
為中國經濟發展創造一個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樹立中國和平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增強東盟各國國內政治的穩定性

經濟上:加強雙邊各方面合作,有利於雙方經濟發展,包括旅遊,交通,貿易,航空,衛生保健,農業,紡織,漁業,電子業等,提高雙方人民的生活水平,實現商品,投資,服務,人員的自由流通
若統一市場最終建成,其經濟規模和競爭力以及對外資的吸引力都將空前提高,並將毫無疑問地給本地區帶來持續的發展和繁榮
加強湄公河區域開發,為中國西南地區外貿提供新的途徑
加強能源合作,緩解中國現在嚴峻的能源形勢

6. 為何說中國與東盟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據報道復,自「新馬泰」首開中國公制民團隊旅遊以來,中國與東盟的旅遊合作就一直交織著夢想,2017年中國—東盟旅遊合作年的舉辦把雙方旅遊合作推向更精彩,未來的合作空間廣闊。

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選擇泰國、越南和柬埔寨作為入境游重點市場,進行重點推介,推出更多符合中國和東盟民眾需求的跨境旅遊產品和線路,提升中國和東盟互訪遊客數量」的任務要求。

希望雙方的合作可以進步一的深入!

7. 中國和東盟之間哪些領域可以進行合作

政治交流
文化交流
經濟

8. 中國與東盟近期合作重點領域是什麼

中國與東盟之間將農業、信息通訊、人力資源開發、相互投資、湄公河開發、交通、能源、文版化、旅遊和權公共衛生列為未來互利經濟合作的十大重點領域。
第三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中國和東盟各國將圍繞已確定的十大重點合作領域簽署一批重大項目,涉及高速公路、發電廠、化肥廠、基礎設施等眾多內容。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