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遊城鎮化
❶ 旅遊是城鎮化建設的源動力應該從哪些方面理解
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認為旅遊強大的動力效應及區域綜合發展協調能力,決定了其將在城鎮化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旅遊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形成了超越一般行業的特殊效應,特別是對區域運營中的產業集群化及新型城鎮化發展,形成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經過多年對旅遊經濟社會效應的研究,綠維創景將其簡單的概括為「旅遊七大效應」,即三大動力效應與四大社會效應。
(一)旅遊的三大動力效應旅遊產業的經濟本質,是以「遊客搬運」為前提,產生遊客在異地(或異住宅生活區域)進行終端消費的經濟效果。這一搬運,把「市場」搬運到了目的地,遊客在此,不僅要進行旅遊觀光等消費,還涉及交通、飲食、娛樂、游樂、運動、購物等等,進一步可能涉及到醫療、保健、美容、養生、養老、會議、展覽、祈福、培訓等非旅遊休閑的延伸性消費。通過遊客的消費,目的地的消費經濟及相關產業鏈發展就被帶動起來了。
1、直接消費動力1)旅遊的直接消費,帶動相關產品供給,形成「出遊型消費經濟」,帶來巨大拉動效應,對經濟、就業、稅收等有很大的貢獻;
2)旅遊通過搬運將市場需求與市場供給做了很好的匹配,因此在一些偏遠地區,旅遊業的經濟功能得到了更多的體現,在消除貧困、平衡經濟發展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3)與此同時,旅遊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就業層次多、涉及面廣、市場廣闊,對整個社會就業具有很大的帶動作用。
2、產業發展動力旅遊不同於其他產業,綜合性強、關聯度大、產業鏈長,能夠產生更加深遠的帶動作用。這主要在於其產業要素為復合型架構,包括了交通、餐飲、娛樂、游樂、觀光、購物等服務性以及旅行車船、旅行裝備、旅行服裝、旅遊酒店配套用品、旅遊紀念品製造等生產性兩種不同性質的產業類別及多種要素。每一要素,都能單獨構成一個很長的產業鏈,在泛旅遊產業整合的架構下,形成產業集群化發展。旅遊引導的產業集群,最重要的特徵是能夠形成本地化產業的集聚。比如茶葉、竹筍、奇石、飾品等等作為旅遊特產,基本都依託於旅遊的帶動,形成優勢化的集群產業。可以預測,進入十二五後,中國旅遊產業的集群化發展將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成就一方經濟。
3、城鎮化動力以旅遊為主導,整合農業、商業、文化、運動、會議、康療、養老等相關產業所形成的泛旅遊產業結構,為城鎮化的發展提供了產業基礎,而旅遊帶來的消費,直接推動了城鎮化的發展:
1)旅遊要實現市場搬運,除了核心吸引物的開發外,同樣需要交通、醫療、安全、行政管理等完善的基礎設施及服務配套;
2)旅遊的產業化發展,必須為滯留遊客提供大量的休閑項目,比如溫泉泡浴、游樂場、酒吧、餐飲、購物,從而在核心吸引物周邊,形成休閑集聚區;
3)旅遊者要過夜,就會帶來以度假酒店(公寓)、周末休閑的第二居所住宅區、避寒避暑養生養老的度假住宅區(第三居所)等為主的土地開發,另外,還要為旅遊從業者提供住宿、為拆遷居民提供安置社區等,由此形成了居住社區的配套開發。
可見,旅遊產業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土地開發、基礎設施開發、公共配套開發、居住開發,從而與區域發展和城鎮化全面結合,形成了一個「旅遊核心吸引區+休閑聚集區+綜合居住區+配套服務」的非建制的城鎮結構。
(二)旅遊的四大社會效應1、價值提升效應旅遊能夠提升產品的價值,一方面,旅遊將消費者帶來了原產地,使得產品的銷售直接面向市場,省略了中間流通環節上的費用,能夠按照市場終端價賣出,從而獲得了比批發價出售更高的價值,我們稱這一部分價值為終端消費帶來的價值提升。另一方面,遊客在進行旅遊消費的同時,還能夠享受到不同於一般購物過程的新型體驗和服務,使得產品的最終價格高於一般市場上的價格,我們將高出的這部分價值稱作體驗性消費帶來的附加價值提升。
2、品牌效應旅遊作為一種體驗性活動,能將一個城市的文化遺存、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風情轉變為吸引物,使遊客感受、體驗,並迅速的傳播出去,形成目的地品牌形象,吸引社會大眾前來,進行消費、留下記憶。另外,旅遊的外向性和美好性,也能提升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帶動整個城市或區域的品牌價值提升,並最終使得城市裡的人、商品、資產等的價值得到提升。
3、生態效應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並提出要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永續發展。可以預見,今後我國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這對旅遊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大有可為。
因為旅遊是一個審美活動,想要發展就必須保護環境、美化環境、提升環境,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另外,通過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旅遊產業的能耗比重遠少於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等,是低耗能產業。在十八大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之後,旅遊的生態效應將得到最大化的呈現。
4、幸福價值效應當我們拋棄了「唯生產力論」的思維方式,站在科學發展觀立場,追求和諧社會發展的時候,我們不能不把旅遊產業,納入幸福導向型產業中去考慮。旅遊產業,不僅能增加目的地居民收入,還能給旅遊者帶來視野上的開闊、生活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悅,從而提高生活質量。2009年末,國務院頒布的《關於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中提出,要把旅遊產業培育成為讓「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2012年,廣東省在全國首個發布《培育幸福導向型產業體系行動計劃》,並把「休閑旅遊」納入八大幸福導向型產業之一。旅遊的幸福效應已經開始慢慢被社會所認識到,並在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上發揮著切切實實的作用。
綜上,我們的結論是:旅遊不僅僅是一種產業經濟,一種城鎮化促進經濟,還是一種社會綜合協調經濟。第一,旅遊產業,具備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綜合發展的巨大作用,在未來的5-10年內,旅遊將會成為中國經濟社會保持中高速度增長的動力源之一。第二,旅遊產業的帶動價值,不僅僅局限於動力源的經濟帶動,還以提升幸福指數、增加就業人口、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居民收入、保護與傳承歷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促進城鄉統籌等綜合社會價值,成為中國未來發展中最具魅力的產業。
❷ 如何打造文化旅遊小鎮
1、找魂——充分立足本地的文化資源稟賦,尋找小鎮的文化制高點
尋找旅遊小鎮的文化之魂要「站得高、能落地」。深入分析小鎮的自然、生態、文化、景觀、民俗等資源,尤其是文化和民俗方面需深入挖掘,找到旅遊小鎮不同於其他項目的特質,以此為切入點,盡量避免與周邊旅遊項目開發的同質化競爭。
這是最難的工作,需要全面剖析項目所在地域的文化DNA,進行歸納,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從而找到項目獨特的文化精神核心。找到了魂,項目的精氣神才能清晰。並且才能在萬千小鎮中樹立自己獨特的旅遊品牌形象。換一句話說,這個魂就是小鎮的文化圖騰、精神向心力,是小鎮最重要的旅遊吸引核。如果這個文化之魂正好與市場的大勢能夠契合,這個小鎮項目基本上可以確定建成後的市場成功。確定整個項目的靈魂後,一切後續工作都要圍繞這個核心點進行展開延伸,包括建築設計,景觀打造,商業業態呈現,活動舉辦等,都是為了充分呈現這個文化主題,這個精神內涵,而不是一盤散沙的堆砌。
2、健身——充分立足本地的特色產業,為小鎮注入強大產業支撐點
很多文旅小鎮,不論是歷史遺存的小鎮還是新建小鎮,一般都有各種各樣的資源,如果對這些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合理嫁接,利用旅遊帶來的消費力,發揮其產業效應,對該項目乃至本地的經濟發展往往有引爆作用。比如有的地方環境好、適合養生,有的地方漁業資源豐富,有的地方美食豐富等等,這些都可以通過文旅小鎮為其提供平台功能,進行產業鏈的深化,形成產、供、銷、研發一體化。而文旅小鎮也通過特色產業形成自身特色的文旅功能價值,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也強力支撐整個項目的可持續的發展。
3、布點——規劃適宜市場的小鎮旅遊產品體系,引爆旅遊市場
根據旅遊小鎮的市場客群定位,規劃相應的層次化確定旅遊產品的結構,如哪些是面向度假客群,哪些是面向休閑客群,哪些是面向觀光客群;確定核心旅遊產品、引爆性的旅遊產品;針對不同的產品體系、不同的游覽主題和不同的客群、不同的游覽時間確定不同的游線等。延伸一點來說,布點還包括景觀設置、廣場遊憩點設置、街道尺度、以及後面展開的業態布局等等。在規劃定位前期這些都必須要全盤考慮清楚,瞭然於胸。以此指導後續的建築規劃、景觀設計、建設等,這些方面本篇不做詳細展開。
從商業業態定位來看,其中有以下八個方面要注意。
1、文旅小鎮業態調整改造的背後是深刻的社會變革
古鎮、古村在中國新興城鎮化浪潮的推動下,迎來了一波巨大的變革。不僅僅是傳統建築空間、商業業態的變革,更是其內在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的變革、乃至傳統文化基因潛移默化的質變。如果只是僅僅就業態而業態,那註定這個小鎮的商業是膚淺的,並可能造成業態定位的偏離。
2、遊客需求層次的提升,需要文旅業態同步提升
近20來年旅遊的大發展,已經從原有的觀光旅遊逐步向休閑和度假游轉型,但轉型期觀光、休閑和度假不同需求的旅遊形態將會在一段時間內存在,並且不同區域的文旅小鎮項目會在旅遊需求層面方面的側重點還會不同,不同的旅遊需求層次所對應服務的旅遊業態是不同的,在此背景下,不僅原來很著名的古鎮古村業態需要進行提升,改造,一些新邁入開發的小鎮項目也將更加復雜。
3、移動社會、智慧社會的到來帶來文旅業態的改變
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打破了城市辦公人員固定辦公的工作形態和地域界限,可以隨時隨地辦公與他人開展工作合作。旅遊小鎮因為其濃厚的文化環境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可以引來很多大城市的人群前來創業辦公、邊度假邊辦公。這些會促使對住宿以及休閑娛樂業態需求的提升,而移動時代網路購物的方便,也會造成對單調零售業態需求的減少,對體驗型零售業態的增加。
4、旅遊業態和城鎮化業態的融合
旅遊小鎮配套設施無論是從種類還是數量,都高於普通小城鎮的標准,因此服務設施指標的選取不能完全按照《鎮規劃標准》確定,要綜合考慮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包括旅遊人口及因旅遊發展吸納的外來就業人口等),進行科學的計算。旅遊小鎮生態為基,小鎮旅遊人口的確定要充分考慮到小鎮的生態承載能力,旅遊設施的配置科學合理,適當留有餘量,杜絕浪費。並且從實際的眾多案例來看,文旅商業業態的面積不宜過大,要根據遊客量的消費結構進行縝密核算,才比較合理的結果,目前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小鎮業態面積往往過大,其後果就是在運營中產生很多空鋪,死鋪。
5、傳統旅遊六大要素的提升
長期以來,旅遊業已經形成了基於旅遊服務的「吃、住、行、游、娛、購」六大要素,文旅小鎮的商業業態也基本是按照這幾個方面進行構建的,但是隨著旅遊市場的變化,一些創新的業態開始呈現,或者說需要對原來的六大要素進行重新創新性認識和闡釋。比如從原來簡單的吃飽、睡著,購物等變成對當地美食文化、居住文化、當地手作文化的深度體驗。這對業態定位的面積、量級等都會產生重要的改變。
6、文旅小鎮的商業是文化風景
未來的文旅小鎮的商業設施除了承擔基本的吃飯、購物、住宿功能,還承擔文化展示、文化體驗、互動交流、游覽體驗等復合的功能。每一個店鋪,都是一個風景點,每一個店鋪都是文化體驗點,純碎的商業功能會弱化,旅遊價值和文化價值逐步凸顯,讓遊客在閑逛中產生消費慾望,在歡樂中產生消費行為,這是更高一個層次的文旅商業業態。當然,這些會對前期招商、商戶的引進培育、商業的運營要求很高。
7、文旅小鎮的商業業態招商需要具有「個性」的商戶
文旅小鎮的商業招商對象不是普通的商戶,甚至不是連鎖的商戶。除了立足本地化之外,還要招一些對吃、住、購、娛、文等有特殊研究和追求的「發燒友」。特別是有文化情懷的發燒友,最好是在某一行業有一定影響力,比如可以讓一些文化人過來開茶館、開特色客棧,讓著名的烹飪師傅過來經營文化餐館等等。特色化招商、不走尋常路的招商這就是未來文旅小鎮的招商趨勢之一,也是考驗一個文旅商運營服務商服務能力的重要標准。
8、文旅小鎮的商業業態需要考慮旅遊淡旺季、周末與工作日等特性
旅遊商業的一大特點是經營的季節性,即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季節性是大多數旅遊地的典型特徵,旺季欣欣向榮,淡季門可羅雀。中國大部分景區,冬季的幾個月,幾乎無遊客來訪,商鋪開業率不足50%。這就要求旅遊產品的設置和後期運營盡量延長旅遊旺季,並設置可行的四季旅遊產品和旅遊服務。還有一個顯著的問題是周末人氣很旺,周一到周四人氣不濟,怎麼辦?這些問題都需要從業態規劃定位就開始研究設置能夠吸引遊客淡季旅遊的旅遊產品和旅遊服務,並且在商業業態中如何呈現落地,這樣就把商業業態——旅遊產品體系——旅遊淡旺季一條線的進行整體解決。
文旅小鎮及文旅商業業態的規劃定位是一個復合型的,系統性的工作,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涵蓋旅遊、文化、商業、地產,涉及到旅遊產品、旅遊線路、旅遊活動,包括美食、酒店、民俗、活動等豐富內容。
文旅地產開發的七大經典模式
一、「高爾夫庄園」模式
實踐表明,將生地變成熟地的最佳辦法,就是建設高爾夫球場,其對於休閑地產的帶動作用極其明顯,除了球場本身擁有極好的景觀資源外,更為主要的原因是高爾夫球場是重要的高端政務商務休閑交流的平台,能夠引發高端休閑人群的聚集,凸顯品質性,從而帶動了休閑地產的價值提升,並為休閑地產的銷售創造優越基礎,國內形成了以觀瀾湖高爾夫、富春山居高爾夫、春城高爾夫為代表的多個經典案例。
由於地塊規模與政策壓力的限制,高爾夫庄園模式未來的趨勢,已經不再是球場規模的比拼,而在於主題化的創新,即賦予球場一種獨特的文化主題,並圍繞這一主題營造一種獨特的景觀意境,使球場不僅具有一般的功能與景觀,更有不可復制的特色文化內涵,其吸引力與競爭力必定超越常規球場,從而為休閑地產創造更大的附加值,如富春山居高爾夫以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為意境打造藍本,形成了國內少有的文化型高爾夫,在亞洲市場也頗負盛名。
二、「溫泉會都」模式
溫泉,是最具帶動力的休閑引擎,已經成為全國休閑開發的超級熱門,它對休閑地產的開發具有突出的作用。
「以特色溫泉水療產品為吸引,以會議度假酒店為核心,帶動先售後租的溫泉地產開發」的「溫泉會都」模式在市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有三:
一是溫泉本身具有養生與休閑的雙重特性,可以提升地產的附加值;
二是溫泉可以解決酒店經營的冬季問題,並對會議經營有極大帶動作用;
三是如果有觀光景區在周邊,則可以成為休閑消費的核心平台。
三、「文化度假酒店綜合體」模式
悅榕庄酒店、安縵酒店在中國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且正以穩健的速度持續擴張。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它們如此受青睞?文化的魅力!以生態別墅或古村落為載體,強調與自然環境的和諧,與本土文化的融合,在一種獨特的文化意境里享受時尚度假的奢華體驗,這種低調的奢華獲得了世界范圍內許多高端休閑人群的極大認可,造就了一批忠實的「全球粉絲」。
盡管這兩家酒店的重點不在地產開發,但綠維創景認為,這些具有鮮明文化主題的精品度假酒店,其文化意境的地域性、其低調奢華的特色性、其時尚浪漫的品質性,一定對休閑地產的開發有著突出的帶動作用。
四、「休閑Mall」模式
通過將品牌餐飲美食街、五星級酒店、購物中心、家電商場、大型電影院、量販KTV等不同的業態整合在一起,創造一個獨具吸引力的區域性休閑消費中心——休閑Mall,以此帶動寫字樓和住宅地產的開發,此種模式稱之為城市中心區休閑地產模式。這種模式一般位於城市中心或中心城拓展區的地塊,如萬達廣場。
五、「主題文化小鎮」模式
主題文化小鎮,主要是古鎮、古街區,或者新打造的小鎮。其核心是創造出符合市場需求、凸顯獨特主題風情的文化小鎮,以小鎮為載體,構建文化休閑平台,提升吸引力,進而帶動小鎮外圍的休閑地產,如麗江大研古鎮、成都寬窄巷子、上海朱家角古鎮、成都芙蓉古鎮、楚雄彝人古鎮。這種模式,已經成為很多古鎮進行休閑化升級與城鎮化發展的主流途徑。
六、「特色景區綜合體」模式
這里所說的特色景區,包括主題公園或休閑景區。
主題公園帶動模式,以華僑城和迪斯尼為代表,以游樂園帶動休閑地產開發,已經成為業界經典,但需要強大的開發資金、品牌效應與運營管理等多方位支持,進入門檻較高,並非每一個企業都能夠操作。
休閑景區帶動模式,以安徽某木屋村度假區為代表,通過中國最大的珍稀鄉土樹木園的打造,以木屋為特色,帶動木屋休閑地產的開發,獲得了市場的青睞。此類模式,以稀缺性資源的佔有或者打造為前提,投入相對較大,然而一旦開發成功,其開發效益回報將會非常可觀,並對城市總體休閑水準也是一個巨大提升。
七、「多元休閑綜合體」模式
除了以上幾種模式外,還有許多大型項目往往將幾種模式綜合起來,形成一個「多元休閑綜合體」模式。東部華僑城立足生態基礎,以多元文化為內涵,將特色景區、高爾夫球場、主題文化小鎮、溫泉水療SPA、文化度假酒店以及大型演繹項目綜合起來,構築了一個綜合休閑的饕餮盛宴,最終有力帶動休閑地產板塊——天麓大宅的開發,使之成為南中國品質最高、售價最高的休閑地產產品之一。此模式是大型綜合性地產項目值得借鑒的重要模式。
❸ 旅遊城鎮化模式有幾種旅遊城鎮化模式包括哪些
不是所有城鎮化都必須進行旅遊化,但在不同程度上利用旅遊化手法,可以使城鎮化獲得更好的效果。小型地級市、縣級的中心鎮和建制鎮,帶動性相對於大中城市較弱,但易於形成鮮明的主題性特徵,可以走特色化的旅遊城鎮化之路,這是中國最重要的旅遊城鎮建設模式。
對於本身就擁有豐富旅遊資源的中小城鎮,可依託自然資源,實現旅遊特色化發展,形成濱海城鎮、濱河城鎮、濱湖城鎮、冬季度假城鎮、夏季度假城鎮、溫泉城鎮、滑雪城鎮等等特色城鎮;基於文化資源,可以打造文化名城名鎮、休閑古城古鎮、民族風情城鎮、民俗風情城鎮、藝術城鎮、工藝城鎮、創意文化城鎮、商貿購物城鎮、電影城鎮等;依託旅遊景區,可以打造各類接待型城鎮,借力景區的泛旅遊延伸,還可以打造會展城鎮、運動城鎮、休閑農業城鎮(葡萄酒、桃花梨花等等);依託於特色資源、特色工業、特色批發市場等,還可以打造酒城、玉城、傢具城。泛旅遊產業集群化的發展,使得我們打造特色旅遊城鎮的可能性空間大大提升,特色旅遊與特色產業緊密結合,為城鎮化打開了全新的路徑。什麼都可以是吸引核,只要地方有什麼特色資源或優勢產業,就可以結合旅遊發展成什麼泛旅遊城鎮。
對於一些沒有這么強勁的吸引核的小城鎮,需要挖掘資源,開發旅遊產品,尋找泛旅遊產業發展的契機,推進旅遊城鎮化。
❹ 特色小鎮與旅遊城鎮化有什麼區別
按城鄉統籌,農業農村一體,打造新型城鎮化範式,以特色小鎮為統領,以農業產業的規模化,特色化,科技、路徑為支撐,統籌小鎮的發展戰略,立足現代農業產業基礎,與文化旅遊、休閑產業、農產品加工、公用設施等發展水平銜接,統籌區域經濟環境、交通區位,分析小鎮的空間布局,合理分析配套建設支撐體系、產業鏈發展的內在需求;以農業休閑旅遊融合城鎮生活空間,遊憩空間,以系統化,智能化,休閑化,地域化經濟模式為內涵,打造成為新型城鎮化典範。中農富通城鄉劃設計研究--院的規劃設計案例中明確了在村鎮體系統籌基礎上對居住環境、配套設施、休閑產業發展、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方面進行科學綜合規劃。 特色田園小鎮規劃應結合現代農業進行統籌規劃,融合農業產業發展,把農業產業的規劃布局,發展方向,重點項目內容,在全域范圍進行城鎮空間協調,市政基礎設施協調規劃。通過現代農業+小城鎮,構建產城一體,農旅雙鏈,區域融合發展的生態發展經濟態勢——新田園特色小鎮(來源: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觀點)。按城鄉統籌,農業農村一體,打造新型城鎮化範式,以特色小鎮為統領,以農業產業的規模化,特色化,科技、路徑為支撐,以農業休閑旅遊方式經濟模式為內涵,打造成為新型城鎮化典範。統籌區域經濟環境、交通區位,分析小鎮的空間布局,交通規劃;最後,統籌小鎮的發展戰略,立足現代農業發展產業,合理分析配套建設支撐體系、產業鏈發展的內在需求,通過與文化旅遊、休閑產業、農產品加工、公用設施等發展水平相銜接。
❺ 旅遊業的發展對新型城鎮化建設有什麼意義或者說是有哪些促進作用
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認為,我國城鎮化發展的動力機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
(1)工業促進型。這類小城鎮鄉鎮工業發達,基礎設施較好,以工業小區的發展帶動小城鎮的發展,農民通過「離土不離鄉」的途徑實現城鎮化,例如蘇南、浙北地區;
(2)集市貿易促進型,這類小城鎮的發展特點是以市興城,屬於傳統商品的集散地、集市貿易區,有一定的基礎設施,通過對基礎設施的改善,拓展市貿范圍,增大城市密度,進而發展成為以市場交通為主的區域性小商城,如浙江義烏等;
(3)旅遊促進型,這類小城鎮一般都是名勝古跡,旅遊資源豐富的地方,通過對旅遊資源的開發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而形成小城鎮,如黃山的西遞、宏村等;
(4)交通促進型,這類小城鎮一般處於交通樞紐等交通便利的地方,可利用流動人員較多,運輸成本低下等條件,大力發展二、三產業;
(5)城郊型,這類小城鎮地處大中城市近郊,具有優越的地理優勢,藉助大中城市,發展服務型行業或大中城市擴散的工業,進而發展成為衛星城。
(6)工礦服務促進型,這類小城鎮或農村大多處在大中型工礦企業附近,通過建立為工礦企業服務的第三產業,完善自身的基礎設施,成為為工礦企業服務型的小城鎮,如淮南、淮北地區的礦區等。
從理論上看,旅遊業對城鎮化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
1.旅遊業改善了城鎮的基礎設施條件,是城鎮化整體的綜合水平得以提高。例如在皖南的古村落旅遊開發中,為提高各古村落之間的可達性、各旅遊景點的串聯性,解決隨旅遊發展所帶來的交通問題,提升旅遊層次,政府和相關組織(如開發商等)在旅遊區修建了大量的基礎設施。旅遊業的興起為古村落的居民帶來了便捷的交通和順暢的通訊等。旅遊業通過大大改善古村落或小城鎮的基礎設施條件,為城鎮化向更高的水平發展打下了基礎。
2.旅遊業的發展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使村民的收入得到增加,提高了旅遊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3.旅遊業的發展提高了村民的素質和價值觀念,促進了與現代社會的對接。在開發初期,村民在旅遊這方面的專業技能和素質較低下,不能很好勝任這一工作,所以開發商和政府在開發前期將對村民進行培訓以提高村民的素質進而適應旅遊的需要。
4.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從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村民的從業結構由原來的傳統農業生產結構向農商結合的模式發生轉化。
5.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多種文化的沖擊,使農民的視野得到開闊。旅遊業的發展會使農村的社會文化生活產生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在當地村民與遊客的長期接觸中所產生的。村民為了獲得經濟利益會不斷探索與適應遊客的文化,使村民的視野得到開闊,同時,村民們的認識水平也上升至新的水平,為城鎮化的發展打下思想基礎。
事實上,旅遊業的發展除了對城鎮化建設有促進作用,它也會帶來許多問題。因此,在二者的關系處理上要有明確的立場和態度。
❻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對偉光匯通在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啥影響
偉光匯通旅業所從事的文化旅遊產業小鎮的開發運營,符合當前國家強調文化發展的思路,響應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戰略,能帶動相關產業良性可持續發展。偉光匯通旅業是國開金融與偉光匯通成熟的文旅古鎮運營模式的融合,是以產業驅動新型城鎮化業務模式方面的重大突破。作為國家級投資機構,國開金融始終堅持在城鎮化領域創新,堅持探索產城融合驅動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模式。
❼ 旅遊業發展對於城鎮化建設有哪些促進作用
我國城鎮化發展的動力機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
(1)工業促進型。這類小城鎮鄉鎮工業發達,基礎設施較好,以工業小區的發展帶動小城鎮的發展,農民通過「離土不離鄉」的途徑實現城鎮化,例如蘇南、浙北地區;
(2)集市貿易促進型,這類小城鎮的發展特點是以市興城,屬於傳統商品的集散地、集市貿易區,有一定的基礎設施,通過對基礎設施的改善,拓展市貿范圍,增大城市密度,進而發展成為以市場交通為主的區域性小商城,如浙江義烏等;
(3)旅遊促進型,這類小城鎮一般都是名勝古跡,旅遊資源豐富的地方,通過對旅遊資源的開發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而形成小城鎮,如黃山的西遞、宏村等;
(4)交通促進型,這類小城鎮一般處於交通樞紐等交通便利的地方,可利用流動人員較多,運輸成本低下等條件,大力發展二、三產業;
(5)城郊型,這類小城鎮地處大中城市近郊,具有優越的地理優勢,藉助大中城市,發展服務型行業或大中城市擴散的工業,進而發展成為衛星城。
(6)工礦服務促進型,這類小城鎮或農村大多處在大中型工礦企業附近,通過建立為工礦企業服務的第三產業,完善自身的基礎設施,成為為工礦企業服務型的小城鎮,如淮南、淮北地區的礦區等。
從理論上看,旅遊業對城鎮化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
1.旅遊業改善了城鎮的基礎設施條件,是城鎮化整體的綜合水平得以提高。例如在皖南的古村落旅遊開發中,為提高各古村落之間的可達性、各旅遊景點的串聯性,解決隨旅遊發展所帶來的交通問題,提升旅遊層次,政府和相關組織(如開發商等)在旅遊區修建了大量的基礎設施。旅遊業的興起為古村落的居民帶來了便捷的交通和順暢的通訊等。旅遊業通過大大改善古村落或小城鎮的基礎設施條件,為城鎮化向更高的水平發展打下了基礎。
2.旅遊業的發展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使村民的收入得到增加,提高了旅遊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3.旅遊業的發展提高了村民的素質和價值觀念,促進了與現代社會的對接。在開發初期,村民在旅遊這方面的專業技能和素質較低下,不能很好勝任這一工作,所以開發商和政府在開發前期將對村民進行培訓以提高村民的素質進而適應旅遊的需要。
4.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從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村民的從業結構由原來的傳統農業生產結構向農商結合的模式發生轉化。
5.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多種文化的沖擊,使農民的視野得到開闊。旅遊業的發展會使農村的社會文化生活產生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在當地村民與遊客的長期接觸中所產生的。村民為了獲得經濟利益會不斷探索與適應遊客的文化,使村民的視野得到開闊,同時,村民們的認識水平也上升至新的水平,為城鎮化的發展打下思想基礎。
事實上,旅遊業的發展除了對城鎮化建設有促進作用,它也會帶來許多問題。因此,在二者的關系處理上要有明確的立場和態度。
❽ 由偉光匯通打造的文化和旅遊相結合的新型城鎮化項目都怎麼樣啊
很不錯啊。偉光匯通集團是一家全國性的文化旅遊古鎮開發運營的領軍型回企業。在文化旅遊古鎮開發運答營領域有多年的開發經驗和成熟的運營模式,比如彝人古鎮、微山湖古鎮、灤州古城,都偉光匯通打造的新型城鎮化經典項目。偉光匯通以「讓城市更中國「為理念,讓地方特色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揚。
❾ 旅遊業與新型城鎮化結合的優勢都有什麼
隨著中國城鎮化飛速發展,旅遊業已經和城鎮化進行全面融合,形成旅遊產業和新型城鎮化的良性互動。旅遊助推新型城鎮化,以旅遊產業集群為城鎮發展核心動力,旅遊帶來消費動力能直接推動新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
【山合水易】認為旅遊產業在拉動消費、產業融合、提升環境、幸福指數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決定了在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必將成為城鎮發展的核心引擎。旅遊產業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給出高效解決方案。主要體現在下面4個方面:
第一、產業關聯意義
在資源稟賦較好的地區,發展以旅遊產業為主體,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聯動的產業格局,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從而實現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升產業對剩餘勞動力的吸納能力,促進新型城鎮化的健康快速發展。
第二、產業集聚意義
旅遊產業集聚帶動城鎮經濟發展要素集聚。要素集聚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促進高效產業組織,加速產業發展,優化產業布局。要素集聚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換的頻率和速度,帶動城鎮產業結構調整和空間拓展。隨著旅遊產業集聚,逐漸形成具有集聚和輻射雙重功能的城鎮中心,形成區域經濟、文化、生活中心。
第三、文化生態意義
區域文化和生態的保護,是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區域文化和生態需要傳承和保護。這一要求與旅遊開發中生態環境和當地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是相輔相成的。
第四、促進消費意義
旅遊產品包括會議會展、養生養老、運動、娛樂、游樂和休閑農業等各種活動,這些活動依託旅遊,把遊客從客源地搬運到或輸送到目的地。在這個過程中,旅遊集聚形成消費集聚,消費集聚促進產業集聚,產業集聚推動城鎮發展,最終形成新型城鎮。
❿ 如何用一個指標將旅遊業與城鎮化聯系起來
歷史經驗和經濟運行的規律證明,城鎮是旅遊業最有效的依託,凡是以城鎮作為支撐點的旅遊資源的開發程度就高,旅遊活動內容就豐富,吸引的遊客就多,旅遊業發展就迅速。相反,如旅遊業無城鎮作為依靠,旅遊活動就單調,旅遊服務就會欠缺,勢必影響旅遊業的發展。因此,城鎮是旅遊業發展的後勤保障地,是旅遊業發展的基本土壤,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依託,城鎮化的有序推進有利於促進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反過來,旅遊業又促進了城鎮化的發展。因為旅遊業的帶動性強,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活躍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帶動了相關產業
及城鎮建設的發展。另一方面,旅遊業雖然促進了城鎮的發展,但是城鎮發展必然要侵佔山林與良田,使得自然生態環境絕對面積不斷減少,並使原有自然生態環境在很大范圍內發生質變,同時,城鎮旅遊生活接待區內興辦了許多旅遊服務設施及與旅遊有關的工業企業,會產生環境污染,這都會影響旅遊業的發展。因此,發展旅遊業與促進城鎮化有時又是矛盾的
從理論上看,旅遊業對城鎮化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
旅遊業改善了城鎮的基礎設施條件,是城鎮化整體的綜合水平得以提高。例如在皖南的古村落旅遊開發中,為提高各古村落之間的可達性、各旅遊景點的串聯性,解決隨旅遊發展所帶來的交通問題,提升旅遊層次,政府和相關組織(如開發商等)在旅遊區修建了大量的基礎設施。旅遊業的興起為古村落的居民帶來了便捷的交通和順暢的通訊等。旅遊業通過大大改善古村落或小城鎮的基礎設施條件,為城鎮化向更高的水平發展打下了基礎。
2.旅遊業的發展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使村民的收入得到增加,提高了旅遊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3.旅遊業的發展提高了村民的素質和價值觀念,促進了與現代社會的對接。在開發初期,村民在旅遊這方面的專業技能和素質較低下,不能很好勝任這一工作,所以開發商和政府在開發前期將對村民進行培訓以提高村民的素質進而適應旅遊的需要。
4.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從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村民的從業結構由原來的傳統農業生產結構向農商結合的模式發生轉化。
5.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多種文化的沖擊,使農民的視野得到開闊。旅遊業的發展會使農村的社會文化生活產生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在當地村民與遊客的長期接觸中所產生的。村民為了獲得經濟利益會不斷探索與適應遊客的文化,使村民的視野得到開闊,同時,村民們的認識水平也上升至新的水平,為城鎮化的發展打下思想基礎。 事實上,旅遊業的發展除了對城鎮化建設有促進作用,它也會帶來許多問題。因此,在二者的關系處理上要有明確的立場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