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Sars影響旅遊業數據
❶ 請問貴州2003年旅遊業的總收入是多少
2893.91萬美元。摘編自《貴州統計年鑒2004》
2003年全年共接待國內旅遊人數1835.21萬
旅遊業發展受到非典版疫情影響權,旅遊人數出現下降。全年共接待國內旅遊人數1835.21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6.6%;接待境外旅遊人數7.7萬人次,比上年下降66.2%,其中外國人2.4萬人次,下降71.6%,港、澳、台同胞5.3萬人次,下降63.1%。
❷ 03年的非典是怎麼消失的怎麼治癒好的
非典是「突然出現,突然消失」的。
這個可能很多人基本都不知道的,那就是天氣回暖也很重要。SARS病毒在高溫高濕度的環境里死得快,所以當年的天氣也是幫了非常大的忙。
❸ 03年非典,中國哪裡是0病例。另外哪些國家那一年沒有經歷非典。
中國大陸共有7個省沒有出現過2003年非典病例,分別是:黑龍江、海南、貴州、雲南、青海、西藏、新疆。除了歐美和新加坡其他國家沒有受到非典影響。
SARS高峰時期,中國各級黨政機關顯示了驚人的動員力量,深入到農村基層社區。這時以村為單位的傳統社會力量發揮了作用:所有外村人員不得進村,本村在外打工返鄉人員也被擋在村外,直到觀察期滿才能回村。
(3)2003Sars影響旅遊業數據擴展閱讀:
國外影響:
1、歐美
許多原定於在中國大陸舉行的體育賽事都被迫轉移到其他國家進行,如原定於在中國舉辦的國際足聯女子足球世界盃移至美國舉行;3月30日,國際冰球聯合會宣布取消原定於北京舉行的2003世界女子冰球錦標賽;國際排聯決定將世界女排大獎賽全程改在義大利舉行。
4月1日,一家歐洲的航空公司進行大規模裁員。此次SARS疫情對航空和旅遊業造成重大影響,廣東和香港的賓館入住率明顯下降。北美地區的唐人街商業業績也有下滑。
瑞士宣布禁止香港廠商參加4月在蘇黎世舉辦的國際鍾表展。香港鍾表工會表示強烈抗議,並稱該決定將使香港鍾表產業受到重創。
一些原定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的國際會議被取消。至少有一場電影首映禮移地舉行。加拿大媒體報道,多倫多的旅店入住率只是同期的一半。
2、新加坡
3月27日,新加坡政府宣布因為疫情擴散,全國所有中小學校停課10天。
4月5日,新加坡政府由於擔心疫情進一步擴散,宣布分三階段延長學校停課時間。所有初級學院將到4月9日復課,中學到4月14日復課,而小學和學前班則將到4月16日復課。
❹ 2003年非典死亡人數
1、中國大陸地區SARS疫情統計(截止到2003年5月18日)病例,死亡284,康復 1529。
2、北京解放軍301醫院的退休醫生蔣彥永,從他看到的情況來看,知道張文康沒有透露實情,至少北京市當時情況遠比他說的嚴重。
3、張文康當時在記者發布會的原話是「中國大陸自2003年初發現非典型肺炎以來,截至3月31日,共報告非典型肺炎1190例,其中廣東省1153例、北京市12例、山西省4例,另外經回顧性調查,廣西壯族自治區11例、湖南省7例、四川省3例。已經治癒出院的共934人,占總病例數的78.5%。」
4、而3月底,蔣彥永的大學時候的同學、在301醫院工作的一位同事患了肺癌,同時出現了SARS症狀,被單獨隔離在301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而當時解放軍防治SARS中心設在309醫院,這位病患的資料被送到309醫院會診。所以蔣彥永醫生從309醫院得到了SARS的一些內部數據。
5、他當時得知,309醫院有40名病人,死亡6例,過了一天,增加為60個病例,死亡7例。蔣彥永同時知道302醫院也有40個SARS病例。所以蔣彥永認為張文康公布的數字被嚴重縮小,是對中國民眾、衛生部門的誤導,是對人民健康不負責。
6、4月4日蔣彥永給中央電視台4台和香港鳳凰衛視寫電子郵件反映情況,但都沒有結果。但是4月8日深夜他被美國《時代》周刊駐中國記者Susan Jakes電話找到,接受了采訪。第二天《時代周刊》在網路發表了《北京遭到SARS襲擊》的報道,引用了蔣彥永提供的信息。
7、至此,公眾才了解到北京市疫情遠比中國官方公布的嚴重。世界衛生組織重新提出旅遊警告,對中國政府提出批評,再次把北京列為疫區。多家國際媒體指責中國政府企圖隱瞞疫情,導致病毒在全球擴散。中國國內也認為暴露了中國醫療體制中存在的眾多問題和漏洞。
(4)2003Sars影響旅遊業數據擴展閱讀:
1、SARS事件是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英語:SARS)於2002年在中國廣東順德首發。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的一次全球性傳染病疫潮。
2、在此期間發生了一系列事件:引起社會恐慌,包括醫務人員在內的多名患者死亡,世界各國對該病的處理,疾病的命名,病原微生物的發現及命名,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及媒體的關注等等。
3、「SARS」一詞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里,有不同習慣稱呼。中國大陸慣稱「非典型肺炎」,並簡稱作「非典」。香港習慣把「SARS」依粵音譯作「沙士」,或直接用英語「SARS」。台灣亦慣用英語,或稱「中國肺炎SARS」。新加坡媒體一度使用「薩斯」,4月17日,華文媒介統一譯名委員會統一作「沙斯」。
❺ 2002年到2003年,sars影響了多少國家
非典最終蔓延到世界上32個國家和地區.
據世界衛生組織2003年8月15日公布的統計回數字,截至8月7日,全球累答計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自7月13日美國發現最後一例疑似病例以來,沒有新發病例及疑似病例。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數919人,病死率近11%。
非典,全稱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為一種由SARS冠狀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命名為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本病為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主要傳播方式為近距離飛沫傳播或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❻ 被影響的旅遊業如何應對
旅遊業是嚴重依賴自然環境和天氣條件的產業,受到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僅次於農業。全球變暖引起的冰蓋融化,海平面上升,將會導致海岸和海島風景地的變遷,這對像馬爾地夫這些依賴旅遊業發展本國經濟的小島國來說是災難性的。氣候變化使海平面不斷上升,處在大洋中的斐濟、庫克群島和我國海南省都因此而面臨嚴峻問題。
氣候變暖使地中海東部避暑勝地氣溫超過40℃的天數明顯增加,使澳大利亞海濱上空的雲層覆蓋減少,遊客們的皮膚越來越多地暴露在有害的太陽射線之下,這會讓旅遊者「望洋卻步」。
氣候變化改變了旅遊和戶外休閑活動營業季節的長短,這對旅遊企業來說生死攸關。氣候變暖導致了降雪減少和旅遊季節縮短,地中海這對北美和阿爾卑斯山脈經營雪上和冰上項目的冬季休閑度假地已造成了損失。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的損失更大些。
氣候變化還會造成傳染病的傳播,從而影響到旅遊業。全球變暖和較大規模的氣候波動在全球疾病大暴發中起著重要作用。全球范圍內新傳染病的出現以及瘧疾、登革熱和霍亂等疾病卷土重來,旅遊業都是最直接的受害者。2003年流行的「非典」(SARS)已給我國的旅遊業造成沉重打擊。
值得注意的是,旅遊業不僅是氣候變化的受害者,也是造成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空中飛行。現在,乘飛機旅行已成為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最快的來源,份額占總排放量的3%,預計到2050年會達到7%。2000年的國際旅行者有6980萬人,預計到2010年會達到1億多人,到2020年將達到16億人,旅遊業的繁榮使空中飛行次數急劇膨脹,這給全球變暖造成了巨大影響,反過來又影響到旅遊業自身的發展。
國際社會已經普遍認識到,要解決氣候變化和旅遊雙向的負面影響,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旅遊政策。提倡對環境友善的,以親近自然、減少污染和能源消耗為特徵的生態旅遊。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5大旅遊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2位,因此旅遊業的健康發展和環保方面的國際義務,都要求我們實行可持續發展的旅遊政策。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旅遊勝地之一,每年都有上千萬遊客涌到這里。而科學家警告,某一天地中海的高溫將可能驅散所有的遊客,曾經熱鬧的海灘也許會冷清下來。
據英國《自然》雜志網站刊發的一篇文章稱,這只是全球變暖影響旅遊業的一個方面。2002年,熱浪襲擊希臘,法國南部森林失火;2003年更是不同尋常的溫暖和乾燥。但旅遊業和政府迄今都沒有計劃應對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
旅遊業是全球最大行業之一,每年收入超過5000億美元。對許多發展中國家而言,這是特別重要的一項收入。而《自然》網站的文章說:「如果(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馬爾地夫等一些地方可能會消失。」這篇文章建議,除了穩定的政策等措施,投資旅遊業需要放長眼光。它舉例說,如果今天在加勒比海某島嶼建造旅遊勝地,可能還沒等到贏利,它已沉到海底。
目前,全球變暖已經在一些旅遊地區發生影響,比如阿爾卑斯山脈積雪比50年前大幅減少,冬季在山坡上甚至會冒出青草,以致這個著名的滑雪勝地大不如昔。
❼ 請大家對出境游發表一下看法,並告訴一些經驗
1.行業概況
1.1中國旅遊市場現狀
九十年代以來,中國旅遊業總體上以高於GDP增長的速度快速發展.自1993年旅遊業改變統計口徑至今,遊客總人次和旅遊行業總收入的CAGR分別達到9.6%和16.4%. 2003年和2004年數據的異常表現則是旅遊業受03年的」非典」的影響以及」非典」過後的報復性反彈所至.截止到2005年,旅遊市場全年遊客總量達到13.63億人次,行業總收入為7630億元,比2004年分別增長10%和12.7%。
1.1.1國內游市場平穩增長
在快速發展的中國旅遊市場中,國內游市場保持平穩增長。93年到05年,國內遊人次的CAGR分別達到9.5%和16.3%。
2005年,全國國內旅遊人數為12.12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0%,其中:城鎮居民4.96億人次,比上年增長8.1%;農村居民7.16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1.4%。旅遊收入達到5286億元,占行業總體收入的69%。
1.1.2入境旅遊市場增幅趨緩
我國的入境游市場由外國遊客和港澳台遊客兩部分構成,其中港澳台遊客約占近80%的份額。入境遊客數量增長93年以來CAGR約為9.1%,國家旅遊外匯收入增長率則達到16.5%,在旅遊收入增長率上略高於國內游市場。2005年入境游市場規模達到1.2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3%。其中港澳台市場約1億人次,增長8.6%,國外市場0.2億人次,增長19.6%。入境過夜旅遊人數達468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1%,市場規模居全球第四位。當年外匯收入約293億美元,根據最新得到的數據,2006年前三季度入境游市場增幅下降,同比僅增長2.86%.其中港澳台市場增長率僅為1.9%,國外遊客增長率也下降為7.76%.旅遊外匯收入146.8億美元,同比增長4.1%。
我們認為,06年入境游市場下降的原因一方面很可能是受今年上半年國內禽流感從禽向人傳播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和港澳市場已相當成熟,增長趨緩有關。
1.1.3出境旅遊市場快速發展
出境旅遊是旅遊市場中發展最快的.93年到05年,我國的出境人數CAGR達到18.6%。目前中國已成為亞洲第一大客源輸出國和全球出境旅遊市場增幅最快的國家之一。2005年,中國公民出境總人數為3102.6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5%。其中:因公出境588.6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0.2%,;因私出境2514.0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4%,占出境總人數的81.0%。預計06年全年將達到3400萬人次。
1.1.4商務游在高端旅遊市場佔主導地位
商務旅遊市場是包含於上述三大旅遊市場內的一個特定子市場,包括國內商務旅遊和國際兩個商務旅遊。商務旅遊在整個旅遊市場中佔有重要地位,具有重復性高、計劃性較強,消費能力強、目的地停留時間較長的特點,占據旅遊客源的高端市場。
國家旅遊局2003年的一份資料顯示,中國每年國際商務旅遊支出超過357億元,占亞洲商務旅遊市場的17%。目前我國因公出境包括公務和商務考察的人數已佔出國人數的53.3%;入境遊客中商務會議旅遊佔39.9%;中國國內商務旅遊支出則高達1700億美元,約占國內整個旅遊市場的30.5%,並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
商務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為主的三大經濟圈內。北京2003年北京共接待了一億兩千萬人次遊客,其中屬於商務旅遊遊客的佔41.2%,超過了休閑度假旅遊,位居榜首,商務旅遊已成為旅遊業的新貴。
1.2三大子行業現狀
1.2.1旅行社競爭激烈,延續低毛利狀況
旅行社數量與行業收入保持較快增長。1987年,全國有旅行社1245家,從1995年開始,旅行社行業進入數量增長階段,旅行社的數量每年平均增加1000家。至2005年底,全國共有旅行社16846家,新增加1507家,同比增長9.82%。
據16245家旅行社填報的有效數據統計,2005年度全國旅行社營業收入1116.59億元,同比增長9.70%。
外資旅行社已經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合資或獨資的方式進入中國的外資旅行社總數是22家。根據《設立外商控股、外商獨資旅行社暫行規定》,外資獨資、控股旅行社還被禁止從事出境游業務,只能從事國內游和入境游業務。
行業集中度低。以首旅、國旅、中青旅為代表的三大社1980年的市場份額為79.6%,1993年首次突破25%,現在不到15%。與此同時,康輝旅行社、上海春秋旅行社、上海錦江國際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新興旅行社迅速成長,而從全球來看,百強旅行社收入占旅行社收入的比例高達50%.
總體的市場化率趨於下降。市場化率是指旅行社組織和接待的客源人次/旅遊總人次,反映了旅遊者接受旅行社服務的比例。據不完全統計及相關數據顯示,2005年十一黃金周參團人數僅占出遊人數的20%左右,選擇其他方式出遊的高達80%。這表明,越來越多的群體崇尚個性化的出遊方式。過去十年的數據可以看到,中國旅遊客源的市場化率呈下降趨勢。
競爭激烈,延續低毛利狀況。旅行社由於行業進入門檻較低,競爭尤為激烈,行業整體盈利能力較低,行業利潤率幾年來逐漸趨近於0,與發達國家的6%差距較大。國家旅遊局公布的2005年度全國旅行社業年檢結果顯示,去年旅遊業務凈利率只有0.11%,全國1.6萬家旅行社中有近1.3萬家旅行社的旅遊業務營業收入、毛利率等判定旅行社經營狀況的指數評定都在「平均值」以下,全國近80%的旅行社都處於無利或虧損狀態」。
1.2.2酒店業景氣度上升,投資提速,行業格局面臨結構化調整
行業景氣度上升。酒店業房間出租率達到60%時進入盈虧平衡點,由於供給過剩,90年代中後期酒店業出租率一直在60%以下。進入2000年後,房間出租率穩步上升,且有進一步提高趨勢。2005年全國星級酒店房間出阻率約為63%,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的出租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投資提速,供給快速上升。星級酒店數量從2000年的6029家增加到2005年的約12000家,CAGR達到12.5%;客房數量增加到140萬套,CAGR達到15.5%。
在房間數量高增長的同時,房間出租率比較穩定,保持在60%左右。星級酒店營業額從2000年的603.7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1461億元,CAGR達到15.9%。
競爭格局面臨結構化調整。酒店業過去幾年呈現"星級越高、效益越好"、外資酒店經營狀況好於內資酒店的特點。在此背景下,酒店行業結構調整趨勢明顯,「經濟型連鎖」、「品牌化、專業酒店管理公司」等業態模式成為行業熱點。
「經濟型」連鎖酒店高速發展.從97年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型連鎖酒店品牌誕生至今,中國的經濟型連鎖酒店發展十分迅猛,截止到2005年底,中國住宿業市場上共有現代意義上的經濟型飯店連鎖品牌50家,已開業飯店數超過600家,已開業房間總數達50,000間。
目前排名前十的經濟型酒店中已經出現了客房數量接近萬家的錦江之星,飯店數量逾百家的如家等等。2005年,市場供應前十名的經濟型品牌平均增長速度為74%,整個經濟型酒店行業年平均增幅超過50%,可以說中國的經濟型酒店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
2005年,中國經濟型飯店的平均出租率達到89%,位居酒店各種業態之首,平均房價為154元,平均Revpar(每間可借出客房產生的平均實際營業收入)為138元,已基本接近同時期三星級飯店的平均Revpar水平。
居高不下的出租率和相對較低的投資額,給經濟型酒店帶來了誘人的回報。
據估計,若採用租賃房產的方式,單體酒店的投資收益率一般都在20%以上,明顯高於一般的酒店。
目前中國的經濟型酒店相當於美國60-80年代的情況,主要表現在:經濟型酒店數量不斷增長,產品形態呈現豐富層次,連鎖經營開始取代傳統分散經營,發展成熟的酒店並購整合單體酒店,經濟型酒店開始邁向國際化。
高星級酒店投資加速,國際著名酒店管理集團迅速擴張。
2005年,北京有5星級酒店45家,08年將增加到55家左右,上海的4、5星級酒店將從目前的63家增加到2010年的100家。在北京的五星級酒店中,80%是外國品牌的飯店集團管理,上海五星級酒店75%由外國品牌的飯店集團管理。此外,國際飯店集團已經開始從我國一線大都市向二級城市擴展,布局設點,搶占市場;部分國際飯店訪華團已經開始在中國實施「全品牌戰略」,涵蓋超豪華到經濟檔各層次飯店,以求最大限度擴大自身市場份額。2004年全國5星級酒店平均入住率為66.6%。2005年上海市場的平均房價增長了13%,達到1198元人民幣,出租率為77.5%,Revpar為929元人民幣。截止到2006年上半年,北京高檔酒店市場的入住率為72.97%,下降了0.55%,但日均房價增長了9.03%,達到887元,使得Revpar收入達到647元,同比增長8.21%。
1.2.3景區獨占資源優勢,提價成為增加收益的主要手段
根據國家旅遊局在公布的《2005中國旅遊景區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05年1月,我國已有各類旅遊景區2萬家左右,且呈不斷增加趨勢,2006年全國僅4A級景區就將增加80多家。
景區盈利模式較為單一的現狀還在持續,提高票價已成為絕大多數旅遊區增加收入的主要手段,門票收入在旅遊景區總體收入中所佔比重過高。拓寬收入渠道,完善配套設施將是未來發展重點。
2.旅遊行業的基本特徵
2. 1供需因素在旅遊行業的特殊性表現
旅遊業的發展受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影響。影響旅遊產業的供需因素不僅取決於旅遊資源的豐富程度和支付能力,相關產業和社會因素對旅遊業的發展起非常大的制約作用,影響供給的因素包括旅遊資源的豐富程度、交通住宿等基礎配套設施的保障、政府的旅遊產業政策、旅遊設施提供者對行業景氣度的心理預期等。
影響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可自由支配收入、閑暇時間、氣象條件、旅遊意識或觀念等因素。
旅遊供給和旅遊需求都要求對方與之相適應,以達到兩者的相互平衡。然而,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兩者的主導地位是不一樣的,在旅遊業發展的初期,不斷產生的旅遊需求導致旅遊供給在數量、質量及效能上的持續增長或提高,而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旅遊供給越來越多地創造出新的旅遊需求,使旅遊需求日益發展、演進。在一定時間內,旅遊供給能力是既定的,而旅遊需求則受客源國和目的國的政治、經濟、自然、地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
2. 2對外部環境高度敏感
旅遊業對外部社會環境高度敏感。經濟蕭條、戰亂、國家間關系、旅途及目的地的安全性、氣候、傳染性疾病的流行等突發事件都對旅遊行業有重大影響。
從1979年到2005年,我國入境旅遊市場增長率先後在82、89、03年出現大幅度下滑,原因分別是1982年的全球經濟蕭條、1989年國內的政治動盪以及2003年SARS的流行。
3.中國旅遊業正處於發展的黃金時代
旅遊業在世界范圍內也是一個具有生機活力的產業,一直以高於世界經濟平均增長速度的步伐穩健發展。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全球將接待16億人次的國際旅遊者,國際旅遊消費將達2萬億美元,國際旅遊人數和消費平均增長率將分別達到4.35%和6.7%,遠遠高於世界經濟平均增長3%的幅度。在這個大趨勢下,中國今後20年旅遊業發展的前景將被更加看好。
3. 1巨大的上升空間-蓬勃發展中的朝陽產業
中國旅遊業雖然在過去20多年得到了很大發展,但反映旅遊業發達程度的各項指標與國際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目前中國旅遊業剛剛開始進入需求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和調整的新階段,旅遊產業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屬於典型的朝陽產業。
出行率低。2005年中國居民國內旅遊出行率僅為92.7%,而歐美國家平均出遊率已經達到了300%。我國旅遊出行率從2000年的57%增長到目前水平,5年間的CAGR達到10.3,如果保持此速度,到2012年中國的旅遊出行率將增加一倍,旅遊出行將突破25億人次。
旅遊人均花費低。2005年我國國內旅遊人均花費為54.5美元,是人均GDP的3.21%。2003年美國和法國每個公民人均花費分別為1685美元和831美元,兩者都佔GDP比重的5%以上。
旅遊停留時間短、過夜率低。在我國所有國內游遊客中,過夜遊客所佔比重較低,約為40%(城鎮居民達到60%,而農村居民只有24%),人均過夜旅遊次數每年只有0.27次,只相當於美國的9%,法國的10%,西班牙的28%。
2005年中國出境游達到3100萬人次,排世界第三位;入境過夜旅遊人數達到4680萬,排在世界第四位。截至2005年年底,經國務院批準的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國家和地區總計已達117個。根據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近日在上海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預測,自2007年至2016年,中國的旅遊業將取得百分之八點七的實際年增長率,中國將在十年內成為世界上第二大旅遊和旅行經濟強國。
3. 2經濟快速增長是旅遊業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經濟的快速增長是旅遊業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從全球角度來看,旅遊業的發展和全球經濟景氣程度密切相關。從我國過去十年統計數據也可以看到,旅遊行業收入伴隨GDP的增長而快速增長,除2003年SARS影響之外,增長率一直高於GDP。可以預計,在未來中國經濟仍將快速增長背景下,中國旅遊行業也將保持較高的增長率。
另外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從1000美元向3000美元過度時期是旅遊業發展最迅猛的階段,在此期間人們的出遊需求快速釋放,國內旅遊將成為主要需求,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後,出境旅遊將快速增長。2005年我國人均GDP已經達到1700美元,東部發達地區超過3000美元,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持續下降,而2010年我國人均GDP預計將達到2400美元(不考慮人民幣升值因素)。未來5-10年將成為我國旅遊業快速發展的時期。
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將帶來商業旅遊的繁榮。根據國家旅遊局的統計,我國入境旅遊市場商務及會議旅遊共佔39.9%,國內商務旅遊占國內整個旅遊市場的30.5%,並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據國際會議協會預測:「中國有可能成為二十一世紀國際會獎旅遊(會展旅遊和獎勵旅遊的合稱)首要目的地」。
3. 3重大事件成為產業發展提速的催化劑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2010上海世博會以及2012年的廣州亞運會的舉辦對我國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根據《北京奧運旅遊行動規劃》的預測:到2008年,北京入境旅遊者將達到440萬人次,外省市來京旅遊者將達到1億人次。根據上海有關部門預測: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國內參觀者將達到4800萬人次。旅遊市場的繁榮將顯著提高旅行社、酒店和景區等行業的景氣度。例如北京市旅遊局局宣布已有112家星級飯店成為北京奧組委簽約飯店,而簽約房價要高出平時至少60%以上,同時也准備將河北56家酒店納入2008年奧運會的接待中。
上述盛會的舉辦也有助於調整產業結構,改善旅遊設施,使之日趨完善,豐富化和多樣化,以適應中國旅遊業消費升級的需要。
3. 4豐富的旅遊資源和配套設施的完善
豐富的旅遊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國的自然類和人文類的旅遊資源居世界第一位,已經超過美國、西班牙、法國等旅遊強國。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風光,雄偉壯觀的建設工程等等、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資源優勢。由國際品牌咨詢公司FutureBrand發布,衡量旅遊目的地國際吸引力的「2006年年度國家品牌指數排行榜(CBI)」顯示,在未來五年內最可能成為國際主要旅遊目的地的排名中,中國位列第一位。
交通基礎設施水平的提高為我國旅遊業的全面騰飛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國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過去十年來有了巨大發展。到2005年底,中國交通運輸通行里程已達到世界第二位。根據國家的「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全國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將有公路開通。屆時,公路、水路、鐵路和民航的運輸能力將比2005年分別增加41.5%、23.8%、30%和100%。
3. 5有利的政策和社會環境
旅遊業成為國家擴大內需的直接受益者。國家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文化、旅遊等需求潛力大的產業」。目前中國已有2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將旅遊業定位為支柱產業,旅遊業已被國家列為鼓勵消費,擴大內需,以及國民經濟新增長點的重點行業之一。
帶薪休假制度的完善和落實,將會促進旅遊業和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國家目前正積極帶薪休假制度,《關於帶薪休假的具體辦法》有望在不遠的將來得以實施,以改變長期以來帶薪休假制度有名無實的現狀,極大的增加人們出行的願望,緩解黃金周集中出行的弊端。
社會穩定、政府支持為旅遊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旅遊業對外部環境極為敏感,目前恐怖主義、戰亂在全球許多國家不斷發生,而我國目前經濟繁榮,政局穩定,社會治安良好,是全球公認的安全的旅遊目的地。
4.中國旅遊業的發展趨勢4.1旅遊市場-消費升級為主導旅遊消費自身發展的規律:旅遊消費將經歷一個消費升級的過程,先後經歷觀光游(人均收入1000美元起步)、休閑游(人均收入2000-3000美元起步)、度假游(人均收入3000-5000美元起步)三個階段。
據國家統計局分析,我國人均消費從2003到2020年將以每年10.8%的速度遞增,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持續下降,新的消費高峰就要來臨,居民消費將由實物消費為主走上實物消費與服務消費並重的軌道,旅遊將是消費升級的主要受益行業之一。
目前我國的旅遊經濟正從觀光旅遊升級至「休閑體驗式」轉變,旅遊消費呈現個性化趨勢,旅遊的文化內涵將越來越豐富,旅遊消費水平將不斷提高,度假休閑、專項旅遊將日益成為主流。
4.2三大子行業-資源整合、產業升級是發展方向
4.2.1旅行社:產業整合不可避免
國內旅行社業與發達國家差距巨大,從規模角度看,發達國家旅行社市場集中度較高。美國的運通、日本的GTP,去年的營業額分別是270億美元和240億美元,而中國目前最大國旅總社,去年是營業額僅為13億人民幣,不到前者的百分之一。從產業鏈和分工體系看,國際旅遊市場都是批零關系,不同旅行社分工明確,分為批發商、代理商、零售商等層次分明的狀態,還有部分從事專業化經營的旅行社。實力雄厚的少量大型旅遊批發商從事產品開發、宣傳促銷等業務,零售業務主要由小社完成。而國內旅行社則小而全,分工體系混亂。
產業整合是旅行社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確立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體系。不同的旅行社將根據自身優勢在各自的領域中進行了水平分工,針對特定的客戶群和旅遊市場實現專業化經營。同時,大型旅行社與中小型旅行社在產業鏈上的垂直分工更加明確,零售和批發業務的分化將更加明顯,改變旅行社業務小而全的現狀。
大型旅行社將向集團化、品牌化發展。依靠廣泛零售店,壓低旅遊產品的價格;同時向客戶提供最優的服務、保證通過全面管理來節約客戶的費用支出,吸引越來越多的大公司、大機構委託商務旅遊業務。同時旅行集團的品牌形象對其業務發展將日益重要。
在旅遊業國際一體化進程中,旅遊業的競爭最終將成為整條旅遊價值鏈的競爭。
有實力的旅行社將通過縱向一體化來節約成本,加強市場控制力。縱向一體化包括通過「前向一體化」收購或兼並旅遊客源地的旅遊零售商、中間商等形式來加強對旅遊產品銷售網路的控制;也包括通過「後向一體化」收購、兼並旅遊飯店、車隊、旅遊景點來控制旅遊產品要素市場,形成旅遊產品的供產一體化。
通過信息系統發展電子商務,建立連鎖化、網路化的市場營銷網路將是旅行社之間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
4.2.2酒店:集團化、連鎖化是趨勢,行業經營將進一步分化
規模化、品牌化、專業化是中國酒店行業的發展方向。在國際酒店市場,無論是高檔還是經濟型酒店,都是由一些知名酒店品牌主導市場,並憑借其遍布各地的營業網路來獲取超額利潤。2002年美國排名前5位的本土酒店客房集中度達到56%,而2005年中國酒店業龍頭錦江集團客房數為29000間,僅佔2%的市場份額。未來酒店行業通過規模化、網路化來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將是大勢所趨。
高星級酒店由知名專業化酒店管理集團委託管理與帶資經營將成為主要運營模式,知名酒店管理集團下的品牌酒店將占高星級飯店市場的主導地位。
經濟型連鎖酒店將主導中端酒店市場,傳統中、低星級酒店將被迫轉型或被收編。直營或特許加盟將成為其主要擴張模式。現有的經濟型酒店品牌過於集中在商務旅行細分市場上,過度競爭推動了經濟型酒店的設施設備已經開始向中檔酒店靠近;未來在觀光、休閑和度假等細分市場上導入經濟型酒店的運作模式。客源市場更加細化,酒店客源定位趨向專一化,產品也更具針對性。主題酒店(會議酒店和度假酒店)、經濟型酒店等將以其鮮明的形象在市場上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酒店行業可能面臨結構性過剩的局面,行業經營將進一步分化。基於奧運會、世博會客源市場上升的預期,酒店行業的大規模投資將導致房間供給過剩的可能,根據上海旅遊局最新統計數字,06年上海星級酒店客房累計平均出租率為63.64%,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1%。05年星級酒店累計平均出租率為65.64%,比04同比下降了3.41%。在供給過剩的情況下品牌化的高星級酒店和經濟型連鎖酒店的競爭力將凸顯,有能力保持自己的利潤率,而其他類型酒店的經營狀況將有惡化趨勢。
4.2.3景區:產品服務創新、資源深層次開發是長期發展動力
通過產品組合形成持續的創新能力,增加景區資源深層次開發,將自然風光與人文民俗有機結合,將風景區與所在城鎮區域相結合,適應我國旅遊業從觀光游向休閑游、度假游轉變的趨勢,延長旅客停留時間,改變旅遊地目前重復性進入價值低的現狀。
通過建立和控制旅遊地產業鏈條,形成共贏的產業鏈和多重的商業價值整合,從單一收取高票價向獲取流程利潤轉變。比如在旅遊商品開發上,目前全國各地基本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旅遊發達國家旅遊商品收入占旅遊總收入比重達40%以上,中國僅為21.8%圍繞景區主業做相關多元化的外延式擴張的運營模式將成為景區類公司發展壯大的方向,如華僑城景區加房產的運營模式。
4. 3人民幣升值不會對我國旅遊業造成重大影響
我國目前正面臨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人民幣升值對旅遊市場的影響表現在:
由於人民幣升值使得出境游價格比過去相對便宜,因此將促進出境游市場的繁榮,由於出境游市場利潤率較高,從而對國內經營國際業務的旅行社較為有利。
國內游市場可能因部分原打算在國內旅遊的遊客改為出境旅遊而受到一定影響。
入境游市場則因價格升高增加國外遊客的旅遊成本。
但我們認為人民幣升值不會對我國旅遊業造成重大影響。首先,人民幣升值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其次,從全球角度看,一個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往往都會發生本幣匯率堅挺的情況,而事實顯示沒有一個國家因經濟快速發展而影響到旅遊業的競爭力。再次,根據日元80年代大幅度升值的情況看,日本的出境游市場增長很快,而國內游和入境游市場並沒有遭受重大影響。最後,中國旅遊產品和服務價格在全球范圍內都是非常便宜的,根據WTTC編制的各國旅遊競爭力指數,中國旅遊業的價格競爭指數非常高:2004年,中國旅遊業價格競爭力指數排名第16位。價格競爭力上較強,一定程度的升值對國內旅遊業影響不大。
5.行業投資策略與重點公司評價
5.1投資策略
在旅遊行業處於景氣周期並將受益於奧運會、世博會的大背景下,我們看好三類公司:
1.具備較強成長能力和行業競爭優勢的公司。如:華僑城、錦江股份、中青旅
2.具備品牌優勢和創新能力的公司。如:錦江股份、中青旅、華僑城
旅遊
要想了解更多,請照參考資料.
❽ 如何評價中國旅行社業在SARS危機面前的表現如果你是某旅行社的總經理。會如何應對
案例分析旅遊企業怎樣在非典中安然躲過危機
來源: 2003-7-26點擊:357字體:小中大共有評論 0 條 [點擊查看]
案例背景:生意紅火之時危機悄然而至
這是來自上海一家大型旅遊企業處理非典危機的案例分析報告。當國內不少旅行社都遭受到了突如其來的非典重創時,這家旅遊企業卻能依靠完善的預警機制「幸運」地躲過了
這場「滅頂之災」,將損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春秋國旅是一家大型綜合性旅遊企業,其境內游業務連續9年居全國首位。今年初,和國內絕大多數同行一樣,這家旅行社迎來了歷史上最興旺的「牛市」。但3月下旬公司經營出現的異動,讓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總經理王正華隱隱感到一絲不祥:就在江浙旅遊線路和外地市場十分火爆的時候,公司針對白領市場精心開發的一些高端旅遊產品,如「自由人」「純玩團(只觀光不購物)」等出現了滯銷跡象——根據測算,整個3月份,這些高端旅遊產品的銷售量比2月份降低40%至50%。
高端產品賣不動,說明外國遊客和外企白領遊客減少了。猛然間,王正華想起了3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的有關非典疫情的消息。他心中一緊:這是一個不祥的先兆!通過連續幾晝夜的數據搜集和分析,春秋國旅終於得出了結論:非典疫情會對當地旅遊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於是,當國內絕大多數旅遊企業依舊因3、4月份旅遊產品價格走高而堅決不肯降低銷售利潤時,春秋國旅已搶先在全國31家分社打響應對非典的緊急戰役,為化解風險爭取了時間。
案例之一:斷然舍棄短期利益
情況危急!4月1日,春秋國旅正式向國內各大航空公司遞交報告,分析非典疫情的嚴重性;4月5日起,旅行社包機部所有工作人員被派往各家航空公司,商榷包機停飛以及可能形成損失的分擔方案。
當時,非典疫情對國內旅遊行業的影響尚未顯現,旅遊市場價格持續走高。此刻,春秋國旅停退包機的舉動招來諸多非議,內部員工也頗有怨言:「有生意不做,有鈔票不賺……」「不管別人說什麼,包機堅決要退,而且只能快不能慢。」春秋國旅高層的態度十分鮮明,不僅如此,他們還緊急下達了第二道讓同行費解的命令——全國各分社將包機銷售流量盡量往前推,即使不賺錢,甚至賠點錢也要把機票盡早售出。
事實證明,春秋國旅的急救措施很奏效。4月24日,最後一家四川航空公司也同意停退包機;在所有航線停退之前,春秋國旅包下的多數航班都已賣掉99%的座位,損失被減少到最低程度。與此形成鮮明對比,許多旅行社直到4月下旬方才察覺手中的機票滯銷,甚至完全賣不動,心急火燎地要求航空公司停飛,卻為時已晚;有的包機旅行社,一個航班只賣出四、五個座位,而一個航班一趟來回的成本高達20萬元。
春秋國旅總經理王正華說,停退包機、降價出票給旅行社造成600多萬元的經濟損失;但如果當時顧惜眼前利益,整個旅行社的潛在損失將超過1億元,企業將被逼入死亡的邊緣。
案例之二:48小時收款制度規避「三角債」
「三角債」是國內旅遊行業的頑疾,一家旅行社有幾百萬元乃至上千萬元「三角債」的現象司空見慣。針對「三角債」,春秋國旅原本就制訂了一項「48小時收款制度」:通過網路銷售的旅遊產品要求入網48小時內收款;票務中心下屬的業務部要求24小時內收款;春秋國旅的入境部、華東部都規定「先收款,後做團」。
春秋國旅總經理王正華說,在非典危機中,即使包機問題解決了,如果該收的錢收不回來,幾千萬元的「三角債」同樣能將旅行社置於死地。此外,一旦形勢惡化,部分中小旅行社還有可能惡意破產逃避債務。
針對「48小時收款制度」平常執行中存在的一些漏洞,春秋國旅嚴查這項制度的執行情況。之後,春秋國旅還嚴格規定,不執行48小時收款制度的人員,一經發現立即開除。由於發現及時、措施得力,春秋國旅不僅在關鍵時刻回籠了大筆資金,而且躲過了受「三角債」牽連導致破產的風險。
案例啟示:幸運常常光顧有準備的人
由於應對及時,春秋國旅盡管業務受到損失,但保存了企業的實力,積蓄了發展的力量。從這一點,春秋國旅是幸運的。但「幸運」總是常光顧有準備的人們。應對自然界的大災大難,我們需要建立預警機制,在這方面我們需做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政府部門要下更多的功夫。在災難面前,有關部門要及時地給予企業和個人預警信息。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初期,企業需要一段時間學會適應與調整應對危機的手段和策略,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的角色就更為突出。其次,企業方面要形成自覺的風險意識,當災難發生時,要採取多種手段彌補損失,努力實現自助自救。同時,要關注國際國內信息,注意變化動向,以便出了問題及時應對。此外,媒體方面也要肩負起及時預警的重任。這也正是這則來自企業處理非典危機案例給我們的啟示。
❾ 《深圳商報》2003年5月8日訊:受「非典」影響,今年的「五一」,旅遊、餐飲等行業較為疲軟,但深圳汽車市
解:來(1)∵富康牌轎車的銷量為源27輛,總的銷量為:(36+27+24+18+15)=120, ∴富康牌轎車占總銷量的百分比為:27÷120×100%=22.5%, (2)如圖所示. ❿ 有誰能提供我最少10個關於H1N1帶給旅遊業的影響,並簡述它的禍害
甲型H1N1流感的恐慌一直在升溫,對出境游市場的影響還會延伸。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