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印象劉三姐對旅遊發展的意義

印象劉三姐對旅遊發展的意義

發布時間: 2021-02-27 19:49:12

❶ 印象劉三姐什麼意義

我是五一剛看過的,
我個人覺得非常好。把當地的山和水,民俗和地理條版件結合的很好。太權解說稿形式的說詞我也不說了。
我感覺還是比較值得,很壯觀,給了我太多驚喜。
160的票據說是買貴了,有人好像是140可以拿到,你到時候看一下。

❷ 印象劉三姐和桂林千古情哪個好看

《印象劉三姐》更好看一點。

《印象劉三姐》的燈光、音響系統均採用隱蔽式設計,與環境融為一體,水上舞台全部採用竹排搭建,不演出時可以全部拆散、隱蔽,對灕江水體及河床不造成影響。觀眾席依地勢而建,梯田造型,與環境協調,同時也考慮到了行洪的安全。

❸ 文化對於旅遊業有著怎樣的重要性

1、文化是旅遊最天然、最渾然天成的IP,迪士尼樂園在全球的成功就是在於迪士尼在全球輸出了她獨有的文化,因此吸引了全世界的遊客,也衍生了一系列的周邊旅遊產品。2、文化可以豐富旅遊的內涵,無論是旅遊產品的設計還是旅遊場景的塑造,一旦植入了文化,將帶來極高的附加值,無論是旅遊目的地或者旅遊景區的旅遊營銷還是旅遊服務商設計的旅遊產品和體驗,文化都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內容。因為文化不僅增加了遊客的旅遊體驗,更是帶來了產品內涵的提升和帶動產品的銷售。例如桂林旅遊就有了張藝謀導演的《印象劉三姐》,之後又有《印象麗江》等文化和旅遊結合的產品,一直受市場追捧。成為一道獨特的旅遊風景線。(供稿:青驛網)

❹ 印象劉三姐的內容 越詳細越好

劉三姐的故事發生在「那莫圩」,劇中對人物的進行較大的修改。莫老爺是壯族開明的領袖,被人們尊稱為「莫都佬」;他的兒子莫海仁是一個紈絝子弟,作惡多端,為害一方,多次加害劉三姐,最後莫都佬與其斷絕父子關系。

阿牛哥是一個孤兒,被莫府的教書先生所收養,改名為「張偉望」,他發奮讀書,成為壯族第一位秀才。

神秘人物馮子安是故事發展的一個關鍵,他表面上的身份是一位「游訪學士」,實際上他是一名皇帝派來的欽差大臣,最後他把劉三姐的事跡稟報給皇帝,皇帝下聖旨封劉三姐為「歌仙」,並為劉三姐建了一座牌坊。

(4)印象劉三姐對旅遊發展的意義擴展閱讀

《印象·劉三姐》是大型桂林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是中國·灕江山水劇場之核心工程。全國第一部「山水實景演出」。

2017年8月,因負債14億元,提出了破產重整申請。其運營公司桂林廣維文華旅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十多億債務加身,資不抵債,宣告破產。截至2019年7月,共演出7000多場,接待國內外觀眾1800萬人次,營業收入超20億元,開啟了山水、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模式。

1961年,電影《劉三姐》誕生了,該影片是在桂林拍攝的,影片中美麗的桂林山水、美麗的劉三姐、美麗的山歌迅速風靡里全國及東南亞,從此,前來游覽桂林山水、尋訪劉三姐和廣西山歌,便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夢想,劉三姐集團、劉三姐香煙、劉三姐景觀園。

有關劉三姐的企業、產品、項目不斷出現。而以張藝謀、王潮歌、樊躍為總導演,梅帥元為總策劃、製作人的桂林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無疑是劉三姐品牌利用的一道濃墨重彩。

❺ 旅遊業對世界文化的影響

文化與旅遊業的關系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辨析二者的關系必然會涉及到旅遊業對文化作用的問題。雖然旅遊業對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重要作用已經成為社會普遍的認識,但對於旅遊業究竟如何促進文化發展繁榮卻缺少系統的思考和准確的表述。

一般來說,旅遊主要是城鄉居民基於滿足精神方面需求而引發的外出遊玩活動。從文化角度看,旅遊主要表現為旅遊者對自然和人文資源的審美行為,是旅遊主體和旅遊客體之間的文化交流。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旅遊具有很強的文化屬性,但旅遊業的本質是會產生較強文化效益的經濟產業,它不是文化事業,也不屬於文化產業的范疇。旅遊業對文化的作用不能泛泛而談.由於不同的地方文化的含義有所不同,因此分析旅遊業對文化的作用,需要明確特定的文化范疇才能進行。

一、旅遊業對促進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橋梁作用

文化交流所指的文化一般是廣義的文化,是人類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也就是文明。從國際范圍看,按照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的標准,廣義的文化可以分為中華文化、日本文化、印度文化、伊斯蘭文化、東正教文化、西方文化、拉丁美洲文化、非洲文化等。從國內范圍看,在中華文化之下又可以分出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嶺南文化等亞文化。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促進文化交流都是推動不同文化相互借鑒、相互吸收、共同發展的重要途徑。作為文化交流的主渠道之一,旅遊業在這其中發揮了獨特而又重要的作用。

(一)這是與大規模旅遊經濟活動相伴隨的文化交流。自從文明開始誕生,文化交流就一直存在,但在沒有現代旅遊業出現之前的文化交流是相對零散的,同經濟的聯系也不太緊密。旅遊業的發展,則以經濟為動力,並通過經濟的方式,極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范圍。2012年,全球過夜旅遊者達到10.35億人次,國際旅遊收入達到1.08萬億美元;而同期國內旅遊達到29.6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達到2.27萬億元。這其中,以文化交流為目的的旅遊佔了很大比例。可以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旅遊業已經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二)這是民眾之間的文化交流。從交流主體的角度看,可以劃分為官方層面的文化交流和民間層面的文化交流。官方層面的交流發生在政府之間,往往通過公共財政支出,弘揚本國或者本地的文化。比如我國派遣文藝團體出國表演,在國外設立「孔子學院」等,都屬於這一范疇。民間層面的交流則更多是自發的,是不同國家或者不同地區居民之間基於文化差異而進行的相互訪問。旅遊交流屬於民間文化交流,這種交流與官方交流互為補充,推動了不同文化之間的發展。

(三)這是一種更深入、更持久的文化交流方式。旅遊業推動的文化交流不是少數精英之間的文化交流,而是國民全方位參與其中的文化交流,這種文化交流不預設主題、不先入為主,是不同文化群體之間平等的交流。更為重要的是,這種交流是面對面的交流,是客源地和旅遊地居民之間的互動式交流。因此,影響面更大,也更為長久。

總之,旅遊業的發展推動了跨文化群體之間的相互碰撞、相互溝通,有利於促進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二、旅遊業對推動文化建設具有非常突出的平台作用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建設的目標,如果從大文化的角度看,五個建設都屬於物質和精神財富的范疇,即屬於大文化所包含的內容。但是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並列的時候,文化建設一般指的是發展科技教育,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等方面的內容,其根本目的在於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精神支柱,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經濟學家於光遠曾經說過,「從社會文化價值看,旅遊具有非常明顯的教育意義,它可以是一種社會化的因素,因為它使人親自了解現實,可以培養人們面對現實的某種態度,它也是一種培養感情的因素,在很多情況下,它有利於智力、科學、技術、藝術和文學方面的創造。」
需要說明的是,旅遊業對文化建設的作用,主要不是依靠國家投入來實現,而是通過市場經濟,主要依託遊客自身的旅遊消費達到了促進文化建設的目標,國家支持旅遊業的發展,實際上可以用更小的成本,產生了更大的文化收益。從這個意義上講,旅遊業既推動了文化建設,同時也促進了經濟建設。其中,旅遊業對文化建設的作用突出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旅遊業對於形成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獨特作用。核心價值是一個社會共同認可和遵循的價值。推動形成核心價值對於一個國家持續健康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比如在中國漢武帝之後的帝制時代,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共同價值觀對於中國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正因為如此,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值得注意的是,核心價值的形成除了教育,還在於國民通過現實的工作生活中去感悟、去印證、去實踐。因此需要通過更多渠道去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形成。以旅遊的方式形成的核心價值觀不是僵化、填鴨式地灌輸,而是通過柔性影響、自然滲透,春風化雨式地幫助人們在旅遊過程中形成共同的核心價值觀。比如,人們在游覽了祖國的壯美河山和名勝古跡之後,很自然地會將對大好山川的熱愛和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熱愛轉移為對國家的熱愛,而通過這樣的方式形成的愛國主義價值觀往往更為鞏固和持久。再比如,遊客在參加紅色旅遊之後,自然會對先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由此形成的向上精神動力是其他教育方式很難替代的。

(二)旅遊業對提高國民素質具有突出作用。國民素質包括身體素質也包括文化素質。中國自古就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說法。旅遊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對於國民的身心發展都有很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對青少年而言,更多地參與到旅遊中來,有利於其全面健康的成長。在國際上許多國家都支持年輕人開展游學活動,其看重的正是旅遊業的這種突出功能。未來我國需要更好地發揮旅遊業對提高國民素質的作用,推動文化建設。

三、旅遊業對文化事業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促進作用

文化事業強調文化的公益性、公共性。公共文化需要政府來提供,因此這種文化基本上是免費的,或者是收費很少,帶有優惠性質的。文化事業雖然強調政府投入,但文化事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更多人可以分享文化建設的成果,進而實現文化建設的目標。因此,只要有利於文化事業發展的方式都可以採納。這也意味著,發展文化事業並不等於要完全排除市場的內容。如果通過市場機制的方式能夠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同樣也應該將其充分的運用。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在發展文化事業中主要提到四大任務: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現代傳播體系,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建設。而旅遊業對這四個方面的文化事業發展都有不同程度的積極作用。具體表現在:

(一)旅遊業擴大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覆蓋范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屬於公共財政投入的內容。既然是公共財政投入,享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人越多,其文化投入產出的效率就越高。國家規定,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要逐步向社會免費開放服務。一般而言,公共文化設施其享受的主體往往是設施所在地的居民。通過旅遊業,可以引導更多外來遊客享受當地的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有利於提高文化效益。

(二)旅遊業是一種獨特的現代傳播渠道。現代傳播體系的建設對文化事業具有重要的意義。按照一般的觀點,傳統媒體包括第一媒體報紙刊物、第二媒體廣播,第三媒體電視,現代媒體包括第四媒體互聯網和以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博客、桌面視窗等為代表的第五媒體。從傳播的角度看,媒體即信息傳播的平台,其中,信息的覆蓋面、信息被接受的程度、信息傳播的速度都是衡量媒體傳播效率的重要標准。旅遊在作為一種經濟活動的同時,實際上也很大程度扮演了信息傳播媒體的角色,從這個意義上旅遊可以被視同為「第六媒體」。與其他五種媒體的不同之處在於,旅遊傳播信息的速度雖然相對較慢,但是旅遊目的地信息傳播的覆蓋面卻很大,此外旅遊目的地信息的傳播還是一個持久的過程,遊客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更深入地感知和消化信息。同時,旅遊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媒體,它是旅遊者對旅遊目的地信息的主動選擇,具有很鮮明的互動式的信息傳播特點,不像其他媒體只是由一方被動接受信息。目前,社會普遍忽略了旅遊在現代傳播體系中扮演的獨特角色,未來需要對此問題予以更多關注。

(三)旅遊業促進了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目前對於旅遊業促進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問題社會上存在不少的爭議。特別是一些地區在盲目開發旅遊業中對傳統文化造成的負面影響後,引發了社會廣泛的關注,甚至把旅遊業作為破壞傳統文化的「罪魁禍首」。分析這種情況需要對幾個問題做出回答。

其一,發展旅遊業是否必然會破壞傳統文化。雖然一些不科學的旅遊業發展行為確實對傳統文化造成了破壞,但其實對傳統文化沖擊最大的是工業化和城市化。較之工業化與城市化同傳統文化的相互對立,傳統文化與旅遊業之間並沒有本質的沖突。更為重要的是,傳統文化是旅遊業發展重要的依託對象,破壞傳統文化其實就是破壞旅遊業自身,因此旅遊業從發展本身而言,必然要把保護傳統文化作為發展中重要的內容。此外,差異化發展是旅遊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各個地方只有更多地保留傳統的多元文化、異質文化,旅遊業才能更好地吸引遊客,從這個意義上講,旅遊業具有保護傳統文化的內在動力。

其二,發展旅遊業對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機制是什麼。與依靠國家投入進行保護和傳承不同,旅遊業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基於利益機制而實現的保護。在這個過程中,旅遊業將利益機制傳導給傳統文化的傳承者,通過經濟動力促使其對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旅遊業對傳統文化的保護不是將其封閉起來的靜態保護,而是以文化交流、互動的方式實現的動態保護,這種保護是基於發展視角的保護,其實更是一種與時俱進的保護。比如山西的平遙古城,在旅遊業沒有發展起來之前,一直被視作當地政府的一個包袱,急欲將其拆掉。隨著旅遊業的快速興起,地方政府和當地居民才意識到平遙古城是一個絕佳的旅遊資源,因而自覺地強化了保護古城的動力。再比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鄧敏文在研究侗族大歌時特別提到,「如果侗族大歌不能與時俱進,就是死路一條。侗族大歌必須從侗族村寨走進學校,走進縣城、州城、省城乃至國內外各大都市。當然侗族大歌在城市化進程中,千萬不要遺棄它固有的生存基礎——侗族村寨。如果沒有這個基礎,侗族大歌也會死無葬身之地。」從旅遊業的角度看,侗族大歌要更好的保護和傳承下去,除了「走出去」之外,還要「引進來」,這就是要通過旅遊業形成一種良性的利益反饋機制,讓留在侗族村寨的居民還可以通過向遊客表演等方式來展示侗族大歌的魅力,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村寨「空心化」,使侗族大歌「走出去」之後還能實現原居地的文化發展。

其三,如何看待發展旅遊業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破壞的現象。旅遊業在發展過程中,確實存在因為規劃、開發、經營不當對傳統文化造成破壞的情況。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由於在發展旅遊業過程中利益傳導機制太強,同時又缺乏平衡和制約機制,因而出現旅遊場所過分商業化,文化傳承人為迎合遊客將文化庸俗化膚淺化等行為。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在於找到旅遊業發展與傳統文化保護的一個平衡點。一方面通過示範引導,鼓勵旅遊業投資者和經營者在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利用中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加大對旅遊業發展中破壞傳統文化行為的處理,建立和完善糾錯機制,最大限度保護好傳統文化。

總之,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對待旅遊業對傳統文化的作用,主要應該肯定其正面的價值,同時避免旅遊業發展中對傳統文化破壞的行為,以更好地發揮旅遊業對傳統文化保護和利用的積極作用。

(四)旅遊業可以促進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城鄉文化一體化建設的關鍵是要補上農村文化事業這一「短板」。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其落腳點在於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這些年國家也在通過農村文化站、農家書屋等方式來加強對農村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但除此之外,還有必要關注旅遊業對農村文化事業發展的作用。這一點在許多鄉村旅遊業發展較快的地方有較明顯的體現。比如,一些鄉村旅遊經營戶通過接待城市遊客,就不同程度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質和服務意識。

四、旅遊業對文化產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

分析旅遊業對文化產業的作用,首先需要對旅遊業和文化產業做出區別。旅遊業是為吃住行游購娛等旅遊活動提供物品和服務的一組產業集合;文化產業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活動集合。雖然二者都是一系列產業的集合,但是旅遊業實際上是從消費需求角度來衡量的一個產業,文化產業則是從消費供給角度來衡量的產業。由於二者各自從需求方和供給方來衡量產業,因此彼此之間存在一些交叉。但是旅遊業和文化產業各自獨立,並不是完全同一的產業。

從統計的角度看,根據國家統計局《文化及其相關產業分類》,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交叉的部分主要有:一是在文化產業的文化藝術服務類中,文藝表演服務、文物保護服務、文化遺產保護服務、博物館等有一部分是面向遊客的,對應的是旅遊產業中「游」和「娛」的環節。二是在文化產業的文化休閑娛樂服務類中,公園管理、游覽景區管理、室內娛樂活動、游樂園活動等很大部分都是面向遊客的,對應的也是旅遊產業中「游」和「娛」的環節。三是在工藝美術品生產中,工藝美術品的製造和銷售如果面向遊客,對應的是旅遊產業中「購」的環節,但這部分在旅遊購物中所佔比重並不會太高。總體來看,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交叉的部分並不是太多。根據2010年城鎮居民國內旅遊抽樣調查的數據看,游購娛的比重大約佔全部旅遊消費的三分之一,而這其中屬於文化產業的部分大概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大致估計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重疊交叉的部分只有10%左右。此外,2010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75%;2004年,旅遊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4.05%,旅遊產業的份額大於文化產業。

具體到旅遊業對文化產業的作用,大體上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旅遊業促進了一部分文化資源的旅遊化利用,使其轉化為文化旅遊產品。從旅遊業的角度看,文化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資源。但從文化產業的角度看,許多文化資源如果不藉助旅遊市場這個渠道,就只能是「養在深閨人不識」,不能成為可供消費的產品。比如過去許多有形文化資源,如古村、古鎮等在沒有發展旅遊業之前僅僅是當地居民居住的場所。但是通過旅遊業,這種資源很快走向市場,成為文化旅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在旅遊業發展的過程中實現了自身的經濟價值。

(二)旅遊業延伸了現有文化產品的銷售市場,進而擴大了文化產業的規模。最典型的例子是手工藝品。在沒有旅遊業的時候,許多手工藝品大多是在區域內進行小規模的市場交換。比如,苗族的刺綉工藝品,主要是在集鎮上進行銷售。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大量的遊客取代當地居民,成了這些手工藝品的主要銷售對象。像雲南大理鶴慶的新華村,每年向遊客銷售銀器製品帶來的收入就超過1億元。

(三)旅遊業的發展催生了一批全新的、面向遊客的文化產品和服務,豐富了文化產業的內容。這其中最突出的現象是旅遊演藝的崛起。近年來,許多直接針對旅遊市場開發的演藝項目都取得了成功。比如,早期依託陽朔山水推出的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至今還受到大量遊客的追捧。而像張家界的「天門狐仙」、承德的「康熙大典」等也是從豐富外地遊客夜間活動出發開發的新型文藝演出。這些演出增加旅遊消費的同時,實際上也成了新的文化消費熱點。

(四)旅遊業促進了一些文化事業單位轉化為文化產業經營實體,為文化事業發展方式轉變提供了新的路徑。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化國有文化單位改革是加快構建有利於文化繁榮發展體制機制的首要任務。其中特別提出了「推動代表民族特色和國家水準的文藝院團等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增強面向市場、面向群眾提供服務能力。」事業轉換為產業,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市場空間。市場越大,其轉換也越容易。對許多文藝院團等事業單位來說,面向市場的方式一種是在本地演出,一種是去外地演出。但是除了少數優秀節目有較大的外出演出市場外,多數演出主要還是要立足本地演出。但是本地演出最容易面臨的就是當地居民消費能力不足問題,這在一些中小城市更加明顯,因此這就很大程度需要藉助外地遊客的消費才能保證其足夠的市場容量。從這個意義上講,如何將旅遊業發展與地方文藝院團轉企改制更好結合起來,對於這些文藝院團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❻ 劉三姐鄉的文化概況

2004年7月18日,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復,同意宜州市的流河鄉更名為「劉三姐鄉」。宜州市流河鄉是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鄉,位於宜州市北部,鄉府所在地距宜州市區4公里,佔地面積230平方公里,劉三姐鄉風景秀麗,劉三姐文化深厚,每年三月三,這里都舉行盛況空前的廣西「劉三姐故鄉三月三歌會」,為了進一步保護和弘揚劉三姐文化品牌,劉三姐鄉先後建成了劉三姐公園、劉三姐故居、劉三姐書院、劉三姐度假山莊(三星級)、劉三姐競技表演場等三姐文化景點和場所,宜州市決定將劉三姐鄉建設成為以山水田園風光和濃郁的劉三姐民族文化為主調的特色旅遊衛星城,為推動宜州旅遊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在2006年6月7日國家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廣西有19項,其中就有宜州市「劉三姐歌謠」。明朝孫芳桂的《歌仙劉三妹傳》更把劉三姐的身世加以演繹,「少女三妹,生於唐中宋神龍五年,七歲即好筆墨,聰明敏捷,時呼女神童。年十二,通經史,善為歌。父老奇之,試之頃刻立就。十五艷姿初成,歌名益盛。千里之內,聞風而來,或一日,或二日,都不能和而去。十六,來和歌者終日填門,雖與酬答不拒,而首禮甚嚴也」。崇拜積累到一定程度,便發生質變,於是從當地傳說的歌謠「唱歌好,唱得好歌會成仙。不信你看劉三姐,朵朵蓮花坐千年。」「三姐騎魚上青天,飛到天上做神仙;三姐成仙人人敬,世世代代共香煙。」歌王劉三妹成為歌仙劉三姐。
1961年,電影《劉三姐》將劉三姐 文化推向一個高峰。該影片是在桂林拍攝的,影片中美麗的桂林山水、美麗的劉三姐、美麗的山歌迅速風靡全國及東南亞,從此,前來游覽桂林山水、尋訪劉三姐和廣西山歌,便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夢想,劉三姐集體、劉三姐香煙、劉三姐景觀園……有關劉三姐的企業、產品、項目也不斷出現。
2007年以張藝謀、王潮歌、樊躍為總導演,梅帥為總策劃、製作人的桂林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無疑是劉三姐品牌利用的一道濃墨重彩。
演出以「印象劉三姐」為總題,大寫意地將劉三姐留給人們印象中的經典山歌、民族風情、灕江漁火等元素創新組合,不著痕跡地融入於山水,還原於自然,成功詮釋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創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 劉三姐鄉位於宜州市東北,是往來宜州的的北門,宜羅二級公路穿境而過,交通較便利,商業發展前景廣闊。同時,依託豐富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旅遊業已成為全鄉農業之外另一支柱產業。

❼ 桂林有哪些較有意義的景點印象劉三姐、夢幻灕江哪個好看看

印象劉三姐是氣勢磅礴,露天的大型場景,夢幻灕江是雜技類表演,看你喜歡哪種類型咯。
有的人是沖著張藝謀去看印象的,也有的人反而喜歡夢幻

❽ 印象劉三姐怎麼樣

《印象·劉三姐》是一部以廣西桂林陽朔書童山段灕江兩公里水域為舞台,十二座山峰以及天空作為背景,融合劉三姐山歌、廣西民族風情與桂林山水等多種元素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該演出的導演為張藝謀,於2004年3月20日首次正式在廣西桂林市上演。至2008年,《印象·劉三姐》已累計演出2,000場次,觀眾高達300萬人次,而票房收入高達6億元。

  • 中文名稱:印象·劉三姐

  • 其它譯名:Impression Liu Sanjie

  • 出品時間:2002年

  • 出品公司:山水盛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拍攝地點:中國·灕江

  • 導演:張藝謀

  • 製片人:梅帥元

  • 類型:音樂

  • 主演:劉三姐,漁民

  • 片長:60分鍾

  • 上映時間:2004年3月20日

  • 對白語言:普通話、侗語

  • 姊妹篇:廣西南寧《錦宴》

  • 相關實景演出: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天門狐仙

  • 屬性:實景演出

  • 定位:文化旅遊產業

❾ 如何提高陽朔的旅遊經濟效益

一、以不斷創新為原則,改進舞台創作
創意旅遊產品在開發的過程中,應堅持不斷創新的原則,「印象劉三姐」在開發之初就是在創新思維的引導下,成功的打破了傳統的劇場表演形式,將濃郁的民族風情、美麗的傳說融入實景表演中;另一方面,創新體現在產品自身的不斷改版更新上。「印象劉三姐」在今後的發展中必須繼續堅持創新的思維,不斷完善,使之越來越邁向成功,在其不斷完善、不斷創新的過程中,藉助高新技術持續改進舞台的創作,如不斷創新聲、光、電、煙霧、水幕等技術,使之更好的體現藝術性,給遊客帶來新穎的感官刺激,不斷提高演出活動的質量;另外,在舞台創作方面要更加突出人文性及情節性,將粗糙變為細膩。
二、以服務質量為原則,注重人力資源管理
在當今知識經濟的大潮中,地方旅遊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旅遊人力資源。「印象劉三姐」的強大的主創陣容,在質量上保證了該產品具有獨特的創意設計和較高的水準;同時,「印象劉三姐」的成功運作,也必須以高素質的演藝員工隊伍作為保證;另一方面,也需要高素質的旅遊管理人才使其得以正常運轉。「印象劉三姐」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必須注重演員的專業水平提高及與之相關的旅遊管理人員整體素質的提高。一方面,企業應該根據演員的具體情況定期的進行演員專業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其演藝水平;另一方面,旅遊企業應採取一定的措施創造良好的人才培養環境,建立人才流動、激勵和競爭機制,不斷提高相關人才的綜合素質;另外,地方政府及相關旅遊企業應該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地方社區居民進行培訓,宣揚正確的服務觀和旅遊觀,樹立全民的旅遊服務意識,使之能友好的對待每一位旅遊者,從而提高服務滿意度。
三、以市場需求為原則,持續擴大市場影響力
在市場需求的原則下,旅遊者對旅遊產品及旅遊地的認知度和滿意度成了產品開發者重要關注的指標,同時也是已開發產品不斷創新的重要前提。因此,「印象劉三姐」在發展中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定期的對旅遊者及旅遊市場進行調查,藉助旅遊者的認知度和滿意度反饋,持續改進產品,不斷促進產品自身發展;同時,在產品的性質及旅遊市場的需求條件下,選擇適合的產品營銷途徑及管理途徑,持續擴大產品在旅遊市場的影響力。
四、以總體發展為原則,持續擴大品牌效應
「印象」系列自產生至今僅有八年的歷史,相關專家指出:「印象」主要靠演出門票收入,盈利模式單一,產業鏈太短,品牌的效應還沒有完全放大,沒有形成豐富的產品。「印象劉三姐」作為印象系列的第一部且最為成功的作品,應充分發揮表率作用,在發展的過程中,應以總體發展為原則,不斷拓寬產業鏈,不僅體現在產品的開發、營銷上,同時還體現在產業鏈的管理過程中,這就要求相關部門要充分重視配套設施的建設及管理,同時,還要對產品演出過程中的相關活動進行管理,如對產品演出前和演出過程中銷售相關產品的小攤小販的規范管理。旅遊管理部門應充分利用現有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條例,加強對旅遊的監管力度,對擾亂旅遊市場的不法攤販加強打擊力度,從而使旅遊市場得到規范,使產業鏈朝著積極的方向擴展,持續擴大「印象」的品牌效應。
五、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在產品開發過程方面,「印象劉三姐」的演出必須兼顧生態環境的保護,生態環境是山水實景演出賴以生存的重要因素,雖然藉助高科技產品,使演出時的聲、光與大自然得到了很好的融合,但是,長時間的夜間演出也會對植物的生物鍾造成紊亂,從而影響到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轉,給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同時,「印象劉三姐」自正式公演以來,吸引了大量的旅遊者前來觀看,大量遊客的集中湧入,給環境造成了重要壓力。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和相關企業加強合作,強化環保意識,綜合利用各種渠道保護生態環境;另外,還應呼籲地方居民參與生態環境的保護,使「印象劉三姐」得以持續的發展,使陽朔旅遊業得以更好更快的可持續發展。

❿ 印象劉三姐的宣傳模式

剛從桂林回來,看了印象劉三姐,確實很壯觀,唯一遺憾是看完後沒體現出主題思想來。回不如張家界答的那個趕屍。

還有啊, 參加旅行社的自費項目真不如到了陽朔自己買票,其實桂林就是靠旅遊發展經濟,因此當地很多訂票點的服務還是比較好的,相比之下自費價格(220元每人)比去當地買票價格貴多了!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