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校園旅遊文化
⑴ 如何建設校園特色文化
學校是傳承文明、傳播文化的場所,然而在日益物質化、技術化的今天,人文精神的失落,價值理念的式微,引起了有識之士的擔憂,文化立校成為當前教育界的共識。校園環境建設是文化立校的一個重要方面,校園環境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具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熏染作用。正如泰戈爾所說:「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臻至完美」。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和縣《關於切實加強中小學大文科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的精神,充分發揮學校文化的育人功能,進一步優化我校的育人環境,提升辦學品位,全面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促進我校書香校園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校園環境建設活動。就我們學校而言,大樓上有鮮紅的標語、醒目的校訓,大樓前立有漂亮的櫥窗,教室里張貼著名人名言,中心過道兩旁豎有不銹鋼的古詩文銘牌,草坪、綠地插著愛護花草樹木的警示語,每棵樹上都掛有介紹其名稱特性的標注牌。努力使校園處處充滿著科學、人文氣息,讓學生時時感受著文化的濡染。走進校園,能讓人感受到濃烈的文化氛圍。然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有不少的學生盡管他們每天要從已豎立了幾個月的古詩文銘牌上的詩句前面經過多次,結果對它們竟毫無印象,一無所知,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為了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和知識面,提升思想涵養和精神品位。我校注重學校的文化環境布置,營造濃郁的學校文化氛圍;以校園規范化的語言文字環境引領學生提高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水平;精心布置學校櫥窗、板報,加強學校文化陣地建設發揮校園廣播、網路的育人功能;創造條件開展校園文學社活動等等。為什麼會收獲甚微?我認為,這是我們學校在操作上走進了誤區,一廂情願地認為,只要你布置環境,提供了學習對象,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被感染,從而自覺地去學習消化。這不正如給學生發了新書、配音磁帶、練習冊、作業本,教師不去上課一樣嗎?我們面對的是學習目的模糊,自學能力弱的小學生,他們是模仿能力、好奇心比較強的年齡階段。所以我們要針對小學生的心理年齡布置校園文化環境,真正做到落實素質教育和有效教育。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要讓學校的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讓學校的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說一些什麼話?怎樣讓孩子們聽到、聽懂、聽進、樂聽、想聽每一面「牆壁」所說的話?怎樣讓這些話在孩子們的心裡留下深深的烙印,並外化為他們的言行呢?
首先,要讓它們說孩子們能聽懂的話。小學生由於年齡小,知識的欠缺和心理發展的不成熟,對於一些深奧的思想、深刻的哲理,存在著理解上的困難與障網礙。因此我們應盡可能地讓「牆壁」說孩子們能聽懂的話。對於小學生而言,「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比起「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更容易理解。在一年級教室的樓道里,貼上「走路要學小花貓,腳步輕輕靜悄悄」,比許多高深的道理、空洞的說教更能深入他們的心靈,外化為他們的行為。富有童趣的兒童畫、中國特色的寫意畫比起生硬的電腦製作、統一列印的名人名言要生動百倍。學校的報欄櫥窗更多的是只適合高年級學生的內容,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那就是一處校園裝飾物,像這些對全校學生開放的知識窗口何不用上漢語拼音呢?校園文化環境的布置不正是為全體學生服務的嗎?
其次,要讓孩子們有時間去傾聽它們說話。現在的學生學習負擔重是眾所周知的,有人說,如果讓牛頓生活現在的中國,那麼他也只能整天埋頭作業堆里,即使有蘋果掉到他的頭上,他也無暇去作過多的思考,就更不可能有 「萬有引力」發現了。我們學校的學生,現在每天被學校的作息時間框的死死的,什麼時間干什麼事,什麼草坪、綠地不許入內等等規定。從表面上看,校園井然有序了,環境衛生了。事實上,學生的自由空間被縮小了,久而久之就對在自己身邊的環境熟視無睹、視而不見了,這就是當今教育的失敗。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在午間和課後,除了作業、打掃衛生外,有更多的時間徜徉於校園,漫步於綠地、草坪。欣賞鮮花、青草、綠樹,在林間嬉戲,在草地上玩耍。擁有古人「春遊青草地,夏賞綠荷池」的閑情逸致,在無拘無束中放鬆心情,放飛想像,享受童年。
再次,要讓它們常說鮮活、適時的話。學校的教室、櫥窗、黑板報、古詩文銘牌等切忌千篇一律,一成不變,它們應當常換常新,富於變化。比如,春天到了,就換上描寫春天的詩句、文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臘月春風似剪刀。」組織學生春遊、踏青前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下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到了秋天,可以讓孩子們從黃巢的《不第後賦菊》中,體會「沖天香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豪氣。從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體驗「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懷。大雪紛飛的日子,吟詠「忽如一夜色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情與景的交融中,體會其中的詩情畫意。這樣隨著季節的更替,時令的變換,吟誦這些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古典詩文,既增加的語言的積累更受到文化的熏陶。再如,在奧運前後,我們的古詩文也可以更換為奧運精神、奧運口號等;櫥窗、板報等布置則可換為與奧運相關的知識。讓學生在沐浴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同時,去汲取更多的外來的和與時俱進的知識養料。
最後,要讓它們說說孩子們自己想說的話。當今社會,孩子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見識廣了,能力也強了。我們學校教室內的牆壁更應該成為孩子們展示自我的舞台。比如,他們的優秀書畫作品啦,優秀作文啦,參觀旅遊時的留影啦,主題小報設計啦等等都可以一一張貼在教室的牆壁上,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如何使教室牆壁最大限度地被學生利用,引導他們合理美觀地布置教室,讓孩子們的表現欲和好奇心得以滿足,從而增強自信心,使孩子們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心聲傾訴到牆壁上去了,這樣不僅激活了孩子們創作的慾望,還鍛煉了其動手能力,進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總之,校園文化環境建設離不開「牆壁」的布置,我們要把每一面「牆壁」都交給學生,真正做到讓孩子們有時間和空間去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北京師范大學的邱耀德教授說 :「孩子的無意注意學到的東西比有意注意更多」,這句話的確值得我們小學教師去深思研究。
⑵ 求以「校園文化建設」為題的論文,1000到1200字。
校園文化建設管理論文 把握校園文化特徵 踐行科學發展觀今天,一個學校的發展,不僅僅體現在高質量的教育教學上,更體現在富有特色和個性的校園文化建設上。校園文化是師生精神風貌、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的綜合體現,是在教育教學和管理實踐中逐漸創造生成的,不僅彰顯著一個學校發展的理念,更彰顯著一個學校的發展方向,可以說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發展的內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園文化特徵,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需要,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內涵、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一、校園文化的重要性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推動先進文化建設的思想保障,也是加快實現校園文化建設的行動指南。1、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六屆三中全會中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和本質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人是社會活動的主體,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不僅要通過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而且要大力加強文化建設,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進而提升人的素質、協調人際關系、激發創造潛能,這也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內在要求。當今世界,文化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國力的增強取決於經濟實力,也取決於文化實力,文化實力既包括知識、技術、教育等方面的力量,也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價值觀、審美觀在內的精神力量,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離不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離不開文化的有力支撐。因此,大力推進文化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同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文化建設,才能實現興起社會主義建設新高潮,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目標。而肩負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重任,則要靠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學校則是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宣傳和教育的重要陣地,因此,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2、 校園文化彰顯學校發展的獨特理念與發展特色。 校園文化是學校本身形成和發展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由於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地方,因而校園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義。即學校共同成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學校最高目標、價值觀、校風、傳統習慣、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在內的精神文化,以及校園建築、校園景觀、綠化美化等物質文化,其中以精神文化為第一要義,因此,校園文化是師生精神風貌、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的綜合體現。它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學校發展的獨特理念與發展特色,可以說,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品牌。諸如提到百年名校,我們自然回想起它的校訓,清華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北師大的「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北大的 「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等等,校訓恰恰反映了這些名校的發展的歷史淵源,獨特的理念以及發展的特色。因此,校園文化以其獨特魅力貫穿於一個學校的發展始終,它體現了一個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文化氛圍和品味格調,特別是提高全體師生的凝聚力,營造優良的校風學風,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育優秀人才,促進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3、校園文化在信息化的今天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就是以人為本、協調、和諧、可持續發展。校園文化的核心也是人與環境的和諧、人文精神的傳承,並以此為基礎,推動學校的發展。所以,科學發展觀必然是我們今天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面對今天社會信息化、網路化的時代,校園文化依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第一、凝聚作用:在長期的群體共生環境下,師生員工對價值觀、學校榮譽、理想信念、工作學習方式、行為規范等,都會有逐步的趨同或認可,並由個人的精神情感融為共有的精神靈魂,自覺不自覺地為維護這些精神財富努力。這種共同創造、共同擁有的精神靈魂,也成為了凝聚集體的紐帶。優秀的校園文化必然是師生員工對集體產生了歸屬感、自豪感、依賴感、幸福感,使人們往往更加團結、對集體更加關心更加愛護。第二、約束導向作用:多年傳承的文化傳統,集體的道德觀、價值觀和與之相適應的規章制度,是一種有形和無形的力量,影響或者約束這個集體內的成員。比如校風、學風、規章制度,都讓學校的每個成員思考,我們該如何做事、如何做學問、如何做人。優秀的校園文化,推動學校的良性發展,引導師生員工的進步方向。第三、激勵作用: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無疑能促進人的創造力、產生工作學習動力、調動師生員工積極性,對師生員工的心理心態產生積極的影響。對於教職工來說,良好文化環境的吸引力往往超過了經濟因素對教職工的作用,有事業心有抱負的教職工更願在良好的環境里做出成就。同樣青年學子也更願意在這樣的環境里成長。 第四、社會影響:校園文化對學校周邊地區、學校所在地區和與學校有聯系的社會群體和個人,都有一定輻射作用。在崇尚文化的社會里,校園的文化也成了社會景觀。諸如北大、清華、人大等就成了人們的旅遊勝地。總之, 校園文化建設必須以科學發展觀來引領,注重全體師生的發展,形成一所學校發展的獨特風景線。二、校園文化的特性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它既有人文特徵,又有教育特徵,它是一個學校長期傳承下來的思想觀念、學術精神、價值觀、思維習慣、人文傳統、制度建設等精神素質和校園各項物質建設素質的總和。所以學校的教風、學風、科學風氣、生活和工作環境,無不是學校校園文化的體現。校園文化大致包含兩部分,一是物質文化,一是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承載著非物質文化的內涵,是非物質文化的載體,非物質文化通過物質文化表現出來。非物質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通過校園環境、學校的規章制度、師生的日常言行舉止、管理和教育教學活動體現出來。校園文化具有十大特性:1、知識性。校園文化包含並具有傳播自然和人文的各種各類知識功能。學校是人類知識的傳播場所,校園文化建設必須首先要考慮其知識性特徵,選擇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和成長的人類知識,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材料。2、藝術性。校園文化必須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也就是說要通過塑造物化的形象,來展現校園文化的內容,比如通過建築物的形狀、布局,文字材料,音像圖片,雕塑景觀,園林設計等等,用一些形象具體的物體作為文化符號,賦予其文化意義。3、觀賞性。蘊含有一定校園文化意義的藝術形象,要有觀賞價值,體現出高品位,既要意境深遠,又要能引起觀者展開聯想和想像的翅膀,從而達到睹物知意,觸景生情的效果。4、獨有性。校園文化建設最忌千校一面,互相抄襲,照搬雷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所學校有自己的歷史傳統、辦學背景條件、師資結構狀況、生源素質情況,就決定了不可能有相同的校園文化內容。所以每一所學校必須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確定有自己特色的校園文化內容和形式,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學校成為眾多學校中的"這一個",有自己的個性和風格,有自己的根和魂,才有可持續發展的生命之源,才有存在於世界的價值。5、系統性。任何一種文化都不是孤立單一存在的,一鱗片爪不是文化,文化是一個體系和序列。在進行校園文化知識選擇時,要注意把某一科和某一塊某一類知識系統的加以整理,完整的表現出來,可以是大致梗概,可以是完整內容,但不要搞得支離破碎,不成系統,讓師生不知首尾,形不成深刻印象,起不到教育的效果。6、積淀性。校園文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臨時張貼幾張標語,懸掛幾個條幅,粉刷一下牆壁,栽種幾棵樹木,編寫幾句口號,打掃一下衛生,學生表演一次節目來體現的。是通過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一點一滴的細節磨練,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有意識的總結提煉升華,又加以反復的實踐,最後形成一種穩定的習慣、風格、個性、特徵,全體師生一致認同的規則規范、傳統價值觀、獨有的精神風貌和理想追求以及辦學思想。這是一個長期的積累沉澱過程。7、滲透性。校園文化對師生的影響和教育作用是無形的,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師生在每天看到本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在師生互相的一言一行,在每一節課堂,在每一次活動中都在進行著文化的傳遞傳承,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形式建設著校園文化,滲透著校園文化,接受著校園文化的熏染,滲透進自己的靈魂,並內化為自己的習慣,改變著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校園文化,象和熙的春風一樣,漂散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滲透在教師、學生、員工的觀念、言行、舉止之中,滲透在他們的教學、科研、讀書、做事的態度和情感中。8、傳承性。一個學校的發展歷史就是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發展史,社會和時代不斷發展變化,學校內部各種元素也在不斷發展變化,校園文化必然要隨著發展變化,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是歷史規律。所以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內容和形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把歷史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有機的結合起來,使自己的校園文化建設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充滿旺盛的生命力。校風、教風、學風、學術傳統、思維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幾代人或數代人自覺不自覺地締造的,而且代代相傳,相沿成習。似乎有一種遺傳因子。任何一種校園文化,一經形成之後,必然傳承下去,不因時代、社會制度不同而消失,當然會有所損益。然而其精神實質卻是永續的,永生的。9、豐富性。校園文化包含有豐富的的內容並呈現出多樣的形式,隱性顯性,有形無形;動態靜態;古今中外,人文自然,科學藝術,人類社會一切有益的知識,先進的技能,輝煌的成就。世界的民族的國家的地方的校本的,斷代的通史的,集體的個體的,等等,只要能夠契合本校的實際,都可以為我所用,融為一體,發揚光大,繼承發展。10、實踐性。校園文化重在建設,建設就是實踐,建設就是要讓全體師生都參與進來,通過各種各樣的教育教學活動,讓師生親自動手,學習文化,理解文化,掌握文化,運用文化,在體驗文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在運用文化中創新文化,使校園文化建設真正落到實處,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在學校發展中原動力作用。校園文化是學校教師與學生共同創造的。這里教師的作用,學校領導的作用,即教師的教師作用是關鍵。領導者的辦學理念、辦學意識和行為對師生員工的影響不可低估,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是巨大的。校園文化的十大特性,要求我們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要充分把握其特徵,真正發揮其在學校發展中的作用。三、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彰顯校園文化特性 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彰顯著校園文化的特性,從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到現代文明的網路文化的傳播,從校園內涵文化的建設到校園外顯文化的營造,從靜態文化的加強到動態文化的生成,校園文化林林總總,五彩繽紛,形成各個學校獨特的的發展理念與發展模式。縱觀諸多學校的發展,校園文化的建設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一) 教師專業發展文化教師專業成長是每個學校都要面臨的首要問題,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注重教師的專業成長,諸如採取制定教師個人發展計劃書、開展校本課題研究、堅持撰寫教學反思和進行集體備課等各種措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同時發掘骨幹教師的潛力,注重優秀教師的成果展示,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師專業發展文化,這既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又彰顯了校園文化的實踐性。(二)班級特色文化班級,是學校教育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學生活動的基本場所。有人曾形象地把它比喻成學生磨煉本領、學會生存、創造人生的「驛站」,進行知識信息交流、體驗快樂與憂愁、釀造希望與收獲的「生活舞台」。班級建設的成效如何,從結果上看,會直接關繫到學校教育影響的成效,關繫到學生的個性化與社會化的廣度與深度。因此,人們都非常重視班級及其建設對學生成長的作用。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級文化就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一項重點工程。一方面,我們為可以借鑒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南京一中、杜郎口中學、東廬中學、洋思中學等全國名校經驗,另一方面,又派專人到全國各地名校參觀學習,與兄弟學校相互交流,在校內進行集體研討,制定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諸如,要求每個班制定班名、班徽、班歌,在班門口懸掛班級名片,還要求各班定期根據各項活動進展情況認真布置教室,讓文化溢滿教室,環境無聲育人。另外,每個班還專門配備了解說員,架起他人了解本班的橋梁。這體現了校園文化的獨有性和藝術性。(三)課堂教改文化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新課程改革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課堂教學是指在課堂這一特定情境中教師教與學生學構成的雙邊活動。隨著新課改的實行,課堂教改煥發出勃勃生機,一方面走出校門參觀學習先進教改經驗,另一方面結合校情,全員參與探究教改出路,各種課堂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板塊式教學、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式教學等等,課堂教改文化體現了校園文化的知識性和系統性。(四)管理文化《逆領導思考》一書的作者羅伯特·凱利說:"說到追隨與領導,大多數組織的成功,管理者的貢獻平均不超過兩成,任何組織和企業的成功,都是靠團隊而不是靠個人。"因此,學校的管理要堅持情感管理,注重人文關懷。圍繞「為了每一位師生的尊嚴,為了每一位師生的發展,為了每一位師生的幸福」的辦學理念,積極為教職工謀福利,始終把師生冷暖掛在心頭,充分發揮師生、家長的積極性、主動性,開展「我為學校科學發展建言獻策」活動,堅持科學發展,努力創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同時,學校的管理要改變管理模式,打造運行平台,建立校級—→處級—→年級的層級網路化管理體系,使得各科室樹立服務意識、反思意識、模板意識等「六種意識」,使各科室真正發揮了為教育教學服務的職能,各個年級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形成一個團結的學校團隊 。學校的管理文化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理念,也體現了校園文化的積淀性和傳承性。上述種種校園特色文化,處處彰顯校園文化的十大特性,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既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校園氣氛,創建全面發展的育人環境,又開拓師生的視野,詮釋學校發展的理念和特色,踐行著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⑶ 如何把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結合起來,打造學校文化特色
張 莉 新疆農七師130團中學 834034
摘要 本文對如何打造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做了探討。
關鍵詞 特色 校園文化
學校文化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精神力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內驅力。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有助於積聚學校的文化底蘊,體現學校綜合辦學水平。在創建校園文化時,我們結合新疆團場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詳實的建設發展規劃。
一、認真分析學校現狀
我校位於新疆克拉瑪依共青鎮,緊鄰獨克公路西側38公里處,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校舍兩萬平方米。全校現有51個教學班(其中有普通民族班4個,雙語民族班5個),1934名學生(漢族學生1825人、哈薩克族學生109人,住校生713人),教職工240人(其中少數民族教職工84人)。我校屬於九年一貫制民漢雙語學校,由原三角庄民漢學校和130團完全中學合並而成。
二、確立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目標 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完善,追求品味」的總體思路,加強校園顯性的文化建設,例如:校容校貌、教室布置等看得見的地方烙上文化的印記。在此基礎上,由顯性向隱性推進,建設學校規章制度、管理機制。 三、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1、應遵循教育性原則。校園文化應把體現學校教育和培養學生作為建設的方向。
2、應當遵循藝術性的原則。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將傳統與時代整合,充實校園文化生活的內涵。
3、堅持靈活性的原則,努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群體,提高教育的靈活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允許不同的風格並存。
四、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有力的保障機制
1、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明確工作責任。
2、加強對學校文化建設的指導和落實。
五、確立文化建設的具體實施思路
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內容分四部分: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分為三個階段具體實施:第一階段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初級階段;第二階段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階段;第三階段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提高階段。
(一)物質文化建設
1、第一階段的目標為營造干凈、優美的校園環境文化。因為,校園環境對學生的行為習慣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第一階段的具體措施為:
(1)制定出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化目標及校園文化建設規劃方案。
(2)對校園實行凈化。
(a)堅持做好每天三小掃,每周一大掃的常規化衛生清潔工作,由值周班協同團委、學生會監督校園衛生的情況。
(b)適當增加校園內外的垃圾桶數量。
(c)定期清理校園內外的衛生死角,牆面衛生等。
(d )聯系團相關部門,清除學校周邊影響學生身心發展和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網吧,流動攤點,加固校園圍欄,凈化學校周邊環境。
(3)對校園環境實行大面積綠化。從學校自然環境和條件出發,在校園內植樹,栽花,種草,將學校建成「綠色」學校。
(4)做好校舍的維修與新建工作。
2、製作統一的校園標識
第一階段:制定並懸掛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統一製作校徽;創建綠色學校宣傳欄。
具體措施有:(1)首先在師生中徵集,然後在教代會上審議並確定。(2)製作成黑體的鈦金字,配紅色的鋁合金板,安裝於教學樓大廳正前方。(3)裝裱為條幅、卷軸或橫批,根據需要,懸掛於校長室,會議室,圖書館等場所。(4)定製6個不銹鋼框架、玻璃蒙面的大型宣傳櫥窗,安置於學校正大門
第二階段:在學校的重點部位張貼導示牌、安全通道指示牌、警示牌等;牆面設置園丁譜,值周欄,公示欄,通知欄,學校全景圖;發動全校師生設計出班牌、功能教室牌。
第三階段:發動全校師生設計校徽、校歌、校旗;因為,它們是學校形象不可缺少的象徵。具體措施是在校內徵集,自主設計與專家參謀相結合,最終由校委會審定。
3、在學校里形成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景點
第一階段目標:統籌布置校內走廊,形成初具規模的走廊文化,一樓以愛國,愛家鄉,愛學校為主題;二樓以中華國粹,傳統文化為主題;三樓以放眼世界為主題;四樓以展望未來為主題。
具體措施有:(1)按照樓層主題,結合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由學校的文化建設小組統一設計內容和圖案,選擇名人、名家名篇、名人名句、格言等內容,由噴繪公司印製後,統一裝框懸掛在各樓層的牆壁上;(2)在走廊的牆壁上布置學生的繪畫、書法等作品;(3)在廣大師生中廣泛徵集原創詩歌、散文,裱糊上牆。(4)利用廣播站、校園網、校報、櫥窗、宣傳欄等,大力宣傳校風和學校涌現的好人好事,形成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
第二階段目標:布置教室、辦公室,形成各具特色的室內文化。
具體措施有:(1)在辦公室內張貼教風、黨的教育方針或者師德名言警句;(2)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設計班級宣言、宣傳園地,圖書角,衛生角;搜集適合室內文化的名言警句,名人或風景的圖片或者師生原創作品。
第三階段目標:整修籃球場,修建800米塑膠跑道及其附屬設施; 美化操場景點
(二)制度文化建設
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范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具體措施有:
1、在學校章程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的各類制度、考核量化細則。
2、充分發揮值周班、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的組織優勢及學生社團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學生自主管理制度。
(三)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靈魂,有助於實現制度與人性化管理的和諧統一。
第一階段目標:
(1)規范辦學行為,培養我校特有的群體風尚。
(2)注重培育優良教風和學風,樹立起為人師表、認真負責的教風;引導積極向上、尊師愛校、舉止文明的學風。
(3)加強學校圖書室建設,學校圖書配備要達到國家的標准。開設閱讀課和開展各類讀書活動,營造「書香校園」。
(4)建立校史成列室、榮譽室,舉辦校史展覽,增強師生對學校精神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5)將廉政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能提高師生廉潔奉公、誠信守法意識。
(6) 根據學校實際開發校本課程(如:網路探秘課、棋類課、國畫課、書法課、舞蹈班、合唱班、籃球課、足球課和武術課)滿足學生的需要,鍛煉教師的專業能力,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
(7) 注重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和發展,用身邊的英雄、校友的事跡、學校榮譽激勵學生。
(8) 德育活動以「四大節」、「十二個主題月」為抓手,突出學校的亮點。每年舉辦一次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和讀書節,每個月都有一個教育主題。具體措施是:①四大節活動的內容既要有思想性、知識性的,又要有娛樂性和實踐性的,以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②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生社團活動,如:組織學生深入連隊、社區幫助孤寡老人,把愛心獻給社會。
第二階段目標:(1)根據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學生了解130團本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2) 在課堂教學特別是思品課、語文課、歷史課、心理輔導等課以及主題班團隊活動中,注重培養師生熱愛校園的精神。(3)抓好文明班級、文明學生及學生宿舍和食堂文化建設。(4)分別以DVD格式和PPT 形式製作學校的宣傳片 ,對外展示學校的文化風貌和形象。(5)在校園文化的積淀過程中,逐漸形成教師自我更新主動發展的校本教研文化,讓研究反思、合作共享成為教師的職業習慣和生活方式。
第三階段目標:(1)建立英語角,創辦校刊。(2)建立科學小基地:在校園綠化帶栽種一些科學學科相關種植類內容。(3)重視綜合實踐課:根據本校實際情況開展一些活動。
(四)行為文化建設
建立健全學校各項管理制度,實行制度化管理,實施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注重組織和參加「四大節」。
1、打造教師行為文化
(1)教師儀表:黨員入校要佩帶黨徽、教師衣著要整齊大方、無怪異外表等。(2)加強師德建設;(3)強化校本教研,加強課題管理,不斷提高教科研水平。
2、建設學生行為文化
(1)抓好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2)加強學生會,團委建設,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3)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認識和了解中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革命家的先進事跡入手,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
五、建立解說員隊伍,制訂解說路線,編寫解說詞
如今,校園文化已經升華為一種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在這樣的文化熏陶下,我們這樣一所團場學校已經成為充滿思想、底氣和智慧的園地,共青人的觀念、品味、學養……也都在逐步升華,校園文化建設也讓學校真正成為師生一路進取和成長的精神家園。
⑷ 如何打造有深度和文化底蘊的特色校園文化
學校文化是學校的精復神生命和靈魂制,是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學校精神、制度規范和行為方式的綜合體現,它是一種浸潤人心的氛圍,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則。校園文化的本質是塑造共同的價值觀,讓師生在共同的價值觀引導下實現自己人生階段性目標。校長是校園文化的靈魂人物,很多措施實施都是由校長主導決定。
1、讓校園文化變成全校師生的信仰。把社會優質資源變成學校自己的資源。優秀的傳統文化、歷史積淀學校理應傳承。
2、校園環境文化的構建,包括景觀文化、文化牆、樓道走廊、浮雕文化建設等。要充分發揮環境對人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建設美好的校園環境。
3、充分調動各類主體的積極性,形成校園文化建設的合力。不落地實施的校園文化是蒼白無力的。
⑸ 如何打造別具一格的校園文化
1、明確主題,注意整體協調
布置教室前先確定一個主題,再圍繞這個主題,從內容、色彩、形式等方面進行來進行整體設計。內容上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色彩上要協調美觀。各種色調會激起師生不同的心理意識水平、不同的情感和態度,從而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教室的色調宜採用柔和明亮、淡雅清新的顏色,如淡綠色、淡藍色等,能給人柔和、親切、舒適之感。
5、根據班級情況進行動態調整
教室的布置不能長期沒有變化,這樣學生會失去新奇感,對之不聞不看不管,久而久之,教室作為一種教育的因素、教育的資源也會逐漸失去應有的活力。所以,對教室的布置應該不斷更新變化,而且整個教室資源也是能不斷地動態生成的,它能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獲取進步的動力和養分。(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⑹ 校園旅遊文化方面的意義
1.文化暈輪的擴散與傳播。將校園內優秀的文化氛圍傳播到社會,影響並促進社會風氣的進步。
2.加快校園群體(教師、學生)的社會化進程。
3.宣傳本校。加強本校在社會的影響力與聲譽。
4.促進本校文化的研究與發展。
⑺ 校園旅遊的內涵是什麼
校園旅遊是以校園(主要是高校)的教學樓、實驗室、科研所、圖書館、體育館等教學設施以及秀麗的校園景色為依託,以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濃郁的學術氛圍為背景,以知識傳播和科學普及為主要目標,以社會青少年及中青年家長為主要對象而開展的專項旅遊活動。國外許多著名的大學,如英國的牛津、劍橋,美國的斯坦福等大學早已成為旅遊者的重要目的地。自20世紀80年代,每年有近400萬人到劍橋旅遊,其中55%是外國人,給劍橋市每年帶來了1.1億英鎊的旅遊收入。在我國,許多高校也已經通過校園旅遊宣傳自己,展示校園風采,提高學校的知名度。據統計,我國各地校園旅遊人數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遞增。2011年暑假,每天有1.6萬遊客前往清華、北大遊玩。為滿足旅遊者需要及提升校園建設水平,我國一些高校已將校園創建為國家3A甚至4A景區。
⑻ 如何打造有品味的校園文化
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支撐;學生的進步有賴於精神的成長。校園文化能夠凝聚人心,明確方向,統整教育,推進學校創新發展。然而,學校文化是一個宏大的概念,它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行動,是一種願景,也是一種環境。校園文化不是生搬硬套的簡單移植,不是口號標語式的外在形式,而是一種系統化、立體化、內涵化的整體設計,需要學校立足校情,本土創生,凝聚智慧,主動挖掘,全力打造,精心呵護。
突出校園文化特色應當著力體現以下幾點:
一、校園文化要突出核心理念
校園文化不是校長心血來潮的個人意志,不是憑空臆造的空穴來風,不是毫無章法的任意而為。文化的核心是理念,是精神,是學校發展的共同願景,因而,要整體設計校園文化,需要確立學校發展的核心理念。黨的教育方針明確提出,要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這是國家的教育目標,也是每一所學校的教育方向。然而,具體表現每一所學校,這樣的教育方針與教育目標,需要個性化的解讀、本土化的表達,這是支撐校園文化的靈魂所在。
二、設計校園文化首先需要提煉學校的精神與靈魂
管理者要全面了解學校的歷史,積極發掘學校的文化積淀,努力發現學校發展的潛力與優勢,並在此基礎上,找到具有學校實際特點、順應教師心理需要、指引學校發展方向的精神符號。這就是核心理念生成與凝結的過程,就是校園文化的尋根過程。核心理念就如校園文化大廈之基,有了基於校本特色的核心理念,才能使校園文化入土、紮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成長為枝繁葉茂的濃郁森林,構建立體化的校園文化體系。
三、校園文化要突出以人為本
校園文化的創造者是師生,服務的對象也是師生。文化的核心是人,只有突出以人為本,才能使校園文化真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使校園文化得到師生的充分認同,獲得足夠的生長與延展。任何脫離師生,無視人存在價值與意義的校園文化,都只能徒有虛表,只能是華而不實的空殼子與花架子。校園文化應當將師生放在第一位,充分的尊重教師,尊重學生,尊重校園里的每一個生命,讓每一個生命都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都能在文化的氛圍與環境中獲得心靈的享受,獲得生長的自由,釋放個性的魅力,展現存在的價值。
四、校園文化要突出呈現方式
文化是一種氛圍,一種氣息,一種場域。深層次的文化雖然是一種體驗,一種感覺,一種心靈的碰撞,但也有呈現的方式。校園文化的呈現方式是多樣的,不僅體現在物化的景緻上,通過校園景觀的設計,透視一種精神,傳達一種品位,釋放一種訊息,營造一種環境,「讓每面牆壁都說話,每處景物皆育人」。而且體現在系統的課程上,包括顯性的課堂文化和隱性的活動文化,使學校的核心理念貫穿到教育的實處,融入到教育的每個環節,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文化的包容與豁達,感受到校園文化的滋養與浸潤。不管怎樣,文化是一種品位,一種精緻,一種講究,需要管理者統籌規劃,精心設計,潛心打磨才行。(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⑼ 如何打造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
一、 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校園文化是在一定社會文化大背景下,學校內影響和制約師生活動和發展的各種文化因素總和,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礎,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精神風貌的集中反映,是學校辦學特色和發展個性的體現,它對啟迪學生的智慧、開闊學生的視野、優化個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 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
(一) 校園環境文化建設
1. 優化校園外部環境
各校要根據自身特點對學校的校園文化作出統一的部署,整體優化學
校的校園環境,使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特色的顯性標志,使他人一走校園就能感受到濃郁的特色文化氣氛。環境優美,布局合理的校園環境讓人賞心悅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綠化外,校園環境規劃還要體現一定的文化內涵,學校可以增加閱報欄、宣傳櫥窗、板報等設施;加強圖書室、閱覽室、陳列室的建設;教學樓、辦公樓懸掛或張貼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充分反映學校的辦學特色及辦學理念。學校還可以推出「讓每塊牆壁都會說話」 的系列活動,向全校學生徵集學生名言,讓學生結合學校特色,寫出自己的格言,並將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製成標牌(如百勝中心校),固定在校園醒目的地方,使學生深受激勵並隨時隨地受到感化和教育。還可將學生優秀的書畫作品懸掛在走廊的牆壁上(七校、三校等)。體現了校園處處皆教育、學生個個當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實質。
優美校園環境的建設與物質設施的人文裝飾、溫馨提示,使校園充滿了物與人對話的鮮活氣息。鑒物增識,啟迪著學生的心智;潛移默化,感染陶冶著每學生情操。
2.加強班級文化建設
我認為班級環境文化建設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風、校風的載體和平台,更是學生動手操作,發展個性的園地。
教室布置要體現班級特色,有藝術氣息。各班牆上可以懸掛由自己設計、製作的班風、班級格言,還可以設置壁報、藝術角、圖書角等。在班級環境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班歌的譜寫,班風、班級格言的徵集,班規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會的設計……學生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增知識,長才幹,明道理,在營建過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體。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把班級的目標內化為自己的追求和行動,一旦發現自己和班級的進步,獲得成功喜悅,就會更熱愛自己的班級,向著更高的目標攀登。
(二) 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不僅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關注的是能包納其內涵與實質的精神領域。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發展的精神動力。校園精神文化的基礎是校園人的心理層面,其內容是校園成員的思想觀念和素養,而表現形式則是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產品。在創建特色學校的工作過程中,如何加強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⒈ 構築發展願景。校長要用先進的辦學理念來構築發展願景,激發師生進取精神。校長要根據學校的發展狀況,對學校的遠景、使命、組織結構進行思考,把構築學校發展願景貫穿於學校管理的全過程,激發全校師生對學校未來發展的憧憬,增強全體師生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校長要凝聚人心,調動集體智慧去實踐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圍繞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在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上下功夫,在優化教學教育管理上做文章。教師擬訂自身專業發展計劃,學生確定成材目標,把學校的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成材結合起來。
⒉ 策劃發展思路。學校管理者要用自己學校的辦學信念來規劃學校發展藍圖。要在認真分析已有發展條件的基礎上,確立學校的發展規劃,理清學校的發展目標與具體策略。比如藺市小學利用美心集團以及古鎮資源優勢、學生藝術特色摸擬空間等優勢,提出了獨具特色的辦學理念,以模擬教育為特色打造特色學校,同樂中學結合獨特的「以南方早熟梨為主的瓜果菜種植新發展模式」,開發鄉土教材,提出了學校的綠色教育辦學思路。我們的學校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資源優勢,在創建優質教育的同時來打造特色學校,使辦學體制更具生命力。
⒊ 塑造共同價值。學校要通過人本化的學校管理、個性化的學生評價、書香型的學校塑造來演繹和建構「激揚生命」的學校精神文化。「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學習成為樂趣」。讀書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教師讀書、學生讀書、師生共讀、親子閱讀是校園讀書活動的主要形式。讀專著、賞名著、頌經典、寫反思成為教師們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學校可以開展讀書筆記評選活動,每學期要求教師認真閱讀相應篇目,每人撰寫讀書筆記,學校組織優秀讀書筆記評選。學校校長應是讀書的帶頭人。以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從經典誦讀到名著欣賞,從故事賽、演講賽到情境劇、課本劇的表演,從手抄報、書畫的展示到讀書心得與感悟,讓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