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紀念品研發設計方案

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紀念品研發設計方案

發布時間: 2021-02-26 15:38:31

⑴ 旅遊紀念品設計的原則,和旅遊紀念品研發六大措施

旅遊紀念品的設計原則是一定要體現當地的特色。

⑵ 非物質文化遺產策劃怎樣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策劃如何做最好

非物質文化遺產策劃怎樣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策劃如何做最好?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旅遊策劃專家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的熱點主要集中於開發價值、原則、方法、案例實證、影響五個方面。1、開發價值、原則、影響認識一致: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的價值、原則與影響,國內大多數學者、專家的態度趨於一致。非物質文文化遺產旅遊價值方面:王寧、朱祥貴、詹慕陶、一帆等諸多學者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具有較高的審美、文化、科學價值,對非物質文文化遺產旅遊進行旅遊開發將會帶來社會、經濟、環境的三重效益。開發原則方面:陶思炎、黃麗華、謝科等學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非物質文文化遺產旅遊觀點可總結為可持續原則、保護原則、吸引性原則、因地制宜原則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的基本保證。開發影響方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的影響,學者的態度可以分為兩種,羅明義、徐贛力等人認為旅遊開發將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完整性造成破壞;馬曉京、肖曾燕等人認為恰當處理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合理進行非物質文文化遺產旅遊開發將有助於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這種觀點為大部分學者所贊同。2、非物質文文化遺產旅遊開發方法、實證研究日益增多。就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方式來看,日益豐富多樣,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到20世紀90年代初的主題式旅遊開發模式、實地村落式開發模式,(實地濃縮式開發),模擬景觀式開發(再現式開發),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流行的節慶式旅遊開發模式(短期表現型開發)、公園式開發模式(創新式開發)。隨著我國旅遊規劃工作的進一步深入,當前的旅遊開發模式又有了更多的創新,如近來出現的實景舞台式旅遊開發模式、情景體驗式旅遊開發模式等等,大大豐富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理論。就實證研究來看,非物質文文化遺產旅遊案例日益增多,如:王若、管寧生對雲南麗江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研究;吳承忠對鄂西土家族民俗文化的旅遊價值的研究;張捷對九寨溝藏族民俗文化與江蘇吳文化民俗旅遊資源比較的研究;陶偉等對寧夏回族民俗旅遊資源開發的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策劃:綠維創景】

⑶ 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產品的開發形式都有哪些

1、作為文化旅遊產業。這種模式通常以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葯等適用於生產性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主。
2、開發為旅遊產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公園、實景或舞台演出三大產品化模式。
3、納入旅遊產品體系。這個包括四方面:A
與景區合作開展非遺展演,主要針對表演性的非遺;B
開發專項旅遊活動,如農耕體驗游、鄉土生活等;C
開發文創產品,主要指地方性的工藝品;D
打造特色節事活動,主要指一些地方性的節慶活動,如傣族潑水節、蒙古族那達慕節等。

⑷ 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有沒有做遺產旅遊設計的案例

綠維創景-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遺產旅遊開發規劃設計中心是遺產旅遊設計專業機構。本中心隸屬於文化產業分院,以古遺址、古建築、歷史文化名城等物質文化遺產及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研究對象。經過多年發展,中心團隊實力強大,在大遺址保護模式、遺產旅遊開發模式、遊憩方式、文化體驗、文體休閑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創新研究。為政府、企業及開發商提供文化遺產產業園、歷史街區、古城、古鎮、古村及民族文化區等項目的全案策劃、概念性規劃、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建築設計、景觀設計等從創意到規劃設計落地的最具創新性、前瞻性和落地可操作性的方案,實現一體化全程服務。做過的遺產旅遊設計項目有:

洛陽隋唐城遺址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總體規劃暨履道坊遺址周邊區域修建性詳細規劃、潛江市龍灣遺址旅遊開發概念性規劃、陝西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經營策劃、常州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總體策劃暨總體規劃與景觀設計、秦長城旅遊區總體策劃、福建南溪土樓長城旅遊區概念性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重慶市石柱縣西沱古鎮文物保護與旅遊開發策劃、山西張璧古堡旅遊開發框架性策劃、上海朱家角古鎮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及5A景區創建計劃等等。更多「遺產旅遊設計」的案例及研究成果,請參閱《旅遊運營網》。

⑸ 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產品的開發形式都有哪些

1、作為文化旅遊產業。這種模式通常以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葯等適用於生產性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主。
2、開發為旅遊產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公園、實景或舞台演出三大產品化模式。
3、納入旅遊產品體系。這個包括四方面:A 與景區合作開展非遺展演,主要針對表演性的非遺;B 開發專項旅遊活動,如農耕體驗游、鄉土生活等;C 開發文創產品,主要指地方性的工藝品;D 打造特色節事活動,主要指一些地方性的節慶活動,如傣族潑水節、蒙古族那達慕節等。

⑹ 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瀕危性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普遍特徵,有效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開發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好傳承。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門類主要包括民間文學、曲藝、雜技、戲劇、美術、舞蹈、音樂、民俗、醫葯、手工技藝等。這些以民間藝術、民俗文化、民間技藝形式存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經濟相對落後地區保護相對充分,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正在逐漸遠離人們的生活。如何讓經濟發展帶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以及如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性開發帶動經濟的發展,筆者認為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話題。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應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一部分。民間藝術是所有文藝形式的創作源泉,以民間藝術為素材,用世界的通用語言去表現,可以創作出電影、小說、漫畫、音樂、舞蹈、美術等能夠創造價值的藝術產品。由於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信息的傳播速度加快,原來在不發達地區被人遺忘的民間藝術可以通過現代的科技手段進行傳播,使古老的藝術得到新生。現代的流行藝術追根溯源都是從原始藝術發展而來,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藝術只是因為傳承手段古老,社會環境又不斷變化,而導致逐漸失傳。因此,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成為文化產品,使它進入商品流通領域,也會是很好的保護開發。有經濟的保障,非物質文化遺產就能夠得以傳承。要麼國家出資保護,由專人繼承,保護人文活化石;要麼這些傳人從所繼承的文化遺產中獲得生存的保障。在這樣的前提下,非物質文化遺產才不會消亡。但是完全靠國家出資保護肯定是不現實的,因此只有靠這些傳人的自力更生以及各類社會力量共同支持,尤其是需要文化企業的支持。這個工作需要地方政府和相關專家共同協作,從信息、市場渠道、資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它對於發展地方文化經濟也是非常有益的。要結合文化產業、創意產業,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利用元素應用到文化產品的開發上。其實很多地方已經不自覺地這樣做了,像梁祝傳說已經有多種藝術形式,包括地方戲曲、電影、電視劇等,地方政府還藉此開發旅遊項目。筆者建議,將戲曲、曲藝、音樂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製作成原汁原味的音像製品進行保護,同時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進行宣傳推廣。這里要強調的是保護性開發,既要能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貌,又能夠使之得到很好的傳播與繼承。

民俗文化的保護與開發主要靠政府扶持。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最貼近大眾生活,最富有生活情趣,具有紀念和象徵意義,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民俗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與旅遊業發展密不可分。前些年旅遊業大搞民俗文化村,曾經火爆一時,但是新鮮感過後,便又回歸沉寂。民俗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一種習慣,民俗村具有很好的展示效果,但是沒有起到傳承作用。模仿只能興盛一時,關鍵是要深度發掘民俗的文化內涵,並開發相關獨特的旅遊文化產品。這一點旅遊業做得還很不夠。2008年奧運會、2010年世博會是中國向世界展示的絕好機會,充分研究民俗文化,開發民俗旅遊產品,將是文化企業關注的課題。

民間手工藝的繼承及生產工藝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緊密相關。部分手工藝隨著時代的發展註定消亡,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除了詳盡記錄影像資料外,還要讓一部分青少年把它們作為興趣愛好進行傳承,而不是作為生存技能進行學習。

總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政府作為主導,各種社會力量進行協作才有可能實現,僅僅靠專家學者遠遠不夠。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對即將失傳的,由專家學者盡快進行音像資料的記錄整理,保存完善的資料;對於還有一定生命力的,則需要全社會配合盡快地進行保護性開發。

⑺ 如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旅遊開發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寶貴的文化財富,涉及內容主要以口頭傳統、表演、手工技藝、社會風俗和禮儀等。這些無形的文化遺產較之於有形遺產來說更容易遭到扭曲和破壞。因此,它作為一種旅遊資源更應該得到正確地開發。本文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出發,探究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通過論述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的意義,闡述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的一些構想,最後強調在旅遊開發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逐漸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人們都在積極討論怎樣才能更好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場討論中旅遊開發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利用旅遊開發能夠繼續保持文化遺產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單純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物質部分陳列在博物館供人欣賞並不能感受到其真正的內在精神。旅遊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是旅遊者在旅行和暫時性停留中所引起的一切現象和關系的總和。適當的旅遊開發能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功能得到延續,並促進社會的整體發展。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及特性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
在國際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出明確定義的組織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社區、群體或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重要組成部分的各種實踐、表演、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實物、工具、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同時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作出了具體的界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②社會實踐、禮儀、節慶活動;③表演藝術;④傳統手工藝;⑤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在國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出明確定義的是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具有權威性且代表中國政府意見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該辦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義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實物、器具和手工製品等)和文化空間。」並指出其范圍主要包含:口頭傳統,包括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及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通過對國內外主要的代表性組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可以看出,雖然在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義的具體敘述上有所差別,但只是中西文化表述上的差異,在實際所包括的內容上並沒有什麼區別。都認為應該包含一個國家的民間傳統和民俗禮儀等,注重在一個國家發展中對於其主要文化的一種傳承和體現,這對於理解非物
質文化遺產和對其進行旅遊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大量的研究可以看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性主要體現在:(l)傳承性﹙繼承與發展的性質﹚;(2)存儲上的易逝性(指容易遭到破壞和遺失);(3)利用上的可持續性(指價值不因物理損耗而減少);(4)地域性(指有地域上的限制性)。非物質文化遺產除上述主要特徵之外,還具有綜合性、藝術性、多元性等特徵,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徵進行全面綜合的把握,有利於更深入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發展。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的意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藏著珍貴的文化內涵,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旅遊從本質上而言是一種文化行為,旅遊者靠文化去與自然景觀交流,與人文景觀對話,沒有文化的旅遊是蒼白乏味的旅遊。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不但能更好地促進旅遊者與旅遊資源的交流,也能更好地提升旅遊者對於傳統文化的理解,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重要的旅遊資源
非物質文化遺產涉及民間傳說、口頭傳統、民間歌舞、地方戲曲、民俗節慶還有傳統手工藝品等各個方面,內容豐富多樣,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資源是一定地域內人們智慧的結晶,文化內涵豐富,旅遊價值高。這為區域旅遊資源的開發奠定了基礎,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可以促進人們更加深入地體驗地方傳統文化的精神!

⑻ 非物質文化遺產策劃設計都需要注意什麼

首選要出一個可行性報告
盡量說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方特點以及歷史傳承發展
遇到的一些困難,那些地方需要政策或者資金的扶持
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傳人的培養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