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文化旅遊產業
㈠ 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如何選擇
專家預測:未來,文化旅遊的市場空間將有望達到2萬億元。在這個背景下,把文化與旅遊攥成「拳頭」,既抓住了文化與旅遊的內在聯系,又順應了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相融合的規律。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應在以下四個方面發力。
1、聚焦「大融合」,在統籌兼顧上發力。推動文化旅遊產業提速增效,必須以統籌全局的視野加快推進「三個融合」,充實完善旅遊產業內容、促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撬動地方經濟騰飛。
2、規劃「大項目」,在強化支撐上發力。文化旅遊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一個個項目的支撐。當前,正從點狀開發、線路統籌向區域聯動轉變,必須通過區域內規劃布局和實施重大項目,充分發揮項目建設在優化結構中的強大引擎作用,推進文化旅遊產業聚集發展,在更大時空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發休閑、體驗和度假型產品。
3、開發「大產品」,在有效供給上發力。需求決定供給,供給引領消費。當前,我國文化旅遊產品「有效供給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旅遊領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問題。為此,必須以「用戶為王、體驗至上」為核心,充實完善旅遊產品供給、優化旅遊產品結構,更好地順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滿足快速增長的大眾化、個性化旅遊消費需求。
㈡ 文化旅遊產業有多大
文化旅遊產業:是指以一定區域、一定族群的傳統文化為基根,以自然風光和文化遺跡旅遊為載體的產業形式;既然稱其為產業,就帶有經濟效益的成份。但旅遊文化並不是一個具體的金元寶,也不是一個己經烤熟的大餅,其發展要受到一個區域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交通條件和宣傳運作等多種因素制約,其大小是不能用稱稱,用斗量的。
㈢ 想做文化旅遊產業類的項目怎麼樣
你好,隨著國內經濟生活水平的提升,文化旅遊產業類項目越來越受歡迎,成長空間很大。
文化旅遊產業的主要事項:
前期投資巨大
做好文化創意相關配套工作
積極宣傳推廣
㈣ 發揚文化旅遊產業是病句修改
「發揚文化旅遊產業」是病句,如何修改它?這個病句屬用詞不當,「發揚回」與「產業」不搭配答,「發揚」常與「精神」搭配,而「發展」常與「產業」搭配,因此應將原句中的「發揚」改為「發展」為妥,修改後為:發展文化旅遊產業。
㈤ 文化旅遊產業包括哪些
影途社溫馨抄提示:文化旅遊產業襲是旅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學術界和一些省市政府部門對文化旅遊產業的認識存在泛化現象,許多人把旅遊業主體都作為文化產業的組成部分,包括旅遊交通企業、旅遊住宿企業、純自然的觀光型景區等。
其實,這是把旅遊文化與文化旅遊混為一談。真正的文化旅遊產業主要是由人文旅遊資源所開發出來的旅遊產業,是為滿足人們的文化旅遊消費需求而產生的一部分旅遊產業。它的目的就是提高人們的旅遊活動質量。文化旅遊的核心是創意。特別強調「創造一種文化符號,然後銷售這種文化和文化符號」,並強調文化旅遊的「文化」是一種生活形態,「產業」是一種生產行銷模式,兩者的連接點就是「創意」。因此,文化旅遊可以理解為「蘊含人為因素創造的生活文化的創意產業」。
你還有不懂得歡迎網路影途社,免費咨詢。
㈥ 假如西昌巿離開涼山州後經濟發展會如何
歷史上1978年西昌來和並給如今源眾所周知的大涼山,而涼山州的首府也由昭覺(彝族聚居中心)遷至自然條件優越,交通便利的西昌市(漢族城市),2006年為發展民族特色的旅遊業,西昌逐漸發展彝族文化,同時用彝族文化符號覆蓋西昌的大街小巷,悲哀這是一座漢族為… 顯示全部 歷史上1978年西昌和並給如今眾所周知的大涼山,而涼山州的首府也由昭覺(彝族聚居中心)遷至自然條件優越,交通便利的西昌市(漢族城市),2006年為發展民族特色的旅遊業,西昌逐漸發展彝族文化,同時用彝族文化符號覆蓋西昌的大街小巷,悲哀這是一座漢族為主的城市,自身卻嫁接發展落後的文化,然而絕大多數的遊客是為西昌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條件及獨特的美食吸引而來,並不是被彝族的文化和美食吸引而來。同時06年以後周邊縣的彝族開始大量遷往西昌及西昌周邊等安寧河谷漢族地區,這期間逐漸導致西昌治安與衛生環境條件的惡化。一切導致西昌漢族正在逐漸遷移出西昌,這座城市未來不知怎樣。
㈦ 四川涼山州特色旅遊如何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涼山通過修建通村通鄉公路,過去的窮鄉僻壤現在已成為驢友們追捧的熱門景點,懸崖村成為『雲端上的旅遊村』,瀘沽湖畔的摩梭村民也通過旅遊實現增收致富。」中共涼山州委書記林書成8月20日表示,涼山可以利用彝區特有的民族文化、優美的生態環境、優質的農產品等基礎條件發展特色旅遊,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據了解,四川省涼山州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同時也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2014年以來,涼山州減少貧困人口4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1.1%下降到11.9%。但目前涼山州的11個民族聚居縣仍均為深度貧困縣,全州94.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尚有49.1萬人未脫貧。
「在涼山,不僅傳統旅遊景區附近的老百姓致富了,窮鄉僻壤的老百姓也通過發展旅遊業致富了。」在林書成看來,懸崖村和瀘沽湖的經驗表明,旅遊業和脫貧攻堅結合在一起大有可為,不僅可以吸納勞動力就近就業,還能通過旅遊把涼山豐富的資源展現給各地遊客,進一步增加旅遊的規模效應。
旅遊業是涼山的首位產業,去年涼山旅遊綜合收入增加19%以上,今年上半年涼山旅遊綜合收入增速達到24%以上,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涼山懸崖村發展旅遊後,已經有4萬名遊客來到懸崖村旅遊,有5000名遊客通過懸崖村的鋼梯爬上山頂。」林書成介紹,目前懸崖村山頂已建設了集裝箱酒店,旅遊索道也在籌建中,按照規劃,未來涼山有136個村要建設成為懸崖村這樣的旅遊村。
「涼山是深度貧困地區,許多遊客一想到涼山就覺得這里是一個很偏僻的地方,自然生態資源較差,舉辦賽事有助於向社會介紹真實的涼山。」林書成以環瀘沽湖國際自行車公開賽為例介紹,此前很多遊客都認為瀘沽湖是雲南的,實際上是川滇共有的,該賽事給外界展示了真實的涼山、真實的鹽源,未來涼山將持續推動環瀘沽湖國際自行車公開賽舉行,讓其既成為業內有名的賽事,同時也成為宣傳瀘沽湖、宣傳涼山旅遊的極佳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