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關於生態旅遊發展的建議

關於生態旅遊發展的建議

發布時間: 2021-02-26 12:53:57

1. 關於農業生態旅遊的幾點看法

可以從鄉村旅遊概述、發展的基本原則、鄉村旅遊規劃中存在的問題這幾個方面入手。 1、內涵隨著我國聚居環境的擴展以及旅遊業的加速騰飛,在大量的環境建設與旅遊開發實踐中,景觀規劃與旅遊規劃正在走向融合。遠景設計研究院理論與實踐表明,旅遊與景觀原本就是密不可分的,旅遊規劃需要分析時空布局、生態環保、景點建設;景觀規劃同樣需要考慮經濟效益、遊客使用、運營管理。鄉村旅遊景觀規劃需要景觀規劃和旅遊規劃設計的有機融合,是景觀學和旅遊學兩大基礎學科在應用領域的交叉研究。 2、發展的基本原則堅持服從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堅持按農村實際和旅遊經濟規律辦事、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把加強服務放在工作首位 3、存在的問題比如景觀功能缺失、景觀形象模糊、景觀生態破壞嚴重最後再做一個總結就可以了。

2. 為此,請你為我國生態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

1、禁止破壞生態環境和文化環境的工程
2、評價旅遊開發的環境影響
3、建立健全旅遊環境保護法規,編制旅遊開發規劃中的環境保護法規
4、建設排污處理設施,倡導綠色旅遊
5、普及旅遊環境保護教育

3. 目前,國內的生態旅遊發展存在什麼問題

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生態旅遊特殊專項化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
大眾旅遊不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利於承擔環境保護的責任,不利於公平分配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遠景設計院談到生態旅遊是實現可持續旅遊的一種發展模式,比大眾旅遊更注重對當地自然和文化的保護、更注重對旅遊者的教育,消費高於國內大眾旅遊的消費水平,是高層次的旅遊活動。所以從目前我國的形勢來看,生態旅遊應該是特殊專項化的,但特殊專項化能帶來保護資源所需要的大量資金嗎?我國生態旅遊正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各個方面都不成熟,開展還受到諸多限制,其接待人數、經濟收入是主要的考核指標,恐怕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難以擔此重任。所以這就造成了生態旅遊特殊專項化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在這方面的案例依據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張家界武陵源,為了經濟利益進行無節制、超容量的開發。
(二)生態旅遊地差別迥異,認證標准難以統一
在生態旅遊泛化現象日益嚴重的推動下,不少專家學者投身於生態旅遊的認證和標準的建立,以期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通行,通過此認證標準的就是生態旅遊景區,打造生態旅遊的示範基地,統一規范「混亂」的生態旅遊市場。但隨著生態旅遊的發展,生態旅遊標準的發展呈現多樣化的特徵,認證項目數量急劇增加,但只有少數的國際性標准正在形成和推廣。還有很多認證體系是建立在國外經典的認證體系基礎上的,但盲目採用舶來發達國家的標准,不利於我國對生態旅遊的發展和引導規范。各個生態旅遊地的資源特色不同,所認證的重點和核心要素不一,很難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標准。
(三)對旅遊者的環境倫理教育缺失
目前我國的生態旅遊已經發展到了臨界點,僅依靠旅遊法規只是奢望,總有旅遊者對此置之不理。現今所謂的「生態旅遊者」較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者而言,大多數幾乎沒有或者只有表面的生態意識,具有淺顯的環境責任感,旅遊行為類似於大眾旅遊者,這足以證明我國在對旅遊者的環境倫理教育方面的缺失。在我國無論是生態旅遊實踐還是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實踐均晚於並落後於國外,國內迅速大眾化的生態旅遊多年來日益泛化並不斷走向異化,生態旅遊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環境保護和環境教育功能,而被陷於「破壞生態」的尷尬境地。另一方面,社區居民也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處理不好社區參與的問題,不利於環境的保護和生態旅遊的開展。而在生態旅遊景區的規劃上面,缺少關於環境教育的導游和標志,致使大部分生態旅遊者的行為和大眾旅遊者無異。
(四)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模式不成熟
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的主要對象是政府、企業、社區、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者,構成生態旅遊的利益相關者。由於我國的生態旅遊正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各個方面的發展都受到很多的限制:我國政府關於生態旅遊開發、建設、保障、檢測等方面的政策法規尚未建立;企業無論是對生態旅遊產品開發的理論與實踐,還是對生態旅遊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的培養都沒有優化的模式;社區是被動的承受對象,教育培訓和參與旅遊的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自然保護區的設[5] 施設備、環境評價、容量控制等問題尚未解決;我國公民的生態意識還有待提高,對其行為的引導和約束、教育方面不完善。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模式還不成熟,都還處在初始培育階段。

4. 關於生態旅遊及開發的問題

1.1 問題的提出
進入世紀以來,中國旅遊業保持高速發展,在國際旅遊方面穩居亞洲第一,名列世界十大國際旅遊目的地之一。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的地位再次被確認,在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現。隨著旅遊業的規模擴大,參與旅遊活動的人數增多,旅遊活動所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廣,旅遊業的發展所造成的各個方面的影響也越來越受到關注。這就是,人們既關注旅遊業的發展對地方經濟的促進作用,也更加關注它對環境、生態、社會文化遺產可能造成的破壞。在這樣的背景下,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日益顯示出其重要性,而生態旅遊正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然而,盡管我國生態旅遊方興未艾,態勢喜人,但還存在許多不盡人意之處。我國在生態旅遊問題上存在著兩個方面的誤區:一是來自旅遊群體的層面,遊客在旅遊時沒有自覺學習和積累生態知識的意識,不知道自己對環境究竟負有什麼責任,許多人僅僅將生態旅遊視為一種戶外休閑娛樂活動;二是來自旅遊開發和管理部門,為了滿足物質享樂型旅遊的社會需求,並藉此獲得豐厚的經濟收益,熱衷於在生態旅遊景區內大興土木,築路修橋、架設纜車、興建賓館飯店。
當前,我國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其中的應有之義,研究生態旅遊,分析我國生態旅遊的現狀和問題並用以指導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2 文獻綜述
生態旅遊一經提出就迅速引起了旅遊學界、生態學界和相關學科的極大關注,各類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在國外,除了對生態旅遊概念的探討以外,主要的研究領域還包括生態旅遊與保護的關系,生態旅遊的生態、審美、社會、文化、經濟影響,生態旅遊與當地社會發展、生態旅遊與道德規范、生態旅遊與公共政策,生態旅遊資源的經濟價值、生態旅遊規則和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生態旅遊案例研究等。
據不完全統計,國際上公開發行的生態旅遊研究的期刊就有幾十種之多,各類研究專著也是舉不勝舉。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Lindberg等著的《生態旅遊:規劃者、管理者指導》,是由學者和實踐家合力傾注的面向實踐,為生態旅遊實踐開發者、專業和業餘人士所必不可少的指導性綜合集成著作。此書收集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250種不同出版物和400多篇學術論文。《自然旅遊經營者的生態旅遊原則》是由生態旅遊協會(TES)編輯出版的,它提供了脆弱生態旅遊區開發旅遊的最新准則,也是一本旅遊和旅行專業人士必備的指導用書。Martha Honey的新作,在界定生態旅遊和評述生態旅遊現狀的基礎上,重點介紹加拉帕戈斯群島(Galapagos)、古巴、坦尚尼亞、尚比亞和南非等5個典型案例。
在我國 ,國內眾多學者對開展生態旅遊進行了理論和實踐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推動了旅遊學科的發展,而且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環境保護、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地區經濟的發展。關於生態旅遊的分類,人們從不同的學科背景出發,形成了多種分類方法,吳必虎從發展哲學、科學和旅遊產品三個層次來界定生態旅遊的概念。在生態旅遊規劃和管理規范模式的建立上,初步形成了一套操作程序,從資源調查、確定開發原則,到功能分區、社區參與、遊客管理以及建立監測體系等。在生態旅遊目的地的選擇方面,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遊開發,並據此提出一系列的規劃原則、模式以及管理方案。王義民等在分析我國自然保護區的本底現狀和開發現狀的基礎上,認為生態旅遊是自然保護區旅遊開發方向,並提出相應的開發對策。當然,學術界對生態旅遊基本理論的探討還遠沒有達到統一的認識,很多專家和學者根據中國國情,賦予「生態旅遊」概念以中國特色,有關生態旅遊研究的大量文獻和資料主要集中在對生態旅遊概念的界定、內涵的解釋、功能的探討、特徵的描述等基礎理論研究方面。近年來,有關生態旅遊實踐的研究成為熱點,但在生態旅遊開發、規劃管理、政策支持等方面還有待結合實際進行深入的探討。
1.3 研究方法和內容結構
本文採取文獻分析和比較分析的方法,從分析生態旅遊的興起原因、定義特徵出發,歸納國外生態旅遊實踐模式及發展經驗,進而結合中國生態旅遊實際,深入探討中國生態旅遊的產生、現狀及其在運作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推進其可持續的對策。
全文共分五個部分。除導論外,在第二部分對生態旅遊的發展階段、興起原因進行簡略的介紹,剖析了生態旅遊的概念、特徵和影響;
第三部分主要介紹國外生態旅遊發展的概況,分析其發展過程中取得的經驗與教訓;
第四部分歸納了我國生態旅遊發展現狀和問題;
在第五部分,基於前面的分析,結合實際提出了推進我國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的若干建議。
第六部分結合重慶市長壽湖風景區實際情況,運用相關理論,進行了案例分析和政策引導。
1.4 研究的結論
針對中國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本文提出生態旅遊旨在實現經濟、社會和美學價值的同時,尋求適宜的利潤和環境資源價值的維護:它的發展需要在詳細分析旅遊點環境資源與文化特色以及地區發展目標的前提下,制定詳盡的可持續發展規劃。為此,要正視我國生態旅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借鑒國外生態旅遊發展中規劃管理、市場營銷、生態標識、規范論證、景點評價等方面的實踐經驗,遵循生態旅遊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優化生態旅遊的發展政策,加快生態旅遊科學規劃的步伐,完善生態旅遊開發管理機制,加大依法管理生態旅遊的力度,增強生態旅遊教育的實效,從而在旅遊業發展和經濟建設中發揮更大的推動作用,在協調人與自然關系、建設和諧社會方面發揮重要的示範作用。

5. 我國生態旅遊發展較緩慢 為當今生態旅遊提出三點建設性的意見或對策並且詳細闡述你的觀點

我覺得現在的所謂生態旅遊都是假借大自然的名義!!人不一定能真正的達到新近大自然的目的.反而大自然因為人的到來而受到破壞.其實生態旅遊不一定要到大自然中去的,搞些人造景觀好了,這些讓人瘋去,大自然要保護,不要只為錢@!@!還有就是,開發生態旅遊,真的要動大自然就盡可能動少一些,人要控制好,不能太多,要講究可持續發展@!

6. 生態旅遊的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生態旅遊特殊專項化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
大眾旅遊不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利於承擔環境保護的責任,不利於公平分配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生態旅遊是實現可持續旅遊的一種發展模式,比大眾旅遊更注重對當地自然和文化的保護、更注重對旅遊者的教育,消費高於國內大眾旅遊的消費水平,是高層次的旅遊活動。所以從目前我國的形勢來看,生態旅遊應該是特殊專項化的,但特殊專項化能帶來保護資源所需要的大量資金嗎?我國生態旅遊正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各個方面都不成熟,開展還受到諸多限制,其接待人數、經濟收入是主要的考核指標,恐怕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難以擔此重任。所以這就造成了生態旅遊特殊專項化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在這方面的案例依據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張家界武陵源,為了經濟利益進行無節制、超容量的開發。
(二)生態旅遊地差別迥異,認證標准難以統一
在生態旅遊泛化現象日益嚴重的推動下,不少專家學者投身於生態旅遊的認證和標準的建立,以期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通行,通過此認證標準的就是生態旅遊景區,打造生態旅遊的示範基地,統一規范「混亂」的生態旅遊市場。但隨著生態旅遊的發展,生態旅遊標準的發展呈現多樣化的特徵,認證項目數量急劇增加,但只有少數的國際性標准正在形成和推廣。還有很多認證體系是建立在國外經典的認證體系基礎上的,但盲目採用舶來發達國家的標准,不利於我國對生態旅遊的發展和引導規范。各個生態旅遊地的資源特色不同,所認證的重點和核心要素不一,很難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標准。
(三)對旅遊者的環境倫理教育缺失
目前我國的生態旅遊已經發展到了臨界點,僅依靠旅遊法規只是奢望,總有旅遊者對此置之不理。現今所謂的「生態旅遊者」較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者而言,大多數幾乎沒有或者只有表面的生態意識,具有淺顯的環境責任感,旅遊行為類似於大眾旅遊者,這足以證明我國在對旅遊者的環境倫理教育方面的缺失。在我國無論是生態旅遊實踐還是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實踐均晚於並落後於國外,國內迅速大眾化的生態旅遊多年來日益泛化並不斷走向異化,生態旅遊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環境保護和環境教育功能,而被陷於「破壞生態」的尷尬境地。另一方面,社區居民也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處理不好社區參與的問題,不利於環境的保護和生態旅遊的開展。而在生態旅遊景區的規劃上面,缺少關於環境教育的導游和標志,致使大部分生態旅遊者的行為和大眾旅遊者無異。
(四)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模式不成熟
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的主要對象是政府、企業、社區、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者,構成生態旅遊的利益相關者。由於我國的生態旅遊正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各個方面的發展都受到很多的限制:我國政府關於生態旅遊開發、建設、保障、檢測等方面的政策法規尚未建立;企業無論是對生態旅遊產品開發的理論與實踐,還是對生態旅遊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的培養都沒有優化的模式;社區是被動的承受對象,教育培訓和參與旅遊的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自然保護區的設 施設備、環境評價、容量控制等問題尚未解決;我國公民的生態意識還有待提高,對其行為的引導和約束、教育方面不完善。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模式還不成熟,都還處在初始培育階段。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