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修學旅遊的有哪些產品

修學旅遊的有哪些產品

發布時間: 2021-02-26 04:00:26

⑴ 修學旅遊市場分析

一、出境旅遊者人數

1.出境旅遊人數發展趨勢

2000年日本出境人數為1781.9萬人,比上年增長.9%,增長146萬人,比1997年的1680萬人增加了100萬人,創造歷史最高紀錄。

日本自1964年取消對海外旅行的限制後,在1965年出現了第一次海外旅行高潮,達到了15.9萬人;1970年大型噴汽式飛機的使用使當年海外旅行人數達到 66.3萬人,比上年增長34.6%;1971年出現第二次海外旅行高潮,達96.1萬人,比上年增長44.9%;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使當年的赴海外旅行人數比上年僅增長2%,結束了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勢頭,出境人數為 233.6萬人;之後進人平穩增長階段。到 1980年遇第二次石油危機,使當年出境遊人數比上年減少 3.2%,為 390.9萬人;1986年日元升值帶來了第三次海外旅行高潮,當年出境人數達551.6萬人,比上年增長 11.5%;次年又增長 23.8%,達682.9萬人;第三次旅行高潮因1991年的海灣戰爭而結束,當年出遊人數下降3.3%,為1063.4萬人;1994年關西機場投入使用,使當年出遊人數增長13.8%,為1357.9萬人;1995年日元匯率達歷史最高點,出遊人數為1529.8萬人,增長12.7%。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影響日本出遊人數的主要因素為經濟因素、安全因素和交通狀況。無論如何,持續或高速增長是日本出境游市場的總趨勢。

2.各縣的出遊人數及出遊比例

秋田縣、山形縣和新渴縣的出境遊人數在1999年均是負增長,在2000年實現了正增長。2000年各縣的出遊人數增幅為5%-16%,顯示出全國范圍的增長趨勢。大京都區(由琦玉、千葉、神奈川組成的首都圈)佔了最大的市場份額(39.2%),出遊人數為699萬人,市場份額略有下降。自1994年關西機場投人使用以來,關西地區(由京都、大阪、兵庫組成的京阪神)的出遊人數一直保持穩定增長,2000年達278萬人,佔全國的 15.6%。

2000年日本各都道府縣中出國旅遊漲幅超過全國平均數(8.9%)的有北海道、福島、群馬、石川、福井、山梨、長野、歧阜、靜岡、愛知、三重、滋賀、奈良、鳥取、岡山、山口、德島、香川、高知、福岡、熊本、大分、宮崎、鹿兒島、沖繩。

對出遊比例的分析顯示,2000年全國的出遊比例為14%,比上年增長1.1個百分點。對各縣數字的分析顯示,東京地區出遊比例最高,為25.4%;秋田縣最低,為4.2%。大東京都區的出遊比例為20.9%,關西地區的出遊比例為16.4%。結果顯示大都市地區出遊比例高,日本各地區出遊比例差距明顯。

3.各月出遊人數

2000年除1月外各月人數均比1999年有所增長。l月因千年病毒影響下降1.3%。以前遊客較少的月份 4月5月在月、10月、11月出遊人數有所增長,出遊高峰月份( 8月3月)峰值減緩。

4.各機場出境人數

機場離境的分析顯示,5l%的遊客,即908.8萬人從成田機場出境;26.l%的遊客,即464.7萬人從關西機場出境;近80%的遊客從上述兩個機場出境。名古屋機場出境172.8萬人;福岡機場出境94.l萬人;上述4個機場共出境1640.3萬人,佔92.l%。

所有4個機場出境人數均有增長,成田機場增長7.6%;關西機場增長9.9%。所有機場(高松機場除外)的正常國際航班均比1999年有增長。

5.出境旅遊者的目的地

對2000年出境旅遊市場的細分顯示,47.6%的遊客去了亞洲(比 1999年增加 2個百分點),31%去了北美洲和中美洲,去歐洲的佔13.3%,去大洋洲和南太平洋島嶼的佔7.l%。

去往亞洲的遊客人數增長了13.6%,去往歐洲和中北美洲的遊客人數分別比上年增長了8.6%和4.3%,轉變了前一年的下降趨勢;去往大洋洲和南太平洋島嶼的遊客與1999年基本持平。

連續兩年韓國都是日本遊客的第一目的地,2000年達247.2萬人,比上年增長13.2%;去往中國的遊客為220.2萬人,增長18.7%,取代美國大陸成為第二目的地;之後是美國大陸和夏威夷,增長率只有5.6%和1.7%。

去往亞洲的遊客繼續保持著高增長,中國香港增長17.7%,泰國增長13.2%,新加坡增長8.4%,中國台灣增長11.l%。

1997-2001年日本出境、來華及來京旅遊者人數

出境人數來華人數(人)來京人數(人)來華占出境%來京占來華%來京與上年相比%

1997 16803000 1581747 430439 9.4 27.2 0.22

1998 15806000 1572054 435156 9.9 27.7 1.10

1999 16358000 1855197 456451 11.3 24.6 4.89

2000 17819000 2201528 543319 12.4 24.7 19.03

2001 2385700 506662 21.2-6.75

二、海外旅行方式

1.市場組成與規模

據"海外旅行狀態調查"對2000年出境遊客的目的和性質的調查(答卷者按性別、年齡、就業狀態、婚姻狀態和其他標准分成12組),中年男性組所佔份額最大,為18%,其次為已婚男性和中年女性。2000年,60.4%的答卷者出行1次,26.1%的答卷者出行2次,平均1.7次,多次出遊率比上年有所增長。市場細分顯示,中年男子出遊次數最多,為2.3次;其次是已婚男子1.8次;單身男子和老年男子都是1.7次。6%的遊客是初次出行;16%是第二次或第三次旅行;16%是第四次或第五次旅行;20.4%是第六次至第九次旅行;40.2%是第十次或更多次;平均為第 12.2次。

2.旅遊目的地與市場

東亞地區如韓國是大眾趨向,但對中年男性市場顯示出不均衡性。中年女性和老年女性更趨向於歐洲,有很強的偏好性。單身男性和已婚男性去美國西海岸的比例較高;家庭主婦去澳大利亞、夏威夷、關島、塞班的比例較高。

來中國的遊客中,中年男性佔30.7%;老年男性佔15.l%;中年女性佔10.8%;老年女性。已婚男性、未婚男性均佔8.8%;未婚女性、女學生、男學生、職業婦女、家庭主婦分別只佔4.4%、2.8%、2%、1.6%和 1.2%。

去往歐洲和俄羅斯的以老年、中年和單身女性居多,家庭主婦、單身和已婚男性較少。家庭主婦和已婚男性喜歡海濱度假地,如夏威夷、關島和塞班。男學生去大洋洲的比例高。女學生、單身和已婚男性去美國大陸的多。

3.旅行目的

2000年主要的海外旅行以旅遊為目的,佔65.8%(含蜜月旅行);商務旅行佔11.5%;探親訪友佔6.l%。1997年以來以旅遊為目的的出行比例從70.4%開始下降,商務出行比例上升。70%的女性遊客(女學生除外)和老年男性遊客的出遊目的是旅遊;男女學生修學旅遊的比例超過15%;30%以上的已婚男性和中年男性是商務旅行。

近80%的到訪關島/塞班和夏威夷的目的是旅遊;訪問中國、東亞和東南亞的商務旅遊比例較高,赴中國商務旅遊的比例為30%。訪問美國大陸的目的是多樣化的,探親訪友的比例達13.8%。

4.旅行時間和住宿地的數量

海外旅行l-4天的佔22.3%;5-7天的佔35.9%;8-14天的佔33.6%。大部分出遊5-14天。盡管如此,4天以內的短途旅行年年增多。超過15天的長途旅行和最近流行的5-14天旅行呈下降趨勢。

5.在目的地的活動

以旅遊和度蜜月為目的的海外出行者在目的地的活動,購物佔58.5%;參觀自然景觀和景點佔58.1%;參觀文化和歷史古跡佔44.6%;之後是品嘗美食和參觀美術館和博物館。近年來,購物、參觀自然景觀和景點一直是海外旅行的主要活動,購物躍升為首位。赴韓國和亞洲國家旅行的增多導致了購物活動的增多。女學生、單身女性和家庭主婦的購物比例高。老年人組購物和品嘗美食的比例低,參觀自然景觀和景點、參觀歷史和文化古跡、參觀美術館和博物館等觀光活動占很高的比例。家庭主婦和已婚男性休閑比例高,佔40%。

赴中國、歐洲/俄羅斯遊客的80%是參觀歷史和文化古跡,參觀美術館和博物館的比例也較高。日本遊客在中國旅遊景感興趣的是文化遺產,主要以萬里長城和故宮為代表;其次是大自然饋贈的眾多自然遺產,山水風光、自然風景;各地有特色的美味佳餚,對於日本遊客來說尤其具有吸引力。此外,以筆墨紙硯為代表的旅遊紀念品、華麗的民族歌舞和各種戲劇為代表的娛樂,作為中國旅遊的魅力也是不可忽視的。據日本旅行業協會調查,近80%的旅華日本遊客集中到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中國東部地區旅遊,其餘的約20%則以中西部地區為目的地,這其中又有80%到西安旅遊。來中國的遊客中,82.l%是歷史文化觀光;64.3%是自然風景觀光;44.6%是參觀美術館和博物館;33%是品嘗美食;31.3%是購物;觀看戲劇、表演、音樂會和電影的佔17.9%;休閑的佔5.4%;探親訪友和打高爾夫球的各佔3.6%。

6.旅行花費

2000年海外旅行人均花費30.9萬日元,比上年下降l.7萬日元。總花費中含參團費16.9萬日元(比上年下降8000日元);5萬日元當地旅行費用,含當地食宿、交通費(下降9000日元);7.5萬日元購物支出和 1.4萬日元雜費。 1997年以來參團費和當地旅行費用連續下降,購物支出從1999年的佔23.l%上升到24.4%。2000年赴中國的遊客參團費占總花費的63.2%;購物費佔26.4%;當地旅行費佔8%;其他費用佔2.5%。日本遊客在華購物最多的品種依次是茶葉/食品,占 18.6%;絲綢/服裝/棉毛織品占 14.2%;紀念品/手工藝品占 12.8%;中成葯/保健品佔10.7%;酒類/香煙佔9.7%;字畫/文房四寶佔7.4%。

7.目的地與重遊者

赴夏威夷和美國大陸的重遊率最高,分別為63.1%和59.8%;重遊3次或以上的佔40%。重遊率次高的是東亞、中國和歐洲/俄羅斯。調查問卷顯示,初次訪問中國的佔36.3%;來過兩次的佔11.2%;來過3次或以上的佔36.8%;未回答的佔15.7%。

三、旅行動機與旅行社的選擇

1.海外旅行動機

調查顯示,到海外旅遊25.9%的人是出於對目的地的嚮往;20.l%是出於家庭或朋友的邀請;19.4%擁有假期;15.7%經常旅行。出於對目的地嚮往的老年人最多,佔40%;其次是男學生、中年婦女和單身婦女,佔30%。擁有假期是單身女性、職業女性和單身男性的主要出遊動機;學生和中年婦女受家庭或朋友邀請的比例較高。不同的細分市場顯示出不同的出遊動機。

影響旅遊目的地選擇的最大因素是閱讀小冊子和受親友的推薦。傳媒影響也起了一定作用。來中國的旅遊者中33.9%是閱讀了小冊子;30.4%是親友推介或邀請;11.6%是通過看電視、報紙、文章或其他;1.8%是通過旅行社介紹;0.9%是定期旅行;15.2%是其他;6.3%沒有回答。

制約海外旅遊目的地選擇的第一要素是安全,第二位要素是衛生條件,第三位要素是對餐飲衛生、旅遊購物環境的放心,第四位是住宿飯店、客房情況,如衛生間、浴室、床單的衛生狀況,第五位是交通的效率和安全。

2.來中國旅遊的原因

日本旅華客源市場的蓬勃發展,是因為中日兩國之間有著深遠的歷史交往。日本社會在眾多領域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其中的精華部分在當今日本社會依舊得到了很好的繼承。目前,大部分日本訪華遊客是中老年客源層。這一客源層的特點是:對學習非常熱心。近年來,通過各種媒體渠道,日本接觸、了解中國詩歌、電影、音樂、戲劇等的機會大大增多。在這樣一個遊客對旅遊目的地有所認識,又非常嚮往的外圍環境完善以後,遊客好不容易來到目的地,對粗泛的解說是不會滿意的。滿足日本遊客的求知慾望,就要求導游員掌握較深的文化知識和日語能力。

3.選擇旅行社

通過旅行社預訂的佔44.l%;通過郵寄或電話預訂的佔21.9%,兩者合計為66%。通過網際網路預訂的只佔3.2%,上一年佔1.4%,有顯著增長。單身男性用因特同預訂的較高,佔7%。人們出遊願意選擇旅行社,大部分老年人的回答是"提供滿意的旅行"。海外旅行的主要方式是包價旅行,佔50.8%;其次是自助旅行,佔34%;團體旅行佔7.8%。與上年相比,自助旅行的下降了,包價和團體旅行的略有增多。女性選擇包價旅行的多,超過60%(不含女學生)。男性自助旅行的多,超過40%(不含老年男性)。中老年旅遊者選擇全包價旅行的多,老年人高達80%。女學生、青年單身女性和家庭主婦選擇自由行程的超過60%。赴中國旅行的包價旅行佔39.5%,自助旅行的佔36.8%;團體旅行的佔10.8%;其他佔9.4%。來中國的包價旅遊遊客中,87.5%採用全包價旅遊;9.8%採用自由行程;0.9%採用其他方式。

四、今後海外旅行傾向

1.海外旅行需求

調查顯示,希望赴海外旅行的人佔66.8%,比上年增長3.4%。明確在當年旅行的佔26.2%,比上年增長0.3%。被動旅行的(例如回答如有機會的)佔40.7%,增長3.8%。否定回答的(不是很想去和不想去的)佔24.5%,下降0.6%。單身女性、已婚男性和18-39歲的女性的80%有出遊興趣。女性出遊興趣較強,40.8%的單身女性和46.4%的已婚女性(18-39歲)有出遊興趣。單身男性的出遊興趣較低,持否定態度的佔19%。在40歲以上者中,男性、女性傾向相似,否定回答的佔30%,肯定回答的佔20%,被動需求的佔40%。

2.阻礙海外旅行的因素

37.5%的沒有出遊需求的人是考慮安全因素;考慮語言障礙的佔33.9%,下降了7個百分點。其他阻礙因素有不喜歡當地飲食、健康因素、不喜歡乘坐飛機、費用過高等。

3.旅遊目的地傾向

多項選擇調查顯示,自1995年以來澳大利亞(佔5l.4%)和夏威夷(佔50.8%)一直是主要的旅遊傾向。排在第3-6位的是加拿大、瑞士、義大利和法國。1996年以來這4個國家都是受歡迎地區,各占約40%,四者之間的順序有所變化。中國在1999年排在第16位,佔21.8%;2000年排在第17位,佔22.5%;2001年排在第15位,佔21.9%。

4.旅行方式傾向

對"旅遊次數"的重視超過了"行程長短"。傾向於較少的旅行伴侶,而不願隨大旅行團。講求住宿設施的質量與狀態,而不是僅僅滿足居住舒適。希望餐館豪華而不僅僅是在當地人吃飯的地方。上述一切反映出人們在追求高檔次的旅行。希望"旅行伴侶越少越好"和"方便的包價旅遊"的超過70%。18-39歲的已婚者只希望停留l-2地;男人傾向於旅行次數少而停留時間長;女性希望停留時間短而出行次數多。除單身男性外,80%的人希望包價旅行;單身男性的此一比例不到60%,他們更願意自己安排行程。18-39歲年齡組中,男人希望獲得"當地的體驗";女性希望"享受旅行伴侶"。40歲以上的已婚者中,情況剛好相反。

五、加強日本客源市場開發的對策

1.應重視青年女性遊客市場的開發

在2000年的 1782萬出境旅遊者中,男性為 953萬人,占 53.5%;女性為 829萬人,佔46.5%。男性年增9.5%,女性年增8.2%。就市場規模來講,占份額最大的仍是20-29歲的女性遊客,為265萬人。2001年l-11月日本來華旅遊者中,男性佔73.5%,女性佔26.5%。女性所佔比例明顯低於其占出境旅遊者總數的比例,具有市場開發的潛力。

2.重視回頭客

初次訪問中國的佔36.3%;來過兩次的佔11.2%;來過3次或以上的佔36.8%;未回答的佔15.7%。日本遊客尤其是中老年遊客很喜歡重遊。提高重遊率一是要注重產品的質量,樹立好的信譽;二是要不斷開發新產品,吸引回頭客。

3.開發以旅遊為目的的市場群體

近80%的到訪關島/塞班和夏威夷的目的是旅遊;訪問中國、東亞和東南亞的商務旅遊比例較高,赴中國商務旅遊的比例為30%。商務旅遊是比較穩定的客源市場,也是需求彈性較小的市場。以旅遊為目的的出行彈性最大,要加強這一層次的宣傳促銷。

4.針對日本各區域進行重點促銷

大東京都區(由琦玉、千葉、神奈川組成的首都圈)佔了最大的市場份額(39.2%),出遊人數為699萬人,市場份額略有下降。年出國人數為278.3萬人次,占總量的 15.6%。自 1994年關西機場投入使用以來,關西地區(由京都、大阪、兵庫組成的京皈神)的出遊人數一直保持穩定增長,2000年達278萬人,佔全國的15.6%。東京地區出遊比例最高,為25.4%;大東京都區的出遊比例為20.9%,關西地區的出遊比例為16.4%。所以,大都市地區應作為我們市場開發的重點地區。

5.擴大旅遊購物消費

以旅遊和度蜜月為目的的海外出行者購物佔58.5%。女學生、單身女性和家庭主婦的購物比例高。老年人組購物和品嘗美食的比例低。增加購物消費,一是要開發女性市場,二是要保證旅遊購物的信譽和服務。

6.增加旅遊活動的內容

中國遊客的80%是參觀歷史和文化古跡,參觀美術館和博物館的比例也較高。我們應增加遊客在京的活動內容並重點宣傳,如品嘗北京美食,欣賞京劇,來北京購買特色商品等。

7.開發修學、蜜月旅行

從出遊目的上看,海外修學旅行花費最高,為48.9萬元;其次是蜜月旅行,為46.5萬元。因修學旅行的停留時間較長,所以當地旅行花費和其他花費上漲。要加強相關旅遊產品的開發。

8.加強宣傳品製作

來中國的旅遊者中33.9%是閱讀了小冊子;30.4%是親友推介或邀請;11.6%是通過看電視、報紙、文章或其他;1.8%是通過旅行社介紹;0.9%是定期旅行。因此,注重宣傳冊的質量,選擇合適的媒體進行宣傳能起到好的效果。

9.做好對旅行社的工作

赴中國、歐洲/俄羅斯、中東/非洲的包價旅遊和團體旅遊所佔比例高,合全包價旅遊在內,比例超過80%。來中國的包價旅遊遊客中,87.5%採用全包價旅遊;9.8%採用自由行程;0.9%採用其他方式。所以旅行社仍掌握著來華的大部分客源,做好旅行社的工作意義重大。

10.增強旅遊產品的針對性

從今後的趨向看,"欣賞自然景觀"和"參觀歷史遺跡"是總的旅行目的。40歲以上的已婚者修學旅行的偏好較強,含參觀美術館和博物館。18- 39歲的已婚者休閑旅遊的較多。單身男女更希望接觸新的文化,與當地人交流和接觸。女性購物需求較強。我們應根據不同的客源市場需求,開發出不同的產品。

⑵ 什麼是修學游

修學游,是指由學校或者學生組織地、有計劃地出遊修學旅遊活動。此種旅專游活動不僅讓學屬生學玩兩不誤,而且讓教育和旅遊兩個產業和市場也相得益彰。時至今日,在發達國家,學生有組織、有計劃地出遊的修學旅遊十分盛行,並被認為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日本規定,小學到大學都必須完成在本國或國外的修學旅行。德國巴伐利亞州政府明確將修學旅行及其載體青年旅舍寫入了當地的教育法,對修學旅行的課程、方式、時間等都作了明確規定。

⑶ 旅行社產品包括什麼

旅行社產品是旅行社根據市場需求,通過采購並整合景點、交通、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單項服務產品,並將自己的服務貫穿於其中的、向旅遊者提供在旅遊活動過程中的全部產品和服務的總稱。旅行社產品是旅遊產品的一類,並且它是以固化形態的「產品包」的形式出現,將旅行社的各項承諾和服務融入其中。
旅行社產品有很強的服務性質,但又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等於服務。因為脫離具體的產品而僅僅出售「服務」的例子是不存在的。服務是產品的附屬物,它包含在產品中,只有購買了具體的產品才能得到相應的服務。比如,購買了電冰箱,才能享受送貨上門或者售後維護的服務。實際上,現代市場營銷已經非常重視產品的服務過程。同時,服務依賴於產品而存在。沒有產品的存在,服務本身也就抽象化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不可否認,服務是旅行社產品的最重要功能。而且優質的服務能提升旅行社產品的質量和旅行社的聲譽。
旅行社產品最主要的反映形式「旅遊線路」,實際上是旅行社從業人員經過市場調查、篩選、組織、創意策劃、服務采購、廣告設計等最終生產出來的。當旅遊者購買這個「旅遊線路」,並在法律上得以承認(發票、合同是有效的),「旅遊線路」就以具體化或變成「有形物」而成為「旅行社產品」。其後的接待服務(導游服務、後勤保障等)才開始釋放並融入到整個過程中。
旅行社產品還是旅行社從各類旅遊服務產品供應商那裡采購的景點、交通、住宿、餐飲以及其他項目等旅遊活動所必需的單項旅遊服務產品,並將這些單項產品組合成各種包價旅行社產品,向旅遊者出售以獲得經營利潤。組合和包價產品是旅行社產品中的核心,是旅行社利潤的主要來源。但是,隨著社會經濟活動的不斷改變,個性化、時尚化和人性化的需求日臻顯現,對旅行社產品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產品本身的內涵和外延在不斷的豐富和延伸。旅行社產品的單項銷售也變得十分的重要。
旅行社產品的主要職能之一是提供與旅遊活動有關的服務,其產出的主要是服務形態的產品。按照Chase對於服務的分類方案——低接觸性服務、中接觸性服務和高接觸性服務。旅行社提供的服務產品屬於高接觸性服務,因為多數情況下旅遊者都自始至終地參與旅行社提供的旅遊服務的全過程。所謂高接觸性服務是相對於低接觸性服務和中接觸性服務而存在的一個概念,是指顧客在服務推廣的過程中參與其中全部或部分的活動,同時也表示出旅遊者對服務的依賴程度,因為在旅遊話動中,旅遊者或因某種服務的缺失而不能順利完成這個過程(如語言障礙、道路不熟、習慣不合、安全保障、食宿安排等)。所以,提供旅遊服務本身就顯得格外重要。
[編輯]

旅行社產品的特徵
旅遊產品是旅行社的經營對象,是旅行社一切經營活動的出發點。當它具體到旅行社產品的組合中並成功交換之後,服務也就貫穿到旅遊活動的整個過程。因此,旅行社產品具有服務的共同屬性,同時又具有自身的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綜合性。這是旅行社產品的基本特徵。一般的產品構成與功能相對單一,而旅行社產品是由多種旅遊吸引物、交通工具、酒店餐飲、娛樂場所以及多項服務和社會公共產品組成的混合性產品,是滿足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對吃、住、行、游、購、娛樂等各方面需要的綜合性產品。其次,還表現在旅行社產品所涉及的行業眾多,既有以物質為載體的如交通運輸、酒店客房服務,又有以景點、娛樂、導游、保險等滿足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服務。由於所涉及的行業多,且單項服務產品的主導權又不在自己的掌控中,因此,旅行社產品在其組合過程中只是部分地利用或暫時地利用,不排斥其他旅遊行業和其他社會單位對其旅遊產品和社會公共產品的利用。所以,旅行社產品的開發、設計、服務采購又必須依賴於其他旅遊產品和社會公共產品。協調各行業的關系,是旅行社業務的重要工作之一。
2.不可感知性。這是旅行社產品做為服務型產品最主要的特徵。它可以從兩個不同層面來理解,首先,與一般消費品如電冰箱、空調等相比,服務型產品是人類非物化勞動的凝結。在旅遊活動開始之前,讓人無法真切地意識到它的存在。其次,在一般情況下,人的勞務活動不會引起產品某些實物所有權的轉移,並且,也不會導致產品實物形態的改變。所以,當旅遊者結束旅遊活動後,旅行社的「這個產品」對於他們而言就不復存在了,留下的只是「回憶」。由旅行社產品的不可感知性派生出了旅行社產品的不可分離性和不可貯存性。
3.不可分離性,亦稱生產與消費的同一性。旅遊業與其他產品生產行業有一定的區別,一般產品在從生產、流通到最終消費的過程中,往往要經過一系列的不同環節,其生產與消費的活動在時空上是分離的。假設,當購買一台空調的時候,我們對該產品的享受不會因為安裝工人不太友好的態度而減少。在該安裝工人離開之後,我們依然可以享受到空調機帶來的舒適。而旅行社產品作為服務型產品則與之不同,它具有不可分離的特性,即產品的生產過程也就是消費過程。換言之,旅遊生產者提供產品給旅遊者之時,也就是旅遊者消費產品之時,二者在時空上是不可分離的。由於旅行社產品最主要的形式是服務,並在一系列的服務過程中,旅遊者與服務者必然直接發生聯系,因而服務過程即生產過程,也就是消費的過程。也正是由於服務型產品具有不可分離性,使得旅遊者只有而且必須到旅遊目的地、在旅行社提供的服務和產品生產過程中才能最終消費到產品、享受服務。
4.不可貯存性。這是一般產品區別服務型產品的又一重要特徵。基於旅行社產品的不可感知及生產與消費的同時進行,使得旅行社產品不可能像一般消費產品一樣被貯存起來,以備將來出售;而且旅遊者在大多數情況下,亦不能將旅遊產品攜帶回家放置。旅遊者購買旅行社產品,只能購買在特定時間和地點對旅行社產品的使用權,而不是佔有該產品的所有權。如前所述,旅遊者在旅遊活動結束後,留給自己的只是「回憶」。當然,提供服務的各種設備可能會提前准備好,但生產出來的產品,如不當時消費就會造成損失(酒店的床位,機、車、船的空位等)。只不過這種損失不像一般產品損失那樣明顯,它僅表現為機會的喪失和折舊的產生。所以,旅行社產品的不可貯存性的特徵要求各旅行社企業必須解決由此而引起的旅遊產品供求不平衡的矛盾。也就是在供給方面,在一定時期內呈剛性,既難以增加,也無法減少。因此,旅行社在協調和處理各個旅遊產品生產單位的關系就顯得非常迫切。
5.異質性。也稱之為「非均質性」。它是指服務的構成內容及其質量水平無法恆定且質量標准難以統一界定。假設你可以買一台與你鄰居的電冰箱一模一樣的產品,它們不僅外觀別無二致,而且工作方式和產品質量也完全相同,異質性非常小。但旅行社產品從本質上講就有可能是各不相同的。這是因為旅行社是以「人」為中心的服務產業,由於人類個性的存在,使得人們對於旅行社產品的質量評價很難採用統一的標准。一方面,服務者自身因素(如心理、生理狀態)的影響,即使由同一服務者所提供的服務也可能會有不同的水準;另一方面,由於旅遊者本身的因素(如知識水平、興趣和愛好等)也會對旅行社產品和服務質量有著不同的理解。比如,同是參加某地一日游,有人樂而忘返,有人敗興而歸;而對同一位導游的講解,有人興致勃勃,有人昏昏欲睡。再比如,同是游覽九寨溝,如果是在「黃金周」,遊客如織,熙熙攘攘,大概是一半看風景,一半看「人頭」;如果是金秋十月,滿山紅葉輝映碧波,習習涼風中遊客稀少,即使是入住同一酒店、乘坐同一汽車、同一位導游講解,你的體驗也許完全不同。
6.易波動性。旅行社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過程和旅遊者實現旅遊活動的過程涉及眾多的單位和因素。而且,這些單位和因素中的任何一個發生變化,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旅行社產品的生產和消費的順利實現。旅行社不能自己掌握和控制提供給旅遊者的諸多產品(如酒店、航空、餐飲以及社會公共產品等),使得旅行社的經營變得十分脆弱。此外,旅行社產品的易波動性還表現在旅遊活動涉及到諸如自然災害、戰爭危險、政治動盪、國際關系、政府政策、經濟狀況、匯率波動以及地緣文化等關系,而這些因素的變數都會引起旅遊需求的變化,使得旅行社產品的生產和經營具有很強的不穩定性。
7.質量的後效性。與其他一般產品的質量評價不同的是,旅行社產品質量的評價是在旅遊者經歷旅遊活動的全部過程之後才能作出判斷。旅遊者在購買旅行社產品之前,並不知道這個產品質量如何,而僅僅是一種「期望質量」。這種期望質量是根據所獲得的有關信息對旅行社產品的質量進行的預期質量的判斷。只有當旅遊者實現了旅遊活動之後,而且通過實際獲得的感受對旅行社產品質量作出了評價,期望質量才變成了旅行社產品的真正質量。因此,旅遊者對旅行社產品的質量的理解是「期望質量」和真正質量相互作用的結果。當然,旅行社的營銷是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在旅遊活動結束後,還必須進行市場跟蹤調查,分析反饋信息,改進旅行社產品,把產品和服務做得更好。
[編輯]

旅行社產品的形態[1]
按照旅行社產品和所包含的內容,可以將旅行社產品的形態分為:包價旅遊、組合旅遊和單項服務。
1.包價旅遊。包價旅遊是將各個旅遊產品的單項要素(住宿、交通、餐飲、景點等)組合起來,添加旅行社自身提供的服務和附加價值(咨詢服務、導游服務、後勤保障、手續辦理、保險購置等),並賦予品牌,形成整體的旅行社產品。包價旅遊是旅遊者在旅遊活動開始之前,將全部或部分旅遊費用預付給旅行社,並簽訂旅遊合同。由旅行社根據計劃行程,安排食、住、行、游、購、娛樂等活動。包價旅遊又可細分為團隊包價、半包價、小包價和零包價旅遊。
(1)團隊包價旅遊又稱全包價旅遊。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團體,即參加旅遊的旅遊者一般由10人或以上的人組成一個旅遊團;二是包價,即參加旅遊團的旅遊者採取一次性預付旅費的方式,將各種相關旅遊服務全部委託一家旅行社辦理。團體包價旅遊的服務項目通常包括依照規定等級提供飯店客房、一日三餐和飲料、固定的市內游覽車、翻譯導游服務、交通集散地接待服務、每人20 kg的行李服務、景點門票和文娛活動入場券以及全陪服務。
對於旅行社而言,團體包價旅遊預定周期較長,易於操作,而且批量操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同時又能獲得較高的批量采購折扣。對於旅遊者而言,參加團體包價旅遊可以獲得較優惠的價格,預知旅遊費用,一次性購買便可獲得全部旅遊安排和導游全陪服務,簡便、安全,所有這些都是團體包價旅遊的優勢。但是,由於包價旅遊的安排的同一性,即乘坐同一航班、同一游覽車,入住同一酒店,共進相同的餐飲,游覽相同的景點,觀看相同的節目和時間上的准確性,都意味著旅遊者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個性,而適應團體的共性。
(2)半包價旅遊。半包價旅遊是與全包價旅遊相比較而存在的一種產品,它是指在全包價旅遊的基礎上,扣除中、晚餐費用的一種包價形式,其目的在於降低旅行社產品的直觀價格,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旅遊者在用餐方面的不同要求。
(3)小包價旅遊。小包價旅遊又稱之為可選擇性旅遊,一般在10人以下。它由非選擇部分和可選擇部分構成。非選擇部分包括接送、住房和早餐,旅遊費用由旅遊者在事前預付;可選擇部分包括導游、參觀游覽、節目觀賞和風味餐等,旅遊者可根據興趣、經濟情況、時間安排自由選擇,費用現付。小包價旅遊對旅遊者具有經濟實惠、明碼標價、手續筒便、機動靈活、安心可靠等優勢。
(4)零包價旅遊。零包價旅遊多見於旅遊發達國家。參加這種旅遊的旅遊者必須隨團前往和離開旅遊目的地,但在旅遊目的地的活動是完全自由的,形同散客。因此,零包價旅遊又稱之為「團體進出,分散旅遊」。參加零包價旅遊的旅遊者可以獲得團體機票價格的優惠和由旅行社統一辦理旅遊簽證的方便。
2.組合旅遊形態。組合旅遊是一種較為靈活的旅行社產品。又稱之為「分散進出,團體旅遊」。它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多流行於飯店、交通、旅遊服務設施相對發達和旅遊景點比較集中的地區。它的主要形式是旅遊線路。這種產品的經營者是旅遊目的地旅行社,他們根據對旅遊客源市場需求的調查和分析,設計出一批固定的旅遊線路,通過客源地旅行社的推廣、宣傳、銷售,旅遊者按時自行到達旅遊目的地,再由目的地旅行社將他們集中起來組成團體,實現旅遊活動。組合旅遊的特點:一是組合旅遊人數不限,改變了過去不足10人不成團的做法;二是組團時間短,旅遊者只要辦妥手續後,在交通工具許可的情況下即可成行;三是無需全陪跟隨,節約成本;四是選擇性強,參加旅遊團靈活。旅遊活動結束後,旅遊團體在當地解散,旅遊者可自由安排或返回住地。
組合旅遊之所以靈活,是因為目的地旅行社把來自各地的零散旅遊者匯集起來,組成旅遊團體,避免了一些旅遊客源地旅行社因旅遊者人數少,不能單獨組團而造成客源浪費的弊病。另外,組合旅遊的組團時間短,有利於旅行社在較短的時間內招徠大量的客源。
對於旅遊目的地旅行社來說,旅遊團的人數越多,邊際成本越低,利潤也就越大。因此,旅行社應該盡量擴大宣傳網,建立廣泛的對外銷售,以保證有足夠的客源。而且,旅行社還必須做好服務采購工作,建立一個高效率,低成本的采購網路,確保旅遊服務產品的充分供應。
3.單項服務形態。單項旅遊產品是旅行社根據旅遊者的具體需求而提供的具有個性化色彩的各種有償服務。旅遊者需求的多樣性決定了旅行社單項服務的可能性和廣泛性。傳統的單項服務主要包括導游服務、交通集散地接送服務、代訂酒店和交通票據服務、代辦簽證和旅遊保險購置等。
旅行社單項服務的對象十分廣泛,除一般零散的旅遊者外,一些商務客人也在大量使用這種服務形式。當然,包價旅遊團體中個別旅遊者的特殊要求也應該視為單項服務。單項服務在旅遊業界又稱之為委託代辦業務,旅遊者可採取當地委託、聯程委託和國際委託等不同方式交給旅行社辦理。
在傳統的單項服務項目上,現代旅行社的單項服務內容更加豐富。比如,流行於日本、西歐一些國家的home stay 形式,即學生在假期期間到其他國家的同齡學生的家中吃、住、學習在一起,體驗一種生活。家長一般都是委託旅行社安排辦理。參加這種活動的家庭也許只有一戶,也許有幾家不等。另外,現在十分盛行的修學旅遊也只需要旅行社安排負責某一些項目,其他均由旅遊者本人去實現活動。更加個性化、人性化和國際化的單項旅遊服務已經成為旅行社經營的一個亮點而受到重視。為此,許多旅行社還成立了散客部或綜合業務部,專門辦理單項服務。
[編輯]

旅行社產品的分類[1]
任何一種產品都可能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而不斷的改變。因此,要對旅行社產品提出一個較穩定的分類系統是困難的。但是,通過總結,仍然可以作出基本的分類。
根據旅遊的目的性,可將旅行社產品分為觀光型旅遊、文化型旅遊、商務型旅遊、度假型旅遊和特種型旅遊等五大類型,下面逐一介紹。
1.觀光型旅遊。觀光型旅遊是一種傳統的,最為常見的旅行社產品。它是以游覽、觀賞自然風光、文物古跡、民族民俗風情和都市風貌為主要內容的旅遊活動。傳統的觀光型旅遊以大自然賦予、歷史遺存或城鄉風光作為游覽、觀賞對象。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游覽經歷的豐富,傳統的觀光型旅遊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20世紀後半葉,一些大型的主題公園、游樂設施、人造「野生動物園」以及用高科技手段開發的新型旅遊產品,如海底觀光、虛擬太空游覽等層出不窮,這類產品不僅豐富了傳統的旅行社產品,而且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深受廣大旅遊者喜愛。
2.文化型旅遊。文化型旅遊是以了解目的地的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旅遊活動。它包括學術考察旅遊、藝術欣賞旅遊、修學旅遊、宗教旅遊、尋根和懷舊旅遊等。文化型旅遊的產品,因其吸引的消費群主要是文化人或需要了解文化的人,所以,在策劃架構的時候對文化的特色,把握就必須要准確而且厚重。隨著旅遊者文化素質的提高和游覽閱歷的豐富,對旅遊活動文化品位的要求越來越高,文化內涵也越來越多樣化,旅遊將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教育活動。比如,我國近年來學校組織的各類「夏令營」,「紅色旅遊」,「修學旅遊」等,尤其以假期修學旅遊為主的針對學生的旅遊線路更是豐富多彩。如廣東一些旅行社推出的「中國近代史」、「偉人孫中山」、「黃埔軍校」等為題材的歷史教育修學線路;以粵北、粵西民間文化和民俗風光為題材的地方文化修學線路;以觀光城市建設和現代化企業為內容的現代化教育修學旅遊線路以及出國修學旅遊等。文化旅遊是本世紀旅遊的一大熱點。
旅行社產品的文化因素,要通過其產品所營造的文化氛圍、產品實施的各個環節表現出來。一家旅行社雖然規模不大,但其文化類的產品,若從其書卷氣的產品名稱、以文化產品為主幹的產品構成體系中體現出來,卻可能有一種大氣度。對產品內涵的文化開發,則應是在較深的文化理解的基礎上才能進行的一項操作。
3.商務型旅遊。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發展,商務型旅遊也成為了旅行社客源的新的增長點。經貿往來的增加,商務交流的頻繁,會展業務的推廣,獎勵旅遊的興起,各類考察活動的展開都為商務型旅遊提供了客源和收益的保障。商務型旅遊與其他形式的旅遊相比,其特點更為顯著。第一,旅遊頻率高。由於商務活動的經常性,而且不受氣候、淡旺季影響,需要經常外出。第二,消費水準高。商務旅遊者的旅行費用是公司開支,為了生意需要,常常旅遊消費的標准比其他類型旅遊者高。第三,對旅遊設施和服務質量要求高。商務旅遊者一般都是要求下榻的飯店具有完善的現代化通訊設施和便利的交通工具,期望服務人員素質較高,配置高檔的娛樂健身設備和會務、金融場所等。相對於旅行社而言,商務旅遊是企業利潤最新、最重要的來源。
4.度假型旅遊。度假型旅遊是指利用假期在一地相對較少流動性進行修養和娛樂的旅遊方式。近年來頗受旅遊者的青睞,且占據旅遊市場不少的份額。度假型旅遊的出現同現代社會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方面,經濟的發展使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節奏加快,激烈的競爭,給人們心理造成壓抑;另一方面,大量人口湧入城市,造成居民居住密度增大,城市公共設施負擔加重,環境遭到污染,生活質量下降。為了暫時性逃避這種狀況,人們選擇到那些空曠、優美、靜謐的環境中去,充分放鬆心情和修身養性。人們利用假期到森林、海邊、小溪湖畔的地方去度假,使疲勞的身心得到休整。過去傳統的度假旅遊以享受3S(陽光、海水、沙灘)為主。到了20世紀後半葉,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度假旅遊形式發生了變化。如夏季陽光度假、冬季滑雪度假、森林露營度假、豪華游輪度假、海濱鄉村度假、品嘗美食度假、體驗高爾夫球運動型度假、新婚蜜月度假等不斷的興起。這里有一條「馬爾地夫蜜月時光」的線路,發出了這樣的「蜜月請柬」。
度假型旅遊雖然也是一種休閑旅遊活動,但它不同於觀光型旅遊。首先,度假旅遊者不像觀光旅遊者那樣到處游動,而往往是選擇一個較為固定的度假地,在那裡住一段時間;其次,度假者多採用散客旅遊的方式,一般以家庭和親朋為單位,而不像觀光旅遊者那樣組成團隊進行旅遊;最後,度假旅遊者的消費水平高,對度假的設施要求比較舒適。
5.特種型旅遊。特種型旅遊和其他旅遊方式相比,具有明顯的「新、奇、險、少」特徵。人類探求自然、親近自然、戰勝自然的激情從來都是暗涌澎湃。對未知的東西,總是抱著一種希望去了解它、去體驗它。探險、登山、徒步、自駕車、橫渡、穿越叢林、跨越峽谷以至於將來去太空等。這些似乎是人類精神的展現,尤其在現代激烈競爭的經濟環境中,人們需要戰勝困難的力量,而通過特種旅遊活動的實現就能獲得這樣的信心。
特種型旅遊屬於運動型旅遊,兩者的意義不可分割。因此,深受廣大青少年和勇敢者的喜愛。我國特種型旅遊的開展方興未艾,成為旅行社產品的全新熱點。旅行社利用人們的好奇心理和尋求新生事物的慾望而設計開發的特種旅遊,滿足了人們磨煉意志、挑戰自我、炫耀價值的心理需求。不過,由於特種型旅遊的高風險性、高投入性、單一性和時間性,使得參與的人群面較窄,尤其是前期的准備工作和開發工作難度很大。所以,它的發展還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但是,特種型旅遊的趨勢已經顯露端倪。

⑷ 去日本修學旅行應帶些什麼必備品呢

是修學旅行,就在暑假裡,不會太長時間。所以可以簡單一點,錢不用太多,因為內是學校組織,但自容己像買點紀念品可以帶點。生活上的衣服什麼的是必須,3、4套換洗的。如果有潔癖,可以自帶牙刷、毛巾,還有睡衣要帶。書要帶個2、3本去,自己沒事時看。照相機可以帶,拍拍照片。護照學校應該會一起保管,所以你們也不需要管。這些就差不多了。

⑸ 修學旅遊的涵義

1.修學旅行析義。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旅遊研究所對旅遊下的定義是:「旅遊可以理解為是暫時在異地的人的空餘時間的活動,主要是出於修養;其次是出於受教育、擴大知識和交際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參加這樣或那樣的組織活動,以及改變有關的關系和作用[6]。」 法國學者讓·梅特森認為,「旅遊是一種休閑的活動,它包括旅行或在離開定居點較遠的地方逗留。其目的在於消遣、休息或為了豐富他的經歷和文化教育。」羅伯特。麥金托什從旅遊動機的角度指出人們出遊的四大動機之一是文化動機,即了解和欣賞異地文化、藝術、風俗、語言和宗教等,表現出了一種求知的慾望[7]。可見旅遊的基本目的是消遣和增長知識。修學旅遊亦稱游學、修學游、修學旅行、教育旅遊等。國家旅遊局綜合協調司白四座認為,所謂修學游,主要指針對學生群體設計的以語言學習、教育機構觀摩為特點的旅遊產品。修學游,既非單純的旅遊,也非純粹的教學,它介於游與學之間,又融合了游與學的內容,重點在游,而不簡單只是修學,是一種以游相伴、以學為主的旅行。也有人認為,修學旅行是指在校學生在學習期間,為了配合課堂及書本所學並彌補其不足,開展的以豐富知識、增長見聞、擴大視野、培養素質、增進交流以及學科實踐等為目的的旅行活動。組織學生到對方國家、地區參加學習為主要內容的旅遊形式,是最能直接體現旅遊戶外教育功能的旅遊產品[8]。
上述關於修學旅遊的描述反映了修學旅遊的基本功能特徵,但存在兩方面缺陷,一是僅僅把修學旅遊定義為學生群體的行為,忽略了非學生群體,這等於在理論上排斥了更大的顧客和市場,事實上,修學旅遊自古以來就是各類人群、各個階層皆可參加的事情,將來也是;二是強調了學習、教育功能,忽略了修學旅遊作為旅遊產品的娛樂功能,修學旅遊不是讀書學習,它本質上是一種旅遊行為。綜合古今中外的歷史實踐,修學旅行的定義應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主旨,以一定的修學資源為依託,以特定的旅遊產品為載體,以個人的知識研修為目標,以旅遊為表現形式的市場化的專項旅遊項目。
2.修學旅行構成要素。羅伯特·麥金托什在《旅遊學—要素,實踐,基本原理》(1980)一書中指出:旅遊是由遊客、旅遊企業、目的地政府和目的地居民在吸引和接待旅遊及其遊客的過程中產生的現象與關系之和。從對客源地到目的地的空間位移過程進行描述旅遊者活動的雷珀旅遊系統模型[9](Leiper,1987)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旅遊系統包括旅遊客源地、旅遊目的地、旅遊通道等三個基本要素,旅遊者藉助旅遊交通系統從客源地到目的地出遊、逗留以及返回的過程,構成了旅遊活動的完整領域。雷珀模型告訴我們所有旅遊要素都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根據修學旅遊活動的特點和規律,其構成要素應該由以下五項組成(如圖1):
修學旅遊產品 修學旅遊者圖1: 修學旅遊要素結構模型修學旅遊企業 目的地政府修學旅遊目的地
(1)修學旅遊者,是修學旅遊產品消費的主體,以在校學生群體為主,各類專項研修旅遊愛好者、科研人員也是重要組成部分,是修學旅遊產品存在的前提;
(2)修學旅遊產品,是修學旅遊的客體,是幫助游學者達成修學游目的的核心要素;
(3)修學旅遊目的地,指具備修學旅遊資源和服務設施的中心鎮,是修學旅遊活動的載體;
(4)目的地政府,是修學旅遊活動的主導者,它主導修學旅遊資源的保護、開發,修學旅遊產品的規劃、管理等,通過對旅遊行業的一系列管理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等收益的最大化的政府目標;
(5)修學旅遊企業,是旅遊產品的設計、供給和組織實施的功能部門,修學旅遊者和修學旅遊產品的媒介,由於企業的逐利性,所以旅遊企業是修學旅遊不可或缺的必要元素,是市場開發的催化劑。完整的修學旅遊活動,是上述五個要素以修學旅遊者為中心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互為制約的結果。
3.修學旅遊特性。英國著名旅遊學專家克里斯·庫珀高度概括了旅遊的5個本質屬性為:社會綜合、經濟消費、文化休閑、國際政治和生活方式[6]66,修學旅遊作為專項旅遊產品,除了共同屬性外,還具有自己的特性:
(1)教育和旅遊的功能統一,修學旅遊是典型的寓教於樂的教育產品,同時它的產品內涵充滿知識性、產品之間有著明顯的主題性差別,在旅遊動機和功能上看充滿教育性,從形式上看充滿娛樂性,從活動方式上看又有體驗性,它與學校教育相比較,使知識的傳播和吸收變得更生動和直觀,富於趣味。
(2)文化和經濟的產業統一。文化與經濟是互為表裡的關系,探尋文化是旅遊者的需求,旅遊是對文化需求的經濟供給,旅遊產業體現出明顯的文化屬性;為了滿足旅遊者的需求,旅遊產業必須經營和提供旅遊文化產品,修學旅遊具有文化教育和經濟產業的雙重屬性,是文化與經濟的完美融合。
(3)區域和國際的空間統一。文化首先是地域的和民族,然後才是國際的和世界的,修學旅遊產品主要是以地域或民族的歷史文化為資源,開發設計為可供研修的旅遊產品,相對於本地區本民族的修學者而言,國際修學者能使這些歷史文化遺產呈現更大國際意義和價值,也使之更具經濟價值。
(4)現實和發展的時間統一。文化是活的,是現世和未來的,隨著與旅遊的交融,文化也會獲得更好的發展;文化旅遊是旅遊業發展的未來方向,整合了更多功能的修學旅遊產品是旅遊的高端文化產品,它聯結著現實和未來,在經濟和文化在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4.修學旅行分類。修學旅遊可以作狹義、廣義的分類,狹義的修學旅遊是指在校學生課余課外的修學旅遊活動;廣義的修學旅遊是指所有以修學為主題或目的,以旅遊為手段或形式的出遊活動。本文所議指狹義的修學旅遊。在國際視野看,修學旅遊可以分為入境游、出境游和國內游;按行為模式可分為團體修學旅遊和個人修學旅遊;按學科分類可分為自然科學修學旅遊和人文社科修學旅遊;按體驗程度可分為單向體驗修學旅遊(聽講、觀光等)和雙向體驗(互動和參與)修學旅遊等。

⑹ 修學旅遊有哪例子

其實就是在旅遊的過程當中進行學習,或者說以學習某類東西為目的,進行的旅遊過程,跟游學的概念類似.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⑺ 修學旅遊的簡介

孔子以周遊列國著稱,他曾率領學生在艱難困頓中遍踏山川都邑,廣求知識,豐富閱歷,考察政風民情,宣傳禮樂文化長達14年之久,堪稱世界修學旅遊的先師和典範。中國歷代王朝接待來自歐洲、日本、琉球、俄羅斯、高麗、交趾等國人員來華修學旅遊。盛唐時期,來華修學旅遊盛極一時,日本留學生阿倍仲麻呂19歲在長安太學學習,後中進士第,歷任司經局校書、左拾遺、左補闕、秘書監兼衛尉卿,玄宗喜其才賜名晁衡[1],在華修學、旅遊共53年,著有《古今集》傳世;唐玄奘西天修學旅遊取佛經也流芳千古;此後的馬可·波羅在元朝任職、游學17年,寫下著名的《馬可·波羅游記》;清雍正六年(1728)還在國子監中設俄羅斯專館;陶行知也倡導修學旅行,並積極推動「新安小學長途修學旅行團」作全國性旅行,一路修學,一路放映抗日救亡電影,賣進步書報、演講、勞軍,成為當時聞名國內外的「新旅」,他和田漢共同作詞的「新安旅遊團團歌」成為30年代的著名歌曲[2]。
古希臘、古羅馬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古代西方哲人、科學家、社會學家的求知修學旅遊最早在此興起。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亞里士多德等等聖賢都是在周遊列國的交流、考察、講學中形成著作和學術思想的。歐洲修學旅遊的高潮興起於17世紀的「大游學」(grand tour)運動,起初是英國、德國的貴族子弟到法國和義大利求學的「漫遊式修學旅遊」,正如亞當·斯密所說,「在英國,年輕人一到中學畢業,不等投考大學便被送往外國旅行,這已成為日漸濃厚的社會風氣。人們普遍認為,我們的年輕人完成旅行歸來之後會有很大的長進」。游學者一邊游歷名山大川、古城遺址、文化古跡,一邊學習語言、文化、社交藝術、禮節禮儀等,游學人群逐漸擴大到了成年人,並且成為知識階層和社會上層的一種生活方式[3]。至今,在英國仍然流行高中畢業後讓學生們休學一段時間,開展旅遊等社會活動的做法。 但是「修學旅遊」一詞卻源於日本,日本自明治維新開始鼓勵修學旅行,它在教學大綱中規定,小學生每年要在本市做一次為期數天的社會學習,初中生每年要在全國做一次為期數天的社會學習,高中生每年則要在世界范圍做一次為期數天的社會學習,謂之「修學旅行」,1998年海外修學旅遊學生達1 5萬人。如今,學生有組織和有計劃的修學旅遊,成為發達國家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據總部設在丹麥哥本哈根的國際學生旅遊聯合會統計,90年代初, 該會每年就售出專門針對青少年學生的旅遊優惠卡1 5 0多萬張[4];德國巴伐利亞州政府明確將修學旅行及其載體——青年旅舍寫入了當地的教育法,對修學旅行的課程、方式、時間等都作了明確規定。
2.我國修學旅遊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後,我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往日益增加,作為一項有特色和有意義的專項旅遊項目,修學旅遊呈現出進出兩旺的勢頭。本文以入境、出境和國內修學旅遊三個大類分別介紹其現狀:
(1)入境修學旅遊。成為我國目前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黃金旅遊市場之一。1)從資源的角度看,我國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地區集中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其中以陝西、山東、河南、江蘇、北京、上海等地為主;2)從產品開發的角度看,修學旅遊品種多種多樣,如蘇州設計出具有地方特色、代表中國文化精髓的系列旅遊產品:以寒山寺等為載體的宗教專題旅遊,以吳門書畫為載體的書法繪畫吳文化系列游,以古典園林為載體的世界園林遺產游,以評彈崑曲為載體的傳統戲曲游,以蘇綉、絲綢為特色的工藝美術實踐游,以蘇州特色餐飲為賣點的姑蘇美食游,以大中小學校和特色教育機構為載體的古今修學旅遊等。此外各地還有諸如胡同游、書法旅遊、佛學旅遊、著名學府游、學者故里游等品種;3)從市場和客戶的角度看:這些地區的修學旅遊顧客以海外為主,海外修學者來自世界各地,地區以歐美、日韓為主;有組織的大規模的跨地域國內修學旅遊尚未進入發展階段;4)從各地重視程度和做法上看,以北京和上海為先導,1993 年北京市就專門成立了「接待日本青少年修學旅行委員會」, 2003年上海成立了「修學旅遊中心」,還編寫出版了《修學旅遊手冊》,邀請了120多位海外的中小學校長參加修學旅遊活動開幕式,最近又提出聯合江浙皖等地區打造華東修學旅遊黃金線路;5)從發展趨勢看,修學旅遊發達的地區已經走出開發的初級階段,從無序到有序,開始有意識的培養修學旅遊品牌,各地正在努力打造修學旅遊核心產品和塑造修學旅遊品牌,如蘇州精心打造開發「活態修學」游,並將之看成是融入國際的契機,曲阜正在構建以孔子故里為歷史背景、山東相關城市修學資源為補充的大文化、大修學旅遊的產業格局,通過舉辦「孔子修學旅遊節」等方式,挖掘並充分展示曲阜豐富的人文內涵,創新文化體驗旅遊產品,提升孔子旅遊文化品格,打造中國修學旅遊第一品牌,曲阜市旅遊局副局長劉續兵說[5]: 「從長遠看,我們就是要創造修學旅遊的『曲阜模式』,打造中國人文旅遊的第一品牌」。
(2)出境修學旅遊。是近年來我國修學旅遊市場的熱門產品和熱議話題。它以中小學生為主體,目的地以英國、美國等英語國家為主,到日本、韓國、新加坡的也不在少數,多由旅行社組織和留學中介機構,以學習英語會話、感受外國高等教育等內容為賣點,目的大多為學生將來出國留學做准備,這類游學活動的盈利目的性較強,因而活動本身的修學含量普遍不高,游多學少,而且費用較高,變成了貴族消費項目,難以大眾化普及,背離了修學旅遊的原本價值取向。
(3)國內修學旅遊。隨著我國教育模式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國內修學旅遊作為一種傳統而現代的素質教育手段被廣泛關注,正在逐漸興起和推廣。但是目前的修學旅遊一是缺乏政策支持,2008年廣東省率先把修學旅遊列為中小學必修課,寫進教學大綱,具體推動的實施措施尚在探討擬定中;二是修學旅遊項目缺乏規劃和設計,不論從理念層面的確立,具體項目的設計,還是實施規劃的方案,我們都應該從國家戰略層面、國民素質教育和國家人力資源開發的高度謀劃我國的國內修學旅遊;三是修學旅遊的廣度和深度,廣度指修學旅遊行為的空間跨度,我國現有的中小學修學旅遊項目基本以春遊、科普參觀、第二課堂興趣活動為主,跨市甚至跨省的修學旅遊少見報道;深度是指修學旅遊設計對修學者素質影響的深遠考慮,體現在各個層面和方面,就項目設計而言,應該擺脫單調、淺薄,流於形式的現狀,盡管近年開發了愛心扶貧游、動漫遊等多種新形式,但是我們還可以象國外那樣更直接的把政治、經濟、文化、職業體驗和導向等內容融合其中,深度的另一方面是指項目深入的參與性、深刻的體驗性以及深遠的持續性。
盡管修學旅遊自古有之,而且發展迅速、市場巨大;但是作為獨立的而且在一定意義上代表著某種未來趨勢的旅遊產品,在理論上的系統研究尚未成熟,其概念涵義、性質、特徵、分類、市場等問題有待於廣大旅遊實踐和理論工作者深入探討,形成理論體系。

⑻ 修學旅遊的介紹

修學旅行是人生時間、空間的一種延展,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和效用就是學習知識,增加閱歷。修學旅遊是旅遊項目中的古老品種,歷史上,游與學一直緊密結合在一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經典寫照。

⑼ 去日本七天修學旅行要帶什麼

實用日語手冊,如果你不會日語的話。

⑽ 修學旅行是做什麼的

修學旅行,這東西我們國家也有了嗎???
只是頻頻在日本的動漫影視作品中才看到的說,再就是台劇中出現過「畢業旅行」。
讓我聯想起我們小時候的春遊。(十幾年前我讀小學的時候,每年都會有春遊。當然時間啊,規模啊,比不得的說。)

來自網路的檢索結果:
修學旅行(しゅうがくりょこう)是日本小學、中學、高等教育的一環,它是文化教育交流的旅遊形式。修學旅行目的地有國家之間,也有地區之間。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