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旅遊業發展議案
『壹』 我們可以採取哪些政策或措施去支持旅遊業的發展,並舉例說明
我們科技採取積極的政策去支持旅遊業的發展,比如,對景點進行多方位的宣傳。
『貳』 有利於發展旅遊事業的合理化建議
1.必須有特色。現在的旅遊區很多,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很難吸引遊客。
2.完備的安全保障制度。不要泛泛的在網上或是完全借鑒他處的制度,應從自己旅遊地區特點考慮如何保障安全,真正的讓遊客感到有安全感。
3.服務區的建設。每一個旅遊點都會有相應的服務區,但是怎樣做到讓遊客打心眼裡感到滿意這是非常重要的。
4.旅遊區內的導游一定要有熱情和耐心,在介紹景點時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要乾巴巴的只講。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引導遊客買東西,一定要帶遊客看些貨真價實的東西否則會影響旅遊區的信譽。
5.遊客意見的回饋。一定要急時的和遊客溝通,不要只是把張表格發給遊客讓他們填寫,其實很多情況下表格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只是發給表格很多遊客會填寫滿意,不會有多大意義。
6.特色文化、飲食、娛樂設施的建設。
『叄』 促進旅遊業發展意見的相關政策有哪些
你好,量價驕陽解答 有2009 年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 2012年2月,《關於金融支持版旅遊業加快發展權的若干意見》 ;2012年7月《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旅遊業的實施意見》; 2013年《國民旅遊休閑綱要(2013-2020年)》;2014 年 《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5 年《 2015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報告》;2015 年7月《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
希望有幫助吧。
『肆』 關於利用地方特色發展旅遊業的例子
黑龍江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階段及問題
發展階段
根據旅遊觀光農業發展的過程
,
舒伯陽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
:
早期萌芽階段
,
屬自發式
,
旅遊
主題不明確
,
僅作為休閑調劑
,
投資與經營主體是個人或小群體
,
市場供求關系模糊
,
以個人需求
為導向
;
初級經營階段
,
仍屬自發式
,
有一定的旅遊主題和活動安排
,
中小旅行社也主動參與經營
,
市場以短期贏利為目的
,
並以產品為導向
;
成熟的經營階段
,
屬開發式
,
有明確的主題和系列活動
策劃
,
投資與經營主體為大型
(
旅遊
)
企業集團
,
市場以長期投資收益為目的
,
以項目投資為導向。
據此判斷
,
目前我國旅遊觀光農業已發展到成熟的經營階段。
黑龍江的旅遊觀光農業起步較晚。近幾年
,
在哈爾濱等大中型中心城市郊區出現了「現代農
業示範基地」、「綠色農業實踐基地」、「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等形式的旅遊觀光農業項目
,
此外
,
還有部分個人或集體參與投資經營的「風情園」、
「農家樂」等項目
,
但是從其投資與經營
主體、
開發規模、
功能等方面分析
,
並以舒伯陽的旅遊觀光農業三階段論來判斷
,
黑龍江的旅遊觀
光農業正處於從初級經營向成熟經營過渡的階段。
目前
,
黑龍江很多地區投入運營、在建或者擬建的旅遊觀光農業項目較多
,
按其內容不同
,
可
分為
5
種類型
:
綜合農科知識類
:
如黑龍江北方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園、
哈爾濱的
「綠山川」
生態園、
二龍山現代高效農業科技成果展覽園等
;
瓜果品嘗類
:
如密山市綠色觀光農業走廊等
;
民俗生態類
:
如大慶勝利民族風情園等
;
花卉養植類
:
如雞西潤豐綠色園區等
;
種養殖產業類
:
如大慶國家級現
代化農業示範基地、
牡丹江大灣農業科技園區等。
其中
,60%
以上的旅遊觀光農業項目都是屬於綜
合類型
,
即集農業、科普、觀光、餐飲、經貿等於一體
,
進行農、
林、果、
牧、
漁等立體綜合開發。
存在問題
從目前黑龍江旅遊觀光農業項目的現狀來看
,
雖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
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
初步的基礎
,
但是並沒有擺脫目前旅遊觀光農業普遍存在的規模小、品牌不突出、配套設施不齊
全、管理水平低、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等一系列問題
,
尤其以下列三大問題較為突出
:
規模較小
,
而且地域分布不平衡。
根據國外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經驗
,
當旅遊觀光農業區半徑
大於
29.5
公里的區域
(
面積
)
時
,
才能發揮最佳經濟效益
,
而黑龍江的項目絕大多數小於這個數字
,
因此項目主要集中於經濟較繁榮、城鎮化程度較高的中心城市附近
,
尤其以哈爾濱和大慶一線較
多
,
而資源相對豐富的中部、
北部地區較少。
隨著其它地區經濟的崛起和山區脫貧
,
其發展潛力不
容忽視。
目前黑龍江的旅遊觀光農業景點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或非旅遊企業投資興建和管理。
政府缺
乏對農業旅遊資源開發的宏觀控制和指導
,
很多項目又缺少周密的市場論證和發展規劃
,
造成投
資的隨意性和開發的盲目性
,
使一些地方旅遊觀光農業項目的主題開發重復、
雷同或近似
,
景區缺
少總體布局規劃
,
往往同一景區中各個旅遊景點不相協調。這給今後價格戰的惡性競爭埋下了隱
患
,
同時
,
造成後期農業旅遊經營和管理的困難
,
更難以進行深度開發。
項目的市場定位、建設主題定位不夠准確
,
缺少鮮明的北方農業特色和傳統的文化基礎。許
多項目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
評估審查
,
投資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單純模仿別人的模式
,
並沒有
將種、養品種的新、奇、特和傳統文化底蘊做實、做強、做大
,
是造成市場范圍狹小、客源不足
的直接原因。此外
,
有的地方沒把旅遊觀光農業看作是建立在農業經營基礎上的農業與旅遊業的
有機結合
,
單純依靠旅遊或門票的收入來維持園區的發展
,
而客源的組織又以當地散客和學生為
主
,
與旅遊組織聯系不緊密
,
許多參觀學習都是免費接待
,
因此
,
很多的旅遊項目入不敷出、
舉步維
艱。
黑龍江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模式
旅遊觀光農業項目發展的基本思路
黑龍江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
,
應以超前的眼光
,
改革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思路來進行整體規
劃和宏觀調控
;
應從發展大旅遊的角度來實現黑龍江特色鮮明、
種類豐富的旅遊資源的整合
,
實現
旅遊觀光農業產業鏈的拉伸
;
應遵循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
,
堅持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兼
顧的原則
,
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和提高綜合效益
;
應以農業為核心
,
以生產為本
,
走特色品牌、
精品項
目之路
;
應以科技進步為動力
,
以人力資源建設為保障
,
穩健地發展黑龍江的旅遊觀光農業
,
既為
把旅遊業發展成為黑龍江的支柱產業做出貢獻
,
也為黑龍江省的農業現代化起到長足的推進、示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2280119" });
范作用。
旅遊觀光農業發展的項目模式
根據黑龍江省農業結構的特點和區域優勢資源
,
並借鑒國內外觀光農業的發展經驗
,
其旅遊
觀光農業項目的發展主要可採用以下幾種模式
:
農業主題公園
農業主題公園是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
,
以大農業或農業的某一領域為題材
,
把
農業生產場所、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遊場所結合於一體
,
以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為主要目的建
設項目。
在功能上
,
可建立糧油、
果品、
花卉等專業性農業公園
;
在利用方式上
,
可將作物的觀賞、
採摘、製品及其有關的文藝活動、節慶活動等融為一體
,
提高其經營效益
,
豐富游覽樂趣。
農業生產基地
有先進生產水平的、
有較大規模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
,
本身隱含著較高的觀
光游覽價值
,
廣闊的田野、
大群的牲畜、
食品的生產流程等
,
都是看點。
例如密山的綠色觀光農業
走廊就是屬於這種類型
,50
萬畝的「走廊」上
,
建有白瓜生產基地、西紅柿示範區、綠色水稻示
范區、
果園示範區等。
這種項目的旅遊服從於生產、
服務於生活
,
利用現有的生產項目開展旅遊
,
並利用旅遊客流對企業的形象、產品、理念等進行宣傳推廣
,
相得益彰。
農業科技示範區
農業科技示範區是一個集科研、開發、創新、示範四個方面主體功能於一
體的農業綜合大學科。
在示範區自身的科研、
生產設施的基礎上
,
開發旅遊觀光農業項目
,
並把農
業科技普及工作溶匯到游覽中去
,
是現階段旅遊觀光農業項目的主要模式之一。例如哈爾濱農業
高新技術園區
,
不僅擔負著
「設施綠色蔬菜生產綜合技術研究與示範」
等科研任務
,
還被哈爾濱市
委宣傳部和市教委聯合確定為「哈爾濱市青少年綠色農業實踐基地」。
『伍』 政府從哪些方面支持旅遊業的發展
資金支持,景區項目建設,
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有助於景區發展的政策
『陸』 我們應如何支持旅遊業發展(政治問題)
方法:
1、通過立法確定 國家總體支持政策
政府應把旅遊業發展放到更高的長一個層面上考慮。積極制定促進旅遊業發展的有關法律,法規,從財政,稅收,科技創新,教育培訓,人才引進等方面給旅遊業更多的支持。
2、利用財稅手段給予旅遊業的支持
努力拓寬旅遊業融資渠道。當前旅遊業貸款難和擔保難問題比較突出。應當從機構,體制和政策措施等方面配套入手,綜合予以解決。一是鼓勵國有獨資,控股銀行擴大面向旅遊業的信貸業務摸索適合於旅遊業經營特點的貸款種類和方式。二是進一步改造城市合作銀行,農村合作銀行,信用社和部分基金會,方寬民營銀行的設立和市場准入條件。建立符合我國國情多層次資本市場。我國現有的全國性交易所只有滬深兩家,其中深圳交易所開辦了中小企業版但遠不能滿足眾多企業上市要求。應積極促進進入門檻較低的為中小企業[包括旅遊業]融資的中小企業板市場滿足這類企業的融資需要。鼓勵和促進民間中小企業協會,商會行業協會的發展,與此同時全面改革現有的過去由國家主辦的各種協會,商會,聯合會等機構。將其徹底與政府部門脫鉤,建立立足服務企業的中介組織。大力發展為中小企業[包括旅遊業]服務的民辦中介機構,如信息,技術,咨詢,培訓,會展,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和社會服務機構,規范其行為,嚴格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法律發規運作。
3、制定休假制度 為旅遊提供便利
政府增加了我國傳統節日的假期,一方面宣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為人們出行旅遊創造條件
4、實現低門柵政策,包括低門柵入境和低門柵收費
為鼓勵更多外國遊客來中國旅遊,其意義和中國貨幣合理貶值是一樣的
『柒』 兩會期間:為什麼旅遊業議案,提案不多
爭端枷淹w婚事蔽蠢
『捌』 作為一位公民,提兩條有利於旅遊業發展的建議。
1.中國現在的旅遊市場現狀:個別地區旅遊景點秩序非常亂,亂收費現象非常嚴重,中國如果想加快旅遊業發展,必須要重視現在旅遊業中存在弊端。
2.大力宣傳,提高人們對家庭型旅遊的鼓勵政策。
『玖』 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意見建議
一、樹立科學旅遊觀
(一)創新發展理念。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要求,堅持深化改革、依法興旅,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推動形成政府依法監管、企業守法經營、遊客文明旅遊的發展格局;堅持融合發展,推動旅遊業發展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結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營造良好的旅遊環境,讓廣大遊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開心,在旅遊過程中發現美、享受美、傳播美。
(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線,推動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閑、度假並重轉變,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旅遊消費需求;推動旅遊開發向集約型轉變,更加註重資源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註重文化傳承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旅遊服務向優質服務轉變,實現標准化和個性化服務的有機統一。到2020年,境內旅遊總消費額達到5.5萬億元,城鄉居民年人均出遊4.5次,旅遊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
二、增強旅遊發展動力
(三)深化旅遊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簡政放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加快推進旅遊領域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切實發揮各類旅遊行業協會作用,鼓勵中介組織發展。建立公開透明的市場准入標准和運行規則,打破行業、地區壁壘,推動旅遊市場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各地要破除對旅行社跨省設分社、設門市的政策限制,鼓勵品牌信譽度高的旅行社和旅遊車船公司跨地區連鎖經營。積極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扶持特色旅遊企業,鼓勵發展專業旅遊經營機構,推動優勢旅遊企業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並重組,打造跨界融合的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民族品牌的旅遊企業做大做強。穩步推進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實現對國家自然和文化遺產地更有效的保護和利用。抓緊建立景區門票預約制度,對景區遊客進行最大承載量控制。統一國際國內旅遊服務標准。完善旅遊統計指標體系和調查方法,建立科學的旅遊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取消邊境旅遊項目審批,將旅行社經營邊境游資格審批和外商投資旅行社業務許可下放至省級旅遊部門。
(四)推動區域旅遊一體化。進一步深化對外合資合作,支持有條件的旅遊企業「走出去」,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完善國內國際區域旅遊合作機制,建立互聯互通的旅遊交通、信息和服務網路,加強區域性客源互送,構建務實高效、互惠互利的區域旅遊合作體。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在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圖們江地區開發合作以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等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框架下,採取有利於邊境旅遊的出入境政策,推動中國同東南亞、南亞、中亞、東北亞、中東歐的區域旅遊合作。積極推動中非旅遊合作。加強旅遊雙邊合作,辦好與相關國家的旅遊年活動。
(五)大力拓展入境旅遊市場。完善國家旅遊宣傳推廣體系,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逐步實現國家旅遊宣傳促銷專業化、市場化。建立多語種的國家旅遊宣傳推廣網站,加強國家旅遊形象宣傳。研究促進外國人入境過境旅遊簽證便利化措施,推動符合規定條件的對外開放口岸開展外國人簽證業務,逐步優化完善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推動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城市數量適當、布局合理。統籌研究部分國家旅遊團入境免簽政策,優化郵輪出入境政策。為外國旅客提供簽證和入出境便利,不斷提高簽證簽發、邊防檢查等出入境服務水平。
三、拓展旅遊發展空間
(六)積極發展休閑度假旅遊。在城鄉規劃中要統籌考慮國民休閑度假需求。加強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合理優化布局,營造居民休閑度假空間。積極推動體育旅遊,加強競賽表演、健身休閑與旅遊活動的融合發展,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體育運動場所面向遊客開展體育旅遊服務。推進整形整容、內外科等優勢醫療資源面向國內外提供醫療旅遊服務。發揮中醫葯優勢,形成一批中醫葯健康旅遊服務產品。規范服務流程和服務標准,發展特色醫療、療養康復、美容保健等醫療旅遊。有條件的城市要加快建設慢行綠道。建立旅居全掛車營地和露營地建設標准,完善旅居全掛車上路通行的政策措施,推出具有市場吸引力的鐵路旅遊產品。積極發展森林旅遊、海洋旅遊。繼續支持郵輪遊艇、索道纜車、游樂設施等旅遊裝備製造國產化,積極發展郵輪遊艇旅遊、低空飛行旅遊。
(七)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依託當地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挖掘文化內涵,發揮生態優勢,突出鄉村特點,開發一批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產品。推動鄉村旅遊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鎮,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旅遊小鎮,建設一批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加強規劃引導,提高組織化程度,規范鄉村旅遊開發建設,保持傳統鄉村風貌。加強鄉村旅遊精準扶貧,扎實推進鄉村旅遊富民工程,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統籌利用惠農資金加強衛生、環保、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鄉村旅遊服務體系。加強鄉村旅遊從業人員培訓,鼓勵旅遊專業畢業生、專業志願者、藝術和科技工作者駐村幫扶,為鄉村旅遊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八)創新文化旅遊產品。鼓勵專業藝術院團與重點旅遊目的地合作,打造特色鮮明、藝術水準高的專場劇目。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范整合會展活動,發揮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慶品牌效應,組織開展群眾參與性強的文化旅遊活動。杜絕低水平的人造景觀建設,規范發展主題公園。支持傳統戲劇的排練演出場所、傳統手工藝的傳習場所和傳統民俗活動場所建設。在文化旅遊產品開發中,反對低俗、庸俗、媚俗內容,抵制封建迷信,嚴厲打擊黃賭毒。
(九)積極開展研學旅行。按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將研學旅行、夏令營、冬令營等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的重要載體,納入中小學生日常德育、美育、體育教育范疇,增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按照教育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研學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研學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研學為主的研學旅行體系。加強對研學旅行的管理,規范中小學生集體出國旅行。支持各地依託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大型公共設施、知名院校、工礦企業、科研機構,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體系。鼓勵對研學旅行給予價格優惠。
(十)大力發展老年旅遊。結合養老服務業、健康服務業發展,積極開發多層次、多樣化的老年人休閑養生度假產品。規劃引導各類景區加強老年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嚴格執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標准,適當配備老年人、殘疾人出行輔助器具。鼓勵地方和企業針對老年旅遊推出經濟實惠的旅遊產品和優惠措施。抓緊制定老年旅遊服務規范,推動形成專業化的老年旅遊服務品牌。旅遊景區門票針對老年人的優惠措施要打破戶籍限制。
(十一)擴大旅遊購物消費。實施中國旅遊商品品牌建設工程,重視旅遊紀念品創意設計,提升文化內涵和附加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培育體現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品牌。傳承和弘揚老字型大小品牌,加大對老字型大小紀念品的開發力度。整治規范旅遊紀念品市場,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業街區,鼓勵發展特色餐飲、主題酒店。鼓勵各地推出旅遊商品推薦名單。在具備條件的口岸可按照規定設立出境免稅店,優化商品品種,提高國內精品知名度。研究完善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將實施范圍擴大至全國符合條件的地區。在切實落實進出境遊客行李物品監管的前提下,研究新增進境口岸免稅店的可行性。鼓勵特色商品購物區建設,提供金融、物流等便利服務,發展購物旅遊。
四、優化旅遊發展環境
(十二)完善旅遊交通服務。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機場建設要統籌考慮旅遊發展需要。完善加油站點和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旅遊服務功能,加快推進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建設。將通往旅遊區的標志納入道路交通標志范圍,完善指引、旅遊符號等標志設置。推進旅遊交通設施無障礙建設與改造。重點旅遊景區要健全交通集散體系。增開旅遊目的地與主要客源地之間的列車和旅遊專列,完善火車站、高速列車、旅遊專列的旅遊服務功能,鼓勵對旅遊團隊火車票價實行優惠政策。加強高鐵車站與城市、景區的交通銜接。支持重點旅遊城市開通和增加與主要客源地之間的航線,支持低成本航空和旅遊支線航空發展,鼓勵按規定開展國內旅遊包機業務。規劃引導沿江沿海公共旅遊碼頭建設,增開國際、國內郵輪航線。制定旅遊信息化標准,加快智慧景區、智慧旅遊企業建設,完善旅遊信息服務體系。
(十三)保障旅遊安全。加強旅遊道路特別是橋梁、隧道等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對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等旅遊場所特種設備定期開展安全檢測。完善旅遊安全服務規范,旅遊從業人員上崗前要進行安全風險防範及應急救助技能培訓。旅行社、景區要對參與高風險旅遊項目的旅遊者進行風險提示,並開展安全培訓。景區要加強安全防護和消防設施建設。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建立健全旅遊景區突發事件、高峰期大客流應對處置機制和旅遊安全預警信息發布制度,將其納入當地統一的應急體系。重點景區要配備專業的醫療和救援隊伍,有條件的可納入國家應急救援基地統籌建設。
(十四)加強市場誠信建設。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中,加快完善旅遊相關企業和從業人員誠信記錄。行業協會要完善行業自律規則和機制,引導會員企業誠信經營。建立嚴重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加大曝光力度,完善違法信息共享機制。加強旅遊市場綜合執法,依法嚴厲打擊「黑導游」和誘導、欺騙、強迫遊客消費等行為,依法嚴肅查處串通漲價、哄抬價格和價格欺詐的行為,積極營造誠實守信的消費環境,引導旅遊者文明消費。充分發揮旅遊者、社會公眾及新聞媒體的監督和引導作用,推進旅遊服務質量提升。推動景區景點進一步做好文明創建和文明旅遊宣傳引導工作,加大景區文明旅遊執法,杜絕亂刻亂畫、隨地吐痰、亂丟垃圾等行為。
(十五)規范景區門票價格。利用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等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門票以及景區內另行收費的游覽場所、交通工具等項目價格要實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體現公益性,嚴格控制價格上漲。景區應嚴格按照規定,對未成年人、在校學生、老人、軍人、殘疾人等實行門票費用減免。所有景區都要在醒目位置公示門票價格、另行收費項目的價格及團體收費價格。要進一步加強價格監管,堅決制止各類變相漲價行為。
五、完善旅遊發展政策
(十六)切實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強化全社會依法休假理念,將帶薪年休假制度落實情況納入各地政府議事日程,作為勞動監察和職工權益保障的重要內容,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加快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鼓勵職工結合個人需要和工作實際分段靈活安排帶薪年休假。在教學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校可結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中小學可按有關規定安排放春假,為職工落實帶薪年休假創造條件。
(十七)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景區旅遊道路、步行道、停車場、廁所、供水供電、應急救援、遊客信息服務以及垃圾污水處理、安防消防等基礎設施建設,圍繞重點旅遊區和旅遊線路,進一步完善遊客咨詢、標志標牌等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力量開發建設一批新的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文化科普教育功能完善、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吸引力的精品景區和特色旅遊目的地。編制全國生態旅遊發展規劃,加強對國家重點旅遊區域的指導,抓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旅遊資源整體開發,引導生態旅遊健康發展。各級政府要重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中央政府要加大對中西部地區重點景區、鄉村旅遊、紅色旅遊、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態旅遊等旅遊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保護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
(十八)加大財政金融扶持。抓緊研究新形勢下中央財政支持旅遊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做好國家旅遊宣傳推廣、規劃編制、人才培養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支持服務業、中小企業、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節能減排等專項資金,要將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和項目納入支持范圍。政府引導,推動設立旅遊產業基金。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上市,通過企業債、公司債、中小企業私募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加強債券市場對旅遊企業的支持力度,發展旅遊項目資產證券化產品。加大對小型微型旅遊企業和鄉村旅遊的信貸支持。
(十九)優化土地利用政策。堅持節約集約用地,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安排旅遊用地的規模和布局,嚴格控制旅遊設施建設佔用耕地。改革完善旅遊用地管理制度,推動土地差別化管理與引導旅遊供給結構調整相結合。編制和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海洋功能區規劃時,要充分考慮相關旅遊項目、設施的空間布局和建設用地要求,規范用海及海岸線佔用。年度土地供應要適當增加旅遊業發展用地。進一步細化利用荒地、荒坡、荒灘、垃圾場、廢棄礦山、邊遠海島和石漠化土地開發旅遊項目的支持措施。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以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開辦旅遊企業,修建旅遊設施涉及改變土地用途的,依法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二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人才強旅、科教興旅」戰略,編制全國旅遊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優化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強旅遊學科體系建設,優化專業設置,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大力發展旅遊職業教育。建立完善旅遊人才評價制度,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推動導游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導游評價制度,落實導游薪酬和社會保險制度,逐步建立導游職級、服務質量與報酬相一致的激勵機制。加強與高等院校、企業合作,建立一批國家旅遊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加強導游等旅遊從業人員培訓,不斷提高素質和能力。鼓勵專家學者和大學生等積極參加旅遊志願者活動。把符合條件的旅遊服務從業人員納入就業扶持范圍,落實好相關扶持政策。支持旅遊科研單位和旅遊規劃單位建設,加強旅遊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意見,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推動本地區旅遊業改革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各地要加強規劃引導,重視對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防止重復建設。各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的實施細則。要深入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落實配套法規。發展改革委、旅遊局要定期匯總各地區及有關部門對本意見的貫徹執行情況並開展督促檢查。各級旅遊行政管理及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加強協調配合,促進旅遊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國務院
2014年8月9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