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武威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武威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 2021-02-25 12:28:58

① 武威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思路是什麼

一、打造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打造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從金武經濟發展比較優勢、可持續發展角度、人居環境以及發展的歷史角度看都非常必要,是完全可行的。

(一)從金武經濟發展比較優勢看。金昌市工業經濟實力較強,主要以有色冶煉加工為主。2009年,金昌市GDP達196.0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 11.58億元,佔5.9%;第二產業155.68億元,佔79.4%;第三產業28.83億元,佔14.7%;其中工業142.93億元,佔GDP的 72.9%。武威是一座傳統的農業城市。2009年,武威市GDP達192.7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53.5億元,佔27.8%,較金昌高21.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73.77億元,佔38.3%,較金昌低41.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65.52億元,佔33.9%,較金昌高19.2個百分點;其中工業 48.65億元,佔GDP的25.2%,比金昌低47.7個百分點。兩市比較,武威一、三產業發達,又是河西的第一人口大市,勞動力資源非常豐富,與以重工業為主的金昌市相比能形成較強的產業優勢互補。加強兩地經濟要素流動,促進兩地強強聯合,推動各自產業優化升級,是一個互利共贏的良策。

(二)從金武經濟可持續發展角度看。金昌市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工礦型城市,因開采鎳而興起,在單個大型企業的基礎上擴展為城市,金川公司至今仍是金昌市最主要的經濟增長源,在城市經濟中佔有絕對優勢。2009年,金川公司實現的工業增加值占金昌市全部工業增加值的84%,但非再生資源的資源衰竭特性和結構過分單一嚴重影響金昌市的生存和發展。金川鎳礦目前的保有儲量,使整個礦山的服務年限只有40年左右,為了避免陷入"礦竭城衰",確保金昌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資源型城市轉型是必然趨勢,且刻不容緩。武威具有豐富的農耕文化和久遠的耕種歷史,是河西商品糧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農產品資源豐富,農產品加工利用的規模化發展水平較高,形成了一批區域性的主導產業。承接參與金昌市資源性城市轉型是武威發展的應有之義,金昌市金川公司也應主動融入武威經濟社會發展之中,因此,促進金武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推進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

(三)從居住環境看。金川公司是一個國有大型有色金屬冶煉企業,對本地環境污染嚴重,2003年、2004年金昌市因二氧化硫排放超標被列入"全國十大空氣嚴重污染城市",近年來雖然環境有所改善,但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學需氧排放量仍較高,對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同時,金昌市區四面戈壁,相較武威冬天寒冷、夏天炎熱且風沙大;而武威城區處在綠洲的中心,無污染,氣候宜人,人氣旺,適宜人們居住生活。所以從人居環境看,也需要金武區域一體化。

(四)從金武發展的歷史角度看。武威和金昌地理相連、山水相依、人文相親、血脈相通,歷史上,金昌屬於武威,古往今來,在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存在著相當密切的聯系,且金昌武威同屬一個生態區,兩地人民一直以來同飲一河水,共享一方資源,經濟上天然就有著很強的關聯性。相同的人文地理和相親的歷史淵源為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提供了獨特的便利條件。

二、打造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總體思路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按照省委、省政府"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部署,進一步解放思想、變革思維,以更加寬廣的眼界、更加超前的思維、更加開放的姿態來共同謀劃金武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加強長期協作、交流、溝通和融合,推動兩市組團發展;統一規劃,優勢互補,分工協作,互通有無,互促互進,實現區域化大發展;通過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水資源規劃與利用、農產品資源、工業產業布局與規劃、人力資源和環境、旅遊市場與文化產業、產學研等七個方面的一體化,實現經濟大融合,帶動區域大發展,推進金武一體化,促進兩市共同繁榮。

三、打造金武經濟一體化的方向和建議

金昌武威應聯合盡快申請省政府將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納入全省區域發展戰略,成立領導小組,制定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規劃,有序推進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

(一)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基礎要求。武威、金昌有過統一地區的歷史,公路、鐵路、水電煤等公共基礎設施曾有過一體化雛形,當前推進武威、金昌的基礎設施一體化就更加容易。一要努力實現公共服務規劃一體化。要充分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借鑒美國大都市區域規劃組織(MPC)模式,將武威和金昌區域內重大基礎設施規劃進行有效對接,研究出台《金武經濟一體化發展基礎設施規劃》,指導加快推進金武經濟一體化發展。二要積極推進交通網路一體化。公路上,要以國道312線為橫軸線,以省道212線為縱軸線,力爭金武高速公路年內開工建設,使武威到金昌的距離由85KM縮短為65KM,形成半小時經濟圈。加快永民公路的施工進程,論證建設金左高速公路,建立起內連蘭州、張掖,外接新疆、青海、寧夏、內蒙,努力形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路。鐵路上,加快蘭州至張掖客運專線、金阿鐵路建設,努力形成以武威、金昌市區為中心,輻射周邊地區的鐵路交通網路。航空上,盡快申請、改造武威機場軍民兩用,並與金昌機場攜手開展金武空中通道。三是以兩市"同區號"為依託,加快推進信息一體化。按照科學規劃通訊設施建設,積極引導通訊運營商加大基礎設施投入,聯合電信、移動、聯通等運營商,推進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力求電子政務、行業信息化、農村信息化、城市信息化同溝同井同基站,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

(二)推進水資源規劃與利用一體化。武威、金昌水資源缺乏,並分布不均衡,污染及生態脆弱問題使水資源對經濟社會的支撐能力有限。保護和利用好水資源是兩市共同的責任。一是要嚴格執行《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的有關規定,同一政策,同一標准,上下聯動,共同治理。二是要圍繞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規劃,在國家水利部和省委的領導和協調下,編制"金武區域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用於指導金武地區水資源合理開發與利用。三是要解決好重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劃分流域上游與下游責任以及水資源環境污染治理與生態保護等重大問題。

(三)推進農產品資源一體化。武威是農業大市,小麥、玉米、蔬菜等農產品和畜牧產品產量均居全省前列,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糧生產、供應及畜牧養殖基地,且農產品品種多,產量高,品質優,規模農業、高效農業、特色農業發展較好。而金昌市農業人口比重只有47%,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業人口比重會更小,用43%的農業人口養活57%的城市人口,本地主要農產品供需會存在較大缺口,因此,必須從相鄰地區調用大量的農副產品來滿足本地居民的需求。打造金武經濟一體化,可充分發揮武威的農業資源比較優勢,促使武威現代高效農業的發展,將優質農產品,長期融入到金昌市的綠色通道,把武威打造成金昌市的" 米袋子"和"菜籃子"。

(四)推進工業產業布局與規劃一體化。實現金武區域產業布局與規劃一體化,必須立足於兩市資源條件、產業發展基礎和比較優勢,從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角度,合理調整存量資產和增量資產的區域布局,協調大項目的分布,加強產業之間的分工與協作,改變產業規劃上缺乏兩市間協調和互動發展的局面。一要工業經濟布局一體化。金昌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大,有色金屬、無機化工、能源加工等重工業優勢突出,2009年,工業增加值中重工業所佔比重達70%左右;武威輕工業具有發展優勢,尤其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比較發達,2009年,工業增加值中輕工業所佔比重達70%左右。金武兩市在工業經濟方面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兩市要有統一布局,發揮各自的經濟發展優勢,相互帶動,尋找發展接合點,共同向省上爭取政策,尋求更多的合作空間,避免趨同發展。二要依託金川公司和鎳都實業公司發展武威工業。近年來,武威為發展地方工業,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一大批工業企業,但卻忽視了與鄰近的"金娃娃"的合作。2009年,這兩個公司實現的增加值達123.13億元,是武威全部工業的2.5倍;實現的利稅總額達56.49億元,是武威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的13倍。因此武威應多做" 金娃娃"的文章,主動出讓土地,在武威建設"金川工業小區", 延伸這兩個公司的產業鏈,承接金川公司產業轉移。三要依託金昌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拓展武威工業的輻射帶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部除省會城市外,只批准了石河子,今年3月21日,金昌市已被國務院批准為甘肅省繼蘭州之後的第二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此開發區達27平方公里,享受國家開發區政策,重點開發新材料,延伸有色金屬、冶金、硫化工、磷化工、氯鹼化工、煤化工六條產業鏈,武威應依託此開發區,根據本地條件有選擇地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高新技術產業。同時,擬將在武威建設的"金川工業小區"納入金昌市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享受國家開發區政策。四要建立區域統一的產權交易市場及市場協調委員會,簽訂一系列促進產權市場聯合的協議,進而推動產業布局與規劃一體化。五要吸引金川公司和"八冶"公司參與武威城市建設和重大項目招投標,從而促進金武區域經濟一體化。

(五)推進人力資源和居住環境一體化。從人口狀況來看,武威是人口大市,2009年,武威市常住人口達191.83萬人,是金昌市的4倍,由於人流的相對集中,可帶動物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發展,具有人口大市的武威可充分發揮人口資源的輻射優勢,促進金昌武威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發展。由於金昌市環境污染嚴重,氣候條件差,四面戈壁,因此,金昌市居民選擇鄰近的武威居住是必然和現實的選擇。從金昌和武威的歷史沿革看,1981年之前,武威金昌同屬一個地區,金昌有大量的武威人,這些土生土長在武威、對武威有深厚故鄉情的人們,習慣並喜歡住在武威,生活在武威,目前已有大批金昌人在武威買了住房,加之金川公司在3年內要拆遷改造50萬平方米的職工住宅樓。因此武威應順應時勢,在金武公路入口處給金川公司和金昌市出讓兩塊土地,在武威開發建設"金川住宅小區" 和"金昌住宅小區",力爭把武威打造成為金昌的生活基地。通過創造武威"窪地"效應,積聚項目、產業以及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六)推進旅遊市場與文化產業一體化。武威旅遊資源豐富,金昌有高度的工業文明,可以發展工業旅遊,兩市又具有多民族文化的傳統和靠近青海、寧夏、內蒙等的地緣優勢,應以"合作、共贏、共享"的理念形成區域統一旅遊市場。一是探索和建立兩市旅遊合作的有效運行機制。用於指導建立區域內共同旅遊市場、整合旅遊市場資源與信息、建立旅遊市場網路,形成利益共享的旅遊合作發展模式。二是在旅遊產品上塑造兩市旅遊整體形象。以兩市特有的旅遊資源共同打造"生態游"、"人文游"、"工業游"、"民族游"等旅遊品牌。三是在旅遊市場開發上,要把兩市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旅遊資源整合,打造幾條跨區域的金武一日游旅遊線路,開發反映地方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四是開發體現休閑、度假性質的高端旅遊產品。開發集觀光、會展、商務、博覽、休閑等為一體的旅遊產品,實現旅遊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五是立足現有基礎重點發展傳媒、出版、文體娛樂、文博會展等產業。充分發揮兩市主要媒體的廣泛影響力和強勢地位,整合現有傳媒資源,在金武電視新聞中互播兩地經濟發展動態,武威日報和金昌日報開辟專欄,互印兩地經濟發展動態,推動廣電和報業的聯合與重組,培育更強勢的傳媒龍頭和大集團,興辦傳媒文化產業園區,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更好的配套條件、服務、政策和人文環境,在資源共享中不斷開發品位高、影響大的文化產品。

(七)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武威、金昌兩市有特色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較少,自主培養人才的能力較弱,這是制約兩市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快推進兩市產學研一體化進程。一要在突出發展自己優勢項目的基礎上,實行自主創新合作戰略,加快科研信息、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協作,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二要走產學研一體化的路子。一方面積極鼓勵大企業與國內知名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產學研一體化合作關系,通過產學研一體化合作,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另一方面金武首先要打破戶籍管理制度,在兩市的省級示範性中學相互招收兩市品學兼優的學生,促進兩市教育一體化。三要就地轉化科研成果。積極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和科技產品的應用,探索設立專項基金,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四要加快建立兩市聯合的專門人才的培訓、引進、留住機制。金川公司每年需新增技術人才約1500人,而金昌市每年畢業的大中專學生雖然達3000多人,但因專業不對口,無法滿足金川公司的需求,因此武威職業學院要與金川公司主動聯合協作,把武威職業學院作為金川公司的技工培訓基地,達到互利共贏。五是實現剩餘勞動力轉移一體化,實現"金武經濟圈"內剩餘勞動力轉移優先政策,最大限度優先使用圈內勞動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② 中國文化旅遊產業未來發展有哪些趨勢

1.文化創意,成為文化旅遊的重點發展方向

文化創意產業被稱為21世紀全球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全世界創意經濟每天創造產值達220億美元,並以5%的年增長速度遞增。如今,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在旅遊領域的拓展和延伸,成為旅遊發展的新引擎,反過來,旅遊的發展也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繁榮創造了新機遇、新動力。

2.文化「深度游」成為中國旅遊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專業規劃機構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中國旅遊已經從傳統"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游向以文化為主題導向的「文化深度游」、「文化休閑游」轉變,並出現了以世界遺產為核心主題的專項旅遊產品。

文化深度游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遺產旅遊熱的興起和發展。「遺產旅遊」已經成為世界旅遊業最熱門的項目之一。英國遺產旅遊業發展迅猛,年收入高達260億英鎊,幾乎成為該國旅遊業的支柱。

3.康體保健游已經成為文化體驗旅遊的重要內容

文化性作為旅遊產業的核心特質之一,體現在旅遊產品的各個方面。

隨著中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出遊能力漸趨增強,文化體驗游成為遊客熱衷選擇的旅遊產品類型,其中康體保健游因為能夠迎合現代人越來越強的醫療保健意識和康體養生需求,成為廣泛關注和備受推崇的文化體驗旅遊產品類型。

③ 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摘 要] 產業可持續是旅遊管理領域內人們關注的中心議題之一。本文在發展觀的指導下,文化在旅遊產 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更新認識,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旅遊產業素質,從而構築旅遊產業發展 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旅遊文化;可持續旅遊發展

近20多年,我國旅遊產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經過對傳統發展觀的反思,人們意識到增長只是手段,經濟發展才是目的,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成為普遍關注的中心議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為旅遊業的未來發展指出了一條光明之路。旅遊產業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從而構築旅遊業發展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文化內涵的闡釋

旅遊是在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後,主動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現的一種綜合性大眾活動,文化要素對旅遊活動很大。
文化的內涵,一直是一個眾說紛紜的。筆者結合眾多學者的觀點和理解,總體上對文化的內涵得出以下認識:
1.文化的廣泛性。文化是一個大的范疇,包括人類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人們對文化多角度、多側面的也正說明文化豐富,外延寬廣。從不同視角可以把文化進行細分,旅遊文化是其中的一個分支。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2.文化的層次性。文化具備特有的層次結構,包括表層的物質文化、核心層的精神文化、中間層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層的文化。所以「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互為表裡地對立統一於整個旅遊活動中。而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則是由物態到心態的中間性過渡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層次,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證方向和指南的意義」。因此,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應當多方位、多層次思考。
3.文化的模糊性。由於文化涵蓋面廣泛,有學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其內容既具體又抽象,「模糊的文化和文化的模糊,使得我們在理解、研究文化時,有時不得不不求甚解」。理解和掌握旅遊文化內涵必須分門別類,層層遞進。
4.文化的差異性和發展性。文化是歷史發展中各地區各民族實踐中創造的產物,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文化作為一個不斷進行物質和信息交換的動態開放系統,在穩定與發展的對立中不斷實現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文化與時俱進的發展進程中,人居於中心地位。要以人為本,客觀地看待由旅遊人群流動帶來的文化交流,旅遊客源地與目的地的文化差異並不能說明兩地文化孰優孰劣。
結合旅遊產業理解文化,旅遊文化不是旅遊與文化的簡單疊加,它不僅僅局限在民族傳統文化的領域,也不是僅僅關注文化旅遊這類文化表徵比較明顯的旅遊形式,而是要將旅遊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進一步揭示其內在的固有,以利於其可持續發展。旅遊文化和一般文化形式相同,也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多層次結構體系,「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旅遊的文化內涵,將使旅遊文化建設更具目的性、針對性和實際可操作性。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二、文化在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先進的旅遊文化引領旅遊產業發展的方向。旅遊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必然要求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遊文化,用先進文化引領旅遊可持續發展。現代旅遊是旅遊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實施的一種高級消費,旅遊者最大的收獲就是精神的愉悅和一段回味無窮的美好記憶,所以沒有文化就沒有旅遊,旅遊產品和旅遊產業的經濟性、文化性是統一的。只有充分重視旅遊產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內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遊者,才能帶來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2.文化是旅遊經濟競爭的核心。旅遊業的競爭本質上是文化的競爭,文化因素成為旅遊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物質方面的需求是較低級的需求,易於滿足;但是其最終目標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屬於高級而復雜的需求,較難於滿足。由於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異性往往為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所獨有,很難模仿和復制,可比性較低,易於創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發展旅遊強有力的競爭能力,文化中所帶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獨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遊文化特色形成區域間文化特質,是培植旅遊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隨著旅遊開發逐漸向深度發展,文化象一隻無形的手支配著旅遊經濟活動,只有通過文化創新才能保持旅遊經濟基業長青。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3.文化是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知識經濟,文化經濟一體化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重視文化因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現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報告中強調:實現發展的動力實際上存在於文化之中,文化是發展的搖籃。國際旅遊發展的經驗顯示,旅遊業的收益越來越不依靠人數的增加,而來自於多元文化含量的旅遊產品和特色旅遊服務,旅遊與文化交流結合程度愈高、旅遊文化因素越多,旅遊經濟越發達。以北京大觀園為例,從160萬元《紅樓夢》電視連續劇的制景費起家,不斷發掘紅樓文化,按《紅樓夢》小說中的菜譜開發紅樓宴、紅樓宴舞,靠挖掘文化內涵使得發展成為國內旅遊企業的知名品牌。在旅遊資源走過普遍開發階段之後,文化成為將旅遊業發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驅動力。
4.文化旅遊是旅遊產業的發展方向。我國旅遊業在近年的迅猛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我國悠久深厚的文化資源。2002年,海外遊客對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調查中,五種遊客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文化類型就佔了四種,其中對華僑的調查,文物古跡名列第一位。這體現了旅遊對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屬性,中國獨有的歷史文化延續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繁多的文化資源種類,有利於開發結構完善、選擇適應面廣的旅遊產品,形成優質品牌。,文化旅遊市場開發方興未艾,大力發展旅遊文化、開發以文化為特色的旅遊景點和旅遊活動內容,可以滿足遊客的高層次文化需求,是中國旅遊面向國際市場和競爭的必然選擇,推進文化旅遊的發展,才能使我國由旅遊大國成為旅遊強國。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5.旅遊與文化相互作用。旅遊者通過旅行活動,了解到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同時也將自己本地區的文化帶給了旅遊目的地的居民,傳播和交流了兩地的文化。同時,為了吸引旅遊者,旅遊目的地也日益重視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這對於文化的發展無疑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眾多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的有關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旅遊者大規模持續來訪,對旅遊目的地文化影響更多的是消極部分,最明顯的是使當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這類變化對於那些原本以獨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會風情民俗為基本的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來訪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將使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遊產業持續發展乃至維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礎。

三、旅遊文化內涵建設促進旅遊可持續發展

實現旅遊產業利益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的過程中,建立產業良性的內部運行機制和外部發展關系,從而提升產業素質,獲得可持續發展。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旅遊發展觀念。我國旅遊業起步較晚,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提出「以旅遊養旅遊」、「五個一齊上」等發展思路,曾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使人們對旅遊從外事接待到事業再到產業的認識逐漸明晰,一些項目在一定時期內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是這種外延式擴張的粗放型發展,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於旅遊目的地的自然資源和社會文化資源造成的破壞難以用經濟數字來計量。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旅遊產業發展從數量型轉向質量型和效益型,通過挖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向深度發展。
2.堅持政府主導全面發揮產業功能。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和旅遊產業發展水平條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導型旅遊發展模式,並由此形成的政府主導、市場主體、運作、全民參與的產業發展態勢,在旅遊目的地,旅遊投資經營者、遊客、當地居民三者之間的利益交織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協調好他們之間的現實矛盾,追求並達到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統一,因此,政府管理部門要提高管理的專業化、化水平,摒棄短期行為,做先進文化的代表,引導當地旅遊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並由此全面發揮旅遊產業功能。
3.構建旅遊企業文化營造和諧旅遊環境。隨著我國旅遊法制建設的逐步健全,促進了旅遊市場環境的規范,但是旅遊行業惡性競爭、虛假廣告、合同欺詐等各種短期行為仍然在侵蝕著旅遊經濟本不健壯的肌體,嚴重威脅著旅遊產業的長遠發展。營造誠信公平的經營環境,改善旅遊行業形象,是旅遊經營企業必須面對和思考的。依法治旅完善旅遊法規建設,可以一定程度地規范市場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遊經營企業的自律,通過構建旅遊經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倡導誠信守法經營。
4.深度開發旅遊資源以品牌促發展。旅遊資源開發中的文化內涵開發是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手段。旅遊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核心是文化創意,在地方文脈的基礎上確定文化的開發方向和主題格調,明確定位圍繞主題進行組織,進而通過旅遊產品加以體現,並不斷豐富文化內涵,進行創造性的升級改造。其中,對旅遊資源文化主題的感知和把握並經由旅遊產品外顯是關鍵,其本質在於對旅遊文化資源進行概括、發掘、升華最終凝聚區域特色的個性化精神,然後通過物化、創新,實現更深層次的整合,將文化內涵滲透、表現在旅遊產品的各個層面,形成特色品牌,強化旅遊吸引力。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5.重視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做好前瞻性。我國旅遊產業起步較晚,旅遊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缺乏市場的縱深拓展能力;另一方面,羽翼尚未豐滿,恰逢加入WTO的巨大變革,剛剛蹣跚學步就面臨著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戰,客觀上使得中國旅遊產業不可能亦步亦趨照搬照抄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同時,正是由於我國旅遊產業發展的很短,旅遊產業發展的焦點集中在經濟領域,加上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不如它對經濟和環境的影響那麼直接和易於察覺,往往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其結果才逐漸顯現出來,可一旦結果顯現,其後果也就無可挽回,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遠遠落後於旅遊對經濟和環境影響的問題研究。我們必須重視這個現象並做好前瞻性研究,現階段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旅遊接待地區社會文化商品化問題、傳統文化衰退問題、民族文化異化問題以及遊客帶來的文化示範對旅遊接待地的文化影響問題等等,從事這些研究的不僅包括旅遊工作者,還包括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所以還應當重視做好成果共享和研究成果在實踐中的推廣。
6.加快人才培養夯實旅遊產業發展基礎。旅遊產業鏈較長,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實現旅遊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快人才培養,提高勞動者素質,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長期以來,我國旅遊專業是置於經濟學范疇內的,旅遊文化還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科,對旅遊人才文化素質的提高重視不夠。而實際上旅遊產品設計、資源開發和規劃、旅遊服務都是基於文化基礎上的,但旅遊從業人員文化層次偏低,對文化的認知度不夠,旅遊文化內涵的「白化」環節缺失,無法做到幫助不同文化背景旅遊者感悟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旅遊活動只能停留觀光的淺顯層面,不能適應旅遊的發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遊人才培養,逐步從單純的生產性投資轉向人力資本投資,提高旅遊從業人員業務素質,提高他們對所處環境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的了解程度,既要做好服務員,又要做好講解員,通過每一位旅遊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給與遊客全方位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提升旅遊文化品位。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旅遊產業是兼有經濟、文化、社會和環境四大功能的產業,但是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忽視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現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遊資源的適度開發和永續利用要求提升產業素質,整合文化要素,進行品牌運作。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研究精神文化,開發物質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進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與旅遊產業有關各方參與,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積極實踐,促使旅遊產業走向成熟,持續健康發展。

:
[1]謝春山.旅遊文化——中國旅遊業參與國際競爭成敗的關鍵[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3).
[2]安宇,沈山.和諧社會的區域文化戰略:江蘇建設文化大省與發展文化產業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3]林永匡.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陣地意識[N].中國旅遊報,2000-01-17.
[4]李天元.中國旅遊可持續發展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④ 武威黃羊秋牧鄉村農業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武威黃羊秋牧鄉村農業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是2018-11-26在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黃羊鎮土塔村。

武威黃羊秋牧鄉村農業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20602MA71CX3A7G,企業法人周健,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武威黃羊秋牧鄉村農業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農業觀光旅遊;鄉村旅遊項目開發;農作物、瓜果蔬菜種植、儲藏、加工、銷售;林木種子、花卉培育、銷售;畜禽、水產養殖、銷售;農副產品購銷、初加工;熟食加工、銷售;農業科技信息咨詢服務;農產品展覽展示;預包裝食品兼散裝食品、日用百貨、酒、工藝品、醫療器械、化肥、茶葉、茶具銷售;煙零售;茶文化推廣、研究;餐飲住宿服務;汽車租賃;文藝演出承辦,舞台表演,舞台藝術造型策劃;婚慶禮儀服務;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策劃;會務會展服務;養老服務;養生保健咨詢服務;農業孵化基地建設;園林綠化工程。(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武威黃羊秋牧鄉村農業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⑤ 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如何選擇

專家預測:未來,文化旅遊的市場空間將有望達到2萬億元。在這個背景下,把文化與旅遊攥成「拳頭」,既抓住了文化與旅遊的內在聯系,又順應了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相融合的規律。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應在以下四個方面發力。
1、聚焦「大融合」,在統籌兼顧上發力。推動文化旅遊產業提速增效,必須以統籌全局的視野加快推進「三個融合」,充實完善旅遊產業內容、促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撬動地方經濟騰飛。
2、規劃「大項目」,在強化支撐上發力。文化旅遊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一個個項目的支撐。當前,正從點狀開發、線路統籌向區域聯動轉變,必須通過區域內規劃布局和實施重大項目,充分發揮項目建設在優化結構中的強大引擎作用,推進文化旅遊產業聚集發展,在更大時空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發休閑、體驗和度假型產品。
3、開發「大產品」,在有效供給上發力。需求決定供給,供給引領消費。當前,我國文化旅遊產品「有效供給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旅遊領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問題。為此,必須以「用戶為王、體驗至上」為核心,充實完善旅遊產品供給、優化旅遊產品結構,更好地順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滿足快速增長的大眾化、個性化旅遊消費需求。

⑥ 武威市印象西涼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武威市印象西涼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是2015-12-03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回地址位於甘肅答省武威市涼州區北大街76號再就業市場E3-13號。

武威市印象西涼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20602MA71LCY717,企業法人白兆斌,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武威市印象西涼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組織、策劃、實施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慶典禮儀服務;廣告設計、製作、代理及發布;旅遊資源開發及管理,旅遊宣傳促銷策劃,旅遊景區配套設施建設,旅遊文化推廣;園林綠化;旅遊紀念品、工藝品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武威市印象西涼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