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社區發展模式
㈠ 社區發展模式的介紹
社區發展模式是指通抄過調動社區居民襲的參與、互助合作,再加上上級政府和外界機構組織的協助和支持,動員社區內外資源,解決社區問題,滿足居民需求的一種工作模式。該模式強調的是居民的參與和合作溝通,注重居民在參與社區發展過程的個人能力、公共意識和社區歸屬感的培養,而不僅僅是社區物質環境的建設。
㈡ 關於文化旅遊的發展模式
旅遊經濟發展模式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某一特定時期內旅遊產業發展的總體方式。
我國一些學者就試圖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總結旅遊經濟發展模式的不同劃分,如從旅遊業的形成、發展同國民經濟關系出發,旅遊經濟發展模式可分為超前型發展模式和滯後型發展模式;從旅遊業發展的調節機制出發,旅遊經濟發展模式又可以分為市場型發展模式和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從旅遊類別發展的先後順序出發,旅遊經濟發展模式可分為延伸型發展模式和推進型發展模式。
從以上劃分的內容來看,它們主要的差異就在於政府主導下的模式運行與市場機制調節的模式運行。
美國學者將這兩種運行模式賦予了一個一般意義上的定義:「價值驅動型(value—driven)」和「市場驅動型(Market— driven)」。(見美國.查爾斯.R.戈爾德耐,《旅遊業教程——旅遊業原理、方法與實踐》第八版,412頁,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年)很顯然,前者就是以政府為主導的旅遊發展模式,而後者則是市場自發調節的發展模式。
1、從旅遊發展的空間結構看
我國旅遊產業的發展是以經濟基礎條件較好的中心城市和東南沿海地區的旅遊業發展為先導,然後向中心城市以外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逐漸推進的。
2、從資源的開發與產品生產組合看
旅遊產品由以觀光旅遊為主向多種旅遊產品推進。
3、從旅遊組織和旅遊的運作方式看
旅遊形式由團隊旅遊為主向散客旅遊居優勢、團隊旅遊與散客旅遊相結合的方向演進。
4、從旅遊設施的建設看
旅遊設施建設以高等級為主,由高等級向中、低等級推進,最終形成以中等級為主體的高、中、低等級結合的設施體系。
5 、從政府的管理看
旅遊產業一直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的主導作用由主要進行微觀的支持和管理向宏觀的調控和管理演進。
經濟發展觀不同
(1)經濟增長驅動型發展觀
經濟增長驅動型發展觀是指從經濟的角度出發,國家、地區和企業將旅遊發展的經濟功能置於首位的發展觀念。
(2)雙重動力型發展觀
雙重動力地發展觀是指從社會和經濟相結合的角度出發,既考慮旅遊業發展的社會功能,又考慮其經濟功能。
(3)可持續發展觀
可持續發展觀是指旅遊業發展要從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等方面利益相協調的角度出發,確保旅遊業發展利用的資源能用來「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不危及滿足今後各代人需要的能力」的發展觀念。
旅遊業發展具有的特徵是:第一,在政府總體規劃下的循序漸進發展。第二,資源得以可持續利用的發展。 第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發展。
2、從觀光型旅遊為主向度假型旅遊為主轉變
在未來的市場發展中,觀光型旅遊並不會完全失去市場,但在傳統的旅遊客源國家中度假旅遊將更為盛行,將會逐步取代觀光旅遊成為國際旅遊的主體。
3、追求更為靈活多變的旅遊方式
在追求個性化的浪潮下,旅遊者不再青睞於旅行社固定包價的旅遊方式。散客旅遊和家庭旅遊在旅遊者人數中所佔比例將逐漸增加。
4、在旅遊中追求更多的參與性和娛樂性
各國在旅遊產品設計開發中都注重安徘豐富的娛樂活動,改變旅遊方式,增加遊客的參與感,那些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傳統地方特色同時又和娛樂相結合的旅遊產品尤受遊客喜愛。
㈢ 旅遊規劃的社區參與有哪些方式
社區參與旅遊規劃是當前研究的熱點,也是和諧社會背景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保障。居民旅遊影響感知和態度研究是社區參與旅遊規劃的重要環節。先前關於居民旅遊感知和態度方面的研究大多著眼於旅遊發展相對比較成熟的目的地,本文選取旅遊規劃初期的歷史街區作為研究對象,探究當地居民的潛在旅遊影響感知與態度。
㈣ 試分析社區旅遊,社區參與,社區增權等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社區旅遊抄這一概念是從國外引進的。有兩種理解,一是指一種旅遊產品,即以社區為主要吸引物的一種旅遊活動;二是指一種發展理念。作為發展理念的社區旅遊則是指「社區參與旅遊發展」,簡稱「社區參與」,即在旅遊的決策、開發、規劃、管理、監督等旅遊發展過程中,充分考慮社區的意見和需要,並將其作為主要的開發主體和參與主體,以便在保證旅遊可持續發展方向的前提下實現社區的全面發展。社區增權則是在社區旅遊發展的實踐中應用而生的一種概念,是指「減少無權感」的過程,社區增權的實質是通過增強當地社區在旅遊開發方面的控制權、利益分享權和強調社區在推動旅遊發展方面的重要性,使社區居民從被動參與轉向主動參與,獲取旅遊發展中的決策權,保證當地居民的利益最大化並且能夠部分地控制旅遊在地方的發展。社區增權是對社區參與內涵的進一步拓展,將傳統的「自上而下」的社區參與方式改變為「自下而上」的合法增權形式,是提升社區參與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㈤ 旅遊「景區+社區」的「休閑社區」模式是指
例如東部華僑城
㈥ 社區工作實務模式中地區發展模式的定義、特點、在我國的適用性
一、社區發展模式
(一)社區發展模式的定義:是指通過調動社區居民的參與、互助合作,再加上上級政府和外界機構組織的協助和支持,動員社區內外資源,解決社區問題,滿足居民需求的一種工作模式。該模式強調的是居民的參與和合作溝通,注重居民在參與守區發展過程的個人能力、公共意識和社區歸屬感的培養,而不僅僅是社區物質環境的建設。
(二)社區發展模式的特點:
1、該模式起源於發展中國家的農村發展,之後被發達國家的城市社區工作借鑒,成為世界上促進社區發展和開發的主要模式。
2、該模式對社區硬體環境建設和社區中的人的發展雙重目標並重,而且認為社區發展中人的能力提高、公德意識培養、社區歸屬和認同感的培養比簡單的物質環境的建設更重要。
3、該模式所用的工作思路基本上是引導居民參與、和各級各個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通過協作來解決社區問題,盡量化解矛盾,不太注重沖突和抗爭。
4、該模式因為強調人的發展是第一位的,所以開展工作起來難度較磊,不如簡單的社區物質環境建設,只要有錢就可以。但是也正因為如此,其工作成效才會更加持久,也才會更有利於基層民主的建設和培養
(三)該模式在中國的適用性
中國當前的社區建設提倡的基本思想是和社區發展模式相一致的。比如在中共中央辦公廳頒布的2000年23號文件《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民政部關於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的通知》中就明確提出「堅持政府指導和社會共同參與相結合,充分發揮社區力量,合理配置社區資源,大力發展社區事業,不斷提高居民的素質和整個社區大的文明程度,努力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系和諧的新型現代化社區」。中國社會有著和諧共識的傳統文化基礎,注重鄉土意識和鄰里互助,又加上新中國政府對基層社區高度重視居民自治的基層民主建設,這些都是適合社區發展模式的有利條件。當然,因為我國傳統的高度統一的單位制組織結構還未轉化為功能分化的多元組織結構,政府部門習慣於對基層社區下命令,實行行政領導,又加上市場經濟機制的擴大侵對影響居民關心參與社區公共發展。
二、社會計劃模式
(一)社會計劃模式的定義:社會計劃模式是指藉助專家和外界權威機構對社區進行科學和理性的調查研究,選出一個最優的工作計劃,通過自上而下的安排組織執行計劃來解決社區的問題和滿足居民需求。
(二)社會計劃模式的特點:
1、強調科學和理性的規劃,忽視社區發展中的居民的深度參與和能力開發;
2、視社區的發展為一個有計劃的社會變遷,對社會發展的自主性和多元性認識不足;
3、采有的是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向,權威和專家對社區居民是一個主體和控制的關系;
4、用的工作的方式多是行政安排和組織的工作的方式,避免自發沖突;
5、關注社區的整體的結構和功能建設,忽視社區中居民個體的能動性。
(三)社會計劃模式在中國的適用性
當代中國正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未來 義市場經濟關於市場和計劃的論述是市場是基礎機制,計劃是宏觀調空機制,計劃引導市場。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中國仍然是比較強調計劃性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這是和社會計劃模式向一致的一個社會特點。另外中國社會的轉型主要是在經濟領域,在社會和政治領域仍然保留乃至強化自上而下的行政性領導,這也和社會計劃模式下的工作方向和方法相一致。但是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以及政府財力的下降導致的政府調控力度降低不能為社會計劃模式的運用提供相應的經濟基礎。這正式中國社區服務提出的靠營利性服務養福利性服務的發展方式原社會背景。也是中國強調在社區建設中強調社區為本的社會管理體制的重建的社會基礎。
三、社會行動模式
(一)社會行動模式的定義:社會行動模式是指發動社區居民組織起來,針對社區中存在的社會問題,採取結構主義的分析視角和行動方向,通過抗爭的策略來維護弱者的利益,改變社會結構和制度,促進社會更加公平、民主和正義。
(二)社會行動模式的特點:
1、關注社會公平、民主和正義等價值理念,反對功能和諧論的社會觀念以及適者生存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2、雖然是結構主義的分析視角和行動方向,但是卻採取的是沖突和斗爭的馬克思主義行動策略;
3、把矛盾和沖突理解為社會發展的動力,而不是把結構平衡理解為社會發展的動力;
4、認為個人問題是社會結構和制度造成的,避免譴責個人。
(三)社會行動模式在中國的適用性:
中國社會正處在結構轉型和制度轉軌的大變革時期,所以必然帶來很多社會問題,所以結構主義的分析視角在中國比較貼切的。但是中國的基本大局是改革、發展和穩定,穩定是壓倒一切的社會政策基礎,要求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大局。加上中國的社會管理體制正在由傳統的單位管理體制向社區為本的管理體制轉變,把社區作為社會管理的基礎,強化管理都反對社會沖突和矛盾引發。但是也要求以社區為本來解決社會變革帶來的社會問題。如何作到二者的平衡是中國社區工作者的挑戰。
四、社區照顧模式
(一)定義:
1、社區照顧:是指利用社區資源和社區非正式的支持關系網路,把服務對象留在社區環境下,在其熟悉的環境中向其提供照顧和幫助的福利服務模式。社區照顧分做在社區中照顧、由社區照顧和為社區提供照顧三層不同含義。
(二)特點:
1、以服務對象的原來熟悉的正常化的環境和方式向其提供照顧,修正機構院舍照顧引起的對服務對象的問題。
2、注重利用社區中存在的非正式的自然關系網路和正式網路的結合,想服務對象提供幫助和服務。
3、發揮社會支持網路中的正面的社會資本作用,避免由此引起的社會排斥。
4、注意現代社會變遷引起的社會非正式關系網路的破損,一方面要盡量修補鉤聯個人的社會關系網路,另一方面要強調正式組織在社區中的紮根和延伸。
5、不能借口社會非正式網路的存在就減輕政府和機構等正式網路對社區提供的服務。
(三)該模式在中國的試用性
中國社會正處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所以傳統的人際關系網路正在被現化社會的理性組織關系所破壞。但是另一方面中國的社會福利政策一貫就強調發揮家庭和社區在福利服務中的照顧作用。這些都是中國發揮社區照顧作用的社會基礎。不過中國的社會福利政策過於強調社區照顧,忽視政府投入會影響社區照顧的作用正常發揮。
㈦ 旅遊社區開發與社區發展間的沖突有哪些
您好,我來為您解答:
沖突之一:發生在地方Z府、外來旅遊開發商與社區居民之間
沖突之二:發生在社區居民之間
沖突之三:發生在社區居民和遊客之間
如果我的回答沒能幫助您,請繼續追問。
㈧ 世界旅遊業發展的四種典型模式是哪四種啊
大體上可劃分為:
客源地依託模式(或者稱毗鄰客源模式);
目的地依託模式(或者稱毗鄰資源模式);
非典型模式;
復合模式等四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