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遊接待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㈠ 解決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所採取的措施有哪些
1.挖掘文化內涵,開發特色化產品
()、樹立鮮明的鄉村意象,保持獨特的鄉土氣息
鄉村意向是鄉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在人們頭腦里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圖像」,其主要表現為鄉村景觀意象和鄉村文化意象。遠景設計院指出鮮明的鄉村意象是鄉村旅遊得以發展的巨大財富,是一項對城市旅遊者具有巨大吸引力的無形旅遊資源。鄉村意象強調的是一種整體氛圍,而這種整體氛圍的體現,必須靠對內營造和對外宣傳兩方面結合才能夠完成。因此,在鄉村旅遊開發中,一方面必須有意識在鄉村營造一種「可印象性」的整體氛圍,另一方面又必須通過宣傳把它推向市場,形成鮮明的鄉村意象。如淮北平原的「綠洲仙境」----小張庄,江蘇「江南農村」----周庄等都是靠這種方式樹立起鮮明的鄉村意象,並進而推動鄉村旅遊發展的。
(2)、挖掘鄉村資源的文化內涵,開發特色化產品
我國地大物博,鄉村資源的文化內涵豐富,有著反映人與自然的依存和延續、形態獨特的鄉村聚落;有著反映我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宗教理念、社會組織形式和家庭關系、古樸典雅的鄉村建築;有著濃厚文化底蘊的鄉村節慶、農作方式、生活習慣、趣聞傳說。將這種文化內涵挖掘出來,深層次、多方位開發設計適銷對路、具有鄉村特色的產品,才能增強鄉村旅遊產品吸引力,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當前,我國鄉村旅遊地應加強休閑娛樂、民俗風情及「綠色產品」等特色產品的開發,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鄉村旅遊才不流於淺層次的觀光游覽,不局限於旅遊資源的表面現象,才能更富於觀念和感情的溝通與體驗,更鍾情於表象下文化底蘊的體驗,更具有民間文化的獨特魅力。這也才能解決文化含量不夠的問題。
(3)、注重產品參與性和知識含量,提高產品的安全性
提高旅遊活動的參與性和知識含量是吸引遊客的重要手段,也是留住遊客、延長其逗留時間的最好方法。鄉村旅遊經營者要充分利用當地特有的農家氣氛及農事活動,使旅遊項目貼近農家生活,營造出一種真正的「農家樂」。如可讓旅遊者與漁民一起隨船撒網捕魚,和農民一起防線織布,製作工藝品、綠色食品,一起參加民族節慶活動;可以根據季節的推移、經濟作物成熟期的不同,推出具有知識性和樂趣性的、新的農家旅遊項目,如舉行採茶節、竹筍宴、桃花節、楊梅節、百合宴等。通過提煉民俗文化和農耕文化,讓旅遊者體驗返璞歸真和鄉野的樂趣,通過收獲勞動成果使旅遊者從中獲取一定的知識,滿足旅遊者寓教於樂的需要。
旅遊安全是旅遊者決定出遊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除了一般旅遊共有的安全問題外,鄉村旅遊安全還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農事方面的操作性安全問題。由於鄉村旅遊參與性強,而遊客又不熟悉農村的農事操作,所以很容易由於操作不當而出現安全問題。二是農葯、肥料、植物花粉造成的皮膚過敏問題。如遊客可能因為農田中的肥料、殘余農葯等引起皮膚騷癢,在果園中活動也可能因某種植物花粉引起皮膚不適等等。所以對遊客參與性項目要加強監導,以保證鄉村旅遊活動的安全。
2.政府主導、健全相應管理體制、實施規范化管理
要解決鄉村旅遊產生的沒有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與方法,必須採用政府主導,行政、經濟、法律等相配套的宏觀調整、監督、指導和管理手段和方法。 鄉村旅遊地政府要把鄉村旅遊的管理納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各級政府職能部門要明確責任,制定出鄉村旅遊相關管理辦法或條例,對鄉村旅遊的規劃審批、經營管理、安全管理、環境衛生等方面進行規范與監督,引導其逐步走向行業協會自律管理。鄉村旅遊在內部由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自負盈虧。但對遊客市場和社會來講,一個地方的鄉村旅遊地是一個整體,有著整體的形象和全局的利益。這就需要當地政府和職能管理部門為廣大遊客的利益、當地經營戶的利益、旅遊地健康發展的長遠利益積極引導,進行規范管理。如,成都龍泉驛區把鄉村旅遊納入該區旅遊局管理的工作范圍,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作用,堅持「政府主導、各方支持、發揮優勢、大辦旅遊」的方針,把爭創國家級花果山風景名勝區作為鄉村旅遊發展的未來目標,大大提升了鄉村旅遊地的地位。
制定相關法令法規,使鄉村旅遊的經營運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鄉村旅遊地向法制化、規范化健康發展的關鍵。在政府職能部門的指導下,應可成立鄉村旅遊協會,制定有關的章程,對鄉村旅遊活動進行指導和監督。為確實保護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鄉村旅遊資源,要制定有效的保護措施,避免對生態環境和景觀開發性的破壞。
3 完善相關設施設備條件,實行規模化經營
完善相關設施設備條件,全方位、綜合性的開發各種鄉村旅遊項目,實施一體化、聯合化經營是實行規模化經營的基礎。
在設施設備條件的建設上,要加強鄉村旅遊地公共設施與食宿設施的建設。要解決好交通、通信、廁所等問題。應與交通部門合作,開辟旅遊專線,為城市市民遊客出遊提供方便。在食宿設施建設上,要注意旅遊環境和接待設施的衛生標准。由於鄉村旅遊地的旅遊者大多來自都市,他們習慣於都市生活的清潔和環境衛生標准,這就要求鄉村旅遊經營者在食宿設施建設上要重視廚房、餐具、卧室、浴室、廁所、水池及公共娛樂場所的衛生標准,並定期進行殺菌消毒處理。
在全方位、綜合性的開發各種鄉村旅遊項目方面,要大力發展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項目,在「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住農家房」的鄉村旅遊活動項目中把各種鄉村民間娛樂藝術如舞獅、龍燈、高橋、吹打樂、花鼓、民歌對唱及各種民俗表演納入鄉村旅遊產品中,形成系列和規模,延長遊客的停留時間,產生規模經濟效益。
4 合理規劃、精心設計、靈活營銷、打造品牌
鄉村旅遊地要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全面規劃,合理布局,打造自己的品牌。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應對旅遊地的區位條件、資源特色、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及客源市場等進行認真和詳實的調查與評價,並以區域旅遊經濟開發及系統生態學理論為指導進行合理規劃和科學開發。通過科學規劃、精心設計,開發具有區域特色、與鄉村環境相協調、具有品牌效應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㈡ 井岡山旅遊服務接待工作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井岡山旅遊服務接待存在的問題還蠻多的,主要就是服務不到位吧,就是人數不夠。
㈢ 如何發展民俗旅遊
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遊資源
民俗即民間風俗習慣,是廣大中下層勞動人民所創造和傳承的民間文化,包括飲食、服飾、居住、節日、民間歌舞、游戲競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風情。旅遊學的理論一般把旅遊資源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型,其中,民俗文化旅遊資源和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共同構成人文旅遊資源。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共同創造了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漢族和各少數民族的服飾飲食、婚喪嫁娶、待客禮儀、節慶游樂、民族工藝、建築形式等等,都各有特色,形成了我國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觀。這些民俗文化現象,以其豐富的內容、濃厚的地方色彩、鮮明的民族特點,吸引著大量的國內外遊客,構成我國民俗旅遊開發的豐厚資源,具有極高的旅遊價值。
民俗旅遊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遊,由於它滿足了遊客「求新、求異、求樂、求知」的心理需求,成為旅遊行為和旅遊開發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內一次抽樣調查表明,來華美國遊客中主要目標是欣賞名勝古跡的佔26%,而對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最感興趣的卻達56.7%。目前,無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民俗旅遊均已蓬勃發展:北美的「活人博物館」通過仿照當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園組成的「移民村」,再現了幾百年前歐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勞動和風俗習慣;象牙海岸利用其獨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現其傳統文化,還舉辦了全國舞蹈節;突尼西亞根據西方遊客喜歡獵奇的心理,利用本國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跡、山洞住宅、民族服飾和車馬遊玩等民俗文化來發展旅遊業,已成為非洲和阿拉伯國家中的旅遊大國。在國內,深圳中國民俗文化村匯集了全國幾十個民族的燦爛文化,昆明雲南民族村也展示了雲南25個少數民族的風俗,在廣東,嶺南文化、客家文化和連南瑤族風情的旅遊開發也是目前的關注熱點。因此,對民俗文化的旅遊開發進行研究已成為當今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2、民俗文化能夠滿足旅遊者的多種需求
2.1 民俗文化能夠滿足旅遊者的審美需求
我國各種民間建築、民間服飾、民間工藝品,都自然流露著純真質朴之美,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民俗旅遊的開展,為旅遊者提供了體驗民俗審美文化的良好機會,常使旅遊者獲得終身難忘的審美感受。
2.2 民俗文化能夠滿足旅遊者的娛樂需求
我國各地許多的民俗活動,如蒙族的那達慕大會、壯族三月三歌會、苗族的花山節、蘆笙舞等等,都帶有濃厚的娛樂性質。在旅遊活動中,開展這些各具特色的傳統民俗活動,可以很好地滿足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求娛、求樂的心理需求。
2.3 民俗文化能夠滿足旅遊者的精神需求
民俗作為一種傳承文化代代相傳,保持著社會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維系著成員的民族情感。通過參與、體驗民俗旅遊活動,對於國內遊客來說,可以深入了解偉大祖國不同的民族、地區所呈現出來的特色各異的民俗風情,感受到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風貌,在游覽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對於海外華人來說,通過體會祖先的生活方式,使他們對中國的歷史和現狀產生更大的興趣,從而形成更緊密的情感聯系。
因此,民俗文化融入旅遊文化是當今旅遊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滿足旅遊者旅遊願望的需要。在我國的旅遊資源開發中,自然旅遊資源和歷史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得較早,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則尚處於起步階段。盡力發掘、保護和開發寶貴的民俗文化資源,將潛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競爭優勢,是我國旅遊業發展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3、國內外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六種模式
通過對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進行精選和加工,激發人們前來觀賞民俗、了解文化的旅遊開發行為可以概括為六種基本模式:
3.1 集錦薈萃式
指將散布於一定地域范圍內的典型民俗集中於一個主題公園內表現出來,如深圳中國民俗文化村和美國佛羅里達州錦綉中華、北京中華民族園集中表現了中國的民族民俗文化,台灣九族文化村集中表現了高山族、格魯族等分布於台灣附近的九個民族的民俗文化,雲南民族文化村集中表現了雲南境內的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這一模式的優點是可以讓遊客用很短的時間、走很少的路程就領略到原本需花很長時間、很長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其缺點是在復制加工過程中會損失很多原有的民俗文化信息內涵,如果建設態度不夠嚴謹,可能會歪曲民俗文化。
3.2 復古再現式
它是對現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過信息搜集、整理、建設、再現,讓遊客了解過去的民俗文化。如美國的「活人博物館」中,員工作為幾百年的抵美「移民」而出現,身著十六、十七世紀美國勞動人民的服飾,向遊客表演了用方形的扁擔挑水、用原始農具耕作、用獨輪車運輸等古老的傳統習俗以及各種民間舞蹈,吸引了大量國內外遊客。杭州和香港的宋城、無錫的唐城、吳文化公園也屬此類。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可以令時光「倒流」,滿足遊客原本不能實現的願望,但也存在著與集錦舉蘋式共同的缺點。
3.3 原地濃縮式
一些少數民族村落或民俗文化豐富獨特的地區由於時代的發展已在建築、服飾、風俗等方面有所淡化,不再典型,或者民俗文化的一些重要活動(如節慶、婚嫁)原本在特定的時期才會呈現,令遊客不能完全領會當地民俗文化的風韻,故當地政府或投資商在當地覓取合適地段建以當地民俗文化為主題的主題園,集中呈現其民俗精華,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塞風情園均屬此類,其優點是便利了遊客充分了解當地或該民族的民俗文化精髓,其缺點是在真跡旁邊造「真跡」,令遊客自然形成對比,對有些遊客不能構成吸引力。
以上三種形式可以歸並為一個大類,即博物館類,以豐富的民俗文化知識為特徵,其員工都是專門的旅遊業從業人員。
3.4 原生自然式
它是在一個民俗文化相對豐富的地域中選擇一個最為典型、交通也比較便利的村落對旅遊者展開宣傳,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產和村落的自然型態為旅遊內容,除了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外幾乎沒有加工改造,如廣東連南三排瑤寨、夏威夷毛利人村落等,其優點是投資很少,讓遊客有真實感,能自然地與當地居民交流,甚至親身參與勞作,有很大的活動自由度,缺點是難以將旅遊開發帶來的利益公平地分配給村民,村民的正常生產生活受到干擾後可能產生抵觸或不合作,難以保證村民們在接待遊客時保持熱情、友好、不唯利是圖。
3.5 主題附會式
指將民俗文化主題與某一特定功能的旅遊業設施結合起來,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如蘇州名園「網師」傳統上僅白天對外開放,讓遊人欣賞江南園林的造園藝術和文化內涵,夜間不對外開放,但近期網「師園」推出了「古典夜園」活動,利用園內各廳堂分別表現一兩段蘇州評彈、崑曲等各種類型的地方民俗文化藝術,遊客同時可以領略蘇州園林在夜景下的意境,很受好評。
3.6 短期表現式
以上五種模式均為長期存在、旅遊者可隨時前往欣賞的旅遊開發形式。但也有一些特定的民俗文化只存在於很短時間.激發短暫的旅遊人流。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出於民族民俗傳統的節慶活動,如內蒙古的「那達慕」大會、回族的「古爾邦節」、白族和彝族的「火把節」等,其本意並非為了發展生旅遊業,故不會長年存在,但在節慶期間會吸引大量的旅遊者;二是流動性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動,如貴州組織民間表演隊到國外演出松桃苗族花鼓、灘堂戲、下火海等,展現了民間文化港捷的藝術風采,每到一處也吸引了不少外國民眾遠途而來欣賞(這本身即是旅遊行為),進而吸引遊客前往貴州旅遊。
4、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兩大原則
4.1 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文化保存原則
旅遊開發一方面本身存在著扭曲地反映文化與真實地反映文化的差別,更重要的是,它必將干擾民俗文化原有秩序和發展過程,使落後地區受到旅遊者外來文化的沖擊。當地居民思想行為的混亂和盲目仿效追隨將淡化原有文化的特徵,進而在長遠角度上破壞了旅遊資源特徵。
這種現象目前有不少少數民族地區業已出現,一些民俗旅遊村落除了歌舞表演外,日常生活已面目全非,與外界趨同,旅遊者求異求知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旅遊點的市場吸引力日趨下降。我們固然要看到,沒有一成不變的民俗文化,聯合國把橫斷山區的一個小村落劃定為世界民族人文保護區的做法畢竟不可能推廣到各地,也很難保證取得較好的實際效果。我們在旅遊開發工作中所應當做的,一方面是盡量真實地反映民俗文化,對於不同時期的民俗盡量予以時間說明;另一方面是向當地居民宣傳教育,除了極少數野蠻的、愚昧無知的民治行為外,民俗文化是沒有優劣高下之分的,都是世界文化的優秀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的同時更應保護自己的文化傳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失卻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也就基本失去了旅遊生命力,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4.2 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經濟效益原則
低效益甚至負效益的旅遊開發是不可取的投資行為,對於民俗文化旅遊開發而言,其經濟效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過飲食、住宿、購物、交通、就業、招商引資等帶動地區經濟,二是項目自身的經濟效益。前者一般只有程度上的差別,後者則是決策關鍵。深圳民俗文化村和雲南民族村投資均在1億元左右,開業時間相近(均在l991年底),1992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36億元和630萬元,1993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2億元和691萬元,前者很快收回投資,後者則連投資的利息都難以償還。除了經營管理原因之外,區位是關鍵,前者處於口岸城市,是對外開放的窗口,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眾多,且項目內容與現代化城市形成鮮明反差;昆明人口流量小,民族村項目地處少數民族實際分布區,具有原地濃縮式開發模式的弊端,對當地居民吸引力不大,也損失了一部分追求真實感和親身體會、身臨其境的外地遊客。因此,民俗文化的旅遊開發應慎選區位,盡量依託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規模都比較大的城市,且具體位置與依託城市之間不宜超過1小時車程,與主要客源區盡量在一日游可及的范圍之內且交通便利。如距離偏遠,應盡量與其他較具吸引力的景點組合成二日游旅遊線路。在投資規模上宜盡量予以控制。
5、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內容選擇
民俗文化是以民間文化和民俗風情為主體的民族民間的物質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傳統,它包括生產與生活習俗、游藝競技習俗、歲時歲日習俗、禮儀制度習俗、社會組織習俗、民間文學藝術等,其內容相當龐雜豐富,在旅遊開發過程中,必須對內容進行精選。精選的原則是什麼?是旅遊吸引力。吸引力又主要決定於當地與遊客產生地之間的文化差異,當地民俗文化越有特色,差異越大,越有吸引力,所以,在內容精選時應精選其具有特色的部分。
6、結論
民俗文化因地而異,因人而異,因此民俗旅遊也就顯得豐富多彩。民俗旅遊的開發雖然有一定的模式,但因其自身的特徵,它的內容選擇和開發都應講究一定的原則,那就是堅持民俗的獨特性,只有保持各民俗旅遊的獨特性,所開發的民俗資源才是可游的,其旅遊發展才是可持續的!
㈣ 文化旅遊發展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1、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夠,規劃不當。
我國擁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可供觀光的旅遊景區約1萬余處,現在已開發並可以接待國內外遊客的僅有1800餘處,不足1/5,文化旅遊資源價值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同時也存在規劃不當的問題。例如:世界文化遺產的「麗江古城」,正是由於對風景區已超常開發,使得其人工化,商業化現象十分嚴重,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民族氣息,歷史文化「古城南京」在古城牆邊上架設電梯的計劃更是嚴重的景區開發過度。
2、文化旅遊配套基礎設施落後。
文化旅遊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旅遊交通業、飯店業,也包括融入新技術的旅遊信息化基礎設施。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交通問題、飯店旅店業問題、文化旅遊信息化問題等,尤其在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即使它擁有很優秀的文化旅遊資源,但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比如交通不方便,飯店入住不好等,也會導致文化旅遊業受到限制。
3、發展資金不足,投融資渠道單一。
文化旅遊業以文化為底蘊,以歷史文物景觀及文化活動的瀏覽觀光服務為核心,涉及到各個方面,它是一個產業集群,因此它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我國目前文化旅遊主要資金主要來自於政府投入,民營資本介入很少,其他像金融行業也沒有發揮作用,融資渠道單一,而政府所能提供的畢竟是有限的。
4、法規體系不健全。
中國旅遊法律體系應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居主導地位的完整的法律體系。其中除旅遊基本法外,還應當包括旅遊業的各個方面。但目前看來,這一體系的框架結構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同時各項旅遊專業法規也不夠健全,主要是范圍跟不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具有暫時性,後續法規缺乏。由於對旅遊業進行監督和管理的法律缺失,導致惡性競爭、虛假廣告、合同欺詐以及破壞旅遊資源的等各種違法現象充斥著我國的旅遊市場,例如「香港阿珍」事件,還有眾所周知的「海南三亞宰客」事件,這些都必將導致該地區旅遊業收入的急速下滑。嚴重影響了文化旅遊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5、缺乏優秀文化旅遊產業專業人才。
21世紀,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然而我國旅遊業是最近興起來的,在人才的培養上明顯落後與缺乏,尤其是精通以文化為依託的來發展旅遊業的人才,更是稀缺。
文化旅遊業發展的對策分析
㈤ 我國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是
(1)開發經營者的思想認識不足。鄉村旅遊業是一種農業和旅遊業相交叉的產業,受我國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人們對鄉村旅遊業的認識產生了兩種誤區:一是只注重其旅遊功能,未以生產為核心,無農業經營收入,僅靠旅遊收入維持其發展;二是農業經營者只專注於土地本身的大耕作農業單一經營思想,認為旅遊業可有可無,如有些地方對旅遊者的接待,要視自家房屋的空餘而定。因此如何使農業和旅遊業得以交融,互為補充,形成特色產業,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2)在景點建設和項目開發上缺乏科學的規劃,產品檔次較低
第一、項目單一,缺乏內涵和特色。遠景設計院談到由於忽視了農業旅遊資源的綜合開發,使觀光農業旅遊項目功能、內容單一,如觀光果園只供遊人觀光、採摘果實,民俗旅遊產品多限於民俗文化村、民俗節慶活動項目、民俗博物館等,開發的廣度、深度不夠,許多具有開發價值的資源未得到很好的利用,無法跟上現代旅遊市場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
第二、項目模式雷同,重復建設。我國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遊項目尚不多見,各地開發模式雷同。在民俗文化旅遊開發過程中,許多地區一哄而上,既無市場考察,也無自身的民俗旅遊資源條件分析,結果形成了民俗資源開發無序,民俗村重復建設。如僅北京一地,以民俗風情為題材的便有三處:朝陽的中華民族風情園、懷柔的中國民族文化城、大興的中國第一文化村。
第三、人工傾向化、城市化嚴重。部分開發經營者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不顧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過分依賴非自然的技術手段,大興土木,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也使其失去了濃郁的鄉土氣息。
(3)產業規模小,基礎設施、服務設施不完善。受農村土地分散,小規模經營方式的制約,我國鄉村旅遊的項目存在著總體規模狹小的特點,尚未形成參觀、購物、旅遊一條龍服務的產業體系。在經濟較落後的地區,休憩服務設施不足,缺少必要的休息、娛樂、餐飲等設備,尤其是在貧困地區,交通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一大因素。
(4)管理與經營體制不健全。一是大多數民營資本進入後,採用家族式管理,用人制度極不完善,任人惟親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內部管理混亂;二是立法機制幾乎空白,因項目雷同,爭奪資金等而導致的無序競爭和惡性競爭等的市場營銷行為得不到應有的規制;三是在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的體制方面有很大欠缺,由於執法渠道不暢,執法手段不嚴,而使環境和資源遭到破壞的現象時有發生,出現了「旅遊開發到哪裡,環境破壞到哪裡」的局面。
㈥ 談談民俗旅遊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的作文
民俗旅遊的價值 論文
二、民俗旅遊的研究內容(價值體系研究) 本人通過萬方資料庫、google academic搜索引擎、中國期刊網等搜索到了近萬篇關於民俗旅遊的論文,再加之導師指定的論文,發現關於對民俗旅遊的研究至今在這樣的一個范圍中反復討論,同時加深加寬。民俗旅遊的研究內容大多數集中在民俗旅遊概念、特點和分類研究;民俗旅遊規劃、開發及開發模式的研究;民俗旅遊的有關文化方面的研究;民俗旅遊可持續發展研究;區域旅遊發展研究;民俗旅遊與市場、經濟相關的研究;民俗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民俗旅遊的中外對比研究等等。探討諸如此類問題的論文比比皆是,但是從民俗旅遊本身的價值角度出發的文章並不多見,縱觀民俗旅遊的研究內容,其實質上主要探討了民俗旅遊的價值體系,其主要包括了以下幾方面的價值內容: (一)文化價值觀 1.文化的不和諧現狀:旅遊業往往被稱之為「無煙」產業,然而在其發展過工程中對其賴以生存的旅遊資源環境所造成的傷害, 從某種程度上看, 絲毫不亞於工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由於過於關注民俗文化的形式,常常導致民俗文化精神內核的喪失,出現大量的偽民俗,破壞了旅遊地民俗文化的和諧性,促使旅遊地民俗文化出現與外來文化快速趨同的趨勢,使民俗文化的特色日漸消失。民俗旅遊是在豐厚的民間文化土壤上發展起來的旅遊形式,本應有利於民間文化的傳承,但在不少地方,旅遊開發卻使民間文化受到了傷害,導致民族風情徒具形式,手工藝品藝術價值降低,文化的多樣性漸趨喪失。孫天勝認為其主要原因是開發者和旅遊者的功利主義,為此我們應強調民俗旅遊對文化保護的責任,在發揮其經濟功能的同時不忘其對文化傳承應有的意義。田茂軍從「沒有科學地處理民族文化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和「沒弄明白民俗文化保護與開發的主體問題」兩個角度對民俗旅遊文化進行了反思。周霄(2002)還引進了「文化殖民」這個概念,等等。 除此以外,還有學者認為中國當代文化巨變的明顯特點是物質生活習俗與社會生活習俗、信仰生活習俗的兩極化發展,即一方面在物質生活方式上疾速追逐超越時空和國情的消費與享受,甚至不加選擇地套用外來文化模式,或錯誤地引進西方文化的敗筆來填補鄙棄傳統生活方式的空缺,另一方面在家族習俗、人生禮儀及信仰行為與觀念上不加區別地全面恢復古舊的宗法性禮俗,無論外來的風俗還是本土的習慣,都處在沖撞、融合或重整再造之中。此外,現時風俗打上了「時尚」的印記,研究時尚這種能夠趨同性行為模式的形成、時尚的不斷更替等則成為民俗學者們的主要任務。 2.文化的協調發展:民俗旅遊發展中存在的看似經濟性問題的文化沖突,實則是深層次文化沖突的外現。所以旅遊開發的實踐中,不僅應該對一個地區的旅遊開發進行技術經濟論證,而且應該尋找文化沖突中的均衡,培養文化調協的概念。陶犁認為,其協調內容應含有民俗旅遊者文化求異與文化認同間、民俗旅遊的本質與民俗旅遊產品形式間、民俗旅遊中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的自決性與互動性間、民俗旅遊中接待地居民文化心態間、民俗旅遊的開放性與限制性間、民俗旅遊中文化與生態經濟間的調協。 其實文化協調性的現行核心問題是民俗旅遊本真性與商品性的協調問題。其實民俗旅遊的本真性與商品化並非絕對對立,如民俗旅遊開發以旅遊業為驅動力,商品化則無法避免,我們應該尋求本真性與商品化的內在張力以獲得旅遊開發的可持續。同時不協調的關鍵實質上不在於民俗旅遊商品化本身,而在於對商品化的膚淺理解和低級運用。民俗旅遊中的「本真性」側重於旅遊者所經歷的「真實」,通過市場運作來為旅遊者提供一個體驗民俗文化的機會。因此,民俗旅遊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遊,它具有經濟的「外殼」和文化的「內涵」。因此,民俗旅遊的開發既要遵循經濟規律,又要遵照文化法則。置文化內涵於不顧的隨心所欲、粗製濫造,實際上違反了商品化原則,是不可持續的發展,也不可能獲得長遠的經濟效益。同時,在旅遊開發中一定要把握商品化的「度」,不把旅遊的經濟效益把再過高的位置,商品化也未嘗就是壞事,相反商品化還可以有效的傳播和推廣民俗文化,旅遊也將成為民俗文化傳播的使者。所以只有本著旅遊本真性與商品性的均衡發展才會真正實現大范圍的文化協調。 (二)經濟價值觀 作為文化旅遊重要組成部分的民俗旅遊,在經濟效益方面已經顯有成效: 1.顯性效應:民俗旅遊以其獨特的魅力在吸引旅遊者、增加客源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 2.隱性效應: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民俗旅遊是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同時民俗旅遊也擴大了當地的知名度,在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的同時,還可以吸引眾多的投資者為當地經濟建設宣傳服務。
㈦ 概括回答:民風民俗旅遊應注意哪些問題
蒙古族禁忌:
蒙古族,蒙古族被稱為草原上的民族,他們勇敢熱情,豪邁粗獷,在歷史的長河中,蒙古族人民逐漸形成其獨特習俗禁忌。
(1)婚姻禁忌。古代禁忌為氏族內部不通婚,男子只能娶他部落女子。嫁到該氏族的婦女,從此不可脫離該氏族。若夫死,只能改嫁丈夫的近親。舊時,新郎娶親時,須挎佩刀與弓箭。到女家,摘下刀箭放於馬窗西側,走時再挎。娶親歸來仍將其放於馬窗西側,3天人禁觸動。3天後,新娘將其收起,作為吉祥物和鎮器永久保存。該族忌諱離婚,視其為最不道德、不吉祥的事。
(2)產忌。產婦生產期,忌外人入內,忌門均掛有標志:生男,掛弓箭,以示男兒之勇;生女,掛紅布條,以示女兒之巧。雲南蒙古族則在門上掛一篾帽,生男掛左,生女掛右。不滿月不準外人入內,商業部不準從產婦家借物,否則「踩斷奶路」或「帶走奶」。產褥污穢,須遠處掩埋,以免污瀆天、佛,招致災難。產婦、嬰兒住處須掛帷幔,與外人隔絕。
(3)喪葬禁忌。壽衣為蘭布褲、白布衫,不穿棉衣。兒女不許伸手給死者穿壽衣。忌長時間停靈,一般不超過一個時辰(兩小時),即卯時死,卯時出。入殮時忌屍從門過,要從窗戶抬出。出殯時,忌靈車上死者頭朝前,而須腳朝前。青海蒙古族實行天葬,送葬者將屍體送至葬場後,須立即返身跨越點起的人火堆,以除污穢,後急速回家,不能回頭。服喪期,孝男孝女禁娛樂,禁著艷服。
(4)生活習俗禁忌。吃肉時須用刀,給人遞刀時忌刀尖沖接刀者,應反之。忌用碗在水缸、鍋中取水。忌碗口朝下扣放。忌從衣、帽、碗、桌、糧袋、鍋台、磨台、井口、繩上跨過。忌以鞋、襪、褲為枕。忌亂摸亂動有宗教意義的法器、經典、佛像、佛閣等。敖包上的石頭、樹枝忌隨便拿走。
回族的禁忌:
回族的禁忌習俗主要有三大類,禁食豬、狗、驢、騾、馬、貓及一切兇猛禽獸,自死的牲畜、動物以及非伊斯蘭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煙、喝酒等;禁止崇拜偶像、禁止玩賭,禁止放高利貸等。
(1)回族的禁豬習俗、禁食自死物及其他飲食習俗
豬是回族群眾最為敏感的一個問題,也是回族風俗習慣中最主要的問題之一。長期以來,無論遇到什麼壓力和阻力,始終未改變回族禁養豬,禁食豬肉的習慣。公元七世紀,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為了消除頻繁的戰爭,促進在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統一,順應了當時阿拉伯地區禁食豬肉的習慣,吸收了猶太教《舊約全書》中有關禁食豬肉的戒律,並在此基礎上加以補充、完善,列入《古蘭經》中。這些禁令都是以安拉的名義頒布的,信仰穆斯林的回族必須無條件接受和遵守,不能有半點的懷疑。
回族在飲食方面,除了禁食豬肉外,還禁食狗、驢、騾等不反芻動物的肉,禁食兇猛禽獸和自死的牛、駝、羊等牲畜,禁食一切動物與飛禽、家禽的血,禁食非穆斯林和非真主之名屠宰的動物等。
回族對可以食的牛、羊、駱駝、鹿、雞、鴨、鵝、鴿、鶉、兔等畜禽,也要請阿匐或懂得宰牲規戒的穆斯林來宰,形成了宰牲定製,即宰前要洗大凈和小凈。如宰牛、羊、駝時,須用繩子捆綁其兩條前腿和一條後腿。並將這些可食畜禽擺成頭南、尾北、面西的姿勢,宰牲時必須先念誦真主名,然後切斷畜禽的食管、血管、氣管,待控凈血液之後方可剝皮或拔毛收拾。禁止用滾水燙皮、燙毛。回族不吃非穆斯林宰殺的牛、羊、雞等畜禽。
(2)回族禁煙酒習俗
回族由於受《古蘭經》的影響,嚴格禁酒,毫無變通辦法。回族不喝酒,在家裡也不備酒具,家裡來客人一律不擺酒,有時為了接待客人,在參加宴會時,別人敬酒和碰杯時,回族多以水、橘子汁、高橙等飲料代替。回族群眾認為,酒是一種麻醉飲品,飲酒不但對身體健康不利,而且在歷史和現實當中,因飲酒耽誤國家大事、敗家、喪身、違法亂紀、為非作歹、毀壞自己聲譽的不勝枚舉。所以,回族認為飲酒是不光彩、不應該的,必須嚴格禁止。對孩子從小就進行教育,不許飲酒。現在回族無論是烈性酒,還是甜酒、啤酒,都在禁止之列。有些回族本身就不願意和飲酒者同桌聚餐。雖然,回族對酒不像對豬那樣憎惡,城市裡的回民現在也有喝酒的,但他們都背過父母去喝。
另外,回族也不抽煙,認為抽煙特別是抽鴉片是一種犯罪,所以過去回族抽鴉片的很少,「百里無一」,男女老少皆知道它的毒害。因此,長輩對晚輩,婦對夫都常常進行勸導教育、敲警鍾。
(3)回族禁求簽、玩賭、拜偶像習俗
回族禁止求簽、玩賭、拜偶像。自古至今,男女老少均不讓算命先生給自己算命,也不去給別人算命。不揣骨相面,不信風水陰宅,不求仙方神葯,不搞驅鬼治病等等。回民認為求簽算命等這一切都是不正當的污穢行為。
回族禁止拜任何偶像,在回民聚居的村寨一般不搞人頭雕塑像,家裡忌擺各種人物和動物塑像,牆上也不願掛人頭畫像,只掛山水風景畫。有的回民家雖掛了人物或動物畫像,但禮拜時,在畫像的眼睛上蓋一張白紙。因為回民只信真主不信其他一切神靈,也不去崇拜一切偶像,養成了在家裡不擺偶像的習慣。
回民還嚴禁玩賭,認為玩賭對己、對別人、對社會都不利。認為玩賭是「核倆目」,所賺之錢不勞而獲,是不義之財。回民還禁忌放高利貸,認為放高利貸使不得。另外回民還禁止用食物開玩笑;禁止婦女袒胸露臂;忌漢民到回民家借餐具;回民還禁止男子戴金飾、不許過度裝飾、嚴禁扎青(黥墨、文身)、拔部分眉毛等等。
苗族禁忌:
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記不能去夾雞頭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夾雞肝、雞雜和雞腿,雞膽、雞雜要敬老年婦女,雞腿則是留給小孩的。當你離開苗族主人家時,一定要有禮貌地說聲「哇周」,意為「謝謝」,感謝苗家對你的盛情款待。
有些苗族地區,忌隨時洗刷飲甑、飯包、飯盆,只能在吃新米時洗,以示去舊米迎新米。隨時洗刷會洗去家財,飯不夠吃。在山上飲生水忌直接飲用,須先打草標,以示殺死病鬼。忌動他人放於路邊的衣物,以免傳染麻瘋病。忌孩子在家中亂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頭頂,否則孩子長不高。禁忌婦女與長輩同坐一條長凳。
禁殺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腳踩;不許在家或夜間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鬧時不許用帶捆苗家人;遇門上懸掛草帽、樹枝或婚喪祭日,不要進屋;路遇新婚夫婦,不要從中間穿過等。
傣族的禁忌:
不能撫摸「小和尚」的頭部
雙版納小乘教規定男人一生中要過一段脫離家庭的宗教生活,在社會生活中凡遇到難事,才能解除苦難,從降生到成人後才會有社會地位。凡是男孩在七、八歲時都要時佛寺里當一段時期的和尚,稱為「小和尚」。小和尚"在佛寺里生活要自理,要勞動,還要學習佛教經書,進行嚴格的修身教育。兩三年後可以「還俗」,還俗衙的男子才可以結婚成家。若未當過「和尚」的男人,被視為生人或野人,在社會中沒有地位被人看起。在寺院修身時,不準與女人談笑,不準外人撫摸小和尚的頭,(這和漢族喜愛兒童撫摸頭完全相反),若被外人(特別是女性)摸過頭,被視為仇人。"小和尚""修身"時間一切作廢,必須從頭開始。所以,外來遊客,若到寺院參觀千萬記住此習俗。
卧室禁忌
傣家住宅,都習慣住在樓上,而樓上卧室只有一塊隔板與客廳相分,卧室中沒有隔板分成小間,幾代人都住在裡面,是用蚊帳分開,中間有一定間隔,分門進出。卧室是不容外人窺看的,過去的習俗規定,若主人發現外人窺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門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遊客無論到傣家參觀或做客,千萬不要因神秘感而窺看主人的卧室,雖然現在打破了過去的俗規,但窺看傣家卧室始終是不受歡迎的。
客廳禁忌
傣家樓上客廳中有三根柱子,兩根是卧室與客廳並排分開的,一根是火塘旁邊的。卧室中的兩根,靠外的一根叫「吉祥柱」可以靠著休息,靠里的一根是人死後用的,稱為「升天柱」,家中的人死了,家人把死去的人靠在這根柱子上(不分男女)沐浴、穿衣、裹屍體,等候火葬。火塘邊的一根是絕對不許靠的,那是傣家的「頂天柱」,若靠了柱子意味著不尊重主人。
上竹樓須知
進佛寺必須脫鞋。進門後要按照輩份大小、資歷深淺,依次而坐;傣族認為門檻是人、鬼必經之道;不能用凳子作枕頭,因為凳子只供人坐;不能用腳跨過火塘,不能隨意移動火塘里支鍋用的鐵「三角架」;在街上買菜時,不能用腳指菜來討價還價;不能踩和尚的影子,更不能摸他們的頭。傣族認為「頭」是人的首領;上樓腳步要輕,晚上不能吹口哨;大庭廣眾面前不能說別人的壞話;婦女產後不滿月不能到別人家去玩;家中有喪事,未出喪不準到任何人家去。
藏族禁忌:
老年婦女不食當天宰殺的肉食;家中有危重病人或家庭不順,戶外插青枝柏葉或石頭上放有紅線,或用石壓刺,以示謝絕客人;屋內不準吹口哨,唱情歌;年尾忌債翻年,年頭忌要債;忌婦女在爐灶上站立、蹲坐;家中佛壇不允許別人亂摸,也不得隨便指問;吃奶渣和酸奶時,忌用筷子;忌燒奶渣吃;主人及客人在火塘上首位置就坐,只能盤坐或跪坐;不準隨便跨越火塘;不準在神龕上放雜物。
在長輩、尊者及父母前,忌講丑話臟話;在家中忌講不吉利的話,特別是喜慶佳節;忌以下流穢語咒人;忌用不吉利的語言罵牲畜。
無論到寺院的大殿經堂,還是到佛塔、轉經亭、燒香台、瑪尼堆等處參觀旅遊,都必須順時針方向即從左到右繞行;進寺院大殿前,要脫帽,忌攜帶刀槍及大蒜;忌摸寺院內的各種佛像、經書、法器;未經本人許可同意,不得進入主持堪布、活佛的房間;覲見活佛、堪布時,說話舉止要恭順、文雅,遞接東西時要雙手獻接,離開時要倒退幾步,不得突然轉身離去,否則被視為不禮貌;不能隨手翻動瑪尼堆上的石塊;到寺院朝佛只能上午清早去,不得下午去朝佛;到燒香台煨桑也是如此;在神湖和神朱里不能亂拋東西,更不能洗衣物等不潔之物,要飲水只能雙手捧水而飲;神湖、神泉周圍的神樹上不能亂掛衣物,更不能隨便取下經幡等物;忌用食指指點佛像,應五指並攏,掌心向上,以示崇敬;進寺院大殿經堂或家裡經堂時,不得吸煙。
外地遊客進入藏傳佛教寺院後可向寺僧求購哈達然後獻於佛祖像前。以表達對藏民族信仰的尊重。進寺後還可以請求到寺院堪布處進行布施,堪布會回賜護身結。據說凡脖子上帶上結有佛家回賜的護身結的紅線則會一生吉祥平安,逢凶化吉
㈧ 旅遊對旅遊接待地民俗的影響
旅遊對旅遊接待地民俗的影響有利也有弊。
利的方面: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我國專旅遊業的發展勢頭十分屬強勁,旅遊產品正從單一的觀光旅遊向包括觀光、度假、專項旅遊等在內的復合型產品發展。民俗風情旅遊作為專項產品中重要的一項,也以獨立的資格和奇特的風采,昂首進入旅遊市場。可以這樣講,民俗風情為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壯大開拓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弊的方面: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大量旅遊者進入景區,而我國大多數的景區沒有考慮到景區環境承載力的重要性,沒有合理地控制景區容量,造成景區內傳統的生活方式以及民風民俗發生了變化,一些典型的民族習慣正在消失,無法形成旅遊產品和景區的可持續發展。例如,在四川與雲南邊境的瀘沽湖,因奇特的「阿注婚」而被稱為「最後的女兒國」,而隨著旅遊業的開發,這一原始的母系社會婚姻形式正逐步向現代社會過渡。
濃郁的文化氣息、可觀的經濟效益是民俗風情旅遊能夠得到大力發展的兩大優勢。在開發的同時,一定要遵循科學規律,堅持保護性的開發,達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這樣才可以避免走入歧途,才能不斷發掘、不斷整理、不斷創新,使其成為專項旅遊中的一個重要產品。
㈨ 中國民俗旅遊文化在開發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是什麼
一,面對大量抄的旅客,一些古建築等可能會被破壞。這需要對於旅遊資源的測量,測出接待人數和維護的要求
二,為了招待遊客或者有了錢,新建的房子可能會破壞掉民俗旅遊文化的氣氛和氛圍,這需要對旅遊資源和環境的統一規劃。
三,在旅遊這個過程一般人都會有買旅遊品的願望,但是當前的旅遊紀念品呈現出品種單一,紀念性不強,不能很好地表達民俗特色的特點,要是這些做好了之後,放在家裡,有人過來,給他們看,這對於介紹宣傳民俗旅遊文化也起到推動作用。
四,對於一些有趣的民俗,人們往往想去參與製作,這需要在能提供材料製作方法的情況下,讓人們在現場,在家裡都有條件參與製作民俗文化,這對於保護民俗文化,推廣民俗民俗文化也會起到保護作用。
五,要發展民俗文化,要有市場,當代很多好的民俗文化都因為沒有市場而瀕臨倒閉,而單個的民俗文化很難引起人們有組織的參觀熱情,這就需要文化部門等相應部門提供相應的場所,例如在城市旅遊當中加入民俗文化,或選取一個場地,專門進行民俗文化旅遊。
六,可以舉行民俗文化旅遊節,專門宣傳介紹民俗文化,讓人們在這個活動當中得到享受。
O(∩_∩)O哈哈~
㈩ 發展好民俗旅遊工作有何好的意見和建議
(一)關於實行旅行團隊「地接」問題。實行旅行團隊景點門票優惠政策有利於調動旅行社組織客源的積極性。最近,縣旅遊公司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正在對旅行社和旅行團隊的優惠政策進行修訂和完善,並將於近期內出台。同時也鼓勵旅行社和旅行團隊來足後主動交團,實行「地接」。
(二)關於精心設計旅遊線路問題。「一日游」、「二日游」等精品線路的編制,在繼續深化「魅力一日游」產品的基礎上,根據旅遊資源特色,近期重點打造「人與自然觀光線」,「會議、休閑、度假線」。同時結合旅遊的發展要求,規劃民俗旅遊一日游線路。在包裝好產品的同時,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開通旅遊專線班車,創造旅遊通達必備條件;別一方面是規范運作遊客服務中心,努力推介一、二、三日游線路。
(三)提高導遊人員講解質量和服務水平,推薦和推銷旅遊精品景區景點,提供景區講解和導游導購等職責,對抑制惡性競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下一步,客服務中心的服務功能將向全地區范圍內進行推廣和輻射,為旅遊者提供系統的、綜合的、優質的服務。
(四)關於加強旅遊管理人才和服務隊伍建設問題。對於加強旅遊管理人才和服務隊伍建設的工作,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掀起全民興旅熱潮,樹立起「人人都是旅遊形象,處處都是旅遊環境、事事都是旅遊品牌」的意識;二是加快培養各類旅遊管理人員和實用人才,開展領導幹部、旅遊管理人才和從業人員的旅遊理論和業務知識等培訓工作;三是加強導服人員素質培訓,嚴格旅行社和導遊人員的年審工作,重點放在對在職導游、旅遊服務人員的上崗培訓、崗位培訓和導游員考前培訓、年檢培訓上來;四是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強化服務理念,同時加強旅遊培訓教育的交流,採取「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邀請和聘請國內外旅遊專家學者講學授課,有計劃地選派旅遊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到各地參加學習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