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遊整合發展的調研
Ⅰ 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摘 要] 產業可持續是旅遊管理領域內人們關注的中心議題之一。本文在發展觀的指導下,文化在旅遊產 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更新認識,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旅遊產業素質,從而構築旅遊產業發展 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旅遊文化;可持續旅遊發展
近20多年,我國旅遊產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經過對傳統發展觀的反思,人們意識到增長只是手段,經濟發展才是目的,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成為普遍關注的中心議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為旅遊業的未來發展指出了一條光明之路。旅遊產業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從而構築旅遊業發展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文化內涵的闡釋
旅遊是在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後,主動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現的一種綜合性大眾活動,文化要素對旅遊活動很大。
文化的內涵,一直是一個眾說紛紜的。筆者結合眾多學者的觀點和理解,總體上對文化的內涵得出以下認識:
1.文化的廣泛性。文化是一個大的范疇,包括人類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人們對文化多角度、多側面的也正說明文化豐富,外延寬廣。從不同視角可以把文化進行細分,旅遊文化是其中的一個分支。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2.文化的層次性。文化具備特有的層次結構,包括表層的物質文化、核心層的精神文化、中間層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層的文化。所以「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互為表裡地對立統一於整個旅遊活動中。而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則是由物態到心態的中間性過渡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層次,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證方向和指南的意義」。因此,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應當多方位、多層次思考。
3.文化的模糊性。由於文化涵蓋面廣泛,有學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其內容既具體又抽象,「模糊的文化和文化的模糊,使得我們在理解、研究文化時,有時不得不不求甚解」。理解和掌握旅遊文化內涵必須分門別類,層層遞進。
4.文化的差異性和發展性。文化是歷史發展中各地區各民族實踐中創造的產物,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文化作為一個不斷進行物質和信息交換的動態開放系統,在穩定與發展的對立中不斷實現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文化與時俱進的發展進程中,人居於中心地位。要以人為本,客觀地看待由旅遊人群流動帶來的文化交流,旅遊客源地與目的地的文化差異並不能說明兩地文化孰優孰劣。
結合旅遊產業理解文化,旅遊文化不是旅遊與文化的簡單疊加,它不僅僅局限在民族傳統文化的領域,也不是僅僅關注文化旅遊這類文化表徵比較明顯的旅遊形式,而是要將旅遊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進一步揭示其內在的固有,以利於其可持續發展。旅遊文化和一般文化形式相同,也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多層次結構體系,「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旅遊的文化內涵,將使旅遊文化建設更具目的性、針對性和實際可操作性。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二、文化在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先進的旅遊文化引領旅遊產業發展的方向。旅遊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必然要求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遊文化,用先進文化引領旅遊可持續發展。現代旅遊是旅遊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實施的一種高級消費,旅遊者最大的收獲就是精神的愉悅和一段回味無窮的美好記憶,所以沒有文化就沒有旅遊,旅遊產品和旅遊產業的經濟性、文化性是統一的。只有充分重視旅遊產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內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遊者,才能帶來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2.文化是旅遊經濟競爭的核心。旅遊業的競爭本質上是文化的競爭,文化因素成為旅遊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物質方面的需求是較低級的需求,易於滿足;但是其最終目標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屬於高級而復雜的需求,較難於滿足。由於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異性往往為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所獨有,很難模仿和復制,可比性較低,易於創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發展旅遊強有力的競爭能力,文化中所帶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獨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遊文化特色形成區域間文化特質,是培植旅遊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隨著旅遊開發逐漸向深度發展,文化象一隻無形的手支配著旅遊經濟活動,只有通過文化創新才能保持旅遊經濟基業長青。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3.文化是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知識經濟,文化經濟一體化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重視文化因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現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報告中強調:實現發展的動力實際上存在於文化之中,文化是發展的搖籃。國際旅遊發展的經驗顯示,旅遊業的收益越來越不依靠人數的增加,而來自於多元文化含量的旅遊產品和特色旅遊服務,旅遊與文化交流結合程度愈高、旅遊文化因素越多,旅遊經濟越發達。以北京大觀園為例,從160萬元《紅樓夢》電視連續劇的制景費起家,不斷發掘紅樓文化,按《紅樓夢》小說中的菜譜開發紅樓宴、紅樓宴舞,靠挖掘文化內涵使得發展成為國內旅遊企業的知名品牌。在旅遊資源走過普遍開發階段之後,文化成為將旅遊業發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驅動力。
4.文化旅遊是旅遊產業的發展方向。我國旅遊業在近年的迅猛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我國悠久深厚的文化資源。2002年,海外遊客對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調查中,五種遊客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文化類型就佔了四種,其中對華僑的調查,文物古跡名列第一位。這體現了旅遊對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屬性,中國獨有的歷史文化延續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繁多的文化資源種類,有利於開發結構完善、選擇適應面廣的旅遊產品,形成優質品牌。,文化旅遊市場開發方興未艾,大力發展旅遊文化、開發以文化為特色的旅遊景點和旅遊活動內容,可以滿足遊客的高層次文化需求,是中國旅遊面向國際市場和競爭的必然選擇,推進文化旅遊的發展,才能使我國由旅遊大國成為旅遊強國。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5.旅遊與文化相互作用。旅遊者通過旅行活動,了解到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同時也將自己本地區的文化帶給了旅遊目的地的居民,傳播和交流了兩地的文化。同時,為了吸引旅遊者,旅遊目的地也日益重視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這對於文化的發展無疑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眾多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的有關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旅遊者大規模持續來訪,對旅遊目的地文化影響更多的是消極部分,最明顯的是使當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這類變化對於那些原本以獨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會風情民俗為基本的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來訪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將使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遊產業持續發展乃至維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礎。
三、旅遊文化內涵建設促進旅遊可持續發展
實現旅遊產業利益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的過程中,建立產業良性的內部運行機制和外部發展關系,從而提升產業素質,獲得可持續發展。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旅遊發展觀念。我國旅遊業起步較晚,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提出「以旅遊養旅遊」、「五個一齊上」等發展思路,曾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使人們對旅遊從外事接待到事業再到產業的認識逐漸明晰,一些項目在一定時期內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是這種外延式擴張的粗放型發展,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於旅遊目的地的自然資源和社會文化資源造成的破壞難以用經濟數字來計量。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旅遊產業發展從數量型轉向質量型和效益型,通過挖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向深度發展。
2.堅持政府主導全面發揮產業功能。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和旅遊產業發展水平條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導型旅遊發展模式,並由此形成的政府主導、市場主體、運作、全民參與的產業發展態勢,在旅遊目的地,旅遊投資經營者、遊客、當地居民三者之間的利益交織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協調好他們之間的現實矛盾,追求並達到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統一,因此,政府管理部門要提高管理的專業化、化水平,摒棄短期行為,做先進文化的代表,引導當地旅遊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並由此全面發揮旅遊產業功能。
3.構建旅遊企業文化營造和諧旅遊環境。隨著我國旅遊法制建設的逐步健全,促進了旅遊市場環境的規范,但是旅遊行業惡性競爭、虛假廣告、合同欺詐等各種短期行為仍然在侵蝕著旅遊經濟本不健壯的肌體,嚴重威脅著旅遊產業的長遠發展。營造誠信公平的經營環境,改善旅遊行業形象,是旅遊經營企業必須面對和思考的。依法治旅完善旅遊法規建設,可以一定程度地規范市場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遊經營企業的自律,通過構建旅遊經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倡導誠信守法經營。
4.深度開發旅遊資源以品牌促發展。旅遊資源開發中的文化內涵開發是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手段。旅遊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核心是文化創意,在地方文脈的基礎上確定文化的開發方向和主題格調,明確定位圍繞主題進行組織,進而通過旅遊產品加以體現,並不斷豐富文化內涵,進行創造性的升級改造。其中,對旅遊資源文化主題的感知和把握並經由旅遊產品外顯是關鍵,其本質在於對旅遊文化資源進行概括、發掘、升華最終凝聚區域特色的個性化精神,然後通過物化、創新,實現更深層次的整合,將文化內涵滲透、表現在旅遊產品的各個層面,形成特色品牌,強化旅遊吸引力。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5.重視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做好前瞻性。我國旅遊產業起步較晚,旅遊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缺乏市場的縱深拓展能力;另一方面,羽翼尚未豐滿,恰逢加入WTO的巨大變革,剛剛蹣跚學步就面臨著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戰,客觀上使得中國旅遊產業不可能亦步亦趨照搬照抄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同時,正是由於我國旅遊產業發展的很短,旅遊產業發展的焦點集中在經濟領域,加上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不如它對經濟和環境的影響那麼直接和易於察覺,往往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其結果才逐漸顯現出來,可一旦結果顯現,其後果也就無可挽回,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遠遠落後於旅遊對經濟和環境影響的問題研究。我們必須重視這個現象並做好前瞻性研究,現階段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旅遊接待地區社會文化商品化問題、傳統文化衰退問題、民族文化異化問題以及遊客帶來的文化示範對旅遊接待地的文化影響問題等等,從事這些研究的不僅包括旅遊工作者,還包括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所以還應當重視做好成果共享和研究成果在實踐中的推廣。
6.加快人才培養夯實旅遊產業發展基礎。旅遊產業鏈較長,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實現旅遊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快人才培養,提高勞動者素質,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長期以來,我國旅遊專業是置於經濟學范疇內的,旅遊文化還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科,對旅遊人才文化素質的提高重視不夠。而實際上旅遊產品設計、資源開發和規劃、旅遊服務都是基於文化基礎上的,但旅遊從業人員文化層次偏低,對文化的認知度不夠,旅遊文化內涵的「白化」環節缺失,無法做到幫助不同文化背景旅遊者感悟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旅遊活動只能停留觀光的淺顯層面,不能適應旅遊的發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遊人才培養,逐步從單純的生產性投資轉向人力資本投資,提高旅遊從業人員業務素質,提高他們對所處環境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的了解程度,既要做好服務員,又要做好講解員,通過每一位旅遊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給與遊客全方位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提升旅遊文化品位。 畢業論文 http://www.bylw8.com
旅遊產業是兼有經濟、文化、社會和環境四大功能的產業,但是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忽視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現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遊資源的適度開發和永續利用要求提升產業素質,整合文化要素,進行品牌運作。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研究精神文化,開發物質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進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與旅遊產業有關各方參與,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積極實踐,促使旅遊產業走向成熟,持續健康發展。
:
[1]謝春山.旅遊文化——中國旅遊業參與國際競爭成敗的關鍵[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3).
[2]安宇,沈山.和諧社會的區域文化戰略:江蘇建設文化大省與發展文化產業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3]林永匡.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陣地意識[N].中國旅遊報,2000-01-17.
[4]李天元.中國旅遊可持續發展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Ⅱ 旅遊管理體制改革,未來文化與旅遊如何做到融合發展
隨著大眾旅遊的興起以及全域旅遊的大力推進,人們對旅遊品質的需求不斷提高,文化旅遊日受青睞。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家門,去體驗不同地方豐富多樣的特色文化。文化與旅遊如何融合?前瞻產業研究院通過調研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立足實際,切實加強規劃引領作用。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重在規劃。要深刻把握方針政策,結合旅遊發展的新時代、新階段和新要求,突出前瞻性和實用性,編制出台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專題規劃,進一步凸顯獨特的文化與地域資源稟賦,為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提供更為科學、可行的引導。
2、深入挖掘文化旅遊資源。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不是簡單疊加、硬性配對,只有選擇那些具有市場價值、具備在旅遊產業上發光發熱的文化資源,才能真正推進文化與旅遊的有機融合。
3、創新理念,打造文化旅遊個性品牌。品牌是文化旅遊業的名片,要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影響力、競爭力的文化旅遊品牌,使文化旅遊具有更鮮明的總體品位和整體形象。
4、依託資源,積極開發文化旅遊商品。發展適銷對路的特色文化旅遊商品,完善旅遊整體文化形象,增加旅遊業的附加值。
Ⅲ 如何加強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我國的旅遊業正在慢慢轉型,文化與旅遊結合的需求越來越明顯。現階段實現旅遊產業利益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價值需求,從而提升產業價值,獲得可持續發展。
但我國文化旅遊業發展目前面臨著一個主要難題:即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夠,規劃不當。
如何挖掘文旅資源?
我國是旅遊古國,旅遊文化是一筆珍貴的文化財富,包括國家的整體與區域地理環境、歷史變革、風俗人情、遺址、審美觀念、經濟社會發展等。
在中國大文化的影響下形成的、相對獨特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價值理念、民族性格、道德風尚、審美趨向、情感模式、風俗習慣等。挖掘這些文化內涵、發揮其獨特優勢,顯得非常緊迫。
明確旅遊文化的重要地位,樹立先進的發展理念,需要充分發揮中國整體文化、區域文化與民族文化的優勢,創造整體性的文化氛圍。
整合旅遊文化資源,提升文化內涵,使人們能夠體驗、理解、領悟中國文化的獨特內涵與魅力;進而形成中國整體文化、區域文化、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局面。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旅遊文化精品。從歷史文化中提煉出具有較高藝術價值、人們喜聞樂見的元素,將其融入到旅遊產業之中;結合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地形地貌,打造特色鮮明的旅遊文化景觀,豐建設旅遊文化街區、文化創意旅遊園區、旅遊文化綜合體。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國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與城鎮化建設的持續加快,必將會引起旺盛的旅遊休閑需求!
抓住這一戰略機遇期,發揮要素優勢,提升旅遊的文化內涵,中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區域產業競爭力必將會大力提升。
Ⅳ 如何實現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
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兩個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尤其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背景下,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是進一步強化融合即是發展的理念。一方面,根據旅遊市場的需求,通過對文化資源、文化遺產和文化傳統進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開發利用,融入到旅遊產品和服務當中,讓遊客在不斷體驗、感受和認知不同文化的過程中傳播文化,有利於推動旅遊目的地文化的交流和價值的實現,擴大文化影響力,增強文化軟實力。另一方面,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旅遊產業的融合,是實現旅遊產業提質升級的必然選擇,只有將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旅遊發展的全過程,實現景點外觀和文化內涵的統一,才能使旅遊產業更具生命力、吸引力和競爭力。
Ⅳ 旅遊文化調研怎麼寫
網路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