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房車旅遊發展現狀
⑴ 我國區域旅遊發展不平衡如何破局
我國區域旅遊發展不平衡現象由來已久,「東強西弱、南強北弱」是整體格局。東部旅遊目的地的接待能力、旅遊產品的豐富度和服務水平,明顯優於中西部地區。中西部尤其西部地區,多擁有較好的生態資源,構成旅遊發展的天然基礎,但受限於交通基礎設施、區域經濟水平等因素,旅遊發展相對粗放,市場化程度相對較弱。
《行動計劃》提出了四方面的具體舉措。包括加快「三區三州」主通道建設,加快推進G8513平涼經九寨溝至綿陽、G4216成都至麗江、G0613麗江至香格里拉、G3012喀什至和田等國家高速公路待貫通路段建設,到2020年,四省藏區高速公路覆蓋所有地級行政中心;完善區域干線公路網路,加快普通國道待貫通路段建設,實現普通國道網基本貫通等;加大資金投入和項目傾斜,在「十三五」文化旅遊提升工程中增補一批旅遊基建投資項目,專項用於支持「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旅遊項目建設等;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開發具有區域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旅遊產品等。
⑵ 中天房車的公司現狀
中天房車來進入國內市場已源經有近十年的歷史,近幾年隨著大眾對房車的認知以及對房車旅行這種方式的認可,中天特車在2002年率先在國內成立了中天行房車俱樂部,俱樂部還與加盟商、營地投資商共同組建了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
遍布全國多個省市的CRVC房車服務網點,俱樂部在房車數量、會員數量、分部數量、營地數量等方面保持國內領先,取得了在中國房車營銷領域內的成功經驗,當前,擁有和享用中天房車的客戶數以萬計,分部遍布北京、浙江、廣東、湖南、雲南、新疆等全國20多個省份和地區,並在全國各地建立了100個中天行汽車露營地。
⑶ 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把怒江開發成為旅遊天堂的意義
[內容提要]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在取得很大成績的同時,也遇到了不少值得關注的問題。進入21世紀,旅遊產業的性質正在發生變化。民族文化資源的旅遊開發,反映了幾個宏觀層面的問題,資源品位的評價應從五方面開展。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困難,更主要的是決策與發展機制,一定程度上超過了資金匱乏、基礎設施落後。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成功,關鍵是要遵循旅遊經濟的基本規律和借鑒各地積累的經驗。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對人類的重要貢獻,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旅遊業發展所依託的重要資源。單純的保護不是目的,也不是可行的手段,關鍵是在利用中達到保護的目的。近些年的開發實踐證明,發展旅遊是實現保護與發展共贏和資源優勢轉化的最佳途徑。一、民族文化與旅遊發展的關系(一)涉及旅遊發展宏觀層面的幾個問題民族文化與旅遊發展的關系,至少涉及三大層面的問題:一是民族地區也主要是西部地區,反映的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旅遊發展的現狀與規律;這些地區旅遊業整體發展水平較低,但卻是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後勁所在,所反映的不僅是東西部旅遊發展的關系,先發地區與後發地區的關系,也是一個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問題。二是民族文化是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西部地區是一個主體性的資源,如何開發好這些資源,既有一個如何借鑒東部經驗,也有一個怎樣結合西部實際的問題,即經驗推廣與發展創新的問題。三是旅遊產品的結構優化問題。20世紀90年代初,旅遊業界就開始關注這個問題,官方提出了從觀光向"觀光+度假+專項"的發展思路,學術界有了旅遊產品類型劃分的一系列觀點。其中,就涉及到了民族文化類的旅遊產品,它們到底是單一的、還是復合的,是觀光為主、還是參與為主,如何開發利用比較科學,都還缺乏比較充分的總結和概括。(二)民族文化在西部旅遊發展中很重要旅遊與文化是相互包融的。對於旅遊業性質的認識,改革開放以後經歷了逐步統一的過程,現佔主流的觀點它是一個產業。隨著近年來旅遊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大,以及對旅遊業發展規律的觀察,我認為旅遊業現已成為兼具產業和事業性質的行業。這個"事業"與先前的事業接待不同,它是指服務於全民的社會事業,就像文化、體育、廣電業一樣,既是一項經濟產業,也是事關人民生活必需的一項事業。隨著大眾旅遊、假日旅遊的崛起,不少經濟發達地區把公眾出遊率,作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內容;宣傳、精神文明建設部門把旅遊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國民綜合素質的一條重要渠道,作出了發展"紅色旅遊"的部署,表明旅遊業的性質正在發生著一場重要的變化。也說明,旅遊業的文化功能在進一步提升。大家比較認同和接受的觀點,旅遊業是經濟文化型的產業。民族文化作為旅遊資源的重要內容,包含了許多有價值的可開發資源。在新疆、西藏、青海、寧夏、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文化是最具特色的旅遊資源,那民族村落、建築形式、生活方式、服飾飲食、婚喪習俗、宗教信仰、音樂歌舞、節慶活動等,既包括了物質文明,也涉及了精神文明,這些民族文化資源開發得如何,將直接決定著這些地區旅遊產品的檔次與品位。(三)民族文化關系著旅遊產品的競爭力文化是旅遊發展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發展的依託。旅遊產品的競爭力最終體現的是文化的競爭。業內人士都清楚,旅遊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體現著對文化的運用,旅遊產品的品位高低,反映了策劃、規劃、開發者對文化的理解。因此,只有把旅遊與文化緊密結合起來,這樣的旅遊產品才更具生命力。。這個基本規律對於民族文化資源的旅遊開發,更是表現得極為突出和典型,例如:雲南麗江的納西族大研古城、西雙版納的傣族潑水節、楊麗萍的原生態大型歌舞《雲南映像》等,所反映的都是對民族文化充分理解和挖掘運用的典型。對於廣大西部地區來說,民族文化類旅遊資源能否成功開發,將直接決定著旅遊業的市場競爭力。(四)開發利用是民族文化保護的最重要途徑民族文化所受的影響大多來自外部,但直接構成的威脅主要來自內部。這兩者之間是一種外因與內因的辯證關系。因此,搞絕對禁錮和封閉的保護,國內外還沒有成功的案例。要使民族文化得以保護和傳承,必須在利用和發展中尋找出路,通過使它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喚醒本民族對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認識和覺悟,自覺地去保護、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在這方面,利用民族文化發展旅遊是重要的路子,國內外不少地區已取得成功的經驗。當然,旅遊作為一種促進人員流動和消費的經濟,對目的地民眾的生活、觀念和行為方式影響很大,也對民族文化具有相當的沖擊力,但只要在旅遊發展中科學利用民族文化,對目的地民眾進行正確、充分的引導和規范,還是完全有可能趨利避害,在發展和利用中實現對民族文化的保護。二、民族文化資源的旅遊品位評價民族文化要開發出市場前景好、具有競爭力的旅遊產品,除了要具備必要的外部開發條件外,其自身還須具備較高的品位或基本的優勢。從國內外民族文化開發成功的實例看,大致應具備以下特點:(一)資源的獨特性或代表性有旅遊開發價值的民族文化資源,應具有相對的唯一性和獨特性,由這樣的資源開發出的旅遊產品才會具有市場競爭力,而比它稍遜一籌的同類資源則要相差很多,這是與山水類旅遊資源的很大不同,即民族文化資源比較容易產生雷同化問題。例如,民族文化、民俗風情是民族省份旅遊的特色,但對於旅遊後發的地州,這往往顯示不出優勢,因為外地遊人到這些省區以後,一般只是看上幾處有特色的民族風情,而不可能把各民族風情都瀏覽一遍。西雙版納的傣族風情形象樹立以後,其他地方再開發傣族文化就會受到影響,這不僅存在於同一民族文化之間,也存在於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間,只要有先發與後發的區別,對旅遊者就有一個選擇問題。(二)資源的完好性與現實性具有開發價值的民族文化應是保存完好的,應在建築、服飾、生活、生產、藝術等方面,較好的保存了民族文化的形態,沒有遭受較多沖擊或破壞,也不應是支離破碎或殘缺不全;它最好是源源不斷、生生不息、延續古今的,而不是中斷了或停止傳承的文化。否則,進行旅遊開發的難度則會加大,例如,西夏黨項人的文化、新疆樓蘭古國的文化等。從民族文化保存的現狀看,普遍存在著典型性特徵加速弱化的問題,民族服裝已很少在平日穿著,城鎮民族建築在快速現代化,古老的習俗有很多改變,少數民族語言使用越來越少,這對民族文化開發是一種釜底抽薪的影響。(三)資源的藝術性與魅力性民族文化的價值與品位在於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藝術品位高,這是確保旅遊開發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例如,古埃及的建築藝術、韓國的濟州島民俗、澳大利亞的毛利人文化。相反,如果民族文化僅是生活的一種常態,而沒有相應的藝術成就或品位,就很難在旅遊開發上有所挖掘和提煉。例如:民族地區喜歡用"歌舞之鄉"、"歌舞海洋"來比喻風情的濃郁,但往往沒有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歌舞走向全國,在這種情況下,就很難將這些資源開發成為有競爭力的旅遊產品,起碼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去宣傳促銷。(四)資源的可展示性或參與性旅遊產品是供遊人參觀欣賞的,因此,發掘和利用民族文化資源開展旅遊,其對外可展示性就非常重要,例如,一些民族的祭祀祈禱、宗教儀式,涉及祖先崇拜、圖騰崇拜、神靈崇拜等,屬於比較神秘、神聖的事物,不宜有外人觀看或對外開放,即使其有很強的神秘性和吸引力,也沒法開發成為旅遊產品。有些民族文化、節慶活動雖可對外開放,但由於時間較短、每年日期不定(如要按農歷計算),也不大利於開發成為效益好的旅遊項目。因此,如何把文化資源的優勢和特色展示出來,是旅遊開發中很值得研究的問題,屬於要專業性、多學科策劃和創意的問題。例如,雲南的澡堂會是一個很有賣點的資源,但要以旅遊產品的形式展示出來很不容易。一是僅在春節期間的四五天內,時間比較短,開發成為一個常規產品不容易;二是如何體現和展示特色的問題,它不是一般的集體洗浴活動,而是一種民俗民風,這是一個頗為值得研究的問題。(五)資源評價的科學性與客觀性對民族文化資源評價的過程,也是尋找、確認發展優勢的過程,找准了優勢可以事半功倍,找不準優勢則要事倍功半,不僅勞神費力,還可能耽誤和喪失發展機遇。在對民族文化資源的評價上,各地普遍存在自視過高的情況,覺得"人有我有"、一點不差;有的還因缺乏對外界的了解,覺得"惟我獨有",其實情況並非如此;也存在認識不到位的情況,有眼不識泰山。例如,多聲部民歌的合唱形式,我國目前有23個民族保持和流傳著,僅就演唱形式而論不是惟一的,如要評論其藝術、文化、旅遊價值,則往往更要關注它所演唱的古老內容,否則過於推崇、宣揚這種歌唱方式,實際上是走向了它的反面。再如:新疆伊犁有個"火龍洞",是一處不同於溫泉的地熱資源,當地人對它視而不見,沒有意識到它的旅遊開發價值。上述五個方面,決定了民族文化開發成為旅遊產品的整體水平。第一方面決定著是否值得列為旅遊開發的重點,第二方面決定著實施旅遊開發的難易程度,第三方面影響著開發旅遊產品的檔次和品位,第四、第五方面關系著開發成為旅遊產品後的市場前景。三、民族文化資源開發的主要困難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與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密切相關,經濟發展水平、思想開放程度明顯制約著資源開發,同時,它自身也有一定的規律性。(一)封閉與局限制約著旅遊發展的科學決策改革開放20多年來,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產生了不少沉痛的教訓。涌現了張家界、九寨溝、麗江等成功的案例,說明在經濟條件較差、基礎設施落後的情況下,只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條件去克服困難,就能夠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但也有一些資源條件不錯的地方,起步發展旅遊的時間並不晚,但年年不見大的起色,長期處於"溫冷狀態"。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與同類條件下已崛起的地區相比,起碼說明經濟不發達並非最主要的問題,首要的在於決策是否科學化,在一定意義上超過了資金的缺乏、基礎設施的落後。決策不科學主要在於眼界閉塞、思想不解放,直接影響了對資源的評價、策劃和創意。比較明顯的:一是決策搖擺不定,一屆政府一種決策,耽誤了發展機遇。二是長官意志大於專家意見,尤其是在各路專家意見不一、領導又有自己觀點的情況下,在事關產業定位、重點突破、發展步驟、發展思路的大問題上,出現了決策上的偏差,遺害無窮。三是大事不抓、小事不斷。在事關旅遊發展的關鍵環節、瓶頸制約因素上,不去加強領導、不下決心予以突破,而終年決策一些瑣碎的事務,例如,編一點宣傳冊子、參加一次展銷會、到外地參觀取經、舉一次研討論壇。(二)可開發條件與文化資源品位呈反比民族文化資源普遍存在可開發的基礎設施條件落後的問題。一是民族地區大多距離中心客源城市或交通樞紐較遠,加大了旅遊開發的成本;二是可開發條件與文化資源品位呈反比,基礎設施和接待條件稍好一些的城鎮,民族文化資源則破壞較重,而民族特色較濃的地方,則基礎設施又非常落後。以雲南怒江州為例,它是全國唯一的僳僳族自治州,地處怒江和瀾滄江大峽谷,保存了比較特色的民族文化,但它沒有飛機場,距離昆明市600多公里,核心景區丙中洛距昆明市900公里,公共汽車單程需要12、20小時,而神秘的獨龍江流域每年只有一半時間勉強通車;旅遊接待規模較小、檔次也較低,2004年"五一"黃金周貢山縣僅接待8000餘人、600多輛汽車,已感到遠遠超過了可能的承受力。(三)缺乏科學可行的發展機制對民族文化資源開發緩慢的主要原因,當地人與外地人的觀點有很大出入。當地人一般認為,主要是嚴重缺乏開發建設資金;外地人(如投資商、旅行商、研究者)一般認為,更主要的是缺乏科學可行的發展機制。某水電集團下屬的旅遊開發公司每年有1.6億的旅遊投資額度,雖然也有明確的投資項目,但由於投資環境的不確定性,這些投資遲遲投入不了。有的開發商認為,一些民族地區投資開發比較難,主要是掣肘的部門太多、能夠做事情的人很少、投資環境讓人不敢投資。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首要的問題不是招商引資,而是改善投資環境,或尋找投資商能夠接受的其他方式,例如,採用有償轉讓開發經營權的方式,給予投資商的自主權。目前,一些地區"獨立自主"開發的意識過於強烈,普遍認為當地資源就應由當地人來開發,這實際上阻礙了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就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開放程度而言,由當地人為主導開發民族文化資源,不可能有超前的意識或思路,開發出的旅遊產品也不能有高的品位。(四)人文資源開發比較困難在眾多類型的旅遊資源中,文化類的旅遊資源開發難度較高,它不象山水景觀類資源,只要有必要的基礎設施和接待條件,就可以自然對外展示。文化類旅遊資源的開發,需要進行提煉、概括和濃縮,也需要尋找比較好的依託和表現形式;需要注意避免雷同化問題,如民俗村、民族歌舞表演等都很容易發生這類問題;還要堅持嚴格保護與科學利用相結合,保護第一、開發第二。要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即使國內高水平的專家也不是輕而易舉的,更何況僅憑當地的經濟實力、策劃思路。四、民族文化資源開發的成功經驗民族文化資源不僅可開發出專項的旅遊產品,也可作為普遍性的一種旅遊資源,用於其它旅遊產品的配套、旅遊環境的營造、旅遊精神和品位的提升。但成功的進行旅遊開發,需要遵循旅遊經濟的一些基本規律。(一)選准突破"亮點",實施集中開發選准"亮點"區域實施集中開發,帶動周邊區域的旅遊資源開發,是國內外發展旅遊的重要經驗。一些民族地州的旅遊業之所以長期處於"溫冷狀態"和邊緣地帶,除了一些共性的困難外,一個重要原因是選擇的發展突破口不準,或者集中突出的用力不夠。"亮點"的選擇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條件,既要考慮交通通達條件、城市的依託性,也要避免簡單的城市中心論;既要考慮資源品位和特色,也要注意開發的難度與對周邊區域的帶動;既要考慮民族文化的積淀、民俗民風的濃郁,也要考慮對自然景觀、其他優勢資源的依託;既要考慮資源開發的最初引爆點,也要考慮持續發展的效應與後勁。總之,要立足通過一個亮點的突破,實現對一個地區的綜合帶動,使這一地區盡快成為旅遊熱線中的一個點、或者一個段、或者一條支線。(二)高起點、新思路的發展戰略這是宏觀層面的發展思路,屬於一個地區民族文化資源開發的指導思想。高起點,應首先是在策劃、設計方面,然後是具體的開發,再是相關的配套和管理;新思路,主要是指發展模式、策劃理念,並非過於具體的一些方面。很多地區旅遊資源品位很高,但由於策劃、規劃、開發、管理不到位,不少景區點建設存在檔次不高的問題。例如:前些年不少地方建造的缺乏文化含量的大型人造景觀,如三峽微縮景觀、天下第一城、人造牌坊群等;有的地方無視旅遊規劃的存在,三個月"開發"了幾十處景觀;在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中,亂開亂挖、亂建亂造、畫蛇添足的現象非常普遍;一些地方認為開發民族文化就是建設民族村、民俗園,就是唱歌跳舞、展示生活器具;一些地方把民族節慶搞成了農民歌詠比賽、體育比賽、商品交易會。要避免或解決現實中的這些問題,關鍵是要高起點、新思路,也就是不落俗套子、不走老路子、不重復別人的教訓。一些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可採取經營權有償轉讓、宣傳促銷委託獨家代理等方式,也可以採取有關地區、投資者聯合開發的方式,也可以保護為切入點實施適度規模的開發。(三)突出文化的民族與地域特色突出文化資源的民族與地域特色,是增強旅遊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方面。如何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一是表現形式。現在國內外主要是搞一些民俗村、民族園,如泰國帕塔亞的民俗村、韓國的濟州島、我國西雙版納的傣族園、錦綉中華民俗村等,將民族文化的各方面濃縮化、集中化,其中較有生命力的是以現實村落為基礎搞成的民族村鎮。二是民族文化與其他旅遊資源的有機組合。這在民族文化的開發中極為普遍,一般是與山水風光類產品結合一起,但較多的情況是開發深度不夠、表現形式單一,成為觀光類產品的一種點綴或填充,單獨可與山水風光並列的民族文化類產品較少。三是進行深度挖掘,形成民族文化旅遊產品的系列。較為成功的案例是雲南麗江,大研古城反映的是納西族的建築文化、民俗生態,圍繞著它所展示的還有納西古樂、東巴文字、玉龍雪山,即使把麗江定位為觀光類產品,其內涵也是無處不洋溢著民族文化的內容。上述的三種表現形式,從實際情況出發,無所謂誰高誰低,關鍵是看對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利用深度,也要看民族文化類旅遊產品的市場需求。但注意突出特色、提高表現品位、增強吸引力,應是共同追求的主題。(四)要認真好民俗節慶活動民俗節慶活動是民族文化集中對外展示的機會和場合,由於這些活動歷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廣泛的群眾參與基礎,因此,雖然持續時間一般不長,但由於媒體的關注報道、外地遊人商旅的參與,成為促銷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機會。現在民族地區這類節日很多,具有全國著名度的如藏族雪頓節、維吾爾族的古爾邦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壯族的歌節、白族的三月三、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僳僳族的闊時節等;至於一個區域民族的節日就了,例如滇西南的怒江地區,有僳僳族的澡堂會、普米族的情人節、怒族的仙女節、獨龍族的卡雀哇節等。每個民族在舉節慶期間,都要舉行一些民俗活動,如歌舞表演,上刀山、下火海,祈福迎祥等。從現在各地舉民俗節慶活動的實踐看,要成功舉一次民俗節慶活動,首先是要保持和弘揚原生態的民族文化,不宜人為地加以現代化或隨意進行附加,把一個很有特色的民俗活動,搞成一個農民歌舞調演、農貿集市。例如,對於神秘古樸的澡堂會,就不宜為增加經濟效益,擅自增加一些不相乾的項目,使之過於喧鬧。其次,要加強民族節慶與旅遊業的結合,既要使民俗節慶成為旅遊活動的亮點,也要使參與活動的外地人成為旅遊者,盡量延長參觀停留的時間;再次,應本著群眾自發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原則,逐步實現政府部門的退出。(五)要大力營造民族文化的氛圍切實保護好民族文化,不僅是進行開發利用的基礎,也是其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前提。各地對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僅是對其典型和精粹的開發,同時也要做好民族文化氛圍的營造。利用民族文化發展旅遊業,主要是挖掘和利用有價值的民族文化的符號,使旅遊產品、服務的各個方面增加文化內涵。文化符號是物質化的文化內涵,最有交流價值的是當地百姓日常生產、生活、節慶、風俗等的表現和反映。中外民族文化開發成功的實踐證明,那種"圍欄"里的民族文化開發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好還是要營造一種開放的民族文化大環境,例如,雲南迪慶、麗江,新疆喀什、吐魯番都是比較好的典型。要通過政府倡導、輿論引導、媒體宣傳,在全社會形成熱愛民族文化、尊重民族文化、保護保存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圍。在建築方面,首先是旅遊景區內的建築,必須保持民族化、地方特色化,改進的只是衛生條件,如廁所、餐飲用火、垃圾處理,增添的是具有民族特性的一些建築符號,如房屋的完整性。其次,對於景區內的不作為旅遊吸引物的建築,要盡量使之符合當地的特點,避免現代化、洋化、石棉瓦和水泥磚化。三是對於民族地區的城鎮、路邊的民居,一切旅遊通道上視線走廊的地方,應該體現出民族化的建設風格,沒有力量拆除改建的,應該明確什麼樣式是提倡的,什麼種類是禁止的。此外,民族服飾的穿著也是重要方面,要提倡穿著民族服飾,對於經商者、旅遊從業者應明確要求;要不斷研究改進民族服裝,使之美觀、實用、多樣、價廉,讓普通百姓都有條件穿著,並進而向旅遊商品化方向發展,例如,海南三亞的海島服、雲南大理的民族服裝等。(六)要加強區域協作和優勢共享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雖然存在地域間、民族間的雷同與競爭的問題,但由於旅遊市場的統一性、旅遊客源流動的關聯性,就決定了無法關起門來搞開發,也不宜單方面考慮延長遊客停留時間。目前,從國家層面來說,入世以後已經逐步實現了國內外市場的一體化;從東部地區來看,大協作已蔚然成風,如粵港澳旅遊圈、長江三角洲(3+1)、15+1城市聯合、環渤海旅遊圈等。這是一個大的趨勢,唯有聯合、合作,才能各方面共贏。但是民族地區的各地之間,如何加強聯合與協作的問題還很突出。比較明顯的有省內航線可互飛的較少,而且價格偏高;有的地方推行帶有強制色彩的A線B線,或是在交通工具的發車時間上有意延長遊客停留時間;有的對於兩州之間相鄰景點景區的道路連接不熱心;有的對於外地州的旅遊團,在導游、車輛進入方面設置障礙;有的對於外地企業在當地經營進行限制,這實際上對於各地的發展沒有任何好處,應該徹底地消除人為的旅遊發展阻礙,把主要心思用在提高當地旅遊產品的吸引力上。總之,民族文化與旅遊經濟是密切關聯的,只有科學處理互為依託、互相促進的關系,才能將民族文化的資源優勢轉化為旅遊經濟的優勢,進而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民族進步、文化繁榮,為民族地區脫貧致富、實現小康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⑷ 有誰了解怒江州的包括它的經濟,生活,以及民風怎麼樣最主要的是經濟狀況如何!
怒江是一個原始的生態環境,它的經濟比較落後,民風很純朴,經濟狀況最落後的,它主要是山高及各種自然環境的影響。
⑸ 去怒江旅遊要注意什麼
怒江號稱「雲南最後一片秘境」。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因怒江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91%。由於各民族生活習俗、宗教信仰和婚喪嫁娶禮儀等方面的差異,產生了「闊時」、「鮮花」等眾多傳統節日,形成了多彩濃郁的少數民族文化和民族風情。
怒江翠竹綠林、雲霧擁山、景色壯麗,有「東方大峽谷」之美譽。
這個時間段去怒江遊玩,天氣已經開始冷了哦,需帶上厚衣服特別注意早晚溫差。順便分享你幾個不錯的應用方便你怒江之行的一些遊玩安排等。
青驛:結伴功能、攻略游記分享等。
網路地圖:線路規劃、導航等。
美團:附近美食、住宿等。
基本上怒江之行的一些遊玩安排等,這些還是比較方便實用的。
⑹ 房車旅遊的國外房車旅遊現狀
旅行房車在美來國、歐源洲已經是人們休閑旅遊甚至生活中的一部分。美國一年生產房車30多萬輛,其中拖掛式居多。國外房車消費的主要目的是:旅行、打獵、釣魚等休閑活動。房車的使用人群是退休人群,因為他們有時間、積蓄和想放鬆的心理等。個人購買的多,美國的家庭房車擁有率大概是9%—10%,美國的個人購買在數量上要多於租賃。韓國曾經專門舉辦了國際露營大會,德國年產自行式房車12000輛,拖掛式20000多輛。歐洲的趨勢是年輕人開始買房車。在美國,每年新房車零售額90億美元。在最近的5年中,新車銷售140多萬輛,到2008年底,美國有房車820萬輛,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加,到2012年低,美國房車保有量達到了89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