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旅遊業前景
1. 作為旅遊管理的學生,疫情之下,未來會怎麼樣
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旅遊業遭受了重大的打擊,旅遊景點的收入驟減,不少旅遊勝地因為疫情遊客減少導致旅遊景點周邊生意慘淡,比如有些地方的鮮花堆積賣不出去。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隨著疫情的緩和,旅遊又慢慢的開始升溫了,出行旅遊的人數有所增長,旅遊業還是大有可為的。
一、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旅遊業仍是處於一個紅利期人,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會帶動旅遊業的發展。此外,大自然也是人們放鬆身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提高自己的審美的能力的一樣好去處,因而,旅遊業在疫情退卻後會慢慢“熱起來”。作為一名旅遊管理的學生,不必擔心未來會面臨失業的困難,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後還是有很多機會噠。
2. 疫情還沒完全結束,旅遊業為什麼可以提前復甦
中國疫情已經被控制住,只要防境外輸入即可
現在,除武漢以外,中國國內的確診和疑似病例已經全部清零(境外輸入不在此范圍),整體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隨著溫度慢慢上升,病毒的活力也會慢慢降低(病毒在溫度較高的環境活躍度不大),天氣也在幫我們殺病毒,所以,中國整體的疫情已經算是得到了有效控制。夏天已經悄悄的即將來臨,在這個熱情的夏天,我們相信新冠病毒也會像非典一樣消失。
國家為了對抗此次疫情,在市場投放了很多錢,這些錢如果不被運轉起來,那國民經濟依舊難以恢復
此次疫情,國家投入了非常多的資金,這些資金雖然是為了支持疫情期間受損傷的市場,但是國家遲早也還是要收回來的。如果疫情恐慌得不到有效抑制和消除,那全國的消費水平也居低不上,國家財政的錢根本收不回來。
3. 疫情給中國帶來的機遇
疫情給中國帶來的機遇
從戰略層面講,中國這樣做的意義重大,國際影內響力不僅取決於自身實力容,更多的則是體現在處理國際事物,應對重大國際危機時的能力,所以對進一步提升中國國際影響力有一定助力,對於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和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體系是有積極意義的。
單從防疫醫療產品上講,前期為了支援國家疫情防控,各個行業的大中小企業都上馬了防疫醫療產品生產線,像這種企業我們在感謝的同時也要考慮到人家的生產收益問題,經過各業不懈努力,現在能夠滿足自給自足,但是到了後期,定會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那時候企業怎麼辦,淘汰這些產能讓前期的投入打水漂,不淘汰又賺不到錢,只能依靠出口,雖然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醫療原材料出口國,但是都是些低產品附加值的產品,利潤和競爭力都不大,很多企業針對這次疫情都加大了研發的投入,如何把這些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推向世界,提高競爭力,中國的援助就是最好的代言,所以無論是對將來過剩產能還是提高醫療產品領域科技競爭力都有積極的作用
4. 受疫情影響旅遊業,對導游職業造成一定困難,作為即將從事導游的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將來的職業
這個就要從線下到線上轉變,讓遊客切切實實的體驗好
5. 後疫情時代中國旅遊發展的出路有哪些
以新時代中國旅遊發展的出路還是有很多疫情,現在慢慢上去,旅遊業會越來越興旺
6. 你面對疫情和旅遊行業的變化會有什麼選擇和未來個人發展規劃
中國的旅遊業已進入了戰國時代。2005年是中國旅遊業全面融入世界旅遊業的分界線。面對入世帶來的挑戰。有識之士都在思索:中國的旅遊業應該如何發展? 中國是世...
7. 疫情之後,失去中國遊客的日本旅遊業有多慘淡
中國遊客是全世界旅遊景點的主要客源,這是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大,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經濟實力越來越強,也導致人們的收入越來越多,錢財也越來越多,所以出國旅遊已經成為中國遊客的享受之一。中國遊客去到的地方肯定會給當地的經濟帶來很好的收益。
中國對於全世界哪個國家的旅遊業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國遊客的特點就是數量多並且非常的有錢,每到一個地方都能給他們帶來非常高的收益,像越南,泰國,菲律賓和日本,全部都是由中國遊客帶起來的,沒有中國遊客的這些國家,旅遊業基本很慘淡。特別是旅遊業附近的餐飲行業來說,更是慘不忍睹,很多餐飲行業都倒閉了。
8. 疫情對旅行社的影響有哪些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上升,旅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居民消費升級的重要反映形式之一。
2009年國務院《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提出,「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被列入國家重點專項規劃。
2018年我國旅遊業總收入高達5.97萬億元,旅遊人數累計達55.4億人;且新世紀以來的絕大多數年份里,旅遊業收入同比增速均高於GDP增速;貢獻了近8000萬個就業崗位,對國民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旅遊業的敏感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易受突發事件影響
旅遊行業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這是由行業自身特點所決定的。在發展過程中,很難完全避免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和突發事件的干擾,例如經濟危機、金融動盪等經濟因素,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非典」、禽流感、甲流等流行性疾病,地區沖突、戰爭、動亂、恐怖活動等政治因素都會導致旅遊需求下降,給旅遊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2)易受季節性因素影響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方氣候差異巨大。在一年中隨著季節的變化,我國多數旅遊目的地的客源狀況會呈現出有規律的消長變化, 因而旅遊業在每年都會形成相對固定的旺季和淡季。
從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上看:
由於隔離是最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手段,而旅遊行業中幾乎所有細分領域均涉及人群聚集與社交,故而在景區關門、酒店空轉、餐館閉客、航班驟減的現狀下,2020年的經營預期完全被改變。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有必要去探究旅遊業在疫情下的真實面貌,以及後續將會如何演變。
新冠疫情:將給旅遊業帶來什麼?
短期影響已經顯現出來
如果沒有疫情,2020年原本應該擁有一個無比熱鬧的春節旅遊黃金周——按照先前各大市場研究機構的預測,2020年春節出遊人次將突破4.5億,較2019年春節增加8%,還將創造約為5550億元的消費規模。
由於疫情的突然來襲,上述預測值瞬間失去了價值,從交通和出行人數兩方面數據可以得到充分佐證:
(1)交通數據:據交通部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月18日,2020年春運鐵路發送旅客2.1億人次,同比下降47.3%;公路發送旅客12.1億人次、同比下降50.8%;水路發送旅客1689萬人次,同比下降58.6%;民航發送旅客3839萬人次,同比下降47.5%。
(2)黃金周出行人數:從2020年除夕到大年初六的春節「黃金周」(1月24日~1月30日),全國出行人數僅有1.52億人次;相比之下,2019年的春節黃金周(2月4日~2月10日),全國出行人數多達4.21億人次,驟減態勢比「腰斬」更甚。
行業低迷之勢或將在短期內持續
1、供給端:行業整體受到波及
當前,幾乎全部旅行社的員工都處於停工狀態,收入和現金流面臨挑戰;
多數景區關閉,或者採取關閉部分停車場、下調限流人數等措施來應對疫情,創收有限;很多酒店暫停營業,短期內出租率大幅下滑,營業收入受到影響;
海外疫情同樣在蔓延,國際航班紛紛取消或者停飛,出入境旅遊被加以限制。
2、需求端:國人出遊意願銳減
在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通知發布之前,就已經有不少人主動取消了春節期間及節後的旅行計劃,最大程度避免人群聚集與外出活動。
從歷史上看:旅遊行業的業績最低值將出現在疫情爆發後兩個季度,可見疫情對旅遊業業績影響持續時間之久,至於人們的出遊意願何時恢復,一切都要取決於疫情控制速度,以及境外管控措施、旅遊重振計劃的實施等等。
疫情過後的報復性反彈值得期待
相比於非典時期,新冠肺炎病毒傳染性更強,傳播范圍更廣,且在防控力度上也比非典時期更為嚴格。各省市均實施不同程度上的區域封鎖、交通管制、景區暫停開放等,大部分民眾主動或被動的隔離在家不出門,對旅遊業造成的沖擊較為嚴重。
不過,長期的隔離與居家辦公讓不少人被過久地「壓抑」,故而我們預計在疫情徹底結束後,隨著出遊信心的恢復,人們將以更加強烈的意願去策劃「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行業的報復性反彈值得期待。
按照非典時期的經驗,五一黃金周的旅遊市場很難出現明顯改觀,我們預計景區受到的沖擊可能持續半年以上;考慮到疫情結束後,各行各業普遍都會採取措施以彌補前期的損失,企業員工很難通過休年假等方式來外出旅行,故而可能要到十一黃金周期間,我國的旅遊業才會有所起色,景區和酒店的生意也會有所好轉;
9. 新冠肺炎疫情過去之後,哪個行業會迎來快速發展,出現明星企業
2003年非典過後,電商行業迅速的發展壯大了起來。然後淘寶、京東慢慢的成為了消費者購物的新平台。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非典的時候,零售業受到的打擊往往是最大的,畢竟在那個關鍵的時刻,人民都不能外出消費了。
新的購物平台,是人民最迫切希望的一個渠道,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電商業走到了人民的眼前,迅速的發展了起來。
還有旅遊業肯定也會迎來高漲,很多人在疫情過去之後,肯定是要放鬆心情的,要抽空去旅行的。
畢竟長時間在家裡不出去,有一些壓抑,甚至有一些人會抑鬱。
這時候疫情好不容易過去了,每一個人都可以放飛自我了。出去旅遊,感受大自然的美,肯定也是大家最迫切的一個願望。
所以,旅遊業也會迎來蓬勃發展的。
當然了還有很多行業,肯定都是面臨著新的機遇的,我們就不過多地一一列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