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關於旅遊業發展的意見
Ⅰ 杭州旅遊業存在的問題
杭州旅遊業發展情況
至2003年5月,全市擁有星級飯店181家,其中五星級飯店3家、四星級飯店17家、三星級飯店66家、二星級飯店86家、一星級飯店12家;旅館、招待所2500餘家,床位總數達到20萬余張。
至2003年5月,全市旅行社達229家,其中,在杭國際旅行社28家;國內旅行社201家。
2002年,杭州市全面實施「旅遊西進」戰略,著力打響「游在杭州」品牌,呈現出大杭州、大旅遊、大發展的良好勢頭。
全市入境游實現了重大突破,接待海外旅遊者人數首次超百萬大關創下了105.62萬人次的新紀錄,旅遊外匯收入4.7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了28.89%和27.91%;入境遊客數超過桂林,排名升至全國第六。其中,外國旅遊者63.2萬人次,增長41.1%,占入境總人數的比重達到60%,同比上年上升5.1百分點。外國遊客的大幅增長,顯示出杭州旅遊國際地位的明顯提升。
全市接待國內旅遊者人數2652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255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5.7%和16.4%。其中,以觀光、度假、商務會議為旅遊目的的國內遊客占總遊客量的80.9%,與2001年基本持平,但觀光者下降7.7個百分點,度假者上升2.0個百分點,參加商務會者上升了6.4個百分點。通過舉辦以西博會為主打的各類會展節慶活動,初步實現了「火了旅遊、興了市場、富了商家、樂了百姓」的多贏局面,推動了吃、住、行、游、購、娛各項要素指標的全面增長。全年全市旅遊業共創造了294億元收入,比上年凈增44億元,增幅達17.6%,高出全市GDP增幅4.4個百分點。
2002年,全市新增星級賓館飯店19家,其中三星以上7家;新增3A級以上景區(點)7個。我市13個區、縣(市)共推出1000萬元以上旅遊投資項目73個,共引進內資28.5億元,引進外資6000萬美元,引進企業31家。民營企業已成為投資旅遊1000萬元以上旅遊項目的主力軍。黑龍江雄鷹集團在富陽投資2.5億元開發了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已開園迎客,宋城集團在蕭山投巨額資金建設世界休閑博覽園,開元旅業在淳安投資3.5億元開發千島湖開元度假村,廣廈集團在餘杭投資3億元開發天都城歡樂四季公園等,都正在建設中。
旅遊業的發展直接帶到了商貿服務業的興旺。2002年,市區相繼建設7條商貿旅遊特色街區,其中清河坊歷史街區、武林路時尚女裝街、梅家塢茶文化特色村落等已成為杭州旅遊的新亮點。全市餐飲業零售額達52.28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7.7%,賓館業客房平均出租率達70.6%,比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據測算,2002年全市旅遊總收入相當於GDP的16.5%,旅遊業在第三產業中的龍頭地位已進一步鞏固。
http://www.zj.xinhuanet.com/hztravel/2006-10/08/content_8198982.htm
Ⅱ 杭州旅遊業發展有哪些有利條件
有著2200年悠久歷史的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國務院確定的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自古以來就是高頻率的旅遊趨向城市。杭州作為以休閑、度假旅遊為特色的旅遊城市,在實現旅遊活動日常化、親近化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從杭州市旅遊國際化進程來說,杭州旅遊業從起步到繁榮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政府接待型轉變為產業經營型的曲折發展過程,目前,旅遊業已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新的增長點,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成為賺取外匯的主要產業之一。
2007年杭州市接待入境旅遊者208.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6%;接待國內遊客4111.89萬人次,增長11.7%。全市旅遊總收入達到630.06億元,增長15.8%。截至2007年末,全市各類旅行社達406家,星級賓館達到250家;杭州市區有A級景區25個,其中5A景區1個,4A景區19個。
2008年,面對春節前後極端氣候(雪災)、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全球經濟景氣度下降、食品安全事件、汶川大地震、奧運會安全引發的對入境簽證難等一系列災害與危機,杭州及時推出「救市」舉措,旅遊業各項經濟指標仍實現平穩增長。2008年,杭州市接待入境過夜旅遊者221.30萬人次,增長6.1%;旅遊外匯收入12.96億美元,增長15.8%;旅遊總收入707.22億元,增長12.2%,比全國高出8.2個百分點(全國為4%)。
2008年下半年開始,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形勢包括旅遊形勢面臨嚴峻考驗。杭州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旅遊部門也通過各種手段努力拉動旅遊消費。杭州在2009年春節黃金周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09年春節黃金周杭州市各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422.46萬人次,同比增長32.9%;旅遊總收入14.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08%。
按照《杭州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06-2020年)》的設想,在未來十多年的時間里,杭州將形成全新旅遊格局,未來「一心一軸七區五翼」的旅遊空間格局也將得到確定。觀光旅遊、休閑度假和商務會展成為未來構建的三大主導產品。未來杭州旅遊將從觀光產品「一支獨秀」,向觀光、休閑、會展產品「三位一體」轉變,從「景區時代」向「目的地時代」轉變。2020年的杭州將成為城市旅遊品牌——在國際國內市場的影響力已經鞏固的「東方休閑之都,生活品質之城,人間幸福天堂」。
Ⅲ 杭州旅遊業的發展趨勢如題 謝謝了
有著2200年悠久歷史的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國務院確定的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自古以來就是高頻率的旅遊趨向城市。杭州作為以休閑、度假旅遊為特色的旅遊城市,在實現旅遊活動日常化、親近化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從杭州市旅遊國際化進程來說,杭州旅遊業從起步到繁榮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政府接待型轉變為產業經營型的曲折發展過程,目前,旅遊業已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新的增長點,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成為賺取外匯的主要產業之一。 2007年杭州市接待入境旅遊者208.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6%;接待國內遊客4111.89萬人次,增長11.7%。全市旅遊總收入達到630.06億元,增長15.8%。截至2007年末,全市各類旅行社達406家,星級賓館達到250家;杭州市區有A級景區25個,其中5A景區1個,4A景區19個。 2008年,面對春節前後極端氣候(雪災)、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全球經濟景氣度下降、食品安全事件、汶川大地震、奧運會安全引發的對入境簽證難等一系列災害與危機,杭州及時推出「救市」舉措,旅遊業各項經濟指標仍實現平穩增長。2008年,杭州市接待入境過夜旅遊者221.30萬人次,增長6.1%;旅遊外匯收入12.96億美元,增長15.8%;旅遊總收入707.22億元,增長12.2%,比全國高出8.2個百分點(全國為4%)。 2008年下半年開始,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形勢包括旅遊形勢面臨嚴峻考驗。杭州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旅遊部門也通過各種手段努力拉動旅遊消費。杭州在2009年春節黃金周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09年春節黃金周杭州市各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422.46萬人次,同比增長32.9%;旅遊總收入14.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08%。 按照《杭州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06-2020年)》的設想,在未來十多年的時間里,杭州將形成全新旅遊格局,未來「一心一軸七區五翼」的旅遊空間格局也將得到確定。觀光旅遊、休閑度假和商務會展成為未來構建的三大主導產品。未來杭州旅遊將從觀光產品「一支獨秀」,向觀光、休閑、會展產品「三位一體」轉變,從「景區時代」向「目的地時代」轉變。2020年的杭州將成為城市旅遊品牌——在國際國內市場的影響力已經鞏固的「東方休閑之都,生活品質之城,人間幸福天堂」 中投顧問2009-2012年杭州旅遊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Ⅳ 杭州市旅遊行業現在什麼情況
不太好,整個旅遊業都不景氣,估計等到5月份開始就會好很多。
Ⅳ 杭州發展旅遊業的優勢
有著2200年悠久歷史的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國務院確定的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自古以來就是高頻率的旅遊趨向城市。杭州作為以休閑、度假旅遊為特色的旅遊城市,在實現旅遊活動日常化、親近化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從杭州市旅遊國際化進程來說,杭州旅遊業從起步到繁榮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政府接待型轉變為產業經營型的曲折發展過程,目前,旅遊業已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新的增長點,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成為賺取外匯的主要產業之一。
2007年杭州市接待入境旅遊者208.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6%;接待國內遊客4111.89萬人次,增長11.7%。全市旅遊總收入達到630.06億元,增長15.8%。截至2007年末,全市各類旅行社達406家,星級賓館達到250家;杭州市區有A級景區25個,其中5A景區1個,4A景區19個。
2008年,面對春節前後極端氣候(雪災)、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全球經濟景氣度下降、食品安全事件、汶川大地震、奧運會安全引發的對入境簽證難等一系列災害與危機,杭州及時推出「救市」舉措,旅遊業各項經濟指標仍實現平穩增長。2008年,杭州市接待入境過夜旅遊者221.30萬人次,增長6.1%;旅遊外匯收入12.96億美元,增長15.8%;旅遊總收入707.22億元,增長12.2%,比全國高出8.2個百分點(全國為4%)。
2008年下半年開始,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形勢包括旅遊形勢面臨嚴峻考驗。杭州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旅遊部門也通過各種手段努力拉動旅遊消費。杭州在2009年春節黃金周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09年春節黃金周杭州市各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422.46萬人次,同比增長32.9%;旅遊總收入14.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08%。
按照《杭州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06-2020年)》的設想,在未來十多年的時間里,杭州將形成全新旅遊格局,未來「一心一軸七區五翼」的旅遊空間格局也將得到確定。觀光旅遊、休閑度假和商務會展成為未來構建的三大主導產品。未來杭州旅遊將從觀光產品「一支獨秀」,向觀光、休閑、會展產品「三位一體」轉變,從「景區時代」向「目的地時代」轉變。2020年的杭州將成為城市旅遊品牌——在國際國內市場的影響力已經鞏固的「東方休閑之都,生活品質之城,人間幸福天堂」
Ⅵ 杭州旅遊給點建議
5天的時間可以花3天在杭州玩,再用2天去上海,因為上海真的沒什麼好玩的,沒有像樣的景點,但是杭州真的很漂亮,要山有山要水有水,頤和園中的昆明湖就是仿西湖挖的,可見西湖河畔的魅力。
在杭州玩,西湖肯定要玩的,兩個人的話不建議劃船,船太笨重,沒四五個人搞不下來,坐那種觀光船也很愜意。西湖十景分別是 1、蘇堤春曉
• 2、曲苑風荷
• 3、平湖秋月
• 4、斷橋殘雪
• 5、柳浪聞鶯
• 6、花港觀魚
• 7、雷峰夕照
• 8、雙峰插雲
• 9、南屏晚鍾
• 10、三潭印月
到時候買張地圖去看吧,先不要看景點介紹,不然去就沒新鮮感了。
整個西湖就可以跑上一整天,其實甚至第二天也可以去玩半天,另半天可以去有名的河坊街,那是浙江有名的小吃一條街,古色古香,晚上去很有味道的。
第三天可以去虎跑泉,靈隱寺參觀,爬爬山什麼的。都很有趣味。杭州景色很好,旅遊真是不錯的選擇。
Ⅶ 國務院關於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的文件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
國發〔2009〕4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充分發揮旅遊業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現就加快發展旅遊業提出如下意見:
Ⅷ 杭州旅遊業發展現狀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大不大發展趨勢怎樣
有著2200年悠久歷史的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國務院確定的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自古以來就是高頻率的旅遊趨向城市。杭州作為以休閑、度假旅遊為特色的旅遊城市,在實現旅遊活動日常化、親近化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從杭州市旅遊國際化進程來說,杭州旅遊業從起步到繁榮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政府接待型轉變為產業經營型的曲折發展過程,目前,旅遊業已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新的增長點,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成為賺取外匯的主要產業之一。
2007年杭州市接待入境旅遊者208.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6%;接待國內遊客4111.89萬人次,增長11.7%。全市旅遊總收入達到630.06億元,增長15.8%。截至2007年末,全市各類旅行社達406家,星級賓館達到250家;杭州市區有A級景區25個,其中5A景區1個,4A景區19個。
2008年,面對春節前後極端氣候(雪災)、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全球經濟景氣度下降、食品安全事件、汶川大地震、奧運會安全引發的對入境簽證難等一系列災害與危機,杭州及時推出「救市」舉措,旅遊業各項經濟指標仍實現平穩增長。2008年,杭州市接待入境過夜旅遊者221.30萬人次,增長6.1%;旅遊外匯收入12.96億美元,增長15.8%;旅遊總收入707.22億元,增長12.2%,比全國高出8.2個百分點(全國為4%)。
2008年下半年開始,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形勢包括旅遊形勢面臨嚴峻考驗。杭州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旅遊部門也通過各種手段努力拉動旅遊消費。杭州在2009年春節黃金周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09年春節黃金周杭州市各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422.46萬人次,同比增長32.9%;旅遊總收入14.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08%。
按照《杭州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06-2020年)》的設想,在未來十多年的時間里,杭州將形成全新旅遊格局,未來「一心一軸七區五翼」的旅遊空間格局也將得到確定。觀光旅遊、休閑度假和商務會展成為未來構建的三大主導產品。未來杭州旅遊將從觀光產品「一支獨秀」,向觀光、休閑、會展產品「三位一體」轉變,從「景區時代」向「目的地時代」轉變。2020年的杭州將成為城市旅遊品牌——在國際國內市場的影響力已經鞏固的「東方休閑之都,生活品質之城,人間幸福天堂」
中投顧問2009-2012年杭州旅遊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Ⅸ 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意見建議
一、樹立科學旅遊觀
(一)創新發展理念。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要求,堅持深化改革、依法興旅,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推動形成政府依法監管、企業守法經營、遊客文明旅遊的發展格局;堅持融合發展,推動旅遊業發展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結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營造良好的旅遊環境,讓廣大遊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開心,在旅遊過程中發現美、享受美、傳播美。
(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線,推動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閑、度假並重轉變,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旅遊消費需求;推動旅遊開發向集約型轉變,更加註重資源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註重文化傳承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旅遊服務向優質服務轉變,實現標准化和個性化服務的有機統一。到2020年,境內旅遊總消費額達到5.5萬億元,城鄉居民年人均出遊4.5次,旅遊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
二、增強旅遊發展動力
(三)深化旅遊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簡政放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加快推進旅遊領域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切實發揮各類旅遊行業協會作用,鼓勵中介組織發展。建立公開透明的市場准入標准和運行規則,打破行業、地區壁壘,推動旅遊市場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各地要破除對旅行社跨省設分社、設門市的政策限制,鼓勵品牌信譽度高的旅行社和旅遊車船公司跨地區連鎖經營。積極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扶持特色旅遊企業,鼓勵發展專業旅遊經營機構,推動優勢旅遊企業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並重組,打造跨界融合的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民族品牌的旅遊企業做大做強。穩步推進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實現對國家自然和文化遺產地更有效的保護和利用。抓緊建立景區門票預約制度,對景區遊客進行最大承載量控制。統一國際國內旅遊服務標准。完善旅遊統計指標體系和調查方法,建立科學的旅遊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取消邊境旅遊項目審批,將旅行社經營邊境游資格審批和外商投資旅行社業務許可下放至省級旅遊部門。
(四)推動區域旅遊一體化。進一步深化對外合資合作,支持有條件的旅遊企業「走出去」,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完善國內國際區域旅遊合作機制,建立互聯互通的旅遊交通、信息和服務網路,加強區域性客源互送,構建務實高效、互惠互利的區域旅遊合作體。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在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圖們江地區開發合作以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等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框架下,採取有利於邊境旅遊的出入境政策,推動中國同東南亞、南亞、中亞、東北亞、中東歐的區域旅遊合作。積極推動中非旅遊合作。加強旅遊雙邊合作,辦好與相關國家的旅遊年活動。
(五)大力拓展入境旅遊市場。完善國家旅遊宣傳推廣體系,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逐步實現國家旅遊宣傳促銷專業化、市場化。建立多語種的國家旅遊宣傳推廣網站,加強國家旅遊形象宣傳。研究促進外國人入境過境旅遊簽證便利化措施,推動符合規定條件的對外開放口岸開展外國人簽證業務,逐步優化完善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推動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城市數量適當、布局合理。統籌研究部分國家旅遊團入境免簽政策,優化郵輪出入境政策。為外國旅客提供簽證和入出境便利,不斷提高簽證簽發、邊防檢查等出入境服務水平。
三、拓展旅遊發展空間
(六)積極發展休閑度假旅遊。在城鄉規劃中要統籌考慮國民休閑度假需求。加強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合理優化布局,營造居民休閑度假空間。積極推動體育旅遊,加強競賽表演、健身休閑與旅遊活動的融合發展,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體育運動場所面向遊客開展體育旅遊服務。推進整形整容、內外科等優勢醫療資源面向國內外提供醫療旅遊服務。發揮中醫葯優勢,形成一批中醫葯健康旅遊服務產品。規范服務流程和服務標准,發展特色醫療、療養康復、美容保健等醫療旅遊。有條件的城市要加快建設慢行綠道。建立旅居全掛車營地和露營地建設標准,完善旅居全掛車上路通行的政策措施,推出具有市場吸引力的鐵路旅遊產品。積極發展森林旅遊、海洋旅遊。繼續支持郵輪遊艇、索道纜車、游樂設施等旅遊裝備製造國產化,積極發展郵輪遊艇旅遊、低空飛行旅遊。
(七)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依託當地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挖掘文化內涵,發揮生態優勢,突出鄉村特點,開發一批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產品。推動鄉村旅遊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鎮,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旅遊小鎮,建設一批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加強規劃引導,提高組織化程度,規范鄉村旅遊開發建設,保持傳統鄉村風貌。加強鄉村旅遊精準扶貧,扎實推進鄉村旅遊富民工程,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統籌利用惠農資金加強衛生、環保、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鄉村旅遊服務體系。加強鄉村旅遊從業人員培訓,鼓勵旅遊專業畢業生、專業志願者、藝術和科技工作者駐村幫扶,為鄉村旅遊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八)創新文化旅遊產品。鼓勵專業藝術院團與重點旅遊目的地合作,打造特色鮮明、藝術水準高的專場劇目。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范整合會展活動,發揮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慶品牌效應,組織開展群眾參與性強的文化旅遊活動。杜絕低水平的人造景觀建設,規范發展主題公園。支持傳統戲劇的排練演出場所、傳統手工藝的傳習場所和傳統民俗活動場所建設。在文化旅遊產品開發中,反對低俗、庸俗、媚俗內容,抵制封建迷信,嚴厲打擊黃賭毒。
(九)積極開展研學旅行。按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將研學旅行、夏令營、冬令營等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的重要載體,納入中小學生日常德育、美育、體育教育范疇,增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按照教育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研學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研學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研學為主的研學旅行體系。加強對研學旅行的管理,規范中小學生集體出國旅行。支持各地依託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大型公共設施、知名院校、工礦企業、科研機構,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體系。鼓勵對研學旅行給予價格優惠。
(十)大力發展老年旅遊。結合養老服務業、健康服務業發展,積極開發多層次、多樣化的老年人休閑養生度假產品。規劃引導各類景區加強老年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嚴格執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標准,適當配備老年人、殘疾人出行輔助器具。鼓勵地方和企業針對老年旅遊推出經濟實惠的旅遊產品和優惠措施。抓緊制定老年旅遊服務規范,推動形成專業化的老年旅遊服務品牌。旅遊景區門票針對老年人的優惠措施要打破戶籍限制。
(十一)擴大旅遊購物消費。實施中國旅遊商品品牌建設工程,重視旅遊紀念品創意設計,提升文化內涵和附加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培育體現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品牌。傳承和弘揚老字型大小品牌,加大對老字型大小紀念品的開發力度。整治規范旅遊紀念品市場,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業街區,鼓勵發展特色餐飲、主題酒店。鼓勵各地推出旅遊商品推薦名單。在具備條件的口岸可按照規定設立出境免稅店,優化商品品種,提高國內精品知名度。研究完善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將實施范圍擴大至全國符合條件的地區。在切實落實進出境遊客行李物品監管的前提下,研究新增進境口岸免稅店的可行性。鼓勵特色商品購物區建設,提供金融、物流等便利服務,發展購物旅遊。
四、優化旅遊發展環境
(十二)完善旅遊交通服務。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機場建設要統籌考慮旅遊發展需要。完善加油站點和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旅遊服務功能,加快推進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建設。將通往旅遊區的標志納入道路交通標志范圍,完善指引、旅遊符號等標志設置。推進旅遊交通設施無障礙建設與改造。重點旅遊景區要健全交通集散體系。增開旅遊目的地與主要客源地之間的列車和旅遊專列,完善火車站、高速列車、旅遊專列的旅遊服務功能,鼓勵對旅遊團隊火車票價實行優惠政策。加強高鐵車站與城市、景區的交通銜接。支持重點旅遊城市開通和增加與主要客源地之間的航線,支持低成本航空和旅遊支線航空發展,鼓勵按規定開展國內旅遊包機業務。規劃引導沿江沿海公共旅遊碼頭建設,增開國際、國內郵輪航線。制定旅遊信息化標准,加快智慧景區、智慧旅遊企業建設,完善旅遊信息服務體系。
(十三)保障旅遊安全。加強旅遊道路特別是橋梁、隧道等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對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等旅遊場所特種設備定期開展安全檢測。完善旅遊安全服務規范,旅遊從業人員上崗前要進行安全風險防範及應急救助技能培訓。旅行社、景區要對參與高風險旅遊項目的旅遊者進行風險提示,並開展安全培訓。景區要加強安全防護和消防設施建設。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建立健全旅遊景區突發事件、高峰期大客流應對處置機制和旅遊安全預警信息發布制度,將其納入當地統一的應急體系。重點景區要配備專業的醫療和救援隊伍,有條件的可納入國家應急救援基地統籌建設。
(十四)加強市場誠信建設。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中,加快完善旅遊相關企業和從業人員誠信記錄。行業協會要完善行業自律規則和機制,引導會員企業誠信經營。建立嚴重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加大曝光力度,完善違法信息共享機制。加強旅遊市場綜合執法,依法嚴厲打擊「黑導游」和誘導、欺騙、強迫遊客消費等行為,依法嚴肅查處串通漲價、哄抬價格和價格欺詐的行為,積極營造誠實守信的消費環境,引導旅遊者文明消費。充分發揮旅遊者、社會公眾及新聞媒體的監督和引導作用,推進旅遊服務質量提升。推動景區景點進一步做好文明創建和文明旅遊宣傳引導工作,加大景區文明旅遊執法,杜絕亂刻亂畫、隨地吐痰、亂丟垃圾等行為。
(十五)規范景區門票價格。利用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等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門票以及景區內另行收費的游覽場所、交通工具等項目價格要實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體現公益性,嚴格控制價格上漲。景區應嚴格按照規定,對未成年人、在校學生、老人、軍人、殘疾人等實行門票費用減免。所有景區都要在醒目位置公示門票價格、另行收費項目的價格及團體收費價格。要進一步加強價格監管,堅決制止各類變相漲價行為。
五、完善旅遊發展政策
(十六)切實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強化全社會依法休假理念,將帶薪年休假制度落實情況納入各地政府議事日程,作為勞動監察和職工權益保障的重要內容,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加快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鼓勵職工結合個人需要和工作實際分段靈活安排帶薪年休假。在教學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校可結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中小學可按有關規定安排放春假,為職工落實帶薪年休假創造條件。
(十七)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景區旅遊道路、步行道、停車場、廁所、供水供電、應急救援、遊客信息服務以及垃圾污水處理、安防消防等基礎設施建設,圍繞重點旅遊區和旅遊線路,進一步完善遊客咨詢、標志標牌等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力量開發建設一批新的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文化科普教育功能完善、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吸引力的精品景區和特色旅遊目的地。編制全國生態旅遊發展規劃,加強對國家重點旅遊區域的指導,抓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旅遊資源整體開發,引導生態旅遊健康發展。各級政府要重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中央政府要加大對中西部地區重點景區、鄉村旅遊、紅色旅遊、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態旅遊等旅遊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保護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
(十八)加大財政金融扶持。抓緊研究新形勢下中央財政支持旅遊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做好國家旅遊宣傳推廣、規劃編制、人才培養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支持服務業、中小企業、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節能減排等專項資金,要將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和項目納入支持范圍。政府引導,推動設立旅遊產業基金。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上市,通過企業債、公司債、中小企業私募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加強債券市場對旅遊企業的支持力度,發展旅遊項目資產證券化產品。加大對小型微型旅遊企業和鄉村旅遊的信貸支持。
(十九)優化土地利用政策。堅持節約集約用地,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安排旅遊用地的規模和布局,嚴格控制旅遊設施建設佔用耕地。改革完善旅遊用地管理制度,推動土地差別化管理與引導旅遊供給結構調整相結合。編制和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海洋功能區規劃時,要充分考慮相關旅遊項目、設施的空間布局和建設用地要求,規范用海及海岸線佔用。年度土地供應要適當增加旅遊業發展用地。進一步細化利用荒地、荒坡、荒灘、垃圾場、廢棄礦山、邊遠海島和石漠化土地開發旅遊項目的支持措施。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以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開辦旅遊企業,修建旅遊設施涉及改變土地用途的,依法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二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人才強旅、科教興旅」戰略,編制全國旅遊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優化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強旅遊學科體系建設,優化專業設置,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大力發展旅遊職業教育。建立完善旅遊人才評價制度,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推動導游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導游評價制度,落實導游薪酬和社會保險制度,逐步建立導游職級、服務質量與報酬相一致的激勵機制。加強與高等院校、企業合作,建立一批國家旅遊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加強導游等旅遊從業人員培訓,不斷提高素質和能力。鼓勵專家學者和大學生等積極參加旅遊志願者活動。把符合條件的旅遊服務從業人員納入就業扶持范圍,落實好相關扶持政策。支持旅遊科研單位和旅遊規劃單位建設,加強旅遊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意見,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推動本地區旅遊業改革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各地要加強規劃引導,重視對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防止重復建設。各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的實施細則。要深入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落實配套法規。發展改革委、旅遊局要定期匯總各地區及有關部門對本意見的貫徹執行情況並開展督促檢查。各級旅遊行政管理及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加強協調配合,促進旅遊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國務院
2014年8月9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