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敦煌旅遊業發展研究

敦煌旅遊業發展研究

發布時間: 2021-02-23 02:28:44

『壹』 敦煌的發展歷史

歷史

春秋時,此地因「地產好瓜」得名瓜州。戰國時,月氏逐漸強大,吞並羌人,趕走烏孫,這里屬大月氏國。

秦漢之際,雄踞漠北的匈奴崛起,打敗月氏,占據敦煌。西漢武帝時,經過反擊匈奴的戰爭,迫使匈奴「遠循」,河西地區歸入漢朝版圖;元鼎六年(前111年)設置敦煌郡,意「敦,大也,煌,盛也」,為河西四郡之一。

張騫通西域的「鑿空」之行,開通了影響深遠的絲綢之路。新莽時一度改稱敦德。東漢建立,復名敦煌郡。竇融率河西歸服。由於北匈奴控制了西域,敦煌郡既擔負著防禦匈奴進攻的重任。這一時期,敦煌經濟發展、地位提高,中央主管西域事務的護西域副尉長駐敦煌,這里成為統轄西域的軍政中心。

魏文帝曹丕篡位以後,派兵消滅了河西的割據勢力,委派尹奉為敦煌太守。西晉時敦煌出現了索靖、索襲、宋纖、氾騰等一批名儒。前涼以這里地處大漠之中,而置沙州,後來成為西涼國都。

東晉前涼時將敦煌、晉昌、高昌三郡和西域都護、戊巳校尉、玉門大護軍三營合設沙州;前秦二年(366年)始開鑿莫高窟;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建西涼國,初都敦煌。

北魏初(439年)置敦煌鎮,526年置瓜州,敦煌為治所。漢魏之際多戰亂,但敦煌經濟日漸繁榮,中原文化傳播,佛教東漸,成為五涼文化中心。北周初置沙州,564年為鳴沙縣,屬敦煌郡,因鳴沙山得名。

隋朝初廢郡置瓜州,初期敦煌被游牧民族突厥及吐谷渾占據。隋煬帝即位後,出兵擊破吐谷渾,西突厥也被迫投降,重新控制敦煌,絲綢之路再度打通。大業三年(607年)復置敦煌郡,罷鳴沙縣復名敦煌縣。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置沙州,敦煌進入興盛時期。建中二年(781年),為吐蕃佔領,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沙州人士張議潮募兵集眾起義,經過血戰奪回敦煌城,使河西地區重歸唐王朝,大中五年(851年)唐廷在敦煌設置歸義軍,並任命張議潮為敦煌歸義軍節度使。

後梁末帝朱友貞乾化二年(914年)敦煌迎來一位新的統治者曹議金。他主張與近鄰修好並大力農牧業,使敦煌恢復了一派繁華的景象,莫高窟的開始了一個以大洞窟開鑿為主的時代。

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敦煌為西夏佔領,統治敦煌達191年。元滅西夏後,於至元十四年(1277年)復設沙州。1280年升為沙州路總管府,隸屬甘肅行中書省。明朝永樂三年(1405年)改為沙州衛,後增設罕東左衛。

嘉靖七年(1528年)因葉爾羌汗國攻擊,關閉嘉峪關,從此瓜州、沙州成為葉爾羌汗國領土。

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設沙州所,旋升為沙州衛。雍正四年(1726年),從甘肅56州縣移民2400多戶到沙州屯墾。乾隆三十五年(1760年)改為敦煌縣。1949年9月28日敦煌為中國共產黨控制,10月7日成立敦煌縣人民政府,屬酒泉地區。

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9月28日撤縣設敦煌市(縣級),隸屬於地級酒泉市。

敦煌位於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曾經擁有繁榮的商貿活動。境內有漢代所築的兩座長城關隘玉門關和陽關,均為軍事要塞,是漢唐王朝和西域的分界點。

後人詩句「春風不度玉門關」、「西出陽關無故人」,以及古琴名曲「陽關三疊」等,都是指此處。今兩關及長城遺址尚存。附近還有懸泉置遺址,為漢晉時期的驛站遺址。

(1)敦煌旅遊業發展研究擴展閱讀:

一、簡介

敦煌市,隸屬於甘肅省酒泉市,位於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匯處,總面積3.12萬平方千米。

敦煌地處青藏高原北部邊緣、河西走廊的西端。黨河穿越境內,兩岸有綠洲,此外的四周均被塔克拉瑪干沙漠所環繞。全市年平均氣溫9.5 ℃,降水量42毫米。主要的作物是棉花及小麥、玉米、水果等,為甘肅省重要產棉區之一。

截至2016年,敦煌市下轄轄9個鎮,總人口18.94萬人。實現生產總值106.40億元,其中:一產增加值14.59億元,二產增加值27.06億元,三產增加值64.75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3.71:25.43:60.86。人均生產總值達到73987元。

敦煌是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2012年,入選「2012年度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二、著名景點

1、莫高窟

舉世矚目的莫高窟則位於敦煌城區東南方向的鳴沙山上,於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莫高窟俗稱「千佛洞」,開鑿於前秦,在以後的一千多年裡均有續建,直至元朝,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窟寺。有洞窟近500座,壁畫數萬平方米,內容以佛教為主,美輪美奐,被稱為「石窟藝術寶庫」。

20世紀初曾發現藏經洞,內藏4萬多件經卷等文物,但在20世紀初大量流失至歐美國家。莫高窟西南的西千佛洞以及相鄰瓜州縣榆林窟亦相類似,附近相似的石窟藝術被統稱為「敦煌石窟」。目前,國際上已經興起了以研究敦煌石窟及相關文化、歷史為主的「敦煌學」。中國政府亦在這里建立了國家級的敦煌研究院。

2、鳴沙山和月牙泉

敦煌城南的鳴沙山—月牙泉也是一處著名風景區。鳴沙山沙分五色,當有大量人群從沙山上下滑時可轟鳴作響。山中環抱有月牙泉,其形狀宛若一彎新月,水色蔚藍,清澈如鏡。但一度因過度開發當地地下水資源,而導致水位不斷下降。近年來,當地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目前正在緩慢恢復中。

三、歷史文化

截至2016年末,敦煌市境內有各類文物景點265處,有3處世界文化遺產,分別是莫高窟、玉門關遺址、懸泉置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6單位4處,分別是莫高窟、玉門關遺址、懸泉置遺址、敦煌境內長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0處。

5A級景點1處(鳴沙山‧月牙泉),4A級景點2處(陽關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3A級景點8處(敦煌影視城、三危山景區、敦煌夜市、敦煌同舟島、敦煌雷音寺、敦煌光電博覽園、黨河生態公園和千年敦煌月牙泉小鎮民俗文化旅遊景區),2A級景點1處(敦煌歷史博覽園),1A級景點1處(白馬塔)。


『貳』 為發展敦煌的旅遊業,當地可採取哪些措施

您好,建議根據實際情況 ,提出合理的意見,實行措施。

『叄』 評價敦煌對其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優勢和不利優勢

優勢很明顯,就是敦煌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著名的莫高窟、鳴沙山和月牙泉,還有雅丹地貌、西千佛洞等景點,相對於一個人口僅有20萬左右的小城市來說,已經是很豐富的資源了。
但是近幾年來敦煌的旅遊業遇到了很多危機,最重要的就是旅遊景點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問題。近年來,月牙泉的水位越來越低,使人們不得不擔心這個世界奇觀會不會從此消失、乾涸,所以,敦煌從幾年前開始開展月牙泉的治理工作,在月牙泉下地下河的上游修建滲水工程,不斷的為月牙泉提供補給,現在,月牙泉的水位已經逐漸回升。莫高窟也面臨著各種危機,有關部門經過調查,發現莫高窟洞窟里的壁畫有被氧化腐蝕的跡象,經調查,是因為隨著莫高窟遊客的增多,遊客參觀的時候,呼出的二氧化碳等氣體腐蝕了壁畫,這個問題有關專家正在研究,希望能盡快得到解決。

『肆』 敦煌市發展旅遊業的不利條件

  • 1、旅遊開發的投資主體相對單一。敦煌旅遊業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在旅遊開發上,「政府主財」、「政府主幹」的問題比較突出,尤其是對所有權和管理權、開發權與經營權分離等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方式採用的較少。

2、旅遊管理體制不順。從客觀上講,旅遊行業存在條塊分隔、多頭管理的現象,如:莫高窟景區由敦煌研究院獨立行使管理權,陽關、玉門關由市文化局、博物館等單位進行管理,雅丹地貌國家地質公園由發展計劃局、國土資源局等共同參與管理;從主觀上看,部門之間還存在相互掣肘的問題,缺乏一種統籌、協調的運作機制。

3、交通通達能力不暢。從航空運輸來看,4C級機場雖已建成投運,國內航班也增加到了10個左右,但是與國內主要旅遊城市之間的航線開通的較少;建立敦煌國際航空港、開通國際直飛航班的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制約了海外客源市場的拓展。從鐵路運輸來看,敦煌鐵路雖已開工建設,但在近期內很難解決運輸能力緊張的問題;從公路運輸來看,敦煌境內還沒有高等級公路,313線改造工程已全線開工,相當一部分遊客繞道柳園進出敦煌,遊客「難進難出」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

4、旅遊配套服務功能不完善。主要表現為景區內供遊客參與的活動項目少,遊客參觀莫高窟景區,從進到出大約需要1.5—2個小時,基本沒有參與性的活動項目;新開發的雅丹地貌國家地質公園,遊客乘車跋涉近200公里,到了景區仍然是乘車「巡視」一圈便返回。由於這些精品景點不能有效滯留遊客,從而使遊客在敦煌的滯留時間較短,影響了旅遊業整體效益。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部分景區的通訊設施、污水處理系統、外幣兌換、景點簡介等亟需加強或改善。

5、旅遊業整體競爭力不強。全市現有涉外星級賓館、飯店22家,國內旅遊定點飯店12家,其他賓館、飯店、招待所100多家,經營國際業務的旅行社4家,經營國內業務的旅行社19家,涉外賓館商店14家,各類旅遊接待車輛200多輛,計程車1400多輛。旅遊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經營分散、各自為陣的現象,沒有形成規范有序的市場競爭機制,缺乏抗擊市場風險的整體能力。

『伍』 敦煌旅遊資源的特點

我來回答
景點太分散 由於處於大漠深處 景點間距離都很遠
如 市區東 25公里 莫高窟 及在往東南 懸泉置遺址
市區南5公里 鳴沙山月牙泉
市區西100多公里外 玉門關 陽關 以及雅丹地貌
特點就是旅遊隨氣溫的升高而升溫

『陸』 敦煌開展40天旅遊業整治,主要針對哪些地方開展巡查

敦煌開展40天的旅遊業整治,主要還是根據那一些坑人的景點去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尤其是敦煌是一個旅遊業非常發達的城市,旅遊市場想必也十分混亂,此次整頓也是針對十一的黃金旅遊期所進行的整頓工作。

三、對於旅遊市場的整治

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各地的旅遊市場的監管力度還是應該要加大。對於一些地方強制消費,甚至於黑導游,還有計程車載客的現象,還是要進行徹底的治理。而敦煌此次的操作也是下了決心的,想必未來黃金周旅遊時間能夠取得很大的成效。

『柒』 敦煌莫高窟的旅遊價值

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敦煌莫高窟規模宏大,內容豐富,是中華文化藝術史上的瑰寶,也是古代東方文化藝術的燦爛明珠。l96l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現存492個洞窟,有 2400多尊雕塑,45000平方米壁畫,是世界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

莫高窟南北長1600米,石窟大小不一,小的37窟,剛能把頭伸入進去;大的16窟,面積為268平方米,高的96窟,從山腳到山頂,高50 米。石窟創建於前秦建元二年(東晉太和元年,即公元366年),歷經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個朝代,連續營造達千年之久。現存壁畫和彩塑的洞窟495多個,其中珍存北涼至元各朝代製作的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這些壁畫和彩塑技藝造詣之深,想像力之豐富,是世界現存佛教藝術的偉大寶庫,也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為豐富的佛教畫廊。敦煌石窟藝術是集建築、雕塑、繪畫於一體的立體藝術,古代藝術家在繼承中原漢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藝術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融化了外來的表現手法,發展成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國民族風俗的佛教藝術品,為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民族關系、中外友好往來等提供珍貴資料,是人類文化寶藏和精神財富。

莫高窟現存500多個洞窟中保存有繪畫、彩塑的492個,有禪窟、殿堂窟、塔廟窟、穹隆頂窟、「影窟」等形制,還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 40餘米、寬30米見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從早期石窟所保留下來的中心塔柱式這一外來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藝術家在接受外來藝術的同時,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為我國民族形式。其中不少是現存古建築的傑作。

莫高窟彩塑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采,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最高34.5米,最小僅2 厘米左右(善業泥木石像),題材之豐富和手藝之高超,堪稱佛教彩塑藝術博物館。17窟唐代河西都僧統的肖像塑,和塑像後繪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與壁畫結為一體,為我國最早的高僧寫實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莫高窟的石窟壁畫富麗多彩,各種各樣的佛經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樓閣等建築畫、山水畫、花卉圖案、飛天佛像以及當時勞動人民進行生產的各種場面等,是十六國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風貌和歷史變遷的藝術再現。在大量的壁畫藝術中還可發現,古代藝術家們在民族化的基礎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臘等國古代藝術之長,是中華民族發達文明的象徵。各朝代壁畫表現出不同的繪畫風格,反映出我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狀況,是中國古代美術史的光輝篇章,為中國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貴的形象史料。

清代康熙年間,莫高窟逐慚被人注意。光緒二十六年(l900年),道士王圓篆無意中發現了藏經洞,裡面完好保存著歷代文書、寫經、文物4萬余件。這一發現被稱為本世紀世界文化史上最有價值的發現。它轟動了世界。於是,英、法、日、俄、美等國的冒險家陸續前來,竊取莫高窟的珍寶和文物。l943 年,莫高窟被收歸國有,在該地設立了敦煌藝術研究所,開始了對莫高窟的保護和研究。

現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藝術陳列中心,仿製了部分原大洞窟,使遊客在莫高窟的觀賞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地址: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

『捌』 從價值,市場,交通等對敦煌莫高窟旅遊資源開發條件進行評價。親 簡要全面哦~親,不要百度百科的復制...

優勢很明顯,就是敦煌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著名的莫高窟、鳴沙山和月牙泉,還有雅版丹權地貌、西千佛洞等景點,相對於一個人口僅有20萬左右的小城市來說,已經是很豐富的資源了。
但是近幾年來敦煌的旅遊業遇到了很多危機,最重要的就是旅遊景點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問題。近年來,月牙泉的水位越來越低,使人們不得不擔心這個世界奇觀會不會從此消失、乾涸,所以,敦煌從幾年前開始開展月牙泉的治理工作,在月牙泉下地下河的上游修建滲水工程,不斷的為月牙泉提供補給,現在,月牙泉的水位已經逐漸回升。莫高窟也面臨著各種危機,有關部門經過調查,發現莫高窟洞窟里的壁畫有被氧化腐蝕的跡象,經調查,是因為隨著莫高窟遊客的增多,遊客參觀的時候,呼出的二氧化碳等氣體腐蝕了壁畫,這個問題有關專家正在研究,希望能盡快得到解決。

『玖』 關於敦煌的考古歷史研究學術論文

敦煌位於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匯點。人口18萬多,全市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旅遊服務業次之,為敦煌曾經的輝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聞名於世。
敦煌南枕氣勢雄偉的祁連山,西接浩瀚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東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面積3.12萬平方公里。屬暖溫帶氣候。年降雨量只有39.9毫米,而蒸發量卻高達2400毫米。日照充分,無霜期長。在這個群山擁抱的天然小盆地中,黨河雪水滋潤著肥田沃土,綠樹濃蔭擋住了黑風黃沙;糧棉旱澇保收,瓜果四季飄香;沙漠奇觀神秘莫測,戈壁幻海光怪陸離;文化遺存舉世聞名,人才輩出……美麗的敦煌,是塊富饒、神奇、誘人的土地。「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輝煌的敦煌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早在原始社會末期,中原部落戰爭失敗後被遷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就在這里繁衍生息。他們以狩獵為主,開始掌握了原始的農業生產技術。敦煌地區曾發掘出新石器時代的石刀、石斧和陶器、銅器。夏、商、周時,敦煌屬古瓜州的范圍,有三苗的後裔,當時叫羌戎族的在此地游牧定居。敦煌地區發現游牧民族留下的許多岩畫至今歷歷在目。戰國和秦時,敦煌一帶居住著大月氏、烏孫人和塞種人。以後,大月氏強盛起來,兼並了原來的羌戎。戰國末期,大月氏人趕走烏孫人、塞種人,獨占敦煌直到秦末漢初。
敦煌歷經了漢風唐雨的洗禮,文化燦爛,古跡遍布,有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主要景觀。莫高窟又名敦煌石窟,素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保留了十個朝代、歷經千年的洞窟492個,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座。題材多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當時的民俗、耕織、狩獵、婚喪、節日歡樂等的壁畫。這些壁畫彩塑技藝精湛無雙,被公認為是「人類文明的曙光」、世界佛教藝術的寶庫。
宋寧宗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元太祖鐵木真(成吉思汗)統一漠北各部族,成立了強大的部落聯盟。1227年,蒙古大軍滅西夏,攻克沙州等地,河西地區歸元朝所有。此後,升敦煌為沙州路,隸屬甘肅行中書省。後升為沙州總管府。元朝遠征西方,必經敦煌。當時瓜、沙二州屯兵濟濟,營寨櫛比,屯墾農兵遍布黨河、疏勒河流域。敦煌一度呈現出經濟文化繁榮的景象,和西域的貿易更加頻繁。著名旅行家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就是這一時期途經敦煌漫遊到中原各地。元朝統治者也崇信佛教。莫高窟的開鑿得以延續。現存元代洞窟約10個。自元朝以後,千里河西逐漸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為掃除元殘部,派宋國公馮勝率兵三路平定河西獲勝,修築了嘉峪關明長城,重修了肅州城。明王朝為了加強西北邊疆的防衛,設置了關西七衛。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在敦煌設沙州衛。後吐魯番攻破哈密,敦煌面臨威脅。明王朝又在沙州古城設置罕東左衛。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敦煌被吐魯番佔領。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明王朝下令閉鎖嘉峪關,將關西平民遷徙關內,廢棄了瓜、沙二州。此後二百年敦煌曠無建置,成為「風播樓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別一天」的荒漠之地了。
清康熙後期,清王朝漸次收復了嘉峪關外的廣大地區。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在敦煌建立沙州衛,並開始從甘肅各地移民2400戶到敦煌墾荒定居,同時又遷吐魯番、羅布泊大批兵民於沙州一帶。雍正末,沙州已有耕地10萬余畝,引黨河水分10渠灌溉,農業得到很快的恢復和發展,形成河西走廊西部的戈壁綠洲。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沙州衛升敦煌縣,隸屬安西直屬州,直至辛亥革命,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敦煌一直是縣府所在地。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立敦煌市。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敦煌,歷經滄桑,幾度盛衰,步覆蹣跚地走過了近五千年漫長曲折的里程。悠久歷史孕育的敦煌燦爛的古代文化,使敦煌依然輝煌;那遍地的文物遺跡、浩繁的典籍文獻、精美的石窟藝術、神秘的奇山異水……使這座古城流光溢彩,使戈壁綠洲越發鬱郁蔥蔥、生機勃勃,就像一塊青翠欲滴的翡翠鑲嵌在金黃色的大漠上,更加美麗,更加輝煌。
敦煌南枕氣勢雄偉的祁連山,西接浩瀚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東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屬暖溫帶氣候。年降雨量只有39.9毫米,而蒸發量卻高達2400毫米。日照充分,無霜期長。在這個群山擁抱的天然小盆地中,黨河雪水滋潤著肥田沃土,綠樹濃蔭擋住了黑風黃沙;糧棉旱澇保收,瓜果四季飄香;沙漠奇觀神秘莫測,戈壁幻海光怪陸離;文化遺存舉世聞名,人才輩出……美麗的敦煌,是塊富饒、神奇、誘人的土地。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位於敦煌縣城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下,因地處莫高鄉得名。它是我國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藝術石窟。分布在鳴沙山崖壁上三四層不等,全長一千六百米。現存石窟492個,壁畫總面積約45000平方米,彩塑佛像等造型2100多身。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偉渾厚,小的精巧玲瓏,其造詣之精深,想像之豐富,是十分驚人的。
【鳴沙山】位於敦煌市南郊七公里處。古代稱神沙山、沙角山。全山系沙堆積而成,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20公里,高數十米,山峰陡峭,勢如刀刃。沙丘下面有一潮濕的沙土層,風吹沙粒振動,聲響可引起沙土層共鳴,故名。據史書記載,在天氣晴朗時,即使風停沙靜,也會發出絲竹管弦之音,猶如奏樂,故「沙嶺晴鳴」為敦煌一景。人若從山頂下滑,沙粒隨人體下墜,鳴聲不絕於耳。據說晚間登沙山,還可看到沙粒滑動摩擦產生火花。鳴沙山與寧夏中衛縣的沙坡頭、內蒙古達拉特旗的響沙灣和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境內的巴里坤沙山並被為我國「四大鳴沙山」。這是大自然現象中的一種奇觀,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於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
【月牙泉】月牙泉在鳴沙山下,古稱沙井,俗名葯泉,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徹」。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
【雅丹地貌】敦煌雅丹地貌地處敦煌西200公里處,分布區長寬各10公里,土丘高大,多在10~20米,長200~300米。又名三隴沙的地名始見於漢代,位置在古玉門關外,絲綢之路北線由此通過。三隴沙雅丹地貌,其走向與盛行的西北風向垂直,而與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和玉門關形成敦煌第二大景區,因其怪異特點,故有魔鬼城。
【敦煌古城】位於敦煌市至陽關公路的南側大漠戈壁,距市中心25公里。是1987年為中日合拍大型歷史故事片《敦煌》,而以宋代《清明上河圖》為藍本,仿造沙洲古城設計建造而成,建築面積達1萬平方米。敦煌古城的建築風格具有濃郁的西域風情,城開東、西、南三門,城樓高聳;城內由高昌、敦煌、甘州、興慶和汴梁五條主要街道組成,街道兩邊配以佛廟、當鋪、貨棧、酒肆、住宅等,敦煌古城再現了唐宋時期西北重鎮敦煌的雄姿,被稱為中國西部建築藝術的博物館,具備拍攝古代西部國邊塞軍事片的獨特優勢,現已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在這里已先後拍攝了《封神演義》、《新龍門客棧》等二十多部影視劇。
【陽關】
位於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南湖鄉境內,為漢武帝開辟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兩關之一,自古為絲綢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經關卡,西部邊境之門戶。唐代詩人王維首「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更使陽關名揚千古。
陽關建於漢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設都尉管理軍務,自漢至唐,一直是絲路南道上的必經關隘。歷史的久遠使關城烽燧少有遺存,據(元和郡縣志)載陽關,在縣(壽昌縣)西六里。以居玉門關之南,故曰陽關。本漢置也,渭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車。後魏嘗於此置陽關縣,周廢。」巴黎藏敦煌石室寫本(沙州地誌)(P.5034)載:陽關,東西二十步,南北二十七步。右在(壽昌)縣西十里,今見毀壞,基址見存。西通石城、於闐等南路。以在玉門關南,號日:「陽關」(註: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可見唐時陽關已毀,僅存基址。古壽昌城在今敦煌市南湖鄉北工村附近,陽關在壽昌故城西6里,或10里處,當指約數而言。專家考證,陽關故址就在今南湖鄉西面對『古董灘」的流沙地帶。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