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火鍋和旅遊文化

火鍋和旅遊文化

發布時間: 2021-02-22 23:56:11

㈠ 火鍋文化

在中國這個東方古老的國度,吃既是民生之本更是一種文化,伴隨著華夏文明幾千年而經久不衰。火鍋不僅是美食,而且蘊含著飲食文化的內涵,為人們品嘗倍添雅趣。吃火鍋時,男女老少、親朋好友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把臂共話,舉箸大啖,溫情盪漾,泮溢著熱烈融洽的氣氛,適合了大團圓這一中國傳統文化。
關於火鍋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在中國三國時期或魏文帝時代,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另一種說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鍋。可見火鍋在中國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重慶火鍋早在左思的《三都賦》中有記錄。可見其歷史在1700年以上火鍋不僅是一種吃的方式傳承下來,更多的是它也蘊含了很多文化象徵意義。
首先,火鍋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和民眾基礎,上到帝王,下到普通百姓,是一種大眾化的烹飪方式,另外,火鍋採用「煮」這一單一的烹飪手段來處理不同的食物原料,在具有食物多樣性的同時,吃貨還可以選擇重口味和清淡口味,常吃火鍋的人基本是圍著桌子一起,每個人均可平等參與和分享,吃火鍋意味著彼此的認同、親近,因而具有包容性。
2010年的考研英語大作文,類型為畫圖作文,圖畫中間是一個火鍋,火鍋(hotpot)裡面寫滿了很多漢字(Chinese characters),比如佛,功夫,解構,禮,後現代,老舍,莎士比亞,愛因斯坦,道,仁,京劇等許多代表中國和外國文化的東西。把這些東西放在一起,就意味著中西文化融合在一起,特別是下面的文字提示:文化「火鍋」,既美味又營養。
火鍋是我們平時經常吃到的,它可以裝下很多吃的,百吃不厭,可以說是冬天聚餐閑聊首選。小編認為,這個題目出的非常新穎,利用千百年來一直傳承過來的火鍋吃法,通過圖畫構想填入各種文化代表詞,充分的體現了它的包容性。畫家的目的是告訴我們文化融合並未過時或失去價值,相反還應鼓勵和保持。一方面,多元文化作為全體人類遺產的一部分,是將不同人群和社會群體融合的有力方式。因此,文化融合作為促進文化發展和保護的一種方式,已經不可或缺。另一方面,中國跟世界上其他快速發展的國家一樣,年久的習俗和傳統面臨著消失在現代化陰影里的危險。如果京劇、功夫或天鵝湖從地球上消失,那將是不可估量的悲劇。
其次,火鍋具有地域性,屬於地域文化特色的一部分,而最具代表性的地域當屬四川盆地。
目前,我國火鍋主要分為北派、川系、粵系、雲貴系、江浙系等。
可能大多數地方火鍋出現最多的還是川系,不管是家裡還是街上的火鍋店,重慶火鍋和成都火鍋往往是最火爆的。四川火鍋,以麻,辣,鮮,香著稱,他來源於民間,升華於廟堂,無論是販夫走卒、達官顯宦、文人騷客、商賈農工,還是紅男綠女、黃發垂髫,其消費群體涵蓋之廣泛、人均消費次數之大,都是他地望塵莫及的。作為一種美食,火鍋已成為四川和重慶兩地的代表美食。
去過成都的人可能會覺得那邊生活很悠閑,節奏很慢,然後滿大街的火鍋店,大家都圍著在吃火鍋,慢慢涮慢慢聊,漸漸形成了一種特有的火鍋生活文化。然後這種文化,也漸漸的在影響著全國各地。
近來,各地也有很多火鍋文化節,2016年 10月23日,第八屆中國(重慶)火鍋美食文化節落幕。本屆火鍋節規模為歷屆之最,共集結60餘家火鍋品牌、300餘家火鍋食材商家,以及近1000名中國火鍋產業鏈商家、美食專家、文化學者、火鍋從業人員參與,累計實現交易額超3.2億元,其中線下交易額達2.74億元、線上銷售額達4800餘萬元。

總體來說,火鍋代表了一種飲食文化,也是一種生活文化,千百年來,傳承下來。吃每一種火鍋,都不是簡單的火鍋,而是歷史,是文化,是傳承。雖然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味道各異,但是吃火鍋的母的,都是為了讓各奔東西的人能有理由聚到一起,在寒冷孤獨的冬日,在久別重逢的夜裡,無論回家,還是下館子,只要一口鍋,一盆火,一群好友,一家人聚在一起,蒸騰的熱氣,翻滾的湯底,千言萬語,都在鍋里。

㈡ 重慶火鍋和重慶歷史文化的關系!

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起源於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纖夫的粗放餐飲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豬黃喉、鴨腸、牛血旺等。
二十年代在重慶江北城發展壯大。最初一般挑擔子零賣小販將水牛毛肚買後,洗凈煮一煮而後將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塊,於擔頭置泥爐一具,爐上置分格的大鐵盆一隻,盆內翻煎倒滾著一種又麻又辣又鹹的鹵汁,於是河邊橋頭一般賣勞力的朋友,便圍著擔子受用起來。各人認定一格且燙且吃,吃若干塊,算若干錢,既經濟,又能增加熱量……直到民國二十三年,重慶城內才有一家小飯店將它高檔化了,從擔頭移到桌上,泥爐依然,只將分格鐵盆換成了赤銅小鍋,鹵汁、蘸汁也改為由 重慶火鍋
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凈而適合重慶人的口味。
各式火鍋成品(20張)也有人撰文說,重慶兩江(長江、嘉陵江)江流之處的朝天門,原是回民屠宰牲口的地方,回民宰牛後只要其肉、骨、皮,但卻將牛內臟棄之不用,岸邊的水手、纖夫將其撿回,洗凈後倒入鍋中,加入辣椒、花椒、姜、蒜、鹽等辛辣之物,煮而食之,一來飽腹,二來驅寒、祛濕,久而久之,就成了重慶最早的也是最有名氣的麻辣毛肚火鍋。因此,重慶的火鍋發源於朝天門碼頭。但不管是在重慶江北,還是重慶朝天門,重慶火鍋發源於江邊、碼頭之處卻是不爭的事實了。由於巴蜀素有「尚滋味」、「好辛香」、用辣椒、花椒等調味的飲食習慣,後發展為小商販挑擔沿街叫賣。重慶火鍋隨著改革春風迅速輻射全國。從西北戈壁腹地格爾木到冬海之濱的國際大都會上海;從北國冰城哈爾濱到椰島首府海口市,都布滿了重慶火鍋館,到處都可以品嘗到重慶火鍋的獨特風味。真可謂是重慶火鍋紅遍大江南北,魅力無限。但正宗的重慶火鍋一直的發展可謂是保守的,大型的重慶火鍋技術向來不外傳,一向以加盟形式在發展。加盟費少則幾萬,多則上百萬,且店面都有嚴格的規定,店面少則百十平米,多則幾千平米,不談裝修款,光是店面租金和加盟費就讓居社會絕大數的中小投資者望火鍋而心嘆,-----只有有錢人才敢想,才能做,才能加盟重慶火鍋,才能賺火鍋帶來的滾滾財源 據傳大約在清道光年間,重慶的筵席上開始出現毛肚火鍋。抗戰時期,重慶的火鍋餐飲有較大發展,大街小巷遍開火鍋店,在二三十年代,重慶的鹿氏夫婦開辦了三五火鍋館,其後又出現了著名的有雲龍園、述園、一四一、不醉無歸、橋頭等等火鍋店。在此基礎上,演變為現代重慶的火鍋。

㈢ 火鍋 是不是 中國的傳統文化。

火鍋的文化
傳承歷史話美味 開啟未來新篇章
在中國這個東方古老的國度,吃既是民生之本更是一種文化,伴隨著華夏文明幾千年而經久不衰,這與我國地處亞熱帶地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植被繁茂有密切的關系。成都平原得益於都江堰千秋水利之功帶來的悠閑生活,對吃的研究更是遠近聞名。站在歷史的又一新的篇章,讓我們再次探討那古老的話題……

火鍋演義
三國時代,已有用「五熟釜」製成的火鍋,這奠定了火鍋的基本形態。隋煬帝時代,就有了「銅鼎」,也就是火鍋的前身。南北朝時期,使用火鍋煮食逐漸增多,各式火鍋也相繼閃亮登場,火鍋種類得到了發展。北宋時代,火鍋已被記入典籍,名叫「撥霞供」火鍋得到了進一步完善。清朝統治年代,火鍋更興盛,已經成為宮廷的冬令佳餚。民國初期,在全國已形成了幾十種不同的火鍋而且各具特色。抗戰時期,四川火鍋店劇增,整日顧客盈門,四季不衰,雖在三伏仍然客滿。如今四川本地大街小巷,數不清的大小火鍋店。四川火鍋走向全球,遠到北美、西歐、東瀛等。火鍋的發展帶動了火鍋底料行業的快速發展,六六紅就是行業中的一家。
帝王與火鍋
古代一些帝王與火鍋有一定情結,元世祖忽必烈喜歡吃火鍋。有一年冬天,部隊突然要開拔,而他飢腸轆轆,定要吃羊肉,聰明的廚師情急之中將羊肉切成薄片,放入開水鍋中燙之,並加調料、蔥花等物,忽必烈食後先贊不絕口。後來,他做了皇帝仍不忘此菜,並賜名為「涮羊肉」。
相傳,明代文學家楊慎小時候隨其父楊遷和,赴弘治皇帝在御花園設的酒宴。宴上有涮羊肉的火鍋,火里燒著木炭,弘治皇帝藉此得一上聯,上聯雲:「炭黑火紅灰似雪」,要眾臣囑對,大臣們頓時個個面面相覷。此時,年少的楊慎悄悄地對父親吟出下聯:「谷黃米白飯如霜」。其交遂把兒子的對句念給皇上聽,皇上龍顏大悅,當即賞御酒一杯。

清代乾隆皇帝也吃火鍋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備有火鍋。相傳,他於嘉慶元年正月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餘個,應邀品嘗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鍋盛宴。

吃火鍋的講究
火鍋不僅是美食,而且蘊含著飲食文化的內涵,為人們品嘗倍添雅趣。吃火鍋時,男女老少、親朋好友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把臂共話,舉箸大啖,溫情盪漾,泮溢著熱烈融洽的氣氛,適合了大團圓這一中國傳統文化。
在東北,人們招待客人時,火鍋里的菜擺放頗有規矩:前飛後走,左魚右蝦,四周輕撒菜花,即飛禽類肉放在火鍋對爐口的前方,走獸類肉放於火鍋後邊,左邊是魚類,右邊是蝦類,各種菜絲稍許放一些,宛若「眾星捧月」以示尊敬。若對待不速之客,則把兩個特大肉丸子放在火鍋前邊,後邊是走獸類肉,示意你離去。
台灣客家人多在大年初七這天吃火鍋,火鍋用料有七樣是少不了的,即芹菜、蒜、蔥、蕪菜、韭菜、魚、肉,這分別寓意:「勤快、會算、聰明、人緣好、長久幸福、有餘、富足」。
火鍋與名著
《三都賦》記錄中看出火鍋在四川有1700年以上的歷史。
《魏書》中記載,曹丕稱帝時期,已有用銅所制的火鍋出現。
《問列十九》唐朝白居易詩:「綠蟻新醅酒,戲泥小火爐。」
《山家清供》南宋林洪的食譜中,有其同友人吃火鍋的介紹。
《胡適先生二三事》現代著名文學家梁實秋用文章描寫火鍋給他留下的深刻印名象。
火鍋的別名
火鍋,古人稱「古董羮」四川人叫「火鍋」
廣東稱為「打邊爐」寧夏稱為「鍋子」
江浙一帶稱為「暖鍋」北京一帶則稱為「涮鍋」
日本稱為「司蓋阿蓋」英文名稱:hot pot
四川火鍋歷史
四川火鍋的大約出現在清代的道光年間(1821-1851)。發源地是長江之濱瀘州小米灘。當時,長江邊上的船工們常宿於此。停船即生火做飯驅寒,炊具僅一瓦罐,罐中盛水(湯),加以各種蔬菜,再添加辣椒、花椒,味道美不可言,這種吃法長江邊各碼頭迅速傳開。後來有人一挑籮筐,一頭放牛雜、小菜,另一頭放一泥爐子,用一分了格的「大洋鐵盆」內盛沸騰翻滾又麻又辣的鹵汁,每天就在河邊、橋頭或走街串巷的叫賣。於是船工就乾脆各認定一格,按照自己點的菜吃,這種既經濟又方便的吃法吸引來了更多的人參與。
民國二十三年,有人把它搬進了小飯店,把擔頭移到桌上,泥爐依然,只是將鐵盆換成赤銅鍋,鹵汗、蘸汁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適合不同人的口味,後來這種小飯店越開越多。
抗戰時期,火鍋日益興盛,官場要員、金融巨頭等以吃火鍋為榮,有人還把這種火鍋店高尚化。許多在新中國成立前夕跑到台灣的國民黨老兵,至今仍念念不忘火鍋的美味。
四川火鍋的特點
鮮香味美
在火力作用下,火鍋中的湯鹵處於滾沸狀態,食者邊燙邊食,熱與味結合,一熱當之鮮;加之湯鹵調制十分講究,含有多種谷氨酸和核甘酸在湯鹵中相互作用,產生十分誘人的鮮香味;再加上選用上乘的調料,新鮮的菜品、味碟,真是鮮上加鮮,回味無窮。
製作精細
從調味的選用必須是上乘外,湯料的熬制,原料的加工,味碟的配備,菜品的擺放,燙食的藝術都十分的講究有道理。
歡樂方便
火鍋之樂,在於意趣,親朋好友,賓客同伴,圍著火鍋,邊煮邊燙,邊吃邊聊,可豐可儉,其樂無窮,正如清代詩人嚴辰寫的「圍爐聚飲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
四川火鍋吃法的口訣
肉類先下湯味鮮海鮮疏菜在中間帶血粉類易渾湯只好放在最後邊
不宜一次多投放食物生熟難分辯保持中火小開狀隨燙隨食味更鮮
水發薄片夾著涮大約十秒脆又鮮倘若久煮體縮小嚼不爛且味道棉
熟食燙透即可食厚大生塊煮松軟腦花盛在漏勺煮以免攪得滿鍋翻
白湯不辣味鮮美宜燙海鮮與疏菜紅湯麻辣味鮮濃刺激過癮汗漣漣
周邊提取味道重開處起鍋味稍淡祛風除濕防感冒親朋團聚合家歡

㈣ 重慶火鍋與重慶地域文化有什麼關系

重慶兩江(長江抄、嘉陵襲江)江流之處的朝天門,原是回民屠宰牲口的地方,回民宰牛後只要其肉、骨、皮,但卻將牛內臟棄之不用,岸邊的水手、纖夫將其撿回,洗凈後倒入鍋中,加入辣椒、花椒、姜、蒜、鹽等辛辣之物,煮而食之,一來飽腹,二來驅寒、祛濕,久而久之,就成了重慶最早的也是最有名氣的麻辣毛肚火鍋。因此,重慶的火鍋發源於朝天門碼頭。但不管是在重慶江北,還是重慶朝天門,重慶火鍋發源於江邊、碼頭之處卻是不爭的事實了。

㈤ 重慶火鍋與重慶歷史文化之間的關系

重慶,自古以來古都是水碼頭,水碼頭少不了船工。船工每天都與江河為伴,再加上重慶特殊的地理環境,讓他們體內濕氣嚴重。船工們不得不以海椒花椒豆瓣為原料,製作火鍋的原材料,這樣能驅風去濕。
重慶兩江(長江、嘉陵江)江流之處的朝天門,原是回民屠宰牲口的地方,回民宰牛後只要其肉、骨、皮,但卻將牛內臟棄之不用,岸邊的水手、纖夫將其撿回,洗凈後倒入鍋中,加入辣椒、花椒、姜、蒜、鹽等辛辣之物,煮而食之,一來飽腹,二來驅寒、祛濕,久而久之,就成了重慶最早的也是最有名氣的麻辣毛肚火鍋。因此,重慶的火鍋發源於朝天門碼頭。但不管是在重慶江北,還是重慶朝天門,重慶火鍋發源於江邊、碼頭之處卻是不爭的事實了。由於巴國、蜀國素有「尚滋味」、「好辛香」、用辣椒、花椒等調味的飲食習慣,後發展為小商販挑擔沿街叫賣。重慶火鍋隨著改革春風迅速輻射全國。從西北戈壁腹地格爾木到東海之濱的國際大都會上海;從北國冰城哈爾濱到椰島首府海口市,都布滿了重慶火鍋館,到處都可以品嘗到重慶火鍋的獨特風味。

據傳大約在清道光年間,重慶的筵席上開始出現毛肚火鍋。抗戰時期,重慶的火鍋餐飲有較大發展,大街小巷遍開火鍋店,在二三十年代,重慶的鹿氏夫婦開辦了三五火鍋館,其後又出現了著名的有雲龍園、述園、一四一、不醉無歸、橋頭等等火鍋店。在此基礎上,演變為現代的重慶火鍋。

㈥ 火鍋都有些什麼文化呢

多數人講火鍋都指重慶火鍋。重慶火鍋的文化主要有以下:重慶火鍋起源(三種說法)、巴渝文化、火鍋派別(陸派水派或老火鍋新派火鍋等)、火鍋餐品文化、火鍋品牌文化等。具體得花時間考究。

㈦ 火鍋的文化有哪些

火鍋,古稱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它是中國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時期即有火鍋,唐代白居易的問劉十九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當時吃火鍋的情景。到宋代,火鍋的吃法在民間已十分常見,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譜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鍋的介紹。元代,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用料是山雞等野味。

火鍋一般而言,是以鍋為器具,以熱源燒鍋,以水或湯燒開,來涮煮食物的烹調方式,同時亦可指這種烹調方式所用的鍋具。其特色為邊煮邊吃,或是鍋本身具有保溫效果,吃的時候食物仍熱氣騰騰,湯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類似的料理,但主要在東亞地方特別盛行。火鍋現吃現燙,辣咸鮮,油而不膩,暴汗淋漓,酣暢之極,解郁除濕,適於山川之氣候,今發展為鴛鴦鍋,麻辣清淡各別,各取所需,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典型的火鍋食材包括各種肉類、海鮮類、蔬菜類、豆製品類、菌菇類、蛋類製品等,將其放入煮開的清水或特製的高湯鍋底燙熟後食用。有些吃法還會蘸上調味料 一起食用。中國的火鍋花色紛呈,百鍋千味。著名的如四川的麻辣火鍋,麻辣醇香,名揚天下,廣東的海鮮火鍋,鈣骨火鍋食而不膩,味美無窮。

㈧ 重慶火鍋與重慶地域文化有什麼關系

1、重慶火鍋的起源民間帶著濃重的碼頭文化。
2、、從地理環境上講:重慶地區高山版阻權隔,江河湍急,被稱為山城、水城、火城,氣候濕氣重。川江船工長期將風中工作,火鍋的主要食材中辣椒和花椒剛好可以有除濕作用偏重的牛油可以補充熱量。
3、從食材上講:由於重慶火鍋起源於平民大眾,選材多用當時富人家不屑一顧的食材、毛肚、黃喉、經過加工處理卻形成了美味。至今重慶火鍋的主打食材依然是這些。
3、從人文上講,重慶的地理環境養成了巴人尚武、爽直、樂觀的胸懷,一直影響到今天的重慶人。重慶火鍋的簡約大套,大麻大辣,厚重滾燙,正好是重慶人這種個性特徵的具體體現。
4、也由於起源於民間所以大多重慶火鍋的裝修也採取老灶。木質板凳,隨意簡約的風格。
5、重慶火鍋的用餐與重情調的西餐和威嚴的中餐相比,可以少講禮數,可人數不限,可淡化座次,也寄託了重慶人的價值取向,所以能在重慶一帶流行,並成為重慶的一張地域名片。
6、由於來源於碼頭文化重慶火鍋對外來時尚的接納程度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重慶火鍋也在不斷的接納和更新中傳到外地。

㈨ 火鍋文化,你了解多少

重慶火鍋是中國的傳統飲食方式,起源於漢族民間,歷史悠久。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其的由來是源於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纖夫的粗放餐飲方式。
二十年代在重慶江北城發展壯大。一般挑擔子零賣小販將水牛毛肚買後,洗凈煮一煮而後將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塊,於擔頭置泥爐一具,爐上置分格的大鐵盆一隻,盆內翻煎倒滾著一種又麻又辣又鹹的鹵汁,於是河邊橋頭一般賣勞力的工人,便圍著擔子受用起來。各人認定一格且燙且吃,吃若干塊,算若干錢,既經濟,又能增加熱量……
直到民國二十三年,重慶城內才有一家小飯店將它高檔化了,從擔頭移到桌上,泥爐依然,只將分格鐵盆換成了赤銅小鍋,鹵汁、蘸汁也改為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凈而適合重慶人的口味。
由於重慶火鍋的影響,四川地區的火鍋逐漸興盛起來,內容更加充實。四川地區的大部分火鍋以重慶火鍋為主流,各地火鍋為支流一起匯合成一條美食之河。
隨著歲月的推移,重慶火鍋逐漸風靡全國名揚四方,在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國家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在日本東京、美國紐約、俄羅斯莫斯科等地,已經有重慶火鍋營業,並且生意興隆。
重慶火鍋的獨特風味

重慶火鍋的燃料很多,木炭、煤油、天然氣、液化氣、電源等廣泛應用,熱量大而穩定,熱傳導方式各有不同,但均能使火鍋中的鹵汁一直處於滾沸之中,食者邊燙邊吃,所挾燙食物原料離開湯汁時間很短,一下子又放入味碟之中,充分保證了原料的熱度,並同味碟中的調味品有機結合,又熱又鮮,十分可口。故司廚者和品嘗者總結出一條經驗「一熱當三鮮」。

重慶火鍋的湯鹵調制十分講究,所用湯汁都是用鮮香原料和調料做成的。無論是紅湯鹵、白湯鹵,所用的原料如雞、魚、棒子骨等十分新鮮,含有多種谷氨酸和核甘酸,這些物質在鹵汁中相互作用,產生十分誘人的鮮香味,加之配以上乘調料如醪糟汁、花椒、豆瓣、料酒等,使其鮮味更濃。
另一方面,凡入火鍋燙食的原料,都很新鮮,無異味,現做現吃,如海鮮火鍋中的大蝦、海蟹,均是由飛機從沿海當日空運來的鮮活之物,鯽魚火鍋所用鯽魚是用活魚現宰現做,即燙即食,活鱔魚宰殺後帶著血汁下鍋燙食,這樣就使原料的鮮味更濃烈更突出。此即鹵汁用料鮮、火鍋燙料鮮,真可謂鮮上加鮮,鮮濃味美。
味適眾口
四川火鍋最初的鹵汁是以麻竦為主,只放些豆瓣、姜、蒜、花椒等調料,對人刺激性大。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