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產品核心競爭力

旅遊產品核心競爭力

發布時間: 2021-02-22 17:39:49

Ⅰ 如何提升旅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第一,生產多樣化的旅遊產品。當前,旅遊者的層次、愛好、審美、消費水平各有不同,這就決定旅遊產品不能是單一的,而應該是多樣化,以適合各種遊客的需求。一般來說,旅遊產品特徵應主要體現在功能上的愉悅性、空間上的不可轉移性以及生產與消費的不可分割性三方面。這三個特徵折射出旅遊產品的競爭力主要取決於旅遊體驗的優化模式與旅遊者需求的最佳結合。從這些特性出發,製造生產諸如觀光旅遊產品、休閑旅遊產品、養生旅遊產品、節慶旅遊產品、探險旅遊產品、科教旅遊產品、會議旅遊產品、民俗旅遊產品、跨國旅遊產品等,將能吸引更多的中外遊客。而每個景區景點,旅遊產品的內容也應是豐富多彩,以適合各種遊客的口味。這就需要在開發多樣性旅遊產品的同時,整合景區景點旅遊產品內容,豐富內涵,使之在產品內容上實現多樣化。例如,大新德天瀑布景區作為一個旅遊產品,不僅僅是一個觀光旅遊目的地,而應該拓展和豐富旅遊產品內容,將大新人文旅遊資源如養利古城、邊關民族風情、歌圩文化等整合好,與山水風光的德天瀑布融為一體,豐富文化內涵和產品內容,讓遊客看的東西更多,停留時間更長,競爭力也就提升了。
第二,培育特色旅遊產品。在旅遊市場競爭中,「產品個性化」已成為重要的旅遊發展特色和趨勢,旅遊產品自身的特定內涵決定其生存發展的能力,只有做到產品別具一格、不可摸擬、無法克隆的「獨創特色」,方能在旅遊市場競爭上具有長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旅遊產品沒有特色、沒有可觀賞性、沒有參與性和文化內涵,就很難吸引遊客。因此,要提高旅遊產品競爭力,就要重視旅遊形象設計,培育特色旅遊產品。一般而言,影響旅遊者出遊的不一定是時間、距離、成本等一般因素,而是旅遊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認可度或其它一些因素,而這「三度」集中反映的就是特色旅遊產品。因此,必須加大旅遊形象策劃力度,通過形象設計,突出廣西旅遊產品特色,增加識別度,提高知名度,誘發遊客出行慾望。
第三,制定合理的旅遊產品價格。旅遊產業的競爭優勢不僅表現在產品的外形上,還體現在合理的性價比上。因為旅遊產業綜合競爭優勢主要來源於旅遊產品本身內在價值與外在價格在旅遊市場中的有效結合。旅遊者在選擇旅遊產品時,除考慮產品內在價值外,還會注意到該旅遊產品的價格。因此,旅遊產品本身的價格,也是決定其自身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從廣西來看,有些景區景點門票過高,價無所值;有些景區雖然敞開不收門票,但又從附屬設施服務中收取不菲的費用,變相收取「門票」;有些景區巧立名目,「園中園」重復收費。所有這些,不僅加重了遊客的負擔,而且也缺乏競爭力。因此,制定合理的價格機制與政策,是對旅遊市場競爭可靠性與可持續性最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為了提升旅遊業綜合競爭力,促進旅遊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各地旅遊管理部門和物價部門,應制定合理的旅遊產品價格。在對一旅遊產品進行定價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價格本身所體現的旅遊產品的價值,還要考慮到旅遊者的層次及消費承受力,並且進行調研、征詢意見和舉行聽證會,廣泛聽取各界意見。

Ⅱ 攜程,去哪兒,到到網三家旅遊電子商務企業產品服務的特點和競爭優勢各是什麼

覺得 去哪比較詳盡

Ⅲ 論旅行社產品如何走出低價競爭怪圈

2008-2010年中國正餐行業應對金融危機影響及發展 2008年,美國華爾街危機不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而且已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金融危機 2008-2010年中國游樂場設備行業應對金融危機影響 2008年,美國華爾街危機不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而且已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金融危機 2008-2010年中國旅遊景點行業應對金融危機影響及 2008年,美國華爾街危機不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而且已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金融危機 2008-2010年中國飯店行業應對金融危機影響及發展 2008年,美國華爾街危機不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而且已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金融危機更多相關研究報告>> 旅行社產品就是旅行社為滿足旅遊者在空間移動過程中的需要,在購買旅遊供應商的產品並進行加工後提供給旅遊者的各種有償服務。旅行社進行產品的開發設計,一方面是為了滿足旅遊市場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是為了滿足旅行社自身作為企業而獲取經濟利益的需要。目前我國旅行社的產品卻不容樂觀,尤其是產品雷同、價格戰導致旅行社產品質量低劣、服務大打折扣,嚴重影響到了旅遊者的合法權益、旅行社自身利益,進而影響到了地區及國家形象。如何改變這種局面,使得我國旅行社走出低價競爭的怪圈,保證我國旅行社行業健康穩定發展?根本出路是:創新。 一、市場細分是旅行社產品創新的前提 在現代旅遊市場中,旅行社設計產品應把滿足旅遊者的需求放在首位。隨著經濟的發展,旅遊者的需求日趨個性化和多元化。旅遊消費者由於地區、職業、性格、愛好、消費目的等的不同,他們的需求和慾望也千差萬別,而且隨著環境因素的變化而改變。對於如此復雜多變的旅遊大市場,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做到滿足整個市場的需求,這是由於旅行社企業受到自身資金、人力資源、技術、管理能力和競爭因素等的限制,只能依據自己的目標、任務、內部條件等有針對性地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細分市場來確定企業進入旅遊市場的界點。因此,旅行社只能根據自身的優勢條件,從事開發某一種或幾種類型的產品,針對那些力所能及的、適合本企業產品特點的目標市場展開經營活動。 旅行社市場細分的指標有很多。如旅遊者旅遊目的因素、地理區域因素、社會經濟與人口因素、消費行為因素、客戶利益因素等。在以上指標中還可以根據可衡量性、可進人性、可營利性、可操作性、穩定性和發展性等來進一步細分。在細分市場之後,旅行社集合自己的優勢,在某一個細分市場領域中成為專家和權威,充分滿足這一部分顧客的需求,不僅做到「顧客滿意」,而且做到「顧客贊揚」。在取得此領域的優勢和經驗後,再向其他細分市場進軍,確保所做的領域都是數一數二的。在旅行社行業中,只有做到最專業、最具規模、最了解目標顧客的企業才能有效且穩定地生存並發展壯大。如上海春秋「貴族之旅」定位於高端旅遊客源市場,專業打造高品質旅遊產品。該品牌旗下的「純玩團」產品已成為引領高端旅遊市場的主力軍。「深圳情旅」設計的「陽朔有約」等系列「旅遊+交友」模式的產品最初就是針對深圳市場上的單身青年男女而設計的,深圳市場成熟之後,「深圳情旅」又瞄準了廣東市場的單身老年人推出了系列產品。無論是「貴族之旅」還是「深圳情旅」都是旅行社在細分市場之後,專業化地做大做強其目標市場,並成為此領域的佼佼者。 二、線路設計是產品創新的基礎 旅行社的產品實際上就是一條旅遊線路,由相關的旅遊服務供應商如景區、度假地、住宿、餐飲、交通、娛樂、購物等部門以及旅行社自身品牌與服務兩大部分組成。而旅遊服務供應商提供的服務是整條旅遊線路的框架與基礎,且對任何一家旅行社而言,其服務具有明顯的共性。要做到線路設計的創新一方面要做到從共性中萌生個性,即旅行社與相應的旅遊服務供應商多方位合作,共同創造有特色的服務項目。另一方面,旅行社必須在自身的品牌與服務上多下功夫,為旅遊線路的設計錦上添花。 好的線路設計,是運用科學頭腦,追求盡量完美的組合,運用許多變招與創新,組合好各種相關元素,滿足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旅行社線路設計創新要在充分考慮遊客需求的基礎上,可以採取以下方式為旅遊者量身定做產品。第一,確定一個明確的主題,主題的確定既可以體現強烈的時代感,如烹飪王國游、夕陽紅鵲橋會等;也可以體現目標市場的需求,如99,世紀婚典、半邊天之旅;第二,時間與空間的設計要獨具匠心。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設計不同的主題或不同類型的產品,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選擇要充分地考慮目標市場的需要與要求。如深圳國旅針對深圳大齡青年的「旅遊十交友」旅遊產品的設計在時間安排上是周末假期大利用,周五下班後出發,周一還能准時上班,不影響工作。在地點設計上,精心挑選了陽朔、三亞這些浪漫的、距離適中的地方。周全細致地考慮每一個環節是新產品設計達到理想效果的保證。第三,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項目與活動內容,如廈門鳳凰花假期推出的韓國浪漫之旅,針對新婚或熱戀中的男女青年分篇章地設計與安排每天的活動內容:比如第一天你是我的野蠻女友,可以任性地指揮你的男性另一半;第二天你們可能是幸福的一對,體驗雪藏的真情告白等等。第四,各種交通方式的選擇性體驗,如旅行社可與鐵路、航空及航運部門聯合起來,利用大團隊、大批量、人數多的優勢,開展旅遊專列、旅遊包機及旅遊包船等體驗各種交通工具的大型活動。如「旅遊專列逛京城」、「豪華游輪韓國游」等。 三、實效推廣是旅行社產品創新的必要條件 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對於一條新的旅遊線路而言,如果還沒有「香」就放在「深巷」,那麼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良好的市場反應和豐厚的回報是很困難的。因此,旅行社新產品的營銷策略運用事關重大,關繫到新線路今後的命運,進而事關旅行社日後的發展壯大。 旅行社的業務廣告常用的媒體為網路、報紙、宣傳手冊、戶外廣告等。翻開林林總總的旅遊廣告,密密麻麻讓人眼花繚亂,排版設計、內容、色彩等方面大同小異,讓人感覺總是似曾相識,起不到吸引消費者眼球、促進銷售的目的。旅遊線路是時效性的產品,其廣告設計不能只停留在人看到、聽到、引起人們的注意方面,這樣達不到實效。旅遊線路推廣的目的是為了銷售,為了促進購買、促成交易。因此,旅遊線路的推廣應特別注重實效。第一,旅行社產品的實效推廣要善於「借勢」,充分利用社會對某些問題的關注度和敏感性,力爭通過新聞或社會話題的方式來炒熱市場,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關愛老年人的單身老齡市場、素質教育的學生修學游市場等。第二,旅行社產品的實效推廣要善於利用整合傳播,做到策劃、創意、文案、設計、推廣等全部有實效。如深圳國旅的「尋源香格里拉」稻城亞丁科考探險旅遊線路始終以「尋源香格里拉」為核心,展開一系列整合推廣工作——選線、踩線、調研、策劃、攝制、文案、設計、報廣、軟文、廣告投放、媒介組合、推廣活動、增值服務、報名咨詢、行前說明會、行程中的觀念引導、途中分享會、凱旋總結會、攝影比賽、徵文見報、精彩回放光碟等等所有思考的中心都是「尋源香格里拉」,落實到每一個運作層面和實施細節。總之,多樣化的傳播方式,有實效的推廣策略,可以形成一個綜合性計劃,使得旅行社的推廣計劃透過天衣無縫的整合提供清晰、一致的信息,並發揮最大的傳播效果。 四、專利經營是旅行社產品創新的保障 旅遊線路專利經營是指旅行社通過買斷自己研發的某條旅遊線路或某類產品和服務在一段時間內的使用權而形成的對某條線路的排他性經營。旅行社產品的特殊性使其難於像其它行業的產品一樣受到專利權的保護,在競爭激烈的旅遊市場,開發出來的旅遊線路不能申請專利權,容易被其他沒有開發能力的旅行社所復制,難以形成差異化競爭,所以整個行業不可避免地進入了微利時代。事實上,有特色的旅遊線路開發,其成本一般較高,如果得不到專利權的保護,其他旅行社相繼模仿使用,這對開發單位來說,損失十分巨大。那麼,旅行社行業如何通過專利經營為旅行社產品市場掃得一塊競爭凈地呢?筆者認為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旅行社可以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實現旅遊線路的專利經營。第一,注冊經營。即到國家工商總局或到旅遊行業自身成立的專門管理線路產權的機構注冊新設計的線路,擁有線路經營的產權,排斥其他旅行社經營。如上海春秋的「貴族之旅」。第二,買斷經營。旅行社通過買斷新開發線路或已有線路在某區域的經營權,通過壟斷經營實現對旅遊線路的地區經營權,有效地保證旅行社之間的良性競爭。如廣東國旅假期買斷神農架在廣東地區的經營權。第三,合作經營。旅行社與產品研發機構或與旅行社產品的相關服務供應部門通過契約形式確定雙方在某段時間內的排他的固定合作關系。如深圳國旅新景界的「尋源香格里拉」稻城亞丁科考探險產品的設計,就事先與其合作夥伴四川省某機構簽訂了成為其在粵港澳地區的市場推廣唯一總代理的合約。總之,實行專利權保護,有利於保障旅行社線路開發的使用權,也有利於為旅行社營造一個合理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五、網路化聯盟是旅行社產品創新的必經之路 這里的網路化聯盟是指中小旅行社之間的協作經營,這種網路化聯盟不同於過去有些中小型旅行社為了生存發展所組建的聯合體,而是要建立基於信息技術基礎之上跨區域的緊密型、契約型的旅遊網路化聯盟。這個旅遊網路化聯盟要求做到如下條件:第一,有完善、嚴格、公正的章程和相關合約;第二,要有聯盟成員認可的戰略目標和經營理念;第三,聯盟成員單位必須對聯盟的理念、章程以及相關義務和責任有高度的認同感。這些條件是旅行社通過網路化聯盟實現旅行社產品創新的必備要素。 由於互聯網的信息傳遞速度快、范圍廣,費用低,旅行社不僅可以輕松完成旅遊產品的設計和供應商采購,而且能直接面對終端客戶進行宣傳推廣和在線銷售報名。作為聯盟成員,能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開發、組合新興旅遊產品,強化與景區、交通、賓館等旅遊資源供應商的戰略合作夥伴,占據旅遊資源的優先開發和使用權,形成獨具特色的旅遊產品系列,以差別策略參與市場競爭,鞏固作為地區級旅遊產品經營商的地位。化零為整,形成戰略聯盟的強勢戰鬥力。只有這樣,聯盟成員在聯盟內進行跨區域分銷時才會在市場上形成競爭優勢,憑借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最終建立起一個不斷壯大的「利益共同體」。總之,網路化聯盟的核心就是基於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資源共享,聯盟成員充分利用地域資源及自身優勢,相互補充,擴大經營,建立誠信、穩定的合作關系。 我國旅行社產品的低價競爭問題是一個錯綜復雜而又期待解決的問題。任伺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都是一系列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n向的結果。如旅行社產品的價格戰、產品雷同、產品質量低劣、服務大打折扣等問題,是旅行社行業在市場化進程中不斷地聯結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導致了中國旅行社產品的低價競爭,並且給問題的解決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者對旅遊產品的需求發生了什麼變化旅行社如何應對這一變化

1、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中國的旅遊市場格局已經由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入境旅遊為主導的一元市場結構在逐步轉型為入境旅遊、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三大市場協調發展的格局。 2、對於類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等門戶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來說,商務活動和居民休閑度假需求所推動的本地旅遊市場體量也在持續放大。 3、市場規模和市場結構的變化對於包括旅行社在內的中國旅遊企業而言,最大的影響就是產業結構轉型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所以為了應對著種情況,旅行社應該調整產業結構,向集團化、信息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從而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

Ⅳ 旅行社這類中介組織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旅行社本來就是個代理,你不見西方旅行社愛用「travel agency」這詞么。旅行社的核心競爭力,一是品內牌形象,二是組團作容業人員的社會關系,三是有吸引力的價格。不過對於中國的老百姓來說,價格才是王道。

Ⅵ 大旅行社缺乏競爭優勢表現在哪裡

自1978年以來,我國旅遊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作為旅遊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旅行社也從發展初期的寡佔行業發展成為現在的壟斷競爭行業,行業規模已經基本形成。然而,正如許多學者和業內人士所注意的那樣,與我國旅行社市場結構變遷過程相伴而生的是我國旅行社業的發展漸入困境,現行旅行社經營體系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與此同時,《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最終達成和我國政府對加入包括《服務貿易總協定》在內的世界貿易組織的堅定態度,決定了我國旅行社業終將誇直接面對由外國旅行社的進入而對我國旅行社的發展所形成的挑戰。本文試圖通過對我國旅行社行業特徵和現行經營體系的系統分析,提出我國旅行社經營體系調整的目標模式,以使我國的旅行社行業未雨綢繆,更為有效地迎接挑戰和參與國際競爭。 我國旅行社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形成一定的規模,並在行業法規、行業制度和市場機制的雙重作用下形成了自身的特徵:從我國旅行社業的類別結構*來看,三類社占壓倒優勢;從我國旅行社業的規模結構來看,小規模旅行社占絕對多數;從地理分布情況來看,我國旅行社在全國的分布基本合理;行業利潤逐年下降,我國旅行社業正逐步成為一個低利潤行業。我國旅行社業現行經營體系是行業政策法規、傳統經濟體制和現行市場機制綜合作用的結果,盡管這一體系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就我國旅行社業發展的實踐和趨勢而言,其最大弊端是造成下述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和不斷惡化: (1)大型旅行社沒有實現規模經濟,其規模優勢得不到發揮。 大型旅行社在經營中具有旅遊產品開發、旅遊服務采購、旅遊市場拓展、旅遊接待以及資金、信息、人才和抵禦風險等多方面的優勢,因此易於實現規模效益,而在我國旅行社行業中,大旅行社的規模效益並不明顯,優勢也遠未得到充分發揮,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我國旅遊業近幾年一直保持著較好的發展勢頭,市場持續擴大,旅遊收入尤其是國際旅遊收入增長很快。而在此情況下,一些大型旅行社的業務發展緩慢,在競爭中面對眾多新的商業機會,自身卻處於保市場或無奈於市場份額下滑的困境之中。②大旅行社未能在旅遊市場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即未能平抑市場的過度競爭,未能起到引導和穩定市場的作用,致使市場的混亂無序成為困擾我國旅行社業發展和造成旅行社資源浪費的頑症,大社自身也未能避免這種市場混亂所帶來的負面效應。③在旅行社的內部管理方面,一個突出現象是一些大社內部普遍實行部門承包或變相部門承包,強化部門權益,使得部分大型旅行社實際上成為一些業務上相對獨立的小旅行社的集合體,在這種格局下,大旅行社當然發揮不了應有的優勢,難以形成規模經濟。 (2)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確的市場定位,發展可謂舉步艱難。 就目前我國中小旅行社的總體情況而言,其特點集中表現為有限的接待數量和低下的利潤水平。在接待數量方面,近年來我國許多小旅行社處於發展無望而又能勉強支撐的境地。自1995年1月國家旅遊局在旅行社行業實施旅行社質量保證金制度以來,很多小型旅行社不堪重負,紛紛退出行業。這種現象一方面反映了眾多小型旅行社的經濟實力和經營狀況,另一方面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業主對行業和自身未來發展的理性預期。在利潤率方面,我國以經營國內旅遊業務為主的眾多中小旅行社多為二類社和三類社。根據國家旅遊局提供的資料,1994年這兩種類型旅行社的平均利潤率不足8%,1995年約為5.4%,而為數眾多的三類旅行社1995年的平均利潤率更是下降到4.24%。這些資料反映的還只是稅前利潤,如果再扣除所得稅,則這些旅行社所剩凈利潤更是微乎其微了。有限的接待量和低利潤率現象的並存充分說明了當前中小旅行社經營的艱難局面。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而從旅行社自身因素來看,絕大多數中小旅行社人、財、物力有限,而其經營活動卻涉及從產品設計開發到旅遊接待的各個環節。這種經營的多環節必然造成每一經營深度的不足。淺層次的產品開發直接影響其對旅遊者的吸引力;促銷的乏力使得很多國內遊客對旅行社的服務缺乏了解,對利用旅行社能獲得的價格實惠及其它便利半信半疑,最終使得國內旅遊者對旅行社的利用率偏低,市場范圍狹小;接待的不周更是造成或強化了社會公眾對旅行社的不良印象,減少了回頭客和其它顧客來源。旅行社在這種惡性循環中求生存,必然舉步艱難。 (3)旅行社業惡性價格競爭盛行,市場秩序混亂。 國家旅遊主管部門1985年對旅行社類 nwes80455644

Ⅶ 我現在正在做一個旅遊產品的報告,高手能說說旅遊產品的市場定位的方法有哪些嗎

主要的定位方法有如下幾種: 1) 比附定位法: 比附定位是一種「借光」定位方法。它借用著名景區的市場影響來突出、抬高自己,比如把三亞譽為「東方夏威夷」,把小浪底水庫譽為「北方的千島湖」。 2)心理逆向定位 心理逆向定位是打破消費者一般思維模式,以相反的內容和形式標新立異地塑造市場形象。例如河南林州市林濾山風景區以「暑天山上看冰堆,冬天峽谷觀桃花」的奇特景觀征服市場。 3)狹縫市場定位 狹縫市場定位是旅遊景區(點)不具有明顯的特色優勢,而利用被其他旅遊景區(點)遺忘的旅遊市場角落來塑造自己旅遊產品的市場形象。比如我們在《德陽市2004-2007年營銷策劃方案》將原有四川娛樂城改造為童話樂園,就是將市場定位在兒童市場,並以獨特的童話主題公園的形式推出市場。 4)變換市場定位 變換市場定位是一種不確定定位方法。它主要針對那些已經變化的旅遊市場或者根本就是一個易變的市場而言的。市場發生變化,景區(點)的特色定位就要隨之改變。 5)差異、共生定位法-柳州案例分析:山水桂林,風情柳州 由於桂林與柳州區位緊鄰,因此,柳州旅遊的主題定位就必須和桂林的山水主題定位有不同特色的區別和互補互動。 柳州與廣西龍頭旅遊品牌的桂林毗鄰,同屬桂北旅遊經濟區,桂北旅遊開發的主副兩中心"即以桂林市為中心,以柳州市為副中心;桂林旅遊以山水甲天下,柳州旅遊則以風情而卓越,兩者可突出各自旅遊特色,形成各自區域旅遊環線,又優勢互補,相連成網,如此方能共同構築起桂北旅遊的大系統。 桂林和柳州旅遊資源的核心競爭力差異明顯,桂林旅遊的獨特資源是自然山水,桂林是中國美麗山水的代名詞,灕江,陽朔引起的是感悟自然山水,閑適心情的心理訴求,給遊客以視覺感觀和心靈沉靜的滿足。而柳州則相反,她必須緊緊依託自身的不同於桂林的資源要素特點來做文章。這就必然要強調風情這個關鍵的主題,立足風情這個基本點。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柳州旅遊最獨特的資源是風情,其中,全面生動的四民族原生態的生活方式及濃郁的民俗風情獨樹一枝:三江侗族建築藝術(知名品牌程陽風雨橋、芭團風雨橋、馬胖鼓樓)、大歌(多聲部合唱藝術)、節慶民俗及侗寨美麗並且具有新鮮原生形態的獨特魅力;金秀聖塘山萬畝變色杜鵑美景(大瑤山)與世界知名的瑤族風情,融水元寶山美景(大苗山)與原生態苗寨風情,貝江水景及勾灘苗寨風情基礎,劉三姐傳歌成仙的動人傳說與壯族對歌,都是別具魅力的民族風情,比周邊地區有較強的競爭力,更是桂林的民族風情所不能比擬的。 柳州的城市更具人文內涵,先進的的現代工業,悠遠深厚的古人類文化,獨特的壺形城市線條,鮮活的市民歌藝文化,典雅的賞石文化,奇特的棺材文化層層疊加,紛繁交錯,形成龍城獨特的城市風情,遊客在柳州可盡享桂林所不能完全提供的人文互動的心智體驗。這些都從根本上決定了柳州將以其更側重於人文要素和現代要素整合來和桂林形成互補和競爭。其競爭力的形成是顯而易見的。而這種互補性的競爭即有利於兩個城市的同步發展,也是柳州市旅遊發展的必然過程。 鑒於桂林旅遊品牌的強勢影響,柳州開拓旅遊市場必須依託於桂林,與桂林共生營銷,捆綁銷售。只有藉助桂林山水品牌,把不利的緊鄰地域條件變為可依靠和利用的朋友關系,通過知名品牌帶動,才可能盡快的增加柳州旅遊的知名度,提升柳州風情旅遊品牌形象。 據此,柳州則充分發揮自己的風情優勢,以風情感受為體驗之源,改善心身融入為基本訴求點,構建以風情為核心,以互動體驗為主導的復合產品體系,促進柳州發展成為體驗性與人文性的互動休閑旅遊目的地。通過深度挖掘獨特賣點,同時有目的的打造這些獨特賣點產品,實現與桂林旅遊的差異定位,柳州才能與桂林優勢互補,良性競爭,在桂北旅遊大系統中相連成網,共生共榮。

採納哦

Ⅷ 怎樣提高中國開放經濟的水平,提高中國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增強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能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根據投資發展周期(IDP)理論,我國目前處於投資發展周期的第二階段,應從戰略研究的角度,對我國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大力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

20多年來,我國的對外開放主要是「引進來」戰略。通過以「引進來」為主的對外開放,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逐漸接軌,有效的利用了大量的國際資金和技術,彌補了工業化過程中的資金與技術的巨大缺口,加快了工業化的進程。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議》中第八條提出:要繼續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增強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能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完善對外投資服務體系,賦予企業更大的境外經營管理自主權,健全對境外投資企業的監管機制,促進我國跨國公司的發展。實施「走出去」戰略,是黨中央在深刻分析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的基礎上做出的、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決策,是我國今後改革開放新的目標與舉措。

一、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必要性

「走出去」戰略是與「引進來」戰略(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管理、商品和服務等)相對應而言的。廣義的「走出去」戰略包括貨物與服務出口、勞務輸出、國際融資、國際旅遊以及對外投資等企業跨國經營的各個方面。狹義的「走出去」戰略是指企業以對外直接投資方式進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從而達到提高國際競爭力,促進本國經濟快速、持續、協調發展的目標。「走出去」戰略可以大體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商品輸出層次,是指貨物、服務、技術、管理等商品和要素的輸出,主要涉及到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以及工程承包等;第二個層次是資本輸出層次,是指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涉及的是到海外投資建廠和投資設店。如果一家企業的「走出去」戰略發展到了第二層次,特別是海外投資到了一定規模(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擁有企業)後,那麼這家企業也就成為跨國公司。改革開放以來推進「引進來」戰略是成功的,它為我們今天實施「走出去」戰略創造了條件,「走出去」戰略是「引進來」戰略的必然發展。

1.「走出去」戰略是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重要途徑。我國作為國際貿易大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2005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了14221.2億美元,其中出口為7620億美元,進口為6601.2億美元,我國的貿易規模已佔世界第三位,佔世界貿易的比重達到6.5%。然而,我國對外貿易的持續發展也面臨著以下難題。其一,出口進一步擴張難度增大。美、日、德等貿易大國的經驗也告訴我們,出口貿易經過一段時間的快速增長以後,增速將會放慢。其二,國內產業保護餘地縮小。隨著我國加入WTO的承諾的兌現,國內市場必須進一步開放,貿易壁壘將逐步消除,保護措施難以繼續。其三,貿易摩擦日益加劇。中國由一個貿易小國一躍成為舉世矚目的貿易大國,沖擊了原有的全球貿易格局,觸動了其他一些國家的貿易利益,也導致了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自我國「入世」至2006年6月底,共有32個國家或地區針對我國發起「兩反兩保」措施調查288起,涉案金額71億美元。其四,我國貿易條件不斷惡化。根據海關提供的資料,我國大宗出口商品中,出口總額增長幅度不及進口總額增長幅度的產品有很大一部分。自1993年建立貿易指數統計以來,我國的出口量指數一直高於出口價格指數,而進口量指數卻低於進口價格指數,總的貿易條件趨於惡化。

2.「走出去」戰略能夠避免原產地限制。據統計,我國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發生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貿易摩擦的解決需要通過不斷的磋商和協調,如果磋商和協調不能解決,也可按照WTO的有關規定進入爭端解決程序。另外,「走出去」戰略也是擺脫困難的重要選項之一。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方式也應多樣化。一些受到配額限制的產品,如果中國企業在境外生產,就可以改變原產地而繞開配額限制。企業走出去,擴大出口商品的海外市場,既能夠保證產品的品種和質量,也能夠改變產品的原產地,規避貿易壁壘。如海爾、TCL、長虹、康佳等有實力的彩電企業紛紛選擇走出去的策略,通過海外生產基地向歐美出口,繞開對出口原產地的限制,減緩美國傾銷裁定的負面影響。

3.「走出去」戰略能夠實現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合理統籌。從世界范圍來看,發達國家強者恆強的奧秘之一,就是因為它們很早就實行了「走出去」戰略,以跨國公司的跨國投資和貿易活動為主導,最大限度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來獲取最大利益。與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相比,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起步已經很晚,已經喪失了一些重要的發展機遇。進入21世紀,幾乎一切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大規模貿易活動和投資活動,都以跨國公司為主體或載體進行。目前,我國無論是在第二產業還是在第三產業,其技術進步與發達國家都有很大差距。另外,國際上戰略性礦產資源的競爭更是形勢逼人,各大跨國礦業公司基本上控制了全球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我國礦業公司的選擇餘地日趨減小。

只有採取「走出去」的戰略,我們才能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彌補國內資源和市場的不足,保證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才能促進我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經濟結構優化和戰略性調整;才能促使我國企業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才能促使20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積聚的巨大能量得以釋放,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參與全球競爭的能力。

4.「走出去」戰略能夠解決貿易順差不斷增加帶來的國際收支平衡問題。目前,我國不斷的上升的貿易順差導致外匯儲備猛增、國內資源流失浪費、人民幣匯率形成新的升值壓力、加大中國與相關貿易夥伴尤其是美歐貿易摩擦等隱患。鼓勵企業「走出去」,可以解決貿易順差不斷增加帶來的國際收支平衡問題。

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對外直接投資已成為各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而我國作為一個對外直接投資基數很小的發展中國家,發展空間無疑更加廣闊。已成為貿易大國的中國,利用傳統的貿易政策與措施來刺激外貿增長的餘地已經相對狹小,那麼加速對外投資將成為拉動我國對外貿易持續增長的良方,是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的必然選擇。

二、我國擴大對外直接投資的可行性

傳統的國際投資理論主要以發達國家作為研究對象,認為跨國公司的競爭優勢主要來自發達國家企業對市場的壟斷、產品差異、先進的生產和管理技術、雄厚的資本實力等因素。根據這些傳統理論,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國是處在轉軌經濟中的發展中國家。我國企業的整體規模小,掌握的自主核心知識產權少,產品技術含量較低,主導產業仍然屬於勞動密集型,我國企業尚不具備與國際大型跨國公司相競爭的實力。因此,目前不宜發展對外直接投資,而是應該立足國內。然而要保持我國經濟健康持續發展,我國應該進行對外直接投資。

英國著名跨國公司研究專家鄧寧於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投資發展周期理論,並且用實證的方法研究了直接投資流量與人均GNP之間的關系。他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均GNP水平提高,一國的凈對外直接投資具有周期性規律,周期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與前工業化相關的階段,幾乎不存在直接投資的流入及流出,較少吸收外資,沒有對外直接投資,凈投資額為零或接近零的負數。處於這個階段的國家,人均GNP低於400美元,屬最不發達國家。第二階段,由於基礎設施等一些區位特定優勢的發展,外國資本對這類國家的直接投資不斷增長,這使得流入的直接投資存量增長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但是對外直接投資額很小,凈對外直接投資額表現為絕對值不斷擴大的負數,人均GNP位於400美元~1500美元。處於這一階段的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第三階段,國內企業所有權優勢不斷增長並更具特色,為尋求資源、市場及戰略性資產,這些國家的企業開始進行對外投資。由於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在減少,或由於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速度快於吸收外資的增速,凈對外直接投資額表現為絕對值不斷減小的負數,這類國家的人均GNP位於2000美元~4750美元。隨著這些國家成為凈對外投資國,它們開始進入第四階段。第四階段,企業所有權優勢的重要性遠遠超過母國特定的優勢。對外直接投資比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增長更快,凈對外直接投資額為正值,且呈增長趨勢,人均GNP在4750美元以上。1988年,鄧寧又提出第五個階段的理論。此階段的凈對外直接投資額絕對值呈現減少趨勢,繼而開始圍繞零水平上下波動,與此同時,該國外來直接投資和對外直接投資都在增加。與前四個階段相比,第五個階段受經濟發展階段的影響程度大大減弱,而更多的取決於發達國家之間的交叉投資。目前,只有美歐日等極少數發達國家處於第五階段。

如果將中國的投資發展過程比照上述投資發展周期理論,以投資總量的變化來劃分投資發展階段,大致是這樣的:1979年~1991年經歷了投資發展周期的第一階段,吸收外國直接投資和對外直接投資規模都很小,用我們的數據粗略計算得出,1979年~1991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平均年增長率為11.15%;1992年~2004年處於投資發展周期的第二階段,吸收外國直接投資規模較大,對外直接投資也有了一定規模,凈對外直接投資額表現為絕對值不斷擴大的負數。據計算,1992年~2004年間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年平均增長率約為46.38%,可見與第一階段相比有了明顯提高。我國目前的人均國民收入已經突破1000美元,按照鄧寧的投資發展模型,正處於第二階段,即吸收外資大於對外直接投資。顯而易見,從1979年到2004年,我國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的增長速度大大快於對外投資的速度。199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與吸收外商投資的比例,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也低於東盟國家的平均水平。此後的年份,中國吸收外資一直高居世界前列,2004年更是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吸收外資的國家,但同時我國對外投資增長緩慢,這與鄧寧的投資發展理論是相吻合的,這正是投資發展第二階段的典型特徵。

三、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政策思路

我國已經基本具備對外直接投資的條件,有些企業已具備了跨國經營的能力與資金實力,應該在經濟發展和投資發展二者互動之中發展對外直接投資。在引進外資的同時發展對外投資,可以在保證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水平上解決對外貿易發展的瓶頸,促進我國由投資發展路徑的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的轉化。

1.實行GNP核算體系,實現從GDP到GNP的跨越。從1985年起,我國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了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正式採用GDP對國民經濟運行結果進行核算。改革開放25年來,我國企業「走出去」開展跨國經營不斷發展,但與我國吸收外資水平差距還很大。從1993年起,我國已連續11年居發展中國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首位。與之對應的是,1993年以來我國各年的GDP都大於GNP,並且差額越來越大。以2001年為例,當年我國GDP為95933億元,GNP為94346億元,兩者差額為1587億元,也就是說,2001年,外商來華投資和來華打工新增加的價值之和比中國人在國外投資和勞務輸出新增的價值之和多1587億元。GDP與GNP差距擴大折射出我國在「引進來」和「走出去」兩方面發展的失衡,說明我們的企業還遠遠沒有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機遇。

我們應該從單純重視GDP,轉向更加重視GNP,尋求「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協調發展,這是我們參與經濟全球化能力的重要體現。商務工作應發揮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在利用外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應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這是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總之,要逐漸用GNP核算體系來觀察中國經濟國際化的水平。

2.「走出去」戰略應貫徹多元化策略。所謂多元化,就是「走出去」既要重視發達國家,也要重視發展中國家。從國外經驗和我國實踐看,之所以要貫徹多元化的策略,首先是遵循了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規律,其次有利於減少對某些國家的過度依賴,分散投資風險。當前,我國境外投資的多元化程度還有待提高,從區域流向看,我國港澳地區比重較大,歐美發達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相對較少。貫徹多元化方針,應努力開拓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利用發達國家先進的技術水平,在發達國家投資設立高新技術研發中心或高新技術產品開發公司。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市場廣闊、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我國的產品和技術對這些國家和地區比較適用。因此,投資和開展經濟技術合作潛力很大,應加大開拓力度,增大到發展中國家去的比重。

3.應按照有利於我國產業升級,實現長遠發展的要求,確定「走出去」的方向。進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推動產業升級,是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因此,應保持清醒的頭腦,切實按照有利於產業升級、有利於實現長遠發展的要求,引導企業「走出去」的方向。對石油、金屬和非金屬礦產、木材等短缺資源,要更多地通過境外投資來解決。對我國生產能力過剩的加工業,要把技術、設備帶出去,在境外尋求合作與發展,在新一輪國際分工中分享比較利益。

4.應鼓勵有條件的各種所有制企業「走出去」。中國是否能夠早日進入投資發展周期的第三階段,國內企業的競爭實力是關鍵因素。所以,我國企業可以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逐漸學習和借鑒外國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積累更多的所有權優勢和內部化優勢,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才能使得我國的對外投資逐步增加直至超過吸收的外商投資,成為凈對外投資國家,在全球范圍內更好的整合配置優勢資源,進而提升整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應鼓勵各種類型的優勢企業走出國門,大膽在海外創業,在國際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通過「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拓展我國的經濟發展空間。一些國有企業規模大,實力強,有資金、技術的優勢,應成為「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的主導力量。非公有制企業具有自我約束力強、市場敏感度高、經營和管理方式靈活的特點,應創造條件,鼓勵其積極開展境外投資活動。

5.政府應為「走出去」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靠企業自身力量無法解決的,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政府應在符合WTO規則的前提下,千方百計地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加強對境外投資的宏觀調控和規劃指導,建立海外投資和企業的工作機制,完善管理體制,同時設置必要的設計必要的政策激勵,加大金融和財稅政策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金融、信用等服務體系,在用匯、出入境等方面改進管理,在人才培訓、信息咨詢等方面改善服務,為企業更好地「走出去」創造條件。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