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發展對雲南白族的影響

旅遊發展對雲南白族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2-22 15:05:11

❶ 白族對我們發展有哪些貢獻

1、蘇峙鑫(1923-1991),劍川金華南門忠義巷人,白族。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核科學優秀專家。國家核工業創建之初加入核科技刨業者行業的首批科技人員,是中國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和生產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62—1965年,蘇峙鑫承擔了核工業部下達的重要國防任務「503」項目。獲得了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並作為「原子彈突破即武器化」的部分內容,再度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65—1981年,蘇峙鑫主持原子能放射化學研究室期間,作為研究室代理主任,投身於核技術和放射化學技術在環境、材料、土壤、地質、生物等領域的開拓性應用研究,為活化分析、正電子湮滅技術在80年代進入國際國內前列打下堅實基礎。80年代初,蘇峙鑫參加了質子直線加速器及其應用研究室的工作,負責利用該加速器開展缺中子醫用短壽命同位素的研究和應用研究任務,建成高能所第一個較先進白l同位素制備和研究實驗室,先後研製成功碳—1l、鉈—201、鎵—67等放射性葯物制劑;其中,重要的心肌顯像劑鉈—201注射液的臨床100例試驗已基本完成,為國內醫務界提供常規產品,填補國內供應空白走出第一步。
3、李元陽(1497~1580)字仁甫,號中溪,別號逸民,明代大理府太和縣人,白族。李元陽自幼沉默寡言,但聰明過人,勤讀詩書,尤好文史。明嘉靖壬午年(1522年),取雲貴鄉試第二名;嘉靖丙戌年(1526年),中進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由於參加議論為嘉靖皇帝生父封號的所謂「大禮議」而被貶江西分宜縣。後改授江蘇江陰知縣。任職期間,興利除害,體恤民苦,並以廉潔著稱,當地百姓曾為之立碑建祠,載其種種善舉。晉京任戶部主事後不久,改任監察御史,負責彈劾官吏、整肅政紀。他剛正不阿,曾直言嘉靖皇帝:「陛下之始即位,以爵祿得君子,近年來以爵祿畜小人。」被同僚稱為「真御史」。正是這種直言不諱使他在官場上屢屢碰壁,被貶往荊州任知府。在荊州府任上,荊襄百里之間沒有水井,他帶頭捐俸打了幾十眼井,限期各縣修復河堤池塘,使沿江州縣不受水災,當地人民遂以「李公井」、「李公堤」命名,以茲紀念。李元陽清正耿直,對政治黑暗、官場腐敗的現實極為不滿,又不能解決現實問題。嘉靖辛丑年(1541年),借奔父喪,棄官回鄉,從此隱居大理40年未再出仕。他寄情於蒼山洱水之間,省卻了爾虞我詐的傾軋,再無宦海的羈絆,既與楊士雲、楊慎、張含、李摯等文化名流詩文唱和,又勤於著述,其詩文集有《艷雪台詩》、《中溪漫稿》,理學著作有《心性圖說》,並在晚年編纂了嘉靖《大理府志》和萬曆《雲南通志》。由於他在哲學、史學、文學、書法、教育諸方面的突出成就,被譽為「史上白族第一文人」,在雲南文化史佔有重要地位。
4、我黨早期傑出的理論傳播者張伯簡((1898—1926,大理劍川縣金華鎮橋頭街人,白族) 5、清華園中最早的共產黨員施晃(1900--1933,雲南浪穹(今洱源)人,字動生。白族)
6、東北抗日聯軍名將周保中。(1902-1964,大理灣橋村,白族家庭原名奚李元,字紹黃,白族,原名奚李元,號紹黃)
7、董澤 (1888——1972) 字雨蒼,雲龍寶豐人,白族。1908年,留學日本,入同盟會,回國後參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美入哥倫比亞大學,獲碩士學位。1915年,回國參加護國運動,後再赴美留學。1920年回國,籌建雲南東陸大學(雲南大學),任校長8年。1925年獲「法國法蘭西科學院院士」稱號。歷任雲南督軍公署秘書、省教育、交通、財政等司司長、富滇銀行總辦。建國後,歷任第一屆省人大代表、省高等教育委員會委員、省政協委員、省參事室參事。
8、王希季,男,白族。1921年7月出生,雲南大理人。1938年畢業於省立第二師范學校(今大理一中),1942年,西南聯大機械工程系畢業,1948年赴美留學。在弗吉利亞理工學院獲航空航天學碩士學位。回國後曾在大連工學院、上海交通大學等任教。先後任上海機電設計院總工程師,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所長,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科技委主任,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作為中國早期從事火箭技術研究的組織者之一,王希季創造性地把探空火箭技術和導彈技術結合起來,提出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征一號的技術方案並負責完成了方案階段的研製工作,為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做出了突出貢獻。作為返回式衛星的總設計師,負責制定出立足國內技術和工業基礎而又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研製方案。在他主持下大量採用新技術並突破一系列技術關鍵,使衛星增大了功能,延長了壽命,衛星返回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當時世界僅有的掌握此項高技術的三大國家之一。參與中國載人航天的論證研究工作, 1999年9月獲國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9、大理歷史名人:趙藩(1851--1927)字樾村,一字介庵,別號猿(yuan、應該是蟲子邊的)仙。晚年自號「石禪老人」,劍川縣金華山下向湖村人,白族一代宗師,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中國近代歷史文化名人。趙藩的四大成就:
一、趙藩是中國近代史上白族著名的政治家,他在晚清歷仕宦途,但在辛亥革命前後從封建營壘中殺出,同情革命並參加革命,堅決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堅決反對袁世凱復僻、賣國的行徑,還參加了護國起義,在我國民主革命中作出貢獻。二、趙藩是中國近代文壇白族最傑出的詩人和聯語家。其詩「不下萬首」內容充實,富有反帝反封建精神,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其「功心」聯等楹聯名楊四海。三、趙藩是近代著名的書法家。其筆趣流暢,蔬落大方,篤()重朗達,自成一格。四、趙藩為保護地方文獻作出貢獻。其總篆的《雲南從書》使許多瀕於失傳的的文獻得以保存傳世,是雲南文化史上的巨大成就。2002年12月是趙藩「攻心」聯問世100周年,在四川武侯祠的30多幅對聯中,趙藩的「攻心」聯是其中的精品:「能攻心,則反測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昆明大觀樓一樓藍底金字楷書長聯有著作者和時任雲貴總督芩英修復製作的記錄,而書寫者就是趙藩,二樓有著趙藩自己作的長聯,大理古城東洱海之濱龍鳳村臨水亭、大理回教清真寺、昆明西山、筇竹詩、曇華寺等寺;大理雞足山、劍川石寶山等地:保山、騰沖都留有他的手跡。趙藩去世後,他的劍川籍幾個門生和親友為他在向湖村旁的大道上樹立了一塊:「故里碑」其中「滇士之魁、清儒之殿」就是對趙潘一生的寫照。
10、張麗珠,女,雲南大理人,白族,1921年1月出生於上海。父親張耀曾,1903年考入京師大學堂,學習法律。他愛國進步,是第一批官費留日學生,老同盟會會員,參加過辛亥革命和雲南討袁起義。作為孫中山先生的助手,他是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1913年「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的主要起草人。曾是兩任司法總長,法權討論會會長和國際海牙會議的中國代表。出生名門,家學淵源的張麗珠,為有這樣一位學識淵博,愛國進步的父親而自豪。父親是她的榜樣,是對她的成長影響最大的人。母親趙玫,日本東京女子師范大學畢業。張麗珠是父母惟有的四個女孩中最小的一個。「效忠社會則賢女勝過不肖之子,繼承血統則女與子又有何區別」。父親達觀開朗,不附世俗之見,激勵她一生都有好強向上,堅韌不拔,報效國家,不讓須眉的處世品格、「墾懇盡吾能,不暇問收獲,辛辛盡吾時,不知有窮遏。」父親的殷殷期望,諄諄教誨,引導她走上一條勤奮努力,永不滿足,服務人民,無私無畏的人生旅途。1944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獲醫學博士(M.D.)學位。並獲當年最優秀畢業生獎(The Best Graate of 1944)。畢業後,她選擇了婦產科專業,現已近60年,從未有一日脫離過婦產科。 抗戰勝利後,1946年夏去美國進行博士後工作。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紐約大學醫學院進修婦產科內分泌和局部解剖學,以後又去霍布金斯大學醫學院學習婦科病理和婦科手術,最後又在紐約醫院及紐約腫瘤紀念醫院Sloan Kettering腫瘤研究所做住院醫師及腫瘤的早期診斷,發表了有關的「體液細胞學和早期癌瘤的診斷」論文。這在當時屬世界先進水平。1951年受聘於英國倫敦瑪麗.居里醫院。到了英國,後還在海克內醫院做婦產科總住院醫師。1950年通過國家考試,獲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文憑。工作之餘,她還考察了西方社會化的醫療制度。正准備將婦產科研究進行下去,抗美援朝發生,使她下決心回歸新中國。在英國當局的百般阻撓下,她向國內求援。一紙電報「歡迎你回國」,決定了她一生的命運。1951年7月回國。路經香港,多少親友勸她留港,她不為所動。在國內她父母雙亡,已無牽掛,她時時想念的是她親愛的祖國及將為之服務的祖國人民。回國後在母校上海聖約翰醫學院婦產科工作。因愛人關系,1952年分配到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第一附屬醫院。1958年參與第三附屬醫院創建,歷任該院婦產科主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作為科主任,她憑著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主持各種疑難病症的診治和危重病人的搶救。她善於分析病情,抓的住重點,處理治療大膽果斷,許多難題在她手下都能迎刃而解。 張麗珠1955年起擔任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研究生導師。她的研究生畢業後大多成為婦產科的骨幹力量。她的講課生動而有啟發性,理論聯系實際。通過查房,著力培養醫師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她還鼓勵他們向其他專家學習,廣開思路,以促進學科的發展。她強調人民的好醫生,除要有精湛的技術和學識外,必須要有高尚的醫德。 她在文革期間,也飽受逆境之苦和不公平的對待。她曾兩次長期下鄉,接受再教育,自己挑水,消毒器械。她切除過幾十斤重的大瘤子,修補過長年漏尿的膀胱陰道瘺,嚴重的子宮脫垂,坑頭上處理難產。這些驚險過程對她來說是一種挑戰,也是在逆境和嚴峻條件下檢驗她救死扶傷過硬思想和本領的一種機遇。 歷年來張麗珠在中外一級雜志發表論文100多篇。早期有「關於子宮收縮力」、「妊娠期和分娩期合並症」、「子宮頸癌的診治及胎盤病理」等論文。近20—30年的研究,集中在生殖內分泌領域。1976年,她將放射免疫測定激素及組織內甾體激素受體測定技術引進到婦產科疾病及計劃生育等研究之中。最早將黃體激素釋放激素增強劑(GnRH-a)應用於婦產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如抑制排卵及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博士生研究工作「妊高症中前列腺環素,血栓素變化和胎兒-胎盤血循環的關系」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主編有《中國大網路全書.醫學卷》(婦產科分冊)、《婦產科經驗教訓101例》、《臨床生殖內分泌與不育症》。參編了其他大型參考書多部。 1978年7月,世界上首例試管嬰兒在英國誕生,而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技術即在世界范圍迅速展開。張麗珠認識到這項研究不僅為不育症者解除痛苦,是計劃生育的組成部分,而且將對優生、生殖醫學有關的基礎醫學理論和實踐有所帶動。1984年,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她下決心並以清醒的頭腦和過人的膽識,在北醫三院開展了這一當時尚有爭議的研究。1987年3月,被列入國家「七五」攻關項目,題為「胚胎的保護,保存和發育」。張麗珠為項目技術負責人,制定了全面規劃,嚴於律己,身體力行。終於在1988年3月10日培育成功我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3月18日首例配子輸卵管內移植嬰兒(GIFT。禮物嬰兒)。此項研究成果獲1988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98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張麗珠為第一完成人。以後,又培育我國首例贈卵試管嬰兒,於1992年6月12日誕生;我國首例凍融胚胎試管嬰兒,於1995年2月6日誕生;首例代孕試管嬰兒,與1996年9月22日誕生,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為此,她被國內外譽之為「神州試管嬰兒之母」。同時的研究涉及人卵的來源,未成熟卵體外培養成熟,胚胎著床的子宮內膜改變等。)張麗珠1980年受聯合國培訓和研究所(UNITAR)邀請去挪威、奧斯羅參加「變化社會中創造性婦女」,並作為一名中國婦女代表參加在丹麥召開的第二屆世界婦女大會,在非政府組織論壇上介紹了我國婦女保健及計劃生育工作。以後二年,多次外出訪問,到過英、美、歐洲、北歐、北非等國家,受到婦女界的歡迎。1986年後多次出國進行學術訪問。( X. p6 [) v& n# G
張麗珠曾被評為北京市和全國「三八」紅旗手,北京市和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北京市歸僑先進工作者,獲北京市勞動獎章,獲1993年英國劍橋傳記中心20世紀成就獎,是1994年美國傳記中心世界5000名人之一。

❷ 旅遊開發對自然保護區的影響(保護措施)

生態旅遊對自然保護區的積極影響:①有利於提高區內資源的利用價值,促進區內經濟發展,增強保護區自我發展能力;生態旅遊是在不破壞自然資源和生態平衡的前提下對自然保護區內資源的綜合利用。②有利於提高保護區的知名度,積累豐富的管理、建設經驗;自然保護區不僅僅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科研和教育基地、生態旅遊的理想場所,自然保護區內開展生態旅遊,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和國內外專家學者前來觀光考察。③有利於實現社區共管和提高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生態旅遊倡導的社區參與精神,通過社區群眾的參與和從中受益,為保護區的保護爭取到了最廣泛和最堅實的內部支持。
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的不利影響:①生態旅遊加大了保護區管理難度。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一方面可為保護區創造了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伴隨生態旅遊開發而帶來的環境污染、一些遊人的不文明活動及行為、外來文化的沖擊、以及開發的盲目性等都會對其資源造成干擾和破壞,對保護區的正常管理帶來影響,加大管理難度。如何提供健康、安全、舒適的旅遊產品成為自然保護區亟待解決而必須盡快解決的問題。②旅遊對野生動植物構成潛在威脅。自然保護區開展旅遊,由於遊客素質良莠不齊及管理力量的限制,對野生動植物棲息生存造成了潛在的威脅,如攀爬樹枝、踐踏植被、採花摘果、撿鳥蛋、野外用火、驚擾轟趕動物等現象時有發生。另外,遊客的進入,也增加了某些人畜共有的疾病傳播機率。
在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遊開發與管理對策
自然保護區目前己具備開發生態旅遊的社會條件。一是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建設得到逐步加強,二是自然保護區建設已逐步走向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三是國民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因此,生態旅遊的開發與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根據我國自然保護區的現狀和特點,結合在開展生態旅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生態旅遊的開發和管理提出如下對策和措施:
(1) 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人們在開發利用保護區旅遊自然資源過程中,應樹立可持續發展思想,充分考證它對其它資源、其它要素及整個旅遊環境的影響,兼顧國內和國際公平原則,對當代人負起同樣的道德義務,為他們能夠享受旅遊樂趣留下充分餘地。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並在利用時盡可能加以保護,以保證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2) 合理布局,科學規劃,重點開發。我國有960萬km2的陸地國土面積,南北跨越近50個緯度,東西超過60個經度,具有復雜的多樣性氣候類型,擁用十分豐富的物種資源,構成了我國自然保護區的資源優勢和特色。但是,我國建立的近2 000個自然保護區中,空間地域分布差異很大,區位特徵、保護對象以及資源品位都有所不同。
(3) 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和監督力度。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的開發與建設,應該納入法制化軌道。雖然《自然保護區條例》和《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等有關法規對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做出了相應規定,但在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開發的原則、條件、程序、步驟以及限制措施等方面還不夠詳盡,仍然需要加以完善。
(4) 建立科學的生態旅遊管理機制。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能否做到集自然、保護、科教、創收於一體,實現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的統一,關鍵取決於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完善保護區生態旅遊管理機制,構建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是極為重要的。生態旅遊的管理是一項綜合性與專業性相結合的,發展與保護相結合的,同時體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新概念的管理。這樣的管理既能給人們提供「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真切感受,又能保障生態的完整和環境的質量,是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和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可靠保證。

❸ 說說旅遊業對雲南麗江古城經濟有什麼影響

旅遊業雖然給麗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商機,推動了麗江的發展,也把麗江推向了全世界,可是不可避免也帶來了無法彌補的破壞,商業開發的過度已經使麗江失去了原本的安靜。
記得採納啊

❹ 論旅遊發展對民俗文化的影響分析及對策研究--------以某地為例

給你找一篇現成的論文,那東西網很好找,你自己總結一下吧!

打造特色旅遊品牌 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涼州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自漢武帝開辟河西四郡起,一直就是河西乃至西北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重鎮,素有「四涼京華,河西都會」之稱。千百年來,生活在涼州這片沃土的先民們,創造了亘古未有的歷史文明,遺存下豐富的文化遺產,雷台漢墓、天梯山石窟、文廟、羅什寺、海藏寺、古鍾樓、百塔寺及銅奔馬、西夏碑等,這些文化遺產不僅記錄了涼州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偉大的創造精神,而且為現代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文資源,並逐步得到了開發利用。從旅遊資源總量上看,目前,已完成了「量」的積累,但要實現旅遊開發「規模化、品牌化、效益化」的格局,卻遇到了旅遊規劃缺乏大手筆,旅遊開發「小、弱、散、差」、旅遊精品打造不夠、旅遊發展缺乏後續力等諸多問題。如何整合資源,打造旅遊精品,開發富有特色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的旅遊品牌,從而實施精品帶動戰略,建設旅遊經濟強區,成為我們思考和解決的首要問題。一、准確定位,樹立核心旅遊景區旅遊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和一個地區,如果沒有獨具特色的旅遊產品,沒有配套完善的旅遊設備,沒有良好的旅遊環境、旅遊服務和安全保障,旅遊業就難以興旺發達。特色是旅遊之魂。雖然,涼州旅遊資源豐富,但由於缺乏大手筆的規劃和大力度的開發,仍處於缺乏特色和競爭優勢的小、弱、散、差的局面,這就導致了涼州旅遊產品長期在國內外旅遊市場中缺乏競爭力,長遠來看也就缺乏持久吸引力和生命力。所以涼州旅遊業的發展必須要打造富有特色的旅遊品牌。必須在依託古代現代的各種文化底蘊,深挖「五涼」文化、西夏文化、天馬文化以及民俗文化、佛教文化、飲食文化等,在鮮明的旅遊文化地域特徵的基礎上,准確定位,整體規劃,系統開發,打造特色旅遊品牌。那麼,涼州旅遊的核心景區是什麼?怎樣開發建設才更具特色優勢和核心競爭力?所謂核心景區就是特色突出、內涵豐富、規模較大,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輻射帶動作用的比較成熟的旅遊景區。近年來,我們打出了「中國旅遊標志之都」、「中國葡萄酒的故鄉」、「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等促進武威開放開發、經濟發展的幾張名片,這些名片均以最富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涼州旅遊名勝和產業優勢而推出。其中,「中國旅遊標志銅奔馬的出土地雷台」、和「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百塔寺」就是涼州富有特色且極具影響力的景區,而且,通過近幾年的規劃開發已初具規模,而聞名遐爾的莫高葡萄酒的生產基地又在城東生態農業旅遊開發區內。所以涼州旅遊核心景區,小而言之可以是雷台旅遊景區和百塔寺旅遊景區,大而言之就為包括百塔寺、天梯山石窟、莫高葡萄長廊、沙漠公園、黃羊綠色食品園及長城遺址、騰格里沙漠等人文自然資源在內的城東生態觀光農業旅遊區。因此,在構築涼州旅遊產品的格局上,要以雷台、百塔寺為核心,優先發展打造為武威的旅遊品牌產品,以品牌為號召,以點帶面,輻射全局。二、突出特色,面向市場培育精品旅遊首先必須要有能夠吸引遊客前來的吸引物,才能帶動客流,進而帶來物流和貨幣流等。在旅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沒有打得響的旅遊產品,很難在市場站穩腳跟,更談不上發展。因此,涼州旅遊必須要營造一批在國內、國際市場上有強勢吸引力的高水平旅遊名牌產品,才能最大限度凸現資源優勢和競爭優勢。旅遊品牌是產品質量本身重要性的必然反映,產品質量是品牌的基礎。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拳頭產品,創出中國自己的名牌,否則就要受人欺負。」,這說明品牌和質量是一個戰略問題,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產品所屬地的形象。涼州發展旅遊業的優勢明顯,一大批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蘊涵極高、開發價值極大的旅遊資源,是涼州發展旅遊經濟的最大優勢所在。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深入推進,隨著貫徹十六屆三中全會關於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發展的精神,抓緊涼州旅遊精品建設,精心規劃、精心設計、精心建設、精心管理、精心服務,以精品促進發展,以精品帶效益,是當前涼州旅遊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發揮旅遊資源優勢,實現涼州旅遊可持續發展,建設旅遊經濟強區的關鍵所在。首先,要將百塔寺建成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國家級民族團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物保護基地和文化旅遊勝地,進而挖掘出百塔寺這個旅遊品牌的巨大潛力帶動城東旅遊區;同時,要建設連接城區、天梯山石窟,輻射城東的區域旅遊中心,還要開發蓮花山風景區及西營葯王溫礦泉等新興高品位旅遊產品。其次,要盡快實現現有旅遊產品的優化升級,打造一批特色各異、門類齊全的旅遊產品。第三,要著力開發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這是涼州旅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重點。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發展的龍頭產業,要實現旅遊經濟的跨越式目標,關鍵在於吸引遊客,增加遊客的人數和游覽次數,核心在於延長停留天數,目的是要擴大綜合消費。不可否認,雷台、文廟、百塔寺、天梯山石窟等傳統觀光型旅遊景點,在涼州旅遊業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曾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而且現在和今後仍將繼續發揮作用。但是,隨著旅遊市場的發展變化,人們的旅遊需求已由單一的觀光轉向參與、娛樂、體驗和休閑。而傳統旅遊產品恰恰不能滿足遊客的這一需求,依靠它們實現客源增長,延長在涼停留時間,增加旅遊綜合消費可能性不大。但是,對於城東生態旅遊的開發,為我們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可能。因為,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是一個集歷史文化游覽區、農業科技示範區、沙漠綠洲游覽區、珍奇動物觀賞區、沙漠腹地探險區、沙漠生態觀賞區、農耕飲食文化區、莫高旅遊度假區在內的綜合性旅遊區域。這一旅遊景區的建設,既可作為涼州歷史文化游的延伸,又可豐富涼州旅遊的內容,彌補涼州旅遊的不足,給遊客提供全新的旅遊體驗。在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的開發上,要以自然文化為基礎,以歷史文化為依託,以生活文化為核心,突出三種文化,體現游樂結合,達到體驗目的。通過讓遊客「尋古覽勝、體驗時尚、享受自然」,使遊客感受從容歡暢的生命體驗節奏、清新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鮮活豐富的旅遊文化元素,從而形成以健康體驗為主題,集觀光游覽、休閑娛樂、療養健身為一體的大型旅遊度假勝地。三、形成合力,共造涼州旅遊「航母」建設涼州旅遊品牌必須舉全社會之力,必須在全區上下達成抓旅遊就是抓經濟,抓旅遊就是抓中心的共識,形成整體合力,採取多種形式,大力開發涼州旅遊產品今後,涼州旅遊應堅持以資源為依託,以市場為導向,以開放為契機,以創新為動力,採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文化帶動等措施,恢復提升歷史人文景觀,開發整合現有旅遊資源,加速形成旅遊區域中心,進一步增強旅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要圍繞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兩條線,確立旅遊開發的重點,加強基礎服務設施建設,打造國家級旅遊精品景(區),徹底改變目前各旅遊景點開發各自為政,「小、弱、散、差」 、的開發格局 ;要通過對具有推動作用的旅遊景區(點)的開發擴散,集中力量,有重點地開發優質旅遊增長中心,促進資源優勢向產品優勢、市場優勢的轉化。第一,要高標准、高水平,高品位地對涼州旅遊進行整體規劃,形成發展的總體藍圖。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要重點作好精品旅遊景區、旅遊線路、特色文化和旅遊項目的規劃編制工作。使旅遊發展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銜接,與區域發展規劃、年度實施計劃相協調,與建設、交通、林業等各相關專業規劃相結合,使旅遊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和有效保護。第二,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走「以資源換資金,以市場換投入」的路子,建立內外並舉,上下齊抓,廣開財源的社會化、市場化的旅遊投資體系。要改變「有多少錢就開發多少資源,建設多少項目」的舊做法,樹立「先講項目再設法籌錢」的旅遊發展新理念,積極吸引外資、民資、財資等,多渠道解決開發旅遊的資金來源,形成政府、部門、企業、社會、個人眾人拾柴的積極局面,共建精品旅遊景區,共創涼州旅遊的良好局面。第三,要深度挖掘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旅遊經濟是特色經濟,特色是旅遊的靈魂,文化是特色的基礎。旅遊精品的建設,只有藉助文化內涵才能更具魅力、更具生命力。旅遊文化建設應加強旅遊目的地文化建設和旅遊景區文化的培育以及特色文化的開發。因此,除了對景區文化的提煉以外,主體上應加強西涼文化的研究,並輔之以歷史文化名城的見證:涼州建築文化(古城、殿堂、寺廟、園林故居、墓葬遺跡)、金石文化(青銅器、碑刻、印幣、岩畫等)、石窟文化(天梯山石窟的繪畫、雕塑、建築等石窟藝術,石窟的淵源、發展、影響等)、佛教文化(名剎、高僧、講經弘法)、西夏文化(西夏文、西夏文物遺存)及民間民俗、飲食文化的研究,提高旅遊景區的文化附加值,以增強涼州旅遊產品的活力。第四、要實行品牌一體化,使旅遊景區組成相對緊密的聯合體,統一打造涼州旅遊的品牌形象,共同應對市場的挑戰。這樣可整合旅遊資源,降低經營成本,壯大旅遊規模,使遊客在有限的時間內游覽更多的景點。涼州文化旅遊資源豐富,但景點景區又相對分散,提供給遊客的是破碎的、片段的、單調的產品,而產品的內在結構不夠合理,缺乏互動、參與、刺激的內容,遊客難以產生高質量的旅遊體驗,無法滿足遊客的期望值,很多遊客慕名而來,又失望而歸,直接影響了涼州旅遊形象的樹立。很多人認為,涼州有許多國家級、省級文物,認為這是發展旅遊業的資本。其實文物不同於旅遊資源。這是因為旅遊業是以市場為導向的行業,遊客的消費決定旅遊產品的供給。一些歷史遺跡從專業角度看,具有很大的魅力,但從旅遊角度看,一些文物古跡,由於年代久遠,與現實生活脫離太久,無法吸引旅遊者,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為此,我們必須根據市場需求,在弘揚歷史文化,包裝開發文化資源的同時,選擇一批有市場需求,能吸引遊客注意力的景點進行開發建設,並對現有旅遊資源進行整合,實行品牌一體化,從而推動涼州旅遊業的發展。因此,涼州旅遊產品在打造精品時,就要根據其內涵和特色高起點規劃,大起點投入,高品位建設,整體性開發,使之成為一個功能齊全、特色突出、內涵豐富、景色優美的品牌景點,並以打造的雷台、百塔寺等景點為龍頭,以時尚的生態旅遊、求知的科考旅遊、特色的文化旅遊、體驗的探險旅遊、健康的體育旅遊和溫馨的鄉村旅遊為主體,以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和城西葯王溫礦泉療養度假旅遊為兩翼共同構築涼州旅遊發展的大聯合、大聯動、大產業、大旅遊的格局,聯手共造涼州旅遊的「航母」

❺ 談談旅遊業的發展對當地的影響

旅遊業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貢獻

改革開放20多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旅遊業也得到快速發展,並且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經濟的拉動性、對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正在實現著旅遊業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的發展互相促進的局面。1999年10月西峽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提出了建設「經濟強縣、生態大縣、旅遊名縣」的戰略目標,把旅遊業作為全縣新的支柱產業來發展。經過五年來的不懈努力,西峽旅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形成產業規模,成為拉動西峽經濟快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2006年全縣各景區共接待遊客130萬人次,綜合收入2.6億元,成為全省旅遊開發重點縣、旅遊體制改革試點縣,西峽旅遊已經成為豫鄂陝毗鄰地區一個響當當的品牌。縱觀五年來的發展,西峽縣不僅旅遊業突飛猛進,勢頭強勁,並且在旅遊業的帶動下,西峽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概括近年來旅遊業對全縣經濟社會的貢獻有以下幾點:

一、推動了投資軟環境的改善,加快了西峽縣對外開放的步伐。迄今為止,我縣已推出了恐龍遺跡園、鸛河漂流、寺山國家森林公園、老界嶺、龍潭溝、石門湖、蝙蝠洞等一批精品景區,其中國家4A級景區1個(鸛河漂流),3A級景區2個(龍潭溝、蝙蝠洞),國家級水利風景區1個(石門湖)。老界嶺景區獲「中國最佳休閑度假勝地」稱號,鸛河漂流獲「中國北方最佳漂流勝地」稱號,龍潭溝景區獲河南省首批「標准化示範景區」稱號。2004年,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通過國家審批,2006年,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在第二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讓西峽旅遊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旅遊景區品質的全面升級不僅直接刺激了全縣旅遊業綜合收入的高速增長,而且擴大與提高了西峽縣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推動了投資軟環境的改善,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如僅2005年,全縣全年就達成合作項目137個,引資16.6億元。爭取政策性投資項目194個,到位無償資金2.59億元,新建中外合資企業2家,合同引資520萬美元,實際到位300萬美元。外貿出口2729萬美元,創歷史新高,被評為全省對外開放重點縣。

二、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增值增效。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西峽縣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住宿接待能力上,全縣星級飯店已達9家,其中四星級的鸛河飯店已成功加盟國際金鑰匙飯店聯盟,星級農家旅館400餘家,全縣日接待能力達到萬人以上。龍鄉菇業公司(民營企業)與省國際旅行社合資興建的集購物、餐飲、住宿於一體的縣遊客接待中心已建成並對外營業,龍港商貿城等購物中心也即將開工。旅行社行業不斷壯大,僅2006年就新成立5家旅行社。2006年西峽縣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2.5億元,年均增長15.5%。

通過發展旅遊,更加有效的帶動種植業、養殖業、特色農業、特色工業的發展。農民通過參與旅遊,迅速的提高了市場經濟意識,為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奠定思想基礎,實現了一、二產業資源的再利用。西峽憑借特色農業、工業經濟發達的優勢和特點,建成了宛葯工業旅遊項目和英灣、袁店獼猴桃觀光園等工農業旅遊項目,在保證特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取得了特色旅遊項目的發展,充分發揮了旅遊業將一、二產業生產過程整合成旅遊資源而獲得產業增值的職能優勢。

三、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建設。在西峽,農民成為發展旅遊業最大的受益者。2006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540元,比2001年增長了76.8%。以雙龍鎮化山村為例:化山村227戶,人口861人,人均耕地不足3分,沒開發旅遊前是市級貧困村。近幾年依託龍潭溝風景區發展旅遊配套產業後,新農村建設成績卓著。首先,農民收入明顯增加。僅2005年該村旅遊業總收入達到4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00元,接近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兩倍。其次,產業結構得到調整。農副產品、旅遊紀念品生產迅速發展,從事一、三產業的勞動力比例達到42:58。再次,人居環境、醫療衛生條件等得到明顯改善,全村實現了電視入戶率、自來水入戶率、村民醫療保險參保率、兒童意外傷害保險參保率和計劃生育率的五個100%。化山村已成為我縣「三產服務型新村」的代表。化山村的巨變引得附近村子都紛紛效仿,使這一帶農村面貌煥然一新,雙龍鎮也因而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

社會主義鄉村旅遊成為思想觀念的「催化劑」,不僅給當地經濟注入活力,給農民帶來了實惠,更重要的是給農民帶來了全新的觀念和思想,收入的增加讓農民兄弟嘗到了發展旅遊業的甜頭,使他們樹立了很強的環保意識,也促進了當地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成為農村實現現代化的「加速器」。

四、促進了城市化建設和環境美化。旅遊業發展得越是深入,越是呼喚城市的支撐。城市化建設與旅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旅遊能夠擴大城市的知名度,例如日內瓦、威尼斯等幾個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就是靠旅遊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而旅遊活動的發展也會增加城市的收入。城市化的發展使城市的功能更加齊全從而保證了旅遊活動的正常進行。大型的酒店和度假村的建立不僅滿足了城市旅遊發展的需求,同時也美化了城市。

如今走在西峽縣城,時代廣場上的彩色音樂噴泉,揮灑著都市的魅力;鸛河大道上的巨帆,憧憬著勝似神話的飛天;入夜的鸛河兩岸燦若星河,映照出一派祥和、平安……一路一樹,一街一景,春花、夏蔭、秋色、冬青,西峽美,惹人醉,不思歸。

五、旅遊為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載體。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是旅遊的生命源和動力,旅遊又是文化外在價值的體現,這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西峽山青水秀,物華天寶,歷史文化一枝獨秀。從仰韶遺址到西周故城,從憑吊三閭大夫的屈原崗到被台灣同胞奉若神明的哪吒廟,從武則天的觀花園到李自成的演兵場,從日本帝國主義戰敗投降的馬鞍橋到宛西民團司令別廷芳的別公堰遺址……古跡遍布境內,傳說令人神往。發展旅遊業使這些濃厚的文化得以彰顯,迥異的文化又吸引著八方遊客。龍潭溝的地方戲表演、老界嶺的迎賓館模仿秀、恐龍遺跡園的地質文化展示等精品旅遊文化項目已逐步成為景區招徠遊客的重頭戲。通過旅遊工作的實踐證明,運用相對成熟的旅遊業已經搭建起來的巨大市場平台,高度重視文化的巨大促進作用,不斷豐富旅遊文化產業的形式和內容,就能強力拉動旅遊業不斷走上新台階,就能形成共享資源、共享市場、互為支撐、互為促進、共同提升、共同發展的雙贏格局。

旅遊業是當今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產業。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它不僅具有經濟發展功能,而且還具有強大的社會功能。它能夠推動中西部和農村的脫貧致富,縮小區域經濟差距;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增加就業和再就業;改善居民的生活,更新思想觀念;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保護和傳承文化,融洽社會關系;樹立新的資源觀、發展觀,形成保護與發展的良性互動,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可見,旅遊業的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有著內在的同一性。它能促進社會個體的和諧發展、社會結構和諧、經濟發展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等,從而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因而,大力發展旅遊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必然要求。

(一)樹立科學的旅遊發展觀,繼續推進旅遊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科學發展觀具體表述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旅遊業的發展需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建立新的旅遊發展觀。科學的旅遊發展觀要求以人為本,在旅遊開發、經營、管理方面,注重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並舉,通過特色化的產品、人性化的服務、柔性化的管理、多元化的經營,充分滿足旅遊者的需求,推動旅遊業從流量增長型向質量增長型轉化,使旅遊業走上城鄉旅遊良性互動、區域特色旅遊協調發展、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並重、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並舉、旅遊與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旅遊產業發展新道路,真正凸現旅遊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二)提升旅遊業的旅遊經濟功能,實現經濟的和諧發展
由於強大的輻射效應與乘數效應,旅遊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其他相關產業和當地經濟發展。我們應當在旅遊業實現脫貧致富和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成功經驗上,進一步提升它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經濟功能。一是通過「農家樂」、「漁家樂」等形式的鄉村旅遊開發,加速農村地區的旅遊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緩解「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別,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二是加速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的旅遊業發展,通過國內旅遊,增加旅遊收入,實現國民收入的再分配;通過國際旅遊,注入外匯收入;通過提升旅遊區域知名度,吸引國內外經貿投資,縮小中西部和東部地區的經濟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三是加強旅遊業的關聯帶動功能,刺激區域內會展產業、文化產業、信息產業等服務產業的發展,調整和優化區域經濟結構,促進區域經濟系統的升級;帶動區域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環境,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挖掘和擴展旅遊業的社會功能,實現個體和社會結構的和諧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挖掘和擴展旅遊業強大的社會功能。一是充分挖掘旅遊業的就業功能,增加旅遊業與相關產業的就業機會和職位,促使人們能夠各有所職,各盡其能,緩解個體間以及與社會的利益矛盾,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二是擴展旅遊業的社會交流功能,促進當地居民與遊客直接和間接交流,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信任;促進區域間文化的交流,實現先進理念和知識的區域間流動,促使社會關系能夠和諧發展。三是提升人們生活質量。旅遊需求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需求。1980年的《馬尼拉宣言》已經將旅遊看作人類的一種社會生活方式。旅遊已成為我國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的表現。目前,我國旅遊主體多為城鎮居民,農民旅遊者甚少。一個占國家居民人口絕對多數的農民旅遊需求缺位的旅遊產業與和諧社會的建設要求相比,顯然存在著較大差距。因此,建設和諧社會,還必須啟動農民旅遊市場,真正實現城鄉社會生活的全面發展。

(三)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的旅遊開發理念。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從資源利用的方式和特點看,與工業發展相比,旅遊業發展本身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相對較小,尤其是以自然旅遊資源為基礎,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的新型旅遊方式——生態旅遊,非常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同時,旅遊環境是旅遊生存之本,其本身就是一種旅遊資源,因而旅遊業的發展,需要建設、保護和美化生態環境,提高人們對自然環境科學利用和保護的認識,促進自然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同時,生態旅遊的發展,培育了旅遊者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意識,促進了生態觀念的擴散和生態行為的產生。正因為旅遊業具有與社會、自然和諧相處的基礎性特徵,被稱為「環境產業」、「綠色產業」、「無煙產業」。因此,在加快發展旅遊業這一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撐點的同時,更加重視堅持以人為本,以遊客滿意為中心,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前提,樹立可持續旅遊的理念,加強對旅遊者和旅遊地居民的管理,加強旅遊的規劃管理,促進人的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❻ 昆明、大理和保山在旅遊發展中,誰更受遊客歡迎和喜愛

大理。大理有著獨特的民族風俗,有三道茶、餌塊。民間曲藝眾多,有不同的調,不太曲,別有趣味。

❼ 雲南梯田旅遊的快速發展給當地帶來的影響

旅遊環境不好,設施缺乏,公共服務更是匱乏

❽ 論雲南的旅遊特色及價值

1.少數民族風情。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而且有10多個雲南獨有民族。
2少數內民族聚容居而影響和發展各地的景觀。如麗江古城帶有納西特色,大理古城帶有白族特色。
3,雲南地域較廣,海拔從6000米到百米一下,所以自然景觀豐富。具有雪山,高原,山地,草原,江河,湖泊,雨林,盆地,除了大海和沙漠,雲南都具有。
從中可以從雲南的景點特色,看到各民族的歷史,生活發展,和與中原歷史上的聯系。看到我黨對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治理與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❾ 大理白族自治州旅遊發展管理委員會怎麼樣

大理白族自治州旅遊發展管理委員會,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大理白族自治州旅遊發展管理委員會更多信息和資訊。

❿ 旅遊業對當地文化帶來的壞處都有什麼

1、一定程度上破壞當地文化。例如出現偽民俗這種現象。簡單的說就是為了配合旅遊,將許多民俗商業話,例如儺戲等。本來只是在特殊的節日舉行的特特殊儀式,現在為了迎合遊客需要,有些景區就開發了這個節目,每天均上演,已失去其原本的含義。
2、一定程度上影響旅遊目的地人們的生活。甚至出現旅遊民族。旅遊民族就是當地人民以旅遊資源作為市場資源進行獲利的一種現象。例如,在雲南某山村,由於旅遊開發,,本來應該是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的當地的少數民族人,開始改變其行為,不再耕種,而是為遊客服務,例如,提供合照照相服務。總之,她們變成了旅遊業發展的附屬品,也不是旅遊業發展依託的主體。
總體上來說,旅遊給當地文化帶來的影響是,商業化,盆景化。
如果你想詳細了解的話,可以看看「旅遊文化學這本書」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