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建寧縣旅遊發展

建寧縣旅遊發展

發布時間: 2021-02-22 08:25:23

⑴ 福建省建寧縣縣城2019年有多少旅遊人口

您好,如果想要知道該縣的2019年的旅遊人口有多少,建議直接聯系下dang di lv you 

⑵ 建寧縣生態旅遊區介紹

去建寧抄一定要現在去哦,金饒山是避暑勝地哦。現在去還有建寧特產黃花梨·蓮子。可以到梨園觀光,親自摘梨。也可以去修竹荷苑看荷花哦,去感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相信我現在去准沒錯。補充一點,金饒山報國寺好像還在拍戲哦······報國寺可是慈航菩薩的故里哦!!!

⑶ 建寧縣的經濟

1988年,建寧縣國民生產總值3.64億元(可比價,下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 756元,分別比1980年增長117%和157%,翻了一番多,提前實現「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一步目標。工業生產總值1.21億元,農業生產總值1.80億元,鄉鎮企業總收入1.01億元,財政總收入1 419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億元,分別比1980年增長4.32倍、0.9倍、14.26倍、4.74倍、2.83倍。 至1995年,地區生產總值6.5億元,比1990年4.54億元增長43.32%,年遞增7.46 %;糧食總產量10.65萬噸,比增4%,年遞增0.79%;鄉鎮企業總產值5.6億元,比增169.52%,年遞增21.93%;財政總收入3 119萬元,比增94.39%,年遞增14.22%;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91億元,比增90.74%,年遞增13.79%。200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9.66億元,比「八五」期末增長48.62%,年遞增8.25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 037元,比增38.61%,年遞增6.75 %;糧食總產量11.25萬噸,比增5.59%,年遞增1.09%;工農業總產值8.29億元,比增54.66%,年遞增9.1%;鄉鎮企業總產值12.3億元,比增119%,年遞增16.97%,財政總收入4 605萬元,比增47.96%,年遞增8.15%。至200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3.68億元,比「九五」期末增長45.62%,年遞增7.81%;人均生產總值12 039元,比增71.08%,年遞增11.34%。糧食總產量11.01噸,下降2.11%,工業總產值8.67億元,年遞增19.5%;社會商品零售總額3.98億元,年遞增10%;財政總收入5 407萬元,年遞增8.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 787萬元,比1984年的1 811萬元增長109%。
2008年全縣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1億元,增長15%,增幅創12年來歷史新高;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8億元,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3億元,增長4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55億元,增長86.78%;實際利用外資750萬美元,增長35.6%,出口總值1150萬美元,增長9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億元,增長18%;財政總收入7726萬元,增長28.72%,其中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5196萬元,增長32.01%;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4,市場價格略有上升。
2008年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18個;蓮子、果子、種子、煙葉、林業、筍竹業、養殖業等七大特色農業基地有新發展;農業機械化推廣走在全國前列,擁有農機總動力7萬千瓦,被確定為全國農業機械化示範區。工業經濟迅速壯大,造紙、食品加工兩大產業集群和林業、水電兩大重點產業較快發展,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82.6%。第三產業增勢強勁,旅遊、商貿、物流等行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提高,全縣已有個體工商戶2038戶,注冊資金2.26億元,私營企業275戶,注冊資金3.92億元。
2012年全縣國有企業改制面達89%;電力、外貿、林業采運等企業改革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成計劃任務的96.5%,農村土地延包、糧食流通、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得以深化和有序展開。啟動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工作,完成了廣播電視台網分離、人員競聘上崗改革。完善招商引資機制,內外開放領域不斷擴大,全年新批辦外資企業3家,實際利用外資357萬美元,增長53.9%;出口創匯195萬美元;新上山海協作和內聯引資項目15個,客方實際到資7401萬元,增長11.2%。 建寧縣有大蓮子、果子、種子、煙葉、林業、筍竹業、養殖業等7大特色農業基地,煙葉產量居三明市第二;被列入省油茶發展重點縣。「鐃山」品牌連續五屆榮獲「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
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解放前,經濟作物有蓮子、筍干、香菇、茶葉等,數量不多。豬、雞、鴨、鵝為農家普遍飼養的畜禽,稻田養魚歷史悠久。解放前的漫長歲月里,生產水平低下。民國31年(1942)年統計,全縣糧食總產2182.17萬公斤,畝產僅76.4公斤;到1949年,減至1714.28萬公斤,畝產僅73公斤。
解放後,建寧縣經過土地改革,實現了耕者有其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人民政府領導群眾興修農田水利,指導農業技術改革,生產迅速恢復與發展。1952年全縣糧食總產比1949年增長33.52%。1957年糧食總產3090.18萬公斤,比1952年增長16.55%。1959~1962年農業連續四年處於低谷;1961年糧食總產比1957年減少114.61萬公斤。1963~1965年,糧食作物產量,年平均遞增5.5%。
1966~1968年,農業生產又出現3年回落,其中尤以1966年為甚,當年遭特大秋寒凍害,雙季晚稻42124畝,畝產平均僅18.5公斤。1969年,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提倡科學種田,糧食產量得到大幅度增長。1969~1976年,除多種經營產值明顯下降外,種植業產值比1965年逐年遞增。
農村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全縣農業生產出現大變化,農產品商品率大大提高。隨著蓮子、黃花梨、獼猴桃、黃桃、雜交水稻種子大量出口,建寧農業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1988年,全縣糧食總產量9390.7萬公斤,是1978年的1.21倍;蓮子總產121萬公斤,為1978年的90.3倍;茶葉228萬公斤,水果80.1萬公斤,分別為1978年的4.6倍和11倍;生豬存欄76154頭,水產品215.1萬公斤,是1978年的1.4倍和16.38倍。1988年與1952年對比,農業總產值增長7倍,年平均增長5.6%;糧食總產量增長3.1倍,年平均增長3.9%。農業勞力平均生產量,1988年為1899公斤,高於全省1112.8公斤和三明市1735公斤的水平。 據里心出土文物表明,遠在新石器時代,建寧就有原始的手工業製品,如石器、陶器等。南宋德祐元年(1275),瀾溪、石門一帶有相當規模的瓷器生產。明洪武元年(1368),溪口開始製造木船。嘉靖年間,東鄉的楚上、南鄉的赤上,先後已製作土紙。民國時期,除原有的傳統手工業有所發展外,木機織布、石版印刷等行業,也相繼出現。民國33年(1944),溪口創辦機器碾米廠。至民國38年建寧解放前夕,縣內造船、造紙、釀酒、打鐵、石印、木竹加工、土木建築等大部分已經歇業。
1950年初建寧解放,私營工業與個體手工業陸續恢復生產。至年底,工業總產值138萬元(1980年不變價、下同)。三年恢復期內,工業生產主要是繼續恢復傳統手工業產品,對私營工業採取加工訂貨,積極扶持政策。1952年,工業總產值171萬元,較1950年增長23.91%。
「一五」期內,縣內開辦電廠、農械廠、印刷廠等小型地方國營工業。這時期,工業建設規模雖小,但速度快,效益好,發展順利,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以17.3%的速度遞增。1957年,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含公私合營)8家,職工86人。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組)21家,社(組)員620人。個體手工業63家。工業總產值379萬元,較1952年增長121.64%。
1958年進入第二個五年計劃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建寧開始勘查礦產資源,積累資金,振興工業。由於「大躍進」的錯誤指導,提出「以鋼為綱」、「全民大辦工業」,大批勞力大煉「鋼鐵」,地方國營工業激增至48家,一年之內,工業總產值翻了一番半,嚴重違背客觀經濟規律,導致此後連續3年大倒退。
1961年後,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糾正工業生產的盲目性,情況逐步好轉。1965年,工業總產值588萬元,較1957年增長55.15%。
「文化大革命」初期,全縣工業生產處於半停頓狀態,產值連年下降。1970年起,陸續興建電機廠、石灰氮廠、合水口電站,至1978年,工業總產值為1467萬元,較1957年增長287.07%。
1978年後,通過經濟體制改革,對老企業不斷進行技術改造、設備更新,1986至1988年三年扶貧期間,增加對工業投資,形成一批骨幹企業和拳頭產品。鄉(鎮)村辦工業企業迅速發展。1988年,全縣工業企業1279家,從業9776人,總產值9282.6萬元,比1950年和1978年分別增長66.3倍和5.3倍。年均增長速度1950至1978年為8.8%,1979至1988年為20.3%,10年改革期間工業發展速度比過去28年高11.5個百分點。
1988年縣內主要工業產品生產能力,機制紙3900噸,其中拷貝紙1500噸。飲料酒646噸,罐頭1500噸。日用陶瓷500萬件,木材1.93萬立方米,鋸材2186立方米,松香1300噸,機磚2000萬塊,自來水0.7萬噸,交流電動機12975千瓦。主要產品產量:生產原木10.81萬立方米,發電量3424萬度,松香1365噸,松節油252噸,機磚4394萬塊,交流電動機4479台12975千瓦,汽車配件44.3萬元,中小農具16.16萬件,陶瓷器480.6萬件。
建寧已初步形成特種造紙、食品加工、林業和旅遊四大產業和一批重點企業,其中福建鐃山紙業集團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高檔薄型包裝紙生產出口企業,「鐃山」商標獲「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設計時速200公里、雙線電氣化,貫穿建寧的江西南昌(向塘)至福建莆田、福州的向莆快速鐵路已全線動工,將於2013年9月30號通車運營;泰寧經建寧至江西廣昌建泰高速公路和浦城經建寧至龍岩、梅州浦建龍梅鐵路將於2009年動工控制性工程。建寧全力實施閩江正源第一城、閩贛省際物流城、三明新興工業城、生態休閑旅遊城建設。

⑷ 建寧縣的旅遊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全國重點中央蘇區縣之一,於1931年-1934年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33年-1934年為閩贛省蘇維埃政府駐地。是紅軍長征的發起地之一,在紅軍五次反「圍剿」過程中,又是紅軍重要的籌糧籌款地,被譽為「蘇區烏克蘭」,也是紅軍第二次反「圍剿」最後大捷的決勝地,我軍炮兵和通信兵建制誕生地,這塊紅土地的先輩們以生命為代價,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先後有7000多建寧兒女為中國革命的勝利血灑戰場。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度過了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十大開國元帥中,除賀龍、徐向前外的8位元帥均在建寧指揮過中央紅軍作戰,170位師(地)以上黨政軍幹部在這里從事過革命實踐。建寧紅色旅遊資源豐富,紅軍「三總部」、紅軍醫院、紅軍銀行、紅軍兵工廠等許多革命歷史遺址遺跡保存較完好,其中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級博物館,已建成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福建省重點推介的5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
建寧縣歷史悠久,古為綏安縣地,史載新石器時代已有人群定居,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南唐置縣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境內山巒起疊,林木繁茂,溪流密布,濉溪和楚溪兩大水系貫穿全境入閩江,武夷山脈環抱東西部,金饒山直立於南,曾有秀起東南第一巔之美譽,素有閩都之鄉的美稱。建寧縣風景秀麗,奇峰突兀,氣候宜人,是夏季旅遊避暑之勝地。金鐃山為建寧第一大山,主峰白石頂海拔1858米,為全省第二高峰。古儀典雅的報國寺亦稱金饒寺,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距縣城35公里的嚴峰山系閩江之源頭,水質清冽甘甜,有一峰突起,眾山莫偶之稱。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周恩來、葉劍英等一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過,毛澤東舊居、周恩來舊居、至今仍保存完好。
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建寧縣境內東南部,東北部與泰寧交界,總面積13022公頃,千里閩江正源發源於保護區內嚴峰山西南麓。區內金饒山海撥1858米,是三明第一個高峰,地層古老,又是建寧椴、建寧金腰的模式標本採集地。該區是武夷山脈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珍稀野生動植物的良好棲息地,主要保護武夷山脈生物區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大面積的鍾萼木和南方紅豆杉原生種群、獨特的森林植物群落、福建閩江正源頭森林植被及珍稀瀕危生物物種等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36種,國家級保護動物17種。保護區內有國家Ⅰ級保護的植物有南方紅豆杉、鍾萼木及歷史栽培的銀杏等3種。有脊椎動物35目99科385種;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4種,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38種,其中鴛鴦種群數量較大,有300多隻。建立閩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對於閩江水源涵養以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都具有重要義。 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於2004年3月申報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6年通過國務院委託環保總局組織的終審,正式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反「圍剿」紀念園為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紀念園包括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紅軍頌》大型青銅群雕、中央蘇區反「圍剿」陳列館、中央蘇區民俗陳列館等,全方位立體式展現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反「圍剿」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是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大課堂。
1985年10月,建寧縣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暨反「圍剿」紀念館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6月被福建省委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2月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⑸ 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有什麼旅遊景點

周恩來舊居抄

周恩來同志舊居坐落襲在中國三明縣政府後、荷花賓館左側。1932年秋至1933年冬,這里不僅是周恩來同志在建寧的舊居,也是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的舊址。該館於1978年修復開館,是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綠樹掩映的舊居,庄嚴肅穆,這是一座兩層帶走馬廊的小樓,木質結實,白壁生輝,因此俗稱「小白樓」。
毛澤東舊居
毛澤東舊居又叫「紅軍樓」,分為毛澤東同志舊居和建寧縣革命斗爭史陳列館兩部分。該館是一幢德國式建築,1969起年對外開館。舊居分為樓上、樓下兩層和一個會議室,並帶有防空洞。
閩江源
建寧閩江源自然保護區位於建寧縣境內東南部,東北部與泰寧交界,總面積13022公頃,千里閩江正源發源於保護區內嚴峰山西南麓。區內金饒山海撥1858米,是三明第一個高峰,地層古老,又是建寧椴、建寧金腰的模式標本採集地。

楓源桃梨觀賞園
建寧是「中國黃花梨之鄉」,擁有桃梨12萬畝。而桃梨觀賞園距離縣城7公里,總面積1000餘畝。每年陽春三、四月間,梨花千樹雪,桃花相映紅,桃梨觀賞園成為一片花的海洋,恍若世外桃源。

⑹ 紅軍在建寧歷史

建寧是紅軍第一個山炮連誕生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全國重點中央蘇區縣之一,於1931年-1934年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33年-1934年為閩贛省蘇維埃政府駐地。是紅軍長征的發起地之一,在紅軍五次反「圍剿」過程中,又是紅軍重要的籌糧籌款地,被譽為「蘇區烏克蘭」,也是紅軍第二次反「圍剿」最後大捷的決勝地,我軍炮兵和通信兵建制誕生地,這塊紅土地的先輩們以生命為代價,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先後有7000多建寧兒女為中國革命的勝利血灑戰場。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度過了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十大開國元帥中,除賀龍、徐向前外的8位元帥均在建寧指揮過中央紅軍作戰,170位師(地)以上黨政軍幹部在這里從事過革命實踐。建寧紅色旅遊資源豐富,紅軍「三總部」、紅軍醫院、紅軍銀行、紅軍兵工廠等許多革命歷史遺址遺跡保存較完好,其中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級博物館,已建成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福建省重點推介的5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建寧縣歷史悠久,古為綏安縣地,史載新石器時代已有人群定居,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南唐置縣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境內山巒起疊,林木繁茂,溪流密布,濉溪和楚溪兩大水系貫穿全境入閩江,武夷山脈環抱東西部,金饒山直立於南,曾有"秀起東南第一巔"之美譽,素有"閩都之鄉"的美稱。建寧縣風景秀麗,奇峰突兀,氣候宜人,是夏季旅遊避暑之勝地。金鐃山為建寧第一大山,主峰白石頂海拔1858米,為全省第二高峰。古儀典雅的報國寺亦稱金饒寺,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距縣城35公里的嚴峰山系閩江之源頭,水質清冽甘甜,有"一峰突起,眾山莫偶"之稱。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周恩來、葉劍英等一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過,"毛澤東舊居"、"周恩來舊居"、至今仍保存完好。請採納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