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南京支持旅遊業的政策

南京支持旅遊業的政策

發布時間: 2021-02-21 13:56:04

A. 南京市的旅遊業有哪些優勢

考慮不一定周全,試答之:
1、長三角領先全國的經濟水平和人口密度所帶來的旅遊需求。
2、以保存較好的明代城牆為首的諸多人文景觀和石頭城山水風貌自然景觀富集於一身,並與上海、杭州形成錯位。
3、重要景點、風貌區密布於城區,交通可達性高。

B. 南京總統府的旅遊業還有哪些有待改進的地方

總統府本事就是一個歷史,去的人不多,而且南京旅遊景點較多,總統府規模不大,內容不豐富,很少人會選擇去的.

C. 急!、南京旅遊業為主導時的經濟狀況,要有對比的

一、長三角的概念
對於長三角,可從地理概念、工業經濟概念及泛長三角的概念等不同角度來理解,但目前通常從工業經濟角度來分析,即長三角是指由蘇、浙、滬兩省一市15個地級以上城市組成的復合性區域,具體包括上海市;江蘇省的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南通、泰州及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舟山等15個城市。本文即以此為基礎進行分析。

截至目前,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即:以民間自發推動為重要特徵的階段、以企業聯合推動為主的階段、以市場和政府推動型為主的階段、以市場推動型為主的階段。

從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過程來看,其合作的內容呈現出不斷增加的趨勢,目前表現為「五化」,即交通一體化、人才一體化、市場一體化、產業一體化、政策一體化。

交通一體化是指長三角政府共同規劃,在未來5年內,把長三角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個小城鎮全部納入「3小時都市圈」。盡快建立以公汽、地鐵、輕軌為主的大城市公共交通骨架體系,減少對汽車的需求以形成高效率、高強度、高密度、清潔的城市空間。盡快建設滬通(上海—南通)大通道、杭州灣大通道,打通上海—寧波的快捷通道。

人才一體化主要表現在人力資源整合實現突破。長三角15個城市共同簽署了《關於建立長江三角洲人才開發一體化共同宣言》,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簽署了《關於建立長江三角洲緊缺人才培訓合作協議書》。15個城市的人事部門還在專業技術職務、異地人才服務、博士後工作合作、高層次人才智力共享、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資源共享和公務員互派等6個制度層面開展合作。

市場一體化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基本標志。它包括商品市場一體化、要素市場一體化、產權市場一體化、信用市場一體化等。目前,長三角已建立起了一批融入國內統一大市場的金融、技術、商品等要素市場,形成了一批年成交額超過百億元的商品市場。據統計,在全國十大生產資料市場中,長三角就有6個,其中包括華東不銹鋼中心批發市場、上海寶山鋼材交易市場、寧波開發區生產資料綜合市場、紹興中國輕紡城原料市場等。

政策一體化包括戶籍制度、就業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醫療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的一體化。
產業一體化則主要體現在長三角的產業分工按照「一個發展極(上海),兩個支撐點(南京、杭州),五條發展軸(滬寧、滬杭、杭甬、寧通、寧杭)」的基本格局展開。各市在區域性的主導產業、支柱產業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因地制宜發揮自己的優勢。長三角各個城市已建立了一批自己的優勢行業和特色,如上海以金融、證券、信息為代表的高層次服務業、以信息、汽車、電子、生物工程為代表的新興工業;南京的石化、電子業,杭州的輕紡、旅遊業,寧波的石化,舟山的海水捕撈和養殖都具有相當規模。

二、長三角城市群的發展模式

1、蘇南模式

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鄉鎮企業就有了所謂的蘇南模式。蘇南模式是中國城郊經濟在大中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下,通過城鄉結合,「以工補農、以工促農」,使農工商協調和平穩發展,並進而帶動工業化和人口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的典型路子。它反映了中國70年代開始形成的鄉鎮集體經濟和鄉鎮工業在改革開放以後,在逐步實行市場經濟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並最終成為一個地區的工業化主體和地方經濟主體的發展軌跡。

新世紀初葉,蘇南模式進入創新與提高階段。如要與原來的蘇南模式有所區別,則可稱新蘇南模式。新蘇南發展模式是在經濟國際化背景下,在原有的蘇南模式基礎上,經過創新演進所形成的新型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模式,其基本內涵是「三以三堅持」,即以實現「兩個率先」(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為目標,以園區經濟為載體,以打造現代國際製造業基地為引擎,堅持改革創新,堅持快速發展、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堅持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國際化互動並進。具體看,新蘇南模式呈現出諸多新特徵。

外向型經濟。以外促內、內外互動是蘇南在對外開放過程中逐步實現經濟國際化的一大特色。蘇南是一個經濟基礎較為雄厚的地區,但是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改革開放以來的20多年裡,蘇南一直在「外」字上做文章,堅持「兩頭在外」和「三外(外經、外貿、外資)一起上」,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和外部市場,實施外部帶動戰略。統計數據顯示,蘇南外貿依存度高於全國平均數10個百分點。外資依存度高出全國平均數2倍多。

園區經濟。蘇南把開發園區的建設和管理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蘇南已建成國家級開發區10家,省級開發區38家,如蘇州4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和9個省級開發區,基本上是在1990年代初開始建設的,在基礎設施上投入了巨大的資金。經過7-9年的大規模建設,現在這些園區已進入產出階段。園區不僅是蘇南發展的外資高地;園區還是蘇南發展的產業高地;園區更是現代國際製造業基地的核心區域。

混合型經濟。蘇南鄉鎮企業的改制實質意味著傳統意義的集體經濟趨於消亡,代替它的是個私經濟和混合經濟。蘇南民營經濟發展一般有兩個來源,一是鄉鎮企業改制以後,企業出資主體變成了民間資本為主;另一來源是十五大以後在各級政府鼓勵下,民間新的投資熱情高漲。另外,由於蘇南地區位於中國長江三角洲的心臟地帶,與上海浦東近在咫尺,勞動力素質較高,很多跨國公司都選中蘇南作為它們的加工基地。因此,隨著中外合資合作的發展、企業橫向聯合的展開、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推行,中資和外資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企業和個人之間、企業和企業之間相互交叉滲透,蘇南地區已形成多種形式的混合經濟。

城市化。蘇南地區經濟的發展既是一種經濟鄉鎮企業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農村城市化的過程。目前,蘇南以大中城市為主導、以小城鎮為紐帶走上城市化之路。蘇南的城市化是以工業化為根基的,蘇南的工業化與城市化是互動並進的。本世紀初以來,隨著中心城市現代化改造步伐的加快,蘇南地區通過開發區建設、行政區劃調整、都市圈規劃等戰略措施,逐步邁進了以大中城市為主導、以小城鎮為紐帶的城市現代化、城鄉一體化的嶄新時代。這不僅有助於工業化、城市化水平的同步提升,而且有力地促進了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的協調發展。如今,蘇南城鄉企業的界限已明顯淡化,在這種情況下,鄉鎮企業總部及其營銷中心逐步進入城市,利用城市市場中心,利用城市第三產業,利用城市廠商集聚效應,降低交易成本。新一輪的城市化進一步豐富了蘇南模式的內涵。

2、溫州模式

溫州模式是指溫州人民率先運用市場機制發展民營經濟、實現富民強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總結溫州模式三條重要的經驗是:一是發展市場經濟,二是發展農村的非農產業,三是發展非公有制企業。主要體現在以下特徵:

時代性。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初級階段是我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經歷的特定階段。而溫州模式正是在這一階段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自然打上這一時代的烙印。同時,由於溫州模式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商品經濟發展的要求,個體經濟、私營經濟不僅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益補充」,而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它有一個在較長時期內存在和發展的客觀必然性。

民本性。溫州經濟社會發展是在缺乏國家投入的前提下靠老百姓自己發展起來的,所以,溫州經濟是「老百姓經濟」,是一種「民辦、民營、民有、民享」的民本經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出發點是「以民為本」,從這個角度看,市場經濟就是民本經濟。就其本質而言,民本經濟是按人民自己的意志、人民自己的力量來創造財富和配置資源的。溫州模式是民本經濟的集中體現,是百姓經濟的典型代表。百姓是經濟的主體,是產權的主體,是創造財富和配置資源的主體。這正是溫州模式存在和發展極其深刻而廣泛的社會基礎。

區際性。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範式的溫州模式,區際化或區際性是其重要特徵之一。它不僅重視發揮溫州急劇增長的私人儲蓄及私人投資在區域資本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而且重視跨地區的貿易在總貿易中的重要地位。溫州是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的l4個沿海城市之一,全國首批農村改革實驗區之一,並且是全國第一個金融改革試點和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溫州已獲得「中國鞋都」、「中國電器之都」、「中國汽摩配之都」等24個「國字型大小」金名片,顯示了國際性輕工城的強大實力。「炒房」、「炒煤」、「炒車」,龐大的民間資本在四處尋找創業增值機會。現如今溫州的市場與貿易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正由貿易區際化向國際化拓展。

創新性。溫州模式的靈魂是創新。凡是到過溫州的人,就不難發現溫州人在思想觀念、運行機制、企業制度、政府職能等方面都在大膽創新。溫州人把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同本地實際相結合,敢於沖破一切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舊觀念、舊思想、舊框框,率先進行市場改革,率先發展家庭工業、個體私營經濟、專業市場,率先推行金融浮動利率,率先經營包機航線,率先建設中外合資的地方鐵路,率先發展股份合作經濟,率先探索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和途徑,率先培育社會中介組織,率先建立私營企業的地方性法規,現在又正在努力基本實現現代化,努力成為東南沿海城市群的「領跑城市」,到2010年,把溫州建設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現代化的工業、商貿、港口、旅遊城市。如此等等,無一不體現出溫州人的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精神。

發展性。用歷史的、發展的觀點來看,溫州模式不是永遠停止在一個水平上,而是隨著溫州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溫州模式不是一成不變、永遠如此的,而是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範式。溫州模式的發展要保持其持久的內在生命力,不僅取決於溫州模式自身的不斷創新和有序演進,取決於溫州經濟與文化、經濟與政治、經濟與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取決於溫州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全面推進和發展,還要取決於整個國家的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發展。

3、浦東模式

20世紀90年代浦東通過開發區龍頭的帶動形成了由都市經濟支持的中心城區和開發區、由城鎮經濟支撐的中小城鎮共同構成的城市體系即「中心城—開發區—中小城鎮」體系,因此我們把這種以開發區帶動整個地區城市化的方式稱為浦東模式。

浦東開發開放是在我國一個特大型國際大城市裡進行的,具有全方位、多領域、高起點的特點。它肩負著黨中央賦予的推動上海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之一,帶動長江流域經濟騰飛的重要使命。這就決定了浦東新區在開發戰略上要注重塑造以金融、商貿等第三產業群為支柱的現代化國際中心城市功能;要多元化地籌措資金,保證社會和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要制訂和推行一系列符合國際慣例的政策,使國內外投資者較快地適應辦事程序,便於對投資的回報作出基本預測;要處理好新區建設和上海舊城改造的關系,以東西聯動等方式把城市建設推上新台階;要搞好土地的規劃、開發和管理,充分發揮土地開發的效益。這五個方面是浦東開發開放帶有戰略性的重大問題。鑒於此,當時上海市委、市政府確定了浦東開發開放要實施五個戰略,這些也是浦東模式的特徵:

金融貿易、基礎設施和高新技術產業化「三個先行」。浦東新區的起步,是金融貿易先行,先行發展金融、商貿等服務性的第三產業。這樣,一方面可以為浦東開發開放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為新區建設提供資金來源,為今後上海真正成為金融中心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建設自己的商業街、商業中心、中央商務區,開展出口貿易等,使上海成為全國各省市產品的大貿易市場和亞太地區貨物集散中心之一。其次,城市化也是一個基礎設施的發展過程。當時對上海來講,浦東新區之所以是一個有待發展的區域,根本原因是越江交通不方便。因此,開發開放浦東,頭等重要的是基礎設施,以越江交通、通訊、能源等項目為重點,把浦東浦西連為一體,這樣浦西的經濟能量自然會順勢蔓延,形成千軍萬馬開發浦東的燎原之勢,使浦東成為城市布局合理、交通網路完善、通訊系統便捷和生態環境良好的現代化、多功能新城區。最後,城市化更是一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發展過程。通過吸引技術含量高的內外資項目,移植世界先進技術,使浦東成為上海乃至全國科技創新和高科技產業的重要基地,實現越過一般工業化直接進入後工業化的發展跨越。

多元化籌集資金。要把浦東新區建成一個現代化的國際新城區,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當時估計,在浦東開發開放的前五年,基礎設施、基建項目和工業、商業、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投資需要近百億美元。通過多元化、多渠道地籌集資金,主要包括七個方面:中央的政策資金、新區財政收入和土地批租收入、內聯投資、發行證券、外商投資、國外貸款、國內金融機構融資等等。

以政策為第一推動力。在中央的支持下,當時浦東新區不僅有全國各大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經濟特區的全部優惠政策,而且在第三產業方面實行了一系列浦東特有的新的開放政策。例如,允許外國企業在浦東新區開辦百貨商店、超級商場等第三產業;允許外資在整個上海范圍內開辦銀行、財務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允許上海設立證券交易所,為浦東開發開放自行審批發行人民幣股票和B種股票;允許在外高橋設立中國開放度最大的保稅區,也就是自由貿易區。正是在中央這些政策的支持下,在浦東新區率先進行了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建立中外合資保險公司、外貿公司和零售商業企業等試點,把對外開放擴展到金融、貿易、電訊、會展、旅遊以及律師、會計、咨詢、教育、醫療等服務貿易領域。

東西聯動、城鄉一體化。浦東開發要以浦西為依託,讓浦西雄厚的經濟基礎和豐富的人才資源,為浦東開發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同時,浦東開發又推動了浦西的改造和發展,為上海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之一,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歷史的發展機遇。通過浦東浦西聯動發展、功能互補,實現管理體制一體化、城市規劃一體化、市政建設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城鄉發展一體化,促使上海城市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當時,市政府特別確定浦東未來的城市化地區,融入上海的城市規劃布局。浦東陸家嘴中心地區2平方公里同浦西的外灘、南京路4平方公里,共同構成上海的中央商務區;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28平方公里,與浦西30平方公里共同組成上海市的中心商業區;內環線內浦西80平方公里與浦東40平方公里共同構成上海市的中心區域;沿著浦江兩岸,外環線內浦西的400平方公里和浦東的200平方公里共同形成上海的主城區。

綜合管理土地資源。土地資源是浦東開發開放的基礎資源。為了科學合理地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資源,浦東從開發開放之初就十分重視對土地資本的管理。從土地預徵到一級市場批租出讓,從二級市場的土地使用權轉讓到房地產交易,都形成了一套規范化、法制化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一是實行土地預征,控制土地潛在效益(這種做法相當於現在的土地儲備)。在不改變土地使用權和使用性質的情況下,把這部分土地由農村集體的所有權和管理權轉為國家所有、國家管理,這樣有效地控制征地費用的上漲,降低開發成本,使開發建設帶來的部分土地級差增值效益留在國家手中。二是國家投資成片開發,控制土地一級市場。市政府和浦東新區管委會投資成片土地的開發建設,把財政資金投入到國資開發公司,並把成片土地批租出讓給這些開發公司,由這些開發公司組建合資企業或股份制企業,進行「七通一平」建設,然後再轉讓。三是按規劃帶項目批土地,規范土地二級市場。明確規定所有內外商投資的項目,必須符合浦東新區的總體規劃。凡是沒有項目或者項目不符合規劃的,一律不批土地。對於拿了土地、項目遲遲不開工、資金長期不到位的,就收回土地。四是實行補地價政策,防止國家土地資源流失。五是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節等。

三、長三角城市群合作與發展的目標和協調機制

1、長三角城市群合作與發展的指導思想

結合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國內經濟發展格局及長江三角洲在我國及東亞地區的發展現狀與條件,長江三角洲的戰略定位應是:中國及國際(東亞經濟區)的重要經濟、金融、貿易區,中國的知識產業研發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其產業結構總體呈現「二、三、一」格局,第二產業以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導,第三產業以貿易、金融、咨詢、信息服務、旅遊及賓館業為主導,第一產業以優質、高效的現代化農業為特徵。

從這一戰略定位的要求出發,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合作與發展的基本指導思想應該體現「高起點、高層次、多方位、新模式」的特點。

高起點——新一輪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與發展的方向,不僅是為了以整體優勢面向國內市場,在國內經濟中的地位更加凸顯,而且更是為了參與國際經濟循環,面向國際市場競爭。面對經濟、科技全球化的趨勢,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在中國地域分工體系發展過程中,使長江三角洲成為國內外經濟循環的接軌區和融合區,充分發揮極化和擴散效應。

高層次——新一輪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與發展的著眼點,應該是增強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其關鍵在於增強知識生產、分配與使用的能力,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在國內率先成為創新和創新應用的中心,率先建立科技先導型經濟。因此,區域合作的重點應放在促進人力資源開發和未來技術利用的高層次上,通過合作加快教育和科技的發展,提高研究與開發能力,從而帶動區域的整體技術水平。

多方位——新一輪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與發展的范圍,應該是在擴大地區間開放領域和開放程度基礎上的多方位全面合作。即使各成員經濟體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取發展區域內經濟合作的好處,又有與區域外發展經濟聯系的充分空間。因此,除了已經開展的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外,還要進一步開展以區域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為核心的產業全面合作,以及電信、咨詢方面和服務業領域的嘗試性合作。

新模式——新一輪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與發展的形式,應該是在形成利益互動的協調機制的基礎上,開創更為規范、更為緊密的長期合作局面。根據長江三角洲地區高密度城市群的特點,構建有某種特定內化結構系統、開放系統及系統結構巨大的城市群的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2、長三角城市群合作與發展的戰略目標

根據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合作與發展「高起點、高層次、多方位、新模式」的要求,其要實現的戰略目標是:

進一步確立長江三角洲在長江經濟帶乃至全國的經濟主導地位,未來10年內力爭使該地區成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亞太地區經濟發達地區之一;

進一步發展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能力的外向型經濟示範區,通過廣泛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成為國內外市場的接軌點和國內與國際經濟循環的戰略支點,帶動全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成為新技術改造傳統支柱產業的基地,並且成為我國重要的產業改造和創新基地,在長江經濟帶及全國起產業示範作用;

培育和完善上海的城市綜合功能,增強其集聚輻射能力,進一步鞏固上海在長江三角洲及長江經濟帶的「龍頭」作用,更好地為全國服務。

為此,要充分發揮長江三角洲的比較優勢,加速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到2010年,成為經濟實力最雄厚的,以市場導向為主的半緊密型區域經濟聯合體;到2020年,基本建成一個經濟實力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區域內產業結構高度化、區域經濟外向化、經濟運行機制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共同體。

3、長三角城市群合作與發展的基本原則

為了在一個高起點、高層次、多方位、新模式的框架內展開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合作與發展,實現其總體目標,除了要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外,首先要確立若干基本原則:

互惠互利,共同繁榮。長江三角洲的區域合作與發展,不能期望用行政推動型方式來實現合理的區域分工,而要以利益關系為紐帶,以經濟促動型為主的方式來推進,具體模式有二:一是市場群落——商業城鎮——城鎮網路——區域經濟網路——區域經濟聯動發展;二是企業群落——企業城——城鎮網路——區域經濟網路——區域經濟聯動發展。在此過程中,不能靠損害一個地區的利益去增加另一個地區的利益,而要在充分尊重各地不同利益的基礎上,通過利益協調和利益分享的機制使各地都能從區域合作中獲得好處,取得「雙贏」局面。

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區域合作的目的在於獲取分工協作的好處,使總體利益最大化,因此各地區的經濟發展都應通過市場選擇,揚其所長,避其所短,按比較利益原則進行合作。通過區域內的要素流動實行互補,充分利用各地有利的自然資源、經濟條件和社會條件,消除不必要的重復建設,盡可能節約人、財、物的消耗,使不具有產業絕對優勢或絕對優勢很少的地區也能獲得較充分的發展機會,使具有許多產業絕對優勢的地區能夠集中配置於一個或少數幾個具有更高絕對利益的產業上,最大限度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市場主導,政府推動。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要以市場機制為基礎性的協調力量,通過強化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來擴展地區合作秩序,深化區域分工體系。與此同時,中央政府及各地政府要採取積極措施加以引導與推動,消除區域合作中的各種行政性保障和市場自身無法克服的障礙,以保證區域合作的有序化。

多邊協調,互相聯動。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是兩省一市的整體性合作,不能搞雙邊關系協調,而要從區域合作的角度形成多邊協調關系,形成區域內整體性行動,實現各地區相互之間的聯動效應。

4、長三角城市群合作與發展的協調機制

在上述原則指導下,區域合作與發展的協調機制的設計大致有兩種類型可供選擇:一是制度化的協調機制;二是非制度化的協調機制。這兩種協調機制的運作方式及內容是不同的,其成效也有所不同。

四、區域合作協調機制比較

制度化
非制度化

締結條約或協議,具有法律強制性
由領導人作出承諾,缺乏法律效力

進行集體談判
採取集體磋商形式

組成嚴密的組織
鬆散的組織形式

一般來講,制度化的協調機制更有利於推進區域緊密型合作與發展,但這需要具備相應的條件,如中央和地方關系,行政體制框架、外部競爭環境、內部經濟關聯等。從目前我國實際情況來看,實行制度化的協調機制尚不具備,宜通過「倡導式」的機制不斷擴大地區合作的范圍。從原則上來說,採取「自主參與,集體協商,共同承諾」的方針,其行事方式應是以相互尊重、平等協商、資源和漸進的方式來處理各種事務,採取協商一致和非約束性的運作方式。具體構想為:

把設定區域發展目標作為推動力。也就是,確立明確的目標和實現這個目標的內容;為實現這個目標制定行動議程;通過單邊行動和集體行為來落實議程。這樣,目標本身就成為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不斷發展的一個動力機制。

有一套制度化的議事和決策機制。定期召開市場高層會議,為各地政府就地區經濟發展問題進行協商並形成共識提供必要的經常性機制。它既有靈活性(包括在議程安排和進行承諾,就有了「隱形壓力」,必須完成。長江三角洲16個城市經濟協調會成立以來,在商貿、旅遊等方面已取得重要進展。今後,「協調會」作為一個制度化的議事機構要繼續發揮自身作用,進一步推動長江三角洲各城市之間、鄉村之間及城鄉之間的合作向高層次、寬領域、緊密型方向發展。

建立起一套功能性的機構。除負責日常聯絡和組織工作的秘書處外,還應設立各種專業委員會和工作小組。它們具有一定的管理、協調、研究分析和組織職能,並越來越具有一定的常設性質。如可設立長江三角洲區域規劃委員會、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管理委員會、太湖流域環境保護與治理委員會等專業或綜合職能管理機制。

建立合理的投資管理機制和區域共同發展基金制度。要按照區域開發銀行的模式。組建長江三角洲開發銀行,參與國家投資項目的「拼盤開發」融資,也可以按照商業銀行法則,經過嚴格審貸,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開發項目實行一般商業貸款或短期融資。在此基礎上,應建立區域共同發展基金,使協調機構具有相當的經濟調控能力和投資管理能力,以促進區域合作與發展。

鼓勵建立各類半官方及民間的跨地區合作組織。例如,建立在政府指導下的長江三角洲城市聯合商會和行業協會,大企業聯合會和企業聯誼會,產權交易聯合中心和證券交易中心,以及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和長江三角洲發展研究中心等。

作為區域合作的制度創新,「倡導式」協調機制的運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地政府的行為方式。為了形成這種協調機制,最重要的是要有具體的實際的東西來逐步啟動,先易後難,從時間中走出一條路來,逐步予以完善。以後隨著中央與地方關系的調整,行政體制的改革,逐步淡化政府產值業績考核,以及經濟區劃功能逐步替代行政區劃功能,這種協調機制可以進一步轉向制度化的正規方式。

D. 如何實現南京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加大宣傳

E. 南京憑景區門票用餐打折,推出這種政策的目的是什麼

今年是非常多災多難的一年,因為今年我們經歷了一場疫情的浩劫,在這個疫情當中,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在家進行隔離,然而在這個階段我們是非常難受的,因為憋在家裡什麼精神消費都沒有,所以說疫情一旦過去之後人們的一些精神消費就會得不到滿足,有很大的空缺。然而因為出行的困難,所以說人們也不願意去外地再去旅遊。但是景區也有相對的一些解決辦法,就比如說網友們在熱點上討論的南京憑借景區門票用餐可以打折,那麼推出這種政策的目的是什麼呢?

F. 南京旅遊市場和南京旅遊業的發展狀況 急求!!! 謝謝!!

昨天剛從南京回來,南京玩的地方無非新街口,夫子廟,雨花台,奧體中心之類的,基本都不需要門票,去南京旅遊要花錢的地方基本就是一點住宿費和吃小吃的錢了

G. 有關南京的認識

1,南京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2,湖南路,山西路,新街口,夫子廟,珠江路。購物時到新介面和夫子廟比較多。
3,1號線南起小行,向北經中華門,沿中山南路、中山路到鼓樓,再沿玄武湖畔至南京火車站,而後沿小紅山至終點邁皋橋,全長24.8公里,2號線,即東西線,長約25公里,主城區內長約17.3公里,由河西經北河口、漢中門大街、漢中路、中山東路、寧杭公路至仙西新城區,為主城東西向主幹線。途徑北河口、漢中門大街、漢中路、中山東路、寧杭公路。3號線長18.6公里,由西站經中山北路、鼓樓、北京東路、御道街、明故宮、光華門、卡子門至寧溧路,斜穿主城區西北部,兩端向東山和浦口方向放射。4號線長25.8公里,由沙洲經江東南路、江東北路、熱和路、南京西站、建寧路、南京站、寧鎮公路、仙鶴門。至仙西,為主城區西側和北側的交通走廊,把新城區和西北部舊城區聯系起來。5號線長19.1公里,由寧南小區經龍蟠中路、鎖金村、南京站、中央門、中央北路至上元門,為南北向另一條主幹線,通過中心區,把江北和城南地區聯系起來。6號線長23.8公里,由滄波門經緯六路、光華門、夫子廟、水西門、虎踞路、察哈爾路、中央北路、邁皋橋至堯化門,為市中心的一條u形線,把中心區和周圍的客流點聯系起來,提高線網密度和服務水平。
4,中山陵,紫荊山,將軍山,珍珠泉,湯山等。兩日游你可以參考下公交路線,游1,2,3,4幾條線。
5,鼓樓市民廣場,湖南路市民廣場,水西門市民廣場,大中橋市民廣場,逸仙橋市民廣場。
湖南路市民廣場:
它地處山西路與湖南路的交界~周邊緊鄰影院和大賣場等休閑娛樂場所~這里還有少年宮~經常為孩子們舉辦活動~精心設計的人工小河裡有魚兒在歡騰~老人們喜歡在這里聊天健身~小朋友在這里玩滑板嬉戲~實為老少皆宜放送身心享受自然的好去處~同時還能舉辦各項大型活動~為繁華的湖南路商業街增色不少。

H. 如何評價南京旅遊業現狀

南京作為江蘇省會,政治文化教育中心,旅遊業依託於六朝古都秦淮顧里發展得可圈可點。但同樣的,作為一個承載了太多責任的城市,很難一門心思發展成為讓遊客覺得一步一景的旅遊城市。所以這事兒不妨像我當初一樣,把要求放低些:哎呀江蘇省會還是很繁華的嘛,哎呀夫子廟秦淮河還是很有味道的嘛,哎呀中山陵好多人,哎呀中華門好牛逼,哎呀博物院這么多好東西,哎呀好多花枝招展的女大學生,哎呀紫峰好高,哎呀老門東還能看郭德綱,哎呀這地方簡直處處有驚喜!回過頭來在這兒成家立業,坐享都市繁華職業發展,還能每個周末出去玩半年不帶重樣的,多好!

I. 南京旅遊業的劣勢

1沒特色 很多旅遊景點獨有的文化氣息不能發揚,東學西般,弄不清自己版的方向。
2宣傳力權度不夠,很多景點「養在深閨人不識」,比如甘家大院。
3對民間的古建築不注意留存,只知道眼前的房地產開發,不注意開發旅遊資源。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