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李時珍旅遊文化節

李時珍旅遊文化節

發布時間: 2021-02-21 07:07:14

㈠ 李時珍簡介

李時珍 Li Shi Zhen
(1518年-1593年)
字東璧,號瀕湖,身高約合現今1.63米,湖北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聞是當地名醫。李時珍繼承家學,尤其重視本草,並富有實踐精神,肯於向勞動人民群眾學習。李時珍三十八歲時,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李時珍再此只任職了一年,便辭職回鄉。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葯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明以前葯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書。
李家世代業醫,祖父是「鈴醫」。父親李言聞,號月池,是當地名醫。那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自小體弱多病,然而性格剛直純真,對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於學。自十四歲中了秀才後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舉人均名落孫山。於是,他放棄了科舉做官的打算,專心學醫,於是向父親求說並表明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實面前終於醒悟了,同意兒子的要求,並精心地教他。不幾年,李時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醫生。
《本草綱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類。經二十七年(1578年)著成。共收載歷代諸家本草所載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種,其中植物葯1094種。礦物、動物及其他葯798種,有374種為李氏所新增。每種葯首先以正名為綱,附釋名為目;其次是集解、辨疑、正誤,詳述產狀;再次是氣味、主治、附方,說明體用。內容極其豐富,是我國葯物學的寶貴遺產,對後世葯物學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本草綱目》的故事於行醫的十幾年中,李時珍閱讀了大量古醫籍,又經過臨床實踐發現古代的本草書籍 「品數既繁,名稱多雜。或一物析為二三,或二物混為一品」(《明外史本傳》)。特別是其中的許多毒性葯品,竟被認為可以「久服延年」,而遺禍無窮。於是,他決心要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從三十一歲那年,他就開始醞釀此事,為了「窮搜博採」,李時珍讀了大量參考書。家藏的書讀完了,就利用行醫的機會,向本鄉豪門大戶借。後來,進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醫院,讀的書就更多,簡直成了「書迷」。他自述「長耽嗜典籍,若啖蔗飴」(《本草綱目》原序)。顧景星在《李時珍傳》里,也贊他「讀書十年,不出戶庭,博學無所弗瞡」。他不但讀了八百餘種萬余卷的醫書,還看過不少歷史、地理和文學名著及敦煌的經史巨作連數位前代偉大詩人的全集也都仔細鑽研過。
他還從中摘錄了大量有關醫葯學的詩句。而這些詩句也確實給了他許多真實有用的醫葯學知識,幫助他糾正了前人在醫葯學上的許多謬誤。如古代醫書中,常常出現「鶩與鳧」。它們指的是什麼?是否有區別?歷代葯物學家眾說紛紜,爭論不休。李時珍摘引屈原《離騷》中的「將與雞鶩爭食乎」,「將泛乎若水中之鳧乎」兩句,指出詩人把「鶩」與「鳧」對舉並稱,就是它們不是同一種禽鳥的明證。他又根據詩中對它們不同生活環境的描繪,證明「鶩」是家鴨,「鳧」是野鴨子,葯性不同。屈原的詩賦,竟成了李時珍考證葯物名實的雄辯依據。 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最使李時珍頭痛的就是由於葯名的混雜,使葯物的形狀和生長的情況十分的不明。過去的本草書,雖然作了反復的解釋,但是由於有些作者沒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而是在書本上抄來抄去在「紙上猜度」,所以越解釋越糊塗,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葯物遠志,南北朝著名醫葯學家陶弘景說它是小草,象麻黃,但顏色青,開白花,宋代馬志卻認為它像大青,並責備陶弘景根本不認識遠志。又如狗脊一葯,有的說它像萆薢,有的說它像拔葜,有的又說它像貫眾,說法極不一致。類似此情況很多,李時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擱下筆來。這些難題該怎樣解決呢?
在他父親的啟示下,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於是,他既「搜羅百氏」,又「采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 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葯筐,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葯物標本。
他首先在家鄉蘄州一帶采訪。後來,他多次出外采訪。除湖廣外,還到過江西、江蘇、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過。盛產葯材的江西廬山和南京的攝山、茅山、牛首山,估計也有他的足跡。後人為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的詩句,反映他遠途跋涉,四方采訪的生活。 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地向各式各樣的人物請求。其中有采葯的,有種田的,捕魚的,砍柴的,打獵的。熱情地幫助他了解各種各樣的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葯。但究竟是什麼樣的?《神農本草經》說不明白,各家注釋也搞不清楚。李時珍問一個種菜的老人,在他指點下,又察了實物,才知道芸苔,實際上就是油菜。這種植物,頭一年下種,第二年開花,種子可以榨油,於是,這種葯物,便在他的《本草綱目》中一清二楚地註解出來了。
不論是在四處采訪中,還是在自己的葯圃里,李時珍都非常注意觀察葯物的形態和生長情況。
蘄蛇,即蘄州產的白花蛇。這種葯有醫治風痹、驚搐、癬癩等功用。李時珍早就研究它。但開始,只從蛇販子那裡觀察。內行人提醒他,那是從江南興國州山裡捕來的,不是真的蘄蛇。那麼真正蘄蛇的樣子又是怎麼樣的呢?他請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訴他,蘄蛇牙尖有劇毒。人被咬傷,要立即截肢,否則就中毒死亡。在治療上述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貴重。州官逼著群眾冒著生命危險去捉,以便向皇帝進貢。蘄州那麼大,其實只有城北龍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蘄蛇。李時珍追根究底,要親眼觀察蘄蛇,於是請捕蛇人帶他上了龍峰山上。那裡有個狻猊洞,洞周圍怪石嶙峋,灌木叢生。纏繞在灌木上的石南藤,舉目皆是。蘄蛇喜歡吃石南藤的花葉,所以生活在這一帶。李時珍置危險於度外,到處尋找。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終於親眼看見了蘄蛇,並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過程。由於這樣深入實際調查過,後來他在《本草綱目》寫到白花蛇時,就得心應手,說得簡明准確。說蘄蛇的形態是:「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脅有二十四個方勝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長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長一二分,腸形如連珠」;說蘄蛇的捕捉和製作過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葉,人以此尋獲。先撒沙土一把,則蟠而不動,以叉取之。用繩懸起,刀破腹以去腸物,則反尾洗滌其腹,蓋護創爾,乃以竹支定,屈曲盤起,扎縛炕干。」同時,也搞清了蘄蛇與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蘄地者,雖乾枯而眼光不陷,他處者則否矣。」這樣清楚地敘述蘄蛇各種情況,當然是得力於實地調查的細致。 李時珍了解葯物,並不滿足於走馬看花式的調查,而是一一采視,對著實物進行比較核對。這樣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葯物。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一一采視,頗得其真」,「羅列諸品,反復諦視」。
當時,太和山五龍宮產的「榔梅」,被道士們說成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果」。他們每年採摘回來,進貢皇帝。官府嚴禁其他人採摘。李時珍不信道士們的鬼話,要親自采來試試,看看它究竟有什麼攻效。於是,他不顧道士們的反對,竟冒險采了一個。經研究,發現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樣,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種變了形的榆樹的果實,並沒有什麼特殊攻效。 鯪鯉,即今天說的穿山甲,是過去比較常用的中葯。陶弘景說它能水陸兩棲,白天爬上岩來,張開鱗甲,裝出死了的樣子,引誘螞蟻進入甲內,再閉上鱗甲,潛入水中,然後開甲讓螞蟻浮出,再吞食。為了了解陶弘景的說法是否對頭,李時珍親自上山去觀察。並在樵夫、獵人的幫助下,捉到了一隻穿山甲。從它的胃裡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螞蟻,證實穿山甲動物食蟻這點,陶弘景是說對了。不過,從觀察中,他發現穿山甲食蟻時,是搔開蟻穴,進行舐食,而不是誘蟻入甲,下水吞食,李時珍肯定了陶弘景對的一面,糾正了其錯誤之處。
就這樣,李時珍經過長期的實地調查,搞清了葯物的許多疑難問題,於萬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綱目》編寫工作。全書約有200萬字,52卷,載葯1892種,新增葯物374種,載方10000多個,附圖1000多幅,成了我國葯物學的空前巨著。其中糾正前人錯誤甚多,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有突出成就,並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也做出貢獻。達爾文稱贊它是「中國古代的網路全書」。

㈡ 安吉有哪些旅遊景點必去

安吉縣位於浙江省西北部,是長江三角洲經濟區 迅速崛起的一個對外開放景區,南靠天目山,面向滬寧杭。全縣轄16個鄉鎮(開發區),人口45萬,面積1886平方公里,建縣於東漢中平二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漢靈帝賜名「安吉」取之《詩經》「安且吉兮」。

安吉的主要旅遊景點:

1)藏龍百瀑

藏龍百瀑是浙江最大的瀑布群,有三折重疊,落差為60多米的「長龍飛瀑」,有彩虹橫卧的「虹貫龍門」(人稱小黃果樹),更有神形皆備的「神龜聽瀑」——真可謂瀑瀑相連,一步一景。

㈢ 李時珍的故事有那些

李時珍的故事有

1、雨湖傳說

李時珍出生那天,他的父親李言聞正在雨湖上打魚。平常運氣還不錯,這一次卻連下幾網都一無所獲,李言聞很喪氣。最後一網拉起來感覺沉甸甸的,心中暗喜,以為是條大魚,原來是一塊大石頭。李言聞嘆道:石頭呀石頭,我與你無冤無仇,今日為何捉弄我?叫我愁上加愁。

石頭突然也說話了:石頭呀石頭,前來賀喜不用愁。先生娘子快落月,不知先生有何求?原來這石頭就是雨湖神。李言聞急忙趕回家,正好李時珍生下地,於是給他起名叫「石珍」。當晚李言聞又做了一個夢,夢見仙人鐵拐李前來道喜說:「時珍時珍,百病能診。做我高徒,傳我名聲。」

2、死人診活

一天,李時珍和大徒弟王廣和來到湖口,見一群人正抬著棺材送葬,而棺材裡直往外流血。李時珍上前一看,見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鮮血,於是趕忙攔住人群,讓抬棺材的人停下來,眾人聽了,面面相覷,不敢相信。李時珍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反復勸說,終於使主人答應開棺。

先是進行了一番按摩,然後又在其心窩處扎了一針,不一會兒,就見棺內的婦人輕輕哼了一聲,醒了。不久之後,這名婦女又順利產下一個兒子,原來這名婦女是因難產而陷入假死。

(3)李時珍旅遊文化節擴展閱讀:

李時珍的經歷

李時珍,明武宗正德十三年農歷五月二十六日(1518年7月3日)生於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

其祖父是草葯醫生,父親李言聞是當時名醫,曾任太醫院例目。當時民間醫生地位低下,生活艱苦,其父不願李時珍再學醫葯。

李時珍14歲時隨父到黃州府應試,中秀才而歸,李時珍出身於醫生世家,自幼熱愛醫學,並不熱衷於科舉,其後曾三次赴武昌應試,均不第,故決心棄儒學醫,鑽研醫學。23歲隨其父學醫,醫名日盛。

㈣ 現在這個季節適合去哪裡旅遊

夏日炎炎,然而酷暑總旺不過火熱的愛情,很多新人都選擇在感情濃烈的季節進行旅拍,那麼夏天旅拍去哪裡呢?唯一視覺這就告訴你!

唯一視覺相信每個季節的婚紗照都有其獨特的風格,每個季節的景點亦有不同的風情,而夏天,正是愛情的濃情蜜意如火如荼之時,若趕上此時,不妨讓溫暖的陽光映入幸福的禮堂,定格一季乃至一生的幸福時光。

㈤ 有什麽介紹中國的旅遊節目

台灣的一些旅遊節目的確不錯,中天電視台有一檔《經典中國》,一個老頭子主持的,儼然一個說書似的文人,不但介紹的線路經典,節目主持得也經典。 另外pp live 也有旅遊衛視。 《旅遊365》是山東省最有影響力的電視旅遊節目。2006年元月開始播出,是山東省唯一每天都有的旅遊節目 《好山好水好心情》 還有就是旅遊衛視河北衛視的:旅遊真好cctv-9《travelogue》、東方衛視《gateway》等。 港台的頻道:TVB8、星空、台灣三立電視台等 著名欄目:《中國那麼大》、《世界那麼大》、《冒險王》 、《美食大三通》等。

㈥ 簡述我國古代旅遊活動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主要表現形式

簡單的來說就是:車馬舟楫。

中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極為漫長,達到兩千多年,而之所以封建社會制度能夠在中國長期存在,從某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情況,那就是,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制度統治期間,尤其是在各個統一的朝代統治期間,中國封建社會的在政治上還是比較安定的,上經濟上也是比較繁榮的,甚至在技術上也是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遙遙領先於世界的。而所有這些條件的存在,一方面保證了封建制度的統治地位,維持了封建王朝的統治;另一方面,顯然,也給旅行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力。其中,以都江堰和靈渠為代表的水利工程技術和由此帶來的農業生產的進步;還有後來手工業、礦業、紡織、造紙、陶瓷等方面的發展,都使得近代以前得中國在科學技術上和社會經濟方面領先於西方世界。據研究表明,在世界科技發明中,有一百多項世界第一出自這一時期的中國,使得近代前的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大大領先於世界!

旅行中,一項重要的因素便是交通。可以說,旅行與交通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關系。而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水陸交通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時代便有水運的記載。戰國與秦朝的「鄭國渠」、「靈渠」都是水利史上光輝的篇章。並且,從漢朝以來,我國歷朝歷代封建王朝都將漕運作為國家的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因此,中國封建社會時期,水利交通十分發達,成為我國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其中對水陸交通貢獻最大的朝代首推隋朝。從隋文帝時期開始便打通了從淮水到長江的水陸。到了隋煬帝時期,又先後開鑿了通濟渠(由黃河連接汴、泗兩河直通淮水)、永濟渠(到達黃河以北的涿郡)和江南和(經由鎮江、蘇州至杭州,直連通長江與錢塘江),最終構成了華北與江南密集而發達的運河網。同時,當時天然河流的通航能力也十分優良,隋煬帝三下揚州,大型龍船、官號無數通行方便,可見其水運能力之一斑。而到了元、明、清時期,由於三個朝代都建都北京,為了更好的管理國家,運輸所須,國家又開始了海運的發展。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便是我過的泉州,相傳,馬可·波羅就是從泉州開始的中國之旅,而僅僅是當年因突發事故沉沒在泉州海域的大小貨船,其沉睡在大海之中的貨物也不計其數,形成了「陶瓷的海底世界」。可見當時海運的發達程度。我們說,雖然在封建社會時期,水陸交通的發展是由國家政治統治和經濟發展所需,但是,在客觀上卻大大便利了人們的旅行,通過水陸往來各地成為人們旅行方式的一種很好的選擇,從而促進了旅行的發展。

在水陸交通獲得極大發展的同時,我國封建社會時期的陸路交通也有長足進步。自秦朝以來,陸路的建設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馳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的建設共同構成了以咸陽為中心的、四通八達的道路網路。秦朝以後,陸路交通的建設則不僅僅表現在道路本身的建設上,還通過其輔助設施的建設表現出來。驛站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驛站是歷朝歷代政府沿水陸和陸路建設的館舍機構,其最初目的在於傳送官方文件和國家物資,後來也開始招待來往的國家公務人員,甚至是至休人員。驛站可以提供宿舍、車馬、船轎、人力、米糧以及飼料等等。其功能很類似於現在的飯店。我國驛站的發展歷史十分悠久。最早在周禮和先秦的典籍中就可以看道,當時就有傳、置、郵、驛的記載,但是,那時驛站的設置並不十分普遍。經歷了各個封建王朝的不斷發展,到唐朝,驛站的發展便達到了一定的規模。據記載,當時每三十里設置一驛,而在《新唐書·百官志》中記載,唐朝設置驛站共計1639所。按照這個數字計算,設置驛站的道路就應該有25000公里以上。可見當時陸路交通的發展狀況。而到了明、清時期,驛站則更是擴展到內、外蒙古、新疆以及西藏等地區。

而交通的發達,使我國很早就出現了導游圖。據考證,中國最早的導游圖出現於南宋時期。其間,高宗趙構將都城從開封南遷至臨安(現在的杭州)。建都後,杭州的經濟繁榮,手工業發達,游樂業興起,故有「西湖歌舞幾時休」,「直把杭州做汴州」的詩句。《地經》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產生的。《地經》的內容,類似於今天的交通導游圖,印刷精緻。圖中,以杭州為中心,將南宋皇室所屬的地域各城通向杭州的道路、里程以及沿途可以提供歇息的旅館、飯店等均一一標明,對旅行和游覽有所幫助,所以《地經》問世後,就受到大家的歡迎。《地經》使用的時間也比較長久,相傳直到馬可·波羅到我國杭州時,也曾經購買此書,作為旅遊線路中的參考。

由此可見,我國封建社會水陸、陸路交通的發達程度。這些,很顯然都為旅行的開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另一方面,在交通條件發展的同時,經濟條件也日漸成熟起來。我國的封建社會的經濟發展狀況一直在世界處於領先的水平。自漢朝以來,中國由於經濟上的強盛,在亞洲范圍內有很大的影響乃至歐洲的羅馬帝國、希臘帝國也都先後和中國進行過經濟上的往來。旅行發展所需要的經濟條件了物質基礎在中國封建社會中不斷豐富起來。社會有能力使一些勞動力從糧食等基本生活用品的生產中解脫出來,從事服務性行業,這也就為旅行的發展提供了另一個重要條件。同時,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得到改善之後,也要求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旅行自然成為一項不錯的選擇。

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旅行的種類也是豐富多樣的,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類:

(1)帝王巡遊

繼承了奴隸制社會的特點,並且在經濟能力、閑暇時間以及政治統治的需要上,帝王的巡遊都要比普通社會成員更加方便。並且,由於當時社會中的流行趨勢常常由帝王、封建官僚、權貴等勢力所引導。因此,帝王巡遊其實也部分的引導了封建社會中國旅行的發展。所以說,帝王巡遊是當時一種極為重要的旅行形式。而且,這方面的例子也不在少數。其中,周穆王、秦始皇、漢武帝、隋煬帝、康熙、乾隆等更是最典型的幾個代表。雖然其巡遊、巡幸、巡狩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其中總要包含或多或少的享樂的原因和休閑游覽的慾望,這些,由於帝王所處的特殊的地位,都必然影響到當時的社會范圍內的旅行的發展。

(2)官吏宦遊

由於政治、經濟、軍事等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國古代官吏的宦遊也十分繁多。奉帝王之命往返於國內各地的官員有時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甚至部分官員為了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原因千里迢迢遠赴異域出使,可以說,這也是現代公務旅遊的早期階段。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大概要數西漢的張騫和明代的鄭和兩人。

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不但在民間廣為流傳,在我國的歷史記載中,也寫下了光輝的一筆,他為世界聞名的「絲綢之路」的開通作出了永垂史冊的貢獻。張騫是西漢著名外交家、探險家和旅行家。曾經奉漢武帝的派遣兩次出使西域,累計長達1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原因開始是處於軍事上的需要。為了實現漢武帝遠交近攻的軍事策略,張騫遠赴西域去聯合當時與漢帝國一樣,同為匈奴敵人的大月支,這是一次空前的壯舉,被史學家稱為「鑿空」,歷時長達13年。這次出使,張騫雖然沒有完成軍事上的外交任務,但是,搜集了大量的西域風土人情的重要資料,掌握了西進的交通等相關情況,為後來的旅行做了必要而充分的准備。張騫的第二次出使歷時5年,其帶領的使團本次主要以外交和經濟交往為目的,先後到達了大宛(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康居(現在的哈薩克)、安息(現在的波斯)、大夏(現在的阿富汗)、身毒(現在的印度)、條支(現在的伊拉克)、大秦(現在的羅馬)等國家,完成了出使的任務,開通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連通了中國和西方國家的古代交通,為中外的交流、交往開辟了新的紀元。

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在我國民間和史料上也有廣泛的影響力。當時的西洋指的是中國南海以西,包括印度洋及其沿海地區。鄭和曾經率領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艦隊七下西洋,累計歷時28年。他們先後到達了印度支那半島、馬來半島、南洋群島、印度、波斯、阿拉伯,最遠處到達了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海口,共訪問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鄭和的艦隊出訪,其最初的目的僅僅是為打開中國海上對外貿易的通道,但是,其歷史影響卻遠遠超出了這一目標,這些航行,加深了中國和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起到了對外宣傳的重要作用,並且擴大的貿易,也引發了各國人民到中國旅行的願望,其影響之深遠遠非出使的最初目的所能預見。並且,鄭和本人也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其航海壯舉比哥倫布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而且,技術、航程、規模、組織等方面也在當時世界上遙遙領先其他國家。

(3)經商旅行

由於中國古代經濟的繁榮,商業的發展歷史極為悠久,商人一詞可以追溯到商朝。並且雖然中國古代國家政治機構為了保證糧食生產一直奉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個別王朝還出現了歧視商人的政策,例如,商人不可以穿著絲綢等。但是,中國商業卻一直隨著中國精美產品的生產和經濟的繁榮而不斷發展繁榮。而且,隨著中國古代水陸、陸路交通條件的不斷完善,加之商人的不斷努力與開拓,中國歷史上形成了相當一批舉世聞名的「商路」,使中國的貨品行銷五洲、文明世界,經商旅行在中國封建社會發展歷史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直至今日,部分商路又演變為歷史古籍成為現代旅遊的優良資源。其中最為著名的包括:「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等等。

(4)文人游學

中國自古就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古語。因此,中國的很多文人都有游學的經歷,他們走遍了中國的名山大川,漫遊名勝古跡,留下了很多經典的傳世佳作。其中,司馬遷、陶淵明、李白、杜甫、柳宗元、歐陽修、蘇東坡等人都是此中典型的代表。

以我國唐代著名大詩人李白為例。李白出生於亞碎葉,其父李客,為富商,家道殷實。李白青少年時期,唐代游俠之風盛行,李白讀書學劍,二十歲前後便游歷成都、峨眉山等地,留下了游歷蜀中山水的許多詩作,其《蜀道難》家喻戶曉。他遍游蜀中山水名勝,廣泛接觸社會生活,視野、胸襟開闊了。二十五歲時懷著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嚮往,「仗劍去國,辭親遠游」,開始了漫遊生活。出三峽,經襄陽、武漢至金陵(現在的南京)、揚州,回到湖北。27歲到35歲時雖然基本定居長安(現在的西安),但是期間,北游洛陽、龍門、嵩山、太原;東游齊魯,登泰山;南遊安徽、江蘇、浙江,游蹤遍及半個中國。35歲後離開長安,再度游歷了江蘇、浙江、安徽等地。43歲與同時代的大詩人杜甫、高適同游開封、濟南。分手後,又南遊江浙,北涉燕趙,來往齊魯之間,以梁(現在開封)、宋(現在商丘)為中心「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園」。直到晚年還曾到達巫山。可見,李白的一生都與旅行游學有著不解之緣。這也部分地代表了古代文人的游學生活。

另外,由於我國古代政府的人才選拔是通過科舉的方式,而學子考學往往要趕南緯(南京的進士考試)或北緯(北京的進士考試),因此,舉子趕考也就往往必須有一段旅行的必要。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一種形式的文人游學。

(5)專業旅行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很多專業技術水平都遠遠領先於當時世界其他國家,這就要求有眾多的有識之士投身於專業研究。而很多的專業研究又都要求一定的旅行經歷,這就形成了另一種旅行形式,專業旅行。其中比較典型的代表包括:酈道元、徐霞客和李時珍。

其中,酈道元志趣於江河水利事業。其所著的《水經注》是為魏晉人的一部地理書《水經》作的注,兼具科學與文學性,記載了河道水利,並且,因水記山、因山記景、因景記人。為了此書的寫作。酈道元對於中原水利系統作了大量的實地勘察,對於我國中部130多條河流以及1200多條水道都有調查研究。與此類似的,還有《河水注》以及《洛陽伽藍記》。其中,《洛陽伽藍記》是記述佛寺園林風物的建築著作,作者北魏楊鉉,以北魏洛陽的佛寺魏中心,廣泛記述了當時的政治、人物、風俗、地理,以及歷史沿革、掌故傳聞等,作者的寫作也是建立在資料的親身游歷上完成的。

徐霞客,江蘇江陰人,鄙棄科舉,終身從事游歷,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散文作家和旅行家。其著作《徐霞客游記》由作者游歷祖國各地時所寫的日記匯集而成。作者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每至一地,必考察其地形、地質、水源等狀況。其以地理學家的眼光記述山川大河,旅行與寫作都服務於地理學愛好,可以說,也是專業旅行的典型代表。

(6)宗教雲游

象其他許多宗教國家一樣,由於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拜火教、猶太教先後傳入我國,我國從很早開始就有了宗教雲游的記載。我國古代更是將宗教的信仰者為修行問道而雲游四方稱為遊方。由於宗教雲游在我國的長期發展,在我國更是形成了佛教四大聖山、道教五大名山等名勝,吸引著眾多的信徒。而所有宗教雲游中最富盛名的,只怕要數玄奘與鑒真兩位大師。

玄奘,由於一部《西遊記》聞名全球,而他的經歷,雖然不象西遊記中描述的一樣奇幻,但是,從他本人奉唐太宗之命所著的《大唐西域記》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其奇跡般的游歷生涯。該書記述的是他本人的親身經歷,記載了他所到的110多個國家和傳聞中的28個城邦、地區、國家的情況,成為研究中亞、西亞和南亞的重要歷史地理科學巨著。

鑒真則是以其6次東渡日本的堅定不移的信念和抵達日本宏揚佛教與中國文化所取得的積極而重要的歷史意義傳為美談。

(7)節慶聚游

中國自古以來便有重視節慶的民族傳統,每逢佳節常常有各式各樣的節慶聚會。春節的廟會、元宵節的燈市、清明節的踏青春遊、端午節的龍舟廟會、中秋節的賞月家庭聚會、七夕節的觀星鵲橋會、重陽節的登高會等等,都會吸引各地的人們作長途或短途的旅行。其中的春節、中秋節聚會旅行都部分地類似今天的探親旅遊。

中國是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文化傳統深遠,中國古代旅行的發展也千資百態,正如當時中國經濟、技術等很多方面一樣,中國古代的旅行發展也在當時的世界范圍內表現出不可多見的蓬勃之勢

㈦ 韓國拔河申遺成功 被搶走的中國文化有哪些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於納米比亞首都溫得和克舉行的第十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上,韓國的申遺項目——拔河得到了超過半數的成員國的支持,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被韓國的還有以下情況:

1、中國神話「被韓國」:2007年,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教授鄭在書主張,《山海經》中提到的炎帝、蚩尤、誇父及風伯等東夷系的神均在高句麗古墓壁畫中出現,很多神話傳說都是源自韓國。

2、中國名人「被韓國」:韓國學者打算將幾百年歷史的傳統祭孔大典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還有韓國學者認為孔子是朝鮮民族祖先的後代。同樣被歸入「韓國籍」的還有西施、李白和李時珍。

3、中國漢字「被韓國」:2006年,韓國漢城大學歷史教授朴正秀說,他認為是朝鮮民族最先發明了漢字。他建議韓國政府向聯合國申請漢字為世界文化遺產。

4、中國節日「被韓國」:2005年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5、中國風水「被韓國」:從2003年開始,韓國對「中國風水」進行了重新梳理,還將其列為韓國國家遺產名錄和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6、中醫「被韓國」:作為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地區,在1986年之前,韓國的醫療體系從未有「韓醫」一說。1596年朝鮮的許浚通過參考大量中國古醫書於編纂了一部《東醫寶鑒》。前不久,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的該書初刊本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但該書95%的內容均輯錄自中醫著作,並非原創。

7、中國發明「被韓國」:韓國人聲稱自己是活字印刷術發明的祖先。中國的渾天儀,也被印到了最新版的一萬元韓幣的背面,成了韓國人的專利,甚至連「豆漿的發源地」也挪移到韓國了。

8、中國道教「被韓國」:不久前,韓國漢城大學的一名歷史學教授聲稱,道教鼻祖張道陵是真真正正的韓國人。他認為春秋時期的韓國即為古代移居到中國的朝鮮人所建立的政權,而張道陵是張良的8代孫,並且張良在跟隨劉邦創立漢朝之前恰恰就是韓國人。

㈧ 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旅遊形式是什麼旅行

最早的旅遊:
先秦時期的旅行和旅遊:

此階段從傳說的堯、舜、禹原始公社到封建社會秦朝的建立。其中包括了整個奴隸制社會——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等。

1.旅遊交通條件:開拓交通路線,是旅遊發展的基本前提之一。我國先秦時代首先面臨的問題是打開各疆域之間的閉塞性,研製各種交通工具,為天子巡行、商務旅行和外交遊說准備條件。據目前考古發現,我國在距今7000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就已發明了船槳(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船槳就是證據)。公元前2033~1066年的夏商,已有了車,當時車的種類很多,有搞運貨的牛車、乘坐的馬車、作戰的戎車、狩獵的田車。孫子還喜歡「乘殷之輅」。道路的修建,在西周時,已有水路,分為溝、洫、澮、川。陸路有遂、徑、畛、塗。道路修的不僅平坦,而且植有行道樹,建立維修制度。郵遞主要靠驛站。西周和春秋戰國時,在大路上每隔一定距離置郵、傳舍與館舍,以供遊客住宿之用。

2.旅遊類型主要有巡狩、游畋、觀光、游娛、托志、瀉憂等。

①天子和諸侯巡遊、巡狩:君主到其統治的地區巡視和遊玩,具有政治和享樂兩結合的性質。西周的周穆王(公元前1001~952年)是我國最早有記載的帝王旅行家。《左傳》雲:昭公十二年「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晉代從戰國魏王墓中發現的先秦古書《汲冢書》之一的《穆天子傳》,前五卷以神話傳奇的色彩,描繪了他駕八駿出遊西域的路線和故事。傳說他在天山的瑤池(今天池)和西王母見面宴樂。有人認為他到過波斯(今伊朗)。總之,周穆王是個極愛旅遊的人,他走遍了西北、華北等許多地區,甚至造成「西巡狩樂而忘歸,徐偃王作亂」(《史記·秦本紀》)。

除了周穆王游巡外,再早還有黃帝、顓頊、虞舜、夏禹的巡狩和傳說。《史記·五帝本紀》曰:黃帝「按山通道,未嘗寧居」、「遷徙往來無常處」。顓頊所至,東達海島、西至隴西,南抵交州,北至幽州。虞舜側重於柴祭山川,故足跡遍及五嶽名山。夏禹治水居外13載,「疏三江五湖,清之東海」,勘山水地理,走遍了大半個中國。

②商務旅行:在先秦時期尤為活躍。他們以經商為目的,負貨販運,周遊天下。

③外交遊說:春秋戰國,諸侯割據。各國之間出現頻繁的外交遊說活動。當時的「士」,朝秦暮楚,縱橫捭闔,到列國游說,宣揚自己的政治見解,期望得以重用。例如周遊列國的孫子,在外輾轉14年,率領弟子「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的孟子,「連橫」、「合縱」游說諸侯的蘇秦、張儀、公孫衍等。

④平民百姓的觀光:我國保存最早的詩歌經典《詩經》,曾頌揚了殷商西周時代的民間出遊活動。其中說:「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寢,如有隱憂。唯我無涵,以教我游。」可見,遠在先秦時期,民間已出現觀光活動,其內容包括:觀樂、現社、觀臘、觀祭祀等。

⑤持獵活動:古稱「游畋」。「畋」亦可寫作「田」。意思是打獵、游獵。如《詩經》中寫的畋獵篇「車攻」、「吉日」等就是畋獵的代表。

(二)秦漢時期的旅遊:

秦始皇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封建國家後,隨著政局的鞏固、經濟的發展、交通的開拓,旅遊活動比先秦時代越來越頻繁。特別是秦始皇修「馳道」和「直道」,統一全國車軌等措施,給帝王、學者、商人出遊提供了方便的條件。主要旅遊類型有:

1.帝王外出巡遊:據史書記載,秦始皇曾率文武百官五次出巡,周遊全國,南至洞庭,北到碣石,東到芝罘、蓬萊,最後在第五次巡遊中死去。漢武帝也曾游歷碣石、泰山等全國名山大川。

2.學者墨士外出考察:以西漢歷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的游歷最著名。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年)從青年時期起就開始漫遊大江南北。《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談到,他「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禹葬會稽山),窺九嶷(舜南巡死處),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司馬遷作郎中官後,又因公事,到西南、洛陽、遼西等地旅遊,足跡遍於當時西漢版圖疆域。他「縱觀山川形勢,考察風光,訪問古跡,採集傳說」,撰成名垂後世的不朽巨著《史記》。其中《貨殖列傳篇》含有豐富的旅遊地理內容。

3.「絲綢之路」的開辟,為中外旅遊開辟了有利條件。漢武帝為聯絡西域的大月氏共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39年,他率領100多人從隴西出發,歷經艱險,歷十三年才返抵長安。這次出使西域,先後考察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昆侖山、祁連山等地情況。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率眾300人,出使西域,最遠到達安息(伊朗)、身毒(印度)等地。他的兩次西行,了解到許多西域的山川、地理和風土民情,打開了長安通往西域(中亞、西亞)的道路,使中國的絲綢、陶瓷等手工產品運往西方,西方的土特產運往中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以後一直到十三四世紀,它一直是連接中國和印度、兩河流域、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橋梁,對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4.海上旅行:秦漢時期,海上交通已相當發達。我國沿海經商貿易旅行已很頻繁,與日本,朝鮮、越南、印度的海上往來也越來越多。如東漢末期,東吳派康泰和朱應從海路出使南洋諸國,並撰《扶南傳》,記載了南洋一帶風物。當時的樓船隊,英姿颯爽地航行於印度洋,南洋國家無不對它稱贊不絕。

(三)中世紀時代的旅遊

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是我國歷史上大分裂、民族大融合的時期。一千多年中,既有封建社會鼎盛的階段(如隋唐),又有科學技術碩果輩出的時代(如宋代三大發明)。經濟、文化的發展,推動了各種形式的旅遊和旅遊業。如旅館業,在唐宋時期就已相當廣泛。唐代詩人杜牧在《旅宿》中寫的:「旅館無良伴,凝情悄自然」,王維著的《渭城曲》描寫的「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清清柳色新」等詩句,就是這種旅館業經營的明證。

宋代不僅有私營旅館,而且出現了地方官吏興辦的旅遊業。如宋仁宗皇佑二年(1051年),杭州太守范仲淹為賑濟災民,利用那裡湖山景色、古廟名寺之長,命各廟主事修茸廟宇,並在太湖舉辦劃船比賽,號召各方官民出遊,收入一大筆錢,救濟災民。這是地地道道的旅遊業雛形,比19世紀40年代的英國庫克要早700多年。

我國中世紀旅遊活動的類型主要有:

1.士人漫遊興起:指文人墨士以消遣排憂為目的的旅遊。魏、晉、南北朝時,由於社會政局動盪不定,統治者荒淫糜爛,引起一些士大夫對現實的不滿和失望。某些士大夫消極厭世,把注意力轉向自然,寄情於山水。如魏、晉間的稽康、阮籍等7人,悠遊於竹林之中,寫出了大量山水詩;東晉、南朝間的陶淵明,南朝的謝靈運等,都是寄情於山水的著名詩人。到了唐、宋時代,這種漫遊旅行就更為興盛。如李白、杜甫、柳宗元、蘇東坡、歐陽修、陸游等,都是漫遊類型的著名詩人。李白從20歲起,就「辭親遠游」,行吟南北;各地的山水名勝無不親臨登眺,開拓了詩人的思想和創作源泉,許多千古絕唱都是在漫遊中寫成的。又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等名篇游記,也都是在漫遊中觸景生情寫成的。這些名作,或抒情、或狀景、或托物、或言志、或哀民、或氣憤,象萬里長河中絢麗多姿的浪花,氣象萬千的波濤,撼心動魄,沁人心脾,在反復詠哦之中如同神遊中華山河。

2.宗教旅遊盛行:它是以朝覲、求法為目的進行的旅遊活動。西漢末年,佛教初傳中國,至南北朝和隋唐,它已進入鼎盛時期。如北魏時,洛陽已有大小寺廟1367所。還開辟了石窟寺多處。這一時期著名的僧人雲游家有法顯、玄奘、義凈和鑒真等。

東晉法顯是我國順利達到目的地而回來的極少數人之一。公元399年,他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新疆,渡流沙、越蔥嶺,經過千辛萬苦,到達天竺(印度)。他在印度留學15年後,取海路返國,途徑獅子國(今斯里蘭卡)、爪哇等國。法顯把旅途見聞寫成《佛國記》。這部旅行記無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篇空前艱險的萬里遠游的游記。全書一萬言,內容充實,生動親切。

玄奘(公元602~664年)是我國唐代最著名的僧人旅行家。他以堅韌的毅力,穿越大沙漠,翻越高山,到達中亞南部和阿富汗北部地區,而後到達天竺。他在印度學習講經17年,回國後譯出經論600餘部1335卷。唐太宗出於政治上的需要,熱烈迎歸,並在西安建大雁塔收藏其帶回的經籍和佛像等。玄奘寫成了《大唐西域記》;襄助譯經的慧立,除了譯記西遊路程和見聞外,還追記玄奘西遊前後身世,寫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這一「記」一「傳」,詳細記述了他經歷110國和傳聞的28國地理、交通、城邑、關防、氣候、物產、風俗、文化等情況。

凈義也是唐代僧人,他是從海路去印度求法的。著有《南海寄歸內法傳》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鑒真是揚州人。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應日僧的邀請,五次東渡,均遭挫折,鑒真也雙目失明,第六次才成功。他把佛教的律宗帶到日本,後在奈良建築了唐招提寺,現在成了中日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象徵。

3.國際旅遊的發展:中世紀以政治和文化交流為目的出國考察團和商業旅行也多了起來。例如唐代的杜環,元代航海家汪大淵等。另外盛唐時,外國來華的使者,商人、學者、僧侶也絡繹不絕。如唐代有19個日本使團來華學習,阿拉伯商人來中國經商的人更多。

(四)明清時期的旅遊:

明清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後兩個朝代。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為國際、國內旅遊提供了全面的基礎。這個時期,我國旅遊活動的類型主要有:

1.航海旅行和旅遊:以明朝鄭和「七下西洋」的海上旅行最著名。鄭和為雲南人(回族),10歲當了燕王朱棣的太監,深受其賞識,賜名鄭和。小名三保,又稱「三寶太監」。他於永樂 3年( 1405—1433年),率領62艘大船(寶船最大44×18丈), 27000多人,七次遠洋出航。涉海十萬里,遍歷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我國歷史上涉程最遠,歷時最長的航海家,也是世界著名的航海大師。比歐洲三位航海家要早數百年。對中國和南洋、西亞、北非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偉大貢獻。鄭和海上航行,留下的旅行記有隨從馬歡著的《瀛海勝覽》、費信著的《星槎勝覽》、鞏珍的《西洋蕃國志》和鄭和航海圖等。

2.活躍的國內旅遊:最突出的科學考察有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他為編寫《本草綱目》,到各地采訪調查,搜集標本,把握第一手材料。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宏祖)(1586~1641年),他從二十二歲起,先後在外考察30多年,遍游全國名山大川。北到天津薊縣盤山、山西五台山、恆山,南到廣東羅浮山,東到海濱,西到雲南大理雞足山、騰沖。所到之地,「不避風雨,不憚虎狼,不計里程」,以難以想像的毅力,考察了16個省區的山水,幾次絕糧,險遭喪生。晚上在燈下堅持寫作旅遊日記。他糾正了過去對長江源頭的錯誤說法,尤其是對岩溶地貌的考察研究,至今仍有很大的科學價值。他寫的《徐霞客游記》共20卷,被譽為古今游記第一傑作,後人稱其為「奇人、奇事、奇書」,「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此外,顧炎武的旅行考察也很著名。他是明清間的學者,在學術考察中遍遊了華北,十謁明陵,又周遊西北達20年,有勝地必訪,有名士必交。寫成了《天下君國利病書》和《肇域志》兩部地理著作。

縱觀我國古代旅行和旅遊,可以看出以下五個特點:

1.古代旅遊多屬少數人的個人活動。游者范圍主要有帝王、貴族、官僚、地主等人及其附庸士大夫階層。平民百姓僅在佳慶節日到近地出遊,如踏青、趕廟會等。

2.國內旅行家多以學術考察旅行為主,是在古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思想影響下進行的。

3.古代旅遊活動都和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密切相關。當社會處於安定、強盛的時候,旅遊活動就特別活躍,反之,便一蹶不振。因此,不同的歷史時期,旅遊具有不同的時代內容和特點。

4.國際旅遊以政治交往(如互派使者)、宗教求法和經商貿易等形式為主。遊程比較艱險,歷時比較長。游歷的成果多以「游記」、「見聞」等題材出現。

5.旅遊基本上停留在旅行的階段,與以獲得經濟收入為目的的旅遊業有本質的不同。但是某些私立旅館業和觀光業,已具有初級旅遊業的雛形性質。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